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宋书

卷64 列传第24 郑鲜之、裴松之、何承天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也。高祖浑,魏将作大匠。曾祖袭,大司农。父

遵,尚书郎。袭初为一江一 乘令,因居县境。鲜之下帷读书,绝一交一 游之务。初为桓伟辅

国主簿。先是,兗州刺史滕恬为丁零、翟辽所没,一尸一丧不反,恬子羡仕宦不废,议

者嫌之。桓玄在荆州,使群僚博议,鲜之议曰:

名教大极,忠孝而已,至乎变通抑引,每事辄殊,本而寻之,皆是求心而遗迹。

迹之所乘,遭遇或异。故圣人或就迹以助教,或因迹以成罪,屈申与夺,难可等齐,

举其阡陌,皆可略言矣。天可逃乎?而伊尹废君;君可胁乎?而鬻权见善;忠可愚

乎?而箕子同仁。自此以还,殊实而齐声,异誉而等美者,不可胜言。而欲令百代

之下,圣典所阙,正斯事于一朝,岂可易哉!

然立言明理,以古证今,当使理厌人情。如滕羡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

事;或升朝理务,无讥前哲。通滕者则以无讥为证,塞滕者则以隐处为美。折其两

中,则异同之情可见矣。然无讥前哲者,厌情之谓也。若王陵之母,见烹于楚,陵

不退身穷居,终为社稷之臣,非为荣也。鲍勋蹇谔魏朝,亡身为效,观其志非贪爵

也。凡此二贤,非滕之谕。

夫圣人立教,犹云“有礼无时,君子不行”。有礼无时,政以事有变通,不可

守一故耳。若滕以此二贤为证,则恐人人自贤矣;若不可人人自贤,何可独许其证。

讥者兼在于人,不但独证其事。汉、魏以来,记阙其典,寻而得者无几人。至乎大

晋中朝及中兴之后,杨臻则七年不除丧,三十余年不关人事,一温一 公则见逼于王命,

庾左丞则终身不著袷,高世远则为王右军、何骠骑所劝割,无有如滕之易者也。若

以缞麻非为哀之主,无所复言矣。文皇帝以东关之役,一尸一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

废婚宦。明此,孝子已不自同于人伦,有识已审其可否矣。若其不尔,居宗辅物者,

但当即圣人之教,何所复明制于其间哉!及至永嘉大乱之后,王敦复申东关之制于

中兴,原此是为国之大计,非谓训范人伦,尽于此也。

何以言之?父仇明不同戴天日,而为国不可许复仇,此自以法夺情,即是东关、

永嘉之喻也。何妨综理王务者,布衣以处之。明教者自谓世非横流,凡士君子之徒,

无不可仕之理,而杂以情讥,谓宜在贬裁尔。若多引前事以为通证,则孝子可顾法

而不复仇矣。文皇帝无所立制于东关,王敦无所明之于中兴。每至斯会,辄发之于

宰物,是心可不喻乎!

且夫求理当先以远大,若沧海横流,家国同其沦溺,若不仕也,则人有余力;

人有余力,则国可至乎亡,家可至乎灭。当斯时也,匹妇犹亡其身,况大丈夫哉!

既其不然,天下之才,将无所理。滕但当尽《陟岵》之哀,拟不仕者之心,何为证

喻前人,以自通乎?且名为大才之所假,而小才之所荣,荣与假乘常,已有惭德,

无欣工进,何有情事乎?若其不然,则工进无欣,何足贵于千载之上邪!苟许小才

荣其位,则滕不当顾常疑以自居乎。所谓柳下惠则可,我则不可也。

且有生之所宗者圣人,圣人之为教者礼法,即心而言,则圣人之法,不可改也。

而秦以郡县治天下,莫之能变;汉文除肉刑,莫之能复。彼圣人之为法,犹见改于

后王,况滕赖前人,而当必通乎?若人皆仕,未知斯事可俟后圣与不?况仕与不仕,

各有其人,而不仕之所引,每感三年之下。见议者弘通情纪,每傍中庸,又云若许

讥滕,则恐亡身致命之仕,以此而不尽。何斯言之过与!夫忠烈之情,初无计而后

动。若计而后动,则惧法不尽命。若有不尽,则国有常法。故古人军败于外,而家

诛于内。苟忠发自内,或惧法于外,复有踟蹰顾望之地邪!若有功不赏,有罪不诛,

可致斯喻尔。无有名教翼其子弟,而子弟不致力于所天。不致力于所天,则王经忠

不能救主,孝不顾其亲,是家国之罪人尔,何所而称乎?夫恩宥十世,非不隆也;

