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唐会要

唐会要卷八十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疏凿利人

武德元年。长孙操除陕东道行台金部郎中。遂自陕东引水入城。以代井汲。百姓赖之。

七年四月九日。同州治中云得臣。开渠。自龙门引黄河。溉田六千余顷。

贞观十一年。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以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业。誉乃引雷陂水。又筑勾城塘。溉田八百余顷。百姓获其利。

大历四年五月十五日敕。泾堰监先废。宜令却置。

十二年。京兆尹黎干开决郑白二水支渠。及稻田硙碾。复秦汉水道。以溉陆田。

建中元年四月。宰相杨炎不习边事。请于丰州置屯田。发关辅民开陵阳渠。人颇苦之。京兆尹严郢。常从事朔方。晓其利害。乃奏五城旧屯。及兵募仓储等数。奏曰。按旧屯沃饶之地。今十不耕一。若力可垦辟。不俟浚渠。其诸屯水利。可种之田甚广。盖功力不及。因致荒废。今若发两京关辅民。于丰州浚泉营田。徒扰兆庶。必无其利。臣不敢远引他事。请以内园植稻明之。其秦地膏腴田。称第一。其内园丁皆京兆人。于当处营田。月一替。其易可见。然每人月给钱八千。粮食在外。内园丁犹僦募不占奏。令府司集事。计一丁一岁当钱九百六十。米七斛二。计所僦丁三百。每岁合给钱二万八千八百贯。米二千一百六十斛。不知岁终收获几何。臣计所得。不补所费。况二千余里发人出屯田。一岁方替。其粮谷从太原转饷漕运。价值至多。又每岁人须给钱六百三十。米七斛二斗。私出资费。数又倍之。据其所收。必不登本。而关辅之民。不免流散。是虚扰畿甸。而无益军储。与天宝以前屯田事殊。臣至愚。不敢不熟计。惟当省察。疏奏不报。郢又上奏曰。伏以五城旧屯。其数至广。臣前挟名闻奏讫。其五城军士。若以今日所运。开渠之粮。贷诸城官田。至冬输之。又以所送开渠功直布帛。先给田者。至冬令据时估输谷。如此。则关辅免于征发。五城丰厚。力农辟田。比之浚渠。十倍利也。郢奏不省。卒开陵阳渠。而竟弃之。

贞元四年六月二十六日。泾阳县三白渠限口。京兆尹郑叔则奏。六县分水之处。实为要害。请准诸堰例。置监及丁夫守当。敕旨。依。

八年三月。嗣曹王皋为荆南节度使观察。先是。江陵东北七十里。废田旁汉古堤。坏决凡二处。每夏则为浸溢。皋使命塞之。广良田五千顷。亩收一钟。又规江南废洲为庐舍。架江为二桥。流人自占者。二千余户。自荆至乐乡。凡二百余里。旅舍乡聚。凡十数。大者皆数百家。楚俗佻薄。旧不凿井。悉饮陂泽。乃令合钱凿井。人以为便。

十三年七月。诏曰。昆明池俯近都城。蒲鱼所产。宜令京兆尹韩皋充使修堰。

十六年十一月。以东渭桥纳给使徐班。兼白渠漕渠及升原城国等渠堰使。

元和八年。孟简为常州刺史。开漕古孟渎。长四十里。得沃壤四千余顷。观察使举其课。遂就赐金紫焉。其年四月。以神策军士修城南之洨渠。

其年十二月。魏博观察使田宏正奏。准诏开卫州黎阳县古黄河道。从郑滑节度使薛平之请也。先是。滑州多水灾。其城西去黄河二里。每夏涨溢。则浸坏城郭。水及羊马城之半。平询诸将吏。得古河道于卫州黎阳县界。遣从事裴宏泰以水患告于宏正。请开古河。用分水力。宏正遂与平皆上闻。诏许之。乃于郑滑两郡。征徒万人。凿古河。南北长十四里。东西阔六十步。深一丈七尺。决旧河以注新河。遂无水患。诏并褒美焉。

十三年。湖州刺史于?。复长城县方山之西湖。西湖南朝疏凿。溉田三十顷。岁久堰废。至是复之。?稻蒲鱼之利。赖以济。

长庆二年。温造为朗州刺史。奏开复乡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郡人利之。名为右史渠。至太和五年七月。造复为河阳节度使。奏浚怀州古渠枋口堰。役功四万。溉济源河内温武陟四县田五千顷。

