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历来注家很多,著名者有後蜀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化名空同道士邹欣),宋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元俞琰
易类
△《春秋占筮书》·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其曰《春秋》者,摭《春秋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人之《易》学。实为《易》作,不为《春秋》作也。自汉以来言占筮者不一家,而取象玩占存於世而可验者,莫先於《春秋传》。奇龄既於所著《仲氏易》、《推易始末》诸书发明其义,因复举《春秋内、外传》中凡有得於筮占者汇记成书。而汉、晋以下占筮有合於法者亦随类附见焉。《易》本卜筮之书,圣人推究
易类
魏·王弼著 唐·邢璹注 《周易略例》有《明彖》、《明爻通变》、《明卦适变通爻》、《明象》、《辩位》和《卦略》六篇。每篇都集中论述某一易学问题,篇幅都较短。 《周易略例》共有七篇文章, 各有重点。《明象》论卦,《明艾通变》论艾,《明卦适变通交》论卦与艾的关系,《明象》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辨位》阐述他对“ 同功异位&rdquo
易类
宋吕祖谦编。祖谦字伯恭,金华人。隆兴元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编修。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古《易》上下经及十翼,本十二篇。自费直、郑玄以至王弼,递有移掇,孔颖达因弼本作《正义》,行於唐代,古《易》遂不复存。宋吕大防始考验旧文,作《周易古经》二卷,晁说之作《录古周易》八篇,薛季宣作《古文周易》十二卷,程迥作《古周易考》一卷,李焘作《周易古经》八卷,吴
易类
△《周易纂注》(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奇颖撰。奇颖字九愚,嘉定人。顺治辛卯拔贡生,官平遥县知县。此书大概依附朱子《本义》而稍参以己说。后有《附录》一卷,则其子所刻墓志、行状也。
易类
△《周易麈谈》(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朱彝尊《经义考》载孙应龙有《周易麈谈》十二卷,疑此本是也。应龙字海门,馀杭人。顺治丁亥进士,官隰州知州。其书多引先儒语录,排比成文,或标曰“注”,或标曰“解”,或标曰“传”,每章之中三名叠见,竟莫得而详其例也。
易类
△《读易日钞》·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烈撰。烈字武承,大兴人。康熙庚戌进士。授内阁中书。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改翰林院编修。历官左春坊左赞善。是书一以朱子《本义》为宗。谓《易》者象也,言有尽,象无穷。伏羲画为奇偶,再倍而三,因重而六,文、周逐卦系《彖》,逐画系爻,全是假物取象,不言理,不指事,而万事万理毕具。大旨在因象设事,就事陈理,犹说《易》家之不支蔓者。前有其子益孙
易类
中国古籍,《易童子问》三卷,欧阳修作品。《欧阳文忠全集》本。此书设童子与师问对之语,以说《易》旨。卷一、卷二说六十四卦卦辞及《彖传》、《象传》大义。卷三则考辨《易传》七种之内容,认为《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五篇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视为孔子所作。此说发前人之所未发,至见疑古精神,在易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其解说《易》辞大义,却未能悉当。尚秉和先生《易说评议》指出:
易类
△《乔氏易俟》·十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乔莱撰。莱字石林,宝应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是书杂采宋元后诸家《易》说,而参以己意。前列诸图,不主陈抟《河图》、《洛书》、先天、后天、方圆、横直之说。於卦变亦不取虞翻以下诸家,而取来知德之反对。其解经多推求人事,参以古今之治乱得失。如谓《履卦》六三为成卦之主,而引莽、卓、安、史解“咥人之凶
易类
△《周易浅述》·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陈梦雷撰。梦雷字省斋,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谪戍,后蒙恩召还,校正铜板。复缘事谪戍,卒於戍所。是编成於康熙甲戌,乃其初赴尚阳堡时所作。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而参以王弼《注》、孔颖达《疏》、苏轼《传》、胡广《大全》、来知德注。诸家所未及及所见与《本义》互异者,则别抒己意以明之。盖行箧乏书,故所据止此。其《凡例》称解《易
易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