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三十三 积聚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病机

《素问》《针经》云∶积者,厥气生足,足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则腹胀,腹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或外伤于寒,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矣。凝血蕴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皆成积矣。又曰∶思则气结,久成积也。

奇病篇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运气积块皆属湿土。经曰∶土太过,曰敦阜之纪,其动濡积并搐是也。

五脏生成篇曰∶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脉紧。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而卧。

《难经》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阳浮而动,阴沉而伏,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又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喑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甫按∶积病传其所胜,王气不受,固理也。肝积传自肺金,得于季夏,亦理也。肝欲还肺,肺不肯受,定于戊己日干,似为太凿。或木气自病,而非由于胜之所传,则亦有也,奚必拘于是?)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大如复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上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原病式》曰∶积聚者,由阴阳不知,脏腑虚弱,或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

《巢氏病源》曰∶积聚痼结者,是五脏六腑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坚结者也。若久即成。

《玉机微义》曰∶积聚因饮食及七情而成者多。滑氏谓越人之意,盖以五行之道推其理势之所有者,演而成文。初不必论其情感,亦不必论其还不还,与其必然否也。读者但以所胜传不胜,及王者不受邪遂留结为积,治之可矣。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病机

积者,阴气也,发有常处,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聚者,阳气也,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痛无常处。者,腹中坚硬,按之应手,一定不移,言其形状可征验也,亦由寒温失节,饮食不消,聚结于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也。瘕者,假也,谓虚假可动也,病虽结瘕而可推移者也。经曰∶血不流而滞,故内结而为瘕也。瘕者,假物而成形,故曰瘕,血病也。此不言为聚,聚者,阳气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乃为瘕,大肠移热于小肠,谓两热相搏,则血移而为伏瘕。血不行则月闭,此瘕之病为妇女得之多也。故女科有肠覃、石瘕之病。(详见本科。),边旁也。海篇云∶皮浓也。此亦气血凝于肌肉之间而成也。状类痞块之形而尤见着者也。癖者,僻也,饮食之凝滞于一隅而成内癖。内伤脾胃,外无形迹。其人面黄肌瘦,四肢困乏而精神憔悴是也。今人之所病癖诗癖者,其证亦是也。痞块之候自详本门。积与也,乃坚硬;聚与瘕也,移散而动;与痞也,坚硬在皮;癖之为候,病在五内,而不可以形状求也。

积也聚也,也瘕也,也痞块也,皆不外乎饮食气血之凝滞。在医者以意推之治之,量其虚实,权其重轻消息之而已矣。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病机

张子和曰∶积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或伤酸苦甘辛咸之味,或停温凉寒热之饮,或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其初甚微,可呼吸按导,方寸大而去之,故不难矣。若久而延之,留滞不去,遂成五积。

夫肝积肥气者,不独气有余也,中亦有血病也,肝藏血故也。心积伏梁者,火之郁也。

以热药散之则益甚,以火灸之则弥聚,况伏粱证有二,名同而实异,不可不详,其一上下左右皆有根,在肠胃之外,有大脓血,与肠痈同。其二身体髀股皆毒肿,环脐而痛,即是风根不可动,动则为水溺涩之病。此二者《内经》虽言不可动,止谓不可太下,非谓全不可下,恐病去而遗害。痞气者,举世皆言寒则为痞,《内经》以为湿则痞,虽因饮冷而得,其阳气为湿所搐,以热攻之则不散,以寒攻之则湿去而寒退矣。肺积息贲者,喘息贲而上行也,此旧说也。

余谓贲者,贲门也,手太阴之筋结胸里,故贯谷贲下抵季胁,其痛支转筋,痛甚则成积气而为息贲。手心主结于臂,其病胸痛息贲。又云∶肺下则居贲迫肝,善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谓息贲。若是言之,是积气于贲而不散。此《灵枢》说五脏处言,此贲自是多,故余发之。贲豚者,贲与奔同。《铜人》言或因读书得之,未必皆然也。肾主骨,此积最深难疗,大忌吐涌,以其在下,止宜下之。故余常以独圣散吐肥气,以木架,必燠室中吐兼汗也。

治肝之积亦尝涌之,续以磨积药调之,治伏梁,治痞气,治息奔,皆以吐汗下三法兼行。此病不可逗遛,久则伤人而难治也。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脉候

经曰∶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又曰∶太阴脉涩则病积,心腹时满,厥阴涩则病小腹积气,少阴涩则病积溲血,阳明涩则病积,时善惊。太阳涩则病积,时善颠疾,少阳涩则病积,筋急目痛。

又曰∶推而内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

巢氏曰∶脉细沉附骨者,积也。脉出在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部处之。

脉而紧,积聚也。脉浮而牢,积聚也。

脉弦紧而细,也,出寸口,在心;出关上,在胃脘;出足中,在脐。

脉横者,胁下有积聚。脉来小沉实者,胃中有积聚,食不下,或食吐出。

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肝积,脉弦而细;肾积,脉沉而急;脾积;脉浮大而长。

脉沉而中散者,寒食也。

积聚脉牢强者生,虚弱沉者死。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法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已。

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搏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法

洁古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成积。若遽以磨坚破结之药治之,疾虽去而人已衰矣。干漆、砂、三棱、大黄、牵牛之类则暂快,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疾自除。譬如满座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出。令其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

