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畿辅通志 四库本

卷九十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九十四

本朝

敬陈水利疏        怡贤亲王

钦惟我

皇上宵旰勤劳无刻不以民依为念兹因直?偶被水涝

截漕发仓多方轸恤被水穷民既皆得所犹

命 臣  等查勘各处情形兴修水利务祈一劳永逸所以为

民生计者至矣尽矣 臣  等虽才识浅陋敢不殚心竭

力以求仰副

圣懐自出

京至天津厯河间保定顺天所属州县所至相度髙下

原委并谘访地方耆老所有各处情形大略谨为我

皇上陈之

窃直?之水总于天津以达于海其经流有三自

北来者为白河自南来者曰卫河而淀池之水贯乎

白卫二河之间是为淀河白卫为漕艘通达之要津

额设夫役钱粮责成河官分段岁修而统辖于河道

直?总督迩年以来白河安澜无泛溢之患唯饬河

道官员加谨防可保无虞卫河发源河南之辉县

至山东临清州与汶河合流东下河身陡峻势如建

瓴徳棣沧景以下春多浅阻一遇伏秋暴涨不免冲

溃泛溢查沧州之南有砖河青县之南有兴济河乃

昔年分减卫水之故道也今河形宛然闸石现存应

请照旧疏通于往时建闸之处筑减水坝以泄卫河

之涨又静海县之权家口溃堤数丈冲溜成沟直接

寛河东趋白塘口入海河亦应就现在河形逐段开

疏于决口筑坝减水均于运道有益白塘口入海之

处旧有石闸二座砖河兴济二河之委应开直河一

道归并白塘出口涝则开闸放水不惟可杀运河之

涨而河东一带积涝亦得藉以消泄且海潮自闸内

逆流遇天时亢旱则引流灌溉沟洫通而水利溥沧

青静海天津数百里斥卤之地尽为膏腴之壤矣至

沿河一带堤工大半低薄应饬及时修筑髙厚仍令

总督将玩忽河官叅处以警将来此治卫河之大略

也至东西二淀跨雄霸等十余州县广袤百余里

畿内六十余河之水于西淀经霸州之苑家口同

河合子牙永定二河之水汇为东淀盖羣水之所潴

蓄也数年以来各淀大半淤塞惟凭淀河数道通流

一经暴涨不惟淀河旁溢为灾凡上流诸水之入淀

者皆冲突奔腾漭泱无际总缘东淀逼窄不能容纳

之故也故治直?之水必自淀始凡古淀之尚能存

水者均应疏浚深广并多开引河使淀淀相通其已

淤为田畴者四面开渠中穿沟洫洫达于渠渠达于

河于淀而以现在淀内之河身疏瀹通畅为众流之

纲经纬条贯脉络交通而不竭蓄而不盈而后圩

田种稻旱涝有备鱼鳖蜄蛤萑蒲之生息日滋小民

享淀池之利自必随时经理不烦官吏之督责而淀

可常治矣周淀旧有堤岸加修髙厚无堤之处量度

修筑其赵北苑家二口为东西二淀咽喉赵北口堤

长七里现在板石桥共八座俱应升髙加阔并于易

阳桥之南添设木桥一座堤身加髙五六尺桥空各

浚深丈余毎桥之下顺水开河直贯柴伙淀而东苑

家口之北新开中亭河近复淤塞应疏浚深广其上

流玉带河对岸为十望河旧道应自张清口开通由

老堤头入中亭河苏桥[三岔河]达于东淀庶咽喉

无梗尾闾得舒可无冲溢之患矣子牙永定二河以

淀为壑淀廓而后河有归亦必河治而后淀不壅此

治二河之法所当熟计也子牙为滹漳下流清浊二

漳发源山西至武安县交漳口流经广平正定而

滹沱滏阳大陆之水焉蔡沈禹贡注云唐人言漳

水独自达海请以为渎可知天津归海之水以子牙

为正流其余诸水皆附之以达于海者也夫以奔腾

注海之势遮之以数百里纡回曲折之堤河身淤垫

髙于平地两岸相距不过数丈旧时支港坌流一槩

堙塞欲其不冲不泛安可得乎考任邱旧志子牙下

流有清河夹河月河皆分子牙之流同趋于淀今宜

寻求故道开决分注以缓奔放之势永定河俗名

浑河其源本不甚大所以迁徙无定者缘水浊泥多

河底逐年淤髙久之洪流壅滞必决向洼下之地其

流既改故道遂堙盖水性就下无定者正其所以有

定也今应于毎年水退之后挖去淤泥俾现在河之

形不致淤髙庶保将来不复迁徙二河出口俱在东

淀之西淀之淤塞实由于此 臣  等面奉

谕令引浑河别由一道此

圣谟逺照经久无?之至计也今应自栁岔口引浑河稍

北遶王庆坨之东北入淀子牙河现由王家口分为

二股今应障其西流约束归一两河各依南北岸分

道东流仍于淀内筑堤使河自河而淀自淀河身务

须深浚常使淀水髙于河水仍设浅夫随时挑浚毋

令淤塞两河淀内之堤至三角淀而止盖三角一淀

为众淀之归宿容蓄广而委输疾但照旧开通逐年

捞浚二河之浊流自不能为患而万派之朝宗可得

安澜矣此廓清淀池调剂二河之大略也再各处堤

防冲溃甚多应俟堤内水泄兴工修筑其髙阳河之

柴淀口河身南徙旧河淤塞断流应速挑浚复其故

道新河之南界连任邱有古堤一道亦冲溃数殷以

致任邱西北村庄尽被淹没鄚州一带通衢亦宛在

水中现今任令详请开挑淀堤消泄亦应俟水退之

后照旧修筑并垫髙行路以便往来又新安之雹河

自西折东遶县治之南入淀而徐河入漕河复自

刘家庄泛滥而下新安正当二河之冲毎遭漂没之

患应于三台村南开河一道引漕河之水入雹河

由县之正北入应家淀南岸筑堤以县治凡县属

之大小溵淀俱可以圩田种树甚为有益凡如此之

处不少尚须逐一查勘并天津海口

京东

畿南等处统俟来春查明具

奏谨将勘过情形绘图恭呈

御览伏乞

皇上睿鉴指示 臣  等未敢擅便谨

请设营田专官事宜疏    怡贤亲王

窃周礼遂人所掌畎遂沟洫浍川之制甚备涝则导

畎之水递达于川旱则引川之水注于畎此所以岁

不能灾也今南人沟洫之制虽不如古然陂堰池塘

为旱涝备者无所不至北方本三代分田授井之区

畿辅土壤之膏腴甲于天下东南滨海西北负山有流

泉潮汐之滋润无秦晋岩阿之阻格豫徐黄淮之激

荡言水利于此地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者也宋臣

何承矩于雄鄚霸州平永顺安诸军筑堤六百里置

斗门引淀水溉田民享其利元臣脱脱大兴水利西

自檀顺东至迁民镇数百里内尽为水田至明万厯

间徐祯明汪应蛟言之凿凿试之有效率为浮议所

阻自是无复有计议及斯者矣今农民终岁耕耨丰

歉聴之于天时一遇雨旸之愆遂失秋成之望岂地

力之是咎实人谋之不臧也我

皇上念切民生饥溺由已

特命 臣  等相度兴修务期水害去而水利兴此诚

国计民生万世之逺谟也臣等窃意润物者水其为人

害者由人之不能用水也农田之利兴则泛滥之害

消矣惟是小民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水耕火耨沾体

涂足之苦非惰农所能任而疏浚修治之工费又穷

民所不能支以数百年未兴之利谋之穷惰难与虑

始之民此亦事势之最难者矣 臣  等愚见请择沿河

濒海施功容易之地若京东之滦蓟天津京南之文

霸任邱新雄等处各设营田专官经画疆理召募南

方老农课导耕种小民力不能办者动支正项代为

经理田熟岁纳十分之一以补库帑足额而止其有

力之家率先遵奉者圩田一顷以上分别旌赏违者

督责不贷有能出资代人营治者民则优旌官则议

叙仍照库帑例岁收十分之一归还原本至各属官

田约数万顷请遣官同有司首先举行为农民倡

率其浚流圩岸以及潴水节水引水戽水之法一一

仿照成规酌量地势次第兴修一年田成二年小稔

三年而粒米狼戾小民覩水田收获之丰饶自必鼔

舞趋效将凡可通水之处无非多稔之乡矣抑 臣  等

更有请者从来非常之利言之而不行行之而不究

者非局外之浮议为阻实局中之规昼未周也 臣  等

恭聆

皇上训凡民间之小屋有碍水道者加倍赏价大哉

王言顺人情而溥美利无过于是矣 臣  等伏念浚河筑圩

损数夫之产利千耦之耕甚而富家百顷俱享平成

贫人数畦偏值挖压若概偿官价不惟所费不赀亦

非民情所愿请计亩均摊通融拨抵视本田数加十

之二三其河淀污地已经成熟报升必须挖掘者将

附近官地照数拨补如有豪强惑于风水抗拒不遵

者严加治罪如此则事无中挠人皆乐从矣至浮议

之惑民其说有二一曰北方土性不宜稻也凡种植

之宜因地燥湿未闻有南北之分即今玉田丰润满

城涿州以及广平真定所属不乏水田何尝不岁岁

成熟乎一曰北方之水暴涨则溢旋退即涸能为害

而不能为利也夫山谷之泉源不竭沧海之潮汐日

至长河大泽之流遇旱未尝尽涸也况陂塘之储有

备无患乎此等浮议虽愚民易为所惑 臣  等宣布

皇仁悉心开谕无不感激欢腾劝功趋事其农田水利区

画条目容 臣  等博采熟商具折

奏请总期仰体

圣心为

畿辅兴除利害一劳永逸亿兆生民共享乐利之休于

无既矣伏乞

皇上勅下九卿议覆施行

请磁州改归广平疏     怡贤亲王

窃 臣  奉

命兴修水利查得滏阳一河发源于河南磁州神麕山自

邯郸入永年厯曲周鸡泽平乡等县元臣郭守敬曽

言此河可灌田三千余顷而明臣知府髙汝行等知

县朱泰等曽建惠民等八闸以资灌溉沿河州县民

皆富饶秔稻之盛甲于诸郡近年以来水田渐改闸

座所存无几询其所以乃有磁州之民地居上流拦

河筑坝无论水少之时涓滴不下即至水多之日亦

壅闭甚坚亦待经过商船敛金买水乃肯开坝放行

以致下流诸邑田土焦枯不沾勺水之润因争兴讼

累岁不休虽均水之断案如山而隔属之抗违如故

此永郡水田之所以坐废也查广平旧志磁州属广

平路领成安成安现?广平则磁州本非豫属明矣

请将磁州改归广平府则滏阳一河全由直?统辖

均水息争同安乐利矣豫抚田文镜请以滑浚等县

令属河南以重漕运部覆准行况磁州本系广平路

属史有明文事非创举 臣  等仰体我

皇上爱养民生一视同仁之至意为此谨

敬陈

畿辅西南水利疏        怡贤亲王

伏查

京西一带诸山实维太行之麓逶迤环拱遥卫

神京水势因之尽朝宗而左骛故自西北山而下者皆

东南汇于两淀自西南山而下者皆东北汇于大陆

二泊两道分流毕由东淀达直沽入海则是今日所

厯诸河即去冬查勘

