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易用》·五卷,明陈祖念撰。祖念字修甫,连江人。陈第子也。第所著《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发明引证,一洗吴棫诸家之陋,於韵学为大有功。而所作《伏羲图赞》则支离穿凿,一无可取。祖念学不及其父,而说《易》乃胜其父。其书不载《经》文,但於每卦详论其义。《系辞》诸传则各标章目而诠释之。其每卦之论,皆逐爻寻理,务以切於人事为主,故名曰《用》。前有《原序》曰“
易类
△《易原奥义》·一卷、《周易原旨》·六卷(内府藏本) 元保八撰。保八字普菴,色目人,居於洛阳。是书前有《进太子笺》,结衔称“太中大夫前黄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又有任士林《序》,称“贰卿宝公”。不知其终於何官也。《笺》末不题年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旧有方回、牟巘二《序
易类
《易数钩隐图》的卷数,《中兴书目》作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郡斋读书志》作三卷。今见为三卷本,卷上为“太极第一”至“人禀五行第三十三”;卷中为“乾坤生六子第三十四”至“遯卦第四十八”;卷下为“河图第四十九&am
易类
△《易学参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冯昌临撰。昌临字与肩,嘉兴人。是书分内、外二编。内编为说六篇,自《先天八卦图》以至《八卦纳甲》。外编亦六篇,自天干化气五行以至七政四馀。盖欲从汉学而不究古法,遂以后世斗首化曜之说参杂而敷演之,可谓逐影而失形矣。
易类
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四卷,收入《道藏》洞神部谱录类。卷首序文称:昔孙膑学道于鬼谷,在园中遇白猿赐以此书。其书言兵家六壬遁甲之术。大抵以书符念咒、踏罡步斗、醮祭启告玉皇上帝等方术,召役六丁六甲来助,使行法者能隐形遁身,造作兵器有灵,或召风雨雷火,破敌成功等等。原书正文三卷。卷一共十式:混元式、天元式、地元式、人元式、二仪式、三才式、四序式、五行式、六丁式、六甲式。各具符咒祭法。卷二共四式:造褙子
易类
△《易宫》·三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隆元撰。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无序跋,末阙《杂卦传》,其中亦多阙文、阙卷,又颇有涂乙,或注“未定本”字,或注“非先生手授本”字。则隆元草创未竟之书,其门人追录之也。大旨取来知德之说,以不反对之卦为错,反对之卦为综。
易类
易汉学,荀爽易一卷,论升降、九家易逸象。最后是惠栋自己阐发易学之理,辨证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学,排宋图学而独尊汉学。他以虞翻次于孟喜,是由于虞翻别传自称五世传孟氏之易;以郑玄次于京房,是由于《後汉书》称郑玄通京房易;荀爽易别为一卷,是以其为费氏易之流。汉儒之学,不一定尽合《周易》本旨。但当时离古未远,必有所传受。惠栋采辑遗闻,钩稽考证,使学者能够略见汉儒之门径,对易学亦不为无功。收入《四库全
易类
易类
易类
△《易经详说》(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中牟人。康熙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是书兼用程《传》、《本义》,谓朱子分象占,程《传》说理,二书不可偏废。故兼取二家之说,低一格以别於经。又采诸儒之说互相发明者,再低一格以别於二家,觐祖时有所见亦附著焉。其中亦间有与朱子异者。如朱子谓《左传》穆姜筮遇《艮》之八法,宜以系小子失丈夫为占,而史妄引《彖辞》为非。觐祖则谓《艮卦》只二不变,
易类
易类
《六壬神课金口诀》,又称《大六壬金口诀》,简称金口诀,是六壬古籍中的经典版本。该书题署明代洞春道人真阳子辑;清代杨守一精阅,钟谷逸士熊大木校正,周敬弦重订。杨守一,周敬弦二人生平行实不详。原书作者不详,原序中说:“命谓述自孙膑…”,并且书中又有十余处提到孙膑,故有人认定为孙膑所作。余以为不然,其由有二:1、该书古籍善本中均未提及式占和
易类
《易璇玑》共三卷,每卷九篇,杂论《易》义。上卷为《法天》、《通六子》、《贵中》、《初上定位》、《六九定名》、《天地变卦》、《论变有四》、《有象》、《求彖》;中卷为《明位》、《明君道》、《明君子》、《论养》、《论刑》、《论伐》、《辨圣》、《辨内外》、《辨吉凶》;下卷为《通卦》、《通象》、《通爻》、《通辞》、《通证》、《释卦》、《释系》、《存互体》、《广演》。《自序》谓“上卷明天
易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