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山西通志 四库本

卷二十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一

山川【五】

大同府

大同县

小白登山在县东七里高一里盘踞三十五里上有白登台东北连采掠山一名马舖山 服?曰白登台名去平城七里如淳曰平城旁之高地若丘陵也师古曰在平城东山上去平城十余里今其处犹存服说非也 李穆叔赵记平城东七里有土山高百余尺方十余里即白登也 後魏皇始元年二月建祖庙於白登岁一尝兼祀天帝以山神为配 天兴元年正月部署将帅以上阳侯奚斤为前军将三万骑阳平王熙等十二将各一万骑讲武白登亲临校阅四年二月以所获高车衆起鹿苑於南台之隂北距长城东包白登属之西山广轮数十里引武川水注之苑中疏为二沟分流宫城又穿鸿雁池 太祖田於白登山见熊将数子顾谓冠军于栗磾曰卿勇干如此寜能搏之乎对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自可驱致御前坐而致之寻皆擒获 永兴四年立昭成献明太祖庙於白登西祠天神二十三左右立华隂公主庙於太祖庙垣後五年八月甲寅上临白登观降民数军实 泰常四年九月筑白登宫 太宗出游於白登之东北内将军都将元干以骑从有双鸱飞鸣於上太宗命左右射莫能中干自请射之以二箭下双鸱太宗嘉之赐御马弓矢金带以旌其能军中号射鸱都将 太和元年四月丁卯幸白登山四年四月辛巳幸白登山太祖庙兼祀昊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则祷之多有效十六年十月诏曰白登庙者有为而兴昭穆不次故太祖有三层之宇巴陵无方丈之室又尝用季秋躬驾展?今授衣之旦享祭明堂元冬之始奉烝太庙若复致斋白登便为一月再驾可令典神者摄行祭事高祖追思宜都丁公穆崇勲令着作郎韩显宗与

崇曾孙真撰定碑文建於白登山

牛皮岭在县东六十里高一里盘踞十里北连采掠山南连土坡山下有牛皮关

丰稔山在县东百七十里高三里盘踞十里山有一峯四周土坡

游越谷在县南 後魏太和元年十月南部尚书邓宗庆奏民李飞王显前诣京南山采药到游越谷南岭下见青碧石柱数百枚长者一匹相接而上或方一尺二寸或方一尺方楞悉就请付作曹采用奏可时人神异之

凤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递高八里盘踞三十里西连土岭南连口泉峪北连左云界云冈诸山山一峯

七峯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怀仁界高八里盘踞三十余里西南连禅房山北连口泉峪西连怀仁四老沟山山有七峯曰笔峯曰太史峯曰劒峯曰鳌峯曰白云峯曰摩天峯曰玉女峯七峯罗列摩天峯最高其脊有青石盘旋至巅远视似龙壁有洞口名玉龙洞又有天桥东壁凿石梯百级援铁絙而上一名玉龙山

禅房山在县西南六十里高七里盘踞四十里西连怀仁马石岭北连七峯山暨七峯山南之月窟岭南连鵞毛山又连怀仁石井山一峯壁立土人名大人峯上建甎浮图佛寺胥辽建

双山在县西南百三十里

牛心山在县西南百八十里

胜山在县西南二百三十里

拖皮岭在县西十五里

武州山在县西二十里高二里盘踞三十里北连雷公山一峯下有泉即武州川水之源也峪中有石窟寺魏孝文帝尝幸焉 後魏高宗时僧昙曜请於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於一世 显祖皇兴元年四月丁酉行幸武州山石窟寺四年十二月甲辰幸鹿野苑石窟寺 延兴五年五月丁未幸武州山太和四年八月戊申幸武州山石窟寺六年三月

辛巳幸武州山石窟寺赐贫老者衣服七年五月戊寅朔幸武州山石窟寺 後魏景明初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为高祖文明太后营石窟二所于伊阙山窟顶去地三百一十尺则武州峪之石窟其功费可知 明一统志山下有耿氏三冢金皇统间建塔上有志云父曰光禄子曰银青孙曰昭勇

双化岭在县西三十里高十里盘踞百余里南连拖皮岭北武周山南北二峯南峯尤高岭西有古寺蹟相传二僧化此 後魏天兴中仪曹郎董谧献服食仙经数十篇於是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链百药封西山以供其薪蒸 青龙观前有悬石絶顶少西有石洞援铁絙而上镌诗曰不知通得天台否铁索悬崖度石桥

高山在县西八十里

雷公山在县西北十五里高七里盘踞百二十里南连武周山北至边墙上有雷公庙下有龙亭泉祷雨多应

丘家岭在县西北三十里

石碌山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故平地县东四十里山出石碌

弥陀山在县西北九十里乃拒墙堡之北山也 金志宣寜有官山弥陀山石碌山

野狐岭在县北二十六里

神山在县北四十里

纥真山在县北五十里高三里盘踞十五里南连采掠山北近边墙 五朝志云内有纥真山白登山武周山有湿水 纥真犹汉言千里也山冬夏积雪一名纥干唐昭宗曰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方山在县北五十里高三里盘踞四十里一峯壁立巅有拓跋魏二陵乃方山官址 水经注羊水又东注于如浑水乱流迳方岭上有文明后陵陵之东北有高祖陵二陵之南有永固堂 後魏太和元年三月於方山太祖营垒之处建思远寺嗣後频幸方山三年六月辛未起文石室灵泉殿於方山五年四月己亥建永固石室於山上立碑於石室之庭又铭金册又起鉴元殿十三年四月丁亥幸灵泉池遂幸方山七月丙寅幸灵泉池兴羣臣御龙舟赋诗而罢 按魏时幸方山亦频幸灵泉池 初高祖於永固陵东北里余豫营夀宫有终焉瞻望之志及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而方山虚宫至後犹存号曰万年堂 显祖猎方山有两狐起於御前诏奏事中散山强射之百步内二狐俱获 高允年九十八被召在方山作颂志气犹不多损谈说旧事了无所遗 魏太和中高祖宾礼旧老东平公毕衆敬与咸阳公高允引至方山虽文武奢俭好尚不同然亦甚相爱敬接膝欵洽有若平生 高祖曾幸方山平原刘文亦大言於路侧曰求见圣明申宣久屈高祖引见寻勅酬叙 阉官王遇性巧强於部分北都方山灵泉道俗居宇文明太后陵庙皆遇监作 宋使刘缵指方山曰此山去燕然远近主客令李安世曰亦由石头之於番禺耳

犲山後魏天兴二年七月筑犲山宫 天赐三年春正月甲申北廵犲山宫校猎至屋狐山二月乙亥幸犲山建五石亭三月庚子还宫四月庚申复幸犲山宫占授着作郎王宜弟造兵法孤虚立成图三百六十时遂登定襄角史山又幸马城甲戌还宫八月甲辰幸犲山宫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观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九月甲戌朔幸漠南盐池壬午至漠中观天盐池度漠北之吐盐池癸巳南还长川丙申临观长陂冬十月庚申还宫 天兴五年蠕蠕社崘闻太祖征姚兴遂入参合陂南至犲山及善无北泽时遣常山王遵以万骑追之不及 道武北狩犲山收定陵公和跋刑之路侧後太武西廵五原回幸犲山校猎忽遇暴风云雾四塞世祖怪而问之羣下佥言跋世居此土祠冢犹存其或者能致斯变上遣建兴公古弼祭以三牲雾即除散後蒐狩之日每先祭之 大同纪犲山疑即方山【按蠕蠕繇参合陂南至犲山是必古云附近山也】