功高赏厚,非不报也。若国宪无负于滕恬,则羡之通塞,自是名教之所及,岂是劝

沮之本乎?

议者又以唐虞邈矣,孰知所归,寻言求意,将所负者多乎。后汉乱而不亡,前

史犹谓数公之力。魏国将建,荀令君正色异议,董昭不得枕苏则之膝,贾充受辱于

庾纯。以此而推,天下之正义,终自传而不没,何为发斯叹哉!若以时非上皇,便

不足复言多者,则夷齐于奭、望,子房于四人,亦无所复措其言矣。至于陈平默顺

避祸,以权济屈,皆是卫生免害,非为荣也。滕今生无所卫,鞭塞已冥,义安在乎?

昔陈寿在丧,使婢丸药,见责乡闾;阮咸居哀,骑驴偷婢,身处王朝。岂可以阮获

通于前世,便无疑于后乎!且贤圣抑引,皆是究其始终,定其才行。故虽事有惊俗,

而理必获申。郗诜葬母后园,而身登宦,所以免责,以其孝也。日磾杀兒无讥,以

其忠也。今岂可以二事是忠孝之所为,便可许杀兒葬母后园乎?不可明矣。既其不

可,便当究定滕之才行,无所多辩也。

滕非下官乡亲,又不周旋,才能非所能悉。若以滕谋能决敌,才能周用,此自

追踪古人,非议所及。若是士流,故谓宜如子夏受曾参之词,可谓善矣,而子夏无

不孝之称也。意之所怀,都尽于此,自非名理,何缘多其往复;如其折中,裁之居

宗。

桓伟进号安西,转补功曹,举陈郡谢绚自代,曰:“盖闻知贤弗推,臧文所以

窃位;宣子能让,晋国以之获宁。鲜之猥承人乏,谬蒙过眷,既恩以义隆,遂再叨

非服。知进之难,屡以上请,然自退之志,未获暂申,夙夜怀冰,敢忘其惧。伏见

行参军谢绚,清悟审正,理怀通美,居以端右,虽未足舒其采章,升庸以渐,差可

以位拟人。请乞愚短,甘充下列,授为贤牧,实副群望。”入为员外散骑侍郎,司

徒左西属,大司马琅邪王录事参军,仍迁御史中丞。

性刚直,不阿强贵,明宪直绳,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

不归附,鲜之尽心高祖,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义熙六年,鲜之使治书侍御史

丘洹奏弹毅曰:“上言传诏罗道盛辄开笺,遂盗发密事,依法弃市,奏报行刑,而

毅以道盛身有侯爵,辄复停宥。按毅勋德光重,任居次相,既杀之非己,无缘生之

自一由 。又奏之于先,而弗请于后,阃外出疆,非此之谓。中丞鲜之于毅舅甥,制不

相纠,臣请免毅官。”诏无所问。

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沈叔任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

曰:“夫事有相权,故制有与夺,此有所屈,而彼有所申。未有理无所明,事无所

获,而为永制者也。当以去官之人,或容诡托之事。诡托之事,诚或有之,岂可亏

天下之大教,以末伤本者乎?且设法盖以众苞寡,而不以寡违众,况防杜去官而塞

孝爱之实。且人情趋于荣利,辞官本非所防,所以为其制者,莅官不久,则奔竞互

生,故杜其欲速之情,以申考绩之实。省父母一之 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

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于是自二品以上父母没者,坟墓崩毁及疾病

族属辄去,并不禁锢。

刘毅当镇一江一 陵,高祖会于一江一 宁,朝士毕集。毅素好摴蒱,于是会戏。高祖与毅

敛局,各得其半,积钱隐人,毅呼高祖并之。先掷得雉,高祖甚不说,良久乃答之。

四坐倾瞩,既掷,五子尽黑,毅意色大恶,谓高祖曰:“知公不以大坐席与人!”