畿南河淀之上流也下流治乃可以导上流之归亦必

上流清乃可以分下流之势此相须而不可偏废者

谨将勘过情形并开挖疏引措置水田事宜为我

皇上敬陈之

芦沟以西诸水拒马其巨流也发源山西广昌之涞

山东流至房山铁锁崖分为二派一派东入涿州过

新城西南一派南入涞水经定兴厯杨村而东二派

合流而为白沟河他若挟河琉璃河于马头村为

马头河茨尾河广阳水于石羊村为牤牛河白玉

塘西域寺甘池诸泉为胡良河皆入焉马头牤牛

二河雨多则溢雨少则涸均难资其灌溉而牤牛一

河又往往东决为固霸诸邑害冲溜既久宛成河漕

特以下无所归以致泛滥田野应加疏浚导自髙桥

以下入淀不惟固霸百里之内涝水有所收摄兼可

减白沟之流免雄县淹没之患矣惟胡良所经地称

膏腴沟渠圩岸宛若江南扩而广之房涿之间皆稻

乡也涞水一派石亭赤土楼村秔稻最盛而房之张

坊至骆家庄之髙村及城之西北一路分渠引流

具有条理又有王家庄茂林庄毛家屯等村沟渠现

存改为旱田者约百余顷询之土人佥言水之入涞

者七入房者三故不足用及访涞则又以水源微

弱为辞此皆小民狃于因循不足深信此河下流为

白沟水势甚盛而附流之茨尾等河常苦涸竭则今

之滔滔南下者孰非拒马之余波乎未有下流盛而

上源微者今应于房山铁锁崖分流之处深沟侧注

以均其来白沟之上相地建闸以节其去不惟王家

茂林等处之百余顷复为水田即河流所经之定兴

新城等县亦沾浇灌之利矣 拒马之南为三易水

曰濡曰武曰雹寰宇记所谓易水有三其源各出者

也濡水出州北之穷独山西折而南流环城东注又

南入定兴与涞水合流源泉白杨虎眼梁村马跑诸

泉及遒栏河皆入焉源泉旧有石坝乃前人壅水开

渠之遗趾沿流建闸石基尚存故当时近水皆稻粱

遶城皆荷芰今皆荒废所应修复以广水利者也武

水出武峰岭女思涧子庄溪潦水入焉流经定兴合

濡水而归河阳渡雹水出石兽冈灌河入焉流经安

肃合盐台陂而入安州之依城河三水具挟原泉分

流疏渠其势甚便锺家庄唐湖川盐台陂民皆艺稻

是在因地扩充务使水无遗利雹水之南曰徐水来

自五回岭经满城至安肃而曹水焉合一亩方顺

龙泉诸水汇为依城河安州宛在水中其势甚危前

奏引曹入雹引雹入淀顺而导之正所以分而减之也

一亩泉出满城东南涌地喷珠澄盈溢余小泉以

百数鸡距红花名最着土人溉稻可十余顷而水力

已殚矣流经清苑城南为清苑河方顺水即曲逆河

祁水之下流也源出完县之伊祁山五云石血二泉

流为放水河蒲水伏流复现为五郎河皆焉流经

清苑之东为石桥河九龙泉出庆都城东绕城而流

东北入方顺水源盛而水饶疏而引之不可胜用也

放水河之西有滱水发源山西之灵邱由倒马闗

入唐县为唐河横水自西北来居民引以溉稻直

达下素町畦相望经曲阳之镇里髙门所溉尤多南

入定州而白龙泉复夹之王耨张谦等村傍河皆

圩岸也应推广以极水力所得稻田难以顷亩计矣

又考完县旧志前明曽于唐之北洛开渠引入放水

河二邑均赖其利今河迹现存当挖浚以复其旧而

北洛之南原有腾桥一座以防山水之冲亦应访其

制而多设之 唐河之南有沙河来自山西之繁峙

至白坡头口入曲阳界合平阳河南流阜平当城胭

脂二河行唐之郜河咸焉其上流亦名派水经自

乐厯定州沿流多资灌溉宕城鸦窝产徳北川南川

皆其处也他如阜平之崔家庄行唐之龙冈甘泉河

新乐之何家庄浴河俱有水田而泉渠颇多堙废徧

行疏涤所获尤多 沙河之南有滋河源自山西枚

回山经灵寿为慈水七祖寨岔头锦绣大明川壅流

皆可田入行唐之张茂村伏焉至无极南孟社而复

出遶县治北旋经深泽之龙泉涸沃仁桥疏流成渠

皆天然水利也三水颇称巨流毕于祁州之三岔

口下为猪龙河往往泛溢为害去岁决柴淀口浸及

任邱者即此水也以上诸水于白沟者七于依

城河者十有六于三岔口者十有一而尽摄于西

淀焉自此而南水之载在图经者二十有一唯滹沱

最大发源山西繁峙之泰戏山由雁门入直?之平

山界冶河绵曼嵩阳雷沟沕沕水等河皆入焉治河

一名甘陶河源自山西平定州松岭流至平山初不

与滹水相通自二水合流而滹沱之势遂猛屡奔溃

为正定害元时引辟冶河自作一流滹沱水退十之

三四已而冶河淤塞复入滹河岁有溃决之患皇庆

中议复之而未果又按汉书地志冶水即太白渠也

受绵曼水东南至下曲阳入于洨此冶之故道本与

洨合今应于入滹之处塞而断之循其故流加以挖

浚引入洨河则滹沱之猛可减此前人已试之成功

也 洨河发源获鹿之莲花营洚北村二泉其源颇

有堙塞至栾城西南合北沙河而流始渐大浇溉可

资但苦岸髙难以升引应作坝以壅之俾水与岸平

开沟二三尺纵横俱可通流涓滴皆为我用矣伏秋

水涨则决坝以泄之旱涝无虞万全之利也洨河下

流自宁晋入泊旧有石闸三座遗迹尚存现今两岸

居民尚戽水以浇畦麦其为水利之用亦可想见矣

洨河以南水自赞皇来者有槐水午水自临城来

者有泲水泥河泜河沙河自内邱来者有李阳河七

里河小马河栁河或名在而迹已湮或源存而流已

徙道途所经一一访求即土人亦不能言其故而指

其处然石桥宛在断碣犹存或此等本非恒流前人

开之为泄涝归泊之路今皆任民耕种以致山水暴

下弥漫四野贪尺寸之利贻害无穷今已委员查勘

酌量疏通令漫水有归田畴不受其害小栁河之东

为圣水井亦名圣女河源出任县之栾村圣女祠下

泉从地涌引流可田南为白马河源出内邱之鹊山

经邢台居民建闸溉田壅之而不使下下流遂湮水

涨之时则以邻为壑故北之圣女南之牛尾二河俱

被其冲突为任邑害今应浚白马入泊之流严邢台

闭闸之禁害去而利乃可兴矣牛尾河发源邢台之

达活泉水盛岸髙直达于任县泊作闸节宣利赖曷

穷焉 又南为百泉河源出邢台之风门山亦名七

里河厯南和之北豆村康家庄等处有闸十三座溉

田数百顷而任县不沾一勺之润今应立法以均其

利自下而上各以三日为期则沿流一带皆水田也

但河身尚隘宜展而倍之 百泉之南为野河源出

邢台之西山下经野河村入沙河沙河源出山西辽

州之湡水流至沙河县南分为二支一流南和至任

县为沣河一流永年北下鸡泽至南和为干河抵任

县合洺河入任县治沙河县之普润闸溉田四十余

顷者是其利也洺河亦发源于辽州厯河南之武安

而入直?永年县过鸡泽南和下与沙河合近年常

苦涸竭若引滏阳之水假沙洺之道两河之间俱可

沾其浸溉 滏阳河诸水之巨流也源出河南磁州

之神麕山至邯郸南渚沁二水流永年抵曲周过

鸡泽平乡任县隆平至宁晋贯大泊而出抵冀州与

滹沱水合所经之处疏渠灌稻元臣郭守敬曽言可

灌田三千顷而明臣髙汝行朱泰等建惠民等八闸

民以殷富近为磁州之民筑坝截流八闸已废其六

今应均平水利照旧修复其措置磁州一节容臣等

另折具

奏以上诸水入任县泊者十八宁晋泊者十二则此二

泊固二十余河之委汇也 查任县泊土人谓之南

泊宁晋泊土人谓之北泊皆禹贡大陆泽故地也

南泊所受诸水旧注滏河自滹漳阗淤河髙于泊所

有出水五沟势成倒灌难以议开唯鸡爪一河不足

消全泊之涨此任民所以哓哓于穆家口之开塞也

隆平地居二泊之间惟恐坐受其浸故力争而阻之

及委员查勘穆家口河道原自通流特隘而浅耳今

应略加疏浚为力无多其邢家湾及王甫堤旧桥卑

壊不无梗塞亦应改建添设以畅其流而马家店以

下所有之沣河古堤略为修补以防漫溢任民既不

苦于漂沈即隆民何忧波及也 北泊周围百里地

洼水深亦恃滏河为宣泄之路自滹沱南徙由贾家

口灌入故道渐湮遂决洨口营上等村而东注但水

口河身亦多浅隘今应大加展挖务俾寛深如此则

南泊之水归穆家口而咽喉已通北泊之水入滏阳

河而尾闾亦快积涝日消旧岸渐复四围涸出之地

尚可以数计哉然后作小堤以绕之多开斗门疏渠

种稻则沮洳之场皆乐土也 惟滹沱一河源逺流

长独行赴海而善决善淤迁徙靡常自古患之向入

宁晋泊则泊淤泊淤则众流无所容纳永定河之淤胜芳

其明证也自去年北徙决州头而东直趋束鹿奔轶

四出至今尚未归槽田庐俱被冲压束邑官民请疏

入泊之道以纾切己之忧然此道本非正流阗淤已

成平地旋加挖掘工费甚繁且大陆古泽众流委注

之地亦不应聴淤塞也今查有干河一道系滹水入

滏旧路由木邱至焦罔河槽现存修治不难为力自

张岔开挑六七里便可直接决河从此改流由焦罔

而入滏水沛然而东宁晋泊既逺淤塞之害即束鹿

深州等处亦无冲溃之患矣

畿南州县地方辽阔 臣  等未及徧厯者已遣効力人员

悉心经理即当酌量缓急次第兴工以仰副我

皇上爱养民生兴修水利之至意可也谨将勘过情形绘

图恭呈

御览伏乞

皇上睿鉴指示 臣  未敢擅便谨

请设河道官员疏      怡贤亲王

窃 臣  等奉

旨查修水利徧视诸河堤岸坍颓河身淤塞盖由事权不

一稽核难周统辖于总河者既有遥制之艰专?于

分司者不无因循之?以致钱粮不归实用工程止

饰目前冲溃泛溢率由于此 臣  等愚见以为直?之

河宜分为四局南运河与臧家桥以下之子牙河宛

家口以东之淀河为一局应设一道员总理查德天津

道驻札天津州与二道相近控制甚便旧有天津同

知泊头通判以及各地方管河同知通判州判县丞

主簿等员悉合受其统辖永定河为一局应设道员

一员总理永定河旧有分司及部发効力笔帖式此

等人员既非地方专官则于民事漠不相闗采买收

受未免胥役扰累而该州县之于分司体有尊卑权

无统辖即分司实心任事亦呼应不灵请将永定分

司改为河道驻札固安县总理永定河事务其沿河

州县各添州判县丞主簿等官以资分防所有同知

一员照旧管理将向来効力人员一概发回则地方

既有专管工程必无贻悞其北运河为一局旧设分

司亦应撤回一切河务令通永道就近兼辖其管河

州判等官俱聴统辖又苑家口以西各淀及

畿南诸河绵亘地方五六百里经由州县二十余处亦

应为一局目今疏通挑挖计费不赀若不特设员统

理恐工程旋修旋废请将大名道改为清河道移驻

保定府

畿南诸河旧有管河同知通判州判县丞主簿等员悉

聴管辖至天津道衙门向来止管河间一府大名道

止管广大二府所属州县钱粮命盗案件原聴直?

