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
佛教书籍
上海新月书店1930年1月出版,胡适、梁实秋、罗隆基合著,胡适作序,封面由胡适题字。此集为胡适论文部分,小序附于末尾。1929年,胡适、梁实秋、罗隆基等人,发起了一场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人权运动,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体制,反对“训政”,维护自由,要求尽快落实“宪政”。这场运动震动了文化思想界,许多学者先后卷入其中。最终,面对统治者的暴力专横,他们不得不妥协退让。胡适的抨击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
历史传记
古诗笺注。近人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此书为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之二,收录《古逸歌谣集说》、《诗名著笺》、《古诗十九首释》三种论著,大都是汉代以前无主名诗歌的笺注和解释。《古逸歌谣集说》,原稿题为“诗名著笺前集”,收录诗骚以外的十三篇古诗歌,每诗下总汇诸家的论述考证,原始记载,由古至今,不作案语,是作者于1929年在清华大学古今诗选班上所用教材的一部分。《诗名著笺》是作者授课时的参考
诗词戏曲
方书。清王士雄撰。四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王氏据三十年之经验,将所见闻及已验证之方,编辑成书。按甲、乙、丙、丁之序,分为内科、外科、女科、幼科四科。其药廉、方简、效佳,故名。成书于咸丰四年(1854),约三万九千字。但未及刊行。光绪十一年(1885),会稽(今浙江绍兴)徐树兰取王氏手校本付梓。甲集,内科。有头风、臂痛、脱肛等三百一十九种病证。乙集,外科。有头疮、肩疽、便痈等一百五十四种
玄学五术
清段玉裁撰。成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五卷。包括《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群经韵分十七部表》,凡五种。表一为全书总纲,表二分列十七部字之谐声偏旁,表三辨别古韵诸部分合远近,表四为《诗经》韵谱,表五为《群经》、《国语》、《楚辞》韵谱。六书文字按音分部,故名其书曰《六书音均表》。段氏分古韵为十七部,其精于江永十三部者,乃分江氏第二部
学术杂记
是一本着重指导怎样略读的教师用参考书。叶圣陶、朱自清合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1月出版。书中列举了《孟子》、《史记菁华录》、《唐诗三百首》、《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胡适文存》、《呐喊》和《爱的教育》等七部书作例子,体裁包括经籍、诗歌、专集、小说和名著节本。对每部书都写了“指导大概”。在《前言》中著者论述了略读训练的重要性,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
学术杂记
中学国文教师教学参考书。叶圣陶、朱自清合著,商务印书馆1942年3月出版。内容全为精读指导,共选了六篇课文作例子。其中有记叙文一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短篇小说一篇——鲁迅的《药》;说明文一篇——胡适的《读新诗》;议论文——柳宗元的《封建论》等二篇和抒情文一篇。在每篇精读文章之后都写了详尽细致的“指导大概”,注重说明例文的体制、主旨、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取材的范围、手法、笔调及构成本文特殊笔
学术杂记
胡适著。1928年6月上海新月书店初版。胡适用三天时间跑了庐山山上山下17处景区景点,随身携带着《庐山志》和《庐山指南》。他借助《庐山指南》游览景点,又对照《庐山志》进行考察论证。可以说他的庐山之行是一次文化之旅,考据之行,并留下了一篇洋洋万言的《庐山游记》。
天文地理
许地山编著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印度文学》共分为吠陀文学或尊圣文学、非圣文学、雅语文学和近代文学四期。其内容丰富,并有着浓重的印度气息,对中国的印度文学研究和中印文学比较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如季羡林先生评价的,“小说家和梵文学者许地山对印度文学有特殊的爱好……他的《印度文学》篇幅虽然不算多,但是比较全面地讲印度文学的书,在中国这恐怕还是第一部”。
学术杂记
许地山译,《孟加拉民间故事》是印度作家戴博诃利的经典作品,于1833年首次出版,百年来译为多种文字,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许地山是民国时期公认的最有灵性的作家,他对《孟加拉民间故事》的翻译,被季羡林评价为“对印度文学传入中国有开创之功”。
外国文学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藏文原名《十万歌颂》(MilaGrudum),亦称“米拉道歌”,以米拉日巴一生的重要道歌为主线,展开米拉的生平,共有《密勒拾柴记》、《善河降魔记》等六十一篇,记述六十一个故事,每篇故事中都有数首至十数首道歌,此书为蒙藏地区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影响极为深广,多数道歌都可作为修持之诀要。
佛教书籍
扬州史典搢臣著, 仁和俞世贵桂庭参补, 甥王士雄孟英 校订。医话。一卷。典字搢臣,扬州(今属江苏)人。此书经王孟英舅父俞世贵参补,于道光十二年(1838)刊行。首载医话十二则,杂说医药及养生等心得随笔,内容简略。次载解诸服毒、诸物鲠、吞五金,并救缢死、刎、溺、冻,压、吓等诸死伤之各种急救法,及咽喉急证、牙疳、霍乱急证、痈疽等二十多种急症的简易疗法。所载急救法除内服方药外、亦有敷、洗、涂、贴、薰、
玄学五术
清和羹修,王灏儒纂。羹,字鼎实,号涵庵。直隶内丘(今属河北)人。副贡生,顺治十五年(1658)任清源知县。考邑志《文渊阁书目》卷二十“新志”著录,后嘉靖、隆庆间又有抄本,羹上任,即嘱灏儒据嘉隆间之抄本补缺增订校正,于顺治十八年成书并付梓。康熙时知县储方庆,江南宜兴人,在任职期间,又补刻重印,故记事最晚止康熙十七年(1678)。储增入艺文,其所作《梗阳宫余》、《九日清泉寺登高》、《八景》诗及《东湖
天文地理
《怪谈·奇谭》共收录五十五篇怪谈故事,皆为小泉八云根据日本古典文学名篇所作的复述与改写,采自《卧游奇谈》《夜窗鬼谈》《十训抄》《今昔物语》《雨月物语》《古今著闻集》《百物语》《新撰百物语》等诸多日本古籍。《怪谈·奇谭》是日本历史的间接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东方共有的文化美感,全书所呈现出的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学境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