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十五卷,七十篇。编年体。书成于隋大业四年(608)。仿《春秋》及《公羊传》、《谷梁传》体例,记自孔子获麟之年至南北朝史事。于诸国皆以列居正统者入于“经”文,余则入于“传”文。为《王氏六经》之一。久佚。今本十卷。前九卷记西晋太熙元年(290)至隋开皇九年(589)史事,题隋王通撰;末卷记隋开皇十年至唐武德元年(618)史事,题唐薛收撰。注文题宋阮逸撰。《郡斋读书
历史传记
本书不分卷,吴赞诚撰。赞诚字存甫,安徽庐江人。清咸丰元年,由拔贡朝考知县。光绪二年,以三品京堂继丁日昌督办福建船政。四年四月,兼署福建巡抚;十月,转光禄寺卿,仍留署任。旋辞署抚篆,留办船政。在使闽期间,尝两渡台湾办理「开山抚番」事宜。殁后遗有「吴光禄使闽奏稿汇存」三卷,各卷分别题曰「船政奏事各折」、「台湾奏事各折」及「陈病状辞任各折」。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选录」影摄其中卷二、卷三部
历史传记
宋刘恕撰史书。10卷。记事起自皇五帝,止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不接《资治通鉴》,共和(前841)以前取编世的形式,共和以后取编年的形式。全书占有材料极为丰富,体例严谨。另撰有《资治通鉴外纪目录》5卷,列朔闺天象和《外纪》的卷数,以便检寻。刘氏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不记周威烈王之前和宋朝建立之后的史事,拟作《资治通鉴前纪》和《资治通鉴后纪》二书,补编《通鉴》之缺,后因病放弃写作计划,仅简作前纪部分,故
历史传记
一名《海纪辑要》。清初夏琳撰。三卷。记郑成功兴复始末,纲目体,按年月编载。起于隆武元年(1645)唐王建国福州,迄于永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降清,对郑氏三世之事,巨细毕载,为研究郑成功事迹重要资料。
历史传记
三十六卷,元佚名撰。该书记载北宋、南宋朝史事,起自建隆,终于咸淳(1265—1274)。用编年文体,以次排纂。每卷标题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靖康以前内容,本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颇加删节。高、孝二代则取诸留正之中兴圣政草,其文大同小异。留正等所附案语,亦援引甚多。光、宁二宗以后,别无蓝本可据,系编者所自缀辑。至其余诸家议论,采录尤富,如吕中《大事记讲义》、李沆《太祖实录论》、《足国论富》
历史传记
编年体史书。北宋章衡撰。原本10卷,或作15卷。衡字子平,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嘉祐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累官宝文阁待制、集贤院学士。章衡患学者不知古今,以世传运历书十余家浅陋不足观,乃博采经史百家的记载,研磨20余年编成是书。纂历代帝系年号,贯以甲子,始自唐、虞,迄于宋治平四年(1067),总3,400年事。于世数代易、历统相传、年名国号、灾祥善恶等,无不具载,有关存亡纲纪之
历史传记
北宋史学家吴缜著,原书5卷。原名《五代史记纂误》,是一部专门考据《新五代史》疏漏的著作,对研究《新五代史》具有重要作用。但这部著作从出世伊始就命运多舛,其作者吴缜被众人攻击创作动机不纯,故因人废书,流传不广,以致近乎失传,到清乾隆时才从《永乐大典》中重新辑佚出来,但《五代史纂误》原书已不可见,遗失近半。《郡斋读书志》:《五代史纂误》五卷,皇朝吴缜撰。凡二百余事,皆欧阳永叔《新五代史》抵牾舛讹也。
历史传记
《世本》是先秦史官的档案记录的汇编。原书已佚。作者未详。后人据各种古书征引的文字,推断本书原是周王朝分门别类保管的历史档案,由秦汉间人汇编增补而成。《汉书·艺文志》著录时,称本书有15篇。现知最早为本书作注的有东汉应劭、宋衷,三国宋均等。至北宋,书已完全佚亡,诸家所注亦随而散逸。南宋以来,学者搜集本书佚文,始于高似孙的辑佚。清代复有十余家,如钱大昭、洪饴孙、秦嘉谟、茆泮林、张澍、雷学淇、王谟、孙
历史传记
