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八念义第三十六之余(卷二十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八念义第三十六之余(卷二十二)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念法者。如佛演说。行者应念。是法巧出得今世果无热恼。不待时能到善处通达无碍。巧出者。二谛不相违故。所谓世谛第一义谛是。智者不能坏。愚者不起诤故。是法亦离二边。所谓若受五欲乐若受苦行。复离二边。若常若断若我若无我若有若无。如是等二边不著是名巧出。诸外道辈自贵其法。毁贱他法故不能巧出。得今世果者。离爱因缘世间种种苦。离邪见因缘种种论议斗诤。身心得安乐。如佛说。

持戒者安乐  身心不热恼

卧安觉亦安  名声亦远闻

复次此佛法中因缘展转生果。所谓持戒清净故心不悔。心不悔故生法欢喜。法欢喜故身心快乐。身心快乐故能摄心。摄心故如实知。如实知故得厌。得厌故离欲。离欲故得解脱得解脱果报得涅槃。是名得今世果。外道法空行苦无所得。如阎浮阿罗汉得道时自说。

我昔作外道  五十有五年

但食干牛屎  裸形卧棘上

我受如是辛苦。竟无所得。不如今得见佛闻法。出家三日所作事办得阿罗汉。以是故知。佛法得今世果。问曰。若佛法得今世果。何以故。佛诸弟子有无所得者。答曰。行者能如佛所说。次第修行无不得报。如病人随良医教。将和治法病无不差。若不随佛教。不次第行。破戒乱心故无所得。非法不良也。复次诸未得道者。今世虽不得涅槃。后世得受福乐。渐次当得涅槃终不虚也。如佛所说。其有出家为涅槃者。若迟若疾皆当得涅槃。如是等能得今世果。无热恼者。热恼有二种。身恼心恼。身恼者。系缚牢狱拷掠刑戮等。心恼者。淫欲嗔恚悭贪嫉妒因缘故。生忧愁怖畏等。此佛法中持戒清净故。身无是系缚牢狱拷掠刑戮等恼。心离五欲除五盖得实道故。无是淫欲嗔恚悭贪嫉妒邪疑等恼。无恼故无热。复次无漏禅定。生喜乐遍身受故诸热则除。譬如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复次诸烦恼。若属见若属爱是名热。佛法中无此故名无热恼。不待时者。佛法不待时而行。亦不待时与果。外道法日未出时受法。日出时不受法。或有日出时受。日未出不受。有昼受夜不受。有夜受昼不受。佛法中无受待时。随修八圣道时便得涅槃。譬如火得薪便然。无漏智慧生时。便能烧诸烦恼不待时也。问曰。如佛说。有时药时衣时食。若人善根未熟待时当得。何以言无时。答曰。此时者随世俗法。为佛法久住故。结时戒。若为修道。得涅槃及诸禅定智慧微妙法不待时也。诸外道法皆待时节。佛法但待因缘具足。若虽持戒禅定。而智慧未成就不能成道。若持戒禅定智慧皆成就便得果。不复待时。复次久久得果名为时。即得不名时。譬如好染一入便成。心净人亦如是。闻法即染得法眼净。是名不待时。能到善处者。是三十七无漏道法。能将人到涅槃。譬如入恒河必得至大海。诸余外道法。非一切智人所说。邪见杂故将至恶处。或时将至天上还堕受苦。皆无常故不名善处。问曰。无有将去者。云何得将至善处。答曰。虽无将去者。但诸法能将诸法去。无漏善五众断。五众中强名众生。将去入涅槃。如风吹尘如水漂草。虽无将去者而可有去。复次因缘和合无有作。亦无有将去者。而果报属因缘不得自在。是即名为去。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行者知三界皆是有为生灭。作法先有今无今有后无。念念生灭相续相似生故。可得见知。如流水灯焰长风相似相续。故人以为一众生于无常法中常颠倒故。谓去者是常住。是名一切作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诸法内无主无作者。无知无见无生者无造业者。一切法皆属因缘。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我相不可得故。如破我品中说。是名无我印。问曰。何以故。但作法无常一切法无我。答曰。不作法无因无缘故。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故。不名为无常。复次不作法中。不生心著颠倒。以是故不说是无常。可说言无我。有人说。神是常遍知相。以是故说一切法中无我。寂灭者是涅槃。三毒三衰火灭故名寂灭印。问曰。寂灭印中何以但一法不多说。答曰。初印中说五众。二印中说一切法皆无我。第三印中说二印果。是名寂灭印。一切作法无常。则破我所外五欲等。若说无我破内我法。我我所破故。是名寂灭涅槃。行者观作法无常。便生厌厌世苦。既知厌苦存著观主。谓能作是观。以是故有第二法印。知一切无我。于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中。内外分别推求观主不可得。不可得故是一切法无我作如是知已不作戏论。无所依止但归于灭。以是故说寂灭涅槃印。问曰。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此中云何说一切有为作法无常名为法印。二法云何不相违。答曰。观无常即是观空因缘。如观色念念无常。即知为空。过去色灭坏不可见故无色相。未来色不生无作无用不可见故无色相。现在色亦无住不可见不可分别知故无色相。无色相即是空。空即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及生灭其实是一。说有广略。