四年七月。诏疏灵州特进渠。置营田六百顷。

大历二年二月。以诏应令刘仁师充修渠堰副使。初。仁师为高陵令。上言三白渠可利者远。而泾阳独有之。条理上闻。其弊遂革。关中大赖焉。

其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

硙碾

开元九年正月。京兆少尹李元纮奏。疏三辅诸渠。王公之家。缘渠立硙。以害水功。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至广德二年三月。户部侍郎李栖筠。刑部侍郎王翊。充京兆少尹崔昭。奏请拆京城北白渠上王公寺观硙碾七十余所。以广水田之利。计岁收粳稻三百万石。

大历十三年正月四日奏。三白渠下碾。有妨合废拆。总四十四所。自今以后。如更置。即宜录奏。

其年正月。坏京畿白渠八十余所。先是。黎干奏以郑白支渠硙碾。拥隔水利。人不得灌溉。请皆毁废。从之。时升平公主。上之爱女。有硙两轮。乞留。上曰。吾为苍生。尔识吾意。可为众率先。遂即日毁之。

元和六年正月。京城诸僧。有请以庄硙免税者。宰臣李吉甫奏曰。钱米所征。素有定额。宽缁徒有余之力。配贫下无告之甿。必不可许。从之。

八年十二月敕。应赐王公郡主并诸色庄宅硙碾等。并任典贴货卖。其率税夫役。委府县收管。

泉货

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以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其钱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篆隶三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元通宝钱。鄭虔會?云。询初进?样。自文德皇后掏一甲迹。故钱上有掏文。十八日。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诸州。秦王齐王赐三炉铸钱。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籍没。至五年三月二十四日。桂州置钱监。

显庆五年九月。以天下恶钱多。令官私以五恶钱酬一好钱赎取。至十月。以好钱一文博恶钱两文。至仪凤四年四月。以天下恶钱甚多。令东都出远年糙米及粟。就市粜斗。别纳恶钱百文。其恶钱令少府司农相知。即令铸破。其厚重径合斤两者。任将行用。至先天元年九月二十七日。京中用钱恶。货物踊贵。谏议大夫杨虚受上疏曰。伏见市井用钱。不胜滥恶。有加铁锡。即非公铸。亏损正道。惑乱平民。铜锡乱杂。伪钱丰多。正刑渐失于科条。明罚未加于守长。帝京三市。人杂五方。淫巧竞驰。侈伪成俗。至于商贾积滞。富豪藏镪。兼并之人。岁增储蓄。贫素之士。日有空虚。公钱未益于时。须禁法不当于世要。其恶钱臣望官为博取纳铸钱州。京城并以好钱为用。书奏。付中书门下详议。以为扰政不行。至开元六年正月十八日。敕禁断恶钱。行三铢四絫已上旧钱。更收人闲恶钱。镕破复铸。准样式钱。敕禁出之后。百姓喧然。物价摇动。商人不甘交易。宰相宋璟苏颋奏。请出太府钱五万贯。分于南北两京。平价买百姓闲所卖之物。堪贮掌官须者。庶得好钱散行人闲。从之。又降敕近断恶钱。恐人少钱行用。其两京文武官夏季防合庶仆。宜即先给钱。待后季任取所配物货卖。准数还官。