实中有积,大毒之剂治之尚不可过,况虚而有积者乎?此治积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详审。(甫谓养正积除,此积之微者也。如脾胃失于健运而气积食积之不疏导者,惟养脾胃之正气,而滞积自疏矣。若夫大积大聚,如五积之久而成病坚固不移者,若非攻击悍利之剂,岂能推逐之乎?惟虚弱之人必用攻补兼施之法也。)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法

经曰∶留者攻之。此积之所以当攻者也。然留积既久,蒂固根深,若不攻夺之,岂能自去?则传所谓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其亦理势之不容已也。凡正气实而积固不能为殃,正如小人潜以伺其君子之隙,而遂乘以侮之,惟积亦然。但正气稍虚,积必为害,所以不可不攻也。

既攻之后,尤当扶养正气,而不致扰乱之虞。正气不足,必先养正以自固,正既固,然后由渐而攻邪,积自渐削而不能留也,故曰攻补有序。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法

人之有积,则皆为身中之邪气。若君子座中之有小人也。惟其正气盛而真气营运,不失其常,则积略攻之而散溃,亦或自然消退矣。正气稍虚,则积日着而恣其欺罔之势,正气日渐为之弱矣。凡积成而形渐悴,速补真气,待荣卫充实,方可下之。或且攻且补,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必至于邪去正复而后已。然除之不以渐,则必致于颠覆之害矣。若昔之武氏斫丧唐宗,几于改物,尚赖狄张诸君子匡扶之力,渐除党恶,兴复丕祚。惜乎中宗不鉴前辙,而留三思,驯致韦氏之祸。其犹积余之尚在者,若不亟下之,必将复起,恣害亡身者有矣。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法

子和云∶积之在脏,如陈之在江河。积在脏中,多留于脂膜曲折之处、区臼之中,如陈在河亦不中流,而在汀湾回迫之地,遇江流之隘,一漂而去。积之在脏,理亦如之。故予先用丸药驱逐新受之食,使无梗塞。

其积已离而未下,次以末药满胃而下横江之筏,一壅而尽。设未尽者,以药调之。坚积既久,不可遽以此法,宜以渐而攻之。或三五日一攻,或一月数攻,后渐以磨积之药调之,无伤正气,此万全也。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法

许学士云∶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砂、水银治肉积,神曲、麦芽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海石治痰积,巴豆、大黄治坚积,盖各从其类也。须要认脏腑经络是何积聚,兼见何证,然后增减轻重,使之如兵法云∶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法

治肠胃中一切痰积胶固,及生诸般奇形之虫食积,痰饮痞癖,腹痛痞满,恶心嗌气,嘈杂吞酸,食疟黄胖等证,行之无不应手取效。

丹溪此方得于西域之至人。凡人于中年行之一二次,可以却疾,润泽枯槁,补益虚损,亦为养寿之一助也。虽然,此法惟宜用于元气实者,其余虚损痨瘵鼓胀反胃大风,真病已成,六脉无力者,皆不可用。予见往往不善用者,杀人多矣。

其法用嫩黄牡牛肉二十斤,切成小块去筋膜,长流水煮糜烂,以布滤去滓取净汁,再入锅中,慢火熬至琥珀色则成剂矣。令病患预先断欲食淡,前一日不食晚饮,设密室一间,明亮而不通风处行之,置秽桶及木瓦盆贮吐下之物,置一瓷瓶盛所出之溺。令病患入室,以汁饮一杯,少时又饮一杯,积数十杯,寒月积重汤温而饮之,任其吐利。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下多;病在中者,及在上复在下者,欲其吐利俱多。

全在活法而为之缓急多少也,视所出之物必尽病根乃止。吐利后必渴甚,不得与汤,以所出之溺饮之,名轮回酒,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荡余垢。行后倦睡觉饥,先与稠米饮,次与淡稀粥,三日后方可与小菜羹,次与略浓粥软饭调养半月或一月,自觉精神焕发,形体轻健,沉悉能痊矣。其后须忌牛肉数年。

夫牛,坤土也。黄,土之色也。以顺为性而效法乎坤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乐也。熟而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根据附胃肠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臼,阻碍气血津液,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割肠剖骨之神妙,可以铢两丸散窥犯其藩墙户牖乎?肉液之还溢,肠胃受之,其浓皆倍于前,有似乎肿。

其回薄曲折处,肉液充满流行,有如洪水泛涨。其浮槎陈朽者皆推遂荡涤,顺流而不可停留。

在表者,因吐而汗;其清道者,自吐而涌;浊道者,自泄而去。凡属滞碍,一洗而尽。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法

丹溪云∶凡积在中,是为痰饮,在左为死血,在右为食积痰气。其不能作块,或聚或散者,气也。块者,乃有形之物,痰与会积死血而成。治块当降火消仓积死血,块去须大补。

治积病不可峻用下药,正气虚者愈损真气,积又不去,必先服补药数次,然后攻之,或用磨积药渐而消除融化可也。积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香附开之,兼二陈,加补气药,先须断浓味。凡积病下之不退,当用消积药融化开则消。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案

临女子薄吾病甚危,众医皆为寒热当死。臣意诊其脉曰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臣意饮以芫花一撮,即出蛲可数升,病已,三十日如故。蛲得之于寒湿,寒湿气郁笃不发,化为虫。

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切其脉,循其尺,其尺索刺粗,而毛美奉发,是虫气也。其色泽者,中脏无邪气及重病。(《史记》)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案

