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搜神记 万历续道藏本

卷之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搜神记卷之三#1

目录

观世音   天王    地藏王

金刚    十大明王  十地阎君

十八罗汉  宝志公   卢六祖

达磨    普庵    泗州大圣

傅大士   二郎神   萧公

晏公    宗三舍人  杨四将军

水府    沿江游奕神 洞庭君

湘君    巢湖太姥  宫亭湖神

海神潮神水神谏神泉神俱附庐山神

苏岭山神  新罗山神  射木山神

观世音二月十九日生

昔有一国王号日妙庄王,三女,长妙音,次妙绿,又次妙善,善即菩萨也。王令其赘,不从,逐之後花园,居之白雀寺,尼僧苦以搬茶运水,鬼使代之。王怒,命焚寺,寺僧俱毁於焰,而菩萨无恙如初。命斩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带,忽黑雾遮天,一白虎背之而去屍多林。青衣童子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还魂再至屍多林。太白星君化一老人,指与香山修行。後庄王病恶,剜目断臂救王,王往礼之。尔时道成,空中现千手千眼灵感观世音菩萨奇妙之相,永为香山显迹云。

天王

按《释氏源流》有毗留勒义天王,有毗留博义天王。有提头赖吒天王,有毗沙门天王,昔唐太宗从高祖起义兵,有神降於前,自称毗沙门天王,愿同力定乱。其手将有堵首象鼻者,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诏天下公府皆杞之。天圣初诏诸郡置祠,仍建佛寺,俱以天王为额,此天王之所由普建也。

地藏王七月三十日生

职掌幽冥,教主十地,阎君率朝,贺成礼相。传王舍城传罗卜法,名目键连。尝师事如来,救母於饿鬼群丛,作盂兰胜会,殁而为地藏王。以七月三十日为所生之辰,士人礼拜。或日今青阳之九华山地藏是也。按传新罗国僧,唐时渡海居九华山,年九十九,忽召徒众告别,但闻山呜石陨,俄分跌坐於亟中,泊三稔开将入塔,颜貌如生,昇之动骨节若金锁焉。故曰金地藏,以是知传者之误。

金刚

金刚密迹是也。按《三昧经》,如来到那乾诃罗国降五罗魔时,金刚神手把大杵,杵头出火,烧诸恶龙,龙王惊怖走入佛影。又尝挥大利剑拟鬼王额,鬼王惊怖抱持小儿,长跪上佛。又尝白佛垂意小食化鬼神众。及世尊灭度,金刚悲哀懊恼作如是言,如来舍我入於寂灭,我从今日无归无依无覆无护,一反恼灾患一旦顿集,忧愁毒箭深入我心。此金刚杵当用护谁,即便弃掷自今以往当奉侍谁,说种种言,恋慕如来,此金刚之所自显化也。

十大明王

一焰变得迦忿怒大明王。二无能胜大忿怒明王。三钵讷丰得迦大忿怒明王。四尾觐难得迦大忿怒明王。五不动尊大忿怒明王。六吒根大忿怒明王。七你罗难挈忿怒明王。八大力大忿怒明王。九送婆大忿怒明王。十啭日罗播多罗大忿怒明王。

此十大忿怒明王,各有三面,面各三目,皆头上顶佛,以虎皮为衣,髑髅为冠,发髻坚立。

十地阁君

一殿阁君秦广王萧。二殿阎君楚江王曹。三殿阎君宋帝王廉。四殿间君五官王黄。五殿问君阎罗王韩,六殿阎君变成王石。七殿间君泰山王毕。八殿问君平等王子。九殿阎君都市王薛。十殿阎君转轮王薛。

十八尊阿罗汉

第一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第二迦诺迦跋蹉尊者。第三迦诺跋厘堕阁尊者。第四苏频陀尊者。第五诺距罗尊者。第六跋陀罗尊者,第七迦哩迦尊者。第八伐阁弗多罗尊者。第九戍博迦尊者。第十半托迦尊者。第十一罗估罗尊者。第十二那伽牟那罗尊者。第十三因竭陀尊者。第十四代那跛斯尊者。第十五阿氏多尊者。第十六注茶半托尊者。第十七庆友尊者。第十八宾头卢尊者。

