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鹤林玉露

鶴林玉露卷之五 甲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相字音?

白樂天詩云:「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相」字下自注云:「思必切。」 【 思必切諸本並寬文本均作「思移切」。案,「必」與「移」於廣韻分屬不同韻部。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0云:「世多言白樂天用『相』字,多從俗語作思必切,如『為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又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司字作入聲條引「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並云:「相字下自注云:『思必切』。」據此,當作「思必切」為是。今據改。】 乃知今俗作「廝」字者,非也。

格天閣

秦檜少遊太學,博記工文,善幹鄙事,同舍號為「秦長腳」。每出遊飲,必委之辦集。既登第,又中詞科。 【 又中詞科「又」,諸本作「及」。案,考宋史卷四七三姦臣傳,有「登政和五年第,......繼中詞學兼茂科」之語,當作「又」為是。】 靖康初,為御史中丞。金人陷京師,議立張邦昌。檜陳議狀,大略謂:「趙氏傳緒百七十年,號令一統,綿地萬里,子孫蕃衍,布在四海,德澤深長,百姓歸心。只緣姦臣誤國,遂至喪師失守,豈可以一城而決廢立哉!若必欲舍趙氏而立邦昌,則京師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而天下之宗子不可滅。望稽古揆今,復君之位,以安天下。」虜雖不從,心嘉其忠,與之俱歸。檜天資狡險,始陳此議,特激於一朝之諒。既至虜廷,情態遂變,諂事撻辣,傾心為之用。兀朮用事,侵擾江淮,韓世忠邀之於黃天蕩,幾為我擒。一夕鑿河,始得遁去。再寇西蜀,又為吳玠敗之於和尚原,至自髡其鬚髮而遁。知南軍日強,懼不能當,乃陰與檜約,縱之南歸,使主和議。檜至行都,紿言殺虜之監己者,奔舟得脫。見高宗,首進「南自南,北自北」之說, 【 首進南自南北自北之說「首進」,諸本作「遂道」。案,據宋史姦臣傳「檜首言『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之語,當作「首進」是。】 時上頗厭兵,入其言。會諸將稍恣肆,各以其姓為軍號,曰「張家軍」、「韓家軍」。檜乘間密奏,以為諸軍但知有將軍,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慮。上為之動,遂決意和戎,而檜專執國命矣。方虜之以七事邀我也,有毋易首相之說,正為檜設。洪忠宣自虜回,戲謂檜曰:「撻辣郎君致意。」檜大恨之。厥後金人徙汴,其臣張師顏者作南遷錄,載孫大鼎疏,備言遣檜間我,以就和好。於是檜之姦賊不臣,其跡始彰彰矣。方其在相位也,建一德格天之閣,有朝士賀以啟云:「我聞在昔,惟伊尹格于皇天;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檜大喜,超擢之。 【 超擢之「超」,原作「起」,諸本作「超」。作「超」於義較長,據改。】 又有選人投詩云:「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燒銀燭照娥眉。 【 高燒銀燭照娥眉「銀」,原誤作「錄」,據諸本改。】 格天閣上三更雨,猶誦車攻復古詩。」檜益喜,即與改秩。蓋其胸中有慊,故特喜此諛語,以為掩覆之計,真猾夏之賊也。余觀唐則天追貶隋臣楊素詔曰: 【 唐則天追貶隋臣楊素詔「貶」,原誤作「敗」,據諸本改。】 「朕上嘉賢佐,下惡賊臣, 【 下惡賊臣「賊」,原誤作「賦」,據諸本改。】 嘗欲從容於萬機之暇,褒貶於千載之外。矧年代未遠,耳目尚存者乎!」夫楊素異代之姦臣,則天一女主,尚知惡而貶之。矧如檜者,密奉虜謀,脅君誤國,罪大惡極,上通於天,其可赦乎!開禧用兵,雖嘗追削,嘉定和戎,旋即牽復,是可嘆也。 【 是可嘆也諸本於此後另行有「檜初歸一節,中興遺史說得尤詳」一句,當係後人批注混入,非羅書之文。】