七年二月诏。天下恶钱。并令禁断。钱令初下。或恐艰辛。宜量出米十万石。令府县及太府寺选交易稳便处所分置。依时价粜与百姓。收取恶钱。便送少府监捶碎。

干封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盗铸转多。遂改铸新文曰干封泉宝。钱径寸。重二铢六分。其开元通宝必旧钱并行用。其新钱一文。当旧钱之十。周年之后。旧钱并废。其后悟钱文之误。米帛增价。乃议却用旧钱。至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诏。比以伪滥斯起。所以采干封之号。改铸新钱。静而思之。将为未可。高祖拨乱反正。爰创轨模。太宗立极承天。无所改作。今废旧造新。恐乖先旨。其开元通宝。宜依旧施行。为万世法。干封新铸钱。令所司贮纳。更不须铸。仍令天下置铸之处。并铸开元通宝钱。至干元元年七月十六日诏。钱货之兴。其来久矣。盖代有沿革。时为重轻。周兴九府。实启流泉之利。汉造五铢。亦宏改铸之法。必令大小兼适。母子相权。事有益于公私。理宜循于通变。但以干戈未息。帑藏犹虚。卜式献军之诚。宏羊兴国之算。静言立法。谅在便民。御史中丞第五琦奏。请改钱以一当十。别为新铸。不废旧钱。冀实三官之资。用收十倍之利。所为于民不扰。从古有经。宜听于诸监别铸一当十钱。其文曰干元重宝。而重其轮以别之。一当五十。以二十斤成贯。仍令铸钱使即勾当起铸。至三年十二月诏。顷属权臣。变法非良。遂使货物相沿。谷帛腾踊。求之舆议。弊实由斯。今欲仍从旧贯。渐罢新钱。又虑权行。转资艰急。如或犹循所务。未塞其源。实恐物价虚腾。黎元失业。静言体要。用藉良图。宜令文武百官九品以上。并于尚书省集议。委中书门下详议闻奏。至上元元年六月七日诏。其重棱五十价钱。宜减作三十文行用。其开元旧钱。宜一钱十文行用。干元当十钱。宜依前行用。仍令京中及畿县内依此处分。诸州待后进止。至七月二十五日敕。先造重棱五十价钱。先令畿内减三十价行。其天下诸州。并宜准此。至十二月二十九日诏。应典贴庄宅店铺田地硙碾等。先为实钱典贴者。令还以实钱价。先以虚钱典贴者。令以虚钱赎。其余交关。并依前用当十钱。由是钱有虚实之称。至宝应元年五月十九日赦文。集开元干元重棱钱。并宜准一文用。不须计以虚数。

开元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敕。布帛不可以尺寸为交易。菽粟不可以秒忽贸有无。古之为钱。以通货币。岂无变通。往者汉文之时。已有放铸之令。虽见非于贾谊。亦无费于贤君。古往今来。时移事异。亦欲不禁私铸。其理如何。公卿百寮详议可否。秘书监崔沔议曰。夫国之有钱。时所通用。若许私铸。人必竞为。各徇所求。小如有利。渐忘本业。大计斯贫。是以贾生之陈七福。规于更汉令。太公之创九府。将以殷贫人。况依法则不成。违法则有利。谨按汉书。文帝虽除盗铸钱令。而不得杂以铅铁为他巧者。然则虽许私铸。不容奸钱。钱不容奸。则铸者无利。铸者无利。则私铸自息。斯则除之与不除。为法正等。能谨于法。而节其用。则令行而诈不起。事变而奸不生。斯所以称贤君也。今若听其私铸。严断恶钱。官必得人。人皆知禁诫。则汉政可侔。犹恐未若皇唐之旧也。今若税铜折役。则官冶可成。计估度庸。则私钱无利。易而可久。简而难诬。谨守旧章。无越制度。且钱之为物。贵以通货。利不在多。何待私铸。然后足用也。左监门录事参军刘秩议曰。古者。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管子曰。夫三币。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舍之则非有损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也。是以命之曰衡。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有常。故与之在君。夺之在君。是以民戴君如日月。亲君如父母。用此术也。是为人主之权。今之钱。即古之下币也。陛下若舍之任人。则上无以御下。下无以事上。其不可一也。夫物重则伤农。钱轻则伤贾。故善为国者。观物之贵贱。钱之轻重。夫物重则钱轻。钱轻由乎物多。多则作法收之使少。少则钱重。重则作法布之使轻。轻重之本。必由乎是。奈何而假于人。其不可二也。夫铸钱不杂以铅铁则无利。杂以铅铁则恶。不重禁不足以惩恶。方令塞其私铸之路。人犹冒死以犯之。况启其源。而欲人之从令乎。是设陷阱而诱之入。其不可三也。夫许人铸钱。无利则人不铸。有利则人去南亩者众。去南亩者众。则草莱不垦。草莱不垦。又邻于寒馁。其不可四也。夫人富溢则不可以赏劝。贫馁则不可以威禁。故法令不行。民之不治。皆由贫富之不齐也。若许其铸钱。则贫者必不能为。臣恐贫者弥贫。而服役于富室。富室乘之则益恣。昔汉文之时。吴濞。诸侯也。富埒天子。邓通。大夫也。财侔王者。此皆铸钱所致也。必欲许其私铸。是与人利权而舍其柄。其不可五也。陛下必以钱重而伤本。工费而利寡。则臣愿言其失。以效愚计。夫钱重者。犹人铸日滋于前。而炉不加于旧又公钱重。与铜之价颇等。故盗铸者。破重钱为轻钱。禁宽则行。禁严则止。止则弃矣。此钱之所以少也。夫铸钱用不赡者。在乎铜贵。铜贵之由。在于采用者众矣。夫铜以为兵。则不如铁。以为器。则不如锡。禁之无害。陛下何不禁于人。禁于人。则铜无所用。铜无所用。则铜益贱。铜贱则钱之用给矣。夫铜不布下。则盗铸者无因而铸。无因而铸。则公钱不破。公钱不破。则人不犯死刑。钱又日增。不复利矣。是一举而四善兼也。伏维陛下熟察之。