问曰。过去未来色不可见故无色相。现在色住时可见。云何言无色相。答曰。现在色亦无住时。如四念处中说。若法后见坏相当知初生时坏相。以随逐微细故不识。如人著屐。若初日新而无有故。后应常新不应有故。若无故应是常。常故无罪无福。无罪无福故。则道俗法乱。复次生灭相常随作法无有住时。若有住时则无生灭。以是故现在色无有住。住中亦无有生灭。是一念中住。亦是有为法故。是名通达无碍。如是应念法。复次法有二种。一者佛所演说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聚。二者佛所说法义。所谓持戒禅定智慧八圣道。及解脱果涅槃等。行者先当念佛所演说。次当念法义。念佛所演说者。佛语美妙皆真实有大饶益。佛所演说亦深亦浅。观实相故深。巧说故浅。重语无失各各有义故。佛所演说。住四处有四种功德庄严。一慧处二谛处三舍处四灭处。有四种答故不可坏。一定答二解答三反问答四置答。佛所演说或时听而遮。或时遮而听。或听而不遮。或遮而不听。此四皆顺从无违。佛说得诸法相故无戏论。有义理说故破有无论。佛演说随顺第一义。虽说世间法亦无咎。与二谛不相违故。随顺利益。说于清净人中为美妙。于不净人中为苦恶。于美语苦语中亦无过罪。佛语皆随善法。亦不著善法。虽是垢法怨家亦不以为高。虽种种有所诃。亦无有诃罪。虽种种赞法亦无所依止。佛言说中亦无增无减。或略或广。佛语初善久久研求亦善。佛语虽多义味不薄。虽种种杂语义亦不乱。虽能引人心亦不令人生爱著。虽殊异高显。亦不令人畏难。虽遍有所到。凡小人亦不能解。佛语如是有种种希有事。能令人衣毛为竖。流汗气满身体战惧。亦能令诸天心厌声满十方六种动地。亦能令人于无始世界所坚著者能令舍。所不坚著者能令乐。佛语罪恶人闻之自有罪故忧怖热恼。善一心精进入道。人闻如服甘露味。初亦好中亦好后亦好。复次多会众中。各各欲有所闻。佛以一言答。各各得解。各各自见佛独为我说。于大众中虽有远近。闻者声无增减。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无量世界。应度者闻。不应度者不闻。譬如雷霆振地。聋者不闻。听者得悟。如是种种念佛言语。何等是法义信戒舍闻定慧等为道。诸善法及三法印。如通达中说。一切有为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涅槃。是名佛法义。是三印。一切论议师所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亦无能转诸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诸法性不可坏。假使人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可坏。圣人知是三种法相。于一切依止邪见各各斗诤处得离。譬如有目人。见群盲诤种种色相。愍而笑之不与共诤。问曰。佛说声闻法有四种实。摩诃衍中有一实。今何以故说三实。答曰。佛说三种实法印。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无常即是苦谛集谛道谛说。无我则一切法说。寂灭涅槃即是尽谛。复次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著。无相不著故。即是寂灭涅槃。以是故摩诃衍法中。虽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即寂灭涅槃。是念法三昧缘智缘尽。诸菩萨及辟支佛功德。问曰。