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义疏》作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卷八末载有日本人珍海题记,卷十末载有日本人佚名题记。卷一为玄义,以十门分别。一释经题,二序说经意、三明部 多少,四辨开合,五明前后,六辨经宗,七明显密、八辨教,九明传释,十依文解释。所解与大品游意完全不同。卷二佚亡。卷三自释习相应品始,疏文多用傍大论义。卷五释辨才品中,常有三种解释,例如别疏,凡略疏载的,义疏不复及。学佛之人,一向看重
佛教书籍
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辽觉苑撰并序,赵孝严序。现存《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十卷)分为二大门:(一)文前聊简,包括起教因缘、藏教收摄、说经会处、辨教浅深、明经宗趣、翻译传通等六项。(二)依文正释,即大日经义释文句之注释。集中体现了觉苑的密教思想。主要继承一行、温古等人的思想,并结合《起信论》、《华严经》的思想,促进了辽代佛教的显密融合。
佛教书籍
全一卷。唐代玄奘(602~664)译。又称咒五首、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仅列出五项咒文,即:(一)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二)六字咒(文殊之六字真言),(三)七俱胝佛咒,(四)一切如来随心咒,(五)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等。本经与智通所译之干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经为同本异译,该经谓,诵此陀罗尼能灭除四重禁、五逆罪等。
佛教书籍
梵名Sarva -buddha^n%gavati^-dha^ran!i^ 。全一卷。又称诸佛集会经。唐代提云般若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记述佛陀怜悯众生怖惧生死,而于恒伽河畔集十方诸佛,共说息灾延命之咒及坛法。
佛教书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释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对该经注的真实性,到目前为止,见载史书有两种看法: 其一,《大唐内典录》和日本释敬雄序均“不云有金刚经注之作。考其文字,则十之七八与天台释智顗之金刚经疏完全相同,较天台疏约少三分之一,疑是后人删节天台疏而为之”。其二,《广弘明集》和今世所传宋杨圭金刚经十七家注中载:“有僧肇说十余则,并不与此注相同。而所集若纳师说
佛教书籍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原著五卷。是对《大乘起信论》的论释。敦煌遗书藏本。因卷一佚亡,故本疏科分不清,但全书逐一疏释《起信论》文句,委曲详尽,并常依唯识宗观点评论《起信》。澄漪在《大乘起信论略述序》中评论本书谓:“包含事理,网罗邪正。无执而不口改,有疑而不皆遣。”《广释》完成后,昙旷又撰有《大乘起信论略述》二卷。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中第五卷末有题记:
佛教书籍
亦称《大乘二十二问本》。佛教著述。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尾题:“丁卯年(787)三月九日写毕,比丘法灯书。”罗列有关大小乘教理、教义、教史方面的问题共二十二个,诸如涅槃、三身、佛性、真如、空有、十地菩萨、三乘异同、部派分裂等等,然后以“谨对”答之。乃是昙旷为回答吐蕃赞普关于佛法之垂询而撰。解释深入浅出,是研究昙旷思想及吐蕃占领时期敦煌佛教状况的珍贵资料。第二十二问论部派分裂虽主要取材于《
佛教书籍
梵名Buddha -hr!daya-dha^ran!i^ 。全一卷。又称诸佛心经、诸佛心印经、诸佛陀罗尼经。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陀为诸菩萨说诸佛心陀罗尼,若至心持诵,得超脱百千劫之生死剧苦,乃至消除一切恶业、惊退一切魔军。另有宋代法天所译之诸佛心印陀罗尼经一卷,为同本异译,然将佛所说分为佛心印陀罗尼与一切诸佛心印陀罗尼二种。
佛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