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卷第二之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示新枝】

【示潘拱宸】

【示惺白】

【示宋养莲】

【示陆喻莲】

【示彚宗】

【示可生】

【示素风】

【示行恕】

【示吴而上】

【示净坚优婆夷】

【示徐仲弢】

【示方尔阶】

【示王思湖】

【示张子岁】

【示夏恕庵】

【示自若】

【示巨方名照南】

【示闻觉】

【示尔阶】

【示世闻】

【示未学】

【示智可】

【示宇泊】

【示恒慈】

【示七净】

【示蘂幢】

【示达心】

【示刘今度】

【示颖生】

【示马尧都】

【示玄著】

【示尔先】

【示清闻】

【示松石】

【示苍牧】

【示听月】

【示自天】

【示日唯】

【示开一】

【法语三】

【示新枝】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所谓故者新者何物邪。天下莫故于现前一念之心。亦莫新于现前一念之心。惟故故随缘而不变。惟新故不变而随缘。若能顿达吾家故物。便可斩新条令。以菩提悲智为干本。以六度万行为新枝矣。

【示潘拱宸】

三教圣人。不昧本心而已。本心不昧。儒老释皆可也。若昧此心。儒非真儒。老非真老。释非真释矣。且唤甚么作本心。在内外中闲邪。过去现在未来邪。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邪。果直知下落。百千三昧。恒沙法门。不啻众星拱月。如或不然。坚持三归五戒。以为缘因。时节若到。其理自彰。

【示惺白】

佛法之衰也。名利熏心。簧鼓为事。求一真操实履者。殆不可得。有能持戒精进。读诵大乘。不驰世务。纵道眼未开。亦三世诸佛所叹许也。况了必藉缘。非持戒读诵。何处得有道眼。今讲家多忽律行。禅门幷废教典。门庭愈高。邪见益甚。开士旣精非时食戒。勤读方等大乘。但于戒教二门。深造自得。凿井不已。必得及泉。钻水不息。必得出火。无劳更觅玄关也。观经谓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皆上品上生。操此券以往。吾当携手珍地华池。斯时忆及今日得悟不得悟之疑。当不胜破颜大笑矣。

【示宋养莲】

自性弥陀。惟心净土二语。世争传之。不知以何为心性也。夫性非道理无所不统。故十劫久成之导师。不在性外。心非缘影无所不具。故十万亿刹之极乐。实在心中。惟弥陀卽自性弥陀。所以不可不念。净土卽惟心净土。所以不可不生。今有譬焉。北京圣王。卽惟心之北京圣王也。然行道济时者。必北上觐王。傥嚣嚣[亩*犬]亩。纵伊周可治天下乎。故无论已悟未悟。皆要求生净土。求见弥陀。未悟如童蒙之求师。已悟如孔子之求仕。上自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下至蜎飞蠕动羽族毛群。唯此一事。此事第一要信得及。二要时时发愿。三要念佛工夫不闲。三事具。至愚亦生。三事缺一。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其有谤此者。卽谤三世诸佛菩萨。毗卢顶上。飜为阿鼻最下层矣。哀哉。

【示陆喻莲】

超生脱死。舍净土一门。决无直捷横超方便。而生净土。舍念佛一法。决无万修万去工夫。近世盲禅。妄谓弥陀不必念。净土不必生。儱侗鹘突。堕壍落坑。夫夜卧之顷。枕席不安。犹必安置。以三界火宅。而不思出离可乎。若漫云悟心之士。此闲卽寂光。何不曰恶骂是称赞。恶打卽供养。粪秽卽栴檀。涂炭是天宫宝殿乎。傥未能啖粪卧炭。则净土决不可不生。设果能。亦豚豕鸡犬耳。何若老实念佛。导之以信。要之以愿。径登九品莲台。与观音势至海众为眷属。回视空头恶见邪禅。博一时假祖师之虚名。堕万劫拔舌犁耕之实苦。何啻云泥也哉。莫论散心定心。只尅课程终身不缺。日勤日切。净土华蘂。昼夜增荣矣。

【示彚宗】

世闲学问。义理浅。头绪多。故似易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故虽难仍易。线索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古云。立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能观心性。则具一切佛法。且如此心。不在内外中闲诸处。亦非过去现在未来。亦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缘生。岂非卽空。而十界十如。三千性相。炳然齐现。无欠无余。岂非卽假。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于其中闲。无是非是。岂非卽中。迷此一念卽空。则为六凡。迷卽假。则为二乘。迷卽中则为别教。惟悟现前一念。当下卽空假中。则十界无非卽空假中。不于九法界外别趋佛界。亦不于佛界外别有九界。是谓三千果成。咸称常乐矣。向此荐取。方知千经万论。咸非心外施设。勉之。

