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山海经校注

山海經海經新釋卷十  山海經第十五  大荒南經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1,有獸,左右有首2,名曰〈足术〉踢3。有三青獸相并,名曰雙雙4。

1郭璞云:「赤水出昆侖山,流沙出鍾山也。」珂案:郭注「赤水出昆侖山,流沙出鍾山」,俱見海內西經。

2郝懿行云:「并封前後有首,此左右有首,所以不同并封,見海外西經。然大荒西經之屏蓬即并逢也,亦云左右有首。」珂案:此「左右有首」之〈足术〉踢,亦并封之類也,蓋獸牝牡相合之象,說已見海外西經「并封」節注。

3郭璞云:「出〈犭炎〉名國;黜惕兩音。」郝懿行云:「〈犭炎〉名國未詳所在,疑本在經內,今逸也。」畢沅云:「呂氏春秋本味篇云:『伊尹曰:「肉之美者,述蕩之掔。」』高誘注曰:『獸名,形則未聞。』案即是此也。又案〈足术〉踢當為述蕩之誤,篆文辵、足相似,故亂之。」珂案:果如畢說,或述蕩是〈足术〉踢之訛,亦未可知。

4郭璞云:「言體合為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郝懿行云:「郭引宣五年傳文也。楊士勛疏引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喻焉。』是以雙雙為鳥名,與郭異也。」珂案:雙雙之獸(或鳥),亦并封之類也。然雙雙而謂「三青獸相并」則所未詳。大荒東經所謂「三青馬」、「三青鳥」、「三騅」,疑亦雙雙之類也。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窮焉1。赤水之東,有2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3。爰有文貝4、離俞5、〈丘鳥〉久6、鷹、賈7、委維8、熊、羆、象、虎、豹、狼、視肉。

1郭璞云:「流極於此山也。」珂案:西次三經云:「昆侖之丘,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氾天之水。」即此。

2郝懿行云:「藝文類聚八十四卷及太平御覽五百五十五卷並引此經無有字。」

3郭璞云:「叔均,商均也。舜巡狩,死於蒼梧而葬之,商均因留,死亦葬焉。基在今九疑之中。」郝懿行云:「海內南經既云『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此又云『舜與叔均之所葬』,將朱、均二人皆於此焉堋邪?又郭云叔均,商均;蓋以為舜之子也。然舜子名義鈞,封於商,見竹書紀年(今本——珂),不名叔均。而大荒西經有叔均,為稷弟台璽之子,海內經又有叔均,為稷之孫,準斯以言,此經叔均,蓋未審為何人也。郭云:『基在今九疑之中。』基當為墓字之訛。御覽五百五十五卷引此注作『墓今在九疑山中』也。」珂案:郭注「基在今九疑之中」,王念孫亦校基作墓。又云:「西經(大荒西經)云:『稷之弟台璽生叔均。』是叔均非商均也。海內經云:『稷之孫曰叔均。』」是王、郝俱不以郭注叔均即商均為然。然此叔均,實是商均,叔、商一聲之轉。能與舜同葬,非舜子商均不足當之。舜與商均同葬蒼梧,並無礙於海內南經所云「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之不同傳說之流播。郝云「將朱、均二人皆於此焉堋」,未免失之拘矣。至叔均又謂是稷弟台璽之子或謂是稷之孫者,尤見神話傳說之錯綜紛歧無定,是書非出自一手,蓋各記其所傳聞,不足異也。

4郭璞云:「即紫貝也。」珂案:爾雅釋魚郭璞注云:「今之紫貝,以紫為質,黑為文點。」即此。

5郭璞云:「即離朱。」珂案:離朱已見海外南經「狄山」節。

6郭璞云:「即鵂鶹也。」珂案:經文〈丘鳥〉久已見海外南經「狄山」節。

7郭璞云:「賈亦鷹屬。」郝懿行云:「水經〈氵纍〉水注引莊子曰:『雅,賈。』馬融亦曰:『賈,烏。』(亦〈氵纍〉水注引——珂)皆烏類,非郭義也。」

8郭璞云:「即委蛇也。」珂案:海內經云:「南方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郭於「延維」下注云「委蛇」,是延維亦即此委維也。有關委維即委蛇之神話,詳海內經「苗民神延維」節注。