隋有患者尝饥而吞食,则下至胞便即吐出。医作噎疾、膈气、翻胃三候治之,无验。有老医任度视之曰∶非此三疾,盖因食蛇肉不消而致斯疾,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病者曰∶素有大风,尝求蛇肉食,风稍愈,复患此疾矣。遂以芒硝、大黄合而治之,微泄利则愈。医皆请其验,而知蛇瘕也。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案

徐文伯字德秀,笃好医术。宋明帝官人患腰痛牵心,发则气绝。诸医以为肉瘕。文伯视之曰∶此发瘕也。以油灌之,即吐物如发稍长,引之长三尺,头以成蛇,又能摇动。悬柱上,水沥尽,惟余一发而已,遂愈。(出《藏经》)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案

鳖瘕者,谓腹中瘦结如鳖状是也。有食鳖触冷不消而生者,亦有食诸杂肉得冷变化而成者,皆由脾胃气虚弱而遇冷,则不能克消所致。

瘕之为言假也,谓其有形,假而推移也。

昔曾有主共奴俱患鳖瘕,奴在前死,遂破其腹,得一白鳖仍故活。适有人乘白马来看白鳖,白马遗尿落鳖上,即缩头。乃遂以马尿灌之,鳖化为水。其主曰∶吾将瘥矣。即服之,果愈。(《巢氏病源》)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案

昔人患症死,遗言令开腹取之,得病块坚硬如石,有文理。人谓异物,窃取,削成刀柄。后因以刀割三棱,柄消成水,知此能疗瘕。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治案

显庆寺僧有沉积数年,虽不卧床枕,每于四更后心头闷硬,不能安卧,须起行。寺中习以为常,人莫知为何病。以药请于戴人。戴人令涌出胶涎一二升,如黑矾水,继出黄绿水,又下脓血数升。自尔胸中如失巨山,饮饵无算。

果菌刘子平妻腹中有块如瓢,十八年矣。经水断绝,诸法不治。戴人令一月之内涌四次,下六次。所去痰约一二桶,其中有不化之物,如葵菜煮烂鱼肠之状,觉病积如割,渐渐而平。

及积既尽,块痕如如臼,略无少损,至是而面有童色,经水复行。

阳夏张主簿之妻病肥气,初如酒杯大,每作发寒热。十五余年后,因性悲感病益甚,惟心下三指许无病,满腹如石片,不能坐卧,针灸服药罔效。敬邀戴人,既至,断之曰∶此肥气也,得之季夏,在左胁下如覆杯,久不愈,令人发疟寒热。以瓜蒂散吐之,鱼胶黄涎一二升,至夜继以舟车丸、通经散投之。五更,黄涎脓血相半五六行,凡有积处皆觉痛。后用白术散、当归散和血流经之药,如斯涌泄三四次而方愈。此盖积之久者也。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药方

诸积体虚人不宜直攻,宜以蜡匮药,庶肠胃中能粘逐其病。

五积通用二十四味沉香流气饮,加三棱、莪术,并胜红丸常服,仍灸上中脘。

《丹溪附录》治积聚,不问何经,并宜服十味大七气汤,吞下红丸子。

又法治积聚,用蜀葵根煎汤去渣,再人参、术、青皮、陈皮、甘草梢、牛膝煎成汤,又入细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许,热饮之,二服当见积块下。如虚人病甚者,须补接二三加减再行。

治积药必须辛凉,兼破血药方能冲达而积自散。

【脾积、食积、血积简易秘方】胜红丸、金露丸、万病丸、顺气丸、秦川剪红丸、感应丸、脾积丸。

【食积、酸心、腹满】大黄、牵牛之类,甚者礞石之类。

【酒积、酒癖、口干目黄】干葛、黄连、麦芽、神曲、硼砂、雄黄之类。甚者用甘遂、牵牛。

【气积、噫气、痞塞】用木香、槟榔之类,甚者枳壳、牵牛。

【血积瘀血】干漆、桃仁、牡丹皮、榆根皮之类。甚者大黄、虻虫、水蛭之类。瓦楞子能消瘀血,次消痰积。花蕊石大消瘀血,兼气药能消血痞,人所不知。

【痰积唾涕稠粘】半夏、栝蒌之类。甚者吐之,瓜蒂之属。石碱去痰积,涤洗垢腻有功。

【痰癖胁痛】浓朴、枳实、青皮、芒硝、泽泻。甚者甘遂、芫花。

【涎积,咽如拽锯】朱砂、腻粉、明矾。甚者瓜蒂。

【水积,足胫肿】商陆、泽泻。甚者甘遂、蝎梢。

【水饮癖】治用枳壳汤加茯苓、神保丸,生五苓散下小理中丸。

【茶饮茶癖】干姜、吴茱萸、川椒、姜黄、芝麻之类。

【癖积,两胁胀满刺痛】三棱、莪术之类。

【米谷积】麦芽、神曲、砂仁、鸡内金。

【肉积】砂、阿魏、山楂、硝石。

【五畜胎子积】连白陈皮煎汁、豆豉汁、姜汁和服之。

【五菜积】丁香、桂末、麝香。

【笋蕨硬物】荸荠、砂仁、三棱、莪术。

【粉面积】萝卜子姜酒下。

【鱼鳖积】陈紫苏、橘皮煎汤,姜汁磨木香服。

【九虫积】腹中不时作块痛,面青,口吐清水,用雄黄、锡灰、芜荑、雷丸、石榴根、榧子实。

【诸积块癖】用海石、三棱、莪术、香附、(上药俱以醋煮。)桃仁、红花、五灵脂之类,白术汤下之。

【痰积食积有块】锻石一物能消化之。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药方

肝积肥气

肝积名肥气,在左胁大如覆杯,似有头足,色青,两胁下痛牵引小腹,足寒转筋。男为积疝,女为瘕聚。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其脉弦细。

