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picture/mlogo.png)
八卷,首一卷,清曹九锡辑,子曹璿演。此书为卜筮而作。卷首谢三宾序云:“卜筮者,隐君子之所托也。昔严君平卖卜成都市,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君子以为得作者之意,不啻登太皞氏之堂而耳提面命焉。”故题名《易隐》。曹氏上究《连山》、《归藏》,下逮京(房)焦(延寿)占法,旁通壬甲,广采占歌,参考历代占书一百一十四种而成此书。卷首所载皆占筮基本知识如八卦体象、五行生克、天干地支、六神
玄学五术
十二卷,清朱轼著。其书以程颐、朱熹说《易》有异有同,而求参校以归一;如两义各有发明,并行不悖者则俱录,并附以各家之说,说有实胜程、朱的,则舍程、朱之说,而取其说。朱轼个人所见则附于后。以反对遗象言理,主张有象即有理,理从象生为其书主旨。此书因程颐《周易程氏传》、朱熹《周易本义》互有异同,遂为参校俾归一是,不使两可其说以滋歧义;其中两义各有发明、可以并存不悖者仍为俱录,并附以诸家之论;凡诸家之论有
玄学五术
经学著作。南宋程迥撰。1卷。有绍兴三十年(1160)自序。书中采用邵雍加一倍法,据系辞说卦发明其义,用逆数以尚占知来。其叙占法、占事颇详,所论亦多有源流根据。朱熹所著《易学启蒙》多采其例。又附《古周易章句外编》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二书旧本传写多混而为一。《四库全书提要》考曰:“凡藏书家所传写者均作二卷。前卷题曰《周易古占法上》,凡十一篇。后卷杂论《易》说及记古今占验,题曰《周易古占法下》,又
玄学五术
清李塨撰。7卷。作者认为“易为人事而作”,其立论力斥“异端隐怪之说群窜圣经”。自谓“今但求自然,不事强造,且即象玩义,非谓象解必合圣心,不可更移”。此书大抵以观象为主,亦兼用互体,多采李鼎祚《周易集解》、毛奇龄《仲氏易图书原舛编》、胡渭《易图明辨》之说。立论淳实,不涉支离恍惚之谈。收入《四库全书》、《颜李丛书》。
玄学五术
五十二卷,宋冯椅著。冯椅字厚斋,此书为其《易》学著作汇集,故名。《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冯氏此书,旧本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存其文,《四库全书》馆臣据以录出,并依《自序》所云,厘为《辑注》四卷、《辑传》三十卷、《外传》十八卷,凡五十二卷,合称《厚斋易学》。宋《中兴艺文志》:“宁宗时,冯椅为《易辑注》、《辑传》、《外传》,犹以程迥、朱熹未及尽正孔传名义,乃改彖曰、象曰为赞又。以《隋·经籍志》
玄学五术
九卷,宋张根著。书用王弼注本,诠释主义理,不及象数,亦不言《河图》、《洛书》。注文简要。末附序语五篇,其论《系辞》尤于义理多所发明,《泰卦论》一篇,专明天道人事消长之机。《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亦题曰《吴园周易解》。此书系张氏诸多撰述中仅存的一种。《四库全书提要》云:“明祁承家有其本。此为徐氏传是楼所钞。自《说卦传》‘乾,健也’节以下,蠹蚀残阙。末有康熙壬申李良年《跋》,亦称此本不易得。有《四库全
玄学五术
又名 《学易编》。南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李舜臣之子。为集诸家释解《周易》本义之作。原书十五卷,岁久散佚。今有《四库全书》辑本,作一卷。此本乃宋末俞琬所节抄,略存梗概。撰在丙子(1216)年,故有是名。《通志堂经解》本。此书系李氏于南宋嘉定丙子年(1216)以二百零八日之力编撰而成,遂名《丙子学易编》。书中阐解《易》义,惟采王弼、张载、程颐、郭雍、朱熹五家之说,而以其父李舜臣所作《易本
玄学五术
易学著作。尚秉和著,是对《周易》经传全文的注释。书分二十卷,另有《总论》和《附录》。《总论》十二篇,论述了“周易”的含义、《周易》大义、《周易》经传的作者、卦象、先天方位、后天方位等问题。正文一到二十卷,对《周易》经传全文逐条论解。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撰定于三、四十年代间,作者殁后,由其哲嗣尚骧交付出版。全书依《周易正义》经传次序,注释经传全文。卷一至十七为上下经,卷十八至二十为《系辞》
