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幼科释谜

初生诸病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婴儿堕地。一声哑哑。形体虽具。犹是血茄。肌肤脆嫩。骨肉么么。如水中泡。如树上葩。八风之贼。六淫之邪。岂能速害。

从外而加。由在母腹。感受淫汗。或伤冷热。或被惊哗。烹包燔炙。酒醴纷奢。乱气狡偾。阴血周遮。酿灾蕴毒。贻害婴芽。降生之后。调护多瘥。绷ht 恐吓。乳哺擎叉。致令疾作。一一堪嗟。胎黄撮口。惊痫搐拿。脐风锁肚。逼肖饥鸦。凡兹种种。难与搔爬。坐视其毙。谁之咎耶。昔黄帝言。悯彼咿哑。吾不能察。幼小如麻。善为调理。别是一家。诚哉斯语。千古堪嘉。敢告医士。存心勿遐。

胎惊胎痫胎风胎黄

钱乙曰。百日内发搐。真者不过两三次必死。假者频发不为重。真者内生惊痫。假者外伤风冷。盖血气未实。不能胜任。乃发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气出热。治之可发散。大青膏主之。

王汝言曰。小儿未盈月。惊搐似中风。欲死者。用辰砂以新汲水浓磨汁。涂五心。最效。

曾氏曰。胎痫者。因未产前。腹中被惊。或母食酸咸过多。或为七情所汨。致伤胎气。儿生百日内有者是也。发时。心不宁。面微黄。气逆痰作。目上视。身反张。啼声不出。先用参苏饮。次用琥珀抱龙丸。轻者可愈。重者难全。

李 曰。胎惊痫风者。乃孕妇嗜欲。忿怒惊扑。或伤风邪。儿初生下。即呕吐搐掣。口眼 斜。声啼气短。腮缩囟开。或颊赤。或面青。噤口切牙。眼合涎潮。筋骨拘挛。身腰强直。脐腹肿起。与噤口撮口同症。视其眉间气色。红赤者生。青黑者死。辰砂膏最妙。

王肯堂曰。胎惊者。初生月内。壮热吐 。心神不宁。手足抽掣。身体强直。眼目反张。是胎惊。皆由妊妇调摄乖常。饮酒嗜欲。忿怒惊扑。母有所触。胎必感之。或外挟风邪。有伤于胎。故子乘母气。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内壮热。眼翻握拳。噤口切牙。强直涎潮。呕吐搐掣。惊啼。腮缩囟开。或颊赤。或面青。但胎惊眼合。不可误作慢脾。妄用温药。其有搭眼噤口之类。亦此一种之所发也。虎口指纹曲入里者可治。反出外者不治。先宜解散风邪。利惊化痰开气。及贴囟法。甚则以朱银丸利之。若面青拳搐。保命丹、钩藤散、全蝎散之类。大抵芽儿脏腑脆弱。不可辄用铅粉镇坠之剂。如遇此候。急用猪乳细磨牛黄麝香各少许调。抹入口中。仍服导赤散以泻肝之子。即愈矣。胎风者。小儿初生。其身有如汤泼火伤者。此皆乳母过食膏粱所致。其母宜服清胃散。及逍遥散。以清气血。儿亦时饮数滴。有身无皮肤而不赤者。由产母脾气不足也。粳米粉敷之。 赤发热者。产母胃火炽也。石膏敷之。经谓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知病脾肺也。未盈月而撮口握拳。腰软如随者。此肝肾之中邪胜正弱也。三日内必不治。如男指向里。女指向外。尚可治。宜全蝎散、钩藤散。眉红者不可治。胎黄者。小儿生下。遍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黄之候。皆因母受湿热而传于胎也。凡有此症。母子皆宜服地黄汤、地黄饮子。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若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经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犀角散。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也。白术散。

胎寒胎热

虞抟曰。何谓胎寒。芽儿百日内。觉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时发战栗。曲足握拳。日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开。名曰胎寒。其症在胎时。母因腹痛而致。亦有产妇喜啖甘肥生冷。或胎前外感风寒暑湿。治以凉药。内伤胎气。则生后昏昏多睡。间或 乳泻白。不早治。必成慢惊、慢脾风。宜冲和饮合当归散加煨姜微泄。次用匀气散调补。次参苓白术散养胃。白芍药汤去寒湿。何谓胎热。儿在胎中。母多惊恐。或食热毒物。生后旬日间。儿多虚痰。气急喘满。眼闭目赤。目胞浮肿。神困呵欠。吸吸作声。遍身壮热。小便赤。大便秘。时惊烦。由胎中受热。或误服温剂。致令热蓄于内。熏蒸胎气。故有此症。不早治。则鹅口、重舌、木舌。赤、紫、丹瘤。自此而生。母宜先服木通散。亦与儿服。次以四圣散温洗儿两目。目开。进地黄膏、天竺黄散、当归散、牛蒡汤。亦同母服。凡有胎疾。当先令母服药。使药过乳。渐次解之。百无一失。如以凉药攻之。必生他病。乳母尤必忌口。

