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五礼通考 四库本

卷二百十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七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九十

设官分职

通典秦 太尉 左右丞相 丞相 相国 侍中黄门侍郎 散骑常侍 少府吏在殿中主?书谓之尚书四人 尚书令仆射 尚书丞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宗正 治粟内史 主爵中尉廷尉 典客 典属国 少府 将作少府 中尉中书谒者令仆射 詹事 中庶子 庶子 太子

家令 率更令 仆 率 内史 郡守 大中二大夫

蕙田案通典述秦所设官如此以汉书考之如博士将行防军都尉监御史郡尉闗都尉县令长之类亦皆秦官也

右秦官制

汉书百官公卿表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高帝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哀帝元夀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掌佐丞相】

太尉掌武事【汉初或置或省武帝省太尉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宣帝时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官属成帝时大司马禄比丞相置官属去将军哀帝初去大司马官属冠将军如故后大司马复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

蕙田案汉制太尉与大司马不并置高惠文景之世有军事则置太尉事已则省史记将相年表于高帝五年文帝二年景帝七年武帝建元二年皆云罢太尉官于高帝十一年云周勃为太尉攻代后官省皆其证也自武帝以后不复置太尉官班史遂云武帝建元二年省不知汉初亦不常置也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一曰中丞成帝改御史大夫曰大司空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初复为御史大夫后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

太傅太师太保【高后初置太傅后省哀帝复置位在三公上平帝置太师位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前后左右将军皆掌兵及四夷【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有长史】奉常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更名太常 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又雍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及诸陵县皆属焉博士掌通古今员多至数十人武帝置五经博士元帝分诸陵邑属三辅】

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更名光禄勲 属官有大夫郎谒者又期门羽林皆属焉 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諌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郎中有车户骑三将谒者掌賔讃受事贠七十人有仆射 期门掌执兵送从无员多至千人有仆射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

【郎置中郎将 羽林掌送从次期门有令丞 仆射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之】

卫尉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复为卫尉 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士三丞又诸屯卫侯司马二十二官皆属焉 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不常置】太仆掌舆马【有两丞 属官有大廐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车府路軨骑马骏马四令丞又龙马闲驹槖泉騊駼承华五监长丞又邉郡六牧师菀令各三丞又牧槖昆蹏令丞皆属焉武帝更名家马为桐马 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不常置】

廷尉掌刑辟【景帝更名大理武帝复为廷尉哀帝复为大理有正左右监左右平】

典客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更名大行令武帝更名大鸿胪 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武帝更名行人为大行令】

宗正掌亲属【有丞平帝更名宗伯 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又诸公主家令门尉皆属焉】治粟内史掌谷货【有两丞景帝更名大农令武帝更名大司农 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凖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 搜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

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 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武帝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佽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防永巷为掖廷成帝更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初置尚书员五人有四丞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哀帝省乐府】

马氏端临曰中书尚书之名始于汉通典言汉武帝游宴后庭始令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则中书尚书只是一所然攷霍光传光薨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之所言不然屏去不奏魏相请去副封以防壅蔽而光夫人显及禹山云等言上书者益?尽奏封事輙下中书令出取之不闗尚书则其时中书尚书似已分而为二盖尚书在汉时乃御前管文书之所故汉人上书言昧死上言尚书如丞相大将军已下连名奏太后废昌邑王亦是尚书令读奏武帝虽令宦者典其事然其末年以霍光出入禁闼谨慎可属大事辅少主则以光领之光薨而山继领其事葢既以大臣之秉政者领之则其事始在外庭矣然则所谓上书者为二封意正本则彻中书二人主阅之副封则彻尚书而大将军阅之自此始判而为二而有内外之分此显禹所以有中书令出取之不闗尚书之説欤霍氏既败张安世复以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史言安世职典枢机谨慎周宻每定大政已决輙移病出闻有诏令乃惊使史之丞相府问焉葢霍光领尚书之时丞相乃蔡义杨敞也张安世领尚书时丞相乃魏相丙吉也是时尚书虽在外庭以腹心重臣领之然于宰相并无干预此安世所以宻议大政及出诏令而佯为不知遣使问之丞相府则丞相府乃宣行尚书所议之政令耳而尚书非丞相之司存也【汉丞相府有东曺西曺为处掾属议政令之地于尚书并无干预】至魏明帝常卒至尚书门陈矫为尚书令跪问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然则魏时尚书犹去禁中不逺蕙田案尚书门下中书后世谓之三省为宰相之职在汉则皆少府之属也

中尉掌徼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武帝更名执金吾 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又式道左右中候候丞及左右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

太子太傅少傅【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庻子先马舍人】

将作少府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更名将作大匠 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长丞武帝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成帝省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詹事掌皇后太子家【有丞汉初皇后太子各置詹事成帝省皇后詹事并属大长秋 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廐长丞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廐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蕙田案自中长秋以下皆皇后之官后皆属大长秋中盾即中允也

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帝更名长信少府平帝更名长乐少府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

将行【应劭曰皇后卿也景帝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典属国掌蛮夷降者【武帝増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省并大鸿胪】水衡都尉掌上林苑【武帝置有五丞 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钟官技巧六廐辩铜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都水农仓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皆属焉成帝省技巧六廐官】内史掌治京师【景帝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 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主爵中尉掌列侯【景帝更名都尉武帝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而列侯更属大鸿胪属官有掌畜令丞又有都水铁官廐廱厨四长丞皆属焉右扶风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皆有两丞后更置三辅都尉都尉丞各一人】

防军都尉【武帝时属大司马成帝时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更名司冦平帝更名防军】司校尉【武帝置持节察三辅三河宏农元帝初去节成帝省哀帝复置司属大司空比司直】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 屯骑校尉掌骑士 歩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 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 胡骑校尉掌池阳胡

骑 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 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皆武帝置有丞司马】

西域都防加官【宣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防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丞司马候】戊巳校尉【元帝置有丞司马候】

奉车都尉掌御乗舆车 驸马都尉掌驸马【皆武帝初置】侍中左右曺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自列候至郎中无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曺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乗舆车】

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 中黄门有给事黄门】

诸侯王【髙帝置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羣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令诸候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武帝改大仆曰仆成帝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武帝置员十三人成帝更名牧哀帝复为刺史后复为牧】郡守掌治其郡【景帝更名太守有丞邉郡又有长史】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景帝更名都尉有丞又有闗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

县令长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皆有丞尉又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郷郷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防徼徼循禁贼盗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

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三万二百八十五人

通典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为三公皆宰相也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亦为宰相以太常光禄勲卫尉大仆廷尉太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蕙田案通典载汉九卿之名本于后汉百官志其外有执金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位与九卿相埒故公卿表列之史载汲黯朱买臣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郑当时至九卿为右内史寗成为中尉徙内史抵罪髠钳是时九卿少被刑而成刑极自以为不复收石建传称左内史减宣为九卿张敞为京兆尹上书臣前幸得备位列卿王尊为京兆尹御史大夫奏尊不宜备位九卿毋将隆为执金吾诏称隆位九卿主爵都尉后为右扶风内史后为京兆尹左内史后为左冯翊中尉后为执金吾此四官在汉亦为九卿其名曰九卿其实则十三卿也又有前后左右将军谓之上卿位在九卿之右

又案九寺之名不见于汉史而以寺为官舍之称实自汉始汉书元帝纪城郭官寺师古注云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唐书杨收传汉制总羣官而听曰省分务而专治曰寺是也

后汉书百官志太傅上公一人【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太傅薨因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輙置太傅録尚书事薨輙省】

太尉公一人【掌四方兵事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諌争之世祖即位为大司马建武二十七年改太尉 长史一人掾史属二十四人有西曹东曹戸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黄阁主簿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有閤下令史记室令史门令史】司徒公一人【掌人民事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长史一人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

司空公一人【掌水土事世祖即位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长史一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将军不常置【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长史司马皆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军司马部下有曲曲有军候曲下有屯屯有长部校尉或不置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明帝初置度辽将军以卫南单于后遂为常守】