有榮山,榮水1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2。

1珂案:經文榮山、榮水,吳任臣廣注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並作滎山、滎水。

2郭璞云:「今南山〈虫丹〉蛇吞鹿,亦此類。」郝懿行云:「南山當為南方,字之訛也。南方〈虫丹〉蛇吞鹿,已見海內南經(「巴蛇食象」節——珂)注。」珂案:郭注「南山」,王念孫校亦作「南方」,宋本正作「南方」。

有巫山者,西有黃鳥。帝藥,八齋1。黃鳥于巫山,司此玄蛇2。

1郭璞云:「天帝神仙藥在此也。」珂案:此經下文云:「大荒之中,有雲雨之山,有木名曰欒。禹攻雲雨,有赤石焉生欒,黃本、赤枝、青葉,群帝焉取藥。」大荒西經云:「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說文一云:「靈,巫也,以玉事神。」是靈、巫古本一字。又巫山有朝雲暮雨神話傳說。疑雲雨山與靈山均即巫山之異名(各詳該節注)。而二地均有神藥,此巫山「帝藥,八齋」之說所由起也。郭注「神仙藥」者,當即是神仙不死藥也。

2郭璞云:「言主之也。」珂案:或謂黃鳥司察此「食麈」之貪婪玄蛇,防其竊食天帝神藥也。古黃、皇通用無別,黃鳥即皇鳥,蓋鳳皇屬之鳥也。周書王會篇云:「方揚以皇鳥。」爾雅釋鳥云:「皇,黃鳥。」即此是也。北次二經泰頭之山有黃鳥,則是別一種鳥,非此。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1,榮水窮焉2。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3,姚姓,黍食,使四鳥4。有淵四5方,四隅皆達6,北屬黑水,南屬大荒7,北旁名曰少和之淵,南旁名曰從淵8,舜之所浴也9。

1郝懿行云:「呂氏春秋諭大篇云:『地大則有常祥、不庭、不周。』高誘注以『不周』為山,則『不庭』亦山名矣,即此。」

2珂案:榮水出榮山,流極於此也。

3郭璞云:「蓋後裔所出也。」珂案:海外西經有三身國,海內經言帝俊生三身,即此。

4郭璞云:「姚,舜姓也。」珂案:說文十二云:「虞舜居姚虛,因以為姓。」則此經妻娥皇而生三身之帝俊,其為舜也明矣。

5珂案:御覽卷三九五引此經四作正。

6郭璞云:「言淵四角皆旁通也。」珂案:經文「四隅皆達」御覽卷三九五引達作通。

7郭璞云:「屬猶連也。」

8郭璞云:「音驄馬之驄。」珂案:經文「從淵」,宋本作「〈犭從〉淵」,御覽卷三九五引作「縱淵」,引郭注「音驄馬之驄」作「音烏懸反」;疑注文本當作「從(或〈犭從〉、縱),音驄馬之驄;淵,音烏懸反」:各脫其半也。

9郭璞云:「言舜嘗在此澡浴也。」珂案:御覽卷三九五引郭注作「言常在中澡洗」,經於帝俊生三身下又云「舜之所浴」,帝俊之即舜益已明矣。

又有成山,甘水窮焉1。有季禺之國,顓頊之子,食黍2。有羽民之國,其民皆生毛羽3。有卵民之國,其民皆生卵4。

1郭璞云:「甘水出甘山,極此中也。」珂案:甘水已見大荒東經。

2郭璞云:「言此國人顓頊之裔子也。」

3珂案:羽民國已見海外南經。

4郭璞云:「即卵生也。」郝懿行云:「郭注羽民國云『卵生』,是羽民即卵生也。此又有卵民國,民皆卵生,蓋別一國。郭云即卵生也,似有成文,疑此國本在經中,今逸。」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窮焉1。又有賈山,汔水出焉。又有言山。又有登備之山2。有恝恝之山3。又有蒲山,澧4水出焉。又有隗山5,其西有丹6,其東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7。有尾山。有翠山8。