何以故念佛。但缘佛身中无学诸功德。念僧三昧缘佛弟子身中诸学无学法。余残善无漏法。皆念法三昧所缘。答曰。迦栴延尼子如是说。摩诃衍人说。三世十方诸佛及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尽。于其中间所作功德神力。皆是念佛三昧所缘。如佛所说及所说法义经。从一句一偈。乃至八万四千法聚。信戒舍闻定智慧等诸善法。乃至无余涅槃。皆是念法三昧所缘。诸菩萨辟支佛及声闻众。除佛余残一切圣众及诸功德。是念僧三昧所缘。念僧者是佛弟子众。戒众具足禅定众智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具足。四双八辈应受供养恭敬礼事。是世间无上福田。行者应念如佛所赞僧。若声闻僧若辟支佛僧若菩萨僧功德是圣僧。五众具足如上说。问曰。先已以五众赞佛。云何复以五众赞僧。答曰。随弟子所得五众而赞具足。具足有二种。一者实具足。二者名具足。如佛弟子所可应得者尽得而赞。是名名具足。如佛所得而赞是名实具足。复次为欲异于外道出家众在家众故。作如是赞。外道在家众赞其富贵豪尊势力。出家众赞其邪见苦行染著智慧执论诤竞。念僧众中。或有持戒禅定智慧等少不足称。以是故佛自赞弟子众一切功德根本住处戒众具足乃至解脱知见众具足。住是戒众中不倾动。引禅定弓放智慧箭。破诸烦恼贼得解脱。于是解脱中生知见。譬如健人先安足挽弓放箭能破怨敌。得出二怖免罪于王拔难于阵决了知见贼已破灭心生欢喜。是故以五众赞。应供养者五众功德具足故。如富贵豪势之人人所宗敬。佛弟子众亦如是。有净戒禅定智慧财富解脱解脱知见势力故。应供养恭敬合掌礼事。世间无上福田者。施主有二种。贫者富者。贫者礼事恭敬迎送而得果报。富者亦能恭敬礼事迎送。又以财物供养而得果报。是故名为世间无上福田。譬如良田耕治调柔以时下种。溉灌丰渥所获必多。众僧福田亦复如是。以智慧犁耕出结使根。以四无量心磨治调柔。诸檀越下信施谷子。溉以念施恭敬清净心水。若今世若后世。得无量世间乐。及得三乘果。如薄拘罗比丘。鞞婆尸佛时。以一呵梨勒果供养众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常无疾病。今值释迦牟尼佛出家漏尽得阿罗汉。如沙门二十亿。鞞婆尸佛时。作一房舍以物覆地供养众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足不蹈地。生时足下毛长二寸柔软净好。父见欢喜与二十亿两金。见佛闻法得阿罗汉。于诸弟子中精进第一。如是等少施得大果报。是故名世间无上福田。僧中有四双八辈者。佛所以说世间无上福田。以有此八辈圣人故。名无上福田。问曰如佛告给孤独居士。世间福田应供养者有二种。若学人若无学人。学人十八无学人有九。今此中何以故但说八。答曰。彼广说故十八及九。今此略说故八。彼二十七圣人此八皆摄。信行法行或向须陀洹摄。或向斯陀含摄。或向阿那含摄。家家向斯陀含摄。一种向阿那含摄。五种阿那含向阿罗汉摄。信行法行入思惟道。名信解脱见得。是信解脱见得十五学人摄。九种福田阿罗汉摄。复次行者应念僧。僧是我趣涅槃之真伴。一戒一见如是。应欢喜一心恭敬顺从无违。我先伴种种众恶妻子奴婢人民等。是入三恶道伴。今得圣人伴安隐至涅槃。佛如医王法如良药僧如瞻病人。我当清净持戒正忆念。如佛所说法药我当顺从。僧是我断诸结病中一因缘。所谓瞻病人。是故当念僧。复次僧有无量戒禅定智慧等具足。其德不可测量。如一富贵长者信乐僧。白僧执事。我次第请僧于舍食。日日次请乃至沙弥。执事不听沙弥受请。诸沙弥言。以何意故不听沙弥。答言。以檀越不喜请年少故。便说偈言。

