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笔记,明·赵瑜编,赵瑜,其人事迹未详。书前署“天水赵瑜”撰,似为甘肃天水人。该书专收历代儿童颖异之事,分属对、言语、排调、文学、强志、至性、胆识、自新、恬裕、方正、师友、言志、赏誉、异征、豪爽、将略、纰漏等十七类。所收时代自汉代至明代,有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儿童故事。其中或写儿童的良好品质,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写儿童的远大志向,如陈番少时不扫庭院,人问则答将扫除天下尘埃。所记最多的是儿童天资聪颖的
历史传记
西周康王发布的一件禁酒的行政命令。所记载的内容是周康王对大贵族盂的训诰和赏赐的行政命令。它的大意说:“九月,王在宗周,向盂下达命令,康王说:文王得到上天授予统治天下的伟大使命,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镇压了恶人(纣王),而有天下四方的疆土,治理着他的人民。百官们对酒实行节制,举行禁蒸等祭祀不敢饮酒,上天保佑先王统治天下。殷朝的灭亡正是由于殷边侯甸(边远的诸侯,及殷正百辟(都城中的百官)都沉湎于酒色,
历史传记
《续日本后纪》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史书,20卷,藤原良房、春澄善绳等奉敕撰,述仁明天皇一代事,为六国史之第四部。始于天长10年2月28日(833年3月26日)受禅,止于嘉祥3年3月25日(850年5月14日)大葬,详述天皇动静记录,是平安时代由天子亲政至摄关政治转换期的基本史料。
历史传记
继《续日本纪》之后的敕撰编年体历史书。成立于承和七年(840)。原来是四十卷,收录了延历十一年(七九二)到天长十年(八三三)的四十多年,现存的有桓武纪四卷(卷五·八·十二·十三)、平城纪二卷(卷十四·十七)、嵯峨纪四卷(卷二十一·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共计十卷,淳和纪一卷也没有留下。缺失的部分,可以通过《类聚国史》、《日本纪略》或其他诸书引用的逸文有所补充。根据《类聚国史》所收的序文,嵯峨天皇
历史传记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五篇,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的对话实录,双方互有问答,每句必录,读之如临其境,有很强的写实性。此五篇谈话录,为当时在场书记官所记,李鸿章“全集中一字不载”,由此可知谈话录的重要价值。
历史传记
陈寅恪撰,1943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三联书店再版,此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印。陈寅恪(1890—1969),中国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西欧,后到美国、德国钻研梵文,归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学识渊博、精于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宗教学等,通晓多种文字,尤精于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原书
历史传记
《日本三代实录》,简称《三代实录》,五十卷,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史书,记载了清和天皇、阳成天皇、光孝天皇三代天皇,从天安二年(858年)8月至仁和三年(887年)8月之间三十年的事情。该书是日本六国史中的第六部,为编年体形式的汉文史书,共50卷,于延喜元年(901年)编纂完成。编纂者有:藤原时平、菅原道真、大藏善行、三统理平。
历史传记
马建忠为清末洋务派要员,谙习洋务外交。此书即为其出使朝鲜时的闻见记录,同时详细记载了清朝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东行续录》一卷、《东行三录》一卷,为马氏所续书,内容同上。本标点本据民国年间排印本整理。
历史传记
南宋陈亮撰。四卷。见于《龙川集》。自称“独好伯(霸)王大略,兵机利害”(《序》),陈亮在酌古论中评论了十九位历史人物,即汉光武帝、刘备、曹操、孙权、苻坚、韩信、薛公、邓禹、马援、诸葛亮、吕蒙、邓艾、羊祜、崔浩、李靖、封常清、马燧、李愬、桑维翰。陈亮并不是对这些人物的各个方面都加以评价,而是只就他们的军事活动来进行分析与总结,剖判其得失功过,以为中兴之主临敌参酌。
历史传记
史料笔记。正录十卷,续录五卷,共十五卷。昭梿,号汲修主人,清宗室皇族,礼亲王。性嗜学而善待下,遇名儒宿学辄爱敬之,贤士乐从其游。所作诗文甚多,然多散逸。是编记作者平日随手所得,亦听其散漫而不惜。后醇邸得此稿,增删厘正而成是书。成书年代不详,凡六百余则,约二十三万字。内容多记清代典章制度、帝王将相言行及清代著名人物轶事,间及满族风习,由于作者熟谙清代掌故、仪制,所记又多系亲历见闻,故内容可信。如卷
历史传记
王伯祥选注。选记叙文21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创的纪传体为后来历代“正史”所沿袭,影响深远。该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伯祥《史记选》主要选录本纪、列传中的名篇,并对其中的疑难字词和典章制度
历史传记
日记。陈乃乾撰。日记上起1922年,下至1966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内容丰富,可想而知。近人感时伤事,借笔墨抒胸臆,往往形诸日记,连篇累牍,不能自休;陈乃乾日记与此颇异,言简意赅,每日多不过数百字,而富有价值:如访书经历、掌故见闻、版本考订、编纂工作、人物交往……乃至一时物价,甚或偶闻验方,一一形诸笔墨,直截明快,便于学者读用。有重要史料价值。
历史传记
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自“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后,德国也想从中国捞取种种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德国趁机向清政府提出比照英、法订立条约的要求。1861年(咸丰十一年)9月2日,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崇纶、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德使阿里丕艾在天津签订此约。共42款。附“专条”、“三汉谢城附列条款”。主要内容为: (1)两国互派使臣驻扎彼国京城。(2)准德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领事馆。并
历史传记
史料笔记。八卷。明张瀚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张瀚,字子文,号元洲。生于弘治八年(1513年),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仁和(杭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工部、刑部部曹,庐州、大名知府,长期担任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山西等省的高级官员;又任过陕西巡抚、总督漕运、总督两广军务,后由南京工部尚书,于万历元年擢升为吏部尚书。万历五年,因得罪了首辅张居正受到排挤,回杭州故里
历史传记
笔记。清张祥河(1785—1862)撰。一卷。祥河有《小重山房丛书》已著录。是书成书年代不详, 一万五千余字。 内容颇丰,包括名人秩事、乡贤琐闻等。其中记载文坛掌故、文人诗词为多,评诗亦颇精当,常有新解。是书中述作者游踪,擅长描摹风景。有《小重山房丛书》本,《说库》本,《清人说荟本》等。
历史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