易六卦

洪容齋云:「易乾坤之下,六卦皆有坎,此聖人防患備險之意也。」余謂屯、蒙,未出險者也,訟、師,方履險者也,戒之宜矣。若夫需者,燕樂之象;比者,親附之象,乃亦有險焉。蓋斧斤鴆毒,每在於衽席盃觴之間,而詡詡笑語,未必非彎弓下石者也。於此二卦,其戒尤不可不嚴焉。

放魚詩

王荊公新法煩苛,毒流寰宇,晚歲歸鍾山,作放魚詩云:「物我皆畏苦,捨之寧啖茹。」其與梁武帝窮兵嗜殺,而以麵代犧牲者何殊?余嘗有詩云:「錯認蒼姬六典書, 【 錯認蒼姬六典書「蒼姬」,許慎說文解字序作「倉頡」,此作「蒼姬」似誤。】 中原從此變蕭疏,幅巾投老鍾山日,辛苦區區活數魚。」

杜悰范文正

唐宣宗遺詔立夔王,而中尉王宗實等迎鄆王立之, 【 中尉王宗實等迎鄆王立之「王宗實」,原誤作「王宗貫」,考新唐書卷九懿宗本紀並資治通鑑卷二四九宣宗大中一三年所記,當作「王宗實」,據改。】 是為懿宗。上嘗出宦官請鄆王監國奏,令宣徽使楊公慶持示宰相杜悰曰:「當時宰相無名者,皆以反法處之。」悰謂公慶及兩樞密曰:「主上新踐阼,當以仁愛為先,豈得遽贊成殺宰相事!若習與性成,則中尉樞密,豈得不自憂乎?」公慶色沮而去,帝怒亦釋。慶曆中,劫盜張海過高郵, 【 劫盜張海過高郵「劫」,原誤作「刦」,據諸本改。】 知軍晁仲約令百姓斂金帛牛酒勞之。海悅,徑去,不為暴。事聞,富鄭公欲誅仲約,范文正不可。富公慍曰:「方今患法不舉,欲舉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眾?」范公曰:「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輕壞之?他日主上手滑,吾輩亦未敢自保也。」富公終不以為然。其後自河北還朝,不許入國門,未測朝廷意,終夜徬徨,不能寐,思范公語,繞床歎曰:「范六丈,聖人也。」文正之言,與杜悰略同,皆至言也。李斯勸胡亥以煩刑,而身具五刑以死,為人臣者,可以監矣。建炎初, 【 建炎初「初」字原無,考下文「維揚之禍」,為建炎元年事,故據諸本補。】 維揚之禍,諫官袁植乞誅黃潛善等九人,高宗不可,曰:「朕方責己,豈可歸罪股肱?」宰相呂頤浩曰:「我朝輔弼大臣,縱有大罪,止從貶竄,故盛德足以祈天永命。植發此言,虧陛下好生之德。」乃出植知池州。大哉!高宗之德。至哉!頤浩之論。當時若從植言,潛善等固死有餘罪,然此門既開,厥後秦檜專國,必借此藉口,以鉏善類,其產禍,寧有極乎!

詩詠蟋蟀

張文潛云:「詩三百篇,雖云婦人女子、小夫賤隸所為,要之非深於文章者不能作。如『七月在野』以下皆不道破,至『十月入我床下』,方言是蟋蟀,非深於文章者能之乎?然是詩乃周公作,其超妙宜矣。荊公絕句云:『昏黑投林曉更驚,背人相喚百般鳴。柴門長閉春風暖,事外還能見鳥情。』蓋祖此法。」

人事天命

王景文云:「有心於避禍,不若無心於任運。」斯言固達矣,然必自反無愧,自盡無憾, 【 自盡無憾「盡」,諸本作「省」。】 乃可安之於命。伊川曰:「人之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須泰然處之。」東坡曰:「知命者必盡人事,然後理足而無憾。物之有成必有壞,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國之有興必有亡也。雖知其然,而君子之養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緩死者,無不用;其治國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無不為;至於不可奈何而後已,此之謂知命。」

涪陵樵夫

伊川謫涪,渡江,風浪大作,舟中之人皆失色。伊川正襟端坐,神色泰然。既及岸,有樵夫問曰:「公是達後如此,是捨後如此?」伊川登岸,欲與之言,已去不可追矣。余謂惟達故捨,惟捨故達,達是智,捨是勇。夫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使未聞道,必有貪生怖死之心,安能夕死而可哉!可者,委順而無貪怖之心也。「朝聞道」是達,「夕死可矣」是捨,達須是平時做工夫,捨則臨事自然如此。