鲜之大喜,徒跣绕床 大叫,声声相续。毅甚不平,谓之曰:“此郑君何为者!”无

复甥舅之礼。高祖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一流 ,时或言论,人皆依

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高祖

或有时惭恧,变色动容,既而谓人曰:“我本无术学,言义尤浅。比时言论,诸贤

多见宽容,唯郑不尔,独能尽人之意,甚以此感之。”时人谓为“格佞”。

自中丞转司徒左长史,太尉咨议参军,俄而补侍中,复为太尉咨议。十二年,

高祖北伐,以为右长史。鲜之曾祖墓在开封,相去三百里,乞求拜省,高祖以骑送

之。宋国初建,转奉常。

佛佛虏陷关中,高祖复欲北讨,行意甚盛。鲜之上表谏曰:“伏思圣略深远,

臣之愚管无所措其意。然臣愚见,窃有所怀。虏凶狡情状可见,自关中再败,皆是

帅师违律,非是内有事故,致外有败伤。虏闻殿下亲御六军,必谓见伐,当重兵守

潼关,其势然也。若陵威长驱,臣实见其未易;若舆驾顿洛,则不足上劳圣躬。如

此,则进退之机,宜在熟虑。贼不敢乘胜过陕,远慑大威故也。今尽用兵之算,事

从屈申,遣师扑讨,而南夏清晏,贼方惧将来,永不敢动。若舆驾造洛而反,凶丑

更生揣量之心,必启边戎之患,此既必然。一江一 南颙颙,倾注舆驾,忽闻远伐,不测

师之深浅,必以殿下大申威灵,未还,人情恐惧,事又可推。往年西征,刘钟危殆,

前年劫盗破广州,人士都尽。三吴心腹之内,诸县屡败,皆由劳役所致。又闻处处

大水,加远师民敝,败散,自然之理。殿下在彭城,劫盗破诸县,事非偶尔,皆是

无赖凶慝。凡顺而抚之,则百姓思安;违其所愿,必为乱矣。古人所以救其烦秽,

正在于斯。汉高身困平城,吕后受匈一奴一之辱,魏武军败赤壁,宣武丧师枋头,神武

之功,一无所损。况偏师失律,无亏于庙堂之上者邪!即之事实,非败之谓,唯龄

石等可念尔。若行也,或速其祸。反覆思惟,愚谓不烦殿下亲征小劫。西虏或为河、

洛之患,今正宜通好北虏,则河南安。河南安,则济、泗静。伏愿圣鉴察臣愚怀。”

高祖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鲜之为人通率,在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

惮焉。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性好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高

祖所狎,上尝于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

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鲜之诣神虎门求启事。”高祖大笑引入,其被亲遇如

此。

永初二年,出为丹阳尹,复入为都官尚书,加散骑常侍。以从征功,封龙阳县

五等子。出为豫章太守,秩中二千石。元嘉三年,王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

射。四年,卒,时年六十四。追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文集传于世。子愔,

位至尚书郎,始兴太守。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父珪,正员外郎。松之年

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

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邪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

北之望。舅庾楷在一江一 陵,欲得松之西上,除新野太守,以事难不行。拜员外散骑侍

郎。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

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曰:“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

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大者道勋光远,世所宗推;其次节行高妙,遗烈可纪。若

乃亮采登庸,绩用显著,敷化所莅,惠训融远,述咏所寄,有赖镌勒,非斯族也,

则几乎僭黩矣。俗敝伪兴,华烦已久,是以孔悝之铭,行是人非;蔡邕制文,每有

愧色。而自时厥后,其流弥多,预有臣吏,必为建立,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

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不加禁裁,其敝无

已。”以为“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

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则义信于仰止,道孚于来叶。”由是并断。

高祖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既克洛阳,高祖敕

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一尸一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与殷景仁同,可令知