须发白如雪  齿落皮肉皱

偻步形体羸  乐请如是辈

诸沙弥等皆是大阿罗汉。如打师子头欻然从坐起。而说偈言。

檀越无智人  见形不取德

舍是少年相  但取老瘦黑

上尊耆年相者。如佛说偈。

所谓长老相  不必以年耆

形瘦须发白  空老内无德

能舍罪福果  精进行梵行

已离一切法  是名为长老

是时诸沙弥复作是念。我等不应坐观。此檀越品量僧好恶。即复说偈。

赞叹呵骂中  我等心虽一

是人毁佛法  不应不教诲

当疾到其舍  以法教语之

我等不度者  是则为弃物

即时诸沙弥自变其身皆成老年。须发白如雪秀眉垂覆眼。皮皱如波浪。其脊曲如弓。两手负杖行。次第而受请。举身皆振掉。行止不自安。譬如白杨树随风而动摇。檀越见此辈欢喜迎入坐。坐已须臾顷还复年少形。檀越惊怖言。

如是耆老相  还变成少身

如服还年药  是事何由然

诸沙弥言。汝莫生疑畏。我等非非人。汝欲平量僧。是事甚可伤。我等相怜愍故现如是化。汝当深识之圣众不可量。如说。

譬如以蚊嘴  犹可测海底

一切天与人  无能量僧者

僧以功德贵  犹尚不分别

而汝以年岁  称量诸大德

大小生于智  不在于老少

有智勤精进  虽少而是老

懈怠无智慧  虽老而是少

汝今平量僧是则为大失。如欲以一指测知大海底。为智者之所笑。汝不闻佛说四事虽小而不可轻。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是不可轻。蛇子虽小毒能杀人。亦不可轻。小火虽微能烧山野。又不可轻也。沙弥虽小得圣神通最不可轻。又有四种人。如庵罗果。生而似熟熟而似生。生而似生熟而似熟。佛弟子亦如是。有圣功德成就。而威仪语言不似善人。有威仪语言似善人。而圣功德不成就。有威仪语言不似善人。圣功德未成就。有威仪语言似善人。而圣功德成就。汝云何不念是言。而欲称量于僧。汝若欲毁僧是则为自毁。汝为大失。己过事不可追。方来善心除去诸疑悔。听我所说。

圣众不可量  难以威仪知

不可以族姓  亦不以多闻

亦不以威德  又不以耆年

亦不以严容  复不以辩言

圣众大海水  功德故甚深

佛以百事赞是僧  施之虽少得报多

是第三宝声远闻  以是故应供养僧

不应分别是老少  多知少闻及明闇

如人观林不分别  伊兰瞻卜及萨罗

汝欲念僧当如是  不应以愚分别圣

摩诃迦叶出家时  纳衣价直十万金

欲作乞人下贱服  更求粗弊不能得

圣众僧中亦如是  求索最下小福田

能报施者十万倍  更求不如不可得

众僧大海水  结戒为畔际

若有破戒者  终不在僧数

譬如大海水  不共死尸宿

檀越闻是事。见是神通力身惊毛竖。合掌白诸沙弥言。诸圣人。我今忏悔。我是凡夫人心常怀罪。我有少疑今欲请问。而说偈言。

大德已过疑  我今得遭遇

若复不咨问  则是愚中愚

诸沙弥言。汝欲问者便问。我当以所闻答檀越问言。于佛宝中信心清净。于僧宝中信心清净。何者福胜。答曰。我等初不见僧宝佛宝有增减。何以故。佛一时舍婆提乞食。有一婆罗门姓婆罗埵逝。佛数数到其家乞食。心作是念。是沙门何以来数数如负其债。佛时说偈。

