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卷第七之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七之一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题对峰禅师血书受戒文后】

【刻十二头陀经跋】

【血书经品跋(为钜沙弥)】

【水心持金刚经跋】

【刻较正梵网上下跋】

【刻头陀遗教与梵网同帙跋】

【寄南开士血书法华经跋】

【云麓居士持金刚经跋】

【白牛十颂自跋】

【重定授菩萨戒法自跋】

【梵网合注自跋】

【积如开士刻般若照真论跋】

【血书法华经跋】

【蕴谦书法华经跋】

【愿弥血书法华经跋】

【达权书法华经跋】

【三学血书华严经跋】

【法华纶贯自跋】

【妙玄节要自跋】

【题若水关主手卷】

【题至孝回春传】

【题独省编】

【观泉开士血书法华经跋】

【莲洲书佛顶经跋】

【题灵异襍录】

【搉古题辞】

【毗舍浮佛偈跋】

【血书金刚经跋】

【题牧牛图】

【重刻三颂自跋】

【性学开蒙自跋】

【遗教解自跋】

【弥陀要解自跋】

【周易禅解自跋】

【唯识心要自跋】

【书慈济法友托鉢养母序后】

【题跋一】

【题对峰禅师血书受戒文后】

心佛众生。本无差别。以不达自性清净。为客尘所污。遂有三界升沈。故欲出苦轮莫先持戒。欲净戒根。莫先悔过。经云。波罗提木叉。是众等大师。又云。有二种健儿。一自不作罪。二作已能悔。乃末世旣毁梵行。复事覆藏。戴高山履巨海。虽遇真善知识。安能救济哉。对峰弘师。血书誓文。歴年几四十载手泽如新。一传鉴空寕公。再传智度泓公。匪藉坚固大愿。弗克有此。梵网谓明人忍慧强。能持如是法。讵不信然。此文当与戒性同其不坏。普令未来见闻。同悟自性清净戒体。不异亲禀紫柏大师前也。

【刻十二头陀经跋】

头陀以抖擞尘劳为义。具十二法。迦叶尊者。终身奉行。世尊谓正法住世。全赖此人。迨兹末运。妄以须发当之。尚不知比丘戒为何事。矧头陀法邪。予虽根劣。仅持一二。然一番展读。辄一番愧感。例诸贤达。想亦当尔。重录梓行。伏愿见闻随喜者。发增上心。少多奉持。庶重兴正法。不日可望耳。

【血书经品跋(为钜沙弥)】

每念大法难值。如优昙花。戊辰秋。沥舌端血。书梵网地藏等经。今仅得数品。合为帙。首决定明诲。次安乐行。十二头陀。八大人觉。及大乘戒经。所以息众恶之源。广慈悲之道。次宝华敷会。得闻十方佛名。终势至圆通。摄归西方净土。噫。具诸戒行。读诵方等。上上品生。斯其券矣。然天台云。一一生因。皆判九品。随治惑浅深。分位次高下。是则三阶四土。宝地疑城。问心不论事。是在不负最初欢喜顶受之一念而已。合掌跋。

【水心持金刚经跋】

自五祖以金刚般若印心。此经遂为世宝。然世人依语生解。一味荡相明空。大失无住生心之旨。经云。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又云。发菩提者。不说断灭。噫。只此二语。可思矣。葢无住超凡外之著有。生心超二乘之沈空。无住则十界俱非。生心则十界俱卽。遮照同时。生佛不二。中流两岸。一齐坐断。当知文字般若。(万象万行与音声点画。同名文字般若)。与观照实相。非一非异。如此受持。可救空宗之失矣。

【刻较正梵网上下跋】

梵网之流通东土。自罗什始。而下卷之独弘。传自智者。始智者之时。道法盛而根性利。人淹教典。博冾大乘。故独揭重轻戒相。以便行持。今人根日钝。学日荒。登坛受戒。徒挂虚名。心地法门。茫无所晓。旣不能广学多闻。幷上卷尚未寓目。安能于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一一不解。一切法不知。卽为自诳。亦诳他人。俨称菩萨戒子。寕不污于至教乎。予滥膺法服。忧切杞人。拟合注上下。兼谋梓梵本。但上卷久秘。鲁鱼犹少。下卷传世。亥豕实多。唯云栖古本。雅合义疏。的可依承。又义疏。从偈颂开章。而经名梵网因缘。已指上卷乃藏本上卷。终十地。将付嘱奉持之文。反置下卷首。今细玩文义。从贤劫品中说以上。确是上卷结文。从尔时释迦以下。确是下卷序分。敬用每朝刻藏。分一卷为二卷。合二卷为一卷之例。以义定其节段。至于重轻戒相。本是疏家科文。藏本原无。不应窜入经中。但可别列经后。又此戒相。传自先贤。智者仍之。已有不定。今依律藏推析。不无更有可商。爰注各条下。以便酌取。普愿见闻随喜。读诵受持。同悟梵网明珠。顿契本源心地。