太常卿一人【掌礼仪祭祀 丞一人 太史令一人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 博士祭酒一人博士十四人 太祝令一人丞一人 太宰令一人亟一人 太子乐令一人丞一人 髙庙令一人世祖庙令一人 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丞及校长各一人 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光禄勲卿一人【掌宿卫宫殿门户丞一人 五官中郎将一人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无员 左中郎将中郎侍郎郎中右中郎将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 虎贲中郎将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皆无员羽林中郎将羽林郎无员 羽林左监一人丞一人羽林右监一人丞一人 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皆无员 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皆无员 谒者仆射一人常侍谒者五人谒者三十人】

卫尉卿一人【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丞一人 公车司马令一人丞尉各一人 南宫卫士令一人丞一人 北宫卫士令一人丞一人 左右都候各一人丞各一人 宫掖门毎门司马一人】太仆卿一人【掌车马丞一人 考工令一人左右丞各一人 车府令一人丞一人 未央廐令一人长乐廐丞一人】

廷尉卿一人【掌平狱正左监各一人左平一人】

大鸿胪卿一人【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丞一人 大行令一人丞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宗正卿一人【掌宗室亲属丞一人 诸公主毎主家令一人丞一人】

大司农卿一人【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丞一人部丞一人 太仓令一人 丞一人 平凖令一人丞一人 导官令一人丞一人】

少府卿一人【掌中服御诸物丞一人 太医令一人药丞方丞各一人 太官令一人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人 守宫令一人丞一人 上林苑令一人丞尉各一人 侍中无员掌侍左右賛导众事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或置或否 中常侍宦者无员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賛导内众事 黄门侍郎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闗通中外 小黄门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 黄门令一人丞从丞各一人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丙署长七人中黄门冗从仆射一人中黄门无员掖庭令一人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永巷令一人丞一人御府令一人丞织室丞各一人祠祀令一人丞一人钩盾令一人丞永安丞各一人自黄门令以下皆宦者 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各一人濯龙监直里监各一人中藏府令一人丞一人内者令一人左右丞各一人尚方令一人丞一人 尚书令一人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曺文书众事尚书仆射一人署尚书事尚书六人初成帝置尚书分四曺曰常侍曺二千石曺民曺客曺世祖分二千石曺又分客曺为南主客曺北主客曺凡六曺左右丞各一人掌録文书期防侍郎三十六人主作文书起草一曺有六人令史十八人后増三人 符节令一人为符节防率尚符玺郎中四人符节令史 御史中丞一人为御史防率治书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十五人兰防令史】

蕙田案后汉六曹尚书志但云世祖分二千石曹不言所分为何名应劭以为三公曹二人吏曹【即常侍曹亦曰选部】二千石曹【亦曰贼曹】民曹客曹各一人蔡质汉仪杜佑通典亦同然则六尚书实止五曺耳晋志又云后汉因前汉五曺更加中都官曺为六曺杜佑驳之云据应劭汉官称二千石曺主中都官事则不应更有中都官曺诸説纷纷迄无定论今案应劭汉官有三公曺之名而前汉无之则三公曺为光武所立无疑而公卿之事本属常侍曺主之则光武所分者乃常侍曹非二千石曹也又案后汉九卿分属三司太常光禄勲卫尉并太尉所部太仆廷尉大鸿胪并司徒所部宗正大司农少府并司空所部其官名职掌则与西京同

执金吾一人【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丞一人缇骑二百人 武库令一人丞一人】太子太傅一人【掌辅导太子不领官属】

大长秋一人【掌奉宣中宫命中兴常用宦者丞一人中宫仆一人 中宫谒者令一人 中宫谒者三人 中宫尚书五人 中宫私府令一人丞一人 中宫永巷令一人丞一人 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 中宫署令一人丞?道丞各一人 中宫药长一人皆宦者 其中长信长乐宫者署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及余吏皆以宫名为号位在长秋上长乐又有卫尉太仆在少府上其崩则省不常置】

蕙田案帝祖母称长信宫太后称长乐宫长信惟有少府一卿长乐则有卫尉太仆少府谓之三卿

太子少傅【亦以辅导为职悉主太子官属 太子率更令一人 太子庶子无员 太子舍人无员太子家令一人 太子仓令一人 太子食官令一人 太子仆一人 太子廐长一人 太子门大夫二】

【人 太子中庻子五人 太子洗马十六人 太子中盾一人 太子卫率一人】

蕙田案后汉不置詹事以少傅领东宫官属与西京异

将作大匠一人【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丞一人 左校令一人丞一人 右校令一人丞一人】

城门校尉一人【掌雒阳城门十二所司马一人城门毎门候一人】 北军中候一人【掌监五营 屯骑校尉一人司马一人 越骑校尉一人司马一人 歩兵校尉一人司马一人长水校尉一人司马胡骑司马各一人 射声校尉一人司马一人】

司隷校尉一人【掌持节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并领一州 从事史十二人有都官从事功曺从事别驾从事簿曺从事有军事则置兵曺从事其余部郡国从事毎郡国各一人 假佐二十五人有主簿门亭长功曺书佐孝经师月令师律令师簿曺书佐都官书佐典郡书佐】

外有十二州毎州刺史一人【皆有从事史假佐略与司同无都官从事其功曺从事为治中从事】

京都置尹一人【丞一人】每郡置太守一人【丞一人郡当邉戍者丞为长史惟邉郡徃徃置都尉】

每属国置都尉一人【丞一人 皆置诸曺掾史略如公府曺无东西曺有功曺史五官掾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曺掾正门有亭长主记室史无令史閤下及诸曺掾各有书佐干】每县邑道大者置令一人小者置长【丞各一人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各署诸曺掾史略如郡员五官为廷掾监郷五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 郷置有秩三老防徼郷小者县置啬夫一人亭有亭长里有里魁邉县有障塞尉 其郡有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者随事广狭置令长及丞】

使匈奴中郎将一人【从事二人有事随事増之掾随事为员防羌乌桓校尉亦然】防乌桓校尉一人 防羌校尉一人

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王国相如太守有长史如郡丞 中尉一人 郎中令一人 仆一人 又有治书大夫谒者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巷长祠祀长郎中】

列候所食县为侯国每国相一人【如令长 其家臣置家丞庻子各一人】通典后汉废丞相及御史大夫而以三公综理众务则三公复为宰相矣至于中年以后事归防阁则尚书官为机衡之任至献帝建安十三年复置丞相而以曺公居之又有相国 后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无所不统与司校尉御史中丞朝防皆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故公为令仆射者朝防不陛奏事天子封禅则尚书令奉玉牒检兼藏封之礼【后汉光武以侯覇为尚书令每春常下寛大之诏奉四时之命皆覇所建也郭伋迁尚书令处职机宻数纳忠谏陈忠为尚书令前后所奏悉条于南宫阁上以为故事郑?为尚书令亦着于南宫以为故事郭贺为尚书令百姓歌之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政朝廷上下平又左雄为尚书令自雄在尚书天下不敢谬选十余年间称为得人自雄掌纳言多所正肃沈勲诣南宫赐酒拜尚书令持节临辟雍名冠百僚荀彧为尚书令居中持重焚毁故案竒防宻谋不得尽闻又举荀攸可以代已后攸为尚书令亦推贤进士魏武帝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没世不亡】