胡忠簡碑

周益公作胡忠簡神道碑云:「武王一戎衣而天下定,義士猶或非之,孔子奚取焉,為萬世計也。」蓋忠簡力詆和議,乞斬秦檜,而紹興終於和戎,故以忠簡比夷齊,以高宗比武王,可謂回護得體。

秦誓

康節邵子云:「夫子定書,以秦誓綴周、魯之後,知周之必為秦也。」前輩頗不然其說。余嘗思之,亦自有理。蓋說者皆謂取穆公悔過一念,故特錄其書。然作誓之後,彭衙、令狐、汾曲之師, 」,誤。 【案,左傳魯文公元年記作「衙」。】 貪忿愈甚,烏在其為真悔過!【? 彭衙令狐汾曲之師「衙」,諸本作「 烏在其為真悔過「真」,原誤作「其」,據諸本改。】 夫子奚取焉?況二百餘年,千八百國之諸侯,豈無一君之賢、一言之幾於道,奚獨於西戎之君有取哉?蓋當是時,周已不可為,而列國又皆不自振,惟秦駸駸始大。夫子知周之亡也,諸侯必折而入於秦,故定書之末,特收此篇,以微見其意。或曰,聖賢言理不言數,若爾,則夫子亦言數乎?曰,此非數也,勢也。夫子嘗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乎者,疑詞也,謂吾道若獲用,則西周之美可尋,不止乎東周而遂已也。此正欲以理而回其勢也。及歷聘無逢,自衛反魯,則道不獲行,而勢之所趨,有不可挽者矣,安得不憫然寓意於定書之末乎!考秦之強,實自穆公始,秦以割地斃列國,非特戰國時為然,在春秋時已然矣。左氏傳曰:「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 【 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河外」,原作「河內」,誤。案,左傳魯僖公十五年記作「河外」。據改。】 又曰:「秦始征晉河東,置官司馬。」此皆薪不盡、火不滅之兆也。周亡而秦興,已粲然在目中矣,孰謂夫子而不知乎!且非特定書為然也,其刪詩亦然。十五國風,莫非中國之詩也,吳楚流而入於夷狄,則削而不錄。秦與吳楚等也,獨存其詩。今觀列國之風,大抵流蕩昏淫,有日趨於亡之勢,惟秦始有車馬禮樂,其詩奮厲猛起,已有招八州畢六王之氣象,夫子存而不刪,豈無意乎?

荊公見濂溪

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荊公恚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乎!」乃不復見。余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

呂秦牛晉

秦虎視山東,蠶食六國,不知六國未滅,而秦先滅矣。何也?始皇乃呂不韋之子,則是嬴氏為呂氏所滅也。司馬氏欺人孤寡,而奪之位,不知魏滅未幾,而晉亦滅矣。何也?元帝乃牛金之子, 【 元帝乃牛金之子此誤。考晉書卷六元帝紀,有語云:「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帝先飲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案,晉宣帝司馬懿卒於嘉平三年,而晉元帝生於咸寧二年,相距二十五年,況牛金為宣帝所鴆,尚死於宣帝之前,依晉書所記,元帝係「小吏牛氏」之私生子,非牛金之子明矣。】 則是司馬氏為牛氏所滅也。春秋書莒氏滅鄫,義正如此。胡致堂欲用春秋法,於始皇紀便明書呂氏,元帝紀便明書牛氏,以從其實。

景公顏子

景公千駟,不及夷齊。顏子一瓢,乃同禹稷。孔孟垂教,深切著明,而後世利欲之私,至於包括天地,蔽遮日月。太史公曰:「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嘻嘻,皆為利來。」 【 皆為利來「來」下原有夾注云:「音離。」】 吁!可哀也哉。

誅綦寡 【 誅綦寡寬文本並諸本均作「誅罪」。】

舜誅四,周公誅二,趙廣漢誅一原褚而潁川服, 【 趙廣漢誅一原褚而潁川服案,「原」、「褚」當為二姓,而非一人。漢書趙廣漢傳載:「郡大姓原、褚宗族橫恣,......廣漢既至數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栗。」顏師古注云:「原、褚,二姓也。」羅氏誤二姓為一人。】 尹翁歸誅一許仲孫而東海服。趙、尹固不足道,而所以用刑者,則舜與周公之術也。彼渭水盡赤,血流波道者, 【 渭水盡赤血流波道諸本作「臨渭論囚,渭水盡赤」。】 獨何為哉?

