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前3卷为辨太阳病篇,即首卷论风伤卫、第二卷论寒伤营、第三卷论风寒两伤营卫;第四卷为辨阳明、少阳病;第五卷为辨三阴病;第六卷为风温杂病、霍乱、阴阳易及差后劳复等病症;第七卷为痉湿暍病及辨脉法;第八卷为汗吐下可与不可等篇。后附《本草钞》1卷,《或问》1卷,《痉书》1卷。方氏之学术观点在《或问》、《痉书》中有较详细的论述。《伤寒论》经方氏整理编次后,进一步加强了原文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重点
医家
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四专论方药,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并以经典医著结合个人体会加以分析。本书为学习《伤寒论》的补充读物。现存宋、明、清十多种刻本、及《古今医统正脉》、《中国医学大成》本。
医家
医家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 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
医家
妇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女科准绳》。五卷。明·王肯堂撰。本书主要以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已校注本)为蓝本,广泛收集各家学说,对明以前妇科学成就作了较细统的整理。成为代表明代水平的妇产科专著。全书:治法总论、调经门、杂证门、胎前门及产后门五大类,每类分列若干病症,对于病因、辨证及治疗论述颇详。是一部资料比较丰富的妇科著作。版本情况参见《六科证治准绳》条。明&
医家
在编次上首先列“阴阳发病六经统论”一篇,将仲景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列于六经之首,作为总纲。然后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排列六经,每经皆按先正治法、后变法的顺序编排,以法类证统方,对各篇原文详予注释,释文遵从《灵》、《素》之
医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医家
《伤寒舌鉴》,舌诊著作。一卷。清·张登撰于1667年。 据本书自序称,作者“取《观舌心法》(是继《伤寒金镜录》之后的舌诊专著,共记载137舌诊图,原书已佚),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父亲张登治案所记,及己所经历,共得120图。”其中包括白、黄、黑、灰、红、紫等多种舌苔,并附妊娠伤寒舌。每种除有总论叙述外,各图均附说
医家
《本草便读》,中药学著作。共四卷。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参照《本草纲目》分为山草、隰草……等24类。 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语以为概括,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全书内容简要,便于诵读。
医家
《本草备要》,书分八卷,及“药性总义”一篇,内容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日食菜物等部。共收常用药物478种,续增日食菜物54种,对各味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禁忌、产地、采集、收贮、畏恶、炮制等《本草备要》,书分八卷,及“药性总义”一篇,内容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
医家
医经著作。六卷。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 本书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注释。以作者十分推崇张景岳,故主要参酌《类经》中的注释,也吸收了其它各家学说。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等类,共14篇。注文简要,但全书略于针灸的记述。 现有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及石印本。
医家
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自序云“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有探讨药性理论之意,药分上中下三品,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对徐大椿、陈修园等影响颇大。
医家
针灸学著作。二册。不分卷。明·翟良撰。刊于1628年。本书联系脏腑的属性、生理特点对十四经脉的循行、属络、经穴部位和主病等予以论述。并附脏腑经脉图及歌诀、手足经起止图、内景图和奇经八脉论等。现有清刻本。
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