藩臬稽核考成道员甚属闲冗今既定为河道专管

应将所属州县事务总归知府考成省无益之案牍

励有用之精神而河道事务可以悉心料理矣至通

永道所属除永平一府应不属道辖外通州等八州

县原无知府统辖该道有稽查钱粮之责应令照旧

管理再各河道除钱粮旧有岁修之处仍照旧额设

外其从来未设有钱粮与虽设钱粮而不敷修理者

应酌议増设分贮各道库内以凭给发其各处水田

沟洫必须毎年经理应令各道员督率所属州县印

官按时修浚定为考成其道员钱粮有无虚冒工程

有无修废皆归直督考核如此则事权一而呼应灵

国计民生均有禆益抑臣更有请者立法方始虑善宜

详凡兹河道之员必久任熟练方于工程有益其河

道大员应聴直督拣选具题引

见简用同知以下各员俱合照南河例总于河工员内拣

补则人皆有熟悉事宜即丞簿微员亦有逺到之望

无不砥励职守以奋功名且官既久任吏皆习惯驾

轻就熟人人为知河之人百世享平成之利矣是否

可行伏乞

皇上勅下九卿议覆施行

敬陈

京东水利疏          怡贤亲王

窃河道有经有纬而纬常多于经所以资节宣利挹

注也 臣  等厯看

京东之水若白河若蓟若浭以及永平之滦河皆经流

之最大者白河为漕运要津农田之蓄泄不与焉然

河西旷野平原数十里内止有凤河一道自南苑流

出涓涓一带蜒蜿而东至武清之上村断流而河

身淤为平陆此外别无行水之沟亦无潴水之泽一

有雨潦不但田庐弥漫即运河堤岸亦宛在水中矣

查凉水河源自京城西南由南苑出仁桥至张家

湾入运请于髙各庄开河分流至上循凤河故道

疏浚由大河头入仍于分流之处各建一闸以时启

闭庶积潦有归且可沾溉田畴而于运道亦无碍也

运河之东则香河其下为宝坻沿河堤岸坍颓屡为

二邑之灾应饬河官及时修筑髙厚并于牛牧屯以

上斜筑长堤一道以障上流之东溢则香河宝坻无

运河之患矣再通州烟郊以南之水皆汇于窝头分

为二股一股南入运河一股东流经香河县之吴村

汇于百家湾入七里屯达于宝坻查七里屯以上大

半淤塞地皆沙卤难以开凿若将南流一股疏通深

畅则窝头经流归于运河分入香河之吴村者无多

稍加浚导则亦可免冲溢矣又夏店之箭杆河经香

河东北入宝坻之沟头河漫流入淀应从沟头疏浚

导流于宝坻城南七里屯之水东入八门城达于

大河庶水有攸归不致漫溢为害且潮水自八门城

逆流入河于农田亦有利焉宝坻之西北壤接蓟州

蓟州运河自三台营诸山之水东南至宝邑白

龙港又南经玉田丰润合浭水达于海河身深阔源

逺流长所谓弃之则害用之则利者也 臣  等愚见请

先筑河堤务须髙厚永保无虞然后于下仓以南建

石桥一座桥空下闸壅水而升之注于两岸以资灌

溉多开沟浍自近而逺纵横贯注用之不乏矣浭水

又名还乡河发源迁安之泉庄喷薄汹涌悬壁而下

既入平地则委折蛇行土人有三湾九曲之称自康

熙四十二年决运河头夺流而西至雍正元年始塞

决口挑引旧河然河道狭而堤堰卑东决则淹丰润

西决则淹玉田二邑士民请展狭为广改曲为直其

说近是然以建瓴之势奔放直泻恐下流益滋冲溃

之患似应酌量于甚曲之处如刘钦庄王木匠庄各

开直河一道其旧流亦无令壅塞俾得两处分泻堤

堰之偪近河身者拓而广之更加髙厚可无冲决之

患至沿河一带建闸开渠数十里内无非沃壤土人

动言浭水湍急为患不知败稼之洪涛即长稼之膏

泽凡溃而为害者皆分而为利者也现在近河居民

引流种菜千畦百陇在在皆然曽未见利于圃而有

不利于农者也玉田本属稻乡蓝泉河出蓝山西南

流入蓟运夹河潴水为湖伏秋山水暴发河与湖平

一望弥漫应将河身疏通深广束以堤防西北另开

小河一道引山涧污漫之水入河下流使湖无泛滥

而河得安澜仍于曲河头建闸开沟引水遶东湖而

南湖内外田地均沾灌溉仍于湖心最下之处圩为

水柜以济泉水之不足其利可以万全又泉河发源

小泉山东流孟家泉暖泉达于蓟运河现在引流

种稻所当搜涤泉源多方宣播以广水利者也丰润

负山带水涌地成泉疏流导河随取而足志乘所谓

润泽丰美邑之得名非虚也臣等厯勘所至如城东

之天宫寺牛鹿山铁城坎以及沿河沮洳之处或疏

泉或引河可种稻田数百亩多至千余亩而止惟县

南接连大泊一带平畴万顷土膏滋润内有王家河

河龙堂湾泥河其四道皆混混源泉春夏不涸王

家河河流入大泊龙堂湾泥河西入蓟运河而田

畴不沾勺水之利为可惜也应请涤其源疏其流坝

以壅之堤以蓄之东北引陡河为大渠横贯四河而

中间多开沟洫度陌厯阡濚洄宣布数十里内取之

左右皆逢其源涝则田水达于沟沟达于渠渠于

河河归于大泊大泊广八里长方十余里若于东南

穿河导入陡河以达于海而泊内可耕之田多矣陡

河即馆水源自滦州之馆山东流遶县境而南旁河

村庄曰上稻地下稻地南曰官渠盖昔年圩田种稻

之处沟塍遗址尚有存者宣各庄以下至今稻田数

百顷村农以此多至饶裕若推而广之沿河坚筑堤

防多设坝闸以时蓄泄疆理一循旧迹不劳区画而

两岸良田不可数计至板桥狼窝铺等处东连榛子

镇一带流泉大槩入滦州境矣滦州为永平属邑永

平之水滦河为大其源逺所从来者髙汹涌滂沛推

壅砂石既不可束以堤防亦难以资灌溉然各属支

流藉以汇归故少涨溢之患而涓皆农田之资如

滦州近城之别故河淤塞漫流数十年于兹若照旧

疏通不惟城闉不受浸啮而西南负郭之田皆收浸

润之利城南则有龙溪出五子山东大泉腾沸流至

五官营伏入地中至阎家庄复见即清河之源也城

西则有沂河经芹菜山南流折而东又转而南二河

之间地势平衍土冈环之东南一望无际皆可播流

而溉也西南则游观庄之靳家黄坨河引泉可田南

则稻河吴家龙堂等处引河可田西北则自沙河驿

之东榛子镇之西龙溪黄崖暖于牤牛河经双桥

而围山瀑水入之流清而驶地平而润沿岸一带建

坝开沟无处非水耕火耨之地矣滦州之北为迁安

城北徐流营涌出五泉合流入桃林河又三里桥涌

泉流出滦河蚕姑庙泉河与滦河相接龙王庙之泉

头流为三里河经十里桥而南夹河皆可田黄山之

麓一湛然浮沫如珠西漾入石渠渠岸清泉喷涌

即还乡河自出也自泉庄至新集五六里两岸地与

水平播之可种稻由百余顷且可分还乡河上流之

势滦河经府治之西青龙河焉青龙河即卢水县

以此得名境内冈峦起伏地髙水深难以汲引惟县

北之燕河营涌泉成河及营东五泉漫溢四出至张

家庄一带皆可挹取为树艺之利他如抚宁昌黎乐

亭以及遵化三河等州县 臣  等未及徧厯然按图考

志大抵水泽之利居多伏念

京东土壤膏腴甲于天下祗缘积俗怠玩茍且因循人

有遗力地多遗利我

皇上轸念民瘼宵旰勤求无刻或释 臣  等奉

命查勘所至宣扬

圣徳明白晓谕一时民情踊跃欢声雷动今春融冻解正

动工修筑之时 臣  等分遣効力人员逐一确估请

兴工惟是工程浩大地方辽阔 臣  等钦遵

圣谕殚心筹划所勘情形大概如此至髙下广狭随宜随

量容有变通之处抑或委员经理未必尽合机宜圩

田之多寡奏效之迟速统俟工完彚齐送册将勘过

情形绘图恭呈

御览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

请定考核之例以专责成疏  怡贤亲王

窃为政之经厚生为大爱民之道察吏为先我

皇上霄衣旰食轸念民依不惜数百万帑金以锡兆民之

特命 臣  等疏浚水泽营治稻田开万世永赖之美利 臣  等

仰遵

圣训随地经画陆续兴修所有本年完过工程派委大员

勘明如式者例应交地方官收管雍正四年二月内

臣  等

奏请各处水田沟洫必须毎年经理令管河各道督率

所属州县按时修浚定为考成等语经九卿议覆奉

依议速行钦遵在案今工员现在调回工程暂交州县

但考成未有定例即河道无凭举劾请嗣后

计典将水利营田事实逐一开注由河道结送督抚以

定优劣果能实心奉行着有成效者该督抚不时荐

举其或因循怠惰致误工程查明即行

题叅至该道职司表率责任匪轻凡所属地方水利营

田之兴废即该道奉职之优劣作何一并分别澄叙

之处恳乞

皇上勅部议覆施行抑臣等更有请者直?农民向苦旱

潦其于种植之方多所未遑今

皇恩修举水利旱潦无虞则地利宜尽除稻粱麦黍之尽

属随宜播种外其有畸零闲旷之地不能播种五谷

者俱宜种植树木或薪或果利用无穷至各处河堤

栽种栁树既可保堤根亦可资民樵衅尤为有益

臣  等稽诸往古凡言燕地之产者俱云鱼盐枣栗之

饶现今行视

京东永平府一带地方其民种植枣栗所在成林果实

所收贸迁逺迩夫土性不甚相殊而树艺不能皆一

虽百姓之勤惰不齐亦有司之劝相未力嗣后请着

为定例训饬农民凡一村一坊之地务令种树若干

地方官不时查察因其勤惰分别奬惩将种过树若

干造册报明本管上司不时查视再水泉之利既兴

凡陂塘淀泽俱可种植菱藕蓄养鱼鳬其利尤溥如

此则地无遗利家有余财吏治修而民生厚

畿辅之苍赤共沐髙厚之

皇仁矣是否可行 臣  等未敢擅便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

各工告竣情形疏      怡贤亲王

窃 臣  等钦奉

圣谟查修

畿辅水利举从前未有之事图万世永赖之功规画固

贵于万全而营治必急夫先务是以于三四月积水

消涸之时派员领帑择其大且急者次第兴修虽麦

汛早来不无稍妨工作而旋长旋消为时无几加以

天心助顺少雨多晴以故人力获施众心齐奋各处工程颇

有就绪而黍稌秔稻之获遂以有秋此皆我

皇上至诚感格锡福兆民故水利方兴休征立应非 臣  等

愚昧所能意及者也谨将各工告竣情形为

皇上陈之

一白卫二河漕运所经最为?要 臣  等

奏请疏通砖河兴济筑减水坝以泄卫河之涨又于静

海县权家口冲决之处逐段开疏由白塘河归入海

河部覆奉

依议钦遵在案今已委员挑挖砖河兴济河皆自歧口

入海虽石坝未成而卫河伏汛骤长丈余赖有新河

宣泄得免泛溢之患粮艘安行抵通颇早权家口开

挖十余里至积水而止俟水涸之日方可施工其沿

河堤岸旧有低薄坍塌之处饬令効力人员逐处堵

筑抢不致冲决成灾白河性善淤刷饬令通永河

道髙矿加谨防牛钮所修旧工俱令加筑坚固以

故山涨暴下堤岸无虞

一东西二淀统汇众流 臣  等

奏请多开引河加修赵北口桥堤疏浚中亭十望并苏

桥之三旧河部覆奉

依议钦遵在案今西淀之赵北口堤身俱已坚筑如式

旧桥八座升髙加阔并新添木桥一座皆可指日告

成广惠等桥下三河亦均加疏浚惟是白沟之流由

大湾口而入柴伙淀者水挟流沙旋挖旋淤容于水

涸之后细加相度改导旧流不惟一方永逸而柴伙

淀四十里之间皆为营田之地矣

东淀之中亭河开浚通流其下流之胜芳河亦挑挖

深畅三岔经流导自[张家嘴]而北不令侵逼长堤其

淀内支河如石沟台头一带浅阻之处俱经浚治故

汛水虽大堤岸不患冲刷消落迅疾早于去秋者两

月中亭河岸涸出田亩一千余顷晩荞秋菜尚未失

时其余皆已深耕以待来春种麦惟十望河故道积

潦犹存兴工有待

一子牙河 臣  等

奏请自王家口分流之处障其西流约束归一又寻求

清河夹河月河等故道开决分注以缓奔放之势部

覆奉

依议钦遵在案今再四查勘清河夹河月河故道久湮

难以开决而王家口以下至黄岔又分二支虽尽行

障塞使之东归独流大坑然下流转入羊分港仍若

淤垫终非久计 臣  等别有规画另折具

一永定河壅淤清流 臣  等面奉

圣谕着引浑河别由一道入海 臣  等钦遵相度请自栁岔

以下导之北流遶王庆坨而东随复细加筹度犹恐

水势抝折宣泄未顺委令永定河道明寿自武家庄

挑引入王庆坨北之长河又虑河身浅窄难以合

流委令笔帖式布纳等开扩深广其郭家务以下两

堤偪窄之处亦令明寿扩堤改流今堤工已成新河

将次告竣从此淀池无阗淤之害清流得朝宗之路

钦堤一道回环千里乃数十州县生民田庐之保障也岁

久倾圮奉

命 臣  等修筑自保定之清苑至河间之献县派委人员

逐段分修六月间汛水骤至飞檄各员并力抢旧

有漫口日月堵筑荷

皇恩得免疎虞其安州新安霸州文安一带堤工两面皆

水尤为险要夫役捞取泥垡尺积寸累工力维艰所

幸三伏晴霁入秋暄暖得及时完工数百里内禾黍

秔稻尽获收获

畿南诸府 臣  等奉

命查勘所有情形已缮折具

奏部覆奉