1郭璞云:「黑水出昆侖山。」珂案:黑水出昆侖西北隅,已見海內西經。

2郭璞云:「即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者也。」珂案:登葆山見海外西經「巫咸國」節。

3郭璞云:「音如券契之契。」

4郭璞云:「音禮。」

5郭璞云:「音如隗囂之隗。」珂案:宋本作「音槐囂」,今本是也。

6郝懿行云:「經內丹類非一,此但名之曰丹,疑即丹雘之省文也。」

7郭璞云:「音票。」珂案:吳寬抄本經文作溧,注作栗。宋本經文作漂,注作栗。毛扆云:「經漂音栗,二者必有一誤,當從吳寬抄本。」何焯校同。從吳寬抄本是也。此經漂音票,與吳寬本異。

8郭璞云:「言此山有翠鳥也。」郝懿行云:「翠亦尾也。(禮記)內則云:『舒雁翠,舒鳧翠。』」珂案:郭、郝二氏之說,恐均與山名無關。

有盈民之國,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葉1。

1郝懿行云:「呂氏春秋本味篇高誘注云:『赤木玄木,其葉皆可食,食之而仙也。』又穆天子傳(卷四)云:『有模堇,其葉是食明后。』亦此類。」

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1。

1郭璞云:「甘木即不死樹,食之不老。」珂案:不死之國,即不死民,見海外南經;不死樹在昆侖山上,見海內西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極果,北不成,去痓果1。

1郭璞云:「音如風痓之痓。未詳。」郝懿行云:「集韻云:『痓,充至切,音廁,風病也。』是痓即風痓之痓。郭氏又音如之,疑有訛字。」珂案:郭注「未詳」,蓋義未詳也。此疑當是巫師詛咒語滲入文中者,大荒西經「江山之南棲為吉」亦同然,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謂山海經「蓋古之巫書」,亦略可見矣。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余1。

1郭璞云:「神名耳。」珂案:郭注「神名耳」宋本、吳任臣本作「一神名耳」,是也;毛扆、孫星衍校均增「一」字。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風曰乎民1,處南極以出入風2。

1郭璞云:「亦有二名。」珂案:郭注「二名」宋本、毛扆本作「三名」,字之訛也。經文「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風曰乎民」,揆以大荒東經「(有神)名曰折丹,東方曰折,來風曰俊」文例,疑當作「有神名曰因乎,南方曰因,來風曰民」,上因字與下二乎字俱衍文,夸風則來風之訛也。

2郝懿行云:「大荒東經有神名曰折丹,處東極以出入風,此神處南極以出入風,二神處巽位以調八風之氣也。」

有襄山。又有重陰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帝俊生季釐1,故曰季釐之國。有緡淵2。少昊生倍伐,倍伐降處緡淵。有水四方,名曰俊壇3。

1郝懿行云:「文十八年左傳云: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貍;貍、釐聲同,疑是也。是此帝俊又為帝嚳矣。」珂案:帝俊本即帝嚳。初學記卷九引帝王世紀云:「帝嚳自言其名曰夋。」即為最直接而有力之證據。大荒西經云:「帝俊生后稷。」大戴禮帝繫篇則云:「帝嚳上妃姜嫄氏產后稷。」大荒西經有「帝俊妻常羲」,世本王侯大夫譜亦有「帝嚳次妃,娵訾氏之女曰常儀」,常儀即常羲也。此經帝俊生季釐同於帝嚳才子八人之季貍,特相同點之一也。

2郭璞云:「音昏。」

3郭璞云:「水狀似土壇,因名舜壇也。」珂案:郭注「俊壇」作「舜壇」,是郭復以帝俊即舜矣。

有臷民之國1。帝舜生無淫,降臷處2,是謂巫臷民。巫臷民朌3姓,食穀,不績不經,服也4;不稼不穡,食也5。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爰處。百穀所聚6。