时雨数数堕  五谷数数成

数数修福业  数数受果报

数数受生法  故受数数死

圣法数数成  谁数数生死

婆罗门闻是偈已。作是念。佛大圣人具知我心。惭愧取钵入舍盛满美食以奉上佛。佛不受作是言。我为说偈故得此食我不食也。婆罗门言。是食当与谁。佛言。我不见天及人能消是食者。汝持去置少草地若无虫水中。即如佛教持食著无虫水中。水即大沸烟火俱出。如投大热铁。婆罗门见已惊怖言未曾有也。乃至食中神力如是。还到佛所头面礼佛足。忏悔乞出家受戒。佛言善来。即时须发自堕便成沙门。渐渐断结得阿罗汉道。复有摩诃憍昙弥。以金色上下宝衣奉佛。佛知众僧堪能受用告憍昙弥。以此上下衣与众僧。以是故知佛宝僧宝福无多少。檀越言。若为佛布施。僧能消能受。何以故。婆罗埵逝婆罗门食佛不教令僧食。诸沙弥答言。为显僧大力故。若不见食在水中有大神力者。无以知僧力为大。若为佛施物而僧得受。便知僧力为大。譬如药师欲试毒药。先以与鸡鸡即时死然后自服。乃知药师威力为大。是故檀越当知。

若人爱敬佛  亦当爱敬僧

不当有分别  同皆为宝故

尔时檀越闻说是事欢喜言。我某甲从今日若有入僧数中。若小若大一心信敬不敢分别。诸沙弥言。汝心信敬无上福田。不久当得道。何以故。

多闻及持戒  智慧禅定者

皆入僧数中  如万川归海

譬如众药草  依止于雪山

百谷诸草木  皆依止于地

一切诸善人  皆在僧数中

复次汝等曾闻佛为长鬼神将军赞三善男子阿泥卢陀难提迦翅弥罗不。佛言。若一切世间天及人。一心念三善男子长夜得无量利益。以是事故倍当信敬僧。是三人不名僧。佛说念三人有如是果报。何况一心清净念僧。是故檀越当任力念僧名。如说偈。

是诸圣人众  则为雄猛军

摧灭魔王贼  是伴至涅槃

诸沙弥为檀越。种种说僧圣功德。檀越闻已举家大小皆见四谛得须陀洹道。以是因缘故。应当一心念僧。念戒者。戒有二种有漏戒无漏戒。有漏复有二种一者律仪戒二者定共戒。行者初学念是三种戒。学三种已但念无漏戒。是律仪戒能令诸恶不得自在。枯朽折减。禅定戒能遮诸烦恼。何以故。得内乐故。不求世间乐。无漏戒能拔诸恶烦恼根本故。问曰。云何念戒。答曰。如先说念僧中。佛如医王法如良药僧如瞻病人。戒如服药禁忌。行者自念我若不随禁忌。三宝于我为无所益。又如导师指示好道。行者不用导师无咎。以是故我应念戒。

