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幼科释谜

黄胆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脾土色黄。病则成疸。其病缘何。先因虚损。复感湿热。风寒外犍。停郁腠理。浸淫肢脘。内热蒸蒸。外熏色变。此其大凡。脉必濡缓。伤寒无汗。瘀热不散。身必发黄。尿涩腹满。暑邪挟湿。经络俱 。沦肤浃髓。脏气莫展。黄如橘色。筋骨痿软。或由疳泻。肌肉消 。肚大筋青。皮黄发卷。胎疸之疾。得于初产。生下即黄。遍身栀染。原虽不同。阴阳必辨。阳黄体热。二便硬短。脾与心搏。胸膈必懑。先利小便。下法莫远。阴黄肢冷。清便滋泫。大便清黄。腹痛而喘。面目爪齿。黄色暗惨。脾虚失制。肾水胀衍。约此二端。疸病斯显。再详兼症。身疼体懒。强直其膊。枯涩其眼。溺如屋漏。浮肿若茧。或渴或呕。或寒或暖。按症求之。有此款款。淡黄兼白。乃胃怯懦。或胃不和。其病稍浅。

疸病原由症治

钱乙曰。诸黄皆相似。如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其症多患于大病后。别有一症。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食土而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古书云。诸疸皆热也。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难知云。色如熏黄。乃湿病也。则一身尽痛。若色如橘子黄者。黄病也。身不痛。有干黄者。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饮。宜栀子柏皮汤。有湿黄者。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饮。宜大茵陈汤。如大便自利而黄者。茵陈栀子黄连三物汤。或往来寒热。一身尽黄者。小柴胡加栀子汤。

曾氏曰。黄病不可一概论。标本不同。症治亦异。乃脾胃气虚。感受湿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蕴积成黄。熏发于外。故有是症。或脾胃虚弱。内因症癖。攻之而成。然疳泻亦主皮黄。肚大发直筋青。肌肉消瘦。外无色泽。身必发黄。治法。感湿热者。以 咀五苓散加麻黄、姜。汗之即愈。或茵陈蒿汤调下五苓散亦可。若得干疳癖者。形如黄土。宜醒脾。或化癖丸。

罗谦甫曰。予治一小儿。季夏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橘黄。眼白亦黄。筋骨瘦弱。不能行立。此由热加以湿。而蒸搏于经络。入于骨髓。使脏气不生。故脾遂乘心。湿热相合而成以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脾湿胜。则皮肤如橘色。有余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是肾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内经言。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又言湿热成痿。是也。所谓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盖脾土退其本位。肾水得复。心火自平矣。加减泻黄散。

疸分阴阳

张元素曰。阳黄者。大小便赤涩身热。是脾土与心火相搏。为阳病。法当先利小便。后下大便。阴黄者。清便自调。面目及身黄。四肢冷。是脾虚不能制肾水。宜益黄散。下使君子丸。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