【示可生】

佛法不出唯心真如二观。盖一切色心依正假实诸法。无非仗因托缘而生。皆是依他起性。不了依他。妄计实我实法。卽名徧计执性。了其如幻。有卽非有。体惟一心。卽名圆成实性。今唯心识观。于依他达其徧计本空。而真如实观。秖二空所显理性而已。大佛顶最初七处征心。乃直破徧计。明其本空也。次十番辨见。广歴阴入处界会理。乃就依他起上。破其徧计余执也。次定耳根为所观境。明其本圆通常。乃就依他起上。显其圆成本具也。然设不向前文破执开解。则圆通常性甚易而甚难。故南岳大乘止观。诫初心不得卽观圆成实性。惟以四性简责。深达徧计本空。依他如幻。一念观成。转令余念自然契实。实心系实境。实缘次第生。是则前念为能观。后念为所观。故能坐断妄源。无以波逐波之失耳。

【示素风】

学不难有才。难有志。不难有志。难有品。不难有品。难有眼。惟具超方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品立则志成。志成才得其所用矣。末世竞逐枝叶。罕达本源。谁知朝华易落。松柏难雕。才志之士。柰何甘舍大从小哉。莫大于现前一念。诚能直下观察。知其无性。则决不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身心二妄旣消。不真何待。然后以此真解歴一切法。俾尽净虚融。无尘影垢习可得。还淳复素。道风竖穷横徧矣。但一念未瞥。使百年活计萦怀。眼下虚名惑志。吾恐天真日漓。负美才好志不浅也。

【示行恕】

儒以忠恕为一贯之传。佛以直心为入道之本。直心者正念真如也。真如无虚伪相。亦名至诚心。真如生佛体同。亦名深心。真如徧一切事。亦名回向发愿心。此三心者。卽一心也。一心泯绝内外谓之忠。一心等一切心谓之恕。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果达三无差别。欲一念自欺自诳不可得。欲一念自私自利亦不可得。欲一念自分自局尤不可得矣。

【示吴而上】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耽著有常。及闻非有非常。又转计断无而生恐怖。不思恐怖断无者。毕竟能断无否。又恐怖者。念念生灭。无体无隅。毕竟可唤作常有否。由是观之。终日在妄之性灵。卽终日恒真之性灵。一向迷己为物。认物为己。曾未觉耳。试思假借四大以为身。则身非实我。心本无生因境有。则心亦非我。无始妄计之身心旣俱非我。更有何物可为我者。此超常有邪见也。而知此无我者。毕竟不可断灭。此超断无邪见也。然但除常有我执。则不断不无之性灵法尔现前。更不劳以心觅心。如以眼觅眼。设可见者。决非己眼。设可得者。决非己心。但尽凡情。别无圣解。有除翳法。无与明法也。

【示净坚优婆夷】

极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肎心厌娑婆苦。深求出离。当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恶易分。莫自昧也。每见儱侗瞒盰大言欺世之假善知识。遇著老实念佛的樵夫农妇。亦教参禅。推来拽去。自供抚掌。此辈老实人。认作诚实。破坏善根。究竟参又参不来。念又念不熟。脚跟不稳。心事徊徨。噫。亦可惨矣。吾劝汝咬钉嚼铁。信得西方及。切切发愿。持戒修福。以资助之。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此千古定案。汝不须疑。彼无耻邪师。敢诬先圣。辄肆飜案。秖益露其恶见耳。何尝飜得古人定案哉。

【示徐仲弢】

居士习气。不在名利。但心粗气浮为累。果触事十思。深入菩萨微细智网。不患不能出世也。

【示方尔阶】

念佛法门。虽该罗八教。圆收无量百千三昧。而下手之方。又最直捷痛快。盖凡念相好念法门念实相等。固先开真解。然后下手。万无夹带疑情之理。只今持名一法亦止蓦直持去。不用三心两意。深信净土可生。发愿决定往生。以持名为正行。以六度等为助行。万修万人去。断断可保任者。若一点好胜之心。涉入参究。谓为向上。则脚跟不稳。禅净两失之矣。智者不可不决定其所趋也。