复次是戒一切善法之所住处。譬如百谷药木依地而生。持戒清净能生长诸深禅定实相智慧。亦是出家人之初门。一切出家人之所依仗。到涅槃之初因缘。如说持戒故心不悔。乃至得解脱涅槃。行者念清净戒不缺戒不破戒不穿戒不杂戒自在戒不著戒。智者所赞戒无诸瑕隙名为清净戒。云何名不缺戒。五众戒中除四重戒。犯诸余重者。是名缺犯。余罪是为破。复次身罪名缺口罪名破。复次大罪名缺小罪名破。善心回向涅槃。不令结使种种恶觉观得入。是名不穿。为涅槃为世间向二处。是名为杂随戒。不随外缘如自在人无所系属。持是净戒不为爱结所拘。是为自在戒。于戒不生爱慢等诸结使知戒实相。亦不取是戒。若取是戒譬如人在囹圄桎梏所拘虽得蒙赦。而复为金锁所系。人为恩爱烦恼所系。如在牢狱。虽得出家爱著禁戒如著金锁。行者若知戒是无漏因缘。而不生著是则解脱。无所系缚是名不著戒。诸佛菩萨辟支佛及声闻所赞戒。若行是戒用是戒。是名智所赞戒。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罗刹鬼戒哑戒聋戒。如是等戒智所不赞。唐苦无善报。复次智所赞者。于三种戒中无漏戒。不破不坏依此戒得实智慧。是圣所赞戒。无漏戒有三种。如佛说正语正业正命是三业。义如八圣道中说。是中应广说。问曰。若持戒是禅定因缘。禅定是智慧因缘。八圣道中何以慧在前。戒在中定在后。答曰。行路之法应先以眼见道而后行。行时当精勤。精勤行时常念如导师所教。念已一心进路不顺非道。正见亦如是。先以正智慧观五受众皆苦。是名苦。苦从爱等诸结使和合生。是名集。爱等结使灭是名涅槃。如是等观八分。名为道。是名正见。行者是时心定知世间虚妄可舍。涅槃实法可取。决定是事是名正见。知见是事心力未大未能发行。思惟筹量发动正见令得力。是名正思惟。智慧既发欲以言宣故次正语。正业正命。戒行时精进不懈。不令住色无色定中。是名正方便。用是正见观四谛。常念不忘念。一切烦恼是贼应当舍。正见等是我真伴应当随。是名正念。于四谛中摄心不散。不令向色无色定中。一心向涅槃。是名正定。是初得善有漏。名为暖法顶法忍法中义。次第增进初中后心入无漏心中。疾一心中具。无有前后分别次第。正见相应正思惟正方便正念正定。三种戒随是分分行。正见分别好丑利益为事。正思惟发动正见为事。正语等持是智慧诸功德不令散失。正方便驱策令速进不息。正念七事所应行者忆而不忘。正定令心清净不浊不乱。令正见七分得成。如无风房中灯则照明了了。如是无漏戒在八圣道中。亦为智者所赞。问曰。无漏戒应为智者所赞。有漏戒何以赞。答曰。有漏戒似无漏。随无漏同行因缘。是故智者合赞。如贼中有人叛来归我。彼虽是贼今来向我。我当内之可以破贼何可不念。诸烦恼贼在三界城中住。有漏戒善根。若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与余有漏法异故。行者受用。以是因缘故破诸结使贼。得苦法忍无漏法财。以是故智者所赞。是名念戒。念舍者有二种舍。一者施二者舍诸烦恼。施舍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三种舍和合名为舍。财施是一切善法根本故。行者作是念。上四念因缘故。得差烦恼病。今以何因缘故得是四念。则是先世今世。于三宝中少有布施因缘故。所以者何。众生于无始世界中。不知于三宝中布施故福皆尽灭。是三宝有无量法。是故施亦不尽必得涅槃。复次过去诸佛初发心时。皆以少多布施为因缘。如佛说是布施是初助道因缘。复次人命无常财物如电。若人不乞犹尚应与。何况乞而不施。以是应施作助道因缘。复次财物是种种烦恼罪业因缘。若持戒禅定智慧种种善法。是涅槃因缘。以是故财物尚应自弃。何况好福田中而不布施。譬如有兄弟二人。各担十斤金行道中更无余伴。兄作是念我何以不杀弟取金。此旷路中人无知者。弟复生念欲杀兄取金。兄弟各有恶心。语言视瞻皆异。兄弟即自悟还生悔心。我等非人与禽兽何异。同生兄弟而为少金故而生恶心。兄弟共至深水边。兄以金投著水中。弟言。善哉善哉。弟寻复弃金水中。兄复言。善哉善哉。兄弟更互相问。何以故言善哉。各相答言。我以此金故。生不善心欲相危害今得弃之故言善哉。二辞各尔。以是故知财为恶心因缘常应自舍。何况施得大福而不施。如说。