依议钦遵在案但时已入夏麦汛将来各处工程俱未

领帑兴修惟南北二泊水口淤塞正顺广大诸河宣

泄无路有不可以一日缓者是以臣等先委人员将

南泊之穆家口淤河四十里疏瀹寛深并修筑桥堤

以防漫溢而任县隆平始有宁宇矣北泊之黄儿营

营上村等处大加展挖使泊水畅流入滏二泊迭相

传送积涝积消虽雨水稍多并无旁溢之患至滹沱

一河迁徙靡定去年决州头而东束鹿深州皆被其

害官民环诉望救孔亟虽难骤言永图亦须权为补

救已委员于第四沟开引导入木邱寻蹑旧河由焦

罔而注之滏水束深之间不虞冲压矣

京东州县工程甚多臣等厯勘

奏请部覆奉

依议钦遵在案今武清县之鳯河自髙各庄分流至堠

上村而归故道逐段疏浚引入淀地野水藉以消涸

而武漷沮洳之区尽成沃壤 香河县之牛牧屯以

上旧无堤堰运河泛溢为灾今斜筑长堤一道以资

捍御不惟香河无运河之患而宝坻亦免波及矣

宝坻为众涝所归通州之窝头河夏店之箭杆河为

害尤剧今俱已疏导分流各依县治南北而于八

门城达于蓟运河积涨全消污莱可艺还乡河源峻

流纡屡年冲决今已于刘钦王木匠等庄最曲之处

各开直河俾与旧流分泻而沿河堤岸展阔筑坚从

此无复冲溃矣 滦州之别故河疏涤淤沙导自庙

山遶城南而入滦水不惟城闉无浸啮之患而负郭

皆腴田也

一营治稻田必须次第经理 臣  等委员于玉田等处

率先营治以为农民之倡今据各员详报玉田县营

田七十五顷迁安县营田十二顷七十八亩滦州营

田十三顷五亩蓟州营田五十余顷毎亩收稻榖三

四石不等而民间之闻风兴起自行播种者安州则

五十七顷七十一亩新安则一百一十五顷十一亩

任邱则一百一十顷二亩保定则三十六顷九十九

亩霸州大城各二十顷文安则至二百四顷二十七

亩之多以上稻田共七百一十四顷九十三亩此实

从前所未见者民心欢庆咸称

皇恩髙厚不惜帑金为之规画经营遂使积洳之区坐获

美利但水在堤内者消涸有时皆求设法留水以资

灌溉夫直?之所患者水也去之惟恐不速今纔享

收获之利即思为灌溉之计所谓用之则利弃之则

害者非虚语也 臣  等现在委员相度开渠建闸以备

旱涝庶小民长享乐利永戴

皇仁于无既矣

以上工程除已经报完者委员稽查确核外其兴修

未竣及尚未动工之处统候明春催督修理所有用

过钱粮俟工完造册奏销 臣  等才识短浅

皇上委任夙夜兢兢常恐贻误工程有负

皇上爱养元元之至意惟有勉竭驽钝悉心经理但直属

地方辽阔尚有应行修筑之处容 臣  等查明绘图进

呈仰恳

皇上指示所有本年修过工程理合

闻并各处所种稻田样米另折恭呈

御览为此谨

恭进营田瑞稻疏      怡贤亲王

窃 臣  等奉

命于雍正四年营过稻田共七百十四顷九十三亩即于

本年十月内

奏明在案所有雍正五年据各处陆续呈报营成

京东滦州丰润蓟州平谷宝坻玉田等六州县稻田三

百三十五顷

京西庆都唐县新安涞水房山涿州安州安肃等八州

县稻田七百六十顷七十二亩天津静海武清等三

州县稻田六百二十三顷八十七亩

京南正定平山定州邢台沙河南河平乡任县永年磁

州等十州县稻田一千五百六十七顷七十八亩以

上官营稻田三千二百八十七顷三十七亩其民间

亲见水田利益鼓舞效法自营已田者如文安一带

多至三千余顷安州新安任邱等三州县多至二千

余顷且据各处呈报新营水田俱系十分丰收田禾

茂宻髙可四五尺颖栗坚好毎亩可收稻谷五六七

石不等于八月二十一日等日据正定府平山县呈

送新开水田所产瑞稻或一茎三穗或一茎双穂又

据天津州呈送新开水田所产瑞稻或一茎三穂或

一茎双穂并据营田滦州二十七州县各将新收稻

穂様米赍送到臣谨将瑞稻并各处送到稻禾稻穂

稻米另折恭呈

御览钦惟我

皇上爱民重农

躬亲耕耕又令直省地方官举行耕耤之典

至诚至敬之所感召普天共庆丰年各省多产瑞稻而直

?新开水田又有一茎双穂三穂之祥

畿辅羣黎均沾乐利 臣  等不胜欢忭之至为此谨

敬陈

畿南三累疏           杨素藴

伏惟

皇上宵衣旰食日以民生未遂为忧毎申令大小臣工兴

利除害 臣  久吏

畿南目击闾阎受累情形敬为我

皇上披陈之其一为驿地之偏累宜议调停也大名府

之南乐清丰开州东明一带旧属南北孔道曩因黄

水隔断故过往稀少十三年内兵部按勘合之多寡

定驿马之冲僻遂将各州县额设驿站钱粮裁去十

分之七以协济冲驿十四年以后决口已塞旧路复

通往来驿使络绎不絶留用钱粮仅可支五月之用

此外夫不能枵腹而供差遣马不能絶食而供驰驱

帮贴之费不得不仍责之民间普天率土孰非

朝廷赤子何独令此一方之民剜本身之肉以医他人之

疮也伏乞

勅下该部仍以原额钱粮留为各州县之用庶劳逸苦乐

各得其平矣其一为本色之赔害宜议改折也真顺

广大各府额设上供钱粮有狐皮芝麻两项原非本

处土产势必出银办置然后解纳查狐皮毎张额征

价银五钱而时价费至三两余芝麻毎石额征价银

一两五钱而时价费至四两余是余征之银尚不足

十分之二三也其不足者不得不累及百姓在民为

重困在官为私派毎见解纳之时州县有司攒眉鹄

立拖欠则碍于考成派征则怵于

功令展转支吾受累无穷况数郡百姓当此灾荒迭告

之时正项尚敲朴不前而复供此繁然杂费有鬻田

宅卖妻子以偿之者矣伏乞

勅下该部暂准改解折色则官民两得其便矣其一为石

田之废弃宜议豁免也黄河两决荆隆东明长垣适

当其冲城庐颓败陵谷变迁即今河口虽塞而污莱

之地可以次第开垦者成熟还自有日苐沙压河滩蔽

天横野畚锸难施已成废弃无用之地毎县各不下

数百顷目下尚未开征犹可茍延旦暮异时一概成

熟使一二孑遗守不耕之地纳无地之粮势必逃亡

日多而

国课终于无益也伏乞

勅下该部移咨抚按从公查看据实开报果系沙压题请

豁除仍令查核严确勿使一等奸民以熟地诡计躱

奸而真正沙压河滩反致无告则恩被穷黎非浅鲜

矣以上三事 臣  所目击故不避烦渎激切上陈统希

睿鉴采纳施行

敬陈民困疏         赵之符

窃惟

国家创制立法取其便民也尤期不病于

国未有上下交受其弊而狃于成法相沿而莫思变计

者如今日近畿州县之运漕剥船诚有可议焉查近

畿通州武清宝坻香河东安永清计一州五县额设

剥船六百余只悉?总督仓场衙门毎船一只给地

十顷免纳正项钱粮以应船差名曰按船给地实则

照地佥船立法未尝不善但奉行既久种种未便以

致民累滋深 臣  请为我

皇上悉陈之念小民应船既给以地则凡造船有费驾撑

有费水手工食有费篷桅席片有费凡一船日用之

需皆取给于地亩之中则三时力作势不能分身河

干以应公家之务即欲一意亟公又不能竭力田间

以办终岁之需此其不便于民者一也至各州县距

河甚逺势不得不于河干雇觅民船代为应役计一

船之费一年约用价银五六十两揆之原地纳粮遂

増一倍而河下游闲之徒尝藉之以邀利及至接运

漕粮往往有盗卖搀和之弊甚有盗卖将尽故为倾

覆其船者迨经运官查明而领船人役逃散一空仍

坐地户赔偿以致倾家荡产卖男鬻女苦无可控此

其不便于民者二也且南漕告剥虽在仓场衙门而

领船船户实则天津钞闗部差统辖之毎岁河冰未

泮之日部差催提如雨以致船户往返千里匍匐赴

津彚齐过堂查因而差提有费过堂有费守候有

费种种苦累难以罄举此其不便于民者三也尤可

悯者连年水旱灾荒凡纳种之地例得邀恩照被灾

分数蠲免独至一应差船即被灾甚重颗粒无存不

敢不竭蹶以供一年之役同属

朝廷赤子同一被灾地亩而应船者遂不得与纳粮者一

例沾

恩此其不便于民者四也更有小民之本业已圈拨补于

他州县逺者千余里近亦七八百里往来征取地租

行旅已自告艰乃尚有征租不起逐岁淹留异乡流

离不可胜计而州县按名解船访无正户以致株累

亲族破产赔垫代为应役此其不便于民者五也况

剥船之设原以备河道浅阻之用时而河道顺利则

船虽设而不用而领船人役犹全勒地户一年之雇

价是以

朝廷正项之赋税小民终岁之勤劬徒供河下游闲者之

坐食此其不便于民而兼病于

国者六也查见在照地应船有数家共应一只者有十

数家共应一只者以地多者为应船正头而地少者

朋当之往往穷民不能应役弃地而逃一户逃亡众

户为之赔累数户逃亡则赔累更自无穷窃恐穷民

赔累愈深相率而逃则田地多致抛荒而船差亦无

着落是欲以速漕而反误漕此其不便于民而兼病

国者七也且毎船一只我

皇上轸念苦役毎岁仍给水脚银十余两计船六百余只

约费库银六七千金查毎船剥运仅可容载百石即

遇河道浅阻之日以河下雇见船剥运计时价估之

逺者运价不过五六两而止况遇河道顺利之日又

不烦剥运乎何竟以

国家正项之额赋又重费帑银之颁给而留此或用或

不用之剥船以重为民累也此其不便于民而兼病

国者八也种种滋累上下交弊不图变计害将安底以

臣  愚计之各州县剥船六百余只计地不下六千余

顷按亩定赋照原额毎亩二分五厘起科约可征银

一万五六千金较之河下见雇民船运价抵支有余

伏请

勅下该部行查各州县应船地亩若干合无令各州县悉

照额粮催征彚解仓场衙门贮以备用如遇河道浅

阻南漕告剥之日即动此项银两按河下雇船时价

给发领运各官接济剥运无烦重支库银仍给水脚

等项至于河道顺利不烦剥运应以此项银两岁终

解部庶于穷民不致重累漕务得以速竣而

国赋亦免虚耗之虞矣

流民转徙疏         李祖

臣  接捧部咨反复详读仰见

皇上爱民至意饬部议奏必令妥确不使偏累伤民诚如

天好生之徳也但细绎部臣之议立法固善原情犹

有未妥如云流民至彼先行安插询其姓名籍贯闗

原籍回文实系流民照旧安插可谓善矣又云如

系假冒即是逃人解赴督捕是以一纸回文立决真

伪 臣  于此不无过计焉如闗文至彼原籍州县官势

必问之邻里取勒甘结凭据若邻里虽知有此人而

不知在外所作何事虑及投充恐干严令故推不知

将有回无则州县自不敢出具印结必以假冒回复

则彼地方官见无回结岂敢容隠惟有押赴督捕而

已况如河间保定等处地土久被水渰百姓走徙无

算甚至有连里全甲同逃者该州县又将何人以确

察也既无察实之文谁敢信其非假如的系逃人假

冒流民解究自不容缓若无结之流民既不敢信以

为真势必尽解聴审若然不惟督捕清审不暇州县

亦押解多累而流民之苦且更甚于前矣伏乞

勅部再赐确议以便施行

筑堤御患疏         李祖

臣  据大名道程之璇呈详呈为擅筑壑邻钱神夺法

讯验不公合词再吁事等情到 臣  该 臣  看得顺广二

府壤地相错南带漳河一道毎遇伏秋横流暴涨连

岁霪雨势更汹涌乃附近州邑地皆平坦既无泄水

之塘又无障水之岸若非坚筑堤堰诚莫能捍其患

也邻河州县虽未必尽无水患未若顺属之平乡广

属之曲周二县接壤为害最甚奈各执已见舎堤不

修连年构讼 臣  于本年九月内披阅该道详文念濒

河昏垫民命攸闗且

畿辅水荒屡厪

庙算二县距大名仅二百余里 臣  即亲诣其地公同该道

两府县各官及士民人等相度形势遡源上流目

覩漳水来自西南入肥乡厯曲周稍东北折至于杨

家张路等村转为正南正北顺平乡西界之堤直下

曲在上游平居洼下若曲周顺河有堤则水不至曲

何由至平两县均可无患平之横堤有无可不必争

也 臣  随面谕两县令修曲境顺河之堤而曲周士民

犹哓哓置辨 臣  复谕以两县争讼已踰二年殴伤人

命拖累多人若移构讼资斧自修其堤犹不失恤灾

同患之义况曲止利水过亦未免有水过之患壑邻

而并以自害未为得计反复开谕然后两县士民均

服今据该道详报顺广二府议定曲堤以十分为率

曲周当修其六平乡愿修其四邱县广宗居河之东

亦自修其堤并河身原窄之处让而使寛务令髙厚

坚完俾弥漫之水驯入河流则各邑均享安堵之福

矣曲周顺河虽有旧堤残缺已久不异创始故议平

乡协修十分之四此后曲周自行修葺不得仍扳平

乡如曲周再有异议则平乡任置横堤以保其境可

也除责令顺广两刑官监修外事闗地方灾害相应

仰请

天语以重申饬以垂永久谨题

请特设总督以靖盗贼疏    魏象枢

窃见我

皇上宵衣旰食无非安百姓至意盗贼一日不息即百姓

一日不安我

皇上安百姓之心一日焦劳未遑也 臣  入都以来见直?