岐王山在县北九十里山上有岐王墓又有鬪鸡台李克用尝屯兵於此一名奚望山 金志大同有武周山方山奚望山纥真山

三宝山在县北百七十里

焦山在县北明大同卒北保焦山

采掠山在县东北四十里盘踞二百四十里东连阳高云门山西南连小白登山产良药上有采掠大王庙采掠观支峯 金志白登有白登台采掠山有明代藩诸墓 胡志大同有马舖山桥头山独角冈齐家山七里山合河山亦藩诸墓

东塘山有唐段文昌墓

武周山隋志有纥真山白登山武周山 县西二十里武周川水出焉 宋昇明元年五月魏主雩於武周山澍雨大洽 魏太宗初祈福於武周车轮二山及即位坛兆後因以为常祀岁一祭牲用牛帝皆亲之无常日

屋孤山魏天赐三年正月建五石亭校猎於屋孤山或曰即夏屋

祥古山辽乾亨四年八月辽主至云州猎於祥古山壬子次焦山

青原冈後魏太和九年七月戊子幸鱼池登青原冈无榆坡有元学士许子逊墓

桑乾河繇应州东北流入县境新桥村经城南古冢坡会如浑水东流经白登山南六棱山北古定桥徐疃村余家寨西册田补村贵仁村大新庄东册田乱石村晏头村马营儿南徐村入阳高县南川界隶县境凡百三十里 金志大同有御河如浑水桑乾河晋义熙十四年魏建岳渎祠於桑乾之隂祀用牲币

水磨河在东门外

三圣井在县东百二十里沈家窊

柳港在城东南

十里河在县西三十里源发塞外之菱角海繇古云内城入杀虎口经右玉城西红土堡祁河堡又经左云云阳堡三屯堡云西堡高山城云冈堡流入县境青磁窰舖经王家园村西东合河村至高家店合御河隶县境凡六十里

石窰泉在县西三十里石窰寺左 王逹善诗一脉元从石罅来湛於秋镜緑於苔

石窰寒泉在县西三十五里石佛寺

白道泉在城北 纲目集览白道在古云中郡今大同府有白道泉即饮马长城窟处

得胜河在县北八十里东入御河

如浑水在县东北八十里源出塞外之葫芦海繇阳高开山口两源合流入县境得胜堡经榆涧村至弘赐堡东南流经孤店村会得胜河又经马站村白马城至县东门外兴云桥折而南流又经郝家庄沙岭子村寺儿村舖南北独觉寺至高家店会十里河入桑乾河隶县境凡百四十里 水经注湿水又东迳班氏县南如浑水注之水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余里东流经故城南北俗谓之独谷孤城水亦即名焉东合旋鸿池水水出旋鸿县东山下水即成池北引鱼水水出鱼谿南流注池池水吐纳川流以成巨沼东西二里南北四里今多涸 北对凉州地之南池池方五十里俗名乞伏袁池虽隔越山阜鸟道不远云霞之间常有西南流迳旋鸿县南又合如浑水是总二水之名矣如浑水又东南流迳水固县县以太和中因山堂之目以氏县也右会羊水水出平城县之西苑外武周塞北出东转迳燕昌城南按燕书慕容垂轝过平城北四十里疾笃筑燕昌城而还即此城也故北俗谓之老公城也羊水又东注如浑水乱流迳方岭上有文明后陵陵之东北高祖陵也羊水又东注如浑水又南至灵泉池枝津东南注池池东西百步南北二百步池渚旧名白杨泉泉上出白杨树因以名焉其犹长杨五柞之流称矣南面旧京北背方岭左右山源亭观绣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一水西出南屈入北苑中又迳平城西郭内又南屈迳平城县故城南史记曰高帝先至平城史记音义曰在雁门即此县矣王莽之平顺也魏天兴二年迁都於此如浑水又南与武周川水会又南流迳班氏县故城东王莽之班副也阚駰十三州志曰班氏县在郡西南百里北俗谓之去留城也如浑水又东南流注於湿水【今如浑水枝津暨泉池大概涸塞録之以见拓跋魏建都之时其水道通行如此】金志大同有御河如浑水 明一统志上有石桥下有金大定中所立边元忠碑

武州川出武州山西白羊山溪谷中引为石渠流经城南十五里东南合如浑水又名合河 水经注武州川水出县西南山下二源翼导俱发一山东北流合成一川北流迳武周县故城西王莽之桓周也又东北右合黄山水水西出黄阜下重北流圣山之水注焉水出西山东流注於黄水又东注武州川又东历故亭北右合火山西谿水水导源火山西北流山上有火井南北六十七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发响以草?之则烟腾火发东五六尺又有汤井广轮与火井相状势热又同以草内之则不然皆沾濡露结故俗以汤井为目井东有文井祠以时祀祭焉井北百余步有东西谷广十许步南岸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虽三伏盛暑犹须裘寒吹凌人不可暂停其水又东北流注武周川水武周川水又东南流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构其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川水又东南流出山魏土地记曰平城宫西三十里武周塞口者也自山口枝渠东出入苑一水自枝渠南流东南出火山水注之水发火山东谿东北流出山山有石炭火之热间樵炭也又东注武周川迳平城县东南流注如浑水 魏太和八年六月戊辰武周水泛滥坏民居舍

延水晋义熙四年正月魏主至延水遂幸犲山宫九十九泉

怀仁县

芦子山在县西南十五里芦子口村旧有铁冶

小峪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小峪口村上有张万户洞最峻山险

鹁鸽峪在县西南三十里

牙余山红山峪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中有舍身崖 薛家庄河通红山峪

大峪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大峪口村盘曲二里连左云县四峯山上有鵰窠寺山碫昔有鵰巢今尚存

金仙山在县西南五十里王平村接山隂界上有洞燕家山在县西南六十里要寨村上有燕家洞石鑱燕洞宾重修五字

滴水崖在县西南六十五里金仙洞南石壁有孔日滴水数壶可供一人

金龙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山下有泉通马邑金龙池清凉山在县西十五里悟道村高二里巅有磗浮图数百里外可望见下有利国铁冶北壁有石碫碫内有金钻约三寸许触之辄动取之不出石堂内有地皷石击之声似皷西有寒泉虽盛暑人不敢饮下有文殊院明一统志山有甎塔及利国铁冶

石井山在县西十五里峪有石井

锦屛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山峯耸翠 金志怀仁有黄花岭锦屛山清凉山金龙山 明一统志旧有磁窰铁冶

鵞毛口山在县西北十五里

得胜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山脊崎岖凿石梯数里攀援而上

陈家峪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土人传杨业败处

团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玉龙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北连大同坤云山山有七峯其峪青石盘旋至巅似龙形壁有玉龙洞洞口风声迅疾深杳莫测援铁絙跻洞上山岩竦出中建恒岳行宫风雨不侵东壁石凿百梯跻巅又东三里有黄龙洞

灰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脉通黑河边外烧荒草灰自泉涌出元大德乙已夏有声如雷怀仁地裂二所涌黑水漂出松柏朽木即此泉也

镇子海在县东南十五里高镇子堡海周四十五里产鲤鱼重至数十筋水禽蕃育後居民决水渠导流於桑乾河水涸 水经注桑乾枝水又东流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鳬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俗谓之南池池北对□陶县之故城南故曰南池也池水又东北注桑乾水以地形推之当系镇子海