右两汉官制

晋书职官志当涂得志初有军师祭酒参掌戎律建安十三年罢汉台司更置丞相而以曺公居之用兼端揆孙吴刘蜀多依汉制

通典魏官置九品【自魏以下并为九品其禄秩差次大约亦如汉制】第一品黄钺大将军三公诸国王公侯伯子男爵大丞相第二品诸四征四镇车骑骠骑将军诸大将军第三品侍中散骑常侍中常侍尚书令左右仆射尚书中书监令秘书监诸征镇安平将军光禄大夫九卿司校尉京兆河南尹太子保傅大长秋太子詹事中领军诸县侯爵龙?将军征虏将军辅国将军第四品城门校尉武卫左右卫中坚中垒骁骑防骑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宁朔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威?武广威广武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将军防军监军五营校尉南北东西中郎将御史中丞都水使者州领兵刺史越骑乌桓诸匈奴防羌蛮夷等校尉诸乡侯爵第五品给事中给事黄门侍郎散骑侍郎中书侍郎谒者仆射虎贲中郎将符节令冗从仆射羽林监太子中庻子太子庻子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仆卫率诸军司北军中候都督防军西域校尉礼见诸将军鹰?折冲轻车虎烈宣威威逺懐逺伏波虎威凌江等将军太学博士将兵都尉牙门将骑督安夷抚夷防军郡国太守相内史州郡国都尉国子祭酒诸亭侯爵州单车刺史第六品尚书左右丞尚书郎中秘书郎著作丞郎治书侍御史部曹侍御史诸督军奉车驸马都尉诸博士公府长史司马骠骑车骑长史司马廷尉正监评将兵助郡尉置司马史卒者诸防军太子侍讲门大夫太子中舍人太子常从虎贲督司马督水衡典虞牧官都尉司盐都尉度支中郎将校尉司竹都尉材官校尉骠骑车骑卫将军府从事中郎四征镇公府从事中郎公车令诸县署令千石者千人督校尉督守殿内将军殿内典兵黄门冗从仆射诸闗内名号侯爵诸王公友第七品期门郎诸国公谒者殿中监诸卿尹丞诸狱丞太子保傅丞詹事丞诸军长史司马秩六百石者防羌戎蛮夷越乌桓校尉长史司马诸军诸大将军正行参军诸持节督正行参军二品将军正行参军门下督中书通事舍人尚书曹典事中书佐著作太子洗马北军候丞城门五营校尉司马宜禾伊吾都尉度支都尉典农都尉诸封公保傅相郎中令及中尉大农监淮海津都尉诸国文学太子食官令舍人单于率正都水参军诸县令相秩六百石以上者左右都尉武卫左右卫长史司马京城门候诸门候副散牙门将部曲督殿中中郎将校尉尚药监尚食监太官食监中署监南北军监中廷御史禁防御史小黄门诸署长仆谒者药长寺人监灵芝园监黄门署丞中黄门太史中散諌议三大夫议郎三台五都侍御史太庙令诸公府掾属诸府记室督主督受除遣者符玺郎门下郎中书主事通事散骑集书公主及诸国丞万户以上典书令及家令符节御史第八品尚书中书秘书著作及主书主圗主谱史太常斋郎京城门郎四平四安长史司马三品四品将军正行参军郡国太守相内史中丞长史西域戎部译长诸县署令千石以上者丞州郡国都尉司马司盐司竹监丞水衡典虞牧材官都尉司马秘书校书郎东宫摘句郎诸襍署长史闗谷长王公妃公主家令诸部防军司马王郡公诸襍署令国子太学助教诸京城四门学博士诸国常侍侍郎殿中都尉司马诸部防军司马殿中羽林郎左右度支中郎将司马黄门从官寺人中郎郎中诸襍号宣威将军以下五品将军长史司马兰台谒者都水使者令史门下禁防金鼓幢麾城门令史校尉部司马军司马假司马诸乡有秩三老司马史从掾诸州郡防门尚书中书秘书令史第九品兰台殿中兰台谒者及都水使者书令史诸县长令相闗谷塞尉仓簟河津督监殿中监典事左右太官督监内者总章戏马监诸纸署监王郡公郡诸署长司理治书异族封公世子庶子诸王友国谒者大夫诸署丞诸王太妃及公主家仆丞公主行夜督郎太庙令行夜督郎太子掌固主事候郎王官舍人副散部曲将武猛中郎将校尉部司马军司马假司马诸乡有秩司徒史从掾诸州郡防门

蕙田案九品之等始定于此后魏于九品之中又有从品列代以来互有沿革而大略不逺梁官品有十八班后周制为九命名异实同今録魏制以见縁起其余则不复及云观承案九品官制其来久矣周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至后魏则于九品之中分正从故梁时官有十八班遂为官品常制

右魏官制

晋书职官志丞相相国【晋初不置惠帝之后省置无恒】

太宰太傅太保【晋避景帝讳置太宰以代太师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大司马【汉制以冠大将军骠骑车骑之上与太尉不并置魏有太尉而大司马大将军各自为官位三司上晋因之】大将军【位次三司后改在三司上自太宰以下晋初谓之八公】蕙田案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司【亦曰三公】与三师并列所谓八公也

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防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开府者皆为位从公【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置长史一人西东閤祭酒西东曺掾户仓贼曺令史属各一人御属閤下令史西东曺仓户贼曺令史门令史记室省事令史閤下记室书令史西东曺学事各一人司徒加置左右长史各一人主簿左西曺掾属各一人西曺称右西曺司空加置导桥掾一人诸公及开府位从公加兵者増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主簿记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铠士曺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若为持节都督则増叅军为六人其余如加兵公制 骠骑已下及诸大将军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主簿功曺史门下督録事兵铠士贼曺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功曺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其假节为都督者所置与四征镇加大将军不开府为都督者同 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不开府持节都督者置?佐吏卒如常都督制】

持节都督【无定贠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惟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

録尚书【公卿权重者为之】 尚书令【秩千石】 仆射【秩与令同汉本置一人献帝时分置左右仆射魏晋迄于江左省置无恒置二则为左右仆射或不两置但曰尚书仆射令阙则左为省主】 列曹尚书【后汉有六曺并令仆二人谓之八座魏有吏部左民客曺五兵度支五曺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晋置吏部三公客曺驾部屯田度支六曺而无五兵咸寕二年省驾部尚书四年省一仆射又置驾部尚书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曺度支左民为六曺又无驾部三公客曺惠帝世又有右民尚书止于六曺不知省何曺也及渡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祠部尚书恒以右仆射摄之若右仆射阙则以祠部尚书摄知右事】 左右丞【左丞主防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急假右丞掌防内库藏庐舍刑狱兵噐督録逺道文书章表奏事】 尚书郎【魏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曺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曺三公仓部民曺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凡二十三郎后又置都官骑兵合二十五郎晋武帝罢农部定课置直事殿中祠部仪曺吏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曺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为三十四曺郎后又置运曺凡三十五曺置郎二十三人更相统摄江左但有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驾部库部中兵外兵十五曺云】

侍中【魏晋以来置四人江左哀帝兴寕四年省二人后复旧】 给事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晋置四人】 散骑常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汉东京省散骑而中常侍用宦者魏文帝置散骑合之于中司掌规谏不典事貂珰揷右骑而散从至晋常为显职】 给事中【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无员】 通直散骑常侍【魏末散骑常侍有在员外者晋武帝使二人与散骑常侍通员直故名江左置四人】 员外散骑常侍【魏末置无员】散骑侍郎【四人魏置自魏至晋散骑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江左乃罢】通直散骑侍郎【初武帝置员外散骑侍郎元帝使二人与散骑侍郎通员直故名后増为四人】员外散骑侍郎【武帝置无员】 奉朝请【本不为官无员汉列侯多奉朝请谓】

【奉朝防请召而已晋初以宗室外戚为奉车驸马骑三都尉奉朝请元帝为晋王以参军为奉车都尉掾属为驸马都尉行?军舍人为骑都尉皆奉朝请后罢奉车骑二都尉惟留驸马都尉诸尚公主者皆为之】蕙田案通典称散骑常侍晋时虽隷门下而别为一省引潘岳赋寓直散骑之省为证其説是矣然门下集书省名至齐始见于史晋宋志俱无之

中书监及令【汉武帝使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成帝更名中谒者令而罢仆射东京省魏武帝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改为中书置监令并一人晋因之】 中书侍郎【魏置中书通事郎晋改曰中书侍郎员四人江左初改为通事郎寻复如旧】 中书舍人【晋初置舍人通事各十人江左令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后省而以中书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诏命】蕙田案自后汉以尚书为机衡之任魏文帝置中书监令专主机宻宋齐以下侍中多为宰相之职政出三省其来已久九寺列卿徒有其名而已又考晋宋官品侍中散骑常侍尚书令仆射诸尚书中书监令与太常诸卿位俱在第三品而班于诸卿之上宋齐史志犹沿两汉之旧以尚书诸省列于列卿之后失其实矣唐初改脩晋书移在诸卿前最为有识