其年十月六日敕。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而布帛为本。钱刀是末。贱本贵末。为弊则深。法教之闲。宜有变革。自今已后。所有庄宅。以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

二十六年。于宣润等州置钱监。

干元元年七月。户部侍郎第五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先铸干元重宝钱。以一当十用。行之。及作相。请更铸重轮干元钱。以一当五十。与干元开元宝钱。三品并行。既而物价腾贵。饿迫死亡。枕籍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为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遂贬忠州长史。

建中元年九月。户部侍郎韩洄上言。江淮钱监。岁出钱四万五千贯。输于京师。度工用转送之费。每贯计钱二千。是本倍利也。今商州红崖冶。出铜益多。又有洛源监。久废不治。请增工凿山以取铜。洛源故监置十炉铸之。岁计出钱七万二千贯。度工用转送之费。贯计钱九百。则利浮本矣。其江淮七监。请皆停罢。从之。

二年八月。诸道盐铁使包佶奏。江淮百姓。近日市肆交易钱。交下粗恶。拣择纳官者。三分纔有二分。余并铅锡铜荡。不敷斤两。致使绢价腾贵。恶钱渐多。访闻诸州山野地窖。皆有私钱。转相货易。奸滥渐深。今委本道观察使明立赏罚。切加禁断。

四年六月。判度支侍郎赵赞。以常赋不足用。乃请采连州白铜。铸大钱。以一当十。权其轻重。

贞元九年正月。张滂奏。诸州府公私诸色铸造铜器杂物等。伏以国家钱少。损失多门。兴贩之徒。潜将销铸。每销钱一千。为铜六斤。造写杂物器物。则斤直六千余。其利既厚。销铸遂多。江淮之闲。钱实减耗。伏请准从前敕文。除铸镜外。一切禁断。

十年六月敕。今后天下铸造买卖铜器。并不须禁止。其器物约每斤价值。不得过一百六十文。委所在长吏。及巡院同勾当访察。如有销钱为铜。以盗铸钱罪论。

十四年十二月。盐铁使李若初奏请。诸道州府。多以近日泉货数少。缯帛价轻。禁止见钱。不令出界。致使课利有缺。商贾不通。请指挥见钱。任其往来。勿使禁止。从之。

元和元年二月。以钱少禁用铜器。

二年二月。诏曰。钱贵物贱。伤农害工。权其轻重。须有通变。比者铅锡无禁。鼓铸有妨。其江淮诸州府。收市铅铜等。先已令诸道知院官勾当。缘令初出。未各颁行。宜委诸道观察使等。与知院官专切。当事毕日。仍委盐铁使据所得数类会闻奏。四月。禁铅锡钱。

三年五月。盐铁使李巽上言。得湖南院申。郴州平阳高亭两县界。有平阳冶及马迹曲木等古铜坑。约二百八十余井。差官检覆。实有铜锡。今请郴州旧桂阳监置炉两所。采铜铸钱。每日约二十贯。计一年铸成七千贯。有益于民。从之。