圣水泉在县东南二十里海子村北明志海子西北有泉深不可测祷雨辄应

南沙河在南郭外昔无水明季始出泉

五里河在县南五里水东流旱则涸

泥河在县南十里有涓泉南流河多淤泥

水磨河在县南十五里沟多回曲

宋家庄河在县南二十里通红山峪口水东流

鸳鸯河在县南二十五里二水交滙

小峪河在县南二十五里通小峪口水多流沙

薛家庄河在县南三十里通红山峪口水东流

大峪河在县南四十里通大峪口水东流又东至大同县郑家庄入桑乾河

南河在县南五十里

新庄子河在县南七十里发源新庄村西南经黄花岭双井在县南九十里相传地倏涌二泉

上石井在县西南百里

下石井在县西南百二十里

北沙河在北郭外昔无水明季始出泉【按南北沙河旧志所谓沙泉也】三里河在县北三里

里八庄河在县北二十里

神泉在县北四十里泉二眼水甚清甘

莎泉明一统志在怀仁县後魏尝以此名县

山隂县

青岭在县东南

香山在县南三十里三峯齐列山下有沙家寺水冲碣出得辽沙彦恂墓焉

龙门在县南三十里一名隘门上有魏文成帝射御台碑隂刻从臣姓名

佛宿山在县南三十五里一名覆宿山高入汉表云生其上则雨名草垜山山东有磨笄石土人山下出水名何家泉 金王拱碑文殊大师经行留宿处 明王文端家屛建复宿山房

余暗谷在县南 宋宣和七年二月党项小斛禄迎辽主延禧辽主趋党项又为金兵所袭遂走应州至余暗谷金罗索执之以归

余都峪在县南 宋宣和六年辽主与金战於奄遏下水海师溃走山隂居此

化悲岩在县西南四十里 王濬初化悲岩记恒西诸山惟书崖夏屋复宿最胜去复宿十余里为化悲岩两峯嵯峨壁立千仭东岩有石窟深广可避风雨中建北岳祠中溜圣水滴日盈缶以祷雨奇验相传有樵夫初夏采薪至岩窟见二仙对奕奕罢东坐指西坐者阿翁乃恒山神避朝岳香火憩此共手谈耳樵夫急下拜倏不见留薪窟中识之归告诸父老遂伐石斵木构祠四楹

桦皮岩在县西南四十里石罅滴水

黄花岭在县北四十里怀仁新庄村河南流绕其下古名黄瓜阜 齐天保五年四月柔然寇肆州时齐文宣自晋阳讨之至恒州黄瓜堆庵罗辰兵已遁大军遂还文宣以麾下数百余骑为殿遇柔然别部数万叩鞍而进四面围逼齐主安寝平明方起神色自若指挥形势彼衆披靡遂纵兵溃围而出敌退走复追击之伏尸二十五里获庵罗辰妻子及生口三万余魏勅勒部斛律金统所部万户诣云州与兄平稍引南出黄瓜堆为杜路周所破部衆分散 唐嗣圣四年八月突厥寇朔州总管黑齿常之与战黄花堆寇败追奔百余里 元大德四年以黄花岭土沃发军民九千余屯田其地

大于口在黄花岭西

金仙洞在黄花岭内

米家岭在黄花岭南

桑乾河源出马邑流入县境河阳堡南安银子安居坊新旧岱岳诸村东流经城北又南经安昌寺麻家疃东湖岭至曹娘子南入应州界 水经注桑乾水又东左合武周山水水出故城东南流出山迳日没城【县北四十五里俗名黄昏城】南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故城也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俗名鸡鸣城】亦曰食时城在黄瓜阜北曲中其水又东流右注桑乾水桑乾水又东南迳黄瓜阜曲西又屈迳其堆南【即後小圪塔】徐广曰猗卢废嫡子曰利孙於黄瓜堆者也 金志山隂有黄花岭桑乾河 後魏天赐三年六月校猎犲山遂至南平城【即新平城】规度灅南欲於黄花堆之阳面夏屋建新邑乃发八部五百里内男丁於其地筑灅南宫门阙高十余丈外城方二十里引沟穿地广辟苑囿 後魏太宗尝猎於灅南乘冰而济冰?没马王洛儿投水奉太宗出岸水没洛儿殆将冻死太宗解衣以赐之 龙湾诸峪流经应州西北七里入桑乾河涝则泛旱则涸

西伯渠水在县南八里巡抚黎阳王越开渠东注白泥河以杀复宿山诸峪水涨之害

黄水河源出朔州三泉流经辛村元英寖散乱复聚於黑圪塔经县南滙流桑乾明万历後自上河西奔溃北徙廹城西址知县刘以守改归南行经流三门

寒潭在县南三十里潭形似瓮蓄水成泓深不可测神泉在县西北四十里一名沙家泉一泉三眼

白泥河源出榆林峪滙桑乾

沙家泉明一统志在山隂县

应州

龙首山在州东北三十里延袤千里北山之南跨云中此为山首明一统志雁门龙首相应故州以应名两镇三关志广灵之六棱山源於龙首吴伯与评畧蔚州北八十里襄山西接应州 宋赵与时宾退録朱文公尝与客谈世俗风水之说因曰冀州好一风水云中诸山来龙也岱岳者青龙也华山白虎也嵩山案也淮南诸山案外山也

赵覇冈在州东二十五里南北横卧右脇下即浑河翠微山在州东南三十里东起北岳恒山之右龙首山西迤翠微峯茹越峯龙湾山香峯护驾冈西南聨勾注山蜿蜒环叠袤二百里有奇横列州南似翠屛高不可用勾股海岛法量胥称南山山下水分流东北入浑河西北入桑乾河

牛槽峪在州东南三十里

大石峪 小石峪胥在州东南三十里大小石峪水胥自南山流至州西旧城外合入桑乾河有洌静山房在沟东坡上唐田游岩尝栖此名大觉精舍

北楼口在州东南四十里

康峪口 徐峪口胥在州东南五十里

护驾冈在州南三十里相传魏孝文帝驻跸於此云山在州南四十里山峯日有云笼之

茹越山在州南四十里繁峙县界东有龙王堂又东有白蟒神祠东北沟上有避静坡山壁立如屛

书堂岩在茹越山内龙湾山西金进士曹之谦讲学岩下故名

小山门口在州南四十里朱弁应州记南山之麓平坡峻坂林木深秀

峙峪口在州南四十里

龙湾峪在州西南四十里西南为茹越岭一名南山山势周环嵯峨湾曲上有龙池祷雨多应

香峯山在州西南四十里茹越口龙湾之南上有香峯寺暨石甃井

狼峪口在州西南四十里

马兰峪口在州西四十七里

水峪口在州西南四十七里通代州南山大小十余口东安峪在州西南五十五里东南为香峯山

西安峪在州西南六十里

胡峪口在州西南六十里西南有马胡山

雁门山在城西南南山之北与龙首山相望 後汉志注隂馆史记曰汉苏意军勾注应劭曰山险名也在县尔雅八陵西隃雁门是也郭璞曰即雁门山山海经曰雁门山者雁飞出於其间

黄花冈在州西四十里山隂县北四十里 金志金城有黄瓜堆复宿山桑乾河浑河崞川水黄花城岗旁有金仙洞悬石如楼殿 秋日花耀金光张翰诗黄花如散金李白诗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可为是山赋矣

南山在州西四十里接山隂界

边耀山在州东北祝志在西北三十里形类蝘蜓山东隶浑源州山南隶应州山西北隶大同县盘回二百里有奇山下水流入浑河

桑乾河在州西二十里源出马邑洪涛山合金龙池水繇马邑山隂南东流经州西境凉亭村贾家寨曹娘子村白塘子村刘霍庄郑家庄凡二十里有奇东合浑河又北入怀仁县界河不受桥亦不受艇怒涨则夺桥而去缩流又浅不可方舟 魏太祖伐中山南安公顺守平城贺力劵等聚衆於隂舘顺讨之不克乃从留宫自白登南入繁峙故城阻灅水为固以寜人心太祖善之 魏定陵公和跋谓弟毗曰灅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业 魏中山仇洛齐乘驴赴京卢鲁元候知将至结从者百余骑迎於桑乾河见而下拜从者亦同致敬是後魏朝贵送迎以桑乾河为限也 後魏太和十五年八月戊戌移道坛於桑乾之隂改曰崇虚寺

