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类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原书约三十卷,八十一品。敦煌本七件,约存六卷、二十七品左右。(1)P.2456(属卷一)。由两部分粘贴而成。后半部首题“大道通玄要卷一并序”,尾部残缺,存一百三十三行。(2)P.2466(属卷五)。首有标题,尾部残缺,存一百一十行。(3)P.2456(属卷六)。由两部分粘贴而成。前半部分卷首残缺,尾题“大道通玄要卷六”,存一百六十余行。(4)S.3618、北地17(属
玄学五术
近代周潜川著,《丹医秘授古脉法》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王叔和及从那时开始使用的“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并给出了所谓“古代诊脉之法”的具体内容——即“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合计二十部脉的诊法与主病。不管这种“分经候脉”的诊脉方法是不是汉以前或王叔和《脉经》之前的文化遗存,但确属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传世医书中所看不到的内容。换言之,这个“抄本”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
玄学五术
印光法师:此书系大通家所著,其注直同白话。但顺文一念,其义自显。最宜于幼年子女。 太上感应篇直讲是印光大师在世时极力赞扬并广为流通之善书。印祖在提倡每日诵读《感应篇》、《阴骘文》等之同时,复倡通文义者,“以此教子孙,为入德之门。俾幼时即知为人之道,与因果之理。则后来决定不敢作越理犯分之事。 《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中国道教善书,托称太上老君所授,是流传最广的善书。融合了较多的
玄学五术
1982年为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由知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和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 《伤寒论》向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医家圭臬,是中医临床之源泉。本次整理是以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为底本校注出版。不仅反映了作者较高的中医文献水平,也体现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在保持宋本《伤寒论》原貌基础上,
玄学五术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二卷。汉魏六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徒传授诵习之《老子道德经》文本。其文删定《老子》经文为五千字,故又称《五千文》,或称系师(张鲁)定本。又因经文前有吴道士葛玄所撰《老子道德经序诀》,故称葛本。现存敦煌唐人残抄本《五千文》后,又附録有道士传经盟誓词,或附録《十戒经》。今删去序诀及盟文戒文,仅録经文。底本出处:上卷P・2584号抄本、下卷S・6453号抄本1。参校本:P・232
玄学五术
《千金翼方校释》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避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痈、色脉、针灸、禁经,共30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伤寒、养生、中风、杂病、解毒杂疗、针灸等尤所详悉。千金两方载述广博,条理清晰,系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典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玄学五术
一卷。旧本题明石室道人 (生平事迹与姓名均不详) 撰。原书所录按十二辰共分十二节。据 《四库提要》著录称 “自辰至卯凡十二节”,说明其书次序始于今日之辰而终于明日之卯。按十二节讲述每节调摄事宜。其大要言道家导引之术。二六,指一天中的十二时辰。古人认为,阳气在一天中不断消长变化,脏腑经络功能状态亦随之变化,故此,养生保健的方法也应相应改变。此书今少有传本,《四库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著录于道家
玄学五术
搜集刘一明在栖云山、兴隆山名胜古迹中所撰的大量碑刻文字、对联,为道教殿堂所作的募疏序、为时人及道教人物所作的传记,以及大量的诗词歌赞,对于研究刘一明的生平及其易学思想,研究甘肃省名胜古迹、历史,地理,人物,民俗都有着重要价值。
玄学五术
养生类著作。清曹廷栋撰。四卷,附粥谱一卷。廷栋字楷人,号六圃,嘉善 (今属浙江) 人。贡生,工诗文书画,著述《孝经通释》、《宋百家诗存》等十余种。年七十五岁于病中摘取群书中涉及养生的内容辑成,时乾隆三十八(1773)年。卷一、二载安寝、晨兴、饮食、昼眠、燕居、省心、消遣等篇,详叙日常生活起居之宜。卷三列书室、坐榻、衣帽、杂器等篇,专论老年生活用具。卷四叙卧房、床帐、便器等,专论老年居处备用之要。
玄学五术
道教经典。P.2399、Дх.1870+1622+240、S.2915。一卷。约成书于东晋、南朝。P.2399保存较完好,卷尾有标题。诸件除去重复共存经文二百四十四行。经中载“空洞灵章”(颂诗)三十二首,谓三十二天帝君侍卫元始天尊及诸神游宴于上天,诸天欢乐,祥异纷呈。三十二天帝君乃各诵《空洞灵章》一首,赞颂诸神游宴之乐及上天功德。谓有道者闻听或诵咏灵章,可福延万祖,魂神升天,保国主太平,以至身生
玄学五术
中医诊断学专著。全书10卷,西晋·王叔和撰。王叔和(约公元3世纪),原名王熙,高平(今属山东,一说山西)人。他对中医学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曾把汉代张仲景《伤寒卒病论》中有关论述伤寒的部分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尤其是当时用竹简写成的这部书,前后次序零乱,经他整理后,才得以条理化,成为我们今日所见的《伤寒论》。王叔和的另一个贡献是他对古代医家有关脉学方面的论述加以整理。在他之前,扁鹊、淳于意、华佗、张
玄学五术
道教内丹修炼典籍,清董德宁对宋张伯端的《悟真篇》所作的注,三卷。民国守一子《道藏精华录一百种提要》对该书非常推崇,其言:《悟真篇》是张伯端所著,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后人纷纷释注,遂致惑乱真机、邪说横行,世传有薛(道光)注者,也总是伪诧,故著者数十家,尽是求明反晦,迨至清乾隆戌申元真子董(德宁)君,始将所得玄秘,详注于《悟真》之中,而阐其幽微,咸归正道,名曰《正义》,乃专言内丹之道,与《参
玄学五术
亦称《老子西升化胡经》、十卷本《化胡经》。唐《化胡经》传本之一。(1)S.1857、P.2007,系卷一。首部均略残,有经题,存一百二十七行。开首二十行为“魏明帝”撰《老子化胡经序》,以下为卷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概述老君自殷汤以来变化法身,在中国及西域各国说经教化之故事,宣扬佛、道、摩尼三教“混齐同归”。(2)S.6963,系卷二。首部略残,存三百二十四行。列举“九十六种外道”之名称及所部
玄学五术
《伤寒论》系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之书。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阅读困难,特编本书,名曰《伤寒论语译》。《伤寒论语译》以刘渡舟主编的穴伤寒论校注锣为底本进行语译而成。全书共十卷。卷第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第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第三至卷第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并治;卷第七至卷第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
玄学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