之。”于时议立五庙乐,松之以妃臧氏庙乐亦宜与四庙同。除零陵内史,征为国子

博士。

太祖元嘉三年,诛司徒徐羡之等,分遣大使,巡行天下。通直散骑常侍袁渝、

司徒左司掾孔邈使扬州,尚书三公郎陆子真、起部甄法崇使荆州,员外散骑常侍范

雍、司徒主簿庞遵使南兗州,前尚书右丞孔默使南北二豫州,抚军参军王歆之使徐

州,冗从仆射车宗使青、兗州,松之使湘州,尚书殿中郎阮长之使雍州,前竟陵太

守殷道鸾使益州,员外散骑常侍李耽之使广州,郎中殷斌使梁州、南秦州,前员外

散骑侍郎阮园客使一交一 州,驸马都尉、奉朝请潘思先使宁州,并兼散骑常侍。班宣诏

书曰:“昔王者巡功,群后述职,不然则有存省之礼,聘眺之规。所以观民立政,

命事考绩,上下偕通,遐迩咸被,故能功昭长世,道历远年。朕以寡暗,属承洪业,

夤畏在位,昧于治道,夕惕惟忧,如临渊谷。惧国俗陵颓,民风凋伪,眚厉违和,

水旱伤业。虽躬勤庶事,思弘攸宜,而机务惟殷,顾循多阙,政刑乖谬,未获具闻。

岂诚素弗孚,使群心莫尽,纳隍之愧,在予一人。以岁时多难,王道未壹,卜征之

礼,废而未修,眷被氓庶,无忘钦恤。今使兼散骑常侍渝等申令四方,周行郡邑,

亲见刺史二千石官长,申述至诚,广询治要,观察吏政,访求民隐,旌举操行,存

问所疾。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俾朕昭然,若亲览焉。大夫

君子,其各悉心敬事,无惰乃力。其有咨谋远图,谨言中诚,陈之使者,无或隐遗。

方将敬纳良规,以补其阙。勉哉勖之,称朕意焉。”

松之反使,奏曰:“臣闻天道以下济光明,君德以广运为极。古先哲后,因心

溥被,是以文思在躬,则时雍自洽,礼行一江一 汉,而美化斯远。故能垂大哉之休咏,

廓造周之盛则。伏惟陛下神睿玄通,道契旷代,冕旒华堂,垂心八表。咨敬敷之未

纯,虑明扬之靡暢。清问下民,哀此鳏寡,涣焉大号,周爰四达。远猷形于《雅》、

《诰》,惠训播乎遐陬。是故率土仰咏,重译咸说,莫不讴吟踊跃,式铭皇风。或

有扶老携幼,称欢路左,诚由亭毒既流,故忘其自至,千载一时,于是乎在。臣谬

蒙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暢圣旨,肃明风化,黜陟无序,

搜扬寡闻,惭惧屏营,不知所措。奉二十四条,谨随事为牒。伏见癸卯诏书,礼俗

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松之甚得奉使之

议,论者美之。

转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

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为不朽矣!”出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

便之。入补通直为常侍,复领二州大中正。寻出为南琅邪太守。十四年致仕,拜中

散大夫,寻领国子博士。进太中大夫,博士如故。续何承天国史,未及撰述,二十

八年,卒,时年八十。子骃,南中郎参军。松之所著文论及《晋纪》,骃注司马迁

《史记》,并行于世。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从祖伦,晋右卫将军。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广之姊

也,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叔父肹为益阳令,随肹之

官。

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

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义旗初,长沙公陶延寿以为其辅国府参军,遣通敬于高

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还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版为行参军。毅尝出行,而

鄢陵县史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处法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

