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斋文集》·十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金瑶撰。瑶有《六爻原意》,已著录。是集乃其外孙江从龙所梓。文颇有轶宕之致,其阐发经义之作,大抵空言多而实际少,盖其《说易》、《说周礼》,即多以臆断云。
别集
《弘艺录》·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邵经邦撰。经邦字仲德,仁和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以论劾张孚敬下狱谪戍。事迹具《明史》本传。经邦以讲学自任,尝采古今论学语,发明其旨,为《弘道录》;又删掇诸史,为《弘简录》。所著诗文,则别为此录。经邦自作《志铭》所云:“三弘集”成,瞽开聋鸣者是也。考其自作《小传》,称榷税荆州时,裒所
别集
《湛然堂诗稿》·(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陈汝玚撰。汝玚字席珍,高安人,官广昌县知县。其自叙诗注云:望五贡荐,盖由贡生起家也。是集为其子邦纶属陈起元所选定,格意颇为平实,然不足自名一家。
别集
《过江集》·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史申义撰。申义字叔时,号蕉饮,江都人。康熙戊辰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给事中。时新城王士祯方以诗名海内,尝称申义及汤右曾足传其衣钵。见集中自注:圣祖仁皇帝,尝以后进诗人询泽州陈廷敬,廷敬以申义及周起渭对。见廷敬《序》中。其官翰林时,有《芜城集》;典试云南时,有《使滇集》。此则官给事中时,前后数年作也。
别集
《半庵诗稿》·(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劳巁撰。巁字贞著,阳信人。《山左诗钞》作劳砺,其字从“石”,然此本为其家刻,字皆从“山”,则《山左诗钞》误也。巁年五十四为诗,故工候未深,多不入律。高適旷代之才,固不容於有二矣。
别集
《檗庵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汪禔撰。禔字介夫,别号檗庵,祁门人。《江南通志》称,所著有《家礼砭俗》、《投壶仪节》,其学盖深於《礼》。故集中《与胡天叙书》、《论王生二书》、《与汪子立书》、《赠叶生新娶序》、《胡氏初堂记》、《新居告祖文》、《奉主还宗子祠文》、《宗法议》,皆本礼以立言;惟卷端《上学使者》一书,犹明代学校之旧习,可以不作耳。其诗则全作《击壤集》体,不以
别集
《张文忠集》·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孚敬撰。孚敬有《谕对录》,已著录。是集凡《奏疏》八卷,《诗稿》四卷,《续稿》一卷、《文稿》六卷。孚敬以议礼得君,故其著述,强半皆考礼之词,不惟议兴献王礼,而且议郊祀礼,议孔庙礼;不惟撰《明伦大典》,而且撰《礼记章句》,自谓有明一主持礼教之人。其间所论,未必百无一当,然穿凿附会,以迁就时局者,比比然也。
别集
《群玉楼集》·八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李默撰。默有《建阳人物传》,已著录。是集凡文五卷,诗三卷,乃其子太学生培所编。康太和《序》称:其镕意铸词,不涉蹊径,然少伤於朴直。原集刊於万历元年,此本为其裔孙重刊。默为赵文华借策题谤讪,构陷下狱以死。有孝廉江宗者力争之,故卷末以江举人《上侍郎赵文华书》附焉,其事盖史所未及也。
别集
《峇卢山人集》·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谢乃实撰。乃实字华函,福山人,福山有峇卢山,因号峇卢山人。康熙戊辰进士,官兴宁县知县。是集不分卷数,但以各体类从,而附《诗馀》於末。其词名绝句一百三十首,别为一册,为古今所未有。然杂体昉自齐、梁,究为小品,可偶一为之,不可以为擅长之技也。
别集
《龙湖文集》·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治撰。治字文邦,茶陵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隐,改谥文毅;万历初,复改谥文肃。是集凡文十卷,诗五卷,乃丰城雷礼与治婿彭宣所编刊,版久漫漶,雍正丙午,宣之从曾孙思眷得旧刻校正,属其子维新重刊於浙江。治,《明史》无传,《献徵录》称,其临事不阿,以是失世宗旨,及其卒也,命与中谥,隆庆改元,始更谥焉。然观何乔远所撰小传,不
别集
《沧沤集》·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张重华撰。重华字虞侯,华亭人。是编前有张位、姜宝“二序”。位《序》称其有集百卷,先梓八卷;宝《序》称其文言言欲奇,其诗首首欲出尘清新,然大抵拉杂不入格。如称“九峰三泖”曰“九三”,虽《绛守居园池记》,亦不至於斯矣。
别集
《张水南集》·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张衮撰。衮字补之,江阴人。正德辛巳进士,历官至南京光禄寺卿。是集凡诗二卷,文九卷。衮在谏垣,颇多建白,嘉靖中,倭扰东南,衮家居在危城中,驰书政府,条上御倭五事,盖亦留心於经世者,词章则又当别论焉。
别集
《龟川诗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董绪撰。绪字禹方,乐安人。少从邹守益、聂豹游,讲良知之学,故其诗不求工於声律,以理趣为主,盖濂、洛风雅之流派也。其子刑部尚书裕初刻於东莞,岁久版漶;其裔孙又为重刻。然此本亦字多残阙,殆难卒读。据其目录,尚有附录志状之属,亦佚之矣。
别集
《学古堂诗集》·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季友撰。季友字客子,平湖人,康熙丁卯副榜贡生。其集卷一至卷三曰《南旋集》,卷四至卷六曰《秋蓬集》,乃其孙钥所合刊。季友为陆葇之婿,与汪琬、毛奇龄以诗相倡和,奇龄为作集《序》,亦以才子目之,然抑扬皆“在是”两字矣。
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