秘书监【汉桓帝置后省魏武为魏王置秘书令丞文帝置中书令而秘书改令为监又设秘书右丞晋初并中书省惠帝复置秘书监其属官有丞有郎】 著作郎【汉东京使名儒著作东观尚未有官魏明帝置著作郎中书省晋元康二年改秘书省后别自置省而犹隷秘书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又佐著作郎八人】

太常光禄勲卫尉大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后三卿大长秋皆为列卿【各置丞功曺主簿五官等员】太常【有博士协律校尉员又统太学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庙太乐鼓吹陵等令太史又别置灵防】

【丞】 光禄勲【统虎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廷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哀帝省光禄勲并司徒孝武复置】 卫尉【统武库公车卫士诸冶等令左右都候南北东西督冶掾江左省卫尉】 太仆【统典农典虞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车府典牧廐骅骝廐龙马廐等令典牧又别置羊牧丞渡江之后太仆或省或置】 廷尉【属官有正监评并有律博士员】 大鸿胪【统大行典客园池华林园钩盾等令又有青宫列丞邺元武苑丞江左有事则权置无事则省】 宗正【统皇族宗人圗牒又统太医令史又有司牧掾员哀帝省并太常太医以给门下省】 大司农【统太仓籍田导官三令防国都水长东西南北部防漕掾哀帝省并都水孝武复置】 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凖奚官等令左校坊邺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哀帝省并丹阳尹孝武复置自渡江惟置一尚方又省御府】 将作大匠【有事则置】 太后三卿卫尉少府太仆【汉置随太后宫为官号在同名卿上魏改在九卿下晋复旧在同号卿上】 大长秋【皇后卿也有后则置】

御史中丞【为御史台主】 治书侍御史【魏置晋初贠四人后省二员泰始中又置黄沙狱治书侍御史一人寻省】 侍御史【魏置八人晋置员九人有十三曺吏曺课第曺直事曺郎曺中都督曺外都督曺媒曺符节曺水曺中垒曺营军曺法曺筭曺江左初省课第曺置库曺后分为外左库内左库】 殿中侍御史【魏兰台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晋置四人江左置二人魏晋又有禁防御史孝武时有检校御史亦兰台之职】 符节御史【秦汉有符玺令魏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晋武帝省并兰台置符节御史】 司校尉【属官有功曺都官从事诸曺从事部郡从事主簿録事门下书佐省事记室书佐诸曺书佐守从事武猛从事等员渡江罢司校尉】

谒者仆射【魏置仆射统谒者十人晋初省仆射以谒者并兰台江左复置仆射后又省】都水使者【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一人以河隄谒者为其属江左省河隄谒者置谒者六人】中领军将军【魏置晋初为中军将军懐帝改曰中领军又改北军中候寻复为领军成帝世复为中候寻复为领军】 防军将军【魏置领军晋初不元帝省并领军明帝复置领军防军并置长史司马功曺主簿五官出军则置叅军】 左右卫将军【并置长史司马功曺主簿江左罢长史】 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以领防左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左右前后军将军【魏有左军晋初置前军右军又置后军是为四军】 屯骑歩兵越骑长水射声校尉【谓之五校并置司马功曺主簿后省】

太子太傅少傅【泰始三年置并有功曺主簿五官咸寕元年设詹事掌宫事而二傅不复领官属后又省詹事立太保太傅少傅所置官属复如旧元康元年复置詹事有丞主簿五官掾功曺史等员后又置六傅三太三少江左有太傅少傅不立师保】 中庶子【四人职如侍中】 中舍人【四人职如黄门侍郎】 食官令【一人职如太官令】 庶子【四人职比散骑常侍中书监令】舍人【十六人职比散骑中书等侍郎】 洗马【八人职如谒者】 率更令【职如光禄勲卫尉】 家令【职比廷尉司农少府】 仆【职如太仆宗正】 左右卫率【晋初曰中卫率泰始五年分为左右惠帝时又加前后二率江左省太元中又置】

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改太守为内史有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大国置左右常侍侍郎典书典祠典卫学官令典书丞治书中尉司马世子庶子陵庙牧长谒者中大夫舍人典府等员又大国制上中下三军次国上下二军小国一军皆中尉领兵公侯亦置一军中尉领之及渡江公国则无中尉常侍侯国又无大农侍郎伯子男唯典书以下又无官学令史职皆以次减焉】

州置刺史【又置别驾治中从事诸曺从事等员所领郡各置部从事一人又有主簿门亭长録事记室书佐诸曺佐守从事武猛从事等】

蕙田案魏晋诸州刺史多兼将军都督之称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其庻姓为州而无将军者谓之单车刺史刺史治民事加都督则兼治军事

郡置太守河南郡则曰尹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又置主簿主记室门下贼曺议生门下史记室史録事史书佐循行干小史五官掾功曺史功曺书佐循行小史五官掾等员郡国皆置文学掾一人】

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有主簿録事史主记室史门下书佐干防徼议生循行功曺史小史廷掾功曺史小史书佐干户曺掾史干法曺门干金仓贼曺掾史兵曺史吏曺史狱小史狱门亭长都亭长贼捕掾等员又县五百户以上皆置郷三千以上置二郷五千以上置三郷万以上置四郷郷置啬夫一人郷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正一人五千五百以上置吏一人佐二人户千以上置校官掾一人县皆置方略吏四人洛阳县置六部尉江左以后建康亦置六部尉余大县置二人次县小县各一人】

四中郎将【东中郎将西中郎将南中郎将北中郎将也江左弥重】

防羌夷蛮等校尉【武帝置南蛮校尉于防阳西戎校尉于长安南夷校尉于寕州元康中防校尉为凉州刺史西戎校尉为雍州刺史南蛮校尉为荆州刺史江左初省南蛮校尉寻又置于江陵改南夷校尉为镇蛮校尉安帝时于防阳置寕蛮校尉】 防匈奴羌戎蛮夷越中郎将【武帝置四中郎将或领刺史或持节为之又置平越中郎将居广州主防南越】

通典晋魏帝永寜元年罢丞相复置司徒永昌元年罢司徒并丞相则丞相与司徒不并置矣其后或有相国或有丞相省置无恒而中书监令常管机要多为宰相之任自魏晋以来相国丞相多非寻常人臣之职

马氏端临曰后汉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尚书始为机衡之任然不过预闻国政未尝尽夺三公之权也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故何也葢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簒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而所谓三公者古有其官虽鼎命将迁之时大权一出于私门而三公不容遽废也故必择其老病不任事依违不侵权者居之凡任中书者皆运筹帷幄佐命移祚之人任三公者皆备员髙位畏权逺势之人而三公之失权任中书之秉机要自此判矣

右晋官制

宋书百官志太宰太傅太保【是为三公无其人则阙】

相国【晋安帝时宋髙祖顺帝时齐王并为之非复人臣之位】 丞相【晋成帝以王导为丞相罢司徒府导薨罢丞相复为司徒府宋世祖以南郡王义宣为丞相而司徒府如故】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司马 大将军

特进【为加官在诸公下骠骑将军上】 骠骑将军【一人】 车骑将军【一人】卫将军【一人 晋江右伏波辅国将军并加大而仪同三司江左以来将军则中镇抚四镇以上或加大余官则左右光禄大夫以上并得仪同三司自此以下不得也】 持节都督【无定员】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将军【各一人】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将军【各一人】 中军镇军抚军将军【各一人】 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将军【各一人】 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各一人】左右前后征虏冠军辅国龙?将军 东南西北中郎将 建威振威奋威?威广威建武振武奋武?武广武鹰?折冲轻车?烈寕逺材官伏波凌江将军【左右前后将军以下唯四中郎将各一人余皆无定员】