盗案多于各省心窃异之近日

辇毂之下如皇庄乐亭等处马贼成羣肆行无忌大为

地方百姓之害虽盗案处分可谓至严而巡抚总兵

副叅游守及驻防章京等官非不星罗碁布未见防

御擒挐其州县有司官微职小无一兵一马惟有静

聴叅处不敢过而问焉此贼盗所以日多也臣思直

?地方州县与庄屯聮界满汉杂处稽察繁难贼之

器械马匹保无假借聚散往来保无窝藏匪类交结

保无勾连躧缉查挐保无庇如 臣  衙门送刑部盗

贼二起俱有旗下人在内其在刑部结案者难以备

述久在

皇上洞鉴中矣 臣  忝列言官不能不鳃鳃过虑今再四思

维直?地方盗贼与他省不同巡抚既不管兵总兵

不聴约束且汉军汉人无约束驻防章京及庄头屯

拨什库人等之例总督一官最为?要惟

皇上特简才品优长不徇情面不扰百姓满汉兼通满洲

重臣一员斯克有济也 臣  非不知设一官有一官之

费但为地方百姓计何惜小费总督既设宜将抚臣

移驻正定专管通省官员贤否刑名钱谷其总督衙

门似宜驻札保定总辖各总兵及各城驻防章京道

府州县卫所等官并各庄屯地方等处俱聴约束则

设防调度盘诘擒挐以专理盗贼为职以盗贼宁靖

为功庶百姓赖以保全地方从此肃靖矣 臣  止知报

国言无忌讳如果 臣  言可采伏乞

睿鉴勅下该部确议施行

举郝浴疏          魏象枢

臣  接吏部札付内开康熙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奉

上谕因大兵进剿逆贼指日荡平地方恢复需人甚急着

臣  等虚公举荐札行到 臣臣  惟

国家得人致治人臣以人事

君莫重于保举一人不能得一人之用则是

上以实求而下以名应非臣谊之所敢出也据 臣  平日所

知郝浴直?定州人由进士原任御史今流徙

盛京地方前巡按四川时值刘文秀贼势猖獗吴三桂

逗留不进浴曽有封疆大计等疏三桂叅其悖词罔

上议奉

流徙夫以书生而言战功诚为有罪若以按臣而失城

池岂尽无罪乎浴原疏内有一昼夜七次移迫之

以不死于贼必死于法之语虽彼时过于激切亦职

分之当然耳迨贼灭民安以后浴不能退让自居三

桂所以深恨必欲杀浴而甘心也今浴之孤忠耿耿

祗有悔过于遐无由图报于

朝廷如浴之才之守之学之识 臣  皆愧不及 臣  即让职亦

所心愿 臣  考古来人才拔之罪废之中发其郁愤之

气者用之而无不效况浴之骨鲠血性尤为过人

国家用才必用此等乃实有济使其蚤在西蜀操尺寸

之权岂肯如罗森辈之俛首从逆而竟不知忠义为

何物也哉近见吏科覆科臣刘沛先人才弃置可惜

一疏内称郝浴并无寃枉似止就处浴之案议之尚

未就叅浴之人议之也夫臣子立

朝各有本末即得罪亦各有本末当日叅浴者三桂也

使三桂忠于我

朝始终恭顺方在托以腹心盟兹带砺浴不过一书生

耳若非

特恩赐还浴即老死徙所谁敢过而问之今三桂叛逆不

道天下无一人不恨三桂自无一人不怜浴浴按臣

也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之时因从封疆起见

不附其势不畏其威三桂之所雠正

国家今日所当取何忍终弃之即浴果夺三桂之功为

已功将浴流徙二十年亦足以蔽其辜矣且浴服罪

以来顶戴

君恩甘贫读古想其英年盛气销磨殆尽从此小用小效

大用大效 臣  敢以身为保浴不负 臣臣  岂敢负

皇上伏乞

皇上电览郝浴再报封疆大计三报封疆大计缓西南

一议急西南一议并大兵廓地无期微臣滥赏非

分诸疏以观其经济请

勅部暂取郝浴引见以察其才品如果堪以效用然后用

之又 臣  所知魏允升直?宣府进士原任江南常熟

县知县因入粮道公署面讲运军兑粮之弊该道怒

其佩刀掲叅今革职 臣  知其体貌魁梧才华卓越其

淡泊之学术勇往之担当更有可观经纬兼长猷为

必着有用之器也至于允升与 臣  隔省非系一家亦

无世俗聮宗之事理合一并声明统乞

勅部议覆施行

请蠲宣属冲压地粮疏     于成龙

该 臣  看得宣府所属西城与懐安蔚州等卫边隅土

瘠逼近浑干等河有水冲沙压地亩小民包粮为累

经前抚 臣  金世徳于康熙十四年十月内具疏请豁

部覆以厯年钱粮俱系报完不系未完拖欠仍令照

旧征收在案但查粮从地出地既积荒而厯年钱粮

仍报全完者是皆小民竭尽脂膏以包赔者也自部

覆之后又厯五六年矣除有可垦者已陆续劝民垦

种外其实实冲压不毛之地人力有所难施小

民包粮年久困苦益深渐至征比不前催呼莫应在

地方各官莫不以考成闗切而无术弥补屡以未完

开报矣前抚臣稔知其累苐以时值军需孔亟数年

来未得即为覆请故于伏枕弥留之际犹惓倦以此

为未了之余衷而遗疏乞蠲仰邀

圣徳也 臣  复任后广谘民瘼复检阅旧案乃知宣属穷黎

之累害莫过于包纳荒粮是以檄行查勘兹据守道

叅议董秉忠详称口北道李如桂公同卫各官逐

处勘明懐安卫实有水冲沙压地一百九十一顷二

十一亩零蔚州卫实有水冲沙压地三百一十八顷

二十三亩零西城实有水冲沙压地三百四十三顷

六十亩零又东城地方亦有水冲沙压之地缘从前

犹望水退沙消勉力垦种以完正赋是以十四年未

经开报乃年来冲压益甚耕耨无期故官民激切呼

吁亦经口北道亲诣勘明实有荒沙地九百五十五

顷二十九亩零取有该道卫印结并造册呈送前

来 臣  思民之有地原藉所产以资生今地荒而粮存

不特无以资生而且以为害也边徼穷黎绵力几何

奚堪永逺包赔此数处之荒粮一日不除则数处之

民生一日不遂虽目今师旅未息需饷尚殷但逆氛

殄灭殆尽唯遗黔滇余孽指日荡平此后军需似无

虞于不足而合计四处荒地本色粮不过三千余石

银仅一千余两免之则涓滴之损似无闗于

国计而数千户贫民得免包赔实受恵于无穷仰祈

皇上特沛洪恩准与豁免俟水干沙退之日劝垦输粮庶

荒边僻壤之民永苏其累顶感

皇仁于生生世世矣除册结送部外理合具

题伏乞

勅部议覆施行

请缓征灾邑房课疏      于成龙

该 臣  看得正定府属获鹿井陉曲阳平山灵寿五县

连年迭被灾伤今岁复遭亢旱经 臣  将所被夏灾委

员勘明分数具

题在案其应征房税银两先因难以措纳咨部俟麦熟

之后开征今各县咸称房税缓俟麦熟开征原望麦

收输纳今自春至夏亢旱异常麦无收获灾黎救死

不暇岂能责其完纳房税详请蠲免前来 臣  批守道

查议兹据该道叅议董秉忠详称获鹿等五县连被

灾荒今又二麦无收目下虽得雨泽止可布种秋禾

救死将来此时正在青黄不接之际若按追征房税

势必流离散亡终无有济 臣  查宣府被灾地方房税

银两已

皇恩免征而获鹿井陉等五县灾伤与宣府无异其房税

银两请俟二十一年征收不过暂寛时日于税银仍

可补征而灾黎实沾无穷之惠矣理合具

题伏乞

勅部议覆施行

敬陈

畿辅民情疏           陆陇其

窃 臣  本外吏荷

皇上拔置台班茍有一得之愚皆当次第敷陈以仰佐

圣治之万一顾 臣  官

畿辅者久知

畿辅之民情敢先为我

皇上陈之

畿辅边山一带土瘠民贫异于他方荒多熟少自昔而

然加以康熙十二年以后军兴紧急杂派繁多民困

滋甚丰年仅可支持一遇水旱流离万状幸数年以

皇上加意抚绥禁止私派不惜蠲赈鸠鹄之民得茍延残

喘然以言乎家给人足则尚未也 臣  观自古丰亨之

治皆非一日而成唐虞之世其初亦不免黎民阻饥

尧舜兢兢业业积久而后烝民乃粒汉自髙惠而后

多方休养至于文景然后天下殷富唐之太宗日夜

讲求治道至贞观之末然后民食充足今天下平定

犹未久也而又迭遭水旱故虽

皇上之勤恤民而百姓犹未免于艰难无怪其然矣求

其殷富亦无他道惟在

皇上常持此勤恤之心期之以积久而勿责效于旦夕恩

已厚而不嫌其更厚心已周而不厌其更周则家给

人足之盛庶乎可望矣至于目前所当议者 臣  见上

年直?荒旱实异寻常其被灾各州县内虽间有未

被灾之处亦不过少有升合之获差胜于被灾者耳

初奉

上谕将二十八年及二十九年上半年钱粮尽行蠲免已

经抚 臣  出示晓谕后因部议分别被灾州县中有不

被灾地亩不准概蠲百姓甚苦抚臣不得已题请秋

后带征地方得以粗安然虽今岁秋收稍稔既征其

新又征其旧 臣  恐非积贫之民所能堪也虽曰丰年

所入几何谷价又贱其值无几私债之迫索者衣服

之典当者已去其大半仰事俯育仍忧不足又可责

其兼完新旧之粮乎若非

皇上曲加垂恤 臣  恐地方有司惟知考成之是急不顾民

力之难胜甚非

皇上蠲免之初意此 臣  所目击地方情形不敢不为

皇上陈之伏祈

睿鉴施行

请开河间府水田疏      李光地

窃惟河间府昔称九河下流近代因运河堤岸南北

横亘出海之口更窄其水自西南来者大水如漳滏

滹沱小水如大陆泽所受之水及正定诸山水皆合

流并势由献县河间经青县静海以入于淀而与十

五河之水并出于西沽之一线源大末小势易横流

是以直?水道之宜讲者惟河间为最 臣  近因修子

牙河及筑大城河间献县等堤岸采摭见闻参考形

势此一带原属洼下水乡虽复岁治堤防但足补苴

万一倘遇溃决仍付淹没非有变通之终非永赖

之计查南方水田之法行之北方往往有效曩者涿

州水占之田一亩鬻钱二百尚无售者后开为水田

一亩典银十两即今淀中浮居村庄岁收蒲稗菱藕

之利无旱暵之忧其资生未尝减于髙地也 臣  愚谓

静海青县上下一带水居之民正宜以此利导之其

可兴水田者敎之栽秧插稻之法其难以成田者则

广其蒲稗菱藕之利使民资水以为利则不患水之

为害矣至于献县交河等与正定接壤之处系盐河

之上游若能修治沟洫杂兴水田则水势渐分将下