浑河在州东二十里源出浑源州西北流入州东北境遶边耀山经东小寨北马庄南柳会诸村凡六十里有奇北流入大同县境西安堡入桑乾河

唐泉在州东二十里安边镇泉自石涧出以唐监墓其地故名冬夏恒流入浑河

圣水泉在州东三十里平地涌出

小石峪水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州南云峯护驾冈诸山旱则涸涝则溢繇城南五里过城西北入桑乾

大石峪水在小石峪北二里源出州东南茹越龙湾诸山旱则涸涝则溢繇城东门遶流城北西北入桑乾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以水侵城址筑堤下社村逼水北流入浑河

马跑泉在州南四十里朗岭关下相传李存孝饮马於此

金凤井在旧城内东北隅旧志相传晋王李克用生时有金凤飞入井也後唐明宗应州人後譌为李克用耳

龙池在龙湾山

浑源州

北岳恒山在城南二十里高十里周百三十里北连玉华峯东连柏山南连枪峯岭山脉繇隂山南入朔平大同府境繇朔州西折而东为句注覆宿夏屋茹越书厓突起于州南为恒山繇恒山南行为太行王屋西南尽于河东行为紫荆居庸而东北尽於海山巅建北岳庙有十八景汉後祠曲阳

国朝顺治十七年始祠北岳於州 舜典至于北岳禹贡太行恒山 周礼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尔雅恒山为北岳 管子恒山北临代南俯赵东

接河汉之间 周礼注在上曲阳汉祠常山於上曲阳师古曰上曲阳常山郡之县也 风俗通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 白虎通北方隂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 汉志上曲阳恒山北谷在西北有祠并州山禹贡恒水所出东入莽曰常山亭【应劭曰音彄】元和志汉改恒山为常山至周武平齐复曰恒山唐志元和十五年更恒岳曰镇岳 洞天记第五

洞北岳镇山周回百三十里名总元之天在镇州福地记恒山周围百三十里恒水出恒山北谷合於入易又云恒山高三千三百丈上方二十里 名山记恒山高三千九百丈七尺上方三十里周回三千里 尚书大传谓之弘山汉讳孝文帝名改常山唐元和中名镇岳宋讳贞宗名亦名常山水经注谓之元岳又名隂岳紫岳葛洪枕中书谓之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 括地志北岳有五别名兰台府列女宫华阳台紫台太乙宫释家谓之青峯埵道家谓之总元洞天太乙洞天金城福地山一名大茂山又名神尖山自州南十余里入磁峡又五里至岳庙山门又十里涉巅 晋葛洪枕中书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 巅名天峯岭【最高】下建北岳观观侧有飞石窟上建后土祠镇之观前风似虎吼名虎风口【去望仙亭三里路弥陡峻上接巉岩下临絶壑】得一庵在虎风口上观东南五十里有潜龙泉【在烟霞亭东泉二一甘一苦祷雨辄应能愈疾】福地记恒山有太元云泉上建龙泉观观之东有夕阳岩【在琴棋台东日入崦嵫岩独明】岩下有通元谷【张果赐号通元先生隐此】岩东面有碧峯嶂【在琴台东峻不容展】东南有果老岭【在气球塲有驴蹄迹 绵亘峻险】岭下有白虎峯【在会仙府东岿然蹲峙】观之北峯顶百余步有琴棋台【一峯突出峯秒少阜石几凿棋局下视诸山如攒戟覆敦 昔有双白鹤化为二神女舞于台上已而拊落霞之琴歌清吴春波之曲遍山俱响】会仙府在琴棋台下【即聚仙台】又东北有白云堂【在会仙府东中有洞】初入山有道名步云路【在山门东北三里】行数里有翠雪亭【亭下为自在林万松攒植林一名快活林】上亭坡名望仙岭【岭上有望仙亭去步云路二里】东半崖有集仙洞【在会仙府左】东北有紫芝峪【在得一庵西 明朱茝采取元芝记嘉靖三十五年夏六月上用北岳元芝维时正定守臣求于曲阳县恒山不获乃上言古北岳在山西大同府浑源州请下彼处求之於是九月晦守臣登岳庙斋宿十月朔祭告令遍索之果得真芝十二本状如云锦其勅文在曲阳庙】西南有石脂图【在岳庙西石阪作五色纹类云母弹丸明珠腻者可作散】又有总真洞龙湫涤井还元洞【明总督郑洛记山故有洞洞蔽以神祠若特塞焉侍御黄公撤而启之题其额曰复还天巧予名之曰还元洞】白龙洞【在太尉祠上云缕为雨徵】悬空寺【在山门北二里磁硖西崖上壁立如削铁空中窍石结构层楼】岳庙创自元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宣武帝景明元年灾唐武德间复建唐末圯金复建天会大定间重修金末毁於兵元复建元末毁明洪武中都指挥周立复建成弘间知州关宗董锡重修弘治十四年勅扩修都御史刘宇以古庙陿度地中峯之阳建朝殿改古庙为寝宫古庙在山巅邃若溜中空若窟两翼山削如壁去殿五丈许左翼自前折而右如障不接右翼者裁丈许如箭筈爰建门焉门内建小庑庑前二丈为殿台台陿不克容陛然结构窈窕殊类化工寝宫奉岳神暨配小庑暨门祀康太尉朝殿去宫一里 后土夫人庙在寝宫右飞石窟前 唐志元和十五年恒阳县更名曲阳又更恒岳曰镇岳岳有岳祠此即明曲阳岳庙之始附记 尚书大傅维元祀廵守岳坛四奥沉四海封十有二山肇十有二州乐正定乐名冬祀幽都弘山贡两伯之乐焉北岳冬伯之乐舞齐落其歌声比小謡名曰缦缦和伯之乐舞其歌声比中謡 秦祠官所常奉名山十二其二曰恒山 汉天汉三年春三月幸北地泰山修封还过祠恒山瘗玄玉 神爵元年祠北岳恒山於上曲阳一祷而三祠祠上曲阳始此 後汉元和三年春二月章帝北廵至中山遣使以太牢祠北岳於上曲阳见黄白气有神鱼跃出 後魏泰常三年四月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建岳渎祠於灅隂祀用牲币此即今浑源州之北岳也 四年正月南廵恒岳祀以太牢秋八月东廵遣使祀恒山 延和三年春正月至代祠恒山 太延元年春祠恒山建祠山上置侍祠九十人祠用牲牢玉帛 魏书十二月癸卯遣使者以太牢祀北岳太平真君四年二月丙子车驾至於恒山之阳诏有司刋石勒铭十一年冬十一月南征迳恒山祠以太牢 和平元年春正月如中山过恒岳礼其神而返二年南廵过石门遣使者用玉壁牲牢礼恒岳

太和十八年亲为文遣使祭恒岳荐牲玉 景明元年二月恒山祠灾 隋大业三年有事于恒岳 四年秋八月巡河北亲祠恒岳西域吐谷浑十余国咸来助祭 隋大业中上幸晋阳因祭恒岳其礼颇采高祖拜岱宗仪增置二坛命道士女官数十人於壝中设醮 唐贞观十九年亲为文以太牢祭北岳於上曲阳一说贞观间有石飞堕於曲阳因建祠自是祭岳於曲阳祠 开元元年封北岳为安天王 唐六典立冬日祭北岳於定州北镇封始此张嘉贞撰碣在曲阳 通考天宝五载偕中天王司天王同封七载封北岳神为安天王碑辞李荃撰其隂则康杰文书以八分者戴千龄也 宋乾德六年後望祭北岳於定州北岳祠 大中祥符四年冬十月加封安天元圣帝后加号靖明后真宗尝撰碑记 政和三年诏岳镇海渎年别一祭北岳常山及遥祀北镇医巫闾山於定州界设位南向以西为上山川从祀西向以北为上 绍兴七年诏以立冬日祭北岳【望祭】元至元五年加号安天大贞元圣帝 明洪武三年夏六月诏更北岳称恒山之神 弘治十五年兵部尚书马文升疏请厘正祀典改北岳祭於恒山礼部尚书倪岳覆议曲阳庙祀已久当仍旧山在浑源者修治其庙诏从之 明代即位祭告兵扎祈祷胥有祭章碑碣在曲阳庙飞石殿左右碑楼内