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

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过误伤

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出补宛陵令。赵惔为宁蛮校尉、寻阳太守,

请为司马。寻去职。

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高祖讨刘毅,留诸葛长民为监军。长民密怀异志,刘穆

之屏人问承天曰:“公今行济否云何?”承天曰:“不忧西不时,别有一虑尔。公

昔年自左里还入石头,甚脱尔,今还,宜加重复。”穆之曰:“非君不闻此言。顷

日愿丹徒刘郎,恐不复可得也。”除太学博士。义熙十一年,为世子征虏参军,转

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唐令。高祖在寿阳,宋台建,召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

仪。永初末,补南台治书侍御史。

谢晦镇一江一 陵,请为南蛮长史。时有尹嘉者,家贫,母熊自以身贴钱,为嘉偿责。

坐不孝当死。承天议曰:“被府宣令,普议尹嘉大辟事,称法吏葛滕签,母告子不

孝,欲杀者许之。法云,谓违犯教令,敬恭有亏,父母欲杀,皆许之。其所告惟取

信于所求而许之。谨寻事原心,嘉母辞自求质钱,为子还责。嘉虽亏犯教义,而熊

无请杀之辞。熊求所以生之而今杀之,非随所求之谓。始以不孝为劾,终于和卖结

刑,倚旁两端,母子俱罪,滕签法文,为非其条。嘉所存者大,理在难申,但明教

爰发,矜其愚蔽。夫明德慎罚,文王所以恤下;议狱缓死,《中孚》所以垂化。言

情则母为子隐,语敬则礼所不及。今舍乞宥之评,依请杀之条,责敬恭之节,于饥

寒之隶,诚非罚疑从轻,宁失有罪之谓也。愚以谓降嘉之死,以普春泽之恩;赦熊

之愆,以明子隐之宜。则蒲亭虽陋,可比德于盛明;豚鱼微物,不独遗于今化。”

事未判,值赦,并免。

晦进号卫将军,转咨议参军,领记室。元嘉三年,晦将见讨,其弟黄门郎�爵

密信报之,晦问承天曰:“若果尔,卿令我云何?”承天曰:“以王者之重,举天

下以攻一州,大小既殊,逆顺又异,境外求全,上计也。其次,以腹心领兵戍于义

阳,将军率众于夏口一战,若败,即趋义阳以出北境,其次也。”晦良久曰:“荆

楚用武之国,兵力有余,且当决战,走不晚也。”使承天造立表檄。晦以湘州刺史

张邵必不同己,欲遣千人袭之;承天以为邵意趋未可知,不宜便讨。时邵兄茂度为

益州,与晦素善,故晦止不遣兵。前益州刺史萧摹之、前巴西太守刘道产去职还一江一

陵,晦将杀之,承天尽力营救,皆得全免。晦既下,承天留府不从。及到彦之至马

头,承天自诣归罪,彦之以其有诚,宥之,使行南蛮府事。

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以补尚书殿中郎,兼左丞。吴兴余杭民薄道举为劫。制同籍期亲补兵。道举从弟代

公、道生等并为大功亲,非应在补谪之例,法以代公等母存为期亲,则子宜随母补

兵。承天议曰:“寻劫制,同籍期亲补兵,大功不在此例。妇人三从,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今道举为劫,若其叔尚存,制应补谪,妻子营居,固其宜也。但为劫之

时,叔父已没,代公、道生并是从弟,大功之亲,不合补谪。今若以叔母为期亲,

令代公随母补兵,既违大功不谪之制,又失妇人三从之道。由于主者守期亲之文,

不辨男女之异,远嫌畏负,以生此疑,惧非圣朝恤刑之旨。谓代公等母子并宜见原。”

故司徒掾孔邈奏事未御,邈已丧殡,议者谓不宜仍用邈名,更以见官奏之。承天又

议曰:“既没之名不合奏者,非有它义,正嫌于近不祥耳。奏事一却,动经岁时,

盛明之世,事从简易,曲嫌细忌,皆应荡除。”