1郭璞云:「為人黃色。」珂案:臷國已見海外南經。

2珂案:經文「降臷處」上,當尚有「無淫」二字。

3珂案:宋本、毛扆本作盼。

4郭璞云:「言自然有布帛也。」

5郭璞云:「言五穀自生也;種之為稼,收之為穡。」

6珂案:臷民國蓋即大荒西經沃民國之類也,言其饒沃,故曰不績不經,不稼不穡:蓋神之裔,得天獨厚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1。

1郝懿行云:「大荒北經云:『不句之山,海水入焉。』蓋海水所瀉處,必有歸虛尾閭為之孔穴,地脈潛通,故曰入也。下又有天臺高山,為海水所入。大荒北經亦有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皆海之所瀉也。」珂案:海水入山,蓋古人臆想,近神話矣。

有人曰鑿齒,羿殺之1。

1郭璞云:「射殺之也。」珂案:羿殺鑿齒,已見海外南經。

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1,桑姓,食黍2,射蜮是食3。有人方扜弓射黃蛇4,名曰蜮人。

1郭璞云:「音惑。」

2王念孫云:「御覽南蠻六(卷七九0)作食桑。」

3郭璞云:「蜮,短狐也;似鱉,含沙射人,中之則病死。此山出之,亦以名云。」珂案:詩何人斯云:「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楚辭大招亦云:「魂乎無南,蜮傷躬只。」蜮之為害,可以見矣。說文十三云:「蜮,短狐也,似鱉,三足,以氣射害人。」短狐,漢書作短弧。五行志云:「蜮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處,甚者至死,南方謂之短弧。」顏師古注云:「即射工也,亦呼水弩。」博物志異蟲云:「江南山谿中,水射工蟲,甲類也,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不治則殺人。」餘說蜮者大同小異,多難悉記,實可畏也。惟古小說鉤沉輯玄中記云:「蜮長三四寸,蟾蜍、鸑鷟、鴛鴦悉食之。」幸亦見制於物矣。而此經蜮民,乃「射蜮是食」,則亦除害之異人也。

4郭璞云:「扜,挽也,音紆。」郝懿行云:「扜亦音烏,扜訓挽者,呂氏春秋壅塞篇云:『扜弓而射之。』高誘注云:『扜,引也。』義同郭。玉篇云:『扜,持也。』」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1,是為楓木2。

1郭璞云:「蚩尤為黃帝所得,械而殺之,已摘棄其械,化而為樹也。」郝懿行云:「郭注摘棄之摘當為擿,字之訛也。」

2郭璞云:「即今楓香樹。」

珂案:關於蚩尤被殺神話,已見大荒東經「應龍」節注:蓋傳說非一,此其一也。路史後紀四蚩尤傳于記蚩尤被殺之後,復說云:「後代聖人著其像于尊彝,以為貪戒。」其說當有所本。羅苹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狀率為獸形,傅以肉翅。」(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大荒北經)引博古圖略同此說。)揆其所說,殆饕餮也。左傳文公十八年云:「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逵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任縉雲之官也。」而蚩尤姜姓,亦炎帝之苗裔,故說蚩尤即是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乃大有可能也。呂氏春秋先識篇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報更也。」然殷周鼎彝所著饕餮圖形,實非「無身」也,其全部之身已圖案化而為首矣,細視之則尾足俱在,其背且傅有肉翅,正路史注所說蚩尤形像也。呂覽所云,殊未省察,不足信也。然謂是「饕餮」則無可疑。北次二經云:「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而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郭璞注云:「為物貪惏,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也。」圖讚大體與注相同,惟於「食人未盡」下作「還自齦割」,則尤形象生動而達意。郭注狍鴞即饕餮,當有古說憑依,非臆說也。而狍鴞為物,固「羊身、虎齒、人爪」,非如呂覽所說「有首無身」者。郭注多取呂覽之說,獨棄「有首無身」一語,更證以今殷周鼎彝饕餮圖形,以知呂覽此說蓋妄也。大戴禮用兵篇云:「蚩尤,庶人之貪者也。」與狍鴞、饕餮之貪惏,義固相應,故古以蚩尤比於狍鴞、饕餮之獸而著於鼎彝,非無因也。神異經西南荒經云:「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此經作『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於義為長)。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言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是又後世本諸左氏春秋而於饕餮加以神話化之狀寫者也。果蚩尤即饕餮之說可以成立,則前代統治者於蚩尤之嫉惡詆毀,亦已甚矣。而民間相傳,則頗見同情之意。皇覽冢墓記云:「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七月祀之。」述異記亦云:「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不用牛頭。」又云:「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觝。」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龍魚河圖云:「(黃帝)制伏蚩尤,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服。」類乎此者,尚可臚舉。此經蚩尤棄其桎梏,化為楓木,特其一端耳。

