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春秋类 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 四书类 乐类 小学类 启蒙蒙学
史部 正史 编年 野史 别史 杂史 纪事本末 诏令奏议 传记 史钞 载记 时令 地理 目录 史评 职官 政书
子部 儒家 兵家 法家 农家 医家 天文算法 术数 艺术 谱录 杂家 类书 小说家 释家 道家
集部 楚辞 别集 总集 诗文评 词曲
道藏 道藏藏外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清部 太玄部 续道藏 正一部
佛藏 佛藏藏外 般若部 阿含部 嘉兴藏 续藏经印度撰述 大小乘释经部 礼忏部 续藏经史传部 诸宗著述部 宝积部 本缘部 大集部 法华部 华严部 经集部 密教部 涅槃部 经论部 经疏部 论集部 论疏部 律疏部 毗昙部 瑜伽部 中观部 诸宗部 律藏 古逸部 疑似部 目录部 大藏经史传部 事汇部 外教部 此土著述 大乘般若部 大乘宝积部 大乘大集部 大乘单译经 大乘华严部 大乘论 大乘律 大乘涅槃部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宋元续入藏诸论 西土圣贤撰集 小乘阿含部 小乘单译经 小乘论 小乘律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
小说 神怪小说 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 世情小说 谴责小说 狭邪小说 讽刺小说 侠义公案
英语小说 英语经典小说 英语名人传记 英语励志小说 英语短篇小说 英语科幻小说 英语儿童小说 英语宗教小说 双语小说
散文精选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情感散文 优美散文 随笔散文 名家散文 写景散文
名言名句 经典语录 励志名言 名言警句 人生格言 名人名言 爱情格言 读书名言 友情名言 亲情名言
人生智慧 励志人生 人生感悟 心灵鸡汤 为人处世 人生美文 哲理故事
诗词大全 现代诗歌 古诗词 爱情诗歌 散文诗 爱国诗歌 优美诗歌
心情日记 心情日记 QQ说说 伤感 爱情 随笔 说说 励志 感悟 思念 寂寞
情感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感动世间 伤感文章 亲情文章
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 鬼故事 武侠故事 世间百态 博弈故事 传奇故事 侦探悬疑 奇闻异事 情感故事 迷案追踪 神话故事 童话故事 历史故事 名人故事 创业故事
读者文摘 看点 家事 心事 职场 视野 社会 文苑 生活 点滴 人物 人生 读者文摘 文明
综合其他 外国文学 历史传记 儒理哲学 文学艺术 诗词戏曲 佛教书籍 玄学五术 学术杂记 天文地理 类书文集 古典文学 人物传记 儿童文学 励志书籍 侦探推理 武侠小说 科幻小说 故事大全 健康养生 财经管理 科普书籍 综合其他
郁氏书画题跋记
十二卷。续题跋记十二卷。明郁逢庆撰。郁逢庆,字叔遇,别号水西道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共有前后两集,前集末有自识说:所见法书名画,积成卷帙,时崇祯七年冬。按崇祯七年是公元1634年,这是前集成书时间。后集未曾指出成书时间。此书内容是郁逢庆所见书画而录的题跋。因此书是随见随录,并不分类,时代与作者也无次序,所以也无法分清其体例特点。书中所录也有一些错误。如赵孟坚所藏定武《兰亭》本“天圣丙寅”
学术杂记
绝命辞
陈天华著。发表于《民报》1906年第2号。民主革命的宣传家陈天华曾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后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留日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八千名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政府限止学生从事反清斗争的“规则”,举行停课,陈天华为唤醒同胞爱国心,洗刷日本报纸的污蔑,于12月8日蹈海自杀。本文是作者临死前所写的一封遗书。信中首先分析留日学生的情况,指出大多数学生“以爱国为念,刻苦向学”,国家以后将“转危为
学术杂记
续画品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故继《古画品录》而作 《续画品》。《续画品》只叙年代,不分品第,以梁元帝始,于解倩终,共录二十人。其中论断既有一人一论,亦有二人、甚至三人一论,如嵇宝均与聂松二人一论,释僧珍和释僧觉二人一论
学术杂记
述书赋
二卷。唐窦臮(生卒年不详)撰。窦蒙注。窦臮,字灵长(考《述书赋》之末窦蒙之文,称“吾第四弟尚辇君,子灵长翰墨,厕张、王……”,其字似应为“子灵”,更兼其兄窦蒙字为“子全”,故存疑),扶风(今陕西扶风)人。曾官至检校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窦臮“文章凌班、马”,“词藻雄赡,草隶精深”,“学究天人,才通诂训”,平生著碑志、诗篇、赋颂、章表,十余万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天宝年间所献的《大同赋》、《三殿
学术杂记
小山画谱
二卷 清邹一桂撰。邹一桂字小山,一字无褒。号让乡。无锡(今江苏无锡市) 人。雍正五年 (1727)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邹一桂善工笔花卉,此书即其论花卉画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八法是:一曰 “章法”,二曰“笔法”,三曰 “墨法”,四曰 “设色法”,五曰 “点染法”,六曰“烘晕法”,七曰“树石法”,八曰“苔衬法”。都是选取前人之微论。四知是:一曰“知天”,二曰“知地”,三曰“知人”,四曰“