承天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不为仆射殷景仁所平,出为

衡阳内史。昔在西与士人多不协,在郡又不公清,为州司所纠,被收系狱,值赦免。

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国史。承天年已老,而诸佐郎并名家年少,颍川荀伯子嘲

之,常呼为奶母。承天曰:“卿当云凤凰将九子,奶母何言邪!”寻转太子率更令,

著作如故。

时丹阳丁况等久丧不葬,承天议曰:“礼所云还葬,当谓荒俭一时,故许其称

财而不求备。丁况三家,数年中,葬辄无棺榇,实由浅情薄恩,同于禽一兽 者耳。窃

以为丁宝等同伍积年,未尝劝之以义,绳之以法。十六年冬,既无新科,又未申明

旧制,有何严切,欻然相纠。或由邻曲分争,以兴此言。如闻在东诸处,此例既多,

一江一 西淮北尤为不少。若但谪此三人,殆无整肃。开其一端,则互相恐动,里伍县司,

竞为奸利。财赂既逞,狱讼必繁,惧亏圣明烹鲜之美。臣愚谓况等三家,且可勿问,

因此附定制旨,若民人葬不如法,同伍当即纠言,三年除服之后,不得追相告列,

于事为宜。”

十九年,立国子学,以本官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承天与中庶子颜

延之同为执经。顷之,迁御史中丞。时索虏侵边,太祖访群臣威戎御远之略,承天

上表曰:

伏见北籓上事,虏犯青、兗,天慈降鉴,矜此黎元,博逮群策,经纶戎政,臣

以愚陋,预闻访及。窃寻猃狁告难,爰自上古,有周之盛,南仲出车,汉氏方隆,

卫、霍宣力。虽饮马瀚海,扬旍祁连,事难役繁,天下骚动,委兴负海,赀及舟车。

凶狡倔强,未肯受弱,得失报复,裁不相补。宣帝末年,值其乖乱,推亡固存,始

获稽服。自晋丧中原,戎狄侵扰,百余年间,未暇以北虏为念。大宋启祚,两耀灵

武,而怀德畏威,用自款纳。陛下临御以来,羁縻遵养,十余年中,贡译不绝。去

岁三王出镇,思振远图,兽心易骇,遂生猜惧,背违信约,深构携隙。贪祸恣毒,

无因自反,恐烽燧之警,必自此始。臣素庸懦,才不经武,率其管窥,谨撰《安边

论》。意及浅末,惧无可采。若得询之朝列,辨核同异,庶或开引群虑,研尽众谋,

短长毕陈,当否可见。其论曰:

汉世言备匈一奴一之策,不过二科,武夫尽征伐之谋,儒生讲和亲之约,课其所言,

互有远志。加塞漠之外,一胡一 敌掣肘,必未能摧锋引日,规自开张。当由往年冀土之

民,附化者众,二州临境,三王出籓,经略既张,宏图将举,士女延望,华、夷慕

义。故昧于小利,且自矜侈,外示余力,内坚伪众。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

未可羁致北阙,犹足镇静边境。然和亲事重,当尽庙算,诚非愚短,所能究言。若

追踪卫、霍瀚海之志,时事不等,致功亦殊。寇虽一习一 战未久,又全据燕、赵,跨带

秦、魏,山河之险,终古如一。自非大田淮、泗,内实青、徐,使民有赢储,野有

积谷,然后分命方、召,总率虎旅,精卒十万,使一举荡夷,则不足稍勤王师,以

劳天下。何以言之?今遗黎一习一 乱,志在偷安,非皆耻为左衽,远慕冠冕,徒以残害

剥辱,视息无寄,故繦负归国,先后相寻。虏既不能校胜循理,攻城略地,而轻兵

掩袭,急在驱残,是其所以速怨召祸,灭亡之日。今若遣军追讨,报其侵暴,大翦

幽、冀,屠城破邑,则圣朝爱育黎元,方济之以道。若但欲抚其归附,伐罪吊民,

则骏马奔走,不肯来征,徒兴巨费,无损于彼。复奇兵深入,杀敌破军,苟陵患未

尽,则困兽思斗,报复之役,将遂无已。斯秦、汉之末策,轮台之所悔也。

安边固守,于计为长。臣以安边之计,备在史策,李牧言其端,严尤申其要,

大略举矣。曹、孙之霸,才均智敌,一江一 、淮之间,不居各数百里。魏舍合肥,退保

新城,一江一 陵移民南涘,濡须之戍,家停羡溪。及表陵之屯,民夷散杂,晋宣王以为

宜从一江一 南以北岸,曹爽不许,果亡柤中,此皆前代之殷鉴也。何者?斥候之郊,非

畜牧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虽时有古

今,势有强弱,保民全境,不出此涂。要而归之有四:一曰移远就近;二曰浚复城

隍;三曰纂偶车牛;四曰计丁课仗。良守疆其土田,骁帅振其风略。搜猎宣其号令,

俎豆训其廉耻。县爵以縻之,设禁以威之。徭税有程,宽猛相济。比及十载,民知

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云朔,风卷河冀,电扫嵩恆,燕弧折却,代马摧足,秦

首斩其右臂,吴蹄绝其左肩,铭功于燕然之阿,飨徒于金微之曲。

寇虽乱亡有征,昧弱易取,若天时人事,或未尽符,抑锐俟机,宜审其算。若

边戍未增,星居布野,勤惰异教,贫富殊资,疆场之民,多怀彼此,虏在去就,不

根本业,难可驱率,易在振荡。又狡虏之性,食肉衣皮,以驰骋为仪容,以游猎为

南亩,非有车舆之安,宫室之卫。栉风沐雨,不以为劳;露宿草寝,维其常性;胜

则竞利,败不羞走,彼来或骤,而此已奔疲。且今春逾济,既获其利,乘胜忸忄犬,

未虞天诛,比及秋末,容更送死。猋骑蚁聚,轻兵鸟集,并践禾稼,焚爇闾井,虽

边将多略,未审何以御之。若盛师连屯,废农必众,驰车奔驲,起役必迟,散金行

赏,损费必大,换土客戍,怨旷必繁。孰若因民所居,并修农战,无动众之劳,有

捍卫之实,其为利害,优劣相县也。

一曰移远就近,以实内地。今青、兗旧民,冀州新附,在界首者二万家,此寇

之资也。今悉可内徙,青州民移东莱、平昌、北海诸郡,泰山以南,南至下邳,左

沭右沂,田良野沃,西阻兰陵,北扼大岘,四塞之内,其号险固。民性重迁,暗于

图始,无虏之时,喜生咨怨。今新被钞掠,余惧未息,若晓示安危,居以乐土,宜

其歌抃就路,视迁如归。

二曰浚复城隍,以增阻防。旧秋冬收敛,民人入保,所以警备暴客,使防卫有

素也。古之城池,处处皆有,今虽颓毁,犹可修治。粗计户数,量其所容,新徙之

家,悉著城内,假其经用,为之闾伍,纳稼筑场,还在一处。妇子守家,长吏为师,

丁夫匹妇,春夏佃牧。寇至之时,一城千室,堪战之士,不下二千,其余羸弱,犹

能登陴鼓噪。十则围之,兵家旧说,战士二千,足抗群虏三万矣。

三曰纂偶车牛,以饰戎械。计千家之资,不下五百耦牛,为车五百两。参合钩

连,以卫其众。设使城不可固,平行趋险,贼所不能干。既已族居,易可检括。号

令先明,民知夙戒。有急征发,信宿可聚。

四曰计丁课仗,勿使有阙。千家之邑,战士二千,随其便能,各自有仗,素所