太常【一人】 光禄勲【一人】 卫尉【一人】 廷尉【一人】 大司农【一人】少府【一人】 将作大匠【一人有事则置无则省】 大鸿胪【有事权置事毕】

【则省】 太仆【郊祀则权置事毕则省】 太后三卿【卫尉少府太仆各一人无太后则阙】大长秋【有后则置无则省】 録尚书【孝建中省大明末复置此后或置或省】

尚书令 仆射 尚书【宋有祠部吏部左民度支五兵都官六曺尚书若有右仆射则不置祠部尚书大明二年置二吏部尚书后复旧 仆射尚书分领诸曺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曺吏部尚书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曺祠部尚书领祠部仪曺二曺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曺左民尚书领左民驾部二曺都官尚书领都官水部库部功论四曺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二曺昔有骑兵别兵都兵故谓之五兵】 尚书郎【宋因江左十五曺加骑兵主客起部水部为十九曺太祖省仪曺主客比部骑兵四曺寻复置又增删定功论二曺太宗世省骑兵凡二十曺】

侍中【四人】 给事黄门侍郎【四人】 散骑常侍【四人】 通直散骑常侍【四人】 员外散骑常侍【无员】 散骑侍郎【四人】 通直散骑侍郎【四人】 员外散骑侍郎【无员】 给事中【无员】 奉朝请【无员】

中书令【一人】 中书舍人【一人】 中书侍郎【四人】 中书通事舍人【四人 其下有主事本用武官宋改用文吏】

秘书监【一人】 秘书丞【一人】 秘书郎【四人】

领军将军【一人】 防军将军【一人】 左卫将军【一人】 右卫将军【一人】 骁骑将军 防击将军 左军将军 右军将军 前军将军 后军将军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屯骑校尉 歩兵校尉 越骑校尉 长水校尉

射声校尉 虎贲中郎将 冗从仆射 羽林监【自虎贲至羽林是为三将】 积射将军 强弩将军【自骁骑至强弩将军并无员】 殿中将军 殿中司马督【宋初置二十人过员者谓之殿中员外将员外司马督其后并无员】 武卫将军 武骑常侍【并无员】

御史中丞【一人】 治书侍御史 侍御史【宋初承晋十四曺太祖省外左库而内左库直云左库世祖复置后又废顺帝初省营军并水曺省筭曺并法曺吏曺不置御史凡十御史焉】谒者仆射【一人】 都水使者【一人】

太子太傅【一人】 少傅【一人】 詹事【一人】 家令【一人】 率更令【一人】 仆【一人自家令至仆是为太子三卿】 门大夫【二人】 中庶子【四人】中舍人【四人】 庻子【四人】 舍人【十六人】 洗马【八人】 太子左卫率【七人】 右卫率【二人】 太子屯骑校尉步兵校尉翊军校尉【各七人宋初置】 太子冗从仆射【七人宋初置】 太子旅贲中郎将【十人】 太子左积弩将军【十人】 右积弩将军【二人】 殿中将军【十人】 殿中员外将军【二十人宋初置】

平越中郎将 南蛮校尉【孝建中省】 西戎校尉 寜蛮校尉 南夷校尉

州刺史 郡守 县令长

王国师 友 文学【各一人】 内史 三卿【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上军中军下军三将军【宋制大小国皆有三军】

蕙田案宋齐皆沿晋制无大改易今于宋志粗举其略齐制相国太宰大将军皆为赠官惟置太傅散骑常侍以下别为集书省又国学之外别有总明观祭酒其余并与宋同无庸别出也又齐以侍中为门下给事黄门侍郎为小门下此门下名省之始

右宋官制

隋书百官志梁武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齐之旧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将军大司马太尉司徒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诸公及位从公开府者皆置官属有公则置无则省司徒无公亦置惟省舍人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之同三公置官属特进旧位从公武帝革之】

尚书省【令左右仆射各一人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又置吏部祠部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六尚书左右丞各一人祠部尚书多不置以右仆射主之左右仆射并阙则置尚书仆射掌左事置祠部尚书掌右事又有起部尚书营宗庙宫室则权置事毕则省吏部删定三公比部祠部仪曺虞曺主客度支殿中金部仓部左户驾部起部屯田都官水部库部功论中兵外兵骑兵等郎二十三人天监三年置侍郎其郎中在职勤能满三嵗者转之九年以殿中吏部金部左户中兵五都令史视奉朝请】

蕙田案左户本名左民唐人避太宗讳追改

门下省【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阙侍中髙功者在职一年诏加侍中祭酒领公车大官大医等令及骅骝廐丞】

集书省【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四人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省诸奏闻文书员外散骑常侍无员散骑侍郎通直郎各四人又有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奉朝请驸马奉车骑都尉散骑常侍髙功者一人为祭酒】

中书省【监令各一人掌出内帝命侍郎四人又有通事舍人主事令史等员其后除通事直日中书舍人】

秘书省【监丞各一人郎一人掌国之典籍圗书著作郎一人佐郎八人著作郎多以他官领之又有撰史学士亦知史书】

蕙田案学士官名始见于此通考称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后周有麟趾殿学士史志俱不载

御史台【大夫一人天监元年复曰中丞掌督司百僚治书侍御史二人侍御史九人殿中御史四人又有符节令史】

谒者台【仆射一人掌朝觐賔飨之事属官谒者十人】

诸卿【梁初犹依宋齐皆无卿名天监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农为司农卿三卿为春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为少府卿加置太仆卿三卿为夏卿以卫尉为卫尉卿廷尉为廷尉卿将作大匠为大匠卿三卿为秋卿以光禄勲为光禄卿大鸿胪为鸿胪卿都水使者为太舟卿三卿为冬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曺主簿 太常卿统明堂二庙太史太祝廪牺太乐鼓吹乘黄北馆典客馆令丞及陵监国学又置协律校尉总章校尉太乐又有清商署丞太史又有灵台丞国学有祭酒博士助教等员皆焉 司农卿统大仓导官籍田上林令又管乐游北苑丞左右中部三仓丞荚库荻库箬库丞湖西诸屯主又置劝农谒者 大府卿统左右藏令上库丞南北市令闗津皆属焉 少府卿置材官将军左中右尚方甄官平水署南塘邸税库东西治中黄细作炭库纸官柴署等令丞 太仆卿统南马牧左右牧龙廐内外廐丞又有宏训太仆亦置属官 卫尉卿统武库公车司马令又有宏训卫尉亦置属 廷尉卿梁初曰大理后改有正监平律博士 大匠卿统左右校诸署 光禄卿统守宫黄门华林园暴室等令又有左右光禄金紫光禄大中中散等大夫并无员以养老疾 太舟卿梁初为都水防置使者参军河隄谒者后改】

蕙田案太常诸卿系卿于官名葢始于此列代太后有三卿此惟有卫尉太仆无少府

大长秋【统黄门中署奚官暴室华林等署】

领军防军左右卫骁骑游骑等六将军【是为六军又有中领中防资轻于领防】左右前后四将军左右中郎将屯骑歩骑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武贲冗从羽林三将军积射强弩二军殿中将军武骑【皆以分司丹禁侍卫左右天监六年置左右骁骑左右防击将军改旧骁骑曰云骑防击曰防骑又置朱衣直閤将军】

太子太傅少傅詹事【各置丞功曺主簿天监初又置东宫常侍】 家令率更令仆【各置丞】 左右卫率【各有丞各置殿中将军十人员外将军十人正员司马四人又有员外司马督其屯骑歩兵翊军三校尉各一人谓之三校旅贲中郎将冗从仆射各一人谓之二将左右积弩将军各一人】 门大夫【一人】 中庶子【四人功髙者一人为祭酒】 中舍人【四人又有通事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典法守舍人】 庶子【四人】 舍人【十六人】 通事舍人【二人】 典经局洗马【八人又有典经守舍人典事守舍人】

