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申公九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晁、陈二家书目及《宋史·艺文志》皆未著录。卷首序云,丞相惇,性喜挥翰,在政府时,日书数幅,予尝见杂书一卷,乃抄录之。盖从其墨迹录出。前七则皆论书体源流及用笔之法,惟第八则为叙吕元圭幻异事,第九则末署曰:元祐六年十一月五日京口西斋大涤翁书。元祐六年正惇贬汝州时。按东都事略,惇自汝州徙扬州,
杂家
清王鸣盛(1722-1798)撰。学术笔记,八十二卷。是集分八类:说录、说字、说地、说人、说物、说制、说集、通。内容丰富,以议论经义、史地、小学为主,度、名物、人物、诗文、碑刻均有考证。议论淹博,考核精审。人比之宋洪迈《容斋随笔》、王应麟《困学纪闻》。《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蛾同“蚁”),孔颖达《疏》:&
杂家
△《掌录》·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祖范撰。祖范有《经咫》,已著录。是书乃其劄记之文,皆考证名义训诂。然大抵捃摭旧文,罕逢新义。疑其辑录诸书之说以备检阅,其门人转相传写,因而刊行,本非有意著书也。
杂家
《习学记言序目》对先秦以来的各种学派和学说,进行了广泛的评论。阐述了“道”不离物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老子、庄子的错误在于“尽遗万物而特言道”。批判思孟学派“以心为官”的先验论,认为“耳目之官”与“心之官&rdq
杂家
杂家
△《天都阁藏书》·二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程允兆编。允兆字天民,歙县人,故取天都山以名其阁。是书序称丁卯长至,不著年号。相其版式,全仿闵景贤《快书》,确为万历以后之本。所谓丁卯,盖天启七年也。所录自锺嵘《诗品》以下凡十四种。中严羽《沧浪诗话》题曰《沧浪吟卷》,盖羽诗集本名《沧浪吟卷》,明人所刻以诗话冠首,允兆从集中剽出而不辨其为全集之名也。杂评一卷,不著名氏,皆论书之
杂家
△《汉魏别解》·十六卷(内府藏本) 明黄澍、叶绍泰同编。自《吴越春秋》讫於薛收《玄经传》,凡四十六种。其凡例云,六朝诸家文集,一篇不载。而编中收江淹、任昉诸集,不一而足。又云,皆录全文。而节录者亦复不少。至近代伪书,如《天禄阁外史》之类,亦一概滥收,殊失鉴别。
杂家
△《眉公十集》·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继儒撰。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是书名为十集,实十一种,曰读书镜,曰狂夫之言,曰续狂夫之言,曰安得长者言,曰笔记,曰书蕉,曰香案牍,曰读书十六观,曰群碎录,曰岩栖幽事,曰槐谈。皆在宝颜堂《秘笈》之内,惟《读书十六观》一种为《秘笈》所未收。简端各缀以评,其评每卷分属一人,而相其词气,实出一手。刊版亦粗恶无比,盖继儒名盛一时,坊
杂家
△《快书》·五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闵景贤、何伟然同编。景贤字士行,乌程人。伟然字仙臞,仁和人。是编割裂诸家小品五十种,汇为一集。大抵儇薄纤佻之言,又多窜易名目。如《会心编》改名《秋涛》,《醒言》改名《光明藏》之类,不一而足。甚至周守忠之姬侍类偶改名姝联,姝即姬侍,联即类偶也,亦可谓拙陋矣。
杂家
△《经史问》·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人。乾隆壬戌进士。是编乃其主广东粤秀书院时与诸生搜经史疑义,设为问答以考订之。大率皆注疏旧义,且与毛奇龄《经问》雷同者亦复不少。
杂家
全书包括说经,八卷。内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春秋》、《公羊》、《孝经》、《孟子》,小学、经总等;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作者一生博洽多闻,有宋一代诸儒罕与其伦比,学术渊源虽亦出自朱熹,但对朱子之舛误却敢于辨证,并不为师门所讳,坚持门户之见。如《论语注》“不舍昼夜”“舍&r
杂家
释名,是一部解释词义、探寻事物得名由来的专书。作者为东汉人刘熙。熙字成国,北海人。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是校勘、注释释名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先是乾隆时的学者兼大吏毕沅广校群书,作成释名疏证及补遗和续释名;著名校书家顾广圻也为长洲吴氏作一校本。王先谦等人在此基础上,又参酌甄録成蓉镜、吴翊寅、孙诒让等人的校勘成果,续注补校,萃成本书。书成之后,又得到胡玉缙、许克勤二人的校语,王氏为作补附一卷,缀于书后。这
杂家
△《津逮秘书》·(无卷数,内府藏本) 明毛晋编。晋有《毛诗陆疏广义》。已著录。此为所纂丛书。分十五集。凡一百三十九种。中《金石录》、《墨池篇》有录无书,实一百三十七种。卷首有胡震亨序。震亨初刻所藏古笈为秘册汇函,未成而毁於火,因以残版归晋,晋增为此编。凡版心书名在鱼尾下,用宋本旧式者,皆震亨之旧。书名在鱼尾上,而下刻汲古阁字者,皆晋所增也。晋家富藏书。又所与游者多博雅之士,
杂家
△《麟书》·一卷(通行本) 宋汪若海撰。若海号东叟,歙县人。靖康中为太学生。建炎中官至直秘阁,知江州。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若海豁达高亮,深沉有度。金兵至汴,若海上书枢密曹辅,请立康王为大元帅。及京城失守,若海复述麟为书以献,即此本也。其书托麟为喻,以俪词作韵语,诡言鸱夷子授之磐固侯。大旨主用兵之是,斥和议之非。又言不当追回康王,而劝钦宗以死社稷,用意甚为剀直。因当时金人
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