【刻头陀遗教与梵网同帙跋】

莲洲居士。书梓梵网。复合刻头陀遗教。议者曰。大小两乘。教道旣别。旨趣天殊。梵网利生涉俗。不舍尘劳。遗教头陀。物外萧然。唯祈自了。离之双美。合乃两伤今并一函。不令诵者泣岐乎。解者曰。两乘虽别。金口是同。日月照临。并行不悖。又解者曰。菩萨有二种。智增上者先空后假。悲增上者先假后空。方便多门。归元无二。嘻。此皆未达圣教微旨。未识流通至意者也。夫从井救人。宣尼所否。瓮外运瓮。举世所知。岂有自疾不疗能疗他者。婴儿病行。圣梵同符。天行未明。徒增戏论故华严二普酬倡。名离世闲。非竖精进幢。奉远离戒。何能深入心地。把臂三贤十圣。不被爱见吞噬邪。菩萨戒本经云。声闻深乐涅槃。畏厌烦恼。百千万倍。不及菩萨深乐涅槃。畏厌烦恼。谓诸声闻但为自利菩萨不尔。普为众生。彼习不染污心。胜阿罗汉成就有漏离诸烦恼。读此一章。群疑顿释。三经恰恰相成。非前非后。合则双美。离乃两伤。愿读诵者。以无著心行菩萨道。以菩提心修远离行。如普门示现。照五蕴皆空。而度苦厄。地涌高流。住下方空中而弘法华。不唯春兰秋菊。正是一鼻孔出气也。

【寄南开士血书法华经跋】

血书一法。摄归普贤行海。条列梵网戒章。特所以然之故。未有揭示。致狂慧之徒。蔑为有相。夫无始生死根本。莫甚身见。出世妙法。莫先摧破萨迦邪山。萨迦邪见破。则生死轮永息。是名尊重正法。是名以法供养如来。法华棱严。深叹然臂指。及然香功德。亦以此耳。或谓断烦恼臂。然无明身。岂在区区血肉闲。不知众生结习浓厚。虚幻血肉。如翳眼中脂。当体卽是无明烦恼。僧问紫柏。如何是生死根本。曰。只汝身是。云恁么则死了便出生死。师震威一喝。呜呼。大人作用。岂义学所知。盖实从半偈悟彻。故示人自亲切也。人能剌血然香。纵未明理。亦破敌前茅。傥高谈理性。不入行门。身见高山。何由摧碎。予每见此妙行。必深心随喜。况妙经开权显实。举手低头。皆成佛道。人能尽发此心。行此行。不但灵山未散。安知支那边地。不三变而成净土也。寄南开士。卽紫柏孙。必能悟一喝意。他年坐道场。紫柏当涌宝塔以证之矣。

【云麓居士持金刚经跋】

大般若云。有菩萨成就开智。一句中解无量义。有成就演智。一句义作无量说。所以般若一法。或说六百卷。或说三十卷。或说一卷。或说一章。广略虽殊。与甚深般若相应一也。苟得开演二智多少无碍若但作文字观。只般若二字。已自葛藤。非直攀枝附叶者为有过也。末世法师。心无实悟。徒向口耳边起见。或喜繁文。或喜简略。总名徧计情执。何由入佛入智慧。佛智慧者。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荆棘林中。横身直过。洁白地上。掉臂不畱。又何舍一从一。始夸直捷哉。维摩云。无离文字说解脱法华云。言辞相寂灭。故知四依大士。弘演科章。横说竖说。皆与般若不相违背未达者。自绕葛藤。非说法过。设埽之而众生处处生著。于要言中。愈滞情尘。古人云。若以不立文字为高。只不立二言。卽是文字。废多执少。痴执弥深。愿由心经一章。进之金刚一卷。又进之摩诃般若三十。大般若六百。于三藏十二部。透尽言说差别之旨。总归理性般若之宗。则文字观照实相。举一卽三。言三卽一。左右逢源。不可思议。孰为根本。孰为枝蔓视固守简易。自称直截明白者。不啻夜郎王矣。偈曰。太阿藏匣已惊神。举向当阳不用硎。错节盘根迎刃解。虚空割碎岂畱痕。

