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义》世无传本,诸家书目亦皆不载,惟永乐大典有之,但题曰:李耆卿撰,而不着时代,亦不知耆卿为何许人。考焦竑经籍志,有李涂《文章精义》二巻,书名及李姓,皆与此本相合,则耆卿或涂之字欤?载籍无征,其为一;为二盖莫之详矣。其论文多原本六经,不屑屑于声律章句,而于工拙繁简之间,源流得失之辨,皆一一如别白黒,具有鉴裁。其言苏氏之文,不离乎纵横;程氏之文,不离乎训诂;持平之论,破除洛蜀之门户,尤南宋人
诗文评
《诗人玉屑》据《四库提要》说,约成于南宋度宗赵禥(1265—1274)时,但本书卷前却有黄升作于淳佑甲辰(1244)的序,按理,没有先于成书二十年之久的序,因而,《诗人玉屑》当成于理宗淳佑年间。它评论的对象,上自《诗经》、《楚辞》,下迄南宋诸家。一至十一卷论诗艺、体裁、格律及表现方法,十二卷以后,评论两汉以下的具体作家和作品。它博采两宋诸家论诗的短札和谈片,在现在不少书已难以
诗文评
《文说》·一卷(永乐大典本) 元陈绎曾撰。绎曾字伯敷。《元史》附见《儒学传》,作处州人。而《吴兴续志》亦载其名,盖家本括苍,而侨居苕水者也。至顺中,官至国子监助教。尝从学於戴表元,而与陈旅友善。师友渊源,具有所自,故所学颇见根柢。是书乃因延祐复行科举,为程试之式而作。书中分列八条,论行文之法。时《五经》皆以宋儒传注为主,悬为功令,莫敢异趋。故是书大旨皆折衷於朱子。《吴兴续志
诗文评
《颐山诗话》·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安磐撰。磐字公石,颐山其号也,嘉定州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事迹具《明史》本传。其论诗以严羽为宗。其中如以海棠为杜甫母名,尚沿小说之误。又以“朝扣富儿门”四句讥杜甫致君尧舜之妄,亦失之固。所载《讥陈循诗嘲裁传奉官诗》,亦皆近乎小说,无关诗法。然其议庄&
诗文评
《文章缘起》一卷,旧本题梁任昉撰。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称有录无书。是其书在隋已亡。《唐书·艺文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注曰张绩补。绩不知何许人。然在唐已补其亡,则唐无是书可知矣。宋人修《太平御览》,所引书一千六百九十种,挚虞《文章流别》、李充《翰林论》之类,无不备收,亦无此名。今检其所列,引据颇疏。如以表与让表分为二类,骚与反骚别
诗文评
《作义要诀》·一卷(永乐大典本) 元倪士毅撰。士毅有《四书辑释》,已著录。是编皆当时经义之体例。自宋神宗熙宁四年始以经义试士,元太宗从耶律楚材之请,以三科选举,经义亦居其一。至仁宗皇庆二年,酌议科举条制,乃定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汉人、南人第一场经、疑二问,限三百字以上,不拘格律。元统以后,蒙古、色目人亦增经义一道。明以来科举之文,实因是而引伸者也。是书所论,虽规模浅
诗文评
《文章缘起》·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梁任昉撰。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称有录无书。是其书在隋已亡。《唐书·艺文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注曰张绩补。绩不知何许人。然在唐已补其亡,则唐无是书可知矣。宋人修《太平御览》,所引书一千六百九十种,挚虞《文章流别》、李充《翰林论》之类,无不备收,亦无此名。今检其所列,
诗文评
诗文评
诗文评
乾隆十五年御定。凡唐诗四家:曰李白、曰杜甫、曰白居易、曰韩愈。宋诗二家:曰苏轼、曰陆游。诗至唐而极其盛,至宋而极其变。盛极或伏其衰,变极或失其正。亦惟两代之诗最为总杂,於其中通评甲乙,要当以此六家为大宗。
诗文评
诗文评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王国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a
诗文评
冯梦龙一生搜集了许多吴歌,并将它们编写成了《山歌》等歌集,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吴歌资料。他辑评的《山歌》,存诗三百八十首,以抒写男女爱情为主要内容,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率真、热烈。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山歌》是浅显的、粗俗的民间歌谣,但是要是站在学术的立场上,用研究的态度和文艺的眼光来直视这三百余年前的古民歌,则这些歌辞根本无所谓猥亵与粗陋。它体现了一个地区在一个时代内的特性,是我们珍贵的历史资料。从
诗文评
《作义要诀》一卷,元·倪士毅撰。士毅有《四书辑释》,已著录。是编皆当时经义之体例。自宋神宗熙宁四年,始以经义试士。 元太宗从耶律楚材之请,以三科选举,经义亦居其一。至仁宗皇庆二年,酌议科举条制,乃定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汉人、南人,第一场,经疑二问,限三百字以上,不拘格律。元统以後,蒙古、色目人亦増经义,一道明以来科举之文,实因是而引伸者也。是书所论虽规模浅狭,未究
诗文评
《怀麓堂诗话》·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东阳撰。东阳有《东祀录》,已著录。李、何未出以前,东阳实以台阁耆宿主持文柄。其论诗主於法度音调,而极论剽窃摹拟之非,当时奉以为宗。至何、李既出,始变其体。然赝古之病,適中其所诋诃,故后人多抑彼而伸此。此编所论,多得古人之意。虽诗家三昧不尽於是,要亦深知甘苦之言矣。姚希孟《松癭集》有此书跋云:“李长沙诗以
诗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