学术杂记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
邹韬奋著。1940年最初由生活书店出版。共选收韬奋在生活书店内刊《店务通讯》上发表的“每周谈话”42则,均是偏重于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本书兼具人文精神与思想智慧,是一部出自大家之手的厚积薄发之作。自民国时期出版以来,在众多读书人中产生过广泛影响。本书通过对书店管理过程的叙述反映了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的关系及重要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学术杂记
筠廊偶笔
二卷、二笔二卷。清宋荦 (1634—1713)撰。宋荦字牧仲,号漫堂,河南商丘人。他兴趣广泛,喜爱诗文、藏书、绘画。十四岁时被任为侍卫,1664年授湖北黄州通判,1688年任江西巡抚,1705年奉召进京任吏部尚书。他勤奋作诗,与同时代的大诗人王士祯相提并论。家藏书十万多卷,主持编印的《通鉴纲目》有圣祖皇帝御批。撰有《国朝三家文钞》、《江左十五子诗选》、《西陂类稿》三卷、《漫堂说诗》一卷、《枫香词
学术杂记
图绘宝鉴
中国画史论著作。元代夏文彦撰。五卷。完成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次年刊行。主要版本有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刻本、明正德十四年(1519)苗增刻本、崇祯《津逮秘书》本、康熙三年(1664)刻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美术丛书》本、《画史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中国书店影印本。本书卷一为叙论部分,引录唐宋时期《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等书中的论画内容,题:六法三品、三
学术杂记
写像秘诀
中国画论著。元代王绎撰。不分卷。主要版本有《南村辍耕录》辑本、《佩文斋书画谱》本、《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中国书画全书》本。全篇共分:写像秘诀、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四个部分。作者主张肖像画家在表现对象时“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再按步骤一一下笔,传写出对象的“真性情”。这是对中国古代“传神说”和“写心说”的继
学术杂记
少室山房笔丛
《正笔》三十二卷,《续笔》十六卷,明胡应麟撰。收书十二种。正集十种:《经籍会通》四卷,述古籍的撰著及存亡散佚情况;《古书占毕》六卷,论史书,评史事;《九流绪论》三卷,论诸子百家源流与得失;《四部正伪》四卷,考辨古代伪书;《三坟补逸》二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三书,以补《三坟》之阙;《二酉缀遗》三卷,皆录小说家之言;《华阳博议》二卷,杂述古人博闻强记之事;《庄岳委谈》二卷,论
学术杂记
书法离钩
十卷。书论。明代潘之淙撰。之淙,字无声,号达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所著《书法离钩》汇集了前代各家书法论著精华,分为八十一类编纂成集。卷一分为源流、六义、四学、证非、述传、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飞白、楷书、行书、急就、草书十五个细目,论述六书源流;卷二至卷六分取法、初学、执笔、操手、用笔、笔锋、定心、知道、从性、适志、解悟、记异、学篆、学隶、学楷、学行、学草、论写、论血、论骨、论筋、论
学术杂记
颐园论画
画学论著。清松年著。一卷。其内容为论用笔用墨、用水用色、山水、工笔与写意、人物、花卉、师法临摹、品评赏鉴与杂论,书后附诗。强调以造化为师,认为“凡天地间奇峰幽壑,老树长林,一一皆从一心独运。虽千幅百尺,生趣滔滔。文章之境如此,而画境亦如此也。”书前有作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原序。《中国画论类编》以俞剑华于1925年从友人关松坪处借得原本付梓石印收录,《画论丛刊》据俞氏本收录。书后均有俞剑华
学术杂记
溪山卧游录
画论。清代盛大士。四卷。约1820年。一、二卷多论画法或抄录前人画论;三、四卷记载其同时代画家和友人的交游及题赠诸事。提出士夫画与画工画的区别。 指出画有“三到”:“理、气、趣”。认为“非是三者,不能人精妙神逸之品”。提出绘画的“七忌”。强调画家主观情思抒发和寄托, 如画“旅雁孤飞, 喻独客之飘零无定也。闲鸥戏水,喻隐者之徜徉肆志也。松树不见根,喻君子之在野也。杂树峥嵘,喻小人之昵比也。江岸积雨
学术杂记
书画跋跋
三卷。续三卷。杂著。明代孙鑛撰。矿,字文融,号月峰,谥文简,余姚(今浙江)人。万历(1574年)会试第一,累进兵部侍郎,右都御使,南京兵部尚书。是书名为书画跋跋,因先有王世贞书画跋的著作,矿又跋其所跋,故称“跋跋”。体例如同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所列墨迹、碑刻、画各一卷一样,在其跋跋中匡正王氏书中之失不少。孙在跋跋中,墨迹一卷所列自《钟太傅荐季直表》、《右军三帖》等名家大作110条。如“太傅此
学术杂记
中国文学论丛
钱穆著。本书作者为文史大家,其谈文学,多从文化思想入手,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本书三十余篇,上起古诗三百首,下及近新文学、有考订、有批评。各篇陈义、详略皆不同,均随意书写,非一气贯注。惟会通读之,则见出中国一部文学演进史;而中国文学之特性,及各时代各体各家之高下得失之描述,也见出作者之会心及评判标准。
学术杂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