【白牛十颂自跋】

学道旣不可廉纤。亦无容卤莽。诸佛说法。有片喻。有全喻。牧牛公案。可喻宗乘现世机缘。亦喻佛道僧祇修证者也。况圆人善超。六而常卽。岂以圆融碍行布。而必怀增上慢于理性。方名不落阶级邪。有病此颂。位位分配。不似衲僧气象。予谓之曰。且喜老兄会祖师禅。如来禅未梦见在。

【重定授菩萨戒法自跋】

窃观比丘受戒。律有定式。五部虽殊。大同小异。故应专遵四分。削后窜之繁文。菩萨受法。经论各异。梵网璎路。地持善戒。以及心地观等。被机旣别。详略互殊。是以制旨教行等。各抒己意。增设科条。虽辞美意详。并殚其致。然或义因文隐。反不若经论之痛快直捷也。今梵网受法。已失其传。仅存影略。唯地持璎路。的可依承。敬酌三家。会成一式。庶俾详简适中。而授者受者。皆得明白简易。以免紊襍之过耳。

【梵网合注自跋】

夫本源心地。含生共有。无染性戒。日用不知。翳目而华舞太空。梦蚁而寻膻阶下。然晴虚之体依然。轮王之身如故。哀哉妄惑。枉受幻轮。劳我慈尊。现身同患。示成不倦于八千。垂化无偏于尘刹。一滴之心地旣敷。积劫之沉迷立醒。而琅函久锢。半珠仅呈。繄我愚蒙。得探全宝。竭思殚机。尘培泰岳。思法缘之匪易。辄涕泗以滂沱。愿我同仁。深思力学。解行同遵。自他俱利。庶得上报佛恩。不负己性矣。

【积如开士刻般若照真论跋】

般若无名。一切法皆般若别名也。一切法无体。般若卽一切法自体也。一切法不可名。故般若亦不可名。般若无别体。故一切法咸无别体。世有欲借语言绝语言而显般若者。皆未达甚深般若圆融三德者也。何谓圆融三德。一实相般若名法身德。二观照般若名般若德。三文字般若名解脱德。此三非三。亦非定一。以一切皆实相。皆观照皆文字故。是故六百卷非多。二百六十余言非少。乃至后贤述作。无虑数十百家。了得卽字字解粘。不了则字字加缚。澄公照真论。亦其一也。愿见者当下与甚深般若相应。不便作借言绝言会。若于此不借不绝。则六百卷一大藏。悉不借绝。一星之火。徧烧原野矣。

【血书法华经跋】

一切佛语。皆群灵眼目。千圣慧命也。况无上妙法乎。一切读诵受持。皆般若真因。度苦宝筏也。况刺血为墨乎。掠虚禅者。高谈名理。罔知实行。彼未悟理耳。设真悟理。则一切行无非妙理。有何事相可薄。理性可尊邪。况众生无始。我执恒重。若宗若教。对治咸急。正宜借此微因。充至三祇大行。俾正使习气。一齐破尽。可谓卽事而理。卽渐而顿矣。柰何弃此真实。以空谈当妙悟哉。乳生法友。夙植正信。年方应法。作此不思议功德。是故歴参知识。不染近时禅病。将来亲见灵山一会。方知血肉点画全体法华三昧。无相安乐行。果不在有相安乐行外也。