(《三因》)

肥气丸

治前证。

当归头苍术(各两半)青皮(一两,炒)蛇含石(醋淬七次)三棱莪术铁华粉(各三两,与棱术同入醋内煮一伏时)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当归浸酒下。

(东垣)

肥气丸

治同前。

浓朴(五钱)黄连(七钱)柴胡(一两)川乌头(制,一钱二分)椒(四钱)干姜(炮,五分)皂角(去皮弦一钱半)白茯苓(钱半)甘草(炙,三钱)人参广术昆布(各二钱半)巴豆霜(五分)上件除茯苓皂角巴霜另末外,为极细末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永类方》有

本事砂丸、御院助气丸

,俱治肥气积。

心积伏梁

心积名伏梁,起于脐上,至心下,大如臂,如梁之横架,腹热面赤咽干,心色烦赤,甚则吐血食少。久不愈,病烦心,髀股皆肿,环脐而痛,其脉沉而芤。

(《三因》)

伏梁丸

治前证。

茯苓(去皮)浓朴(炒)人参枳壳(炒)三棱(煨)半夏(泡)白术(各等分)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米汤送下。

(东垣)

伏梁丸

治前证。

黄连(两半)浓朴(炒)人参(半两)黄芩(三钱)肉桂(一钱)干姜(炮)石菖蒲红豆(各五分)乌头(炮五分)茯神丹砂(炒。各一两)巴豆霜(五分)上除巴霜外为细末,另研巴霜旋入,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服如上。《永类方》有局方温白丸。

脾积痞气

脾积名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痞塞不通,色黄病,饥则减,饱则见,腹满呕泄,足肿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疸,饮食不为肌肤,脉浮大而长。

(《三因》)

痞气丸

治前证。

大乌头(一分,炮去皮尖)附子赤石脂(火,醋淬)川椒(炒出汗)干姜桂心(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朱砂现下。每服十丸,米汤下。

(东垣)

痞气丸

治前证。

浓朴(四钱半)黄连(八钱)吴茱萸(三钱)黄芩(二钱)白茯苓泽泻人参(各一钱)乌头(炮)川椒(各五分)茵陈(酒炒)干姜(炮)砂仁(各钱半)白术桂心(各五分)巴豆霜(四分)上除巴霜、茯苓各另研末旋入外,同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淡甘草汤下,如上。《永类方》有

局方脾积丸、杨氏姜合丸、易简胜红丸、本事枳壳散

,俱治。

肺积息贲

肺积名息贲,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皮寒时痛。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效,发为肺壅,其脉浮而毛。

(《三因》)

息贲汤

治前证。

半夏(泡)桂心人参吴茱萸(泡)桑白皮(炙)葶苈甘草(炙。各钱半)上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一盏,食前服。

(东垣)

息贲丸

治前证。

浓朴(炒,八钱)黄连(炒,一两三钱)干姜(炮)白茯苓川椒(炒)紫菀(各两半)川乌(炮)桔梗白豆蔻陈皮京三棱(炮)天门冬人参(二钱)青皮(五分)巴豆霜(四分)上除茯苓、巴霜各另研旋入外,为细末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淡汤送下,服如上。

以上东垣四方,秋冬加浓朴,减黄连四分之一。《钤方》有局方

撞气阿魏丸、妙应丸、磨积丸

、皆可用。

肾积奔豚

肾积名奔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上下无时,如豚奔走之状,色黑。饥则见,饱则减。

小腹里急,腰痛口干,目昏骨冷。久不已,令人病喘逆骨痿少气,其脉沉而滑。

(《三因》)

奔豚汤

治前证。

甘李根皮(焙)干葛川芎当归桑白皮(炙)黄芩甘草(炙。各钱半)半夏(炮,二钱)上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食远服。

(东垣)

奔豚丸

治同前。

浓朴(七分)黄连(五钱)白茯苓泽泻菖蒲(各二钱)川乌(炮)丁香(各五分)苦楝(酒煮三钱)玄胡索(钱半)全蝎附子独活(各一钱)肉桂(二分)巴豆霜(四分)上除巴霜、茯苓另末旋入外,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淡盐汤下,如上法。济生

大七气汤、香棱丸

俱治。

五积诸剂

(《济生》)

大七气汤

治一切积聚,状如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痛刺,上气窒塞,下腹胀满。

三棱莪术(煨)青皮陈皮桔梗肉桂益智仁(各钱半)藿香香附子(各一钱)甘草(五分)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温服。

(无择)

化气汤

治息积。

砂仁桂心木香(各二钱半)炙甘草茴香(炒)丁香皮青皮陈皮干姜蓬术(炮。各半两)胡椒沉香(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醋汤下。

陈无择云∶治息积服此药,须用导引法,随意行之皆可,或八段锦、六字气之类,以气通为效。

(《御院》)

助气丸

治三焦痞塞,胸膈饱闷,气不流通,蕴结成积,癖气块,并皆治之。

三棱(炮)莪术(炮。各二两)青皮橘红(各五钱)木香槟榔枳壳(各三钱)白术(五钱)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本事》)