服一习一 ,铭刻由己,还保输之于库,出行请以自卫。弓干利铁,民不办得者,官以渐

充之,数年之内,军用粗备矣。

臣闻军国异容,施于封畿之内;兵农并修,在于疆场之表。攻守之宜,皆因其

一习一 ,任其怯勇。山陵川陆之形,寒暑一温一 凉之气,各由本性,易则害生。是故戍申作

师,远屯清济,功费既重,嗟怨亦深。以臣料之,未若即用彼众之易也。管子治齐,

寄令在民;商君为秦,设以耕战。终申威定霸,行其志业,非苟任强,实由有数。

梁用走卒,其邦自灭;齐用技击,厥众亦离。汉、魏以来,兹制渐绝,搜田非复先

王之礼,治兵徒逞耳目之欲,有急之日,民不知战,至乃广延赏募,奉以厚秩,发

遽奔救,天下骚然。方伯刺史,拱手坐听,自无经略,唯望朝廷遣军,此皆忘战之

害,不教之失也。

今移民实内,浚治城隍,族居聚处,课其骑射,长吏简试,差品能不,甲科上

第,渐就优别,明其勋才,表言州郡。如此则屯部有常,不迁其业。内护老弱,外

通官涂,朋曹素定,同忧等乐,情由一习一 亲,艺因事著,昼战见貌足相识,夜战闻声

足相救,斯教战之一隅,先哲之遗术。论者必以古城荒毁,难可修复。今不谓顿便

加功,整丽如旧,但欲先定民,营其闾术,墉壑存者,因而即之,其有毁缺,权时

栅断。足以御彼轻兵,防遏游骑,假以方将,渐就只立。车牛之赋,课仗之宜,攻

守所资,军国之要,今因民所利,导而率之。耕农之器,为府库之宝,田蚕之氓,

兼城之用,千家总倍旅之兵,万户具全军之众,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劳,比

于优复队伍,坐食廪粮者,不可同年而校矣。

今承平未久,边令弛纵,弓竿利铁,既不都断,往岁弃甲,垂二十年,课其所

住,理应消坏。谓宜申明旧科,严加禁塞,诸商贾往来,幢队挟藏者,皆以军法治

之。又界上严立关候,杜废间蹊。城保之境,诸所课仗,并加雕镌,别造程式。若

有遗镞亡刃,及私为窃盗者,皆可立验,于事为长。又钜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

北连青、齐,有旧县城,正在泽内。宜立式修复旧堵,利其埭遏,给轻舰百艘。寇

若入境,引舰出战,左右随宜应接,据其师津,毁其航漕。此以利制车,运我所长,

亦微彻敌之要也。

承天素好弈棋,颇用废事。太祖赐以局子,承天奉表陈谢,上答:“局子之赐,

何必非张武之金邪!”承天又能弹筝,上又赐银装筝一面。承天与尚书左丞谢元素

不相善,二人竞伺二台之违,累相纠奏。太尉一江一 夏王义恭岁给资费钱三千万,布五

万匹,米七万斛。义恭素奢侈,用常不充,二十一年,逆就尚书换明年资费。而旧

制出钱二十万,布五百匹以上,并应奏闻,元辄命议以钱二百万给太尉。事发觉,

元乃使令史取仆射孟顗命。元时新除太尉咨议参军,未拜,为承天所纠。上大怒,

遣元长归田里,禁锢终身。元时又举承天卖茭四百七十束与官属,求贵价。承天坐

白衣领职。元字有宗,陈郡阳夏人,临川内史灵运从祖弟也。以才学见知,卒于禁

锢。

二十四年,承天迁廷尉,未拜,上欲以为吏部,已受密旨,承天宣漏之,坐免

官。卒于家,年七十八。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合,以类相从,凡

为三百卷,并《前传》、《杂语》、《纂文》、论并传于世。又改定《元嘉历》,

语在《律历志》。

史臣曰:治边之术,前世言之详矣。夫戎夷狡黠,飘迅难虞,必宜完其障塞,

谨其烽柝,使来径可防,去涂易梗,然后乃能禁暴止奸,养威攘寇。汉世案秦旧迹,

严塞以限外夷,吴、魏一交一 战,亦以一江一 、淮为疆场,莫不先凭地险,却保民和,且守

且耕,伺隙乘衅。高祖受命,王略未远,虽绵河作守,而兵孤援阔,盛衰既兆,用

启戎心。盖由王业始基,经创多阙,先内后外,以至于此乎。自兹以降,分青置境,

无围守之宜,阙耕战之略,恃寇不来,遂无其备。周、汉二策,在宋顿亡,遂致一胡一

马横行,曾无籓落之固,使士民跼苍天,蹐厚地,系虏俘囚,而无所控告,哀哉!

承天《安边论》,博而笃矣,载之云尔。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