【蕴谦书法华经跋】

此经五种法师。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也。夫受持读诵解说。能生解成观。自轨轨他。谓之法师固宜。彼书写胡亦称法师哉。然书写尤可自轨轨他。尤易生解成观。请言之。均一纸笔墨也。一手腕也。以此写淫辞艳曲。成三涂因。写世闲典籍。成人天因。写阿含三藏。成出世因。写大乘方等。成菩萨因。写妙法莲华。则唯是佛因。傥纸墨笔手不能写妙法者。亦必不能写淫辞艳曲以溺人也。傥能写淫辞艳曲者。亦必能写妙法以昭人也。是同一性灵也。一缘助也。一功能也。十界升沈不分而分如此矣。且淫辞艳曲。虽三涂因。亦具十界。如闻他若无心我也休。顿明心地。非佛因乎。佛尚具。他可知矣。妙法莲华虽佛界因。亦具十界。如经明谤斯经者。获罪无量。非地狱因乎。地狱尚具。他可知矣嗟嗟。手腕功能一也纸笔墨缘助一也。性灵知觉一也。十界非此俱不成。十界因此遂互具。旣成而互具矣。则必有如是相性体力等。百界千如。炳然在一纸墨闲。一手笔闲。一性灵闲。性德三因。修德三因。性修相成性修不二。可洞然于实相渊府矣。又示读诵者。俾解成观发。非自轨轨他之最胜者乎。愿写者阅者。荐此性具实相妙理。以为妙修之本。毋曰姑结远因于久后也。妙法之师。当仁不让。其在是与。

【愿弥血书法华经跋】

如来一切经典。法华称王。行人一切供养。血书为最。葢五时八教。至法华而理无不尽。机无不收。所以一句沾神。一言作种。必至成佛。矧全经功德乎。吾人难舍。莫若己身。至刺血为墨。而殷重极矣。身见破矣。与药王之然身臂。岂有二焉。每慨末世。专尚虚解。口头三昧。徧传寰宇。四安乐行。置若弁髦。开士非时食戒。严似远公。万善庄严。勤同寿老。又发胜心。成此功德。岂五种十种供养。所能较量哉。

【达权书法华经跋】

此经名平等大慧。亦名诸经中王。夫慧平等。法亦平等。何故独称王哉。葢法虽平等。众生迷故。妄见差别。故一代时教。巧逗迷情。于无差中作差别说。至灵山极倡。方明差本无差。是会一切法皆成佛法者。全由法华之功。回视华严兼。阿含但。方等对。般若带。皆无与并者。况本门极倡。三世益物。番番种。番番熟。番番脱。前非始自大通威音。后不穷于薪灰火尽。凡如来竖穷横徧之化工。施设教网之纲要。彻底显示。罄无余蕴所以难遇过于优昙。受持功齐法界也。然佛法妙。生法妙。不离心法之妙。现前一念妙心。是名莲华。悟心莲华。一切法无非莲华。心是经王。心是平等大慧。达此实义。方名达权。勉之哉。

【三学血书华严经跋】

一代时教。华严为根本法轮。以为实施权。流出无量法门。开权显实。还归法界性海故也。然法门权实。虽复不同。而性修要旨。初无少异。此经首题大方广者。卽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三德秘藏之性。佛华严者。卽指称性所起圆顿修德之功。不达性体三德。万行何所庄严。不以佛庄严。而为庄严。性德何足贵重。佛华庄严者。戒定慧三学而已。戒学定学福德庄严。无上慧学智慧庄严。慧固佛慧。福亦佛福。迥异旧医三法。高超权教三修。一一皆名佛华。经不云乎具足受持威仪戒法。能令三宝种性不断。戒旣全体佛戒。定慧何莫非佛。以圆顿佛华。庄严大方广之心性。斯则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而遮那身土。不离下凡一念心矣。傥高推圣境。漫云我是凡夫。则何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傥执性德。漫云实齐诸圣。则我大方广性本自平等。又何以高超九界。成等正觉邪。禅师三学。血书经王。余为发明三皆佛学。俾滴滴血。皆从普贤毛孔中流出。一一滴中。具大千经卷。无别有也。

【法华纶贯自跋】

李白登黄鹤楼。见崔灏诗。遂阁笔。知不可胜也。智者大师。亲证法华三昧。光宅尚破。余家可知。后人纷纷置喙。未具青莲学识耳。诸友请余解法华。坚以此意辞之。适达际督梓梵文。欲撮全经大旨。以便初学。敬依玄文。节取大纲。名为纶贯。庶述古而不妄作云。