国朝

圣祖仁皇帝御书化垂悠久匾敬悬殿内 东顶大茂山碑舜皇廵狩诣此山谷正拟登祀值大雪弗能进而遥祀之俄有石飞坠帝前遂以安王石名五载复狩其石载飞曲阳帝命即其地祠祀焉其飞窟尺寸

固安王石符劵也【闾钲飞石窟记飞石有窟在庙右钲遣人至曲阳量彼石长九尺濶四尺厚一尺二寸与此石广狭不少爽差钲题飞石窝三字】曲阳旧志曲阳恒山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即阜平之大茂山也自浑源州发脉繇蜚狐岭逹曲阳 水经注上曲阳长星水乱流东迳恒山下庙北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此旧有下阶神殿中世以来岁书法族焉晋魏改有东西二庙庙前有碑阙坛塲相列焉其水东迳上曲阳县故城北本岳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廵狩常以岁十一月至於北岳侯伯皆有汤沐邑以自斋洁周昭王南征不还廵狩礼废邑郭仍存秦罢井田因以立县县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矣王莽之常山亭也 上曲阳庙为恒山下庙非恒山上庙也旧有下阶神殿是汉神爵後祀上曲阳之殿也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是指汉灵献後云代人民流散魏武不得已而立新兴郡也 金大定七年或言前代都长安及汴洛以太华等山列为五岳今既都燕当别议五岳名寺僚取崧高疏周都丰镐以吴岳为西岳太常卿范拱以为非是议畧曰轩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坂在华山之北以此言之未尝据所都而改岳祀也後遂不改按拱言上谷在恒山西是以曲阳祠址为恒山也然恒山定祀上曲阳当在汉末时定祀曲阳当在唐元和时金赵秉文谒北岳诗卜地恒阳曲移祠泰始元注谓晋移祠曲阳今北岳志暨尹耕三曲阳考胥不甚详核而志引韩魏公重修庙记曰考有唐以来记刻皆不载废迁之由爰为补之若安王石说其诬幻正无庸辨 韩琦岳庙碑恒山一名大茂山也 大茂山在唐县西北百五十里山势巃嵸登其巅俯视河北云中诸山罗列儿孙山隂冰雪盛夏不消黄帝问道大茂山即此 北都赋云茂山恒岳之别名 大茂山在阜平县东北七十里接曲阳界乃恒山之脊土人名神尖石石晋与辽分界地也阜平曲阳唐县皆缘大茂之麓 恒山在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即旧阜平之大茂山也自浑源州发脉繇飞狐岭逹曲阳 寰宇记云一峯自浑源州恒山飞来故名 舆地览山有太元之泉神草一十九种服之可以度世 沈存中笔谈北岳谓之大茂山岳祠旧在山下祠中多唐人故碑晋王李存朂灭燕还过定州与王处直谒岳庙是也石晋之後稍迁近里今其地谓之神棚新祠之北有望岳亭新晴气清则望见大茂山 浑源州恒山距阜平县大茂山三百余里峯峦相接盖恒山周三千里浑源南二十里与在曲阳西北百四十里者实一山也五岳真形图北岳恒山在大同府浑源州天涯崆

洞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宋封安天元圣帝明改为北岳恒山之神主世界江河淮海兼四足负荷之类 抱朴子凡修道之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 後魏太祖还代京次於恒岭亲登山顶抚慰新民适遇黄门侍郎崔元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赐以牛米因诏诸从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魏京兆王子推子恒字景安涉猎书史以春秋之义为名不以山川表求改名之後历侍中諡宣 正定人杨洪裕少时尝渔於貂裘陂忽有驰骑至者以二石雁授洪裕一翼掩左一翼掩右曰吾北岳使者也言讫忽不见是年生後周太祖杨淑妃明年生太尉廷璋家遂昌盛

翠屛山在州南七里高二里盘踞四里秀丽似翠屛南连玉华峯山水所源也一名高氏山一名石铭陉金刘撝元苏保衡胥读书於此 水经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 水经注山上有石铭题言冀州北界故世谓之石铭陉也 浑源州旧志翠屛山高千余丈周十里即高氏之别名东南接灵丘界

龙山一名封龙山在州西南四十里高三里递高二十里盘踞八里有文殊岩巅有萱草坡夏日雨过山气如虹东北五里有玉泉山其东连柏山山之东北有惠岭秀丽可爱又名秀丽岭下有黑龙池云气上升不三日而雨其东有五峯山上有三阳洞蟠踞又数十里 陈方泽神州之神隶山西者太岳镇龙门山壶口山雷首山底柱山析城山王屋山梁山恒岳隂山白登山太行山河水西海桑乾水呼沲水卫水沍水而封龙山亦在列焉 龙兑汉书注即龙山有四穴四时出风者 元初李冶元好问张德辉尝游山时号龙山三老 山中有刘京叔麻信之诸贤题咏

五峯山在州东三十里高四里盘踞十三里西连恒山五峯如削中有三洞

柏山在州东南十里高一里盘踞五里西连恒山东有惠岭有黑龙池山多柏刘祁记黑龙池云兴即雨邑人以为雨徵

远望峪在州东南十里飞云辄雨雨後汉云似绡峪中有水

枪锋岭在州东南五十里高五里盘踞十六里南连孙膑山北连恒山呕夷河经流山麓

孙膑山在州东南六十里高三里盘踞九里北连枪锋岭东有孙膑寨西有龎涓寨相去数里麓南有千佛洞胥凿石而成

玉华峯在州南十里双峯似削玉高二里盘踞六里南连恒山北连翠屛山

柏梯在州城南 朱弁记柏梯凌峙于南山之北南山层峦叠巘林木深蔚而香炉峯孤起屹立此柏梯之奇观也

玉泉山在龙山东北五里高半里盘踞三里有玉泉水莹洁似玉泉出石罅环玉泉寺所谓玉泉寒溜也西有望景台诸峯罗列川口原野分画条列桑乾环绕如玦金麻革有游山记刘祁归潜堂记乡帅高侯为筑台以居所居盖其故宅之北四面皆见山若南山西岩吾祖旧游东为柏山代北名刹西则玉泉龙山之西胜处故朝岚夕霭千态万状其云烟吞吐变化牕户间门前流水数枝每静夜微风有声琅琅使人神清不寐【刘京叔记于玉泉山後以归潜堂门前流水乃玉泉之分支也】

横山在州西二十里南北横亘如城故崞县在其左高一里盘踞五里

凤凰山在州西北七里高二里盘踞五里神谿水发源山麓 明司务孙聪建凤山书院於麓辟凤鸣亭翠微楼得月轩秋香圃藏书窟鼔琴洞奕棋台钓鱼矶碧水窦彩云岩金鱼塘瑞莲池号为佳胜

昼锦山在州西北二十二里高二里盘踞六里以元工部尚书孙公亮予告归爰名山焉 吴伯与评畧八山旋而环绕是马鞍龙角在八山外也

马鞍山连昼锦山形似鞍

龙角山在州北二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双峯竦峙似龙角

暄谷

水在州南七里源出翠屛山东南山麓东南合温泉入灵丘县界出倒马关注唐河至河间为镜河玉带河 山海经高氏之山水出焉东流注於河 汉志代郡灵丘县河东至文安入大河过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 水经注水即温夷之水也出县西北高氏山山海经曰高氏之山水出焉东流经於河者也其水东南流又南迳曰候候塘川名也又东合温泉水又东泉水注之水导源莎泉南流水侧有莎泉亭东南入於水又东迳灵丘县故城南元和志蔚州灵丘县沤夷水一名水出县西北

