简介
首页

晏子春秋集释

景公謂梁丘據與己和晏子諫第五〔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景公至自畋〔二〕,晏子侍于遄臺,梁丘據造焉〔三〕。公曰:「維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四〕,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五〕,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六〕;奏鬷無言〔七〕,時靡有爭。』〔八〕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九〕,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流〔一十〕,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一一〕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一二〕,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公曰:「善。」〔一三〕

〔一〕則虞案:此用左昭二十年傳文,只增「公曰善」三字。

〔二〕孫星衍云:「左傳作『田』。」

〔三〕孫星衍云:「『梁丘據』,左傳作『子猶』,稱其字。」

〔四〕孫星衍云:「說文:『燀,炊也。』」◎則虞案:杜注同。

〔五〕則虞案:杜注:「濟,益也;洩,減也。」元刻本、活字本「過」誤作「遇」。

〔六〕孫星衍云:「詩、左傳作『既平』。」

〔七〕孫星衍云:「詩作『鬷假』,傳:『鬷,總;假,大也。』左傳作『鬷嘏』,禮記中庸篇作『奏假』,鄭氏注言:『奏大樂于宗廟之中。』此作『奏鬷』,未詳也。」◎王念孫云:「按昭二十年左傳作『鬷嘏無言』,此篇全用左傳,則此文亦當與彼同,今作『奏鬷無言』者,後人依中庸旁記『奏』字,而寫者誤合之,又脫去『嘏』字耳,當依左傳改正。」◎黃以周云:「凌本作『鬷嘏』。」

〔八〕孫星衍云:「商頌烈祖之詩。」

〔九〕則虞案:元本誤作「矩長」,吳懷保諸本作「短長」。

〔一十〕孫星衍云:「左傳作『周流』,杜預注:『周,密也。』陸德明音義傳本皆作『流』,然此五句皆相對,不應獨作『周流』。古本有作『疏』者,按注訓『周』為『密』,則與『疏』相對,宜為『疏』耳。」◎蘇輿云:「今本左傳作『疏』,作『流』者,俗本也。」

〔一一〕孫星衍云:「豳風狼跋之詩。」

〔一二〕孫星衍云:「左傳作『壹』。」

〔一三〕則虞案:荀悅申鑑卷四云:「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氣,聽和聲以平其志,納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夫酸鹹甘苦不同,嘉味以濟,謂之和羹;宮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謂之和聲;臧否損益不同,中正以訓,謂之和言;趨舍動靜不同,雅度以平,謂之和行。人之言曰:『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則幾於喪國焉。』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晏子亦云:『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琴瑟一聲,誰能聽之。』詩云:『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此之謂也。」可發此章之義。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