流之水势亦日减是资水之利即以除水之害也然

举行方始若非有熟识情形厯经试用之人使之实

心任事恐托之空言无禆

圣政查管河同知许天馥籍贯江南谙晓农事现居河职

源委周知前曽任文安知县敎民修治水田闻此数

年文安水田殆且半县乞

皇上将许天馥特授河间府知府即令于职事之暇兴举

水利三年之后课其成效以为功过或有微绩以广

圣世爱养之方于万一也伏乞

睿鉴施行

覆马厂疏          李光地

该 臣  看得八旗马厂地亩 臣  先经与守道髙必

同各都统 臣  佟吉辛玉等分翼查勘复奉准部文称

除二十二年丈过准其纳粮地外将现今厂内开垦

地从何年开有无纳粮行令查明等因随檄守道仍

照原案清查除东翼马厂余地数目未经各都统查

明 臣  业咨准部覆另行扣限完结外其西翼正黄正

红镶红镶蓝四旗厂内余地原系 臣  同都统查清之

项 臣  专委河间府知府许天馥亲查该府亲至沧州

盐山静海青县天津文安大城霸州武清杨村等各

州县卫会同地方官细查余地一项有现在水占不

可开垦者又有从前无知愚人舎自己碱薄之田偷

垦余地因无收获旋抛者更有三十八年秋后搜掘

蝻种于蝻子生发之处遍地耕犁竟似开垦无人承

认者除此等地土外其可耕余地河间府知府许天

馥因去年十二月内奉

耕过地亩马厂无益马匹能有几日牧放已经耕种地

亩仍着给民耕种钦此该府遵布

皇恩劝民不必惊惧偷垦之罪投首认垦现在民人认垦

余地三万二百一十六晌零至部臣行查开垦情由

查无知愚民因自种粮地碱薄洼下舎自己之田偷

垦余地原未多占漏粮所当仰恳

皇恩寛小民从前开荒之罪使之各安耕种照前输粮至

现今水占及旋耕旋抛翻掘蝻种等地现今无人承

种容 臣  檄各该州县相视有可耕者陆续召劝择地

报垦照垦荒之例升科目下转盼东作除东旗查明

另题外应将西旗查出愿耕余地先行奏请使小民

及时兴农以副

皇上忧恤黎民之至意者也再查正黄旗余地今年四月

间 臣  准都统移送启奏清折开地系三万四千五百

九十五晌零随据地方官册报地数相符续准户部

咨开余地系三万七千三百二十五晌零今知府许

天馥查报地亩正与四月间都统移 臣  存案清檔及

地方官册报数目符合又镶红旗余地四月间都统

移送启奏清折开地系六万五千六百七晌五亩随

据地方官册报余地六万六千五百七十九晌零续

准户部咨开余地六万九千八百七十四晌今知府

许天馥查报地亩正与四月间地方官原报数目相

符此二旗余地部咨所开数目与当日文原奏及

地方官册报少有不符 臣  已咨开户部将都统原奏

清折抄译咨覆以便备细核对在案应俟查明之日

彚入本案完结除将已经认垦余地花户起科粮银

细册俟查造到日送部并将现在分别已垦未垦余

地总册咨部查核外理合具题伏乞

睿鉴施行

覆漳河分流疏        李光地

臣  等钦奉

皇上面谕漳河现在分流须令永久分流纔好若并而归

运则与漕道有妨并归子牙河则民田受害尔等再往

详看来奏钦此 臣  等遵奉

谕查看得现在漳河分为四支一支自直?大名府之

魏县元城县流至山东馆陶县地方归卫入运一支

由直?广平县至山东邱县地方复分为二其一俗

呼老漳河自邱县东北分流经直?之威县南宫枣

强景州武邑阜城交河等地方至青县杜林木村与

完固口之支流合至鲍家嘴归运又其一俗呼小漳

河亦自邱县西北分流经直?之巨鹿广宗平乡至

宁晋与滏河又经束鹿冀州与滹沱河由衡水

至献县完固口复分为两支一支自完固口流至青

县会老漳河至鲍家嘴归运一支经河间大城为子

牙河出王家口归淀查漳河现在末流所分四支三

支归运一支归淀然归运三支水势颇弱其归淀一

支水势独强约其水势三支之水仅可以敌一支是

则此时漳水一半归运一半归淀运道既无难受之

虞子牙河亦得分杀之势诚有如

圣谕所云者 臣  等窃观此时水势惟经宁晋冀州滏河

滹沱河一支最为深通其归馆陶及青县入运之两

支水势颇浅或恐将来淤塞 臣  等议得应令所经由

各地方官每年于水未发时分段挑浚 臣  等按季察

视务令此两支俱疏通无滞以杀小漳河之势如遇

水大时仍用挑水坝等法逼水分流庶几北不至挟

滹沱以侵田南不至合[卫河]以害运 臣  等愚陋之识

未必有当伏乞

皇上训诲指示遵行

请兴直?水利疏       李光地

臣  惟

畿辅荷

圣慈浚河筑堤蠲租除逋连年五谷洊登虽下洼之地俱

免湛溺白叟黄童无不歌讴

圣徳窃绎今春

圣训深虑天行难恃申饬 臣  等豫为之谋诚古帝王儆戒

无虞之盛心也 臣  惟屡丰者天心眷顾之常而备豫

者人事绸缪之责查北方土性往往苦旱为多然麦

谷黍豆之类原属旱种稍得浇灌便获收获非若南

方纯赖稻田必日日浸润者比也直?泉源甚众随

处可以通沟灌田若近河乡地则又可筑坝逼水引

渠广溉至于无泉无河之处劝令民间凿井亦足以

济水利之穷再如正定府之隆平宁晋冀州顺徳府

之任县广宗巨鹿广平府之成安广平肥乡大名府

之内黄南乐浚县等处又苦于地洼水多各有应修

应浚大小河道必并去水之害然后可以兴水之利

也顾此兴利大事必邀

圣谕下颁乃可鼓舞吏民课其成效中间更有旗民乡绅

豪富之地故意阻格者又有接连邻省地界愚民争

执不容修浚者如系奉

事宜自然遵行不敢违挠又通沟凿井修河等事虽出

民力然多有贫民开浚无资者敢乞

圣谕暂借道库量行资给如借至十五万以上则容 臣  等

三年捐俸补还十万以下二年补还五万以下本年

补还再查近

京处所通衢平野驼载所经不便多行开凿至于各府

州县穷乡僻壤似皆可一例施行但事闗通属利病

臣  愚陋之见恐无足采伏乞

圣明裁定谨题

广平县不可筑堤疏      李光地

恭惟

皇上念切民生修防水利近以永定河清河各处工完沿

河田亩渐次涸出复念广平县当漳水之冲其田土

多有被淹特差 臣  等察勘此诚已溺已饥之盛心也

臣  等察勘得广平县系厯年积水所占田地抛荒颇

多 臣  今亲看得该县东西水淹之地长六十里广七

里俱生短杂芦苇百姓厯年未能耕种经今道府县

丈勘查明被淹田共二千一百四十一顷零但该县

一带土松河深从来漳河迁徙不定开河则旋淤筑

堤则旋坍询之乡绅士民咸称不可筑堤且厯考漳

河经由之处所淹不过一县如以前曲周肥乡成安

等县水淹地方今皆已涸出共成沃壤不过目前被

水之县耕种维艰该地方官民惟有仰希

圣恩于被水乡村暂除一年钱粮容其将就食近县之民

招回垦种如明年河道迁流水势消涸则所淹田亩

悉可耕种下年即行照旧起科如明年水势未消则

仰乞

圣恩再蠲一年总以荒田垦种之年即为起科之限而一

邑数十乡村之民可以稍苏矣 臣  等愚昧所及伏乞

睿裁谨题

恭庆

景陵瑞芝疏             李 卫

钦惟

皇上

明作有为

惇大成裕

本道揆以昭法守府修事和

崇祖述而表宪章礼明乐备

九重樽俎久已静夫尧衢

万国共球莫不陈于禹甸祥麟威凤近畿屡着其庥征

景星庆云遐方迭呈其瑞兆河清海晏史不胜书岐

穗嘉禾美难尽述兹盖伏遇

圣祖仁皇帝

圣徳神功蟠天际地

深仁至泽积厚流光

垂令绪于无疆千秋永式

肇贻谋于有道万世为师我

皇上事事缵承念念继述发政施令纎微必契于

圣心布诰敷词模楷咸征夫

祖训

穹苍昭格于大孝

祖考黙其精神在昔噶尔丹小丑陆梁

圣祖统六师而奏凯今兹准噶尔游魂飘忽

皇上举一怒而安民谅彼螳臂当车不过逞鼠窃狗偷之

技见我龙骧整旅遂立成兽奔鱼骇之形只骑不归

丑逆从兹而灭迹全军无恙边彝羣动其欢声惟指

授皆出于

庙谟悉循

圣祖平定朔漠之方略斯呼吸上通于

帝座又锡

景陵特产瑞应之嘉祥一本挺生托灵根于白石四枝毓秀

焕异彩于紫霞左为抱而右为环兰芽茁茁金其相

而玉其质瑞霭纷纷覩兹

眷佑之独隆益颂

孝思之不匮 臣  幸际

昌期屡承

睿训刻感

恩施之厚常懐敌忾之思闻大捷而欣忭非常聆瑞征而

欢呼不已仰

武功之赫濯来同于侯甸要荒景

文徳之诞敷讫声敎于东西南朔矣正在缮疏间复据直

?布政使司布政使王謩按察使司按察使窦启瑛

会同具详忱悃相同 臣  曷胜瞻

天仰

圣踊跃欢忭之至恭疏庆

贺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具题

请留四路捕盗同知所辖兵丁疏 李 卫

该 臣  等会看得巡察顺天等府台臣黄佑条奏请裁

四路捕盗同知所辖兵丁归营管理一案奉

旨黄佑所奏交与该督提酌议具奏钦此随经转行确查

核议去后兹据布按二司霸昌道同议详前来 臣

等往还咨商公同酌议伏思事当谋始以虑终弊必

防微而杜渐方今

圣治光昭海宇宁谧直?附近

京畿之处旗庄皆知守法宵小渐觉潜踪刼案较前稍

减似乎捕盗兵丁可以无藉其力而不知从前设立

之时正值盗风甚炽之际

圣祖仁皇帝先据御史徳珠等条奏令九卿议题覆上厪

宸衷以并未确察事理根源详加斟酌妥当

严纶申饬驳查覆奏前直隶抚臣于成龙亦有条陈一并交

廷议始定添设四路捕盗同知之例又奉

旨派出明白司员前往同于成龙确议临行复传

谕旨指示机宜凡经四次详议而后设此官守又经三次

题请而后定此兵额

睿谟逺大其慎其难固非轻举而径行者也嗣后萑苻渐

熄成效已着 臣  等再就近日事势悉心筹划环京各

邑虽设有八旗驻防星罗碁布但禁旅止资弹压管

兵操练而外地方匪盗均无责成兼之各有五城及

别邑所辖犬牙相错旗民杂居影射藏奸彼此掣肘

惟四路同知分辖二十六州县督捕缉挐事权归一