高氏山 水一名唐河西去唐县百五十步 通典卫水在今常山郡灵夀县西山所出 舜以冀州南北濶大分卫水为并州 水源发恒山东北流至定州境会唐水南入於衡 唐水自定州南宋村白龙泉东流而下合水以有清浊之分故亦名清水河 薛士龙曰恒水东流合水至瀛州高阳县入易水 水经注云水东过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水兼纳恒川之通称即禹贡所谓恒卫既从也

呕夷河在州东南五十里源出枪锋岭东南流至金峯石沟堂山水自西北来滙流经灵丘广昌倒马关定州界注於卫河乂名唐河 周礼职方氏并州川曰滹沱呕夷顔师古注呕夷出平舒 唐河三源翠屛山水枪锋岭东呕夷河阳头舖温泉滙为水经唐山县又为溏河水经注即温夷之水是水呕夷河温泉并称矣无庸析作二水繇枪锋至金峯石沟堂山之水自西北来合流 太平寰宇记出灵丘县西北高氏山周职方曰并州川曰呕夷谓此翠屛山古名高氏山枪锋翠屛实连山也尹九宫曰呕夷源灵丘西北谓出蔚高氏山下者非

乱岭关水在州东四十里西流至新庄西南流

远望峪水在州东南十里出峪即伏至顾册村滙泽西流

温泉在州东南百里汤头舖水似汤沐浴愈疾 水经注温泉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东南流迳兴豆亭北亭在南源上欹倾而不正故世以欹城目之东流注於水 後魏天赐末邺行台贾彛请诣温汤疗病 魏兴光元年十二月至灵丘驻温泉宫 魏显祖即位司徒平原王陆丽自汤泉入朝乙浑杀之 太和二年二月丁亥行幸代之温泉三年二月辛巳上奉文明后幸代郡温泉 魏出帝时杨遵彦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弃衣冠於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自称刘士安入嵩山又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海隅谓之刘先生

磁窑峡水在州南十里东西分流

浑源河在州西南十里出汉土峪分流绕城西北西流滙为大泽又西流滙神溪水曲折而西北至应州龙首山又折而北入桑乾

李峪水在州西南十里西流

凌云口水在州西南三十里北流

玉泉出玉泉山莹洁似玉繇石罅环绕古寺

黑龙池在州西秀岭下云气升不三日而雨

乳泉在州西

西神谿水一名乳泉水在州西二十里横山嘴侧南流神谿水在州西北七里中有孤石方亩高丈余上有律吕神祠周环泉水歕出旁有煖水胥西南流一名神德湖辽应历三年三月庚寅如应州击鞠庚子观渔於神德湖

崞川水源出州东北二十里流经州西南十五里古崞县麻家庄 云中志州西南源出应州西安镇折而北注於桑乾河 後魏太平真君五年九月上自河西至马邑观於崞川 八水合而浑流故名浑河水经注湿水又东流四十九里东迳巨魏亭北又东崞川注之水南出崞山县故城南王莽之崞张也县南面元岳有背崞山处三山之中故以崞张为名矣其水又西出山谓之崞口北流迳繁峙县故城东王莽之当要也又北迳巨魏亭又北迳剧阳县故城西王莽之善阳也按十三州志曰在隂舘县东北百三里其水又东注於湿水

灵丘县

太白山在县南二十里高极云表为邑诸山之最石磴十八盘绵亘数十里一山屛列鸟道挿天又名太白嵬 山有锺乳穴穴中乳滴如悬穗径多丛木茂草巅产黄花蕨菜尤美虎狼错迹樵采殊艰初夏积霰古冰厚数尺而巅殊平云翳时见楼阁空蒙杳幻山阳地亦广衍 山脉自雁门东北乱山横迤繇山隂应州至浑源起北岳南入平刑关突兀聚五台东繇灵丘太白隘门诸山腾跃入紫荆倒马此燕云分境壤接山连之大势也 灵丘南有山高四百余丈魏和平二年三月高宗过之诏从官仰射山峯无能踰者高宗一发出山三十余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刋石勒铭合之觉山诸遗蹟当属太白 高祖自洛北廵至高宗射铭之所停驾诏诸弟及侍臣皆试射远近惟北海王详箭不及高宗箭所十余步高祖嘉之拊掌欣笑遂诏勒铭亲自为制 辽太平二年三月辽嵬白山裂有泉涌出 明万历时中使采矿民骚苦不堪时亟震推验者谓地脉泄裂所致後以入不偿出罢之 山产红土可印印章 何士震诗兴豆亭前看山色太白平临巅嵂崱

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由隘门山峡入取道岩石间路裁容骑右壁峭挿干霄左絶涧数百丈下有怒湍晴雷起足下 觉山井四山环井深可三百尺邑志称塔井三奇又有悬钟岩舍利洞觉山寺後魏孝文帝建以报母恩招集禅衲五百余衆仍勅六宫侍女长年持月六斋其精进内典者并度为尼孝文帝母献文思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葬金陵配飨太庙 辽碑记元魏太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孝文思答母恩於灵丘邑之东南溪行逶迤二十里有山曰觉山岩壑幽胜辟寺一区赐额曰觉山寺重熙七年五月二十五日记【此即御射台诸蹟遗事失传但以佛刹概之】山空月明岩际尝闻棋子剥啄声或笑语至夜分不息土人以为飞仙往来也

孤山在县东十八里平野孤峙不接他山

枪岳岭在县东二十里直上千仞多野芍药黄白色尤繁一丛十数本蜂声不辍

三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平峯三 三山堡踞其前地多渠壑路繁杂突入者不易辨

遗钗岭在县东二十五里广昌界一名银钗 高山旁立岭陡路曲相传妲己过此堕钗故名 金大定五年六月至银山猎

隘门山在县东南二十里 水经注水自县南流入峡谓之隘门设隘於峡以讥禁行旅历山南高峯隐天深溪埒谷其水沿涧西转迳御射台南台在北阜上台南有御射石碑南则秀嶂分霄层崖刺天积石之峻壁立直上车驾沿革每出斯游艺焉 宋起凤游觉山记将次隘门峪口河声澎湃激湍飞雪两山虎踞不相下惟中容涧道数丈顺水势飞渡水逼仄急於就下为峯崖所束排扼逆转腾跃?起轰然奔夺而入水不逊石石又中砥遂觉深谷中彭彭若钲鼓甲兵声衆山皆响行水石间里许渐及岩路路且狭下临无际峯头一二塞垣石子累累从人谓胥杨延朗守三关时遗址

铁冠岩在觉山邃谷层坂湍激泉飞崇岩峻杳流云冉冉号铁冠岩云

烟燻岩在县南四十里树木窅黑浓如墨渍石作火熆色

柏岩在县南四十里岩上有光相传为佛珠後被窃岩遂晦云

鵞毛岭在县南七十里

野窝岭在县西南三十里铁岭口道多虎

枚回岭在县西南蔚州古志高氏山在西北七十里滋水出焉东三十八里有枚回岭山麓相接

鼔子山在县西三十里平地突屼似石鼓

黑龙谷在县西四十里下为黑龙河

流石山在县西五十里石理斧劈

红山在县西六十里山石赭色

花山在县西北十二里花茂如错绣

圣水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上有圣水泉溅珠舞雪祷雨辄应

漫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势纾徐旋折

团山在县北二十二里形似覆釡无草木山麓设邮递颇为孔路

黑山在县北三十二里山石煤黛色

骆驼山在县东北十五里两峯似驼背

崿道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一名恶道崎岖险峻行旅苦之

龙泉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下有泉 龙泉水钟犹元次山之水乐也李渤石钟山记南声函壶北音清越殆可参绎後有西域人鎚岩下石泉遂辍响云【古志谓圣水山即龙泉山而邑志分西北东北云】