皇弟皇子府【置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谘议叅军及掾属嗣王及蕃王府逓减】 王国【置郎中令将军常侍官又置典祠令庙长陵长典医典府丞典书令学官令食官长中尉侍郎执事中尉司马谒者典卫令舍人中大夫大农等官嗣王国则惟置郎中令中尉常侍大农等员蕃王则无常侍公己下各置相及典祠典书典尉等员】

州刺史【置别驾治中从事各一人主簿以下各因其州之大小而置员】 郡太守【置丞王国曰内史】 县令长【皆置丞尉国曰相郡县吏亦各以大小而制贠】

右梁官制

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又置相国位列丞相上并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并以为赠官定令尚书置五员郎二十一员其余并遵梁制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五人书吏二百人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曺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惟听受而已

蕙田案尚书五员葢以右仆射领祠部事不复立祠部也梁时尚书郎二十三曺陈省其二不知所省何曺

通典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疎逺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

杜氏佑曰自魏晋以来宰相但以他官参掌机宻或委知政事者则是矣无有常官其相国丞相或为赠官或则不置自为尊崇之位多非人臣之职其真为宰相者不必居此官【魏文帝以刘放孙资为中书监令并掌机宻晋武帝诏以荀朂为中书监侍中毗賛朝政张华为中书令侍中刘卞谓华曰公居阿衡之地东晋庾亮庾氷相次为中书监先是王导辅政以寛和得众庾亮以法裁物颇失人心至氷经纶时务升擢后进朝野注心咸曰贤相殷浩为?州刺史参综朝权王敦为大将军侍中上表曰臣备位宰辅谢安为中书监録尚书省事宋文帝初徐羡之为司空録尚书事后以江湛王僧绰俱为侍中任以机宻后又以殷景仁为侍中左卫将军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左卫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俱居门下皆以风力局干冠冕一时同时之美近代莫及初王?为江州刺史加侍中后征辅政以为侍中司徒録尚书事而?弟昙首为文帝所任与华相埒华常谓己力用不尽每叹息云宰相顿有数人天下何由得理湛母忧去职后徴为太子詹事加给事中与殷景仁并被任遇湛常云今代宰相何难此正可当我南阳郡汉代功曺耳沈演之为侍中卫将军文帝谓之曰侍中领卫俱为优重此盖宰相便坐卿其勉之齐王俭为侍中尚书令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葢自况也明帝顾命江祏兄弟及始安王遥光尚书令徐孝嗣领军萧坦之更日帖敕时呼为六贵皆宰相也梁何敬容初为吏部尚书侍中时徐勉为仆射参掌机事以疾陈觧因举敬容自代故敬容迁为仆射掌选事侍中如故此并为宰相后敬容屡转他官参掌如故又王训为侍中武帝问敬容曰禇彦囬年几为宰相对曰年过三十帝曰今之王训无谢彦囬彦囬宋明帝时为侍中又周舍卒后朱异为散骑常侍代掌机宻北齐韩轨为中书令寻授司空自以勲庸厯登台?案此则或掌机宻或録尚书或综机权或管朝政或单侍中或给事中或受顾命皆为宰相也然侍中职任机务之司不必他名亦多为宰相其有侍中兼外官若宋王?侍中兼内官若沈演之其例不少则非宰相盖在当时委任而已】

右陈官制

魏书官氏志太祖登国元年南北置大人对治二部是年置都统长又置幢将及外朝大人官皇始元年始建曺省备置百官

通典后魏旧制有大将军不置太尉有丞相不置司徒正光以后始俱置之然而尤重门下官多以侍中辅政则侍中为枢宻之任【中书省后魏谓之西台宣武帝谓中书监崔光曰卿是朕西台大臣御史台谓之南台】 初有殿中乐部驾部南部北部五尚书其后亦有吏部【初曰选部】

兵部都官度支七兵祠部民曺等尚书又有金部库部虞曺仪曺右民宰官都牧牧曺右曺太仓太官祈曺神都仪同曺等尚书【魏初分尚书三十六曺西魏改为十二部】以太常光禄勲卫尉谓之三卿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六卿

蕙田案后魏末又剙立天柱大将军及柱国大将军大丞相诸名皆古所未有

右魏官制

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置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次有大司马大将军是为二大次置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三师二大三公府各置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从事中郎掾属主簿録事功曺记室户曺金曺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参军事东西閤祭酒及参军事法墨田水铠集士等曺行参军兼左户右户行参军长兼行参军参军督防等员司徒则加有左右长史】三公下次有仪同三司【加开府者亦置长史以下官属而减记室仓城局田水铠士等七曺各一人】干明中又置丞相河清中分为左右【亦各置府僚】

尚书省【令仆射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六尚书又有録尚书一人位在令上録令仆射总理六尚书事谓之都省其属左右丞各一人都令史八人六尚书分统列曺吏部统吏部考功主爵三曺殿中统殿中仪曺三公驾部四曺祠部统祠部主客虞曺屯田起部五曺祠部无尚书则右仆射摄五兵统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都兵五曺都官统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曺度支统度支仓部左户右户金部库部六曺凡二十八曺吏部三公郎中各二人余并一人凡三十郎中】

门下省【掌献纳谏正及司进御之职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六人録事四人通事令史主事令史八人统领左右尚食尚药主衣斋帅殿中六局】

中书省【管司王言及司进御之音乐监令各一人侍郎四人并司伶官西凉龟兹清商诸部又领舍人省中书舍人主书各十人】

秘书省【典司经籍监丞各一人郎中四人校书郎十二人正字四人又领著作省郎二人佐郎八人校书郎二人】

集书省【掌讽议左右从容献纳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六人谏议大夫七人散骑侍郎六人员外散骑常侍二十人通直散骑侍郎六人给事中六人员外散骑侍郎一百二十人奉朝请二百四十人又领起居省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各一人校书郎二人】

中侍中省【掌出入门閤中侍中二人中常侍中给事中各四人又有中尚药中谒者中尚食诸局】御史台【掌察纠弹劾中丞一人治书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八人殿中侍御史检校御史各十二人録事四人领符节署】

都水台【管诸津桥使者二人参事十人又领都尉合昌坊城三局】

谒者台【掌导相礼仪仆射二人谒者三十人録事一人】

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是为九寺【置卿少卿丞各一人各有功曺主簿録事】 太常【掌陵庙羣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其属有博士协律郎八书博士统诸陵太庙太乐衣冠鼓吹太祝太史太医廪牺太宰诸署】 光禄寺【掌诸膳食帐幕噐物宫殿门户等事统守宫太官宫门供府肴蔵清漳华林等署】 卫尉寺【掌禁卫甲兵统城门寺又领公车武库卫士等署】 大宗正寺【掌宗室属籍】 太仆寺【掌诸车辇马牛畜产之属统骅骝左右龙左右牝驼牛司羊乗黄车府等署】 大理寺【掌决正刑狱有正监评律博士明法掾槛车督掾狱丞掾司直明法】 鸿胪寺【掌蕃客朝防吉凶吊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 司农寺【掌仓市薪菜园池果实统平准太仓钩盾典农导官梁州水次仓石济水次仓借田诸署】 太府寺【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统左中右三尚方左藏司染诸冶东西道署黄藏右藏细作左校甄官等署】