且东路驻札通州运漕之粮艘彚集西路驻札芦沟

往来之商旅纷纭他如南路之黄村北路之沙河或

外府通衢或军需要路地处冲繁逃旗奸宄易集其

不敢骤然进京者多潜藏于城外使无专司捕务之

兵弁随同本官先时分散巡查遇警互相追捕而以

数十州县之道路村庄俱责成于数名额设之捕役

欲期盗熄民安实有鞭长莫及况此四路同知之设

原令其躧缉勾擒与外省员止司司捕提比者有

间若尽去其爪牙岂足供夫臂指此其大势之不可

裁并者也至于台臣所称兵丁同居一城遣之逺出

既虑滋事及地方被失未经分汛之兵无从查比得

以脱然事外等语查营汛防兵皆设于通衢大路其

四散村庄不能离汛游巡惟四路弁兵平时皆分拨

各州县于逺乡僻壤访缉巡查遇有某县失事即立

限查挐逾期严比非因未曽分汛不为查比若虑其

滋事不使逺出则与设兵之意相左此条似毋容议

又称四路兵丁并无副叅等官训练凡布数组营连

环鸟鎗之类皆在不习字识书办占领钱粮百名中

复八九名等语查兵丁固在操演技艺而因事分设

如河兵防河捕兵缉盗各有专重当其事务稍闲未

尝不加操练但恐日久懈弛应请严饬各该同知按

期训练 臣  就近常加督率不时调验使之弓马优娴

鸟鎗纯熟即可御盗缉凶布数组营人数既少尚非

所急未可因饐废食遽行议裁至估饷造册势必需

人现在确查每路止三四名亦未如许滥糜粮饷又

称各路营兵皆有饷解犯差遣四路兵丁从不应

差劳逸不均等语查从前设立此兵原以佐州县缉

捕所不及非为各营兵差遣分劳且其穷厯山陬分

巡道路隆冬盛暑昼夜奔驰与饷解犯其劳正等

但兼辖既广恐各同知一人耳目难周应再于马战

兵内考拔经制外委把总每路各一员分任督缉庶

无偷安之弊再所称直?营制皆系马二步八独四

路兵丁马八步二亦属虚糜等语查当日马兵之额

经前抚臣于成龙三次题请加至八十名亦因各路

管辖州县既多分遣游巡之外猝遇匪盗窃发非藉

马力不能穷追彼时事势原不可少若就近日而论

盗案稍稀响马剧贼多已敛迹止须将四路之马各

裁二十匹共马八十匹仍照原数留存步战粮饷以

符马六步四之数其所裁之马 臣  等现于挑选边兵

案内视有通省?要营汛原额马少之处酌量拨补

归案另

题庶裒多益寡彼此有济总之四路同知所属州县近

神京仰承

辇毂幅?既广管辖颇多建威销萌贵先声以昭卫诘

奸捕盗在呼吸以应事机比之外省倍宜严肃从前

设立既经详慎留之似觉有余去之恐漏罅隙若规

目前之利不为经久之谋轻撤藩篱纷更成宪使日

后复欲图维则不如仍循旧章之为得矣 臣  等知识

浅陋未能洞中机宜谨就愚见同署提臣路振扬

合词具

题伏乞

皇上睿鉴干断施行

敬陈地方控制事宜疏     李 卫

窃惟设官分职自应因地制宜更须随时筹划从前

直?地方水利不修如遇夏秋骤雨山水陡发河流

泛溢田畴多淹没之虞家室有飘摇之患

皇上念切痌瘝

特命贤王徧厯畿甸相度经营改设河道分为四局各任

督理工程责成既专宣防得法八年以后河流安轨

农功聿兴淤垫渐已疏通规画臻于美善今又特设

河臣二员总成于上印河各官趋事于下近日之各

河道较前逐渐不同事务稍简则地方控制事宜似

又当因时斟酌而就近兼理者矣查各省钱谷刑名

俱?藩臬二司总汇知府专责而必设守巡道数员

或统辖几郡或专管一方者诚以幅?既广藩臬在

省事多路逺耳目难周知府贤否不一必得监司大

员分任巡查平时则寄以稽察督率之责设遇地方

贪吏虐民以及缓急事务则调度弹压就近有人不

至临时贻误周章实为控制要图今直?以

畿辅重地州县至一百四十余处之多而守巡止有霸

昌口北二道霸昌自归并通永所属共辖二十六州

县虽刑名分于四路同知而督缉之责与夫一应钱

粮出入销算盘查俱由该道管理鞭长不及时多率

漏而口北道又止督催宣化一府钱粮其刑名缉捕

等事除张家口同知承审之案其余俱非经管他如

天津河间南北要冲河海交汇官疲役玩盗炽民刁

保定正定永平地广人繁旗民杂处边闗隘口是处

险要知府之上均无道员稽督而更有最切要者顺

广大三府为

畿南重镇界连晋豫山左大名地势孤悬开州以南疆

域寥旷闾井颇稀东明长垣错处邻封素称盗薮此

郡习俗剽悍其形势为自古用武要区

国初曽设督提驻札又向有大名兵备道不但控制三

郡盖以魏博邢洺为河东枢纽转机然坐镇犄角

其间实有深意 臣  自抵任以来稔知三府广袤窵逺

无大员统摄久欲

奏请复设专道弹压其间近又准巡察科臣帅念祖咨

札商众议佥同请将大名等

畿南三府复设一道驻札原署照旧管理职掌事务此

外自正定直至天津皆系各河道所辖水利地方已

有规模此时情形与初办事务繁简不同可否将巡

道责成就近归与各员兼管不须另设两无歧误一

转移间于贤王经画章程毫无更改而通省地方俱

得整顿且使各河道呼应更灵于工程大有裨益如

俞允则复设之大名兵备道应管辖大名顺徳广平三府

现任之清河道应兼管保定正定二府并原分之直

?五州各属通永河道应兼管通蓟遵化三州三河

武清宝坻[[宁河]]四县及永平一府天津河道应兼管

河间天津二府以上三河道凡所辖地方巡道职掌

事宜俱归各道兼理并请照例

钦颁传勅换铸闗防以重职守其永定河道旧系専设分

司所管水利地方原?霸昌道属辖毋容归并至清

河自苑家口以西各淀池直至

畿南诸河绵亘千有余里且漳河夏秋水骤不能兼顾

恐致贻误请将凡在大名道辖属地方以内河道工

程悉归大名道兼管庶可各得就近督率查勘防

更为便益其大名兵备道闗防并请添入水利管河

字様以专责成再查直?府州县佐贰虽多大半皆

系河员不管地方之事即如在保定府驻札者除理

事外止有总捕同知一员终年出差在署日少事

务繁剧惟余知府一人实难分身兼办毎逢一时要

务差遣无可委用若非武弁能为之事甚费踌躇查

从前原有粮马通判一员改设移驻通州理事不与

郡务请于保定府复设粮捕通判一员分任督缉差

查等事庶免周章又天津一府系新设地方自北至

南滨海沿河疆域辽阔府治驻札极北州县分布东

南地逺途长势难周到原设之粮捕通判近又经盐

臣鄂礼

题请改为端管盐务移驻越支场虽将捕务归并海防

河务同知兼理难以遥制应请复设粮捕通判一员

分驻沧州督理迤南各州县捕务方无丛脞其余河

间等属运道一带地方应酌量分派沿河丞倅就近

兼管稽察之处 臣  现于改设巡检案内另行分晰核

题至大名道衙署尚存止须修葺保定通判旧署已改

为清河道衙门天津通判系移驻沧州俱应查给官

房改驻其道衙役等项悉照旧额合并声明以上

事宜均闗地方要务钦奉

谕着 臣  整顿吏治刻刻思维必分任有人而后得收指

臂之效惟是 臣  愚昧之见是否可行仰祈

圣明训示钦遵 臣  谨具

题伏乞

皇上睿鉴勅部议覆施行 臣  未敢擅便谨题请

敬请

钦定万年巩固章程疏        李 卫

伏惟易州

泰宁山天平峪乾坤毓秀川岳锺英恭建

万年吉地 臣  于七月初四日敬诣瞻仰细度山水形胜龙

蟠鳯翥源逺流长左右回环皆是天造地设前后拱

卫实如玉笏金城自广昌分为三枝由插箭岭髙起

南来从浮图峪盘旋东转悉皆起伏聮绵有闗风水

发脉 臣  职守封圻保是所专司随逐一履勘伏覩

万年吉地来龙左右两枝多系直?所辖同属一省保

绵宻惟广昌至紫荆闗易州延长一百九十里悉为

中枝龙身正脉转系直晋两省接界分管且浮图峪

之东又有山西广昌县之草店桥等七村庄更在内

垣近障之中紧贴龙脉尤当敬谨保今两省各属

未免彼此牵制呼应不灵且广昌一邑南连唐县北

接蔚州蔚县东通易州三面环绕俱系插入直?地

方从前亦系直?武职防守又自县治至晋省府属

之大同三百六十里至山西省城七百余里较之至

直省保定府止三百一十里至易州交界止三十五

里由县到州城共一百九十里其为逺近相去径庭

臣  经由广昌地方据乡民纷纷具呈吁请就近改归

直?是元气于天垣合龙脉于地轴顺民情于人

和一举而三善备则广昌一邑断宜改归直?之为

便也 臣  愚以为易州既恭建

万年吉地请升为直?州以保定府之涞水山西省之广

昌共二县改为州辖将浮图峪以内原属广昌之草

店桥等村永逺归于州界则东西拱卫左右聮属体

统更觉整肃而保风水万福攸同垂之亿禩而愈

隆矣至就晋省而论或以地方人民有闗课额则普

天皆属

王土移于晋而増于直同为

国家钱粮原无盈亏之别若欲彼此易换则两省接壤

州县非咽喉要隘之区即系隔越山闗界限无可移

调惟查张家口同知所管口外纳粮地亩沿边七百

余里包裹晋省大同之外离归化城八十里方住田

土肥饶如同内地毎年丰收接续开垦钱粮日见増

益此处在张家口同知所辖未免道路遥逺不无鞭

长难及之势而于晋省则为必需之区现在镇臣李

如栢奏请添设卫所前据口北道白石面称即系此

一带地方若可以之分归山西就近管辖恭候

命下之后彼此差员划定交界一转移间两省均属有裨

愚昧之见是否可采 臣  谨恭折具

奏请

伏乞

圣鉴钦定遵行谨

相形势以正经界疏      李 卫

该 臣  看得直属正定一府原辖三十二州县幅?广

阔事务殷繁前任督臣利瓦伊钧因见山西分属仿效

以盘查仓库路逺难周请改五州分治不为无见而

其中有矫枉过正者盖泥于府属之有五州必分而

为五殊不知形势之偏全控制之逺近又不可一槩

而论也伏查

国家定鼎京师北控幽燕南屏保定以河间扼东路以

正定总西路抚有万方宰制羣动天下都朝贡奔

走者不出河间则出正定西南九省之冲正定实为

咽喉要镇从前三十二城大小维持臂指承使雄闗

环峙城郭恢闳股肱上郡气象不同今自分?以后

北止四十里南仅六十里即为府属统辖所不及且

