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诗随笔》是一部精彩而又独到的宋诗鉴赏读物。程干帆先生品读宋诗,多是在每首或几首诗后,信手写下读后感想,不求统一规范,只存真知灼见。这样的“随笔”式点评,由感而发,平易亲切,于文于思,堪称珠玑满眼,美不胜收。唐宋诗歌犹如双峰并峙,成就皆高。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等宋代诗人“以己意为诗”,生命内在的自由随意与豁达,成就了充满生活智慧的宋诗风貌。作者精选代表性宋诗百余首,超脱传统,从比较着眼
诗词戏曲
这本书汇集了钱穆所做有关中国文化之十二次讲演的讲辞。先生就中国文化之“中心思想”“进退升沉”“终极理想 ”“中庸之道”“前途展望”等内容详加发挥,逐一阐述,指出心性修养乃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而心性修养之道当上溯于孔孟教义,此诚中华文化精义所在,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加体会,善加推扩,方能体会和弘扬中华文化之大义,“惟此最为我中华文化传统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前途有其大贡献之处。”读此书
学术杂记
舍勒思想以其哲学人类学最富盛名,但舍勒为何要提出哲学人类学构想,其问题意识究竟是什么,并未得到恰当的把握。舍勒的整个思想建构是从现代性问题出发的,其哲学人类学构想亦如此。对人的观念嬗变的关注,是舍勒的现代性思想的重要基点。凭着展开一种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的综合学术,旨在推 出一种新的与市民时代有内在联系的哲学,确立一种能埋葬市民时代的思想方法的具有规范性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舍勒哲学人类学的关怀所在。
外国文学
钱仲联是著名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其在清诗方面的造诣尤其深厚,他晚年所主持编撰的《清诗纪事》已成经典,至今在此领域几乎无有能与其相比肩者。这是一本名家讲解清诗的书稿。书稿为钱仲联当年在苏州大学带博士生时的讲课稿,由其弟子魏中林整理而成。书稿共有八章,因钱对清诗造诣深厚,所有诗句早已烂熟于心,所以,授课时,并无教本,从清初至晚清,一路讲下来;无论溯源流、揭伏藏、发隐微、论析评说,
诗词戏曲
副题《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恩格斯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用德文写成的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恩格斯通过考察和调查,用大量的事实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尤其产业革命是造成工人道德堕落的根源,满怀义愤地控诉英国资产阶级对工人犯下的种种罪行。指出大工业运用新机器,对工人带来严重的道德伤害,现存社会秩序对工人只有一切害处而得不到些微好处,工人不可能尊重这个社会秩序。一些工人不由自主地
外国文学
1948年2月上海广艺书局出版。一册。该书为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作家冯玉奇所著。该作品为武侠题材,通过对书中主人公人物及经历的刻画与描写,劝忠劝孝,燃犀烛奸,实为寓意褒贬。小说主题深刻,立意深远,使人感到作者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眼光,非常值得一读。此书是其中的一部。附续集《鸳鸯宝带》。
文学艺术
演培法师,佛历二五一七年夏历正月起讲于灵峰般若讲堂。伟大而崇高的人间佛陀,为人类,为众生带来了真理之光,开放了自由之花,引导人类向真理之官迈进,向自由之塔攀登,使得每个人们,实现真理的体悟,完成自由的获得,怎不合人向这位卓绝群伦的人间觉者,致最崇高的仰慕与敬意!因此,本人在般若讲堂每月夏历初一举行金刚法会时,对信众讲述佛陀一生的简史,特重人间佛陀方面的启示,以期信众亲切了解佛陀的人间真实性,所以
佛教书籍
蒋士铨是我国清代乾隆年间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其一生诗文词曲无一不工。本书以蒋士铨生平为线索,以饶有兴味的真实故事为表现形式,重在体现蒋士铨先生的人格、信念、气节。以散文体的叙事方式,按照人物命运的走向、脉络,结合蒋士铨先生的戏曲及诗文成就,努力做到全方位展现蒋士铨先生高深渊博的学识素养和学问根基。蒋士铨一生坎坷,早年随父游学山西等地,后归铅山参加科举考试,于三十三岁中进士。其性情刚介耿直,在翰
历史传记
温病学著作。1卷。沈麟(汉卿)撰,刊于1936年。作者认为不论伤寒温病,皆人身气化之为病,而人们论温热病,多不明经旨,误人不浅。遂本古圣医经以气化之理发明温热条文,以惠后学。卷末附有验案。本书现有民国间江苏沈氏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 本。
玄学五术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纲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文献。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写成,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宣言》正文共四章,前面有一个简短的序言。序言明确指出了《宣言》是共产党的纲领,它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宣言》正文的主要内容是:①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
外国文学
也称《拿破仑第三政变记》。德国马克思著。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间,马克思利用法国报刊、官方资料及个人通讯写成本书,并于1852年5月首次在魏德迈创办的《革命》杂志上发表。本书叙述和分析了从1848年的二月革命到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倾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法国历史,并把它划分为3个阶段,即二月革命时期、制宪国民议会时期和宪制共和国时期。作者认为,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并不说明
外国文学
温病类著作。明张鹤腾撰。二卷。鹤腾字凤逵,颍郡(今安徽阜阳)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陕西司郎中等职。著有 《伤寒伤暑辨》。认为伤寒伤暑二病,皆厉气之能杀人者,研究伤寒者颇多,而伤暑一证,世皆忽之。临证往往误认伤暑为伤寒,妄加施治。万历十六年(1588)夏,张氏患暑病,庸医不识而误治,后经汪韫石治愈。乃发奋搜罗古代名医治疗暑病的著述,历十余载,于天启三年(1623) 编撰成书。上卷,载有春夏秋冬温暑
玄学五术
中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据传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译出59卷,早佚。此经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原本已不存,近代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零星梵文残片。历代单经零本翻译颇多,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现存73种。汉译《中阿含经》与南传“中部经典”大体相应,前者收经较多。一般认为,在《中阿含经》和
佛教书籍
《孟子》研究著作。杨伯峻撰。伯峻湖南湘潭人,幼读经书好古文,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中华书局编审,文物局咨询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重要著作有《列子集释》、《论语译注》、《春秋左传注》、《文言语法》、《杨伯峻学术论文集》等。是书正文由原文、译文、注解三部分构成。原文依赵岐体例分为十四卷,两卷合为一篇。译文按章直译,尽量保持原文风格,力求流畅明白,间有意译。注解以朱熹《集注》、焦循《正
儒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