施名行宝藏  亦为善亲友

终始相利益  无有能坏者

施为好密盖  能遮饥渴雨

施为坚牢船  能度贫穷海

悭为凶衰相  为之生忧畏

洗之以施水  则为生福利

悭惜不衣食  终身无欢乐

虽云有财物  与贫困无异

悭人之室宅  譬如丘冢墓

求者远避之  终无有向者

如是悭贪人  智者所摈弃

命气虽未尽  与死等无异

悭人无福慧  于施无坚要

临当堕死坑  恋惜生懊恨

涕泣当独去  忧悔火烧身

好施者安乐  终无有是苦

人修布施者  名闻满十方

智者所爱敬  入众无所畏

命终生天上  久必得涅槃

如是等种种诃悭贪赞布施。是名念财施。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弘大慈悲。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复次财施施多财物减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财施是无量世中旧法。法施圣法初来未得。名为新法。财施但能救诸饥渴寒热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诸烦恼等病。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财施法施。行者应念法施。问曰。何等是法施。答曰。佛所说十二部经。清净心为福德与他说。是名法施。复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亦名法施。如网明菩萨经中说。有人见佛光明。得道者生天者。如是等口虽不说令他得法故。亦名法施。是法施应观众生心性烦恼多少智慧利钝。应随所利益而为说法。譬如随病服药则有益。有淫欲重有嗔恚重有愚痴重。有两两杂三三杂。淫重者为说不净观。嗔重者为说慈心。痴重者为说深因缘。两杂者说两观。三杂者说三观。若人不知病相。错投药者病则为增。若著众生相者。为说但有五众此中无我。若言无众生相者。即为说五众相续有。不令堕断灭故。求富乐者为说布施。欲生天者为说持戒。人中多所贫乏者。为说天上事。恼患居家者。为说出家法。著钱财居家者。为说在家五戒法。若不乐世间。为说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依随经法自演作义理。譬喻庄严法施为众生说。如是等种种利益。故当念法施。舍烦恼者。三结乃至九十八使等皆断除却。是名为舍。念舍是法如舍毒蛇如舍桎梏。得安隐欢喜。复次念舍烦恼亦入念法中。问曰。若入念法中。今何以更说。答曰。舍诸烦恼。是法微妙难得无上无量。是故更别说。复次念法与念舍异。念法念佛法微妙诸法中第一。念舍念诸烦恼罪恶舍之为快。行相别。是为异。如是等种种因缘。行者当念舍。念舍者是初学禅智。中畏生增上慢。念天者有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问曰。佛弟子应一心念佛及佛法。何以念天。答曰。知布施业因缘果报故。受天上富乐。以是因缘故念天。复次是八念佛自说因缘。念天者。应作是念有四天王天。是天五善法因缘故生彼中。信罪福受持戒闻善法修布施学智慧。我亦有是五法。以是故欢喜。言天以是五法故生富乐处。我亦有是我欲生彼亦可得生。我以天福无常故不受。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如是。问曰。三界中清净天多。何以故但念欲天。答曰。声闻法中说念欲界天。摩诃衍中。说念一切三界天。行者未得道时。或心著人间五欲。以是故佛说念天。若能断淫欲。则生上二界天中。若不能断淫欲。即生六欲天中。是中有妙细清净五欲。佛虽不欲令人更生受五欲。有众生不任入涅槃。为是众生故。说念天。如国王子在高危处立不可救护。欲自投地。王使人敷厚绵褥堕则不死差于堕地故。复次有四种天。名天生天净天生净天。名天者。如今国王名天子。生天者。从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净天者。人中生诸圣人。生净天者。三界天中生诸圣人。所谓须陀洹家家。斯陀含一种。或于天上得阿那含阿罗汉道。生净天。色界中有五种阿那含。不还是间。即于彼得阿罗汉。无色界中一种阿那含。离色界生无色界。是中修无漏道。得阿罗汉入涅槃。念是二种天生天生净天。如是等天是名念天。念安那般那者。如禅经中说。念死者。有二种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缘死。是二种死行者常念。是身若他不杀必当自死。如是有为法中。不应弹指顷生信不死心。是身一切时中皆有死不待老。不应恃是种种忧恼凶衰身。生心望安隐不死。是心痴人所生。身中四大各各相害。如人持毒蛇箧。云何智人以为安隐。若出气保当还入入息保出。睡眠保复得还觉。是皆难必。何以故。是身内外多怨故。如说。