宝志禅师

宝志禅师朱元嘉中见形於东阳镇古木鹰巢中,朱氏闻巢中儿啼,遂收育之。因以朱为姓,施宅为寺焉。公自少出家,依於锺山道林寺。常持一锡杖,悬刀尺及镜拂之类,或挂一两尺帛,数日不食无饥容。时或歌昤,词多谶记,士庶皆共事之,齐建元中,武帝谓师惑众收付建康狱。既旦,人见其入市,及检狱如故。建康尹以事闻帝,延於宫中之後堂,师在华林园,忽一日重着三布帽亦不知於何所得之。俄豫章王文惠太子相继薨,齐亦以此贵矣,由是禁师出入。梁高祖即位,下诏曰:志公迩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燃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迟仙高着,岂以俗士常情空相拘根,何其愚陋,至於此自今勿得复禁。师或一日对帝食绘,帝曰:一人知味二十余年,师何为尔?师乃吐出小鱼,麟尾依然。今建康尚有绘残鱼是也。皇后都氏崩,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乐,宵则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骚宁声,视之乃见一蟒盘璧上殿,啖晴呀口以向於帝。帝大惊骇无所逃遁,不得已瞰然而起,谓蛇曰:朕宫殿严警,非尔蛇类所生之处,必其妖孽,欲崇朕耶。蛇为人语启帝曰:蟒则昔之都氏也,妾以生存嫉拓六宫,其性惨毒,恕一丛则火炽矢射损物害人死,以是罪陷为蟒耳。无饮食可实口,无窟穴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又麟申有虫嗤噙肌肉,痛若其剧若加锥刀焉。蟒非常蛇,亦复变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为阻耳。感帝平昔眷恋之厚,故托丑形骸陈露於帝,祈一功德以见拯救也。帝闻之,呜呼感激,既而求蟒不复见。帝明日大集妙门於殿庭,宣其由,问善之最,以赎其言。师对曰:非礼佛忏涤捆款不可。帝乃然其言,搜索佛经录其名号,兼亲杼睿思洒圣翰撰悔文,共成十卷。皆梂摭佛语削法闲词为其忏礼,又一日,闻宫室内异香馥郁,良久转美。初不知所来,帝因仰视,乃见一天人容仪端丽,谓帝曰:此则蟒后身也,蒙帝功德已得生仞利天,今呈本身以为明验也。殷葱致谢,言讫而去。此见梁武忏序。师於梁天监十三年冬将卒,忽告众僧令移寺金刚神像出置於外,乃密谓人曰:菩萨将去矣。未及旬日无疾而终,举体香而化,在世九十七年。帝以钱二十万易定林寺前冈独龙阜以葬师,永定公主以汤沐之资造浮图七级於其上,帝命陆捶制铭,赐玻办珠以饰塔表。南唐保太七年加号妙觉,塔名应世。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舒民柯萼遇老僧往万岁山,指古松下掘之得石篆,乃《宝公记》圣祚绵远之文。於是遣使致谢,谧日宝公妙觉。治平初,更谧道林真觉大师。按《建康宝录》开善寺有志公履,唐神龙初郑克俊取之以归。长安今洗钵池尚在,塔西二里法云寺基方池是也。

卢六祖

卢六祖,名能,广东新州人。唐宣宗朝学佛见曹溪水香,遂於其地择一道场,求之地主,但云:只得一袈裟地足矣。地主从之,遂以袈裟铺设,方圆八十里,今南华山六祖道场是也。肉身俱存,香姻薰其面如漆。至元丙子年,汉军以利刃钻其腹,见心肝如生人,於是不敢犯。衣钵尽载之,有宣宗御赐袈裟织成淡山水,有西天钵,非铜铁非木石,有西天履,非革非木,有《其华经》十六七叶,有佛齿,以利银合载之,元有一孽龙,据深潭为民害,六祖曰:只怕尔变小。其龙果小,遂以钵盂载之,在寺中乾枯归附。