【示王思湖】

菩提种子。人人有之。因自暴自弃自画。使无量功德善根。枉作人天生死资粮。摩尼宝珠。贸一衣一食可惜也。吾人与三世诸佛同一心性。同具六根。何有分毫欠缺。但肎一念发菩提心。誓成佛道。则今所作所为。无非称性功德。不必改弦易辙后谓修行。秖须恁么信去。渐积功德。成佛无疑矣。

【示张子岁】

今人毕世咿唔于致知格物之旨。曾未究心。可谓好学邪。孔子亟称颜回好学。唯以不迁怒不贰过两语为之写神。此了心外无境。深达唯心识观者也。傥见心外有一物可当情。则物不格。知不至。而过之贰。怒之迁。必已甚矣。安有不远之复。

【示夏恕庵】

诸法如梦。妄计为实。而生苦乐。所以歴劫自缚。然正忆时。不必强令不忆。秖返观此忆念心。毕竟是个甚么。看来看去。看得一场懡□。无始恩爱。不知何处去矣。著眼。

【示自若】

佛法盛时。人争务实。逮其衰也。众咸竞名。实故超生死证菩提。名必增人我长魔业。志士不可不熟审也。现前一念心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然迷之则为凡夫。悟之则为圣人。其人迷。纵称为圣。何救于迷。其人悟。纵贬为凡。何损于悟。虚名不足重轻明矣。善学道者。先观毁誉纷然。而迷悟自若。则不以毁誉二其心。次观迷悟条然。而心性自若。则不以迷悟惑其见。不被迷悟二字所惑。于本分事稍有相应分耳。

【示巨方名照南】

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名利。一切趋名利。心为菩提。一切趋菩提。故曰地狱为法界。乃至佛为法界。是趋不过也。善财发菩提心。广歴百城。随其所向。方尽称南。定盘星正。无往非南方耳。恶王淫女。苦行弄沙。世人观之。何尝不作恶法会。今未尝无暴虐王。艳异女。炙身婆罗门。聚沙诸童子。若以善财眼视。非卽真善知识哉。所以真正发心人。触境逢缘。待人接物。一切作佛色佛声佛香佛味佛触佛法想。则念念与萨婆若海相应。不必商量修证工夫。而妙在其中。若舍目前佛境界。别问蒲团上观心法要。含元殿里。更觅长安。身在海中反致渴死。由不达妙止妙观。取诸左右逢源故也。请以此根本智光。照方尽南。始信一一微尘。各具大千经卷。尘尘皆巨方矣。

【示闻觉】

现前一念闻性。本圆通常。秖不自觉耳。诚向静居。闻十方时。识取本圆。隔垣听音响时。识取本通。声生声灭闻不生灭处。识取本常。则信吾人现行业识。卽诸佛不动智光。耳根旣尔。余根亦然。六根旣尔。尘识亦然。尘尘法法。罔非圆通常。是谓耳门圆照三昧。岂离吾人现前一念。别有观音所证法门哉。恁么觉得。则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皆性具力用。贫女宝藏。本自有之。非外得也。但谛思而深会。无边法藏。列祖机缘。同条共贯。无岐指矣。

【示尔阶】

四念处者。佛法之总纲。偏圆权实靡不由之。出生死要路。成菩提通涂也。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身受心法。指果报五阴。卽苦谛也。不了虚幻。妄起常乐我净等计。卽集谛也。了了观察。知其不净苦空。无常无我。亦如幻化。亦惟假名。亦卽法性。卽道谛也。不起常乐我净四倒。不招分段生死。不起无常无乐无我不净四倒。不滞偏真涅槃。不起亦常亦无常。亦乐亦苦。亦我亦无我。亦净亦不净。双四倒。不招真常流注。不思议变易生死。卽灭谛也。故勤修四念处。则见四四谛矣。观身不净等。见生灭四谛。观身如幻等。见无生四谛。观身假名无性缘生徧造十界等。见无量四谛。观身法性卽实相等。见无作四谛。故维摩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毗舍浮佛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谛信审观。不患不立地成佛也。