其年六月。诏曰。泉货之法。义在通流。若钱有所壅。货当益贱。故藏钱者。得乘人之急。居货者。必损己之资。今欲着钱令以出滞藏。加鼓铸以资流布。使商旅知禁。农桑获安。义切救时。情非欲利。若革之无渐。恐人或相惊。应天下商贾。先蓄见钱者。委所在长吏。令收市货物。官中不得辄有程限。逼迫商人。任其货易以求便利。计周岁之后。此法遍行。朕当别立新规。设蓄钱之禁。所以先有告示。许其方圆。意在他时。行法不贷。又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矿。铜者可资于鼓铸。银者无益于生民。权其重轻。使务专一。天下自五岭以北。见采银坑。并宜禁断。恐所在坑户。不免失业。各委本州府长吏劝课。令其采铜。助官中铸作。仍委盐铁使作法条流闻奏。

四年闰三月。京城时用钱。每贯头除二十文。陌内欠钱及有铅锡钱。准贞元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敕。陌内欠钱。法当禁断。虑因捉搦。或亦生奸。使人易从。切于不扰。自今以后。有因交关用欠陌钱者。宜但令本行头及居停主人牙人等。检察送官。如有容隐。兼许卖物领钱人纠告。其行头主人牙人。重加科罪。府县所由祗承人等。并不须干扰。若非因买卖。自将钱于街衢行者。一切勿问。

其年六月。敕五岭已北所有银坑。依前任百姓开采。禁见钱出岭。

六年二月制。公私交易十贯钱已上。即须兼用匹段。委度支盐铁使及京兆尹即具作分数条流闻奏。茶商等公私使换见钱。并须禁断。

其年三月。河东节度使王锷奏。请于当管蔚州界加置炉铸铜钱。废管内锡钱。诏许之。仍令加至五炉。

七年五月。兵部尚书判户部事王绍。户部侍郎判度支卢坦。盐铁使王播等奏。伏以京都时用。多重见钱。官中支计。近日殊少。盖缘比来不许商人使换。因兹家有滞藏。所以物价转轻。钱多不出。臣等今商量。伏请许令商人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任便换见钱。一切依旧禁约。伏以比来诸司诸使等。或有使商人钱多留城中。逐时收贮。积藏私室。无复流通。伏请自今以后。严加禁约。从之。

八年四月敕。以钱重货轻。出内库钱五十万贯。令两常平收市布帛。每疋段估加十之一。

十一年九月敕。今后应内外支用钱。宜每贯除垫一陌外。量抽五十文。仍委本道本司本使。据数逐季收计。其诸道钱便差纲部送度支收管。以备军需。时以淮西用兵。从有司之请也。

十二年正月敕。泉货之设。古有常规。将使重轻得宜。是资敛散有节。必通其变。以利于人。今缯帛转贱。公私俱弊。宜出见钱五十万贯。令京兆府拣择要便处开场。依市价交易。选择清强官吏。专切勾当仍各委本司先作处置条件闻奏。必使事堪经久。法可通行。又敕。近日布帛转轻。见钱渐少。皆缘所在拥塞。不得通流。宜令京城内自文武官寮。不问品秩高下。并公郡县主中使等已下。至士庶商旅等。寺观坊市所有私贮见钱。并不得过五十贯。如有过此。许从敕出后。限一月内任将别物收贮。如钱数校多。处置未了。其任便于限内于地界州县陈状。更请限。纵有此色。亦不得过两月。若一家内别有宅舍店铺等。所贮钱并须计同此数。其兄弟本来异居。曾经分析者。不在此限。如限满后。有误犯者。白身人等宜付所司。痛杖一顿处死。其文武官及公主等。并委有司闻奏。当重科贬。戚属中使。亦具名衔闻奏。其剩贮钱不限多少。并勒纳官。数内五分。取一分充赏钱数。其赏钱止于五千贯。此外察获及有人论告。亦重科处。并量给告者。时京师里闾区肆所积。多方镇钱。如王锷。韩宏。李惟简。少者不下五十万贯。于是竞买第屋。以变其钱。多者竟里巷佣僦。以归其直。而高赀大贾者。多依倚左右军官钱为名。府县不得穷验。法竟不行。