撮口

孙思邈曰。小儿初出腹。筋骨未敛。肌肉未成。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闭口。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此多不育。宜龙胆汤。

李仲南曰。外症。舌强唇青。聚口撮面。面目黄赤。气息喘急。啼声不出。饮乳有妨。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疗。其或肚胀筋青。吊肠卵疝。内气引痛。皆肠胃郁结不通致之。治法贵疏利。宜辰砂膏。初生七日后。此症可免。

鹅口(一名噤口风。又名雪口。)

巢元方曰。儿初生。口里白屑满舌上。如鹅之口。故名。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治法。用发缠指头。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时。黄丹 。出火气。掺舌上。如用此法不效。敷保命散。

李 曰。噤口风者眼闭。啼声渐少。舌上聚肉如粟米状。吮乳不得。口吐血沫。二便皆通。此胎中热毒流于心脾也。此症亦初生七八日内患之。

鳌按。鹅口疮。用硼砂细研敷之。立效。

王肯堂曰。茅先生论。儿喉中壅一块肉瘤闭却。为喉痹。身大热。舌硬不转。为木舌。口闭。满口黄如膏。名鹅口。三症皆热甚生风。风壅热毒至此。为实热。先用三解牛黄散。微与通利。次用天竺黄散、共牛黄膏与服。如喉响似锯。及眼直视。面青黑。不乳食者。死。

脐风脐湿肿脐疮脐突

孙思邈曰。脐风者。断脐之后。被水湿风冷所乘。风湿之气入于脐。而流入心脾。遂令肚腹胀满。脐肿。身体重着。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食乳。甚则发为惊搐。若脐边青黑。撮口不开。是为内搐。不治。爪甲黑者即死。

朱震亨曰。初生七日内。见噤口撮口脐风三症者危。百日内见此症。手足蜷者。亦不治。

曾氏曰。如禀赋充实。发热有痰。惊搐。投黑白饮、温蜜汤。空心调下。微泄似茶褐色二三行。进白芍药汤加姜枣。常用此法。亦妙。脐突一症。又非脐风。此亦因初生洗浴。系脐不紧。秽水浸入于内。产后旬日外。脐忽光浮如吹。捻动微响。间或惊悸作啼。治用白芍药汤加苡仁。次以外消散涂贴。自然平夏。

陈无择曰。小儿初生一七日内。忽患脐风撮口。百无一效。坐视其死。良可悯也。有一法世罕知者。凡患此症。看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粟米。以温水蘸熟帛裹连 指。轻轻擦破。即开口便安。不药神效。

李 曰。断脐后。为风湿所乘。或尿湿 裙。遂成脐风。面赤喘急。啼声不出。其症脐肿凸。腹胀满。日夜多啼。不能乳。甚则发搐。撮口噤口。宜调气益黄散。甚者金乌散或宣风散。亦有热在胸堂。伸引努气。亦令脐肿发风。千金龙胆汤。

钱乙曰。脐湿肿者。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入风冷。致令四肢不和。脐肿多啼。不能乳哺。宜柏墨散、五通膏。

滑伯仁曰。婴儿脐中肿湿。经久不瘥。若至百日。即死。宜速治之。用枯矾龙骨为末。入麝少许。拭脐干掺之。须避风。

巢元方曰。脐疮者。水入脐中。或受尿湿。肿烂成疮。或解脱为风所袭。入于经络。则成风痫。若脐肿不干。久则发搐。宜金黄散。

王汉东曰。断脐作疮。枯矾龙骨 当归末皆可掺。或油调敷之。

李仲南曰。脐突者。芽儿有热在胸堂。则频频伸引。呃呃作声。努胀其气。抑入根本之中。所以脐突肿赤。虚大可畏。无识之人。将谓断脐不利而使然者。非也。此由胎中母多惊悸。或恣食热毒之物所致。宜对症与药。其热自散。其脐归本。不必敷药。恐反为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