枳壳散

治五种积气,三焦痞塞,胸膈饱闷,呕吐痰涎,口苦吞酸。常服顺气宽中,除癖,消积聚。

枳壳(麸炒)益智陈皮京三棱莪术槟榔肉桂(以上各一钱)肉豆蔻浓朴(制)青皮木香干姜(各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盏,不拘时服。

(《局方》)

广术溃坚汤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能,二便秘涩,上气喘促,面色痿黄,遍身虚肿。(方见气门。)

大温中丸、小温中丸

俱治食积痞块,面色黄,食无味。(二方并见疸门。)

三棱煎丸

治积聚瘕,心腹坚胀,胁下坚硬而痛,喘满短气,不进饮食。此能化痰宽气。

京三棱(生锉另为末,以酒三升石器内熬膏)神曲(炒)萝卜子(微炒)麦芽(炒)砂(飞煎如盐研)青皮干漆(炒。各二两)杏仁(去皮尖炒,一两)上为细末,以三棱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加阿魏五钱,名阿魏丸。

磨积三棱丸

治远年近日诸般积聚,癖气块,气积酒积,诸般所伤,无问男子妇人老幼,并宜服之。

木香麦芽莪术杏仁(炒)枳壳(麸炒)石三棱(去皮)京三棱干漆(炒烟尽,三钱)鸡爪三棱干葛官桂(二钱半)砂仁(三钱炒)丁香香附子青皮(各二钱)黑牵牛(五钱,半生半炒)白牵牛(五钱,一半炒)陈皮(去白,三钱)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每日二次服之。病大者四十日消。温水送下亦可。

流气丸

治五积六聚,瘕癖块留饮,以上之疾皆是郁气客于肠胃之间、皮肤之下,久而停留,变而为痞。此药能消导,通滞气,和阴阳,消旧饮。虽年高气弱,亦宜缓缓服之。

木香小茴香橘红菖蒲青皮萝卜子广术(炮)槟榔神曲(炒)补骨脂(炒)枳壳(麸炒)荜澄茄砂仁麦芽(炒。各一两)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细嚼白豆蔻仁一枚,食后白汤送下。

圣散子

治一切远年积块及妇人干血气。

砂大黄(各八钱)麦芽(六两)干漆(炒烟尽)蓄小茴香(炒)槟榔瞿麦(各一两)妇人干血气,加穿山甲二两(炮)。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临卧温酒调下,仰卧良久为妙。此药只在心头,至明早大便如鱼脑为验。小儿一钱。

(《医林》)

阿魏丸

治诸般积聚,瘕痞块。

山楂肉南星(皂角水浸)半夏(同上)麦芽(炒)神曲(炒)黄连(各一两)连翘阿魏(醋浸)栝蒌仁贝母(各五钱)风化硝(二钱)石碱(二钱半)萝卜子(炒)胡黄连(二钱半)上为末,姜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姜汤下。

诸饮食癖积剂

(东垣)

草豆蔻丸

治酒积胃口痛,咽膈不通。

草豆蔻(煨)白术(各一两)麦芽(炒)神曲(炒)黄芩半夏(炮。各五钱)枳实(炒,二两)橘红青皮(各三钱)干姜(二钱)炒盐(五分)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丸,煎水下。

(丹溪)

阿魏丸

治肉积。

阿魏(醋煮作糊)螗球子(各一两)黄连(六钱)连翘(半两)上为末,阿魏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送下。

保和丸

治食积。(方见食积门。)

茶癖散

治茶积。

石膏黄芩升麻(各等分)上为末,砂糖水调下二钱。

(《良方》)

白豆蔻丸

治积聚心腹胀满,脾胃虚寒,宿食不消,气刺痛,泻泄善噫,呕吐酸水,手足厥冷。

白豆蔻(三分)肉豆蔻(制,一分)良姜木香(各一分)桂心附子(制)枳壳(炒)陈皮人参丁香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木瓜生姜汤调下。

木香化滞汤

治因忧气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后不散,常常痞气。

木香柴胡橘皮草豆蔻(各钱半)当归枳实(麸炒。各一钱)半夏(制二钱)红花甘草(炙。各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宣明》)

三棱散

治积聚瘕,癖不散,坚满痞闷,食不下。

京三棱(二两)白术(二两,炒)蓬术当归(各半两)槟榔木香(三钱)上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

丹溪方

治一切食积停滞。

山楂萝卜子神曲(炒)麦芽(炒)陈皮青皮香附子(各二两)阿魏(一两,醋浸另研)上为蒸饼,汤泡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姜汤下。

三棱丸

消积聚,去米面五谷等积。

陈仓米(一两,巴豆新者五枚去壳同米慢火炒,巴豆焦色,去巴豆不用)陈皮三棱(煨)砂仁麦芽(各一钱)南木香(一钱)上为末,酷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远姜汤下。

(《拔萃》)

京蓬煎丸

治五积六聚,瘕癖,宿食不消,呕吐辛酸,久服效。

京三棱(二两酒浸夏一日冬三日)枳壳(麸炒)茴香(盐炒)蓬莪术(二两,醋浸夏一日冬三日锉,用巴豆二十粒砂锅内慢火炒黄色拣去巴)青皮木香槟榔(各一两)上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温汤姜汤下。

(《心统》)

