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宋代论述抗金备战问题的兵书。南宋华岳撰。12卷。今存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本。该书主要由《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两部分组成。作者面对宋金对峙、征战不休的局面,既不同意主战派逞忿出兵,也不同意主和派偏安江南。他主张在内政不修,国力不足时,切忌与强大的敌国硬拼。因而建议以“和议”为缓兵之计,积蓄实力,拣选贤才,重赏功臣,抚慰民心,并针对女真铁骑横
学术杂记
濟南為齊魯大郡屬州邑十有六而陵曏稱難治是以宰斯土者每因事顛躓去惟京江戴子樹人獨在任最久秩滿乃遷威愛允濟稱道弗衰陵固未嘗不可治也當君治陵之時正余分守濟東之日諗其下車伊始展布裕如經年以往百廢具舉而尤以保甲為當務之急夫保甲法良意美必遲之又久而後成成則厥效立見若清賦緝捕其大較也余曾以其清賦催科埽除積習為近今所罕見將有破格獎勵之請而同官尼之不果行越兩載而歲當考績乃得與於卓異之薦殆古人所謂盡其在我而顯晦聽其
学术杂记
清方大湜著。作者于咸丰五年(1855年)入胡林翼幕中,同治八年(1869年)任宜昌知府,光绪初,官至直隶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本书四卷,主要为记载作者在四川为州县地方官时治理吏民的心得。内容包括“造福莫如州县”,“造孽莫如州县”、“立法求其可行”及“阅文稿”“拆公文”等居官必读之类的官制经验。此书在清末颇有影响,多次翻刻,并被收入王文韵主编的《牧民宝鉴》中。
学术杂记
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学术杂记
九十二卷。清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即记述从杨时至明末闽中理学的发展情况及代表人物。书名原为《闽中师友渊源考》,序文、凡列皆称旧名。体例先分别流派,凡某派传几人,某人为某派,一一考寻,如昭穆谱谍。其中家学相承或友而不师者,亦予并列,以明其学由来。每人一小传,传末各注所据书目,并以语录、文集中有关论学之语摘录于后,考证颇为详核。而对于败名堕节,贻玷门墙者,则削除不载。其人或良莠参半,则弃短录长
学术杂记
不分卷,无年代和作者可考。共分六套,每套六计,共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有“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有“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姑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有“釜底抽薪”、“混水摸鱼
学术杂记
是讲成语典故、名物制度常识的蒙学教材,清程允升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嘉庆间邹圣脉增补注释,改名《幼学琼林》,简称《幼学》。有的版本,名之为《幼学故事琼林》,“故事”是典故的意思。该书是一本知识汇编,博采古籍中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方面的典故,分类编纂。全书共四卷,用骈偶语式叙述,便于诵记。其体例借鉴唐代李翰的《蒙求》,不少内容也取材于《蒙求》。卷一为天文、地舆
学术杂记
唐李肇撰。一卷。3800余字,书成于宪宗元和四年(809)。撰于作者任翰林学士时,故所记唐代翰林渊源、建置与沿革诸事。凡有厅堂苑宇、学士职掌、仪则、饮善、唱和等十三则。为记翰林院掌故的最古之作。宋洪遵收入《翰苑群书》。另有《百川学海》、《历代小史》等本。
学术杂记
《吏皖存牍》是姚锡光1899—1901年任职安徽时期的治政文书汇编,主要以官府的日常公牍为主。公牍类型主要有禀、示、函、判等,内容涉及行政事务和司法案件等多个方面。从文书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姚锡光面临政务问题时,在教育、农业、民教纠纷、团练保甲、水灾治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颇具前瞻性和开创性。通过对文书的动态流转研究,可以看出姚锡光救灾、团练筹款途径的多样性。除了官府介入,中外士绅亦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
学术杂记
唐杜佑撰。200卷。我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之专史。 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讫唐肃宗、代宗时。作者综合群经诸史和历代文集、奏疏等,参以《大唐开元礼》,征引200余种史籍,分类编纂,自大历元年(766年)起,历时35载,至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计食货12卷,选举6卷,官职22卷,礼100卷,乐7卷,兵15卷,刑8卷,州郡14卷,边防16卷。《食货》述土地、财政之制
学术杂记
中国古代关于八阵布列的兵书。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1卷,380余字。相传书中的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尚加以发挥引申,后来又经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作解。经文后附有佚名《握奇经续图》一卷,但仅存其目,无图。再后则附晋马隆《八阵总述》一卷。按《七略·兵书略》有“《风后》十三篇,图二卷”。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曰“依托也”。已定其伪。而《握奇经》之名,汉、隋、唐诸书《艺文志》皆不载
学术杂记
一卷,元黄溍撰。《日损斋笔记》是元代儒学名臣黄溍的一部带有考据色彩的读书笔记,涉及校勘文字、辨析名物、补正讹误、考证制度、疑古辨伪诸方面内容。此书主要考证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异同得失,兼及遗闻轶事。原书分条记事,没有分类诠次,后刘刚依类重编,析为三门,分辨经六则、辨史十六则、杂辨十三则,共三十五则。其中辨史十六则尤为精审。
学术杂记
竊維士首四民國家所以維風俗正人倫者須於吾輩基之周禮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其非徒摭拾遺經搜羅逸史作為文章以儌倖於青紫者也是以課士者必先德行而後文藝夫果德與文兼尚已有其文而無其德孰若蓄其德而拙於文也使舍德而言文予又烏乎取焉共城為先賢子羔故里風俗之淳厚有自來矣嗣是而孫公和邵堯夫許平仲以及耶律晉卿姚文獻定甫諸公後先輝映至夏峯孫鍾元先生父子祖孫尢為天下望又其近而可師者也予嘗讀堯夫勸學一篇慨然想見其為人而孫
学术杂记
在昔孟子以亚圣之才。当七雄之世。崇王抑霸。行仁讲义。尝以君子平其政为谆谆。余读书至此。未尝不叹士之生也。处为大儒。出为名臣。大则平其政于天下。小则平其政于一邑。斯上不负乎。朝廷。下不误乎百姓。而臣子之职。庶几可告无罪焉。廼若身膺民社。尸位素餐。既不能就事为建白之筹。复不能独断为绸缪之计。碌碌无所短长。则亦甚负此简书矣。
学术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