學仕

學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達,要之無愧。學而無用,塗車芻靈也;仕而有愧,鶴軒虎冠也。

寶臣

楚不以白珩為寶,而觀射父之作訓辭,左史倚相之道訓典, 【 左史倚相之道訓典「道」,諸本作「通」。】 乃楚之至寶也。齊不以徑寸之珠為寶,而檀子之守南城,朌子之守高唐,黔夫之守徐州,種首之備盜賊,乃齊之至寶也。故忠賢才識之士,謂之寶臣。若無寶而不之求,得寶而不之識,有寶而不之重,棄荊玉而喜燕石,賤周璞而藏鄭鼠,國之不亡者,幸也。

飢寒

楊誠齋云:「人皆以飢寒為患,不知所患者,正在於不飢不寒爾。」此語殊有味。乞食於野人,晉重耳之所以霸。燎衣破?而啜豆粥,漢光武之所以興。況下此者,其可不知飢寒之味哉!

無垢廷對

張子韶對策,至晡未畢,貂璫促之。子韶曰:「未也,方談及公等。」故其策曰:「閹寺聞名,國之不祥也。堯舜閹寺不聞於典謨,三王閹寺不聞於誓誥。豎刁聞於齊而齊亂,伊戾聞於宋而宋危。」

浦鷗

杜陵詠鷗云:「江浦寒鷗戲,無它亦自饒。卻思翻玉羽,隨意點春苗。雪暗還須落,風生一任飄。幾群滄海上,清影日蕭蕭。」言浦鷗閒戲,使無他事,亦自饒美,柰何不免口腹之累,故閒戲未足,已思翻玉羽而點春苗,為謀食之計,雖風雪凌厲,有所不暇顧。末言海鷗之曠逸,清影翛然不為泥滓所點染,非浦鷗所能及。以興士當高舉遠引,歸潔其身如海鷗,不當逐逐於聲利之場,以自取賤辱若浦鷗也。

蘇後湖

蘇養直之父伯固,從東坡遊,「我夢扁舟浮震澤」之詞,為伯固作也。養直「屬玉雙飛水滿塘」之句,亦見賞於坡,稱為吾家養直作此詩時,年甚少, 【 年甚少「甚」,原誤作「其」,據諸本改。】 而格律已老蒼如此。紹興間,與徐師川同召,師川赴,養直辭。師川造朝,便道過養直,留飲甚歡。二公平日對弈,徐高於蘇,是日養直拈一子,笑視師川曰:「今日須還老夫下此一著。」師川有愧色。游誠之跋養直墨蹟云:「後湖胸中本無軒冕,是以風神筆墨,皆自蕭散,非慕名隱居者比也。士生斯世,苟無功利及人,區區奔走,老死塵埃,不如學蘇養直。」

僂儸 【 僂儸題下原有夾注云:「僂儸,上郎侯反,下良何反,方言,猶黠慧也。」】

五代史:漢劉銖惡史弘肇、楊邠, 【 漢劉銖惡史弘肇楊邠「史弘肇」,原誤作「史肇弘」,據新五代史卷三0、舊五代史卷一0七史弘肇傳改。】 於是李業譖二人於帝而殺之。銖喜,謂業曰:「君可謂僂儸兒矣。」僂儸,俗言狡猾也。歐史間書俗語,甚奇。