有人方齒虎尾,名曰祖狀之尸1。

1郭璞云:「音如柤梨之柤。」珂案:經文「祖狀之尸」,宋本、毛扆本均作「柤狀之尸」,與郭注「音如柤梨之柤」字同,蓋訛也。

有小人,名曰焦僥之國1,幾姓,嘉穀是食。

1郭璞云:「皆長三尺。」珂案:焦僥國已見海外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朽,木改歹〉塗之山1,青水窮焉2。有雲雨之山3,有木名曰欒4。禹攻雲雨5,有赤石焉生欒6,黃本,赤枝,青葉,群帝焉取藥7。

1郭璞云:「音朽。」郝懿行云:「玉篇云『死或作朽。』是〈朽,木改歹〉、朽古字同,〈朽,木改歹〉、醜聲相近,〈朽,木改歹〉塗即醜塗也。已見西次三經昆侖之丘。」珂案:西次三經云:「昆侖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郭璞注:「醜塗,亦山名也。」

2郭璞云:「青水出昆侖。」郝懿行云:「青、清聲同,西次三經云:『昆侖,洋水出焉。』郭云『洋或作清』,即此也。」

3珂案:〈朽,木改歹〉塗(醜塗)山在昆侖西南,雲雨山復在〈朽,木改歹〉塗山附近,以地望衡之,當即此經前文所記之巫山,亦大荒西經所記之靈山也(說已見前)。

4珂案:經文「有木名曰欒」下,宋本、毛扆本均有郭注「音鸞」二字,今本脫去之也。

5郭璞云:「攻謂槎伐其林木。」

6郭璞云:「言山有精靈,復變生此木於赤石之上。」郝懿行云:「初學記三十卷引拾遺記云:『黑鯤魚千尺,如鯨,常飛往南海。或死,骨肉皆消,唯膽如石上仙欒也。』義正與此合。」

7郭璞云:「言樹花實皆為神藥。」珂案:欒實如建木實,見海內南經,郭注本此經為說。

禹攻雲雨神話,當即禹巫山治水之神話也。經文「赤石生欒」,郭注以為「精靈變生」,或舊有成說,惜其詳已不可得而聞矣。巫山舊有高唐神女神話(見宋玉高唐賦序),謂神女瑤姬入楚懷王夢,自云是「巫山之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因薦枕席。疑此巫山之或稱「雲雨山」也。而唐末杜光庭鏞城集仙錄乃謂禹理水駐巫山下,遇大風振崖,功不能興,得雲華夫人即瑤姬之助,始能「導波決川,以成其功」:此雖後起之說,然知民間古固亦有禹巫山治水之神話也。其原始狀態維何?則曰:此經之「禹攻雲雨」是矣。

有國曰顓頊,生伯服1,食黍。有鼬姓之國2。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山。又有陳州山。又有東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淵,昆吾之師所浴也3。