【示世闻】

禅教律三。同条共贯非但春兰秋菊也。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世安有有心而无语无行。有语而无行无心者乎。今之学者。不惟分门别户。纵发心徧学。曾不知其一以贯之。所以一入律堂。便将衣鉢锡杖为标榜。一入讲席。便将消文贴句为要务。一入禅林。便将机锋转语为茶饭。迨行脚十廿年。筑得三种习气饱满。便思开一丛林。高踞方丈。自谓通禅通教通律。横拈竖弄。七古八怪。骗惑愚迷。牢笼世智。及以真正佛心佛语佛行核之。鲜不公然背者。此无他。最初参学。旣不具正眼。又不具真正大菩提心。又不具真正为生死心故也。不为生死。决不能发起大心。不发大心。决不能开发正眼。欲真为生死。别无他术。须识三界无非是苦。现在身心便是苦具。不知苦故。重造苦因。今以四大观身。四蕴观心。了知无我我所。秖缘迷惑。枉受轮回。深生惭愧。猛求解脱。此卽真实为生死心。而又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诸佛已悟。众生尚迷。我今旣知此理。誓与众生。同证正觉。此卽真正大菩提心。发此心已。又知设有一事不合佛行。一言不合佛语。一念不合佛心。则不足自利利他。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皆磨礲真性之具。断不在衣鉢锡杖闲。便应洞明作犯止持。及开遮方便。方成佛行。十二分教。三乘圣典。皆指点心性之诠。断不在名句文身闲。便应痛究偏圆权实。及体宗力用。方解佛语。拈花竖拂。种种机缘。皆点铁成金方便。断不可落识情卜度边。便应直下觅心。了不可得。不于心外商量古人公案。方契佛心。夫佛心己心。岂有二哉。观现前一念心。了不可得。不复误认缘影为心。方知一切诸法。无非卽心自性。旣知一切法皆卽自心。则佛心亦卽自心。旣知佛心卽是自心。则佛语佛行。何独非自语自行乎。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如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闲矣。岂以枯禅默照为观心哉。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惑。妄起计著。究其大病。秖因迷己为物。又复于中认物为己。所谓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此卽无始生死根本也。迩来稍解佛法者。纵知四大非身。全不知缘影非心。不思缘影便是一物。何能灵妙常知哉。然正认缘影时。缘影元非心。而妄认缘影者。元未尝不灵妙常知。离诸戏论也。但覰破一切所知境界。无论真妄有无。皆自心相分。而能知之体。究竟了不可得。如眼决不自见其眼。亦决非无眼。心不知心。亦复如是。由眼故见一切物。由心故有一切法。一切法皆不是心。而离心无一法如微尘许可得。但恁么体达去。无有一法是心。更无一法非心。久久纯熟便到心法一如境界。亦无能到所到。思之思之。

【示智可】

生死大事。人皆有之。惟颠沛患难中歴过。倍应亲切。乃有歴苦难而生死心仍未切者。虚妄我执。情计深厚。埋没本有智光故也。然本有智光。岂可埋没。日用动静。尝在我执情计中。跃跃欲露。人不肎冷眼一覰破耳。诚向虚妄我执中。努力冷覰。毕竟何物是我。何人计我。觅我于四大五蕴中。旣不可得。觅一能计我者。于四大五蕴外。又不可得。能计所计不亦当体空寂也与。唯其当体空寂。而横生计著。所以背觉合尘。若知正横计时。仍未始不当体空寂。岂不当下背尘合觉。鸣呼。迷则全觉成尘。悟则全尘归觉。尘之与觉。其性不二。背无可背。合无可合。非背合而论背合。不深于教观者不知也。然非念念反观身心理性。亦决不能深入教观。或有闻无慧。执火自烧。或有慧无闻。操刀反割。真为生死者。放下眼前活计。痛除无始恶习。以心印教。而不为虚言。以教印心。而不为暗证。双超禅教两弊。为智人所可已。

【示宇泊】

宇宙无非旅泊。而泊宇内者。毕竟是甚么人。五蕴身心。邸中幻物。唤作自己不得。然离身心。又唤何物作己。谓无岂不断灭。别有与神我何异。经云。见与见缘。幷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透此双超断常二见。便知现前一念。离过绝非。便知宇内外一切物。泊今一念妄想心中。犹浮云之在太虚。是谓不被物转。便能转物。回视妄认四大为身。缘影为心。复生厌离。必出此三界。乃归家者。何啻日劫相倍而已。偈曰。宇宙泊在吾心。吾心本无所泊。一任乱想昏沉。本有灵明如昨。彩云端见仙人。岂被手扇遮却。不遮却。耆婆童子空摸索。咄。