【妙玄节要自跋】

一字法门。海墨不尽。九旬谭妙。奚足云多。且九旬四辩。文义何限。章安所记略矣。乃末世钝根。犹畏其繁。望妙玄而如海。井蛙守以不前。无上醍醐。罔沾一滴。可痛也。窃闻大智度千卷。罗什十倍略之。摩诃止观。全书。荆溪录其大意。因仿厥旨。辑为妙玄节要。凡二卷。庶几一脔染指。渐充法味。然后徧讨玄文。深证法华三昧。斯举也。未必非循循善诱之一术也。若仅守节要。终置全珍。予固智者章安之罪人。而彼又予之罪人矣。

【题若水关主手卷】

文殊起佛见法见。贬向铁围。高峰云。今有起佛见法见。合掌赞叹。何故。时节若到。其理自彰。此出格超方手也。宗门作略。与大医王相似。急治标。缓治本。又有顺治逆治之不同。期于起病。不执陈方。责其无验也。末世禅学。谬自立宗。不知了因缘因。恒相资藉。固有了因性发。缘因顿具者。亦有缘因性熟。了因忽发者。如舟与水。相资有济。不可谓水可缓。舟应急。舟可缓。水应急也。若水关主。久阅大藏。尽了了否。若了了而仍未瞥。则佛见法见应贬铁围。若未尽了。是闻有余而慧不足。正可向此求开慧性。所谓时到理彰。逆治之不可。则顺治之也。试揣平日对经卷时。与上蒲团提话时。孰得力。孰不得力。孰能克除习气。孰不能。夫发药治病。听诸良医。有效无效。还须自检。昔有人素服砒。因久缺遂病。医醉。误投以砒。霍然病起。今三藏虽如砒毒。恐旣久服。未必不以此得霍然也。

【题至孝回春传】

儒以孝为百行之本。佛以孝为至道之宗。葢报恩心出于万不可解之情。如黄会卿。以刲股疗母痼疾。母享年八十有二。皆真情所感也。是情也。谓为世法。实是菩提之基。谓为出世不过爱欲之妄。君子于此。不可不学。不可不达。昔曾母啮指而子为心痛。达此可悟同体法性。知唯心法门。卽世孝成出世孝矣。

【题独省编】

余幼事理学。辄以辟佛为任。恶异也。稍长。又辄以为同。习久始知亦同亦异。今也知其非同非异。仍不妨说同说异矣。永邑周子。儒而玄。玄而禅。禅而又儒者也。退藏之暇。出独省编。夫不睹不闻。儒所谓独也。而大本达道存焉。玄之又玄。老所谓独也。而众妙之门在焉。觅心了不可得。释所谓独也。而百界千如具焉。此真混而弗齐。类而弗隔。要亦为未省者言耳。省之何一何异。何独非独。寂然不动。独亦不可得。感而遂通。至赜不可乱。正寂时万感炳现。正感时当体寂然。天下归仁之后。更无操存舍亡之惧矣。子其省之。

【观泉开士血书法华经跋】

经云。譬如高原。凿井求水。若渐至泥。去水必近。菩萨发大心。亦复如是。若得逢此法华经王。卽近阿耨菩提。儒亦云。有为者。若掘井九仞不及泉犹为弃井。噫约教论泉。则五时四教。无如法华。法华卽泉也。约观论泉。则文字如土。闻慧如湿。思慧如泥。而修慧泉也。开士。若以阿含为土。方等为湿。般若为泥。应于此经。一文言。一滴血。皆作清冽香泉观。若求修慧之泉。应随文入观。正如不离高原。施功及水。凿之旣久。幽泉必迸。亦莫离此文言滴血。令成弃井也。

【莲洲书佛顶经跋】

经云。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消灭。变其所受地狱苦。成安乐国。顾一念至微。何力用如此。须知一念之性。本竖穷横徧。一切事理性相。从不在现前一念之外。故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试思平日。起惑造业。毕竟是谁。今书经忏悔。又毕竟是谁。此造业忏悔之念。在内在外在中闲邪。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邪。过去现在未来邪。果觅之了不可得。则罪福无主名真忏悔。阿难所以顿获法身。性比丘尼所以成阿罗汉也。若于无可得中。妄计有心可得。则旋犯旋悔。旣悔仍犯。如隔日疟。有何了期。然大乘缘种。不可思议。勉强力行。功无虚弃。出世善根渐胜。世闲漏种渐消。如明破暗。亦决不诬也。

