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本经逢原》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鉴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的药物数量较少,有些尚且失传,或临床实用性不大,而对于常用药物却没能详细记载,他遂以《本经为基础,参考《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将常用的
医家
属性:膏肓 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取穴法∶令人正 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 炙膏肓腧穴法 书名:炙膏肓腧穴法 孙真人《千金方》论 属性:膏肓 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取穴法∶令人正 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从胛骨上角摸索全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
医家
金匮著作。十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 本书的体例和编法特点,与《伤寒论浅注》略同。作者选集前人《金匮要略》注本中的精采注文,结合个人见解予以阐发,以求辨明要旨,书中删去林忆整理本(共25篇)的最后三篇,并于第22篇(妇人杂病脉症)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 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医家
清·尤怡著。成书于公元1729年。 本书是尤氏集十年寒暑的心得之作,其阐注《金匮要略》文笔简练,注释明晰,条理贯通,据理确凿,力求得其典要,抉其精义,对于少数费解原文,宁缺而不作强解,并校正了一些传写之误,删去《金匮要略》后三篇以及后人增添的一些内容,在注本中有相当的影响,是学习《金匮要略》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全书3卷。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至肺痿肺痈咳嗽上
医家
医道之见于载籍者,《灵枢》《素问》《难经》而上,《神农本经》为最古。诸经所论在审病,《本经》所论在主治,道实相为表里,惜其传授姓氏不可考,人遂以为汉人所假托,然秦人焚书,医药之书不毁,其为上古所遗无疑,后之继是书而作者,陶隐居《别录》为最善,乃宋金元以来着本草书者十数家,其言愈多,其道愈歧,其说愈新,其旨愈晦,则皆求胜于《本经》,求加于《别录》,而失之庞杂芜秽者也。世医相沿承用不知其非,即号称名
医家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历代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故曰“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认为“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反映了一定的尊古崇圣思想。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
医家
《金匮翼》为清代名医尤怡所著,全书共八卷。此为尤氏补充其所著《金匮心典》而作,故称为《金匮翼》。书中详细论述内科杂病,凡四十八门,每门先述统论,然后分述证候和治法,最后附有按语。对各证表里虚实之辨,补泻温凉之用,明晰了然。本书对中医内科临床医生,颇较高的实用价值。
医家
门纯德,字秉洁,(1917--1984),河北尉县人.幼年时期,家境贫寒,17岁开始中医,1954年响应党的号召,先在山西广灵县医院工作,后调晋北卫校任教,1962年调山西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中共党员,并被选为山西省五届、六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雁北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医家
《普济方》是由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主持,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执笔汇编而成,刊于1406年,初刻本已散佚。几百年来除少数藏书家藏有一些残卷,如永乐刻本存19卷,明抄本存35卷等外,惟《四库全书》收有全 文。原作168卷。 本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全书大致分为12部分,卷1~5为方脉,卷6~12为运气,卷13~43为脏腑,卷44~86为五官,卷87~250为内科杂病,卷251~267为杂治,卷
医家
《质疑录》,医论著作。明·张介宾撰,撰年不详。本书收入《医林指月》等多部医学著作中。《医林指月》,医学丛书。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著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达生篇》、《扁鹊心书》、《本草崇原》、《侣山
医家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从分类上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 同时又按可食部位在各部之下进一步分为叶可食、根可食、实可食等,计有:叶可食237种、实可食61种
医家
全书10卷,分为23门。包括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病等脏脏常见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诸证,伤寒时疫证等,每门分列数证,证下系方若干,每方均简述主证、病因、病机、用药、炮制及眼法,或载有关医论、病案、灸治、煨治法等内容。 该书文字简明,列证、辑方切于临床。如对各类积证,除用缠金丹等治疗外,又依病情分为:酒、肉、血、气、水、涎、食六类病候,分别治疗;对阴毒证,由浅
医家
原书六卷,至南宋末年亡佚,所叙述的药物散见于《证类本草》及《本草纲目》等书。今存佚文中,有药物124种(一说131种、一说128种),其中16种药物为首载,如车渠、金线矾、波斯白矾、瓶香、钗子股等。该书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兽、鱼虫、果等6类,详论药物形态、产地、品质优劣、真伪鉴别、采收、炮制、性味、主治、附方、用法、禁忌等。 二、《海药本草》的主要成就:1、广收海药,稽其原委。该书注明外国产
医家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是一本图书,皇汉医学丛书之一。 图书简介:金匮著作。六卷。《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6年。作者采辑徐彬、程林、沈明宗、魏荔彤及《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等《金匮要略》注本,结合个人心得,发扬其考据学的功力,逐条阐析仲景原文,考核校订比较精详。方解部分,除选注诠释外,并参考古今方书增补了一些有效方剂,对读者有一定的
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