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picture/mlogo.png)
△《读白鹿洞规大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任德成撰。德成字象元,吴江人。是书取朱子《白鹿洞规》原文,各分段落,标於每卷之首,而引历代诸儒名言附於后,凡二百四条。前有读白鹿洞规文约,举邵、周、程、张、吕、陆诸子之说以冠之,则一篇之纲领也。
儒家
△《敬义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文澍撰。亦《石畦集》中之一也。大旨述程、朱之绪言,驳陆、王之高论,无所发明,亦无所乖剌。惟其中一条云,庄子尚有见地,荀子则茫然无所见,止识得一个学字。乃转似金谿姚江所说,与全书南辕北辙,则不解其何故也。
儒家
△《留书别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章世纯撰。世纯有《四书留书》,已著录。是编内集一卷,分四十三篇,篇各有名,多摹仿周秦诸子。散集一卷,皆内集之绪馀,不立篇名,故谓之散。前有世纯自序总谓之别集,以有说四书者故也。两书自序甚明,《明史》合为一编,殊非世纯之意。今分载之。又此书内集、散集各一卷,合四书六卷仅得八卷,而《明史》乃作十卷。然四书六卷无所阙佚。内集列有目录,无所
儒家
《儒学警悟》共收书六种,即《石林燕语辨》十卷、《演繁露》六卷、《懒真子录》五卷、《考古编》十卷、《扪虱新话》八卷、《莹雪丛说》二卷,共四十一卷。由于《扪虱新话》分上下两集,故本书又号称《儒学警悟七集》。 21世纪将是具有儒学传统的国家崛起并起主导作用的世纪,这是儒家深刻的思想内涵所决定的。本书将对从事儒学研究工作的学者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儒学警悟》向无刻本。据缪荃孙说,光绪壬辰(即光绪十八年
儒家
△《童子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文澍撰。文澍有《经解经义杂著》,已著录。是编刊本题《石畦集》,《童子问》盖其集中之一种也。设为《童子问》,而文澍答以驳王守仁之学。凡十四章。
儒家
△《通言》·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吴沆撰。沆有《易璇玑》,已著录。此书亦语录之类。如曰不求过於人而人不能及之者,善道也。不求合於人而人不能离之者,善德也。又曰:立朝廷而后见山林之志,享富贵而后见贫贱之节。论亦间有可取。然其自序有曰,孟轲谈仁义,至杨、墨而不通;其道小,不足以容杨、墨故也,孔子则无所否矣。韩愈原道德,至佛、老而不通;其道小,不足以容佛、老故也,王通则有所可矣。
儒家
△《朱子书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编辑人名氏。取朱子《语类》、《文集》抄撮成帙。前无序目,每条下又各以朱笔注道体、天命等子目。盖欲分类编排,手录未竟之本也。
儒家
△《浩斋语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过源撰。卷末有源行实一编,称源字道源,号浩斋,其先浙东人。至高祖徙於临川。源生有异徵,笃志圣贤之学,以斯文自任。嘉祐间召为国子直讲,不赴。卒於崇宁丙戌九月。并载所著述甚富,今皆不传,惟此书仅存上卷,为其门人永新龙图所录。下卷为其门人白城章伟所录,而其从孙勖刊之。然所列书名,《宋史》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其中疑窦尤多。如行实称源生
儒家
△《唐氏遗编》·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唐棣编。棣字彦思,宜兴人。尝受业於伊川程子,与门人共记平日问答之语为此书。已载入二程之遗书。康熙中,其裔孙一学等重刊於家塾,乃易以《遗编》之名。末附桐友遗编一卷,则一学之父所作。一学又与其弟诗及开绪各附己见,缀列各条之下。
儒家
△《二程语录》·十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编。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初,朱子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皆程子门人记其所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子原本,而稍加删订,合为遗书十五卷,外书二卷,附录一卷,其少日所闻诸师友说一卷。己巳冬,所闻一卷悉删不录,外书亦删冯氏本拾遗一卷。又附录一卷内以明
儒家
△《性理综要》·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詹淮辑,陈仁锡订正。而前有凡例一条云:性理有詹柏山、诸理斋、黄葵阳、李九我、董思白诸刻。或病其太简略,兹刻从大全增益之云云。柏山即詹淮之号,则凡例必非淮语,殆仁锡取淮原本稍增辑之。又卷首并存李廷机、詹淮及仁锡序,皆称其所自辑,而仁锡序中亦不称为据淮本,即其开卷数页,已自相牴牾,则是书为庸俗坊本决矣。书中各加标识,於可作闱试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