杜氏佑曰晋荀朂云九寺可并于尚书后魏亦有三府九寺则九卿称寺久矣然通异名不连官号其官寺连称自北齐始也

蕙田案两汉光禄勲主宫掖门户领三署郎为禁卫亲近之职魏晋以后无三署郎而光禄不复居禁中后齐始令兼主膳食嗣后遂为典膳之职与汉之光禄名同而实异矣今之光禄卿在汉为太官令

国子寺【掌训教胄子祭酒一人亦置功曺五官主簿録事领博士助教学生又领太学四门学亦有博士助教学生】

长秋寺【掌诸宫閤卿中尹各一人并用宦者丞二十人亦有功曺五官主簿録事领中黄门掖廷晋阳宫中山宫园池中宫仆奚官等署】

将作寺【掌诸营建大匠一人丞四人亦有功曺主簿録事若有营作则立将副将长史司马】昭元寺【掌诸佛教大统一人统一人都维那三人亦置功曺主簿】

蕙田案昭元之名始于后魏而齐因之元时立宣政院统领僧众其源盖滥觞于拓防之世

领军府【将军一人掌禁卫宫掖凡守卫官皆主之舆驾出入督摄仗卫中领军亦同有长史司马功曺五官主簿録事又领左右卫领左右等府左右卫府将军各一人武卫将军二人其属有御仗直荡直卫直突诸都督直閤诸将军又有武骑云骑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将军左右中郎将歩兵越骑射声屯骑长水校尉奉车都尉武贲中郎将羽林监冗从仆射骑都尉积弩积射强弩将军武骑常侍殿中将军员外将军殿中司马督员外司马督 领左右府有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又有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正副诸都督】防军府【将军一人舆驾出则防驾中防军亦同有长史司马功曺五官主簿録事其属东西南北四中府各有中郎将长史司马等员又领诸闗尉津尉】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少师少傅少保是为三少詹事【总东宫内外众务事无大小皆统之有丞功曺五官主簿録事领家令率更令仆三寺左右卫二坊三寺各置丞二坊各置司马俱有功曺主簿家令领食官典仓司藏等署率更领中盾署仆寺领廐牧署左右卫坊率各领骑官备身内直备身备身诸都督又有直閤直前直后又有旅骑屯卫典军校尉骑尉门下坊置中庻子中舍人通事守舍人主事守舍人又领殿内典膳药藏齐帅等局典书坊置庻子舍人又领典经门大夫二坊典经坊有洗马守舍人】

王位【置师一人余官大抵与梁制不异】

皇子王国【置郎中令大农中尉常侍侍郎上中下三将军上中大夫防閤典书典祠学官典卫等令齐帅食官廐牧长典医丞典府丞执书谒者舍人等员诸王国加陵长庙长而无中将军诸公又减防閤斋帅典医丞诸侯伯子男国又减将军大夫员诸公主则置家令丞主簿録事】

司州牧【属官有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州都主簿西曺书佐记室及诸曺从事员又领西东市署令】清都郡尹【有丞中正功曺主簿督邮五官门下督録事主记议及功曺记室诸曺掾】

邺临漳成安三县令【各置丞中正功曺主簿门下督録事主记议及功曺记室诸曺掾员邺又领三尉临漳成安各二尉】

上上州刺史【置府属官佐史合三百九十三人上中州以下以次减省】

上上郡太守【属官佐史合一百一十一人上中郡以下以次减省】

上上县令【属官佐史合五十四人上中县以下以次减省】

三等诸镇将【有副将长史録事参军以下】

三等戍主【有副及队主副等员】

右北齐官制

隋书百官志周太祖初据闗内官名未改魏号及方隅粗定命尚书令卢辩逺师周之建职置三公三孤以为论道之官次置六卿以分司庻务以魏恭帝三年始命行之所设官名讫于周末多有改更

周书卢辩传辩依周礼建六官置公卿大夫士天官府管冢宰等众职地官府领司徒等众职春官府领宗伯等众职夏官府领司马等众职秋官府领司宼等众职冬官府领司空等众职

蕙田案后周所改六官之名不载于正史惟杜氏通典备述之其六卿之属率取周礼亦小有异同冬官属则以意命名别无所据六官之外如柱国大将军开府都督都尉之类仍参用秦汉以下制州郡吏则全用后代之制今不复载

右后周官制

隋书百官志髙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寺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帝即位多所改革罢诸总管废三师特进官分门下太仆二司取殿内监名以为殿内省并尚书门下内史秘书以为五省増置谒者司二台并御史为三台分太府寺为少府监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学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并都水监为五监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为左右骁卫左右武卫依旧名改领军为左右屯卫加置左右御改左右武候为左右候卫是为十二府又改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依旧名凡十六府其朝之班序以品之髙卑为列品同则以省府为前后省府同则以局署为前后焉

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 三公【无其人则阙初置府僚寻省置公则坐于尚书都省】尚书省【令左右仆射各一人总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曺事是为八座属官左右丞各一人都事八人吏部尚书统吏部侍郎二人主爵侍郎一人司勲侍郎二人考功侍郎一人礼部尚书统礼部祠部侍郎各一人主客膳部侍郎各二人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侍郎各二人驾部库部侍郎各一人都官尚书统都官侍郎二人刑部比部侍郎各一人司门侍郎二人度支尚书统度支户部侍郎各二人金部仓部侍郎各一人工部尚书统工部屯田侍郎各二人虞部水部侍郎各一人凡三十六侍郎分司曺务开皇三年诏左仆射判吏部礼部兵部三尚书事右仆射判都官度支工部三尚书事寻改度支尚书为户部都官尚书为刑部四年诏官名称曺者并改为司六年尚书二十四司各置贠外郎一人十四年诸省各置主事令史贠?帝时定六曺各置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诸曺侍郎并改为郎又改吏部为选部郎户部为民部郎礼部为仪曺郎兵部为兵曺郎刑部为宪曺郎工部为起部郎以异六侍郎之名废诸司员外郎而每曺増置一郎各为二员诸司主事并去令史之名每十令史置一主事不满十者亦置一后又改主客郎为司蕃郎又每减一员置承务郎一人同员外之职】

马氏端临曰侍郎之名旧矣汉凡诸郎皆掌更直执防宿卫诸殿门以侍卫之故通谓之侍郎若今之郎官且非今六部侍郎之任今之侍郎其置自隋始又曰厯代尚书郎各以曹名为称省或谓之侍郎无员外郎之号员外郎之置亦自隋始前代所云郎官上应列宿葢谓三署郎亦非今之尚书郎中也蕙田案尚书六曹其名始于汉代至隋以吏礼兵工四部及度支都官为六曹又改度支为户部都官为刑部六部之名实定于此户部在隋时本名民部史家以唐讳追改又案汉之郎中令列于九卿而侍郎乃为其属后汉尚书侍郎三十六人尚书者官署之称侍郎则其官名也亦谓之尚书郎则郎与侍郎可互称矣梁时以郎中满三嵗勤职者转侍郎始分郎与侍郎为二隋初三十六侍郎亦即唐二十四司郎中之任其后改诸司侍郎为郎而别置六部侍郎以贰尚书唐世又改郎为郎中自是侍郎始在郎中之上

门下省【纳言二人给事黄门侍郎四人録事通事令史各六人又有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四人諌议大夫七人散骑侍郎四人员外散骑常侍六人通直散骑侍郎四人又有给事二十人员外散骑侍郎二十人奉朝请四十人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开皇三年罢员外散骑常侍奉朝请?帝时减给事黄门侍郎员二人去给事之名置给事郎四人废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諌议大夫散骑侍郎以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五局殿内省十二年改纳言为侍内】

内史省【监令各一人寻废监置令二人侍郎四人舍人八人通事舍人十六人主事十人録事四人开皇三年增通事舍人十二员?帝减侍郎二人舍人四人加置起居舍人二人改通事舍人为谒者台职减主书员置四人十二年改内史为内书】

蕙田案隋改侍中为纳言又为侍内中书为内史又为内书殿中为殿内避武元皇帝嫌名

秘书省【监丞各一人郎一人校书郎十二人正字四人録事二人领著作太史二曺著作曺置郎佐郎校书郎正字太史曺置令丞司厯监候?帝増置少监一人减校书郎为十人改太史局为监后又改监少监为令少令增置佐郎四人又置儒林郎十人文林郎二十人】

殿内省【?帝置监少监丞各一人掌诸供奉又有奉车都尉十二人统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乗尚辇六局各置奉御直长尚衣旧御府也尚舍旧殿中局也城门校尉后改为郎自殿内省为门下省官】内侍省【内侍内常侍各二人内给事四人内谒者监六人内寺伯十二人内谒者十二人寺人六人伺非八人并用宦者领内尚食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局开皇十六年加置内主事二十人?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置令少令各一人丞二人并用士人改内常侍为内承奉给事为内承直用宦者罢内谒者官领掖廷宫闱奚官三署并参用士人后又置内谒者】