【题灵异襍录】

子不语怪力乱神。怪神如力乱。非无也。百姓狃于见闻惯习。偶一事出惯习表。则怪之。讵思只今一身。眼耳胡以见闻。口足胡以尝与语。止与行。不亦至怪与。佛证心性之妙。不为惯习所局。亦何灵异。百姓视之。不胜灵异矣。谓佛灵异。此不知心性本妙者也。幷佛灵异之迹而不见不闻不觉不知。此又井蛙夏虫之甚者也。虽然。井蛙夏虫孰非灵异。唯灵异之性原等。故仍得以灵异觉之。觉此灵异。又觉此卽非灵异。可与语不语之语矣。

【搉古题辞】

圣人往而经史存。经史固不足传圣人之心。而善会圣心者。初未尝离经史也。旣于经史会圣心。谓圣人果往。可乎。文王没。文在兹。天不能丧。人不能死。吾是以知不善读经史者。古未尝不今。善读者。今未尝不古也。今而古。则言卽无言。文卽无文。勿起二见可矣。

【毗舍浮佛偈跋】

紫柏大师云。生平持毗舍浮佛半偈。句半熟。半句未熟。更熟此半句。生死脱然矣。毗舍浮。此云徧一切自在。结庄严劫之终。开贤劫之始。故此半偈。最为良药。众生病虽不一。其源不过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而已。今以四大观身。知身非身。以缘影观心。知心非心。旣达妄计之身心。卽非身心。焉往而不自在。然则毗舍浮佛。不在庄严劫。在吾一念无身心之智而已。果达身心本空。奚止舍浮不离当念。尽十方世界过现未来诸佛。皆不离当念也。

【血书金刚经跋】

论云。菩萨观智。所守者约。而观境徧。尅果大。故喻金刚两头濶。把手处细也。是故菩萨。但观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炳现万法。无能无所。无是非是。则达三般若。皆如金刚。是真能把者。行幻佛子。血书最上乘。此金刚邪。抑已善能把邪。佛子莫作二视。可也。

【题牧牛图】

牧牛喻修证。本诸经论。非创谈也。然毕竟牛是何物。牧者何人。普禅为颂。云栖锓图。菂中法友。又绘成卷。予更下一注脚。如牛入窻棂。头蹄都过了。却有尾巴过不得。且道此尾。白邪。黑邪。有邪。无邪。会得者个消息。不妨云边月外。与汝相见。

【重刻三颂自跋】

不信教外别传。是谤宗也。谓教外果有别传。是谤教也。抑不信教外别传。是谤教也。谓教外果有别传。是谤宗也。舍此二涂。作何折合。不见道。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又道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恁么不恁么总得。虽然。毫厘差。天地隔。山纳甘堕无闲。漫作三颂。未审教外邪。教内邪。别传邪。非别传邪。傥遇无眼人观。无耳人听。必有能辨之者。

【性学开蒙自跋】

此别答十问之第四问也。良以两家性学。世罕兼通。儒未必习佛。习亦难窥堂奥。佛未必习儒。习亦不月精研。予年十二就外传。粗知书义便以道学自任。于居敬慎独之功。致知格物之要。深究之。年二十。看颜渊问仁章。窃疑天下归仁语。苦参力讨。废寝忘餐者。三昼夜。忽然大悟。顿见孔颜心学真血脉。真骨髓。因识孔子闻知之传。诚待其人。非汉宋诸儒能拟议也。越四年。知出世大法。发心离俗先参少室禅宗。后学天台教观。不啻皆如渤海相似。十五六载。仅沾一滴。方为向若之叹。反观向所悟孔颜心学。又今一滴中之一滴矣。嗟乎。道旷无涯。为若此也。世之沾沾自足者。何啻井蛙也哉。然又知一滴之性。卽大海性。故身为释子。喜拈孔颜心学示人。知与不知。任诸旦暮。此问同志未谙。固请予略明梗槪。遂于一滴海中。复出滴许如此。知必为大方所笑。然神龙得之。安知不卽此兴云霪雨。又安知不藉此腾归沧溟也。

【遗教解自跋】

旭未出家。读遗教。便知字字血泪。旣获剃染。靡或忘。所憾障深。廿余年空无尅获。非道人又非白衣。方抚心极愧。而甫敦沈居士。固请解此经。嗟夫。予不能臻修世出世功德。徒以文言作诸天说法鸟邪。然一隙或明。弗忍终吝。藉此功德。破障策新。普与同患。回向西方。仍作迦陵频伽。代弥陀广宣法要可矣。

