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禄著,写于1935年,近百年来,中国受外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思想之剧变,开从古未有之巨石,非有信史,讲不能明了其造成之原因,国内之问题,及国际上所处至低位。此为国民应有之常识,近百年史当足以此需要。全书共二十一章。第一章到第六章,叙述鸦片战争及善后问题、太平天国兴起到灭亡、咸丰朝的外交形势。第七章到第十章,叙述同治朝之内政外交、光绪初年之内政外交。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叙述中日甲午战争、戊
历史传记
诗人评传。近人钱基博著。本书写成于1929年,1935年初版。后经著者复勘增订,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再版。著者分举六题考论韩愈。首篇《古文渊源篇第一》,考述汉魏六朝以来文风之变化发展,于萧颖士、李华、贾至、元结、独孤及、梁肃诸人论述颇详。《韩愈行实录第二》考辨韩愈家世、生平行迹。《韩愈佚事状第三》,记述韩愈佚事二十事,采摭无馀。《韩友四子传第四》考述韩愈之友李观、欧阳詹、柳宗元、樊宗师的生平及
历史传记
《胡惟庸党案考》是著名史学家吴晗学术方面的扛鼎之作。正是1932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的这篇独具创见的学术论文,令很多学问大家对吴晗刮目相看,也由此奠定了吴晗在明史界的学术地位。《胡惟庸党案考》通过挖掘丰富的史料,条分缕析,经由缜密的考证和推论,揭示了明朝著名大案——“胡惟庸党案”的真相,首次还该案以历史本来面目。本书除《胡惟庸党案考》外,还收入了吴晗18篇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其中既有他在明史方面
历史传记
22卷。作者赖山阳。讲述自源平之乱以来至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历史。叙事简赅、议论明通、褒贬微显、文笔生动,足以透视作者的史学思想和学术风格。是书出版以后,后人有众多编纂,及至在中国的翻刻和流传。这一由日本人所撰写的汉文著作及其流布中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史书,可称中日文化交流的“标本”。
历史传记
《揆园史话》是一部有关古代朝鲜的书籍。《揆园史话》在1925年出版的《檀典要义》中首次提及并引用。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存放着一部朝鲜王国时期的《揆园史话》副本。 《揆园史话》的作者是“北崖子”或“北崖老人”。北崖子自称其书是以李茗的《震域遗记》(此书已失传)为基础写成的。 全书由“揆园史话序”、“肇判记”、“太始记”、“檀君记”和“漫说”五部分组成。 韩国有部分激进分子观点认为《揆园史话》是对檀君
历史传记
本书以散文化的语言,为读者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欧阳修的仕宦与治学生涯。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影响力举世瞩目。欧阳修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政敌指控,在庆历新政、朋党之争与王安石变法中直言相谏;在史学、文学、经学等领域成就卓越,求才、爱才、识才、举才,使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欧阳修是北宋中后期集学者、文人与官员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的典范,经由他提携举荐的士人群体继承他的文学思想与政治人格,在相互呼应、
历史传记
《桓檀古记》是一部关于朝鲜半岛传说时代的伪历史书。据传,此书于1911年由太白教教徒桂延寿编撰,李沂校阅,现存最早的版本为1979年版。有人认为此书是以《揆园史话》为基础写成的,据称很多内容与《揆园史话》非常相似。《桓檀古记》由据称撰于不同时期的《三圣记(上)》、《三圣记(下)》、《檀君世纪》、《北扶余记》、《太白遗史》五卷(四种)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三圣记》记载了桓国和倍达国的历史。 《
历史传记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著作。朱希祖著。是著者在北京大学史学系的讲稿,编写于1919至1920年间。原名《中国史学概论》,1942年正式出版,改署今名。全书共三编,一为“中国史学之起源”,包括史学之本义、有文字而后有记载之史、再论书记官之史、未有文字以前之纪载、再论追记伪托之史、论历史之萌芽;二为“中国史学之流别”,包括编年史、国别史、传记、政治史与文化史、正史、纪事本未;三是“附录”,包括《太史公解》
历史传记
十卷,《隋志》失载,两《唐志》史部传记类著录,后佚。前人尚无辑本。今从《三国志》袭松之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文选》注、《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御览》诸书辑得36条,勒为一卷。荀伯子,颍川颍阴人,事迹具《宋书》、《南史》本传。据《三国志·荀彧传》注及《宋书·荀伯子传》,知伯子乃荀彧之七世孙。荀彧,祖父荀淑,《后汉书》本传称淑乃荀子十一世孙,然则荀伯子乃荀子第十二世孙。《
历史传记
秦腔论著。清代严长明等著。成书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7篇。记述乾隆年间西安地区的秦腔活动。其中有14位艺人的传记,也有西安班社活动情况,更有艺人从艺经历和他们在艺术创造方面的不少宝贵经验。对花部的兴起及清中叶“花雅之争”中秦腔之所以能够战胜雅部昆曲,进而成为剧坛盟主,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涉及地方戏曲特别是秦腔艺术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如秦腔四大声腔流派的形成与艺术特色,三十六班中剧团与艺人
历史传记
一卷。清刘锡鸿撰。刘锡鸿,字云生,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举人出身,官至通政司参议。光绪七年(1881),因弹劾李鸿章而被革职。曾随郭嵩焘出使英国,并撰有《英轺日记》。是书即为《英轺日记》的姊妹篇,分别介绍英国国王临上议院之仪式,上下议院、地方官制、讯按规模、野士凌敦(乡名)养老院、税课之重、民数、选练兵士之法、民兵、监狱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有总论英国政治、杂论英国人的讲求教养、伦敦多善举以及英国人
历史传记
郎廷极撰。郎廷极字紫衡、又字紫垣,号北轩,汉军镶黄旗广宁 (今辽宁北镇)人,是山东巡抚郎永清之子,自幼聪颖,十九岁时开始步入宦途,初任江苏江宁府同知,1705年授江西巡抚,任期达七年之多。他长期任江西巡抚并十分关注景德镇瓷业,致使制成一种被人称之为“郎窑”的瓷器。由十他十分热心于瓷业,遂将自己的文集定名为《陶人心语》。著有《集唐要法》一卷、《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一卷、《师友诗传录》、《北轩集》等
历史传记
王国维著,司马迁年龄考证,现当代学者中,王国维最早对司马迁生年进行系统考证。1917年,王国维编制《太史公年谱》,开始系统考证司马迁的行年。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贞《索隐》和张守节《正义》所引材料相同,之所以有十年之差,是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数字讹误。王国维运用数字分书写法的“鲁魚豕亥”常理:“三讹为二,乃事之常;三讹为四,则于理为远。”推论《索隐》“年二十八”为“年三十八”之误。王
历史传记
二十卷,清黄俊著。《弈人传》依据时间顺序,搜罗古代众多史籍中的各类围棋人物,将其分为先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明、清、仙异、烈女等二十卷。“传中事实,采自各种弈谱,历代史书,私家传志,郡邑志乘,旁及说部。”《弈人传》脱稿于民国之初,成书较晚,却收录了中国古代围棋的绝多本事,同时注明典籍出处,或正或奇,少有遗漏,人物涉及神话传说、棋人国手、帝王将相、文人名士,其中出现了一些
历史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