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道德真经直解

卷之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道德真经直解卷之一

本来子邵若愚直解

清河居士张知新校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音叫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道者,至虚至静,无形无名,不可以视听求,不可以思议知,不可以语言及,此无始无终,常存不改之道。自虚无始化一炁,因有一气之迹,是故可道。既云可道,则非常存之道。既有气之名可名,则非常存之名。未现一气已前,无形无名之时,此即天地之始,此不可言之道。缘有一气之名,为生万物之母,此可言之道。乃知我身从一而有,人能以一为法,悟入而见大道。夫大道者,人之真心也。一气者,心生之欲也。夫真心本来虚静,元无生灭,因真心动而为有,其名曰欲。念也,智也,几也,识也。缘心起欲,故随欲受生。既生之后,受纳好恶,攀缘不息,着五色,殢五音,恃强梁,居宠辱,迷妄为心,因执妄心。盖覆一心,不明一气之道,若人舍妄守欲,便是一心。此心持之则为正,得之则为灵,为万物之母,乃生死之根。缘其存欲,盖覆真心,所以有生有死。人能无欲,无欲则虚静,乃同无名之始,便能出离死生。故老子云:常无欲,以观其天地之始,此乃出离生死之妙。又云:常有欲,以观其一气之道,故为缴。边也,浅之意也。不可将心求心为有欲,不可将心灭心为无欲,此有无两者,同摄为一,缘出言为教,而分有无之异名。有无混同谓之玄,释氏谓之不二法门,又谓之中道。玄之门以中为法,设喻如荃。然法从心起,既起於心,系着在中,则非虚静。老子恐中道法缚,不能舍筌,故将又玄以释之。学人但不着有无,亦不居玄之中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则心虚静,乃是无为,故不须推照。以无所得,故始足无欲。所以纤尘不立,故名清静。都无作用,故名无为。无修无证,故名自然。都无一物,故名虚静。自在无碍,故名逍遥。一味平常,故名恬惔。是故无欲则离诸分别,离分别故无烦恼。心无欲则触事无我,无我则无争,故无咎。心无欲则离诸善恶,离善恶,故不拘因果。心无欲则不着万物,不着万物,故无生,无生故无死。夫心常无欲者,乃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音以,下同。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声音之相和,胡卧切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音衡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音智无欲,使夫知音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天下皆知普遍共知为美之者,己亦效之为美,斯此也恶宜已止也。皆知善之者,己亦效为美#1,斯不善宜已。夫何故?观有无互换之相生,难易事之相成,长短理之相形此也,高下势之相倾,声音是非之相和,前后扬扬之相随,世人因着美善,事障本心,逐境以为,遂生八万四千烦恼。是以圣人处无心为之於事,所以能齐万物,行之治世,可不言之而教於天下。且万物事也并作起也,而圣人不以言辞分别者,恐民生好恶之情,於己无所与,於民无所取。缘以无事安民,故生民而不知有君之化,虽为君父而不恃为主此显诸仁也,功业成而名不居此藏诸用也。夫惟不居於迹,是以德存而不去。失也夫不尚贤能者,恐人矜智。王所好者谓之风,民乐随之谓之俗。上矜贤智,下必竞趋,不尚贤,使民不争其名故也。名不争其名故也#2。食之与货,务资赡养,岂贵珍奇难得?贵乎难得,民必深藏。几人之情,与之则不授,藏之铃窃夺。治世非不用货,不贵珍奇难得之货者,使民不为盗故也。下民不见名利可欲,使心不乱,其民自治。是以圣人之治,不尚贤,使民无智,无智则自虚其心,心虚则能容万物,故云实其腹。不贵货,使民无欲,无欲则自弱其志,志弱则不随境转,故云强其骨。孔子叹申根之不刚者是也。常使民无智则虚心,无欲则忘境,心境两忘,无所攀缘,万事俱息,使夫有智者而不敢为。缘圣人为无心之为,则天下无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虚无大道,化生一气,一气分而为阴阳,阴阳生化,禀一气为主,乃知一气处阴阳之中,故曰冲气。夫大道以冲中也气而为用之也,如天覆地载,日照月临,冬寒夏暑,春生秋敛,皆冲气之用。冲气者,有而无形,无而有精,天地之间,或不盈不亏,渊深也兮似万物之宗本也。学人欲见冲气者,当挫其心之锐,锐息则志休,故能解其事之纷多也。志闲少欲则善和其光,与物无争则能同其尘,内外无染,湛兮其惟一心也,虽不见其迹,又似或存。释家喻为慧灯朗月,衍家以为大药金丹,孟子以谓浩然之气。言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塞乎天地之问,其为气也,配义与道。老子指湛兮似或存者,乃大道所化之一气,曰吾不知谁之子,此象万物帝主也在阴阳之先前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楚俱切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任自然之道谓之至仁,苟非至仁,而有亲疏焉。春生非仁也,秋杀非不化也,弃用因时,以万物为刍刈草也狗。刍狗如今之草龙,祭祀用之。始以朱匣盛贮,绣巾覆之,既祭之后,弃而不用也。圣人以一心为德,故以百姓心为心。赏善非仁也,罚恶非不仁也,随民任事,赏罚因时,故以百姓为刍狗之喻。庄子云:至仁无亲,大仁不仁。夫惟不仁,是谓大仁。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音朔穷,不如守中。

天地之间,谓四方上下也。其犹似也橐鞴橐也钥笛也乎,橐钥中虚,其用在无而故不屈累也。橐以鼓风,钥以运吹,动而愈越也出,若乾坤之开吐生物也阖闭藏物也。老子欲多广也言数频也穷,其理不如守中。中者,虚也。以心处虚,其用无尽。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动。

谷以喻虚,虚者,道也。神者,道化之一气,乃无中之有也。释氏以虚神谓之实相,取其不坏为义。虚神无形,本自无生而亦无死,故云谷神不死。虚乃生之本,谓曰玄。神为化之元,谓曰牝。谷神者,是谓玄牝也。万物皆从玄牝之门出,所出谓之门是谓生天阳也地阴也根。以观谷神,绵绵绵绵者,有中似无若存,若存,无中似有。用之者以神合虚,而不在勤劳措意功力能为也。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列子云:凡有貌像声色,皆物也,人见天长地久而不知。虹蜺云雾,风雨四时,积气成乎天。山岳河海,金石草木,积形成乎地。夫有形者,岂得不坏?天地所以能长而且久者,四时之运,禀道为生化之主,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效之,处谦下不敢自尊,后其身而身反在人先前也,以世利皆为身外之物,缘外其身不为物累,而能身存得久。夫圣人后其身外其身,非以其无私耶?效天地为而无为,故能成善也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乌路切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矣。

众人好争,老子以不争为上,善喻若如也水。谓水无心,欲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处众人之所恶也,以水之德,故几近也於道。夫争从心起,无心则善於不争。以无心为法,而能利於万物,是故居无心则善其地,心无心则善其渊,深也与无心则善其七,言无心则善其信,政无心则善其治,事无心则善其能,动无心则善其时。夫惟无心善於不争,故无尤遇也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音以;揣初委切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居高名厚利,如持而盈满之器,常怀倾昃之忧,不如其已上也,则无大过之累,由不满则易持也。揣度也而锐锋锐权势也利之势,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盖因富贵而骄生,骄慢则过起,此非天殃,自遗加也其咎祸也。然何以免此息?是以圣人观四时之运,如春生化,功成名遂,至夏则身退不居,此天之道也。

道德真经直解卷之一竟

#1 己亦效为美:『美』疑作『善』。

#2 名不争其名故也:此句疑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