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证类本草

柏木(黄柏也)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柏木(黄柏也)_图缺)

味苦,寒,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一名檀桓。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饥渴。久服轻身延年,通神。生汉中山谷及永昌。(恶干漆。)

陶隐居云: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浓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柏,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亦主口疮。唐本注云:子柏,一名山石榴,子似女贞,皮白不黄,亦名小柏,所在有。今云皮黄,恐谬矣。按今俗用子柏,皆多刺小树,名刺柏,非小柏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柏皮,主热疮 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黄柏,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

本黄柏,使,平。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日华子云: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回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身皮力微次于根。

图经曰:柏木,黄柏也。生汉中山谷及永昌,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佳。木高数丈,叶类茱萸及椿、楸叶,经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黄色。根如松下茯苓作结块。五月、六月采皮,去皱粗,曝干用。其根名檀桓。《淮南万毕术》曰:柏令面悦,取柏三寸,土瓜三枚,大枣七枚,和膏汤洗面,乃涂药,四、五日光泽矣。唐·韦宙《独行方》主卒消渴,小便多。

黄柏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意饮,数日便止。别有一种多刺而小,细叶者,名刺柏,不入药用。又下品有小柏条,木如石榴,皮黄,子赤如枸杞,两头尖,人锉以染黄,今医家亦稀用。

雷公云:凡使,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凡修事五两,用蜜三两。外台秘要:口中及舌生疮烂,锉黄柏含之。千金方:治小儿重舌。以黄柏、苦竹沥浸沥点舌上。肘后方:咽喉卒肿,食饮不通。黄柏捣敷肿上,冷复易之,用苦酒和末佳。又方:伤寒时气温病,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亦治毒攻阴肿。细锉黄柏五斤,以水三升煮渍之。《伤寒类要》同。葛氏方:男子阴疮损烂,水煮黄柏洗,白蜜涂之。又方:卒喉痹。取黄柏片切含之。又黄柏一斤 咀,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恣饮便愈。

又方食自死六畜肉中毒。黄柏末服方寸匕,未解再服之。经验方治呕血。黄柏好者以蜜涂之。

干杵为末,和麦门冬熟水调下二钱匕,立瘥。梅师方: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煞人。

慢火上炙焦捣末。每服二钱,温糯米饮调下。十全博救:治小儿热泻。用黄柏削皮后,焙杵为末,用薄米饮为丸如粟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深师方:疗伤寒热病口疮。黄柏皮削去上粗皮,取里好处薄削,以崖蜜渍之一宿,唯欲令浓,含其汁良久吐,更含。若胸中热,有疮时,饮三、五合尤佳。《衍义曰:柏木,今用皮,以蜜匀炙,与青黛各一分,同为末,入生龙脑一字,研匀,治心脾热。舌颊生疮,当掺疮上,有涎即吐。又张仲景柏皮汤,无不验。《伤寒论》中已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