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赞》,亦译《缘起颂》,全名《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关于撰写的缘起,在宗喀巴传记中有一段描述:宗喀巴从青海来到西藏求法期间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面对十几种缘起性空观不知如何选择,在苦苦思索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目睹文殊菩萨显身,获得授记说:将来您依龙树、提婆两位论师的加持可以开悟。后来,他梦见龙树、提婆、佛护、月称、清辨,佛护论师亲手将自己的《中论注》放在他的头上。梦醒后
佛教书籍
原名《续部总建立广释》。克珠杰 (1385~1438)根据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著成的一部概要介绍密教金刚乘法的著作,成书年代不详。全书共分两章。第一章:世尊成佛之建立。作者引用释迦亲和佛密论师之说,对世尊之身作了说明,认为世尊之异熟身,置尼连河侧,其意生身。则住色究竟天,为诸佛以衣为之灌顶,并且令修五种现证菩提。同时介绍了庆喜藏和龙树等著名论师的密教思想。第二章:转法轮相。其中分显教和
佛教书籍
全称《胜遍主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藏传佛教著作。宗喀巴著。明永乐四年(1406)成书于西藏绛巴林寺。藏文木刻版为四百五十叶,汉译本(法尊译)为二十二卷。为大乘佛教密宗修行次第的论著。书中强调学密必先学显、通显,后又必须进入密乘。把一切密宗经典归纳为事、行、瑜伽、无上瑜伽等四部,而以无上瑜伽为最高,同时又不轻视其他三部,认为应循序修学四部。全书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讲无上瑜伽,以四分之一讲其余三
佛教书籍
全一卷。略称即身义。日僧空海撰。为说明真言密教根本要义之书。论密宗即身成佛的义理。其中心思想总摄于一颂:“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法然具足萨婆若,心数心王遍刹尘,各具五智无际智,圆镜力故实觉智。”全论以逐句解释此颂而展开。为日本真言宗教理最重要的论典。内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菩提心论等经论为其依据,以说明六大无碍,并主张修行者之现身与大日如来之真理一致时,即
佛教书籍
《七系付法传》,又名《宝源录》。成书于1600年,记述印度佛教密乘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和著名上师的传记。为研究佛教密乘的重要资料,其所述多属汉译佛典所缺。收在《大藏经补编》第十一册。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学者多罗那他(1575~1634)就他所得的印度佛教密宗主要各系传承编撰的一部历史著述。全书共分九分,记述了佛教密宗中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对于一些著名的大师分别作了详略不等的传记。这七系是︰(1
佛教书籍
走进藏传佛教,领略雪域大师密勒日巴生平。 1930年,多杰大师在重庆弘法,口述木讷祖师(即密勒日巴)传记,张心若居士随听记录,日久成册,蔚然成书,名曰《木讷记》。密勒日巴大约生于1040年,是藏传佛教大师,在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密勒日巴七岁丧父,依据当地的习俗,家产由叔父托管,直到他成年。不料叔婶侵吞了他的家产。于是他舍弃了一切身外之物,四处寻访一个能够指引他求得心灵平静的上师。他终于结识了
佛教书籍
一卷。日僧空海撰。又作《吽字义释》、《吽字真言》、《吽字一字真言》。为日本真言宗十卷书之一。又与《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并称为三部书。本书系为显示法身如来所说身语意三平等句的法门──本有法然之实义,而立吽字之密号密仪,以之为万法的本源,并开显此第一实际本有之三密、性德之四曼,悉至妙极之境。文中以吽(hu^m!)之一字,系由阿(a)、诃(ha)、汗(u^)、么(ma)四字所合成,复解释此四字
佛教书籍
一卷,达瓦桑杜译英,伊文思温慈编注,赵洪铸译汉。本书汇集密教训语,按二十八门分列,为古德密拉热巴尊者传鉢人瓦波拉杰上师所纂集。时在西历十二世纪之中叶,上师为藏东瓦波省人,称为瓦波拉杰者,名以地显也。诞生於西历一千〇七十七年,示寂於一千一百五十二年。书中别称为冈波巴上师,盖指师为西藏崇法统治者隆赞岗波王之转生也。王薨於西历六百五十年。 上师着有关於大手印法及为喀觉宗特有教义之论文多种,略同本书所载
佛教书籍
龙树造,法尊译,弘悲科摄,七十空性论,亦称《七十颂空性论》,《中观六论》之一,龙树论师著,熏努却、年达玛札、库译师等合译,后重新校订,共74颂。着重论述物质无生无灭,排除与佛说经典有异的一切邪说。利他和月称两位论师作注。
佛教书籍
全一卷。略称声字义、声字实义。日僧空海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本书自真言密教之立场阐明声字实相(一切音声文字与实相相即)之义,为教相学上重要之典籍。系依据大日经卷二具缘品之‘等正觉真言’一颂而展开;谓‘声字即实相’乃三密中之语密,故进一步说明语密之实相,并藉此开示三密平等之最高旨趣。
佛教书籍
略称《十住心论》。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年)著,淳和天皇敕撰,大概成书于天长7年(830年)。此为空海的代表作,又是天长“六本宗书”之一。此书基于《大日经·住心品》的思想,把真言菩提心的展开分10个阶段加以说明。第一到第三是异生羝羊住心(凡夫贪欲如牡羊)、愚童持斋住心(相信世间道德说教,如愚童一样检点自己的言行)、婴童无畏住心(信仰死后可升天,因而如婴童无所畏惧,心安理
佛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