十四年六月敕。应属诸军诸使。更有犯时用钱。每贯除二十文足陌内欠钱。及有铅锡钱者。宜令京兆府枷项收禁。牒报本军本使。府司差人就军及看决二十。如情状难容。复有违拒者。仍令府司闻奏。

十五年八月。中书门下奏。伏准群官所议铸钱。或请收市民闲铜物。令州郡铸钱。当开元以前。盐铁使未置。亦令州郡勾当铸造。今若两税纳匹段。或虑兼要通用见钱。欲令诸道公私铜器。各纳所在节度团练防御经略使。便据元敕给与价直。并折两税。仍令本处军民镕铸。其铸本请以留州留使年支未用物充。所铸钱便充军府州县公用。当处军人。自有粮赐。亦校省本。所资众力。并收众铜。天下并功。速济时用。待一年后。铸器物尽。则停。其州府有出铜铅。可以开炉铸处。具申有司。便令同诸监冶例。每年与本充铸。其收市铜器期限。并禁铸造买卖铜物等。待议定便令有司条流闻奏。其上都铸钱及收铜器。请各处分。将欲行尚资周虑。请令中书门下两省尚书省御史台。并诸司长官商量。重议闻奏。从之。

宝历元年八月敕令。销铸见钱为佛像者。同盗铸钱论。

长庆元年九月敕。泉货之义。所贵流通。如闻比来用钱。所在除陌不一。与其禁人之必犯。未若从俗之所宜。交易往来。务令可守。其内外公私给用钱。从今以后。宜每贯一例除垫八十。以九百二十文成贯。不得更有加除。及陌内少欠。

太和三年六月。中书门下奏。准元和四年闰三月敕。应有铅锡钱。并合纳官。如有人纠得一钱。赏百钱者。当时敕条。贵在峻切。今详事实。必不可行。祇如告一钱赏百钱。则有告一百贯锡钱。须赏一万贯铜钱。执此而行。事无畔际。昨因任清等犯罪。施行不得。遂参酌事理。量情科赏。或恐已后民闲更有犯者。宜立节文。令可遵守。臣等商量。自今已后。有用铅锡钱交易者。一贯已下。以州府常行杖决脊杖二十。十贯以下。决六十。徒三年。过十贯以上。所在集众决杀。其受铅锡钱交易者。亦准此处分。其所用铅锡钱。仍纳官。其能纠告者。每贯赏钱五千文。不满一贯。准此例。累赏至于三百千。仍且取当处官钱给付。其所犯人罪不至死者。征纳家资。充填赏钱。其元和四年闰三月敕。便望删去。可之。

四年十一月敕。应私贮见钱家。除合贮数外。一万贯至十万贯。限一周年内处置毕。十万贯至二十万贯以下者。限二周年内处置毕。如有不守期限。安然蓄积。过本限。即任人纠告。及所有觉察。其所犯家钱。并准元和十二年敕。纳官。据数五分取一分。充赏纠告人赏钱。数止于五千贯。应犯钱法人。色目决断科贬并准元和十二年敕处分。其所由觉察。亦量赏一半。事竟不行。

五年二月。盐铁使奏。湖南管内诸州百姓。私铸造到钱。伏缘衡道数州。连接岭南。山洞深邃。百姓依模监司钱样。竞铸造到脆恶奸钱。转将贱价博易。与好钱相和行用。其江西鄂岳桂管岭南等道。应有出铜锡之处。亦虑私铸滥钱。并请委本道观察使条流禁绝。敕旨。宜依。

会昌六年二月敕。缘诸道鼓铸佛像钟磬等。新钱已有次第。须令旧钱流布。绢价稍增。文武百僚俸料。宜起三月一日。并给见钱。其一半先给虚估匹段。对估价支给。敕。比缘钱重币轻。生民坐困。今加鼓铸。必在流行。通变救时。莫切于此。宜申先甲之令。以戒居货之徒。京城及诸道起今年十月以后。公私行用。并取新钱。其旧钱权停三数年。如有违犯。同用铅锡恶钱例科断。其旧钱并纳官。事竟不行。

天佑二年四月敕。准向来事例。每贯抽除外。以八百五十文为贯。每陌八十五文。如闻坊市之中。多以八十为陌。更有除折。今后委河南府指挥市肆交易。并须以八十五文为陌。不得更有改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