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南华真经注疏

卷之十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四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天地第十二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注〕均於不为而自化也。

〔疏〕夫二仪生育,覆载无穷,形质之中,最为广大;而新新变化,其状不殊,念念迁谢,实唯均等,所谓亭之也。故云天地生我并生。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注〕一以自得为治。

〔疏〕夫四生万物,其类最繁,至於率性自得,斯理唯一,所谓毒之也。故又云万物与我为一。

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注〕天下异心,无心者主也。

〔疏〕黔首卒隶,其数虽多,主而君者,一人而已。无心因任,允当斯位。

君原於德而成於天,

〔注〕以德为原、无物不得。得者自得,故得而不谢,所以成天也。

〔疏〕原,本也。夫君主人物,铃须以德为宗;物各自得,故全成自然之性。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1矣。

〔注〕任自然之运动。

〔疏〕玄,远也。古之君,谓三皇已前帝主也。言玄古圣君,无为而治天下也,盖何为哉。此引古证今,成天德之义也。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

〔注〕无为者,自然为君,非邪也。

〔疏〕以虚通之理,观应物之数,而无为因任之君,不用邪僻之言者,故理当於王道。

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

〔注〕各当其分,则无为位上,有为位下也。

〔疏〕夫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事,尊卑劳逸,理固不同。譬如首自居上,足自居下,用道观察,分义分明。

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

〔注〕官各当其所能治矣。

〔疏〕夫官有高卑,能有优劣,能受职则物无私得,是故天下之官治也,

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

〔注〕无为也,则天下各以其无为应之。

〔疏〕夫大道生物,性情不同,率己所以,悉皆备足,或走或飞,咸应其用,不知所以,岂复措心。故以理褊观,则庶物之应备。

故通於天地者,德也;

〔注〕万物莫不皆得,则天地通。

〔疏〕通,同也。同两仪之覆载,与天地而俱生者,德也。

行於万物者,道也;

〔注〕道不塞其所由,则万物自得其行矣。

〔疏〕至理无塞,恣物往来,同行万物,故曰道也。

上治人者,事也;

〔注〕使人人自得其事。

〔疏〕虽则治人,因其本性,物各率能,威自称适,枚事事有宜而天下治也。

能有所艺者,技也。

〔注〕技者万物之不用也。

〔疏〕率其本性,自有艺能,非假外为,故真技衍也。

技兼於事,事兼於义,义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

〔注〕夫本末之相兼,犹手臂之相包,故一身和则百节皆适,天道顺则本末俱畅。

〔疏〕兼,带也,济也,归也,夫艺能之技,叉须带事。不带於事,技衍何施也。事苟失宜,技#2便无用。虽行於义,不可乖德;虽有此德,理须法道虚通;故曰虚通,终归自然之衍。斯乃理事相包,用不同耳。是故示本能摄末,自浅之深之义。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

〔疏〕夫兼天所以无为,兼道所以无欲。故古之帝王养畜拿庶者,何为哉?盖无欲而苍生各足,无为而万物自化也。

渊静而百姓定。

〔疏〕一人垂拱而玄默,百姓则比屋而可封。故《老经》云我好静而民自正。

《记》曰:通於一而万事毕。

〔疏〕一,道也。夫事从理生,理叉包事,本能摄末,故知一,万事毕。语在《西升经》,庄子引以为证。

无心得而鬼神服。

〔注〕一无为而韦理都举。

〔疏〕夫进混人问之事,心证自然之理,而穷原彻际,妙极重玄者,故在於显则为人物之所归,处於幽则为鬼神之所服。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剖心焉。

〔注〕有心则累其自然,故当剧而去之。

〔疏〕失子者,老子也。庄生师老君,故曰夫子也。制,去也,洒也。虚通之道,包罗无外,二仪待之以覆载,万物得之以化生,何莫由斯,最为物本。叹洋洋之美大,以勖当世之君王,可不法道之无,为洗去有心之累者邪。

无为为之之谓天,

〔注〕不为此为,而此为自为,乃天道。

〔疏〕无为为之,率性而动也。天机自张,故谓之天。此不为为也。

无为言之之谓德,

〔注〕不为此言,而此言自言,乃真德。

〔疏〕寂然无说而应答无方,譬县镜高堂,物来斯照,语默不殊,故谓之德也。此不言而言者。

爱人利物之谓仁,

〔注〕此任其性命之情也。

〔疏〕慈若云行,爱如雨施,心无偏执,德泽弘普,惜其性命,故谓之仁也。

不同同之之谓大,

〔注〕万物万形,各正其分,不引彼以同我,乃成大耳。

〔疏〕夫刻雕众形,而性情各异,率其素分,素合自然,任而不割,故谓之大也。

行不崖异之谓宽,

〔注〕玄同彼我,则万物自容,故有余。

〔疏〕夫韬光晦述,而混俗扬波,若树德不异於人,立行岂殊於物哉。而心无崖际,若万顷之陂,林薮苍生,可谓宽容矣。

有万不同之谓富。

〔注〕我无不同,故能独有斯万。

〔疏〕位居九五,威夸万乘,任庶物之不同,顺苍生之为异,而韦性咸得,故能富有天下也。

故执德之谓纪,

〔注〕德者,人之纲。

〔疏〕能持己有之德行者,可谓韦物之纲纪也。

德成之谓立,

〔注〕非德而成者,不可谓立。

〔疏〕德行既成,方可立功而济物也。

循於道之谓备,

〔注〕夫道非偏物也。

〔疏〕循,顺也。能顺於虚通,德行方足。

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注〕内自得也。

〔疏〕挫,屈也。一毁誉,混荣辱,不以世物屈节,其德完全。

君子明於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

〔注〕心大,故事无不容也。

〔疏〕韬,包容也。君子赞人,肆於已前十事,则能包容物务,心性宽大也。

沛乎其为万物逝也。

〔注〕德泽滂沛,任万物之自往也。

〔疏〕逝,往也。心性宽闲,德泽滂沛,故为常生之所归往也。

若然者,藏#3金於山,藏珠於渊,

〔注〕不贵难得之物。

〔疏〕若如前行,便是无为,既不羡於荣华,故不贵於宝货。是以珠生於水,不索故藏之於渊;金出於山,不求故韬之於岳也。

不利货财,

〔注〕乃能忘我,况货财乎。

〔疏〕虽得珠玉,尚不食以资身;常用货财,岂复将为利也。

不近贵富;

〔注〕自来寄耳,心常