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法海观澜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法海观澜序

子舆氏有言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况大藏法海。甚深无量。不得其术。何以观之哉。夫统论修证法门。浩若尘沙。非止八万四千而已。然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何者。欲游佛海。先资戒航。戒净。则解行可遵。行圆。则秘密斯证。证入。则依果自严。故首律宗。明造修之始。次诸教。明开解之途。次禅观。明实践之行。继密宗。明感应之微。终净土。明自他同归之地也。中峰本公。谓密咒如春。教乘如夏。南山律宗如秋。禅宗如冬。一往似当。再研未必尽然。尅论诸宗当究旨归。不当取其迹象。禁咒秘密。如冬令生意含于未发之中。岂全似春。戒为佛法初门。儒不学礼。无以立。释不受戒。不许听教参禅。如春令草木萌甲。安得如秋。岂谓佛制毗尼。有似萧何制律。遂拟以肃杀之气耶。可笑甚矣。禅于无修无证中。妙论修证。无证而证。则体舍万用。可拟于冬。无修而修。则刊华就实。正似秋耳。教乘如夏。吾无间然。只此四门。罔不以净土为归。是故亦犹土之寄王于四时也。夫大小两乘。皆首戒律。而大必兼小。小不兼大。南山不敢自称大乘。不应以南山名宗。但云律宗如春可矣。教亦自有大小两乘。西土每每分弘。此土晋魏以来。或分或兼。今皆废小。独弘大乘。复有三家。一天台宗。二贤首宗。三慈恩宗。天台教观齐举。教可如夏。观即如秋。贤首教多观少。清凉收禅为顿教。圭峰自立三教。以对三宗。则三教如夏。三宗如秋。慈恩弘唯识教。自修兜率观门。基公略示唯识五观。未尝尅实劝修。然夏后必定有秋。是在学者自知领会而已。故且云诸教如夏也。禅亦自有大小两门。于大乘中。复分顿渐。小及大渐。此所不论。达摩承佛教盛行之后。特来指示心要。譬如画龙点睛。令其飞去。乃至六祖。无不皆然。虽藉楞伽金刚印心。未尝废教。而贵行起解绝。不许坐在知解窠臼。故与台宗圆妙止观。同如秋也。密宗唯是大乘法门。身入坛场而结密印。囗诵密言。意专密观。名三密法门。若论初修之者。必须先持净戒。发菩提心。解法界理。方许入坛。尅期取证。则亦由春夏而入于秋。今约诸佛所说神咒。不许翻译。唯令持者。立地证入。又令闻者。乃至遇影蒙尘。皆成究竟解脱种子。故但云密宗如冬也。净土者。三德秘藏。常乐我净。究竟安隐之处。所谓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不横。不并不别。依正不二。不可思议。不二而二。故全依即正。名为佛身。全正即依。名为净土耳。秪此常寂光法性身土。全体迷之。而为三界六道。偏证取之。而为声闻缘觉。权位菩萨随分悟之。而为三贤十圣。所以诸佛为实施权。不动法性。垂下三土。为接三贤十圣。示实报净土。为接声闻缘觉权位菩萨。示方便净土。为接三界六道凡夫。示同居净土。而诸众生根性不同。乐欲亦异。或因持三聚戒。而净四土。或因习教。解甚深义。而净四土。或因禅观。直悟自心。而净四土。或因专修三密。传持咒印。而净四土。或唯以一门。而净四土。或以二门。三门。四门。而净四土。如世间草木华果。或生长熟脱于春。或生长熟脱于夏。或生长熟脱于秋。或生长熟脱于冬。或唯经一时而即熟脱。或经二时三时。乃至具经四时而得熟脱。故须云净土如土。寄王四时也。夫八万四千。乃至尘沙法门。未有不具戒者。未有不正解者。未有不笃行者。未有不证密者。未有不归净土者。故曰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也。然则无解行之戒。非戒也。无戒行之教。非教也。无戒教之禅。非禅也。无戒解及禅之密。非密也。非戒非教非禅非密。则非净土真因也。非有四种净土。则戒。教。禅。密。无实果也。非真因实果。则不显非因非果之心性也。不显心性。则无以观法海之甚深无量而彻其涯底也。故以五门之澜。为观法海之术。愿与同志者共之。

甲午重九后一日北天目蕅益沙门释智旭撰

又序

尝观诸佛菩萨。智慧光明圆满具足。度尽古今大千世界。原无一法可说。此即达摩西来。无一字之旨也。乃大藏经论。弥天际地。语言文字。不可胜穷。此义又何居乎。我读金刚经而知之矣。金刚云。无所住处生心。诸佛菩萨即于无可说中立法也。无法之法。是名妙法。学者不知万法本于一法。一法归于无法。每每挝宗堂之鼓。登教者之台。持行门之鉢。如一苇障狂澜中。飘忽沧溟。莫知涯岸。此所谓法海浮沉者也。浮沉日久。将诸佛语言文字。浩瀚支离粘带牵缚。俾本源性命之书。竟为烦恼沉沦之障。可胜叹哉。此蕅益大师续千圣之灯。踞毗卢之顶。出光明镜。转法藏轮。集从前教乘诸典。选择精要。接引入门。读其综举之旨。夫约以戒行为第一。以证入继之。净土终之。至哉大师之言乎。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子舆曰。四十不动心。此皆戒行圆明之后。脚跟立定。然后修证功夫。次第可举矣。振裘者。必挈其领。汲水者。必探其源。法海观澜之意。其在斯欤。虽然大师序四净土。而以五门收之。必全教。戒禅密。乃为真因实果。故以五门之澜。为观法之术。夫严净毗尼以为律。巧立言说文字以为教。因疑参究不堕知解窠臼以为禅。持真言证入名曰密宗。举体净缘。名曰净土。具名虽殊。其实则一。又何得以吾师之律教。而非即吾师之禅宗乎哉。大师数十年之苦心。综辑贯通。津梁学者。独标高唱。选佛登科。余服膺既久。锓而寿之。愿与现在来者。精进奉持。傥有学者衍流全部。悟证无言。迥出法门。不拘文字。见性明心。立地成佛。此又大师澜中之澜。是即诸佛菩萨无法之法也。余管窥释教。何敢妄肆广长。以滋语业。但读师之书。仰师之教。附赘一言。以志不忘之意云尔。

甲辰年濑水弟子汤学绅撰

法海观澜卷第一(目录)

律宗要典

佛说梵网经(二卷)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菩萨善戒经(共十卷)

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佛说十善业道经(五纸)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佛藏经(四卷)

优婆塞戒经(七卷)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菩萨藏经(九纸)

佛说善恭敬经(六纸)

佛说大乘戒经(一纸)

华严二地品(六纸半)

佛说决定毗尼经(一卷)

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观虚空藏菩萨经(二纸)

大集戒清净平等章(六纸)

大乘理趣净戒波罗蜜多品(一卷)

菩萨戒羯磨文(五纸余)

菩萨戒本经(一卷)

菩萨五法忏悔经(一纸半)

右大乘

四分律藏(六十卷)

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北作四十六卷)

弥沙塞五分律(三十卷)

十诵律(五十八卷)

十诵毗尼序(三卷)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杂事(四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破僧事(二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五卷)

目得迦(五卷)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四卷)

善见毗婆沙律(十八卷)

毗尼母经(八卷)

舍利弗问经(十三纸半)

佛说目连所问经(二纸)

沙弥十戒法幷威仪(一卷)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三纸半)

沙弥尼戒经(四纸)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

戒消灾经(三纸)

佛说斋经(三纸)

右小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