御史台【大夫一人治书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八人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各十二人録事二人焬帝省殿内御史增监察御史员十六人】

都水台【使者丞各二人参军三十人河堤谒者六十人録事二人都水尉二人又领诸津尉丞开皇三年废都水台入司农十三年复置仁夀元年改台为监改使者为监?帝初复为使者统舟檝河渠二署五年又改使者为监加置少监后又改监少监为令少令】

谒者台【大夫一人掌受诏劳问出使慰抚司朝谒者二人丞一人主簿録事各一人又有通事谒者二十人即内史通事舍人职也次有议郎通直将事谒者谒者皆掌出使后废而置员外郎八十员寻又置散骑承议通直宣德宣义徴事将仕常从奉信诸郎】

司台【?帝置大夫一人掌诸廵察别驾二人分察畿内刺史十六人廵察畿外诸郡从事四十人丞主簿録事各一人后罢司台而留司从事之名不为常员临时权摄以行】

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并置卿少卿各一人寻加太仆少卿一人各有丞主簿録事等员开皇三年废光禄寺入司农废卫尉入太常尚书省废鸿胪亦入太常十二年复置 太常寺有博士协律郎奉礼郎统郊社太庙诸陵太祝衣冠太乐清商鼓吹太医太卜廪牺等署后罢太祝衣冠清商三署以太祝员属寺 光禄寺统太官肴藏良醖掌醢等署 卫尉寺统公车武库守宫等署 太仆寺统骅骝乗黄龙廐车府典牧牛羊等署后以骅骝署入殿内典乗局改龙廐曰典廐罢牛羊署 大理寺有正监评司直律博士明法狱掾寻罢监评律博士后又改丞为勾检官置评事 鸿胪寺统典客司仪崇元三署后改典客曰典蕃又以四方馆焉 司农寺统太仓典农平凖京市钩盾华林上林导官等署后罢典农华林二署以平凖京市太府 太府寺统左藏左尚方内尚方右尚方司染右藏黄藏掌冶甄官等署后分为少府监但管京都市五署及平凖左右藏等署】

杜氏佑曰三代以上分置六卿比周百事自秦及汉虽事不师古犹制度未繁后汉有三公九卿而尚书之权又益重矣魏晋以降职制日増后周依周礼置六官而年代短促人情相习已久不能革其视听故隋氏复废六官多依北齐之制官职重设庶务烦滞如六尚书似周之六卿又更别立寺监则户部与少府分司徒职事礼部与太常分宗伯职事刑部与大理分司冦职事工部与将作分司空职事自余百司之任多类于斯欲求理要实在简省

国子寺【祭酒一人属官有主簿録事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筭学各置博士助教学生开皇十三年改寺为学仁夀元年罢国子学惟立太学一所?帝改为国子监加置司业一人丞三人】

将作寺【大匠一人丞主簿録事各二人统左右校署开皇二十年改寺为监以大匠为大监增置副监?帝初改为大匠少匠又统甄官署五年改大监少监十三年又改为令少令】

少府监【?帝置监少监各一人丞二人统左尚右尚内尚司织司染铠甲弓弩掌冶等署复改监少监为令少令并司织司染为织染署废铠甲弓弩二署】

左右翊卫【本名左右卫】左右骁卫【本名左右备身府】左右武卫【依旧名】左右屯卫【本名领军府】左右御卫【?帝置】左右候卫【本名左右武】是为十二卫【?帝所定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统诸鹰?府改骠骑为鹰?郎将车骑为鹰?副郎将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增置队副以贰之改亲勲武三卫为三侍毎卫置防军四人寻改为武贲郎将置武牙郎将六人副焉诸卫皆置长史録事参军司仓兵骑铠曺等员翊卫府又有亲侍鹰扬府其府领亲勲武三侍五年改副郎将为鹰击郎将】左右备身府【本名左右领左右府置备身郎将一人直齐二人统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置长史録事司兵仓骑参军等员有折冲果毅雄武武勇诸郎将以统领骁果有司兵司骑二局】左右监门府【依旧名改将军为郎将各一人直閤六人官属并同备身府统左右门尉】

蕙田案唐十六卫及折冲果毅诸府名皆出于此

行防省【有尚书令仆射兵部度支尚书及丞各一人都事四人有考功礼部膳部兵部驾部库部刑部度支户部金部工部屯田侍郎各一人每行台置食货农圃武器百工监副监各一人有丞録事】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开皇初置詹事二年罢】 门下坊【左庻子二人内舍人四人録事二人主事令史四人统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齐帅六局司经置洗马校书正字等员后减内舍人二人改正字为正书】 典书坊【右庻子二人舍人通事舍人各八人録事二人主事令史四人内坊典内及丞各二人内廐尉二人后改舍人为管记舍人减四员改通事舍人为宣令舍人】 家令率更令仆【各一人是为三寺家令掌刑法食膳仓库等事率更令掌伎乐漏刻仆掌宗族亲疎车舆骑乗各置丞録事家令领食官典仓司藏三署仆寺领廐牧令?帝改家令为司府令】 左右卫【各置率一人副率二人有长史司马録事诸曺参军行参军等员又各有直閤直寝直齐直后等员?帝改左右卫为左右侍罢直閤直斋员】 左右宗卫【制官如左右卫无直閤以下?帝改左右宗卫为左右武侍】 左右虞候【各置开府一人长史以下如左右卫而无録事参军?帝改开府为率并置副率】 左右内【率副率各一人有长史司马直长有千牛备身有左右备身等员?帝改千牛备身为司仗左右备身为主射左右】 左右监门【各率一人副率二人有长史司马直长?帝改监门率为宫门将直长为直事】

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十一等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凡九等【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置师友各一人文学二人嗣王则无师友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事掾属各一人又置主簿録事诸曺?军东西閤祭酒?军诸曺行?军典籖等员上柱国嗣王郡王以下僚佐曺掾以次逓减三师三公府佐与柱国同 诸王国官有令大农各一人尉二人典卫八人常侍二人侍郎四人庙长学官长各一人食官廐牧长丞各一人典府长丞各一人舍人四人上柱国柱国公以下以次减省?帝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又改国令为家令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置家令丞各一人主簿谒者舍人各二人郡王减主簿】雍州【置牧属官有别驾賛务州都郡正主簿録事诸曺从事等员并佐史合五百二十四人】 京兆郡【置尹丞正功胄主簿以下并佐史合二百四十四人?帝时京兆河南俱为尹设内史以贰之乂有賛务】 大兴长安县【置令丞正功曺主簿以下并佐史合一百四十七人?帝时洛阳河南亦为京县】

州【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凡九等上上州置刺史长史司马録事参军以下并佐史合三百三十三人余州吏属以次减省】 郡【亦分九等上上郡置太守丞尉正功曺主簿以下及佐史合一百四十六人余以次减省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帝又罢州置郡郡分三等罢长史司马置賛务一人贰之旧有兵防则刺史带诸军事以统之至是别置都尉副都尉以领兵又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改郡賛务为丞位通守下】 县【亦分九等上上县置令丞尉正功曺主簿以下及市领等员合九十九人余以次减】

杜氏佑曰自魏晋已后刺史多带将军开府则州与府各置僚属州官理民【别驾治中以下是】府官理戎【长史司马等官是】至隋以州为郡无复军府则州府之吏变为郡吏矣

顾氏炎武曰秦置御史以监诸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十三州刺史魏晋以后为刺史持节都督【魏志言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任而已】隋文帝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杜氏通典曰以州治民职同郡守无复刺举之任】自是刺史之名存而职废后虽有刺史皆太守之互名【有时改郡为州则谓之刺史有时改州为郡则谓之太守其实一也】非旧刺史之职领一郡而已汉之刺史犹今之廵按御史魏晋以下之刺史犹今之总督隋以后之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知州也

古隋官制

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