消积阿魏丸

治年久痞块仓积兼有形者。

阿魏(三钱)磁石()牵牛槟榔莪术(煨。各五钱)三棱(一两)穿山甲(黄土炒黄,三钱)威灵仙(五钱)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心统》)

消去积丸

治一切瘕积块,疼痛寒热,面黄肿胀少食。

川楝子(五钱,巴豆七粒同炒紫色去巴不用)三棱(煨)莪术(煨)青皮陈皮川芎当归玄胡索血竭黄连香附子槟榔(各五钱)木香(三钱)阿魏(二钱半)干漆(二钱炒)上为末,醋化阿魏,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丹溪)

香棱丸

治五积六聚气块。

三棱(六两醋炒)青皮陈皮莪术(煨)枳壳(炒)枳实(炒)萝卜子(炒)香附子(炒。各二两)黄连神曲(炒)麦芽(炒。各一两)山楂肉(四两)干漆(炒烟尽)桃仁砂砂仁(炒研)当归尾木香甘草(炙。各一两)槟榔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效。

(丹溪)

枳实丸

专治食积痞块。

枳实白术半夏神曲麦茅(各一两)苍术陈皮(各五钱)木香(一钱半)山楂(一两)姜黄(三钱)上为末,荷叶蒸饭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食后姜汤下。

(《医林》)

金不换内消丸

治一切积聚气蛊,胸膈膨胀,肚腹满闷心紧束。

苍术(半斤,制去皮)枳壳(一两半,麸炒)青皮陈皮(去白)三棱(醋煮)蓬术(醋煮)香附子(制)大茴香(炒)干漆(炒)霍香(洗。

各一两)浓朴杏仁(去白尖)砂仁(各一两三钱)猪牙皂角(二两去皮弦)黑牵牛(二两)草果百草霜(各一两,用乡村烧百草紫者佳)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量人虚实加减,临卧或日中不拘时好酒茶清盐汤任下。一二服便觉腹中宽快,并无泄泻之患。不拘小儿男妇皆可服之,惟妊娠禁服。

寒积聚剂

(《济生》)

妙应丸

治一切中虚寒积癖瘕,时发寒热。

附子(面包煨剜空入砂一钱,掩盖又煨熟去面)荜茇木香青皮破故纸(各三两)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姜汤下。如泻,米汤下。

(《三因》)

散聚汤

治久气积聚,状如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攻刺,腰胁小腹胀,二便不利。

半夏(制)槟榔当归(各三两)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麸炒)茯苓甘草(炙)附子(制)川芎枳壳(炒)浓朴(制)吴茱萸(汤泡。各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服。大便不通,加大黄。

(《简易》)

胜红丸

治脾积气滞,胸膈满闷,气促不安,呕吐清水,丈夫酒积,妇人脾血积,小儿食积并治。

三棱莪术(各醋煮)青皮陈皮干姜良姜(各一两)香附子(炒,二两)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本事》)

枳壳散

治五种气积,三焦痞塞,胸膈饱闷,呕吐痰涎,口苦吞酸,消寒积极有效。(方见前。)(《良方》)

白豆蔻散

治前症。(方见前。)(《秘传》)

至宝丹

追虫取积神效。(方见虫门。)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药方

(子和)

瓜蒂散

(方见痰门。)

攻积削坚诸剂

(《圣惠》)

积气丹

治一切新久气块,面黄肌瘦,瘕积聚,口吐酸水。

槟榔(二枚)芫花京三棱牛膝蓬术柳樟根(各一两)肉豆蔻(二枚)巴豆(二钱半)陈皮石菖蒲(各三钱)木香(二钱半)青皮(三钱)大戟大黄甘遂白牵牛青礞石干漆干姜(各半两)砂(一钱)黄连(姜汁炒,一两)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临卧枣汤下。

(《圣惠》)

木香通气丸

治癖气滞,心腹痞满,呕吐咳嗽,顺气清痰。

人参木香(各两半)玄胡索(一两)黑牵牛陈皮(六两)榔槟(一两)丁香(五钱)三棱(炮)莪术(炮。各三两)半夏(制)茴香(炒)木通神曲麦芽(各二两)青皮(三两)上为末,滴水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后生姜汤下,日二服。

(《圣惠》)

取积丹

马蹄大黄不拘多少,为末,用好酽醋熬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量人虚实大小,不食晚饭,用好墨研浓好酒送下,次日当下脓血积聚。

(海藏)

万病紫菀丸

治脐肠久患癖如碗大,及诸黄病,每气起时上冲心,绕脐绞痛,一切虫咬,十种水病蛊病,反胃吐食,呕逆恶心,饮食不消,天行时病,妇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怀妊多血,天阴即发。又治十二种风顽痹,不知年岁,昼夜不安,梦与鬼交,头白多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着,肠痈肠痛,服之皆效。

紫菀(去苗土)防风菖蒲柴胡浓朴(姜制。各一两)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茯苓(各八钱)人参(七钱)皂角(炙去皮弦)桂枝桔梗黄连(各八钱)川椒(去子微炒出汗)干姜(炮)川乌(去皮)巴豆(去油炒。各三钱)羌活独活(各七钱)上为细末,入巴豆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七丸,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服。初有妊者勿服。

饮食气块,面汤下。吐逆,姜汤下。痔漏肠风,酒下。赤白痢疾,诃子汤下。脓血利,米汤下。堕伤血闷四肢不收,酒下。蛔虫心痛,槟榔汤下。气噎忧噎,荷叶汤下。打扑伤损,酒下。

