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医学正传

汗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内经》曰:心之液为汗。《原病式》曰:心热则出汗。东垣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则为脾胃,夫人之汗,犹天地之雨,阴滋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据内经独主于心,而东垣又指脾胃而言,何也?盖心为君火主热,脾胃属土主湿,湿热相搏为汗明矣。亦如地之湿气,为云雾而上升,其天气若不下降,则不能成霖雨也。又如甑中烧酒,若非汤火蒸淘,则不能成汁液也。夫各脏皆能令人出汗,独心与脾胃主湿热,乃总司耳。故内经又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若夫自汗与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

其自汗者,无时而 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大法:心虚冷汗自出者,理宜补肝,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阴虚火炎者,法当补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医者宜详辨之,毋错。

脉法

脉大而虚、浮而濡者汗。在寸为自汗,在尺为盗汗。

伤寒,脉阴阳俱紧,当无汗。若自汗者曰亡阳,不治。

方法

丹溪曰:自汗,属气虚,属湿与热。盗汗,属血与阴虚。

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作汗,凉膈散主之。

治自汗,用人参、黄 ,少佐以桂枝。阳虚者,附子亦可用。

痰病亦有汗者。

(以上丹溪方法凡四条)

麦煎汤(东垣) 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亏欠,体常自汗,夜卧则甚,久而不止,体瘦,心忪惊惕,短气疲倦。

牡蛎 黄 麻黄根(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入小麦百余粒,水煎服。

调卫汤(东垣) 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风寒证。

黄 麻黄根(各一钱) 羌活(二分) 生甘草 当归梢(各五分) 生地黄 麦门冬(各三分) 生黄芩 半夏(各五分) 猪苓(二分) 苏木 红花(各一分) 五味子(七粒)

愚恐自汗阳虚之证不应下羌活、半夏、生姜三味辛散发表之剂,恐传写之误,姑存之。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当归六黄汤(河间)盗汗之至药也。

当归(一钱)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各七分) 黄 (一钱) 黄连(七分) 黄芩(七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小儿减半。又曰,小儿不须治。(小儿虽能自愈,然不治,病恐日甚,治之尤妙。)

黄 建中汤(活人) 治自汗及盗汗皆效(方见伤寒门桂枝汤。或加浮小麦一撮,尤妙。)

四制白术散 治盗汗。

白术(四两,内一两以黄 同炒,一两以石斛同炒,一两以特蛎同炒,一两以麸皮同炒,凡同炒者皆去之)

上取白术一味为末,每服三钱,粟米汤调下。

正气汤(东垣) 治盗汗。

黄柏 知母(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上细切,水煎服之。

白术散(东垣) 治饮酒中风多汗,食即汗出如油漏,久不治必成消渴。

牡蛎(三钱炒) 白术(一两二钱五分) 防风(二两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不计时候。如恶风,倍防风、白术。如多汗面肿,倍牡蛎。

(丹溪活套)云:仲景桂枝汤,治外感风邪自汗之圣药也。黄 建中汤,治外感挟气虚自汗之剂也。东垣补中益气汤,治伤寒气虚自汗之妙剂也。甚者六脉浮软而虚,本方加附子以治阳虚,其效如 应桴。如左寸脉浮洪而自汗者,心火炎也,本方倍参、 ,加麦门冬、五味子、黄连各五分。如左关脉浮弦而自汗者,挟风邪也,本方加桂枝、芍药各五分。若不阴虚,只有桂枝汤可用也。右关脉浮洪无力而自汗者,只宜本方倍参、 而自愈。右尺脉洪数无力而自汗或盗汗者,相火挟君火之势而克伐肺金也,本方加黄连、黄芩、黄柏各五分,只用当归六黄汤。左尺脉浮洪无力而自汗者,水亏火盛也,本方加知母、黄柏各五分,熟地黄一钱,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凡内伤及一切虚损之证自汗不休者,总用补中益气汤,少加附子、麻黄根、浮小麦,其效捷如影响。但升麻柴胡俱用蜜水制炒,以杀其升发勇悍之性,又欲其引参、 等药至肌表,故不可缺也,凡上所云,皆指内伤虚损自汗之证,故皆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治之药也。

(医案)

上湖吕俊文,得内伤虚证,发热自汗,如雨不止,服补中益气汤十数帖不效。予以前方加减,每帖用蜜制黄 一钱,人参一钱,白术、甘草、陈皮各七分,当归、白芍药各一钱,升麻、柴胡各一分,加桂枝三分,麻黄根七分,浮小麦一撮,炮附子三分,三帖而汗止,热亦退而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