1吳任臣云:「世本云:『顓頊生偁,偁字伯服。』」珂案:疑經文當作「有國曰伯服,顓頊生伯服」,脫「伯服」二字。

2郭璞云:「音如橘柚之柚。」

3郭璞云:「昆吾,古王者號。音義曰:『昆吾,山名,谿水內出善金。』二文有異,莫知所辨測。」郝懿行云:「昆吾,古諸侯名,見竹書。又大戴禮帝繫篇云:『陸終氏產六子,其一曰樊,是為昆吾』也。郭又引音義以為山名者,中次二經云昆吾之山是也。所引音義未審何人書名,蓋此經家舊說也。」珂案:郝說「昆吾,古諸侯名,見竹書」者,今本竹書紀年夏仲康六年「錫昆吾作伯」是也,然是書偽撰,不足信。又引大戴禮帝繫篇云者,蓋出於世本;世本(張澍稡集補注本)帝繫篇云:「陸終娶於鬼方氏之妹,謂之女嬇,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脅,獲三人焉;剖其右脅,獲三人焉。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曰籛鏗,是為彭祖;其四曰求言,是為鄶人;其五曰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羋姓。」大戴禮文字小有異同,然當以世本為準。據此則昆吾亦古神性之英雄也。

有人曰張弘,在海上捕魚。海中有張弘之國1,食魚,使四鳥。

1郭璞云:「或曰即奇肱人,疑非。」珂案:郭說「即奇肱人」,又云「疑非」者,海外西經「奇肱之國」郭注云:「肱或作弘」,肱、弘聲同,古字通用,似此張弘即奇肱矣。然「張」非「奇」也,故郭又云「疑非」也。案此「張弘」實即海外南經所記之「長臂國」也。穆天子傳卷二云:「天子乃封長肱于黑水之西河。」郭注云:「即長臂人也,見山海經。」張、長形音俱近,是張弘即長肱亦即長臂矣。况此張弘「在海上捕魚」,復與長臂國人「捕魚水中」職業相同,二國所處又俱南方,則此張弘之國之為海外南經長臂國,斷無可疑也。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于海1。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頭。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2。維宜芑苣,穋楊是食3。有驩頭之國。

1珂案:此「捕魚于海」之「鳥喙、有翼」之人,即下文所說驩頭也。

2郭璞云:「翅不可以飛,倚杖之用行而已。」珂案:郭注「用行」,吳任臣本作「周行」。驩頭國已見海外南經,作「讙頭國」,即丹朱國也,詳海外南經「讙頭國」節注。此又云鯀妻士敬、士敬子炎融生驩頭者,蓋傳聞不同而異辭也。

3郭璞云:「管子說地所宜云:『其種穋、〈禾己〉、黑黍。』皆禾類也。苣,黑黍;今字作禾旁。起、秬、芑三音。」郝懿行云:「經蓋言驩頭食海中魚,又食芑苣穋楊之類也。穋亦禾名,今未詳。說文(七)云:『稑,疾孰也。』或作穋,音義與此同。又案郭引管子地員篇文,其穋〈禾己〉之字,今誤作樛杞也。」珂案:管子地員篇云:「其種大秬、細秬,黑莖青秀;……其種大樛杞、細樛杞,黑莖黑秀。」是郭注「穋、〈禾己〉、黑黍」當作「穋、〈禾己〉,黑秀」。王念孫校此黑黍正作黑秀。楚辭天問敘鯀之神話云:「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化為黃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營,何由并投而鯀疾修營?」郭沫若先生譯此數語云:「道路阻絕,被流東裔,鯀何以又越過了岑巖?巫師何能使他復活,死後又化為黃熊作怪?要大家播種黑小米,把萑苻雜草都剷除開?何以卻要把他流竄,把鯀恨得這樣厲害?」(屈原賦今譯)除首二句略有可商之外(詳海外西經「窮山」節注),餘均甚得原詩旨意。疑天問「咸播秬黍,莆萑是營」二語與此經「維宜芑苣,穋楊是食」二語於神話上有相當聯繫:或鯀於水厄未解、死後化熊、求活於諸巫之際,「要大家播種黑小米」以救荒者,並包括其行將遠竄南海之裔孫讙頭在內也。此「人面、鳥喙、有翼」之讙頭國人之「維宜芑苣,穋楊是食」也。以書闕有間,其詳不可得知矣。