邓峯山山以邓隐峯名两峯皆松翠浮雾縠所谓邓峯烟岚也

水繇浑源州东南流入县界又东南流入倒马关浑源志水在浑源城南七里出翠屛山东南流合温泉入灵邱界注溏河

落水河在县东十五里涨水转石雨霁犹故道也丰水在县东南孤山涌泉东流为葫芦河上有丰水神祠

驮水在县南十里相传僧畜驴驮桶下山乡人酌水注之自驮而去故名

马跑泉在县南九十里北注溏河土人传杨延朗迹滋水在县西南五里枚回岭悬流五丈湍激之声震动山谷东流入溏河

黑龙河源出县西四十里黑龙谷南入溏河上建黑龙池庙

白龙池在县西北三十余里祈雨多应

白马泉在县西北四十里相传汉文帝为代王时经此乏水驺从罢困帝祷之有马跑地得泉

甘泉相传在县治内

广灵县

飞凤山在县东二十里一冈突兀下有西马庄元侍郎龎清居此清尝任洗马今讹洗为西

壶山在县东南一里兀峙一山环山皆泉如万斛珠玑随地涌出滙为沼广数亩植柳环之

加斗山一名神峯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峯峦峭立内有石孔似门明建寨其上名铁里腰封寨上又有圯城蹟存山下加斗村乃元总管聂谅故里也

遇逢山在县南一里上有仙人足迹

直峪山在县南十五里即直峪口下有小河注壶流水留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羣峯似戟接加斗山山下乃袁表故里

榆杏山在县南二十里石泉悬崖两崖松翳所谓圣泉松风也

天井山在县西南二十里有天井寺故址寺有井深五六尺虽旱不竭旧尝引水入香积厨

林管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勒汉砦下有石家泉入壶流河 云中志即临灌山

社台山在西关内石冈似台

鞍子山在县西三里山有二阜

石梯岭在县西二十里石磴陡絶

黄龙山在县西二十里

林关山在县西四十里

断驾岭在县西四十里岭左俗传有窦建德墓

白羊山在县西五十里停云阁雾离奇窈幻昔有白羊寺下有小河注壶流河

马蹄岭在县西五十里石上有马蹄迹

回岭山在县西五十里浑源孔道下有牛口峪俗传窦建德返乘

望狐山在县西六十里土人传有神语人曰予近居此语讫人望见引狐入山故名

六棱山在县西七十里山势雄峻为广灵冠前後各垂三? 尹九宫记蔚北山名襄始脉应州而尽於蔚城东耕尝蹑屐登之循迹而西至广灵之六棱所经多废城址与堑劚之迹又其东尽也为小关村亦有废城址而属之滋水河踰河复有址而属之东北柏山

千福山在县西北五里一名千夫山相传前代遣千人取花斑石先祷神祠今乡民多祈福於祠

九层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上有九层崖【产花斑石】

火烧岭在县西北六十里

卧龙冈在县北八里东向对龙伏岩山似二龙然巧八山在县北二十里一山居中四围七山相向东南袤十五里有滴水崖泉脉自穴中出滴水成池

大山一名平顶山在县北三十里平顶以象形名牛栏埚山在县北三十里周回有石栏杆

老山在县东北三里山胥石间有草生

瓦房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形似瓦屋

桦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产桦上有三岔砦

沣水 明一统志在县东南平原山麓潨泉涌出上建丰水神祠东流为葫芦河以其水上狭下广似葫芦故名东流入定安县西界一作丰水

壶流河在南关外发源县西三十里莎泉东合壶川山下水二水滙流其形似壶经蔚州城北注顺圣川流入桑乾河上狭下濶 古地理志祁夷水出平舒县北至桑乾入湿今壶流河势近之

神泉即壶川山下水也

枕头河在县南三里源出翟家疃东注壶流河

集兴疃池在县南五里东注壶流河水殊清湛冬夏不竭

圣泉在榆杏山石泉临涧飞瀑悬崖

雅儿滙在县西南四里暑月有冰

洒雨泉在县西南二十里直峪山源出石罅天旱使数妇泼洒之遂雨北注枕头河东入壶流河

作疃河波池在县西十三里西山麓汪洋数里东入壶河池方十亩其水潜缩中约五亩天将雨雪则水辄涌涨後寖涸

莎泉在县西三十里广一亩沸腾汹涌即壶河源 一说滋水源出莎泉东注合壶川山下水名神泉二水合流其形如壶 云中志滋水有二一在蔚州西南三十里南马庄一名神水泉东北入壶流河一在灵丘县西南枚回岭悬流五丈湍激之声震动山谷东流 水经注滋水导源莎泉南流水侧有莎泉亭东南入於水又东迳灵丘县故城南今莎泉水不入地势似别 魏太延二年八月丁亥诏广平公张黎发定州七郡一万二千人通莎泉道

瑞泉在县西五十里白羊山泉瀑渀腾如唾玉

一斗泉在县西北三十里九层崖水裁一斗可给百户滴水岩泉在县北十五里山半悬数丈由石隙注潭潭周盈丈深尺不竭不溢祷雨多应

壶泉 平原突出一石峯狮口喷泉一泓味甘东旋为小池似半规新月

广昌县

孤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平地突出

湖山石在县东三十里一名太虎石

浮图峪在县东三十里

铁岭在县东三十里岭上石象铁

雕窝崖在县东六十里古有银洞所谓银坊道也後塞牛心山在县东南五里巅有巨石似牛心

鼻子岭在县南二十里白石山左险峻高脊似鼻白石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山多白石上有云台 朝阳洞碾磨水泉胥具栖隐地也 云中志有白石谷路通唐县

揷箭岭在县南三十里

祭刀岭在县南四十里

烟薰岭在县南五十里崖多烟痕

神仙山在县南一百十里递高四十里接唐县境一名尖山相传仙人对奕於此

涞山在县西南三里一名旗山相传宋将杨景竪旗於此七峯相连一名七山拒马河源此

登梯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内有石磴木栈翠崖瀑布一名登梯岭以石级直上似梯也

香山在县西十里卉木竞芳上有香山古寺巅有龟龙虎象石

玉皇山在县西十里

驿马岭在县西四十五里

雕窝崖在县西六十里古有铜洞後塞 广昌旧置炉铸钱名铜山冶唐至德以後废元和间复铸後又废

九层岩在县西北三十里

石门峪在县西北

聚云山在县北十三里

黑石岭在县北五十五里山多黑石

北口峪在县北七十里峪中无村落

野狐山在县东北十里狐常夜鸣

狮子崖在县东北二十里有石狮一名狮子峪

栗山五朝志飞狐县有栗山拒马河

拒马河发源县南半里七山下少东合涞水 水经拒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 水经注即涞水也有二源俱发涞山东迳广昌县故城南王莽之广屛魏封乐进为侯国矣 东汉桑钦水经书拒马河则杨六郎在此拒战金章宗马跑河之说胥为无稽 汉志注广昌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过郡三行五百里并州浸莽曰广屛师古曰涞音来 唐蔚州三河冶距飞狐故监二十里而近河东节度使王锷置鑪疏拒马河水铸钱工费尤省以刺史李听为使以五鑪铸每鑪月铸钱三十万自是河东铸钱皆废 顔师古注涞出广昌

涞源泉在县东半里又东合拒马河

涞水发源县东一里北崖古塔下合七山水为拒马河东流经紫荆关入易州涞水县界一源发关内东南隅亦名涞水繇关堡水窦流入拒马河 周礼职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浸曰涞易 通典涞水在今安边郡飞狐县界【通考同】