郡城东门十八里外即系晋州所属地界肘腋之间

号令不行合之四隅缺其东面于形势为未全于经

界为不正况所存止正定一县附郭其余皆西北沿

山简僻之区地势既狭赋额复少似于表里河山保

畿南之义犹未相宜虽不必尽为更张而补偏救弊之

道诚不可以不为筹及也 臣  从前屡次出差经过其

地今复按图稽考细询舆情在阜平县去府二百五

十里者犹仍旧辖若晋州及州属之无极藁城二县

定州属之新乐县俱去府治或五六十或八九十皆

在百里之间呼吸既通盘查极便且均系正定东北

二面地方似应将此四州县仍归府属就近管辖则

四隅之形势既全道里之逺近适中三辅要地防维

更得巩固至定州为古中山地西拥太行东环瀛海

夙称制胜之区洵宜仍分直?州治但所辖之新乐

县既归府属则该州止有曲阳一邑体制不称查保

定府属之深泽县与定州东南接壤相去仅九十余

里改属定州亦为近便保定府原辖二十州县前虽

曽请以涞水县改隶易州今即再去深泽在保属尚

有十七州县已不为少而定州则西有曲阳东有深

泽控制其中形势规模亦足相称似此一转移间诚

如古人所云地因其宜天运其施而王政惟时悉合

荡平正直之轨度矣再查正定府属之平山县虽系

山僻之邑与晋省连界西北至五台县一百八十里

西至盂县一百五十里皆系迭嶂层峰险峻深逺匪

类易于藏且平邑营治稻田三万余亩多系晋人

垦种往来杂沓与昔不同稽察尤当严宻而县治偏

在东南往返动须数日实有地方空阔鞭长莫及之

势从前平邑下口村原设巡检一员后经裁去今查

离城六十里之洪子店系五台盂县分道而来之总

汇民居稠宻立有市集应请复设巡检一员移驻此

地凡西北两路交界处所责令稽查巡缉于地方更

为严宻以上事宜 臣  复与布政使王謩按察使窦启

瑛公同酌议相符如

皇上俞允则各州县止须改?所属刑名钱粮各照定例

统辖毋庸再有更动其晋州知州臧珣虽系直?州

缺但年已望六过于忠厚仅堪供职毋庸改补表帅

之任至平山县复设巡检应请注为要缺选调咨部

补授所需官俸弓兵役食及给与衙署各项另容核

定咨部合并声明粗浅之识是否有当 臣  谨具

题伏乞

皇上睿鉴勅部议覆施行 臣  未敢擅便谨题请

钦颁

朱批谕恭谢

天恩疏              李 卫

钦惟

皇上

清明在躬

志气如神

知周万物而无遗

道济天下而不过固已合唐虞三代之治以为治而超

迈尧舜禹汤文武于万古者矣今

皇上将厯年

朱批督抚各臣奏折刋刻

颁赐 臣  跪读之下有不胜其欢欣鼓舞而俯首心服者

伏思人之才识各有限量或偏于一隅或狃于常习

或仅计虑于目前或祗规为于小节惟

皇上圣度闳深

睿照髙逺见微知着即始贯终凡为

指示所及悉皆逺大之深谋近可行于一日久可垂于万

年极千百之思议以为万全者而一经

圣明指导无不爽然若失非天下之至髙其孰能与于此

且九州岛万国之遥异俗殊方情伪百出

皇上端拱九重而于疆域之险易文武之控制巨细精粗

坐照靡遗规画措施纎悉必当非天下之至精其孰

能与于此夫事机之来恒伏于不可见昧者临时而

罔觉明者亦偶测而未然惟

皇上于朕兆未萌形声未着之时烛照数计若合符节非

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至于诸臣之中气禀各

异刚者毎虞于鋭进柔者或虑其因循有为矣或喜

事而纷更有守矣或褊小而矫激同官之意气偶乖

先后之辙迹殊轨甚或彼此互相标榜是非易淆穷

其情实谈何容易

皇上洞烛微因人而施由与求之进退就勇怯而分师

与商之过不及以中行为准辨曲直于微茫务折衷

于公正非天下之至明其孰能与于此知人则哲惟

帝其难茍非圣贤谁则无过

皇上于诸臣才品心术灼见底里一事不能欺一语不能

饰小误则为指大过则加申饬许其改悔之路开

其迁善之门诱掖奬劝反复启迪不啻再三至于无

可如何而始行罢斥犹不忍于弃置凡能自知濯磨

者仍为録用是以内外大小臣工无不激昻奋励以

求自効非天下之至仁至知至勇其孰能与于此 臣

前于毎次

陛见侍直时曽

皇上赐观已发诸臣奏折面承

圣训不胜钦服今得尽读全帙恍如窥见宫墙登泰岱之

髙而羣峰皆为培塿临河海之深而江湖悉属细流

口不能形容其美善笔不能刻划其精微惟有什袭

珍藏朝夕敬读口诵心维身体力行以期于万分中

稍得一二以报

皇上髙厚洪恩于无斁耳理合恭疏具

题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具题

请定经界疏         李 卫

窃惟州县各有疆理文武管辖攸分京师为

畿甸重区向有五城御史及巡捕京营该管地方与州

县互相交错或地属州县而汛系京营或汛辖外营

而地为城属即如长新店等处街属城房后属县毎

逢雨水道路泥泞往来阻滞而街非县管呼应不灵

拱极城内数处管辖保甲难稽其它类此者赌匪潜

踪彼此影射命盗发觉互相推诿不一而足近如北

城所辖黄土司沙河等处与昌平州村庄错杂经台

臣锺衡条奏顺天府尹臣陈世倕查勘而后分晰清

楚又如半壁店西南流水濠沟无名人被勒命案北

城与昌平州顺义县彼此交诿两经委员勘迄今

日久尚未定议即此两案几费周章更有近日旗庄

官查出昌平与延庆二州卫交界地方贴近边墙之

茨梅等二十村庄地土在内务府当差而人民从无

州县管辖名为夹空地方厯有年所似此近

畿要区岂容因循贻误虽屡有条奏清查界址添设巡

检终属犬牙相错难收实效至于旷野阡陌更复茫

无疆域 臣  愚以为自

圆明园南海淀以外凡附京城地方或议定以若干里

为度统归五城及京营管辖将州县及外营所管间

杂零星者俱改正归并清楚或向系州县外营管辖

者将附近五城所管错杂地方亦一并拨归州县外

营分晰界限使内外文武各有责成不相混淆则匪

类无所影射潜踪其于巡查缉捕事宜亦无牵制推

诿近京地方整肃不无裨益是否有当伏祈

圣鉴施行谨

恭庆

景陵瑞芝四见疏           李 卫

臣  闻王者孝格苍穹则天华撷秀圣人徳周后土斯

地宝呈祥萃彼四时之精蔚为三秀之瑞初见迭见

知有开而必先大书特书喜旋至而立应矧当四寅

合正之岁五花之瑞雪纷飘更于三军奏凯之时九

茎之仙苗复茁琼枝开处四昭灵象于

景陵鹓序传来永庆升平于

丹陛天人相感不爽锱铢前后同揆若合符契钦惟

圣祖仁皇帝

圣神文武

睿知聪明

咸五登三超古今而首出

蟠天际地合上下以同流

一十六字之心传承先启后

六十余年之徳化浃髓沦肌我

皇上

道协清宁

功成继述

备中和位育之盛皇极建而庶绩咸熙

大显承谟烈之隆文敎敷而武功丕振

至诚昭格言动黙契于

天心

纯孝感孚楷模敬承夫

祖训天地之光华常旦宇宙之祥瑞骈臻捷奏西师两阶兆

干羽之舞年书大有万方庆稌黍之多用是屡产金

英彰

孝思之不匮因而频生瑶草昭

景福于无疆 臣  幸奉

恩纶随班

庆祝仰邀

宣示端肃敬观云拥奇峰共岳衡而分灿霞开瑞色合锦

绣以成章耸琼楼玉阙之形附根灵石垂宝伞珠缨

之象托体仙葩或挺拔于一枝更盘旋于九曲髙卑

合序若八之拱卫

神京左右聮辉似众宿之回环北极夫岂人巧所思议

实出天工之自然盖

皇上本

圣祖之心君临九有斯

上天以

圣祖之瑞贶答

一人理所固然事诚希有 臣  恭逢

泰运仰赞

干符拜舞

彤墀快覩民安物阜扬言末简式歌

徳普恩洋伏愿

至治光昌

大化翔洽

垂之史册羣瞻地久天长

传诸寰区共祝日升川至则茂蓂荚于尧殿合春秋冬

夏以凝庥仪鳯凰于虞廷统东西朔南而献颂矣恭

疏庆

贺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具题

恭谢

钦颁

圣祖仁皇帝

御制文集疏             李 卫

钦惟

圣祖仁皇帝

治迈唐虞

统传洙泗

始终典学集千圣之大成

宥宻单心懋百王而首出六十一年之

命令四海早已钦承亿万千载之

谟谋奕禩永昭法守仰瞻

睿藻议礼制度考文极伦物车书之盛伏读

天章正徳厚生利用集修和府事之勲彰文徳而定武功悉

帝心之广运亮天工而奠地轴举由

宸虑之精详自践阼以至耄期无日不存诚而主敬厯

深宫以周蔀屋是处皆贯注而流通煌煌数万言触类引

伸总不外仁敬孝慈信兢兢七十载朝干夕惕何一

非恭俭让温良阐身心性命之精微汇万殊而归一

致穷象数方名之义藴畅九垓而泝八埏吟咏皆天

地之性情毫素悉智仁之流露温柔敦厚植百代之

鸿基恺悌慈祥固万年之邦本岂若三坟八索尚邈

逺而难稽方诸禹鼎汤盘觉搜罗之更博实生民所

未有洵宇宙之至文我

皇上

功隆继述

法本宪章

运天纵之姿而纂承鸿绪

秉生知之质而博极羣书当问

安视膳之时已敬承夫

睿训斯乘干

御极之后咸率由于旧章黙契渊源既

圣神之合徳表章美善自先后之同揆编摩而卷帙珠聮

铅椠而缣缃玉振分为四部若四序之时行彚成一

书彰

一人之制作允宜藏之金匮永为世法之珍何期下及微

臣亦荷

殊恩之锡瞻

宸章之璀璨恍从天际而来感

圣徳之髙深益庆人间希有毕生循诵莫窥微奥于语言

文字之间矢志遵循冀得分毫于身体力行之际从

此子孙世守共图报

主之忱惟有什袭珍藏永作传家之宝 臣  曷胜感戴理合

恭疏

奏谢

天恩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为此具本专差暂办提塘萧菁赍捧谨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