本书分八卷,为清代台湾关系档案汇录第六集,称为「台案汇录己集」。全书所收一百三十三件档案,分别选自「明清史料」丁、戊、己三编及「史料旬刊」。此类文件,系属关于所谓「匪乱」、械斗以及命盗诸案。前三卷共收四十五件,殆全为涉及几次较大变乱之资料。其中关于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事变者八件(内有四件为朱一贵及其伙伴并家属供词,雍正十年吴福生事变者二件(内有一件为吴福生等供词,乾隆二十三年至三十四年黄教事变者二十
历史传记
唐刘知几撰。二十卷四十九篇。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内篇三十六篇,多论史书源流、体例与编纂方法;外篇13篇,多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作者主张史家须兼“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而尤重于“史识”,赞扬“实录直书”,反对“妄生穿凿”与浮词滥调。对当时官修史书的弊病,亦多所揭发。提倡编纂记传体断代史书。增加都邑、氏族、方物、方言四志。为中国第一部史学论著。注本有清浦起龙《史通通释》
历史传记
三十卷。宋司马光撰。成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编辑《资治通鉴》时,使用了大量的古籍材料,一件事情往往有三四种不同的记载,传闻不实或记载不同的材料很多,哪些为真,哪些为伪,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颇费斟酌。所以,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的同时,对同一件史事的不同记载,进行详细的考证辨异,将经过考异辨误的可信的材料,用于《资治通鉴》一书中。随着《资治通鉴》的编成,对其所用材料的考异辨误也积
历史传记
南宋倪思撰。三十五卷。又名《班马异辞》。作者以班固《汉书》因《史记》之旧而增损其文,乃取两书逐字逐句加以比较,以参得失。明朝许台仲又因此书加以厘正,改名为《史汉方驾》。《班马异同》是对《史记》与 《汉书》作对比研究的著述。旧题宋倪思撰,刘辰翁评点。有明永乐刊本,万历刊本。关于《班马异同》的撰者,历来有不同说法,有的题为宋刘辰翁撰。此说实不可取,因为此书最早著录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而这时刘
历史传记
二一○卷。纪录元朝太祖至顺帝十四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濂 (1310—1381)、王祎 (1322—1373)主编。宋濂字景濂,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洪武九年(1376),除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他辅助朱元璋有功,与刘基、叶琛、章谥并称为“四先生”。著有《宋学士文集》。王祎字子充,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拜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
历史传记
四百九十六卷。元脱脱撰。脱脱,元代大臣,字大用。顺帝至元六年 (1340)发动政变,驱逐了伯颜,次年任丞相,恢复科举,治黄河,主修宋、辽、金三史。《宋史》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是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因成书仓促,北宋详细,南宋简略,多有缺漏。剪裁、考证的资料多,有的有目无文。该书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有一定史料价值。明清以后对宋史改作、补充的也很多,成书的有柯维棋《宋史新编》,钱士升《南宋
历史传记
史书考订。南宋吴仁杰撰。十卷。对班固《汉书》邑里的差殊、姓族的同异、字画之乖讹、音训之舛逆、句读的分析、指意的穿凿及它书援引的谬陋,都一一指正。《两汉刊误补遗》是补充纠正刘攽、刘敞、刘奉世共作的《汉书刊误》(即三刘《汉书标注》)一书的著作。作者南宋吴仁杰。据本书序文来看,系作者知罗田县时自行刊刻,而跋文又谓宁宗五年(1199)由陈虔英刊於全州郡斋。两者未知孰是?但是,旧刻久佚。清人朱彝尊之子昆田
历史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