乌龙沟在县东九十里

木瓜涧在县东南四十里唐乾寜四年九月李克用击刘仁恭仁恭遣单可及逆战杨师侃伏兵於木瓜涧克用方饮酒不为备是日大雾不觉伏兵及战伏发克用大败

搏虎涧在县南五里相传李存孝掷虎地

水一名汤河在县南六十里源出浑源州南汤头舖东南流经灵丘又东南入县境东流经直隶唐县界入倒马关又名唐河 水势昔盛居民结筏以渡後多淤涸成水田 水经注水东迳嘉牙川川有一水南来注之水出恒山北麓虽川三合迳嘉牙亭东而北流注於水水之北山即广昌县界水又东迳倒马关关山险隘是为深峭诗人高罡之病良马传险之行故关受其名焉关水出西南长溪下东北历关注水水南山上起御坐於松园建祗洹於东圃东北二面岫嶂高深霞峯隐日水望澄明渊无潜甲行李所迳鲜不徘徊忘返矣

马跑泉在县西南七十里相传杨六郎屯兵马蹄跑水生鱼活军百日今北山石上有杨六郎题福胜地三朱字雨淋不湮磨云

一斗泉在县西北三十里九层崖

圣母泉 杜昌诗碧浅映远山潆洄绕市肆

沥灵泉

阳高县

白登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白登村南二十里乃白登县遗址有大白登小白登 云郡诸山多源於阳高之白登山又至伏鹿而西为阳高之断头山逦迤而南为采掠诸山 盘崖雄於西城源於阳和之白登白登村名在阳和南或曰魏广鹿苑迁白登之民

於此故名 金志白登县本名长清大定七年更名有白登台采掠山 括地志平城东北三十里有白登山白登台在焉 通典云中有白登单于台汉武自将待边处 梁元帝横吹曲朝跋青陂道暮上白登台後魏延昌三年秋恒州上言白登山有银鑛八石得银七两锡三百余斤其色洁白有踰上品诏置银冶常令采铸

虎头山在县东

西坦坡在县东南

乳头山 胡成岭 南沙岭 北沙岭 罗家岭胥在县西

雕窝崖在县西十五里山半有石盆津漉滙焉崖遍开黄花土人名金莲花麓有青龙观崖下东为石窰沟西为大水沟

虎儿山在县西二十里

龙混山一名偏梁寨在县西五十里山势嵯峩石壁峭立援铁絙而上有石佛洞

采掠山在县西八十里接大同界一名石会山魏明元帝大阅东郊讲武以奚斤行左丞相大蒐於石会山

断头山在县西北十里大同府治介於断头马头二山之间 三关志断头山在阳和边境外 明洪武五年七月诸将北征指挥张存道从中山侯阳和守合墩不刺营至断头山或劝存道移军不从遇寇力战死之

云门山在县北十里边墙外即府志翠屛山青陂山也唐地理志云州有青陂道为出兵路 辽志长青

县有青坡山 云中志翠屏当面如帏抱城 明高阳孙文忠承宗尝授经边郡游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青坡故道南下结老将戍卒访问要害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清凉山在县北十五里边墙外巅为神谷有穴名风洞邃不可测中似有风

堡子湾在清凉山南崖

枢密寨西山迤南峯峦突屼有青龙观观前有悬石巅有石洞援铁絙而上西峯尤高名枢密寨

西岩在断头山南有积雪为开山口虎峪之巅劈峡间四月有残雪 开山口一名墨谷口金崇庆元年元帅左都监鄂屯襄救西京至墨谷口一军尽殪襄仅以身免

?风崖西对西岩

猴儿山在虎儿山东守口河自两山间出

虎耳山 龙门山 草垜山 天门山 盘道山 分水岭

桑乾河繇大同县界东流入县南川至马营堡入天镇县界又东入直隷西寜县境

十里河自边墙外繇守口堡之开山口入逶迤绕城而东折而东南入白登河

白登河在县南二十里发源大同县河儿头村东流经县南境至萧家屯会十里河又东北流入天镇县十里河

龙泉在县南四十里石洞连龛水自西潆绕焉

马邑河云中志从西北山凿石引出城北东流万锦滩园圃皆资灌溉焉

青龙惠水滙为石窰沟大水沟

西山麓洞 水由山後凿洞成渠

天镇县

枳儿岭在县东三十里

萧墙山在县东四十里山有黑龙背建寺有黑龙泉盆山在县东南八里一名盘山石巘参差名石莲中峯大石峭立百丈有奇中通一罅泉泻涧底泉西有石坪土人传三仙奕此樵子冯氏见之至今石上留足迹云岩上又有仙人掌

秀峯山在县东南十五里有天寜寺

玉泉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瀑布三胥高十丈中瀑弥盛

神头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一名浮云山一名伸头山一名笔山有蟠龙卧虎二峯高挿云霄东南直接怀仁县界上有吕仙洞最幽邃纯阳时游此山侧有罅繇此登巅可望雁门一名小天门

晚霞山在县东南日落後山中有霞形似莲花一名莲花山山中人又谓夜半有霞云

桦林坡在县东南接玉泉山

武家山在县东南

上隂山在县东南有天落石

下隂山在县东南

帷台岭在东阳河界 元世祖时纳延平阿实克布哈言大同兴和两郡当车驾所经有帷台岭者数十里无居民诏有司作室岭中徙邑民百户居之割境内实保齐牧地使耕种以自养从之阿实克布哈即以千户领实保齐上复欲尽徙兴和桃山数十村之民以其地为实保齐牧地阿实克布哈固请存三千户以给鹰食上皆听纳民德之至今饮食必祭

沙梁坡在县南十里

人头山在县南三十里蔚州北百二十里以形似名米新关山在县南

小盘道山在县南

风神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孤峙周数里色似堆蓝一名孤峯山上有风神庙大风祈庙辄息

牛山在县西南五十里有石洞三清溪环绕两峯中有龙泉

平顶山在县西南六十里

青云山在县西南百里有惊峯寺寺有石鼓与西寜盘崖寺石鸡广灵狗窝洞石狗齐鸣西有黑龙洞石乳滴水下有石盆承之岁旱取水辄雨

火烧岭在县西南百十三里

五架山在县西南

石梯山在县西南

环翠山在县北二十里袤亘四十余里白羊口榆林口胥山南麓也

二郎山附环翠山有甘泉不涸不盈云生即雨旱祷辄应

福禄山在县东北八里相传山伏白鹿名伏鹿山云至此必断一名断云山 伏鹿山而西为阳和之断头山更西为镇城之方山南垂为采掠白登山历右玉马头丫角以入偏头而渐逹於牛湾黄河

桑乾河繇阳高东流入县马营堡境经大石堡楼子屯东西太保村至小盐厰入直隶西寜县白家泉界河在顺圣西城南二十里东南入芦沟河

海子泉在城内沍寒不冰炎夏弥寒汲饮恒足

十里河一脉自阳高後口入一脉自大同县桥头村滙於阳高之萧家屯东流入县境经十里舖七里墩繇西北转城东北过李家庄至永嘉堡入直隶怀安县李信屯界

黑龙泉在萧墙山祈雨多应

温泉在城东南三里屯北晨似蒸雾

涌泉在城西南一里俗名海子万人用之不竭终岁不用不溢

七股泉在涌泉南有畅流势

冰泉在城西南孙家园

八里井在县西南八里屯水轻甘第一

沙河在县西南十五里笔峯五架石梯三山水发源米薪关历季沙河至宋家厰

天潮河发源城西南杨家屯清而味甘滙七股泉繇城西入十里河

龙泉在牛山两峯夹峙清澈可监常有物蜿蜒其中玉泉在城北邓家园水莹似玉祈雨多取之

甘泉在二郎山

五泉河发源温小堡定安营兴隆堡龙池堡顾家营五泉至咸水皂合流而下经阳高坦坡村大同康石庄复入县境嘴儿头入桑乾

李儿沟 张仲沟胥在边垣下

山西通志卷二十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