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二诸证门,将《素问》一书中的61病名逐条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处方;卷三-十五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燥、妇人、补养、诸痛、痔漏、疟疾、眼目、小儿等各门,每门均先引《素问》医论,作者加以引伸,并制定处方。本书从分析《素问》一书中所论及的各种病证,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一一制定处方是大胆的尝试。不仅补充了《素问》所记病候缺乏方药的不足,并反映出刘氏偏重寒凉、降火益阴为主的治疗大法。现有多
医家
医原,医论著作。三卷。刊于1861年。共有医论二十篇,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种证治。现有初刻本、光绪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医家
何世英 1912~1990何世英(1912~1990),中国近当代名老中医,中医临床家、中医理论教育家、中医脑病学科创始人、中国新医药学理论奠基人之一。1936年华北国医学院毕业。1935年天津市国民政府中医师千人会考第一名。后悬壶津门、志做良医,始终恪守医德、治医为民、贫贱不分、童叟无欺。成名于三、四十年代,擅长内科、小儿、妇科、流行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自创多种中成药。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
医家
医家
全书用药简捷平稳,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药取其价廉,方择其易 制;且文字通俗易懂,医者或病家皆可按症索方,有一定实用价值。故继乾隆年初刊之后,嘉庆、道光、民国时期曾多次刊刻,受到临床医家的赞许。值得提出的是,由于作者生活在清代并笃信道学,个别医方难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对此应持批判态度。 现有初刻本等十余种清刻本,1917年石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回生集》原叙 从来妙剂,多出仙传,如千金等方
医家
《洪氏集验方》五卷,南宋洪遵(1120~1174)撰。遵官拜宰执。临政之暇,熟读医书,关心民瘼,收集医方,并事治疗,多获效验。晚年将其多年搜求有效医方刊刻成书,名《洪氏集验方》。初刻本仅存一部,是为孤本,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据孤本再造之。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之,明文徵明、明末清初季振宜、清中叶黄丕烈、汪士钟迭加收藏,流传有序。清末为瞿镛所得。后归北京国家图书
医家
书凡十卷。按证列目,选辑历代名医医案,上至仓公,下至叶天士共六十余家,一千零六十余案。所选医案多出自江氏《名医类案》,对其他医书属立案奇法者,亦间采一二。 俞氏通过加按形式分析各家医案。在按语中,对各家的学术思想,褒贬分明,择善而从。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析疑解惑,明确指出辨证与施治的关键所在。此外,他亦发挥己见在按语中。 全书加按五百三十余条,辨其真伪,别其是非,析其异同,诚补诸按之未逮,为研
医家
费承祖(1851~ 1914 年),字绳甫,江苏孟河名医,费伯雄之孙,是继费伯雄之后,又一位医名卓著的大家。费氏医派起源于明季,至七世的费伯雄的医技最精,医名最著,早在清•咸丰、同治间,费伯雄即已名闻大江南北。费氏善治虚劳,其医疗特色是以平淡醇正为本,但对每个具体病例又能灵活变通,以求切中病情,所著《医醇?义》四卷为费伯雄之经验总结,立论以和缓为宗,用药戒偏戒杂,多寓神奇于平淡
医家
《医旨绪余》内容简介:众多的新安医家在医学理论和临床上卓有建树。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的理论创见及用药轻灵、圆机活法的临床风格,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代表性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已成为当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汪机首倡“新感温病”学说,从此温病成因有了“伏气”、“新感&rdqu
医家
《圣余医案诠解》为清末民初医家刘子维所撰,门人李俊诠解。全书分四卷十四门,选例214例,刊于1945年。医案作者重视脏腑气化的特异性和人体气机的升降浮沉,临证用药独具特色。李俊用《内》《难》《伤寒》等典籍给予明确的诠解。原书为繁体竖排本,未再版。
医家
医家
《医医小草》 医论著作。清·宝辉撰于1901年。作者指出有关寒、温、疫三病的治法,金、元诸家均有所偏,乃细心体味。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文字简要,说理清晰。所附《游艺志略》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此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医家
《华佗神方》亦名《华佗神医秘传》,原题“古代真本”,“汉·谯县华佗元化撰、唐·华原孙思邈编集”,本书是根据中华民国十二年、古书保存会藏版、上海大陆图书公司排版的“海内真本”《华佗神医秘传》整理点校。 全书共二十二卷,涉及到病理、诊断、
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