【示恒慈】

慈之名一。义有三。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也。慈之义三。体惟一。谓佛性也。佛性体恒不变。生佛不殊。达此佛性。便成三慈。有人于此。起惑造业。破戒犯法。菩萨见之。了知善恶。从因缘生。如幻而有。旣造幻因。必招幻果。誓拔其幻因幻果之苦。与以幻灭之乐。是生缘慈。又知此善恶法。旣从缘生。便无实性。当体本空。不了本空。枉受轮转。今自了本空。亦令他觉了本空。拔不了苦。与了空乐。是法缘慈。又知此善恶法。缘生无性。无性缘生。其体不二。卽是实相。不了实相。妄堕二边。善了二边。罔非实相。拔其非边计边之苦。与以卽边卽中之乐。是无缘慈也。说虽次第。行在一时。常不轻菩萨所行法华三昧。乃恒慈三昧也。

【示七净】

大佛顶经云。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试问妄想毕竟是个甚么。在内邪。在外在中闲。乃至一切无著邪。若七处征穷。都无是处。非棱伽所谓妄想无性邪。妄想旣本无性。如何而可用邪。旣无妄想可用。又云何有流转邪。果卽现前一念妄想。痛究其源。究至当下无性处。便知离真心。别无妄想可得。如水外无波。离妄想别无真心可觅。如波外无水。但破徧计。则依他起上。卽显圆成。开口处讨得清楚。十卷文义皆清楚矣。岂效群盲模象。展转譌乱哉。

【示蘂幢】

人知种种光明蘂香幢。安住无边香水海中。亦知香海住太虚。太虚住吾人一念妄想心中乎。妄想不生。虚空何有。虚空消殒。香海安存。香海本空。唤甚么作蘂幢。咄咄。切莫作断灭会。切莫作海印炳现会。待汝真打失鼻孔时。再来蕅益道人手里领痛棒。

【示达心】

经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毕竟心是何物。能作三界诸法邪。若是一物。旣成一物。何能徧作诸物。若毕竟非有。自旣无体。又何能徧作诸物哉。如无水决无波。然水旣举体作波矣。舍波别觅水体可乎。于波中分别何波是水。何波非水。又可乎。亦如幻事。无巾则无兔马。然巾旣举体作兔马矣。舍兔马别觅巾体可乎。卽谓兔马为巾。又可乎。更谓兔马本无幷巾亦无。又可乎。心法不一不异。亦复如是。自其不变随缘者言之。心旣举体为依正。为名色。为凡圣矣。依正名色凡圣法外。别觅心性如毛头许。胡可得也。依正名色凡圣法中。别认如毛头许以为心性。亦胡可得也。指诸法为卽是心。胡可得也。诸法为非是心。亦胡可得也。说依正名色凡圣诸法无量差别。心亦无量差别。胡可得也。心无差别。诸法亦无差别。又胡可得也。说依正名色凡圣诸差别法。不卽无差别心。无差别心。不具诸差别法。胡可得也。说心外实有依正名色凡圣诸法。胡可得也。诸法俱非实有。心亦非有。又胡可得也。此皆不变随缘之理。当下离过绝非者也。自其随缘不变者言之。旣举心性全体幻成依正名色凡圣诸法。于中随举一法。无不仍是心性全体大用。如举水作波。无一一波。非水之湿性。举金作器。无一一器。非金之坚性贵性。又如举日轮全体。光射一隙。无一一隙中不具见日之全体大用者也。由此言之。事事无碍法界。原在吾人日用闲头头尔。法法尔。岂必高推圣境。谓凡夫绝分哉。只此妄谓凡夫绝分之情见。亦仍不可思议。亦是法界全体大用。以不在内。不在外。不属过去现在未来。不可谓有。不可谓无故。如烧粪埽火。卽烧栴檀火。亦卽徧烧大地之火。故知凡夫情见。卽出世智慧之体。亦卽诸佛根本不动智体。设无此情见。亦无出世智不动智矣。情卽智体。业卽解脱。苦卽法身。亦复何疑。如拳卽手。冰卽水。华卽空。蛇卽绳。绳卽麻。如是了达。方名达心。亦名达一切法。亦名无达无不达。双照达与不达。如是达得。便能特立千古。决不被眼前活计所区局矣。