帝堯、帝嚳、帝舜葬于岳山1。爰有文貝、離俞、〈丘鳥〉久、鷹2、延維、視肉、熊、羆、虎、豹;朱木,赤枝,青華,玄實3。有申山者。

1郭璞云:「即狄山也。」珂案:狄山已見海外南經。

2珂案:宋本、毛扆本、項絪本、吳任臣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鷹下俱有賈字,此脫。

3珂案:大荒西經云:「有蓋山之國。有樹,赤皮支榦,青葉,名曰朱木。」即此。唯青葉當作青華,蓋字形之訛。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臺高山1,海水入焉2。

1王念孫云:「御覽地部十五(卷五0)引無高山二字,地部廿五(卷六0)同。類聚水部上(卷八)同。」珂案:無高山二字是也,此疑郭注誤入經文者。

2珂案:經文「海水入焉」疑當作「海水南入焉」,南字誤脫於下文「東南海之外」句中。經記海水入山之山凡五:一即此經前文之融天山,云「海水南入焉」;二即此;三即大荒北經之先檻大逢山,云「海北注焉」;四即同經之北極天櫃山,云「海水北注焉」;五即同經之不句山,今本云「海水入焉」,然藏經本水下有北字,是仍當作「海水北入焉」。諸山記海水所入,俱有表示方位之南北字樣,知此當亦不能例外。南字誤脫於下文句中,蓋無可疑也。

東南海之外1,甘水之閒2,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3,方日浴4于甘淵5。羲和者,帝俊之妻6,生十日7。

1珂案:北堂書鈔卷一四九、御覽卷三引此經並無南字,無南字是也。南字當是由上文「海水南入焉」句誤脫於此者,已詳上節注中。此節疑亦當在大荒東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之後,甘淵蓋即湯谷也,其地本當在東方,說詳大荒東經首節注。

2郝懿行云:「初學記一卷及太平御覽三卷引此經作甘泉之閒,後漢書王符傳注引此經仍作甘水之閒。」

3王念孫云:「(後漢書)王符傳無名字,初學(卷一)同,書鈔天部一(卷一四九)作名,類聚天部上(卷一)作名曰。」

4珂案:日浴,宋本、吳寬抄本、毛扆本並作浴日,諸書所引亦均作浴日,作浴日是也。大荒西經云:「有女子方浴月。」可證。

5郭璞云:「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歸藏)啟筮曰:『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暘谷。』故堯因此而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時,其後世遂為此國。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運轉之於甘水中,以效其出入暘谷虞淵也,所謂世不失職耳。」郝懿行云:「藝文類聚(卷一)、初學記(卷一)及李賢注後漢書王符傳引此經並作『浴日于甘泉』,疑避唐(李淵——珂)諱改淵為泉耳。初學記及御覽(卷三)引經『浴日于甘泉』在『是生十日』句之下,與今本異。又引郭注云:『羲和能生日也,故曰為羲和之子』云云,亦與今本異。」珂案:郭注二暘谷宋本均作湯谷。

6吳任臣云:「羲和,常羲有陬氏。」郝懿行云:「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世紀云:『帝嚳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大荒西經又有帝俊妻常羲,疑與常儀及此經羲和通為一人耳。」珂案:吳、郝說羲和即常羲俱非也。考帝俊三妻,一羲和,即此經生十日者;一常羲,即大荒西經生十二月者;一娥皇,即此經前文生三身之國者:各俱有不同裔子,則生日之羲和當非生月之常羲可知矣。至於郝說帝俊妻常羲與帝嚳次妃娵訾氏女常儀為一人則是也,已見前「季釐之國」節注。

7郭璞云:「言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故言生十日,數十也。」王念孫云:「王符傳注(經文)生上有是字,御覽天部三(卷三)同,書鈔天部一(卷一四九)同,類聚天部上(卷一)同,初學(卷一)同。」郝懿行云:「郭注生十日下,疑脫日字(當作「生十日,日數十也」,王念孫校同——珂)。羲和十子,它書未見,藝文類聚五卷引尸子曰:『造曆數者羲和子也。』然其名竟無考。」

