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玄义、光明玄义、光明玄。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就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叙说其玄义,共立释名、出体、明宗、论用、教相等五重。释名分教义释、观行释二章,前者顺说三德、三宝、三大乘、三菩提、三佛性、三识、三涅槃、三身、三般若、三道等十种三法,后者则为逆说,以经之题名详细解说。其次,各依经义、经文而以法身、法性为体,以佛果为其宗,以灭恶生善为其
佛教书籍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
佛教书籍
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其初,知礼之师义通宣讲金光明经文句时,门徒竞录所闻成卷,然旷远之旨羁绊不宣,经论援证谬误亦不少,以致知礼有所感慨,遂援举所领大义,又借智圆之金光明文句索隐中之俗书故实以为裨助,撰述此书。至十七品,未竟而入寂。最后之赞佛品由其门人广智追补。
佛教书籍
又名《四分律戒本疏》、《四分戒疏》。佛教戒律注疏。作者不详。或首题:“沙门慧述”。四卷。北图有藏12等三十七号,其中不少卷子首尾可相接。英法等国藏有S.1144、P.2064等近二十号。《敦煌劫余录》谓:此文“与唐法砺所撰之《四分戒本疏》互校,文句虽有出入,意旨要自不殊。考《续高僧传·法砺本传》:‘讲律临漳,休与有功。’《慧休本传》亦云:‘尝听砺公讲律。’此疏或即慧休法师听讲时笔录。而今藏本殆后
佛教书籍
全一卷。隋代吉藏(549~623)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四卷之注释书。本书将金光明经十八品中分为精简之三科节:第一序品为序说分,第二寿量品至第十七舍身品为正说分,第十八赞佛品为流通分。此外又阐释金光明经之大旨,说明金光明经之力用,并赞叹持守该经之功德等。本书之注释,文简义显,为金光明经重要古注之一。虽不如天台大师智顗之金光明经玄义及金光明经文句之详细,然亦可窥见吉藏之独特
佛教书籍
亦称《金刚顶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简称《金刚顶经义诀》、《金刚顶义诀》等。密教著述。原有三卷,今存卷上。系金刚智所传《金刚顶略出经》的解释书。序中述《金刚顶经》出自南天铁塔之事及东传经过,并释偈颂及经题。释文逐段解释,但与今本金刚智所译《略出经》不合。初见于海云《两部大法师资相承记》,作一行造,并载“上卷有本,馀两卷缺本”。后或以释文语气作金刚智口述、智藏(不空)记,或作不空著。见载于日本《大
佛教书籍
凡二卷。唐代窥基撰。全称金刚般若经赞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玄奘译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九会‘能断金刚波罗蜜多经’与上述罗什所译,为同本异译。而窥基虽为玄奘门下,却依用罗什之金刚般若经,此可谓异例;本书乃以法相宗之立场,而注释般若空观;就此而言,堪为一重要之注释书。
佛教书籍
亦称《大周经玄义》。佛教著述。唐静居撰。一卷。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呈,以讲此经而“上资圣寿”。此书简略介绍了“八十华严”处、会、品的结构及九会的主要内容。认为第一会是“举所信之佛”;第二会讲“能信之心”;第三会是“依信生解”;第四会是“依解起行”;第五会是“依行发愿”;第六会是“三圣位极,圣地将登”;第七会是“摄因成果”;第八会是“有无双泯,非真妄之可分”;第九会是“境智一如,岂筌蹄之所及
佛教书籍
佛典注疏。唐宗密述,宋子璿治定。二卷。是《金刚经》各家疏注的辑要。书首序文略述《金刚经》成书缘起及大义。正文分为二:初解经题、后释经文。“释经文”又分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疏解时先举经文原文,下列释文。见载于宋《崇宁藏》、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
佛教书籍
全一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1~597)讲述。又称金刚经疏、金刚般若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为现存最古之金刚般若经疏。乃智顗根据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所讲述之注释书,然讲述于何时何处则不明。本书采用五重玄义之释义,并以序、正、流通等三分解释经文,然书中难以圆融之点甚多,而不见智顗特有之解释风格,故恐系后人假藉之作,或智顗初期所述,而由旁人笔录。
佛教书籍
新罗元晓著述的书。共3卷1册。这本书是对《金刚三昧经》的注释,在元晓写这本注释书之前,尚没有人论及该经。在《宋高僧传》第4卷《元晓传》里,说明了著述《论》的缘起:原来元晓起名叫《疏》,但唐朝的翻经三藏们把疏称为“论”,因此在中国、日本、朝鲜人阐述佛教的书籍中,以“论”为题名者,这是唯一的一本书。《金刚三昧经》包罗了从中国南北朝时代到唐初为止中国佛教所提出过的空思想、华严、在家佛教等的全部教理,而
佛教书籍
亦称《金刚经注解》。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书。成书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内容为两部分,先明《金刚经》五重义:一初释法名、二辩实相体、三明无住为宗、四论断疑为用、五判大乘为教相;后依经文顺次注释,注文前加“注”字。自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始,将经文分为二十七段,谓之“二十七疑”,每一疑加一标题,再一一予以详释。见载于明
佛教书籍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文句、光明文句。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随文解释北凉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并排斥江北及江南诸师三分科经之分法,而自‘如是我闻’至寿量品之‘悉来聚集信相菩萨摩诃萨室’为序分(一品半),自‘尔时四佛’至空品为正宗分(三品半),四王品以后为流通分(十三品)。注疏有知礼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十二卷、从义之金光明文句新记七卷、明得之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
佛教书籍
《心经随喜》的作者是胡兰成。讲述了胡兰成亡命日本,1966年应邀在名古屋讲述佛教重要经典《心经》,这段期间,他流亡如新,生命亦彷佛在萧条之境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创造的生机。胡兰成讲《心经》,彷佛是在聊生活、谈时局、说历史、观赏艺术,但谈着聊着,却又印证了佛法不离人生。
佛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