【弥陀要解自跋】

经云。末世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其时矣。舍此不可思议法门。其何能淑。旭初出家。亦负宗乘而藐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嗣研妙宗圆中二钞。始知念佛三昧。无上宝王。方肎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挽也。吾友去病。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炳著。予方愿普与有情。同生极乐。不可辞。举笔于丁亥九月二十有七日。脱稾于十月初五日。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信疑皆植道种。赞谤等归解脱。仰唯诸佛菩萨。摄受证明。同学友人。随喜加被。

【周易禅解自跋】

曩游温陵。有郭氏问易。遂举笔属稿。先五传。次上经。而下经解未及半。以应请旋置。今商大乘止观之余拈示易学。始竟前稾。嗟嗟。从闽至吴。地不过三千余里。从辛巳冬至今乙酉夏。时不过千二百余日。乃世事幻梦。万别千差。交易邪。变易邪。至歴尽差别时地。俱易而不易者。依然如故。吾是以知。日月稽天而不歴。江河竞注而不流。肇公非欺我也。得其不易。以应其至易。观其至易。以验其不易。常与无常。二鸟双游。吾安知文王之羑里。周公之被流言。孔子息机于周流。而韦编三绝。不同感于斯邪。因阁笔。复为之跋。

【唯识心要自跋】

宗镜云。智慧合其多闻。终不执诠认指。多闻度其智慧。免成孤陋面墙。设一微尘未了。此犹有无明在。以不了处为障翳故。况自身根门之内。日用之中。有无量应急法门。全未明一。若欲为人。凭何剖析。只成自诳。反堕无知。自眼未明。焉问他目。须三量定其是非。真修匪滥。四分成其体用。正理无亏。然后十因四缘。辨染净之生处。三报五果。鉴真俗之所归。若不达三量。真妄何分。不知四分。体用俱失。又云一心实相。悉是诸法。诸法所生。皆从现行。善恶熏习。第八识含藏种子为因。发起染净差别报应为果。若不微细剖析。问答决疑。何由到一心总别之源。彻八识性相之际。提纲意在张网。不可去网存纲。举领意在著衣。不可弃衣取领。故事理双明。方通圆旨。教观齐运。始达一乘。又云。不因教所指。何由识自心。设不因教发明。亦须凭教印可。不然皆成自然外道。闇证禅师。直饶生而知之。亦多生闻经熏种。诸圣本愿冥加。呜呼。永明大师。以法眼嫡孙。悟齐诸祖。而苦心苦口。劝诫若此。谁谓成唯识论。非佛祖传心要诀乎。予憾障深惑重。不能尅证。而性相源头。颇窥一线。诚或诸圣冥加。故亦不敢自秘。聊竭隙明。和盘托出。举笔于丁亥三月廿五日。脱稾于五月廿五日。阅两月。述成观心法要十卷。伏愿见闻随喜。不退菩提。若信若疑。咸成妙种。同生极乐净邦。先觐阿弥陀佛。还入龙华初会。影响弥勒世尊。尽未来广度含识。众生尽方证涅槃。

【书慈济法友托鉢养母序后】

戊子仲秋。慈济法友。乞余重书前序。余于是反躬自责。不胜涕泪交流也。予少有养志之愿。年二十而丧父。恨彻终天。廿四出家。舍母不养。盖欲克期取果。用报亲恩。不谓廿八岁。母复捐世。哀哀之痛。肝肠寸裂。然犹曰。矢入深山。冀得一当。或可赎弥天罪愆耳。逮三十一。被道友牵逼。渐挂名网。而潜修密证之志。益荒矣。今者年满五十。先人弃我。足三十年。旣不能如目犍连之自获果证。每思结一净坛。邀十友修净土忏法。无柰囊鉢萧然。拙于行乞。每向中夜。展转悲号。而慈济乃以一鉢千家。承欢膝下。真不思议乐也。善达缁素。乃以粒米茎薪。助渠孝养。真不思议福也。余无此福。故无此乐。宿生业重。夫复何言。敬于此福此乐。深生随喜。以此随喜善根。普施法界有情。同得此福此乐。直至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永离不肖无福无乐之苦。于是拭泪而复书此。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七之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