中毒,帚灰汤下。一切风证,升麻汤下。寸白虫,槟榔汤下。霍乱,干姜汤下。咳嗽,杏仁汤下。腰肾痛,豆淋汤下。阴毒伤寒,温酒下。时气病,井花水下。脾风,陈皮汤下。头痛,水下。心痛,温酒下。大便不通,灯心汤下。因物所伤,以本物汤下。吐水,梨汤下。气痛,木香磨汤下。小儿天风吊搐,防风汤下,防己汤亦可。小儿疳痢,葱白汤下。小儿乳食所伤,白汤下。女人月信不通,红花酒下。女人肠痛,川芎汤下。怀胎半身后漏胎,艾汤下。子气冲心,酒下。产晕头眩,温酒下。血气痛,当归酒下。产后心腹满,豆淋汤下。难产,益智仁汤下。

产后血痢,当归汤下。赤白带下,酒煎艾汤下。室女气血不通,酒下。解内外伤寒,粥饮下。

(《本事》)

治丸

治丈夫妇人小儿年深日近沉积块,面色青黄,时心抢痛,吐水吞酸,舌生白胎。妇人积年月经不调,渐成痞块血蛊,中焦间大如杯腕,日久年深瘦瘠,寒热往来,一切脾胃不和滞闷之疾,并皆治之。

蓬术(三两)京三棱(二两,俱用醋煮透为度)丁香皮(二两)木香(两半)丁香(两半)浓朴(炒,三两)石菖蒲(二两)良姜(两半)川牛膝(一两)薏苡仁(一两)使君子(三两,取肉)石莲子(三两)巴豆(五两,去油膜)香附子(四两,制)虻虫(两半)上为细末,稀糊丸,如小豆大。积年瘕成块,第一服用热水下三十丸,自后每日三丸五丸,量虚实加减与之,五日去尽积块。日近脾胃有积者,每服五丸,米饮吞下,一服取效。妇人血气成块及血瘕,每服二十丸,用苏木酒、童便各半,煎五七沸令温,空心吞下。自后每日用温酒下三丸,其血块遂消,从大小便出尽自知。小儿腹痛蜕虫不能忍,日夜叫哭,百药不效,橘皮汤下五七丸立效,诸虫皆可下。常服用姜汤或白汤下三五丸。中酒酒积,大便臭者及噎塞,皆可用之,神效。

(《和剂》)

温白丸

治心腹积聚,瘕痞块,大如杯碗,胸胁胀满,如有所碍,十种水病痞塞心痛并治。

川乌(制,二两)皂角(炙去皮弦)吴茱萸石菖蒲柴胡桔梗浓朴紫菀人参茯苓黄连干姜肉桂川椒(去目炒)巴豆(去油。各五钱)上为末,入巴豆另研匀,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姜汤下。

洁古治法∶心积伏粱,温白丸加柴胡、川芎。肝积肥气,温白丸加菖蒲、黄连、桃仁。

脾积痞气,温白丸加吴茱萸、干姜。肺积息贲,温白丸加人参、紫菀。肾积奔豚,温白丸加丁香、茯苓、远志。

舟车丸

(方见水肿门)治水积水肿,上气喘急。

感应丸

(方见痢疾门)治诸积聚。

丁香脾积丸

(方见脾胃门)治饮食诸积结聚。

(《本事》)

砂丸

治一切积聚痰饮。

砂三棱干姜白芷巴豆(去油。各半两)大黄干漆(各一两)木香青皮胡椒(各一钱)槟榔肉豆蔻(各一枚)上为末,酽醋一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复下三棱大黄末同煎五七沸,入砂煎成膏,却入别药和匀,杵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或五丸,姜汤下。

破积导引丸

治积块坚硬,饮食不消,心下痞满。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枳壳(炒)广术(煨)三棱(炮)半夏(泡)神曲(炒)麦芽干姜(炮)茯苓泽泻甘草(炙。各半两)牵牛(头末,六钱)巴豆(三十粒,去油壳净)上为末,入巴霜令匀,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医林》)

香棱丸

治五积,破痰癖,消瘕、冷热积块。

木香丁香(各五钱)三棱(锉酒浸一宿)枳壳(炒)莪术(一两,入去皮巴豆三十粒同炒黄色去豆不用)青皮川楝肉茴香(炒。各二两)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食远盐酒下。

(《医林》)

保安丸

治症积,心腹内结如拳,渐上抢心,腹及脐腹痛不可忍。

大黄(三两,新水浸一宿蒸过焙干用)干姜(一两炮)大附子(制,五钱)鳖甲(一两半,好醋煮一时久酥油炙黄方可用)上为细末,用三年米醋一升先熬去四五合后,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醋汤或米汤任下,取积如鱼肠败血烂肉青泥而下。

(《医林》)

开结妙功丸

治怫热内盛,癖瘕,积聚疼痛,湿热肿胀,肢体麻痹走注痛。

三棱茴香(炒)神曲(炒)麦芽(炒。各一两)大黄(一两,为末,醋半升熬成膏听用)干姜(炮二钱)川乌(炮,四钱)半夏(五钱)官桂(二钱)巴豆(二钱,去油)牵牛(取头末,三两)上为末,用大黄膏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姜汤下。

(邓山)