釋豉

韻書釋豉云:「配鹽幽菽。」四字甚工。

讀書

北魏主珪問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益人神智?」先曰:「莫若書。」王荊公詩曰:「物變有萬殊,心思纔一曲。 【 心思纔一曲「思」,原誤作「曲」,據諸本改。】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言非讀書不足以應事也。然新法之害,豈不讀書之過哉!其過正在於讀書也。夫書不可不讀,尤貴於善讀。方荊公與諸君子爭新法也,作色於政事堂曰:「安石不能讀書,賢輩乃能讀書耶!」夫著一能讀書之心,橫於胸中,則錮滯有我,其心已與古人天淵懸隔矣,何自而得其活法妙用哉!呂東萊解尚書云:「書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精神心術盡寓其中,觀書者不求其心之所在,夫何益!然欲求古人之心,必先求吾心, 【 必先求吾心「求」,原誤作「晝」,據諸本改。】 乃可見古人之心。」此論最好,真讀書之法也。當時趙清獻公之折荊公曰:「皋、夔、稷、契,有何書可讀?」此亦忿激求勝之辭,未足以服荊公。夫自文籍既生以來,便有書。皋、夔之前,三墳亦書也;伏羲所畫之卦,亦書也;太公所稱黃帝、顓帝之丹書,亦書也;孟子所稱放勳曰,亦書也;豈得謂無書哉?特皋、夔、稷、契之所以讀書者,當必與荊公不同耳。當時答荊公之辭,只當曰:「公若錮於有我之私,不能虛心觀理,稽眾從人,是乃不能讀書也。」嗚呼!荊公往矣,後之君子,窮而講道明理,達而撫世酬物,謹無著一能讀書之心,橫在胸中也哉!

松石

秦朝松封大夫,陳朝石封三品。李誠之詠松云:「半依巖岫倚雲端,獨立亭亭耐歲寒。一事頗為清節累,秦時曾作大夫官。」荊公三品石云:「草沒苔侵棄道周,誤恩三品竟何酬?國亡今日頑無恥,似為當年不與謀。」夫松石無知之物,一為二朝名寵所點染,猶不免萬世之包彈,矧士大夫其於進退辭受之際,可苟乎哉!

取守

吳孫秀曰:「討逆弱冠以一校尉創業,今後主舉江南而棄之。」唐李翱曰:「神堯以一旅取天下,後世子孫不能以天下取河北。」忠臣志士之嘆,古今一也。

鷗雁

吾郡陳國材詩曰:「紅日晚天三四雁,碧波春水一雙鷗。」周益公、楊誠齋盛稱之。

石牛洞詩

荊公題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云:「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欲窮源而不得,竟悵望以空歸。」晁無咎編續楚詞,謂此詩具六藝群書之餘味,故與其經學典策之文俱傳。朱文公編楚詞後語,亦收此篇。

扈載

五代時,扈載有文名,嘗遊相國寺,見庭竹可愛,作碧鮮賦題壁間。周世宗命小黃門錄進,覽之稱善。王朴尤重之,薦之宰相李穀。穀曰:「非不知其才, 【 非不知其才「其才」,原作「扈載」,諸本作「其才」。案,新五代史卷三一扈載傳作「其才」,據改。】 然薄命恐不能勝。」朴曰:「公為宰相,以進賢退不肖為職,何言命耶?」乃拜知制誥,為學士。居歲餘,果卒。余謂穀言陋矣,不幸而中。若朴者,真宰相之言也。近時周益公長身瘦面,狀若野鶴,在翰苑多年。壽皇一日燕居,歎曰:「好一箇宰相,但恐福薄耳。」蓋疑其相也。一老璫在傍徐奏曰:「官家所嘆豈非周必大乎?」上曰:「爾何知?」曰:「臣見所畫司馬光像,亦如必大清癯。」上為之一笑。未幾,遂登庸,為太平宰相,與聞揖遜之盛。出鎮長沙,退休享清閑之福十有餘年。

神形影

陶淵明神釋形影詩曰:「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我,神自謂也。人與天地並立,而為三才,以此心之神也;若塊然血肉,豈足以並天地哉!末云:「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乃是不以死生禍福動其心,泰然委順養神之道也。淵明可謂知道之士矣。