达摩十月初五日生

二十八祖达摩,自天竺国泛海见梁帝不契,潜上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端居而逝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过师子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而逝。云问,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王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还,暨复命,则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普庵禅师十一月二十七日生

普庵禅师名印,肃袁州宜春县余氏子也。当宋徽宗政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生,年六岁,梦一僧点其心曰:汝他日当自省。既觉以意白母,视之当心有一点红莹,大倡世之樱珠。父母因此许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岁落发,越明年受戒。师容貌魁奇,智性巧慧。贤师器之,勉令诵经。师曰:尝闻佛祖元旨,必贵了悟於心,数墨巡行无益於事。遂辞师,游湖湘,谒牧庵忠公。因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忠公坚起佛子,师遂有悟。后归受业院。癸酉岁,有邻寺慈化者,众请住持,寺无常住。师衣袅纸衣,晨粥暮食,禅定外,唯阅《 华严经》 论。一日大悟,遍体汗流,喜曰:我今亲契华严境,遂述颂曰:

提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

六根门首无人到,惹得胡僧特地来。

一日,忽有僧名道存冒雪至,师目击而喜曰:此乃吾不请友矣。遂相与寂坐,交相问答,师乃庵隐南岭,号曰:普庵。後营募重为慈化修建佛殿,慕道向风者众,师乃随宜为说,或书颂与之。有病患者,折草为药与之,或有疫毒,人迹不相往来者,师与之颂。咸得十全,至於祈睛伐怪、木毁淫祠,灵应非一。由是工投大兴,富者施财,贫者施力,巧者施艺,寺宇鼎新,延以数千里之问辟路建桥,乐为善事,皆师之化。忽一日索笔书颂於方丈西壁云:

乍雨乍晴宝象明,束西南北乱云深。

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为汝清。

颂毕,示众曰: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盘,入吾室者.必能元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索裕更衣踟跌而寂,时则乾道五年者七月二十一日。动封普庵寂感妙济真觉昭既禅师。

泗州大圣

泗州僧伽大师者,唐高宗时至长安洛阳行化,历昊楚问,手执杨枝,混於缁流,或问师何姓。答曰:我姓何。又问师是何国人,曰:我何国人。寻於泗上欲构伽蓝,因宿州民贺跋氏舍所居。师曰:此本为佛宇。令掘地,果得古牌。云香积寺即齐禁龙建所创,又获金像,众谓燃灯如来。师曰:普光王佛也。因以为寺额,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大师至,辈毂深加礼异,命住大荐福寺。三月三日大师示灭,敕令就荐福寺漆身起塔,忽臭气满城。帝祝送师归临淮,言讫异香腾沸。帝问方回曰:僧伽大师是何人邪?曰:观音化身耳。乾符中谧证圣大师。

傅大士

傅大士名翕,委州义乌人也。自幼聪慧,通三教之书,自号善慧八士。梁晋通元年,遇天竺僧嵩头佗语曰:尔弥勒化身。遂令自鉴於水,乃见圆光宝盖,即悟前因。因问修道之地,头佗指松山下双檮木曰:此可矣。大士於此创庵,大通三年置寺,双檮问即今双林寺。有《法华经》,梁武帝所赐铁犁饼钵水晶数珠七佛铜冠至今尚存。初大士学道难,不家者流而不髡,世以为先知先觉,可免释子冠服云。时有余虎岩在义乌之南二十五里,又云黄山顶多猛兽搏害居民,大士斋竟每持余饭饲之,自兹虎兽伏匿。又化石成青紫色,莹然可爱,堪琢以为数珠。有陶姓者,居尝资给大士,大士因指石祝之曰:此石青紫可琢数珠。且戒之曰:木汝商相传到今,惟此一家能之。他家仿效石辄碎裂,後忠献王往委州发大士之塔,取骨殖丕龙山,举之不动,即其地建龙华寺,以骨殖塑大士像於塔。《一统志》称,傅大士墓在云黄山石,晋开运初昊越钱元佐遣使取其遗骨归葬钱唐,启痉之日有两虎据墙而吼,是夕大雨雷电震动山谷,及行虎随至,虾蛛江阻水而返。