玄学五术
《易林补遗》由明朝礼部冠带术士张世宝先生所著。广列条章,群汇诸事,粗细并收,分一百四十五种条目,下至百匠工艺,上至朝野战事,细则钱财琐事,大到仕宦升迁,直指筮卜要诀,对测事用神分节分条解断,一一细细阐微,使后学者直观明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易学典藉。
玄学五术
十卷,清程良玉撰。《系辞传》说《易》能冒天下之道,故其书命名《易冒》。因作者是一位职业卜者,所以《周易》“四尚”,此书集中发挥“以卜筮者尚其占”。全书介绍和讨论的占法基本不同于《春秋》内外传所载古占法,多秦汉之后乃至明清以来卖卜先生所传之法。卷一至卷十共列九十一个细目,前三卷是占卦的基本知识,如干支、成卦、成爻、变互、飞伏、归游、升降、岁君(太岁)、月将(月建)、日主(日月配爻象)、时辰、月破(
玄学五术
二卷,宋蔡渊著。朱彝尊《经义考》作四卷,佚一卷,存三卷。而此本唯存上、下经,名《周易卦爻经传训解》。董真卿《周易会通》说此书以《大象》置卦辞下,《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格别之。此本与之合。但书名多“卦爻”二字,疑为书贾所增。解说上经、下经,大旨主于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案朱彝尊《经义考》:蔡渊《周易经传训解》四卷,注曰‘存三卷’。此本惟存上下经二卷,题曰《周易卦爻经传训解》,与朱彝
玄学五术
元吴澄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吴氏因所著《易纂言》之义例各散见诸卦中,不相统贯;其卷首所列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故复撰此书以畅明之。据吴氏《小序》,全书共十二篇:一曰《卦统》,二曰《卦对》,三曰《卦变》,四曰《卦主》,五曰《变卦》,六曰《互卦》,七曰《象例》,八曰《占例》,九曰《辞例》,十曰《变例》,十一曰《易原》,十二曰《易流》。其书罕有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云:见明崑山叶
玄学五术
十二卷。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书成,将授以官,复以病辞归,结庐石门山。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著述颇丰,除《周易参义》外,尚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诗演义》、《石门集》。此书为寅所作《周易》之义疏,成于至元
玄学五术
九卷,明钱一本著。此书不取京房、焦赣诸说,又不取陈抟、李之才之义。唯即卦、爻以求象,即象以明人事,故名。大旨以为由辞得象,而后无悬虚说理之病;知象为像,而后有神明默成之学。深辟言象遗理,言理遗象,仿佛其象而仍不知所以为象之弊。认为象为天道,像其象者尽人合天之道。《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乃据《周易》卦爻以索求《易》象,推明人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一本研究《六经》,尤邃于《易》。是书不取京、
玄学五术
三卷。明梅鷟撰。梅鷟为安徽旌德人,正德八年(1513)中举,官南京国子监助教,后迁至盐课司提举。为学善于辨伪,力攻《古文尚书》,撰有《尚书志异》、《周易积莹》等。该书认为《连山》、《归藏》、《周易》皆本伏羲,故为此以考其原。认为伏羲之《易》已有文字,画卦在前,河图后出,伏羲只是用揲蓍来效法它们而已。八卦、六十四卦卦形为伏羲之画,八卦及六十四卦之卦题为伏羲之文,卦画既成,龙马负图,衍天地之数为五十
玄学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