【示刘今度】

上品上生三种人。首云慈心不杀具诸戒行。盖戒为万行总都。而慈心不杀。又为戒行先务。以此圆发三心。何土不净哉。三心者。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诚心。显法身德。乐集一切功德。名深心。显般若德。弘誓无尽。名回向发愿心。显解脱德。戒亦有三。摄律仪戒。无恶不断。卽成法身。摄善法戒。无善不满。卽成般若。饶益有情戒。无生不度。卽成解脱。慈亦有三。生缘慈。不杀生缘。观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兄弟六亲眷属也。法缘慈。不杀法缘。观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也。无缘慈。不著我缘。观现前一念佛性。无所不徧。十方三世有情无情。同一觉体。无二无别也。念念修此三慈。卽净三聚。三聚戒净。三心卽具。上品上生无疑矣。又观行三心。能生上品凡圣同居净土。相似三心。生上品方便有余净土。分证三心。生上品实报庄严净土。究竟三心。生上品寂光净土。永嘉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金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之谓也。

【示颖生】

大慧禅师礼观音文。最有灵验。妙在行之密而且恒。若不密不恒。虽至圣亦何由无感辄应也。凡顶礼之法。静夜时。先于像前烧香供养。精持大悲神呪三五徧。以净坛。次合掌对像读赞观音文一徧。次至诚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三十二拜。乃跪诵观音文回向。如此行去。勿与人知。三年不辍。必得灵应。随其根行。所发戒定慧三品。各各有上中下不同。将藏中法华三昧修证之相。细自简察。庶不堕魔事。

【示马尧都】

世衰道微。由圣学不明。圣学不明。由功利惑志。不有豪杰振其颓。吾恐孔颜真脉不坠地者。几希也。豪杰。不过念念以圣贤自待。见贤思齐。知过必改。讷于言而敏于行。友直友谅友多闻。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如此用心。而不优入圣域。吾不信矣。下手直捷方便。莫如致良知。夫知善知恶。犹眼知色。鼻知臭。非不学而知哉。知善而不能如好好色。知恶而不能如恶恶臭。非不致其良知哉。有良知而不肎致。则为自欺。自欺卽自暴自弃。若能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以致之。卽是自慊。自慊卽意无不诚。意无不诚。欲不谓之大圣大贤不可得矣。故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谁谓致良知外。别有诚意功夫也。然致知又在格物。故阳明云。为善去恶是格物功夫。至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则可谓格物而物格。物格而知至意诚矣。昔张子韶未悟物格之旨。大慧师曲示之乃悟。盖三界因果。一切惟心。心外无物。故名物格。非大慧不能曲垂方便。暗击旁敲。非子韶不能因指见月。顿领深旨。傥向此荐取。则不负灵山亲嘱。亦如孔之于春秋。孟子之于战国。不必得君行道。而万世圣学绝而复续。岂非豪杰本分中事哉。尧都尧都。勿以予言为河汉也。

【示玄著】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闲。非三世所摄。非四句可得。只不肎谛审谛观。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便成众生知见。若仔细观此众生知见。仍不在内外中闲诸处。不属三世。不堕四句。则众生知见。当体元卽佛知佛见矣。傥不能直下信入。亦不必别起疑情。更不必错下承当。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净。念得亲切。自然蓦地信去。所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也。此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若要之乎者也。有诸方狐涎在。非吾所知也。偈曰。众生知见佛知见。如水结冰冰还泮。戒力春风佛日晖。黄河坼声震两岸。切莫痴狂向外求。悟彻依然担板汉。

【示尔先】

仁者先难而后获。夫欲明明德于天下。最先格物。格物非事之最难者邪。乃大慧示子韶。但知格物不知物格。举斩像落头事。子韶乃悟。噫。古人但知格物之难。而不知物格之易也。今人但知物格之易而不知物格之难也。请更以一事证之。臯亭永庆寺有化主明澈。往海岸一庵。与彼主人共榻。主梦贼至。大呼扑贼。明澈被打。惊呼助扑。邻闻急来救。则二人名谓打贼。结手不放。旣见火光。大笑而卧。此格物邪。物格邪。知此义者。则知大慧所点。子韶所悟。物格而后知至。乃至天下平不难矣。

【示清闻】

尅除习气。莫若三业行慈。三业行慈。则无十过。十过旣除。十善斯在。而五乘之本立矣。然后以实相印之。法法皆归佛道。古有行之。常不轻菩萨是也。初随喜品。便净六根。何俟诵说。方名深观。果能以慈修业。自能善入佛慧。不然。学问愈多。我慢愈炽。习气愈长。去道愈远。惟益多闻。增长我见。可惧也。