灌口二郎神六月二十六日生

二郎神者,姓赵,名昱,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郡左有玲源二河,内有老蛟为害,春夏水涨漂滇伤民。昱大怒,特设舟船率壮士及居民夹江鼓噪,昱持刃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是也。隋末世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後江水服溢,蜀人见昱於青雾中,感其德立庙於灌江口奉祀焉。唐太宗封为神舅大将军,明皇加封赤城王,宋真宗封清源妙道真君。

萧公

公姓萧,讳伯轩,庞眉蛟发美髭髯面如童少年,为人刚正自持言笑不苟,善善恶恶里闭咸为之质平。殁於宋咸淳问,遂为神,附童子先事言祸福中若发机,乡民相率为立庙于新淦县之太洋洲,福.泽一方。元时以其子祥叔死而有灵,合杞於庙。本朝洪武初,尝遣官谕祭,永乐十七年其孙天任卒,屡着灵异,亦祀于此。诏封为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佑侠,大着威灵于九江入河之上。

晏公

公姓晏,名戍仔,临江府之清江镇人也。浓眉此髯面如黑漆,平生疾恶如探汤,人少有不善必日,晏公得无知乎。其为人敬惮如此。元初以人材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即奄然而逝。从人敛具一如礼,未抵家里人先见其畅骊导於旷野之问,衣冠如故,咸重称之。月余以死至,且骇且愕,语见之日则即其死之日也。启棺视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湖。本朝诏封平浪侯。

洋子江三水府

《五代史》杨氏据江封马当为上水府,庙在山之阳。釆石为中水府,庙在釆石山下,封王,宋加显灵顺圣忠佐平江王。金山为下水府,庙在金山寺内。三庙本朝俱称水府之神,水面江心一呼即应,舟人过者必具牲帛以祷,今有司岁时致祭。

沿江游奕神

陈尧咨泊舟三山矶,有老叟曰:来日午时有大风,舟行必覆,宜避之。来日天晴万里无片云,舟人请解摔,公曰:更待之。同行舟一时离岸,忽然黑云起於西北,大风暴至,折木飞沙,怒涛若山,同行舟多沉溺。公惊叹,又见前叟曰:某乃江之游奕神也。以公他日当位宰相,故奉告。公曰:何以报德?叟曰:吾不求报。贵人所至,龙神礼当护卫,愿得《金光明经》一部,乘其力稍可迁职。公许之,至京以《金光明经》三部遣人诣三山矶投之。叟曰:本祈一,公赐三,连陞数秩。拜去。

洞庭君

君洞庭湖神也,有庙在龙堆。按传有柳生者,名毅,唐中宗时下第归至泾阳,见一妇人牧羊,谓生曰:妾洞庭君小女,嫁泾川次子,为婢所惑,毁黜至此,敢烦寄尺牍归。生谢不知所向,妇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击树三当有应者。生如其言,有武大揭水引入,至灵虚殿取书以进。洞君泣曰:老夫之罪,使孺弱罹害。须之有赤龙飞去,俄红粒拥一人回,即寄书女也。宴生碧云宫,君第号钱塘君,谓生曰:泾阳委妇欲托高义为亲。生不敢当,辞而去。後再娶卢氏,即龙女也,协同归洞庭。

湘君

按《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盖舜南巡崩葬於苍梧之野,二妃从之不及溺死沅湘之问,人为立庙,世称湘君。湖口及君山俱有庙,昔秦始皇南游浮江遇大风,因问湘君何神。博士对曰:尧女舜妃。始皇怒,命赭其山,即此。唐韩愈有碑。李白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问。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诗:

湖光秋水两相和,潭面无风镜乍磨。

遥望洞庭山拥翠,白银堆裹一青螺。

巢湖太姥

按青琐高谍云,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沟有巨鱼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独一姥好善不食。忽有老叟告之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不食其肉,吾将厚报之。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欺之以朱传龟目二姥见急走,登山而城陷为湖,是为巢湖。後人立庙於湖之姑山上,以祀太姥。舟行者罔不祭焉。罗隐诗有借问当年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之句。

官亭湖神

神无姓名,显应於南康府束之宫一予湖上,神来则阴霾蔽日其声澎湃,若潮汐奔腾,能分风令一南一北上下各不顺帆,能擘浪如持灵犀而入海。守郡者重其神,且防其为舟行之硬也,立祠宫亭湖上,岁时享祀。有呼必应,远近行者赖之。宋秦观宿湖边惜竹轩,梦湖神赠诗曰:

不知水宿分风浦,何似秋眠惜竹轩。

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封面可无言。

九鲤湖仙

何氏,莫详其世代,兄弟九人修道於仙游县东北山中,故山名九仙。又居湖侧炼丹,丹成各乘赤鲤而去,故湖名九鲤。庙在湖上,最灵验。每大比岁,郡中士子祈梦於此,信若曹蔡。本朝黄孟良感其事,赋诗一律以纪之云:人已登仙鲤化龙,伊谁湖上构仙宫。石遗丹鳌潺湲裹,云锁琼楼缥缈中。青乌去来犹夜月,碧桃开落自春风。此行不为那邓梦,拟向那桥遇石公。

海神

即海若是也,相传秦始皇造石桥欲渡海观日,海神为驱石。始皇求神相见,神曰莫图我形。始皇从之,及见,左右巧者描尽神形,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今庙在文登县。

潮神。即子胥,人见其素车白马乘潮而出。

水神。谓禺强河伯。

波神。谓川后。

庐山匡阜先生

先生者,姓匡,名续,字君平,南楚人,号匡阜先生。生而神灵,儿时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时师老聘,得长生之道,结茅南障山虎溪之上隐焉。室中无所有,惟置一榻简书数篇而已。武王屡徵不起,遇少年传以仙诀得道。汉武帝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复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更命立祠於虎溪旧隐。郡守恒伊迁先生祠於山口,凡水旱疠疫,檮之皆应焉。

苏岭山神

庙在襄阳府之束南鹿门山。按汉光武幸犁丘,梦一神人缟衣羽裳素巾皂带来谒。帝问曰:汝何神?斯神曰:臣苏岭山神也。更条数事,语竟而去。时习郁以侍中从行,明日帝以语郁,郁梦亦如之,毫发不爽。后光武封郁襄阳侯,使立苏山神祠,刻二石鹿夹祠前神道。百姓谓之鹿门庙,灵异显着。唐孟浩然诗: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昔闻庞德公,釆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

新罗山神

庙在福之汀州,盖汀本晋之新罗县,唐始有汀名。按《寰宇记》:开元末,新罗县令孙奉先昼坐所事,见神曰:吾新罗山神也,今从府主求一牛为食,奉先请以羊豕代牛,神怒,於是疫疠大起。奉先亦病亡。后人有诗云:

卓绝新罗百尺崖,神魔相倚洞天开。

洼樽相伴先羊豕,不惜浮云入梦来。

射木山神

肇庆府之阳春县有射木山,山有云灵,云罩其上必雨,开则霁。山南有祠日射木山祠,汉封其神曰储休侯,灵显最着。庙食一方,水旱疾疫有檮必应。旧传江南有李氏者无子,一夕梦神托生为嗣,因名符,後登第,历官知春州。启行辞其母曰:儿往必不归矣。逮抵官来射木山谒祠下,顾瞻门应若旧所睹,未几卒。自符之生而庙食废,及其卒而庙复灵,以是知符之生祠神之现世也。按唐之春州,即今之阳春县是已。

搜神记卷之三竟

#1『卷之三』原无,据体例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