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佚名撰。不分卷。本书为柏鹤亭、张鹤举托诸仙名辑录。约成书于嘉庆二年(1799)。全书三万二千字左右。前有诸仙来历并附图,后为寿星论人子息、吕祖论治病方、兰大仙治喉方、董大仙治水痘等共四十四类。既论医理,也有治法及方剂。如“寿星论人子息”提出男子不生有六病,女子不生有十病,并述治法; “吕祖论治病法”论述平治法、奇治法、偶治法,有病、有法、有方。虽托名“神仙”,但医理论述详尽,方药简便实用。
玄学五术
伤科著作。清钱昌秀撰。四卷。昌秀字松溪,上海县人。从师于杨雨苍,尽得其术。主张脉证合参,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在伤科治疗上颇有成效。认为汉晋以来,诸书对伤科一法,记载不详。故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基础上,结合其临床经验,于嘉庆十三年(1808)撰成此书。共五万字。卷一首列人图穴位,器具图法,周身各位骨度注释以及伤科脉诀。卷二载“治伤三十六则”,说明各部伤损治法。卷三为治伤“汤头歌括”,易诵易懂
玄学五术
伤科著作。清胡廷光撰。十二卷。廷光字晴川,号耀山,萧山(今属浙江)人。三代业医,幼承庭训。以《正体类要》、《医宗金鉴》为基础,结合家传《陈氏接骨书》和临床经验,于嘉庆二十年(1815)撰成此书,全书二十五万四千字。卷一至卷二为总论,论述伤科基本理论、针灸等。卷三至卷六介绍伤科手法以及伤科内、外诸证诊治等。卷七至卷八为伤科方剂,载丸、散、膏、丹、汤剂三百四十余首。卷九至卷十二集录伤科应用本草,补续
玄学五术
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又名 《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 《神农本草经》 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刊于天启五年 (1625)。其取名缪氏曾称 “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此书分本草为十部,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
玄学五术
一卷。明陈会 (生卒年不详)撰。刘瑾补辑。陈会字善同,号宏纲。精于针灸。著有《广爱书》、《全身百穴歌》等书。刘瑾字永怀,号恒庵。此书为所进御书。当在正德年前撰成。此书取 《全身百穴歌》其中部分内容,增补刘瑾治疗经验而成。书中主要记述针灸穴位和操作方法,以及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等内容。其中有歌诀、图、说。所附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以及针灸禁忌等内容,颇有可取之处。书前有宗派图,称
玄学五术
清代吴亦鼎编著。成书于1851年(咸丰元年)。4卷。书中介绍灸法,并重视候脉、辨证为本书主要特点。卷一论述灸疗的方法、禁忌、调养、经络循行;卷二介绍奇经八脉、十二经穴位置与灸法,用艾先以蒜捺穴上使黏着,继用铁物、冷物抚压以解痛,所述“灸疮候发”和膏药等条,都切实可用。卷三、卷四论各种疾病的病候及灸治方法。各部病症的灸治,首列“证治本义”,阐述灸理论。这是一部内容较全的灸法专书。
玄学五术
清邵兰荪撰。四卷。兰荪,浙江绍兴人。业医四十余年,以医名于时。所学得力于叶桂《临证指南》、程国彭《医学心悟》者尤多。其临证方案初未刊行,辗转传抄流行民间。一九三六年经曹炳章收集整理并分类编辑,由史介生详加按注,收入《中国医学大成》 中。载案包括温病、暑湿、咳嗽、胸痹、虚劳、痢疾、肿胀、调经、胎产等数十种,二百余则,约三万余言。多为时病、内科杂病及妇产科证治。每案详叙地名姓氏、证候、脉象、立法、方
玄学五术
玉箓三日九朝仪,原不题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内载敕建玉箓大斋三日行道之仪。卷上为第一日早午晚三朝仪,卷中为第二日早午晚三朝仪。卷下为第三日早午晚三朝仪(原注「缺晚朝仪」)。其三日九朝行仪节次大同小异,大旨皆为归礼三清、玉帝等圣真神灵,礼忏供养,祈请荐度亡灵上升天境,并祝帝祚延永,四海宴安。