珂案:郭注「羲和生十日」,多以人事現象釋神話,於義無當,其云「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尤迂,蓋於神話缺少理解也。羲和生十日者,天上之日十也;猶常羲生月十二,天上之月十二也。古神話蓋以天、地、日、月、星辰均神所創造,故言生日生月,非「生子以日名名之」也。至於日之數十而月之數十二者,洪古災變之際,人民想象中之夸張也。今留一日一月者,有神性英雄射落之也。苗族、彝族均有射日射月神話,即其證。今神話中唯有羿射九日神話而無射月神話者,蓋已散亡也。推想古傳,既有淮南子所記羿妻常娥竊藥奔月神話,則其餘十一月,或亦由羿射落之,未可知也。羿射九日,神話中又有「落為沃焦」之說(見莊子秋水篇成玄瑛疏引山海經,今本無),則益見此一英雄神力之偉大也。沃焦者,文選嵇叔夜養生論注引莊子司馬彪注云:「在扶桑之東,有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之,莫不燋盡,故名沃燋焉。」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亦云:「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沃焦焉,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東海南方三萬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東南流而不盈也。」蓋歸墟之類,此羿射九日神話之餘音也。羲和在山海經為日母,在淮南子又一變而為日御。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云:「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登于扶桑之上,爰始將行,是謂朏明;至于曲阿,是謂朝明;臨于曾泉,是謂早食;次于桑野,是謂晏食;臻于衡陽,是謂禺中;對于昆吾,是謂正中;靡于鳥次,是謂小遷;至于悲谷,是謂晡食;迴于女紀,是謂大遷;經于泉隅,是謂高舂;頓于連石,是謂下舂;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高誘注:『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於虞泉,羲和至此而迴六螭』);薄於虞泉,是謂黃昏;淪于蒙谷,是謂定昏;日入崦嵫,經於細柳,入虞泉之地,曙于蒙谷之浦,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今淮南子天文篇文小有異同,其最大差異為初學記引「爰止羲和,爰息六螭」二語,今本作「爰止其女,爰息其馬」,蓋後人不明古誼而妄改之也。此文記羲和御日而行,歷諸程途,景象之瑰奇偉麗,亦不減於生日浴日,蓋神話之演變也。至洞冥記乃又演變為三足烏駕日車。卷四云:「東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三足烏數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揜烏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羲和雖仍為日御,駕車者已非六龍。至於書堯典以羲和為羲氏和氏二人,且為掌天地四時之官,則又神話之歷史化,不足論矣。

有蓋猶之山者,其上有甘柤1,枝榦皆赤,黃葉,白華,黑實。東又有甘華2,枝榦皆赤,黃葉。有青馬3。有赤馬,名曰三騅4。有視肉。

1珂案:甘柤見海外北經「平丘」節注。

2珂案:甘華亦見海外北經「平丘」節。

3珂案:青馬已見海外東經「嗟丘」節。

4珂案:三騅已見大荒東經「三青馬、三騅」節。經文既云「有赤馬,名曰三騅」,則三騅非三騅也,當是一動物之名,疑即此經首節所謂「雙雙」之獸之類,詳該節注。

有小人名曰菌人1。

1郭璞云:「音如朝菌之菌。」郝懿行云:「此即朝菌之菌,又音如之,疑有訛文。或經當為{山囷}狗之{山囷}。菌人蓋靖人類也,已見大荒東經。」珂案:太平廣記卷四二八引博物志逸文云:「西北荒中有小人,長一寸,其君朱衣元冠,乘駱車馬,引為威儀居處。人遇其車,抵(抓?)而食之,其味辛,終年不為物所咋,並識萬物名字。又殺腹中三蟲,三蟲死,便可食仙藥也。」或即菌人之類也。吳任臣廣註引南越志云:「銀山有女樹,天明時皆生嬰兒,日出能行,日沒死,日出復然。」又引事物紺珠云:「孩兒樹出大食國,赤葉,枝生小兒,長六七寸,見人則笑。」亦斯之類與?

有南類之山,爰有遺玉、青馬、三騅、視肉、甘華,百穀所在1。

1珂案:即海外北經平丘、海外東經嗟丘之類,蓋古神人所居之地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