【示松石】

佛种若有。何劳从缘方起。若本无。缘又何能起之。设谓亦有无。岂不相违。纵谓非有无。终成戏论。假使离却四句。又堕第五不可说句中。作么生是入道之机。不见道。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虽然如是。不得一向。茍知不可说句之非。则知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谓有可。如镜有像性故。无可。镜中元无像故。亦有无可。镜像缘至则现。缘去则无故。非有无可。镜像现而无实。无而能现故。识佛种圆离四句。而圆照四句。从缘起处。不辨自明矣。古有熟读三千部之勤。后收曹溪一句亡之效。迷时法华转。卽悟时转法华之缘也。苟惩依文解义之迷。便离文字别求解脱。加于迷一等矣。

【示苍牧】

二死大海。戒为舟楫。欲受戒品。尤以发菩提心为本。盖菩提心。正出世戒体。大小律仪。则菩提心之相也。发出生死心。降伏爱见。是声闻戒体。发上求下化心。自调调他。是大乘戒体。发生佛体同平等普度心。是最上乘戒体。旣发心已。专精护戒。微细无亏。卽三乘正行也。持戒不发心。止得世闲乐果。发心不持戒。难免三涂苦轮。故须本末兼举。始终一致。方能保任解脱。名波罗提木叉。不然。有目无足。有足无目。何能速到清凉池哉。

【示听月】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心是何物。求者何人。觅心了不可得。祖许云。汝安心竟。卽能推者为心。佛咄云。此非汝心。宗教释儒。一邪异邪。同邪别邪。于此瞥然会去。正好向山僧座下读上大人。如或不然。不免再下注脚。中论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诸法者。广言之百界千如。略言之佛法。众生法。心法也。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佛法太高。生法太广。初机之人。观心为易。但谛观现前一念介尔之心。若自生何藉境。若他生何关自。各旣不生。合云何有。合尚叵得。离何能生。仔细简责。心之生相安在。心旣无生。岂非觅不可得。心不可得。岂可唤作一物。心旣非物求岂有人。无物无人。何收何放。尽大地是个自己。心外更无别法。方知万物皆僃于我。十方虚空悉消殒。皆不得已而有言。言所不能尽也。

【示自天】

真为生死。固不得远师友妄自师心。亦不得单恃夹持不深自操履。必有善财之志趣力量。方能收百城知识之益。有常啼之坚固勇猛。方能受法上菩萨之经。苟无出格超方手段。但欲如葛依松。蝇附骥。正法时或可济事。丁兹末运。鲜不空过一生者。况葛可依松。松不能俯就于葛。蝇可附骥。骥不能停待于蝇。进退深思。宜如何努力。以无负此为生死心也。傥必谓力弱胆怯。不堪致远。更听一偈。昼夜弥陀十万声。毕生莫起宗教想。直送心归极乐邦。莲蘂珍池立地长。任他笑我是愚夫。行尺从来胜说丈。他年蓦上愿王舟。善财常啼同抚掌。

【示日唯】

世出世法。皆解行相须。解如奕棋眼。行如奕棋子。有子无眼。著著皆死棋。有眼无子。唤棋盘作眼可乎。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此指活棋势也。曾子忠恕二字。此于一局活棋中。指点做眼之高著也。金刚般若。指活棋势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又于一局活棋中指点高著。一则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一则云。以无我人众生寿者。修一切善法。此忠恕之旨。而学般若者。于心枰中下手方便也。当知五度如子。般若如眼。有五度无般若。恕而不忠棋死矣。错认般若而废五度。则不忠不恕。破坏心枰。无处下手。安问般若智眼哉。

【示开一】

儒云吾道一以贯之。又云执一贼道。举一废百。内典云。达得一。万事毕。又云。是一非余。是为魔业。嗟乎。一岂有定法哉。得鸟者网之一目。不以一目废众目。收功者棋之一著。不以一著废众著。一切法莫如法华妙。而法华能妙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别为妙也。一切法莫与般若等。而般若能等一切法。不离一切法独无等也。末世秖图鼻孔撩天。不顾脚跟著地。秖喜说妙说玄。高提向上。全无真操实履。下学工夫。言居佛祖先。行落凡愚后。旣未知为实施权。权是实家之权。又乌知开权显实。实是权家之实。法友鉴此。向一实地中。广开三学万行。所开虽广。无一非实也。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