感应丸

治食积,化宿滞。

沉香木香檀香丁香青皮陈皮黄连砂仁香附子半夏三棱(炮)莪术(炮。

各一两,为细末肥乌梅(一百个)巴豆(三百粒,白者去衣膜)上用瓷器一只盛巴豆,上以乌梅肉盖之,却用米醋浸过,与梅肉平坐于甑中,蒸至极熟,以巴豆红色为度,却擂二件为泥,用糯米饭和匀捣千百下,丸如萝卜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药方

(二十二道)

化铁丹歌

八梅十六豆,一豆管三椒。青皮各半两,醋打面糊调。每服十五颗,是铁也能消。

五积丸

大肥皂角(炙去皮弦灰火煨勿令烟出)上为末,每两入巴霜一钱研匀,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白汤下。

醉乡宝屑

治酒积如神,亦治菜果积。

平胃散,加丁香、砂仁、芽曲,或香苏散,亦可并用姜枣盐煎服。

酒积麦芽丸

治酒癖不消,心腹胀满,噫酸呕逆,胁肋痛。

神曲(炒)麦芽(炒。各一两)黄连(五钱锉,用巴豆五粒同炒)上为末,沸汤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姜汤下。

鱼鳖积,用香苏散,多加生姜、陈皮煎服。

鳖瘕,用白马尿一升、鸡子白三枚,煎至二合,空心顿服,不移时当吐出小鳖而愈。

又方∶

用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度愈。

《千金方》∶

治瘕积聚,去三尸氛气,延年却老。雄黄(二两)研为细末,九度水飞过,却入新净竹筒内,以蒸饼一块塞口蒸七度,用好粉脂一两为丸,绿豆大。酒下七丸至十丸,日三服。三年后可以成道不饥。

又方∶

治腹胀积聚瘕。葶苈(一升,炒),酒五升浸七日,去渣日温三合不拘时服。

又方∶

治鳖瘕,取蓝叶一斤捣,水三升绞取汁一升,日二服效。

又方∶

治食及生肉致胸膈不化,必成瘕。马鞭草捣汁一升,入姜汁少许,饮之即消。

又方∶

治肉,思肉不已,食肉讫又复思。白马尿三升,空心饮之,当吐肉积出,吐不出者死。

又方∶

治小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能食而不消。用新安白酒曲炒香熟为细末,白水调方寸匕,日三服。

《外台秘要》∶

治卒暴瘕,腹中有物,坚如石,痛欲死。取蒴根一小束洗净,沥去水细切,以酒二斗渍三宿,去渣温服五合至一升,日三服。欲速服,于灰火中煨,令药味出服之。

此药无毒,大有效。

又方∶

熨法,用吴茱萸三升擂碎,以酒和煮熟,布裹熨瘕上,冷则易热,熨之移消动乃止。

又方∶

疗心腹之旧及新得之癖瘕,取朱砂细研,饭搜令匀,用雄鸡一只先饿二日,后以朱砂饭喂之,置鸡于板上,收取粪曝燥为末,温酒调服方寸匕,日三服。病困者昼夜可六服。一鸡少,更用一鸡喂之,取足服之,愈即止。

《集验方》∶

治鳖瘕及心腹宿瘕,卒得瘕。以白鸡屎不拘多少,小便和炒焦为末,服方寸匕,不拘度数,瘕愈止。

《胜金方》∶

治膜外及气块痛。玄胡索不拘多少为末,猪胰一具切作块子炙熟,蘸药末食之。

《肘后方》∶

治腹中冷癖,水谷凝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揉之转逆,妨害饮食。

取大蟾蛛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用芒硝一升,中人七合,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

每服一升,后未下,更一服,得下则九日十日更进一服。

一方∶

治癖结及诸虫并马毒疮。用马齿苋和盐醋煮一碗,空心食,有虫尽出,汁涂疮。

一方∶

治蛇瘕,凡蛇精及液粘活菜上,人误食之,腹内成蛇,或食蛇肉亦作蛇瘕。其人常饥,食之即吐,腹中如蛇状。用赤头蜈蚣一枚为末分服,酒调下。

一方∶

治积聚癖气块,大小结胸,痛不能按。南星、半夏、芫花、自然铜生用,等分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前温汤下。

一方∶

治男妇远近陈积,气块水肿,小肠偏坠,香港脚蛊毒,噎塞返食,心气脾疼,喘急咳嗽,肺胀吐红,肠风痔漏,左瘫右痪,丹毒疮疥,紫白血斑,痈疽肿毒,泻痢脾黄,山岚瘴气,小儿风痫。

大黄(春冬二斤,火炮熟用;秋夏一斤二两,生用)甘草(半斤,炙)牵牛(十二两)槟榔(十四)三棱木香(一两,为末)上每服五钱,五更初面东温水一盏调下,巳时取大病根,青红赤白,或者蛇虫虾蟆蜈蚣,乱丝血块,不问四季,老弱无妨。利后用白粥补之。孕妇勿服。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 药方

久痞,背脊中(即命门穴)离开四指。痞在左,灸右;在右,灸左。

章门

(二穴,在股大横纹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下足伸上足举臂取之,灸七壮。治一切积聚癖块。)

期门

(二穴,在乳头垂下尽处动脉是,灸百壮,治积气上奔甚急欲绝。)

气海

(一穴,在脐下一寸半,灸百壮,治一切气块。)

关元

(一穴,在脐下三寸,灸百壮,治奔豚痞积癖块,气逆气冲心痛不可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