李方叔

元祐中,東坡知貢舉,李方叔就試。將鎖院,坡緘封一簡,令叔黨持與方叔,值方叔出,其僕受簡置几上。有頃,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來,取簡竊觀,乃「揚雄優於劉向論」一篇。二章驚喜,携之以去。方叔歸,求簡不得,知為二章所竊,悵惋不敢言。已而果出此題,二章皆模倣坡作,方叔幾於閣筆。及折號,坡意魁必方叔也,乃章援。第十名文意與魁相似,乃章持。坡失色。二十名間,一卷頗奇,坡謂同列曰:「此必李方叔。」視之,乃葛敏修。時山谷亦預校文,曰:「可賀內翰得人,此乃僕宰太和時,一學子相從者也。」而方叔竟下第。坡出院,聞其故,大歎恨,作詩送其歸,所謂「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空迷日五色」者是也。 【 過眼空迷日五色者是也「空」,諸本作「終」。案,詩話總龜前集卷二七引此句作「過目還迷日五色」。】 其母嘆曰:「蘇學士知貢舉,而汝不成名,復何望哉!」抑鬱而卒。余謂坡拳拳於方叔如此,真盛德事。然卒不能增益其命之所無,反使二章得竊之以發身,而子厚小人,將以坡為有私有黨,而無以大服其心,豈不重可惜哉!

韓柳歐蘇

韓、柳文多相似,韓有平淮碑,柳有平淮雅。韓有進學解,柳有起廢答。韓有送窮文,柳有乞巧文。韓有與李翊論文書,柳有與韋中立論文書。韓有張中丞傳敘,柳有段太尉逸事。至若韓之原道、佛骨疏、毛穎傳,則柳有所不能為。柳之封建論、梓人傳、晉問,則韓有所不能作。韓如美玉,柳如精金;韓如靜女,柳如名姝;韓如德驥,柳如天馬。歐似韓,蘇似柳。歐公在漢東,於破筐中得韓文數冊,讀之始悟作文法。東坡雖遷海外,亦惟以陶、柳二集自隨。各有所悟入,各有所酷嗜也。然韓、柳猶用奇字重字,歐、蘇唯用平常輕虛字,而妙麗古雅,自不可及,此又韓、柳所無也。

使虜辭樂

光堯之喪,金虜來弔祭,京仲遠以檢正假禮部尚書為報謝使,康元弼館伴。 【 康元弼館伴五字原脫,據諸本並文義補。】 虜錫燕汴京,仲遠與郊勞使康元弼言,請免燕,不許。請撤樂,如告哀遺留使,亦不許。至期,虜促入席,傳呼不絕。仲遠曰:「若不撤樂,有死而已,不敢即席。」元弼等知不可奪,乃傳言曰:「請先拜酒果之賜,徐議撤樂。」仲遠方率其屬拜受。北典籤者連呼曰:「北朝燕南使,敢不即席!」聲甚厲,仲遠趨退復位,甲士露刃閉門,仲遠命左右叱曰:「南使執禮,何物卒徒,乃敢無禮!」排闥而出,元弼等以聞其主。仲遠留館俟命,賦詩曰:「鼎湖龍馭去無蹤,三遣行人意則同。凶禮強更為吉禮,夷風終未變華風。設令耳與笙鏞末,只願身麋鼎鑊中。已辦淹留期得請,不辭築館汴江東。」越七日,竟獲免樂之命。既還,孝宗勞之曰:「卿能執禮,為朕增氣,何以賞卿?」對曰:「虜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正使臣死於虜,亦常分也,敢覬賞乎!」上喜,謂宰相曰:「京鏜,今之毛遂也。」除權侍郎,以至大用。

賀和戎表

嘉定和戎,湖南帥曹彥約賀表云:「過也更也,何傷日月之明;赦之宥之,式彰天地之大。」一時傳誦。吾郡羅蓬伯之詞也。

士卒畏愛

士卒畏將者勝,畏敵者敗;愛將者勝,愛身者敗。畏將則不畏敵,畏敵則不畏將。愛將則不愛身,愛身則不愛將。畏將在將之威,愛將在將之恩。有李光弼斬張用濟之威,則三軍股慄矣,何患其不畏將?有吳起吮士疽之恩,則赴死如歸矣,何患其不愛將?雖然,戮一不用命,誅一不循律,則威振矣,不必數數然也。至若撫循之恩,則終始有所不可廢。東山之詩,昵昵兒女語,此周之所以長。潼關之敗,唐幾亡矣,而僕射如父兄,識者以是占中興焉。謀帥擇將者,則何以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