或有胎中死  或有生时死

或年壮时死  或老至时死

亦如果熟时  种种因缘堕

当求免离此  死怨之恶贼

是贼难可信  时舍则安隐

假使大智人  威德力无上

无前亦无后  于今无脱者

亦无巧辞谢  无请求得脱

亦无捍挌处  可以得免者

亦非持净戒  精进可以脱

死贼无怜愍  来时无避处

是故行者不应于无常危脆命中而信望活。如佛为比丘说死相义。有一比丘偏袒白佛。我能修是死相。佛言。汝云何修。比丘言。我不望过七岁活。佛言。汝为放逸修死相。有比丘言。我不望过七月活。有比丘言七日。有言六五四三二一日活。佛言。汝等皆是放逸修死相。有言从旦至食时。有言一食顷。佛言。汝等亦是放逸修死相。一比丘偏袒白佛。我于出气不望入。于入气不望出。佛言。是真修死相为不放逸。比丘。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住时甚少其犹如幻。欺诳无智行者。如是等种种因缘念死相。问曰。法是三世诸佛师。何以故念佛在前。是八念云何有次第。答曰。是法虽是十方三世诸佛师。佛能演出是法其功大故。譬如雪山中有宝山。宝山顶有如意宝珠种种宝物多。有人欲上或有半道还者。有近而还者。有一大德国王。怜愍众生为作大梯。人民大小乃至七岁小儿。皆得上山随意取如意珠等种种宝物。佛亦如是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乃至梵天王求诸法实相亦不能得。何况余人。佛以大慈悲怜愍众生故。具足六波罗蜜。得一切智慧方便。说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聚梯。阿若憍陈如舍利弗目揵连摩诃迦叶。乃至七岁沙弥苏摩等。皆得诸无漏法根力觉道实相。实相虽微妙。一切众生皆蒙佛恩故得。以是故念佛在前。次第念法次第念僧。僧随佛语能解法故第三。余人不能解僧能得解。以是故称为宝。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者是僧。复次以佛因缘故。法出世间。以法因缘故有僧。行者念我云何当得法宝。得在僧数中。当除却一切粗细身口恶业。是故次第说持戒。复次云何分别有七众。以有戒故欲除心恶。破悭贪故念舍。欲令受者得乐故破嗔恚。信福得果报故破邪见。住持戒布施法中。则为住十善道中离十不善道。十善道有二种果。若上行者得净天中生。中行得生天。以是故戒施次第念天。行禅定故得二种天。灭诸恶觉但集善法摄心一处。是故念天。次第念安那般那。念安那般那。能灭诸恶觉如雨淹尘。见息出入知身危脆。由息入出身得存立。是故念入出息次第念死。复次行者或时恃有七念。著此功德懈怠心生。是时当念死死事常在前。云何当懈怠著此法爱。如阿那律佛灭度时说。

有为法如云  智者不应信

无常金刚来  破圣主山王

是名八念次第。问曰。是说声闻八念。菩萨八念有何差别。答曰。声闻为身故。菩萨为一切众生故。声闻但为脱老病死故。菩萨为遍具一切智功德故。是为差别。复次佛是中亦说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应具足檀波罗蜜。乃至应具足八念不可得故。初有不住后有不可得。以此二印以是故异。不住不可得义如先说(丹注云八念竟)。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