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论著。元燕南芝庵撰。不分卷,共三十一节,每节不标题目。内容除简略地列举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典戏曲的主要体制外,大部分是关于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和歌唱方法。其音乐美学思想,注重歌唱中的抑扬顿挫的格调、停声待拍的节奏,并提出“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美学命题。认为“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指出歌唱时,高低转折,要圆转自如。要使其声扬,
学术杂记
中国画论著。又称《画家十二忌》。元代饶自然撰。一卷。成书于至正庚辰(1350)年。主要版本有明崇祯八年罗周旦《古今画鉴》刻本、《绘事微言》本、《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及人民美术出版社邓以蛰、马采标点注释本。饶自然,字太虚,号玉笥山人,江西临川人。以诗画名于时,画得马远笔意,精于画理。本篇原为所著《山水家法》的附录。主要从布置、形象、比例、用墨、设色等方面论述山水画练习中的偏失,一一皆为
学术杂记
六卷。清刘振清汇梓、李元春评阅。刘振清,字金亭,陕西朝邑县人。李元春,号时斋,陕西朝邑县人,嘉庆举人拣选知县,又改大理寺评事。后因母老,回陕西书院,教人以身心性命之学。本书原为刘振清汇梓,李元春重加辑录、审订,并在书眉上时加评语,其子维翰、来南分别予以校录和参订。作者用心可谓良苦,书前序说:“居官之道,言之略尽”。希望各级官吏能仿而行之,使自己成为良吏。全书分三卷,所列条目甚多。卷一主要谈及官吏
学术杂记
中国古代画学论著。明唐志契著。四卷。卷一凡五十一节,论述山水画美学原理。认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主张情景合一,以艺术家的个性贯注于山水之中。提出“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的观点。指出以情观景,才能使落笔不生软、不板呆,强调以审美情态观察山水,才能使作品超越古人。又有“画尊山水”、“画以地异”、“山水写趣”、“画要读书”、画“要看真山真水”等各节,反映其反对绘
学术杂记
四百零六卷,续编十二卷。清倪涛撰。倪涛平生笃志好学,年过百岁犹著收不辍。因家贫不能得人缮写,便自己与妻女抄录。书成后不曾付梓,《四库全书》收此书即依其手稿著录刊行。书共分六集,一为“金器款识”,二为“刻石文字”,三为“法帖论述”,四为“古今书体”,五为“历朝书论”,六为“历朝书谱”。此书搜集极广,凡六书之异同、八法之变化,及刊刻墨迹之源流得失,凡以往典籍所具者,无不辑之。其原则是只录前人成说,而
学术杂记
乐学论著。明杨表正撰。杨为明代古琴声乐派——江派中著名的演奏家。美学思想上,认为琴的功能,在于“禁邪归正,以和人心”。以儒家关于“和”的审美标准,要求操琴者,“抑乎淫荡,去乎奢侈,以抱圣人之乐。所以微妙在得夫其人,而乐其趣也。”强调弹琴所发生的陶冶身心,育其情性的效果。注重演奏者操琴的环境和气氛,提出“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又说:“值二
学术杂记
古代食谱。清代李化楠撰。李化楠,字廷节,号石亭,罗江 (今四川罗县) 人。此书是作者为浙江地方官时所搜集的饮食知识、饮食习俗等资料,后经其子李调元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下2卷,共记载121则关于调味品、菜肴、糕点小吃、腌腊食品加工、饮料制法及食品贮藏法等。书中所收菜点,以江南风味为主,亦有四川当地风味,还有少数北京风味及西洋品种。菜肴的制法简明,尤以山珍海味类有特色。书中所记腌制蔬菜的品种较多。
学术杂记
又名《中国圣哲之人生观及其政治哲学》。近代梁启超著。是作者1922年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之讲稿。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全书分“序论”、“前论”、“本论”三部分,系统阐述了先秦思想的发展,对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作了评介。以孔、老、墨为“三圣”,认为道家为“天治主义”,儒家为“人治主义”或“德治主义”,墨家为“新天治主义”(原注:对三代前之旧天治主义而言),法家为“物治主义”或“法治主义
学术杂记
画学论著。清沈宗骞述,齐振林写。四卷。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自序”云:“我吴兴山水清远,甲于天下,生其间,得其灵淑之气,每借笔墨以抒写其性灵。”反映其强调自然美与人性美相结合的美学观点。卷一、二,论山水画的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穷源、作法、平贴、神韵、避俗、存质、摹古、自运、会意、立格、取势、酝酿等;卷三论传神,分为传神总论、取神、约形、用笔、用墨、傅色、断决、分别、相势、活法等;
学术杂记
论茶专著。清代陆廷灿撰。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有寿椿堂刊本。陆氏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县任候补主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凡例),历经数年,创为初稿,回故里后订辑成书。全书约七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附录一卷,并以陆羽 《茶经》列卷首,依 《茶经》分为十目。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 《茶经》的四之器。下卷又
学术杂记
三卷。清高士奇撰。此书是高士奇告归平湖之日,以所见法书名画,考其源流,记其绢素长短广狭,后人题跋图记等,一一记载而成此书。其体例很象《铁网珊瑚》和 《清河书画舫》,稍有不同的是间加评定之语,并将自己所作题跋附入其中。古代著录书画之书,至此体例才开始严密有致,所以后来的 《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多仿效之。又此书所录皆为高士奇亲见,考记更为精审。卞永誉的 《式古堂汇考》已将此书全部载入,可见此书
学术杂记
古代食谱。元代倪瓒(1301—1374)撰。倪瓒,初名瑛,字元缜,号云林,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为元代四大画家。晚年隐居。著有《清闷阁集》等。《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辑录有关主食糕点、菜肴、茶酒、调味品等50多种烹制与饮食方法,其中以鱼蟹为多,是一部反映水乡无锡一带的食谱著作。
学术杂记
二卷。明韩奕撰。韩奕,字公望,号蒙斋,吴县 (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韩氏幼年端重慎言,博学工诗,好游山玩水,继父业行医隐居,不愿做官。著作除 《易牙遗意》外,还著有 《韩山人集》。《易牙遗意》主要记载食品、菜肴制作。一卷分为酝造、脯鲊、蔬菜三类。二卷分为笼造、炉造、糕饼、汤饼、斋食、果实、诸汤、诸药八类。当时著名文人周履靖校刊后,为当时豪门望族所珍藏。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者考证:韩氏与
学术杂记
一名 《石涛画语录》,中国画论著。清原济(石涛,1642-约1718)著。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续编》本、《翠琅轩馆丛书》本、《四铜鼓斋画集》刻本等。1960年上海博物馆影印出版。原济是书画家、画学理论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因家难,五岁出家,法名原济 (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称苦瓜和尚
学术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