玄学五术
赴濂著,字竹泉,清朝京江(今江苏镇江)人。 此书成于1875年,本书为作者“积数十年精 力,博采群书”加以本人经验,撰著成编。全 书分12卷,首论先看穴道吉凶、看伤吉凶和死诊法。后分摸骨法、接骨法、端骨法、提骨法、 按摩法、推拿法、接骨入骱用手巧法,分别介绍 各种手法治疗骨折与脱骱的方法。最后论述 跌打引经用药法和应用诸方,全书载方45首。
玄学五术
一卷。明冯时可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按察使。著有《众妙仙方》等。冯氏集诸家医论,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此书为杂论医学之书,大旨偏重于温补,发挥东垣之学、贬抑丹溪之说。冯氏认为疾病发生与情志有关,异常的情志变化影响内脏功能。并引《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等观点,论述各种情
玄学五术
诊法著作。清梁玉瑜撰,陶保廉录。二卷。玉瑜有 《医学答问》 已著录。保廉侍亲宦游,足迹半中国,于新疆病心烦骨痛,求治于玉瑜。后深得其传,笔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卷上,列论白舌三十二条、黄舌二十五条、黑舌二十三条。卷下,列论灰舌十七条、红舌四十一条、霉酱舌三条、妊娠伤寒舌六条、蓝舌二条。凡百四十九条。每舌作总论,述其辨证大纲。每条均绘图,并叙其形象及具体辨证方法。书中旁参张登《伤寒舌鉴》
玄学五术
南宋宋先生述,毛日新编。毛日新序称其遇宋先生,将其亲授诗词编为《了明篇》。序撰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包括《遇真歌》、《解迷歌》、《和朗然子进道诗三十首》以及词22首。述修炼身中汞铅。论述气功甚简明,如介绍“神气相随”在炼功中的作用时说: “气随神, 神随气, 神气相随, 透入泥丸里。长把金关牢锁闭, 捉得金晶, 暗地添欢喜。下辛勤, 须发志, 十二时中, 莫把工夫弃。阴尽阳全神出体,
玄学五术
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原不署撰人。其祝文中有「圣寿天齐、皇明日丽」之语,当系明代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分作三篇,即〈玄灵转经早朝行道仪〉、〈玄灵转经午朝行道仪〉、〈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三篇科仪皆用于奉旨为皇家建金箓大斋,转诵《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祈请三清、玉帝及北斗九星君等神灵保佑皇帝延生益算,祝愿皇帝圣寿万安,皇图永固、金枝蕃衍,宝历绵洪。其三朝行仪节次大
玄学五术
二卷。清张璐撰。张氏博览 《伤寒论》诸家注本,认为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等书颇得要领,遂以二书注释为主,参以己见,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撰成《伤寒缵论》二卷。又以原书残佚较多,证治不全,广搜前人之论,撰成《伤寒绪论》二卷。书名含义为:“缵者,祖仲景之义;绪者,理诸家之纷纭而清出之,以翼仲景之法。” 《缵论》先载原文,次附注释,末录正方一百一十三首。《绪论》首载六经传变、合病并病
玄学五术
又名《本草经读》。清陈念祖撰。一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陈氏有感于“宋元诸家,师心自用,药品日增,经文日晦”,欲阐发经旨,融贯《金匮》、《伤寒》之法于一帙,撰于嘉庆八年(1803)。其中辑录《本经》时用药物一百十八种,《本经》以外药物附录四十七种,计一百六十五种。按上、中、下三部分类,每品先列《本经》 及其他古籍原文,然后逐字加以解释。亦引用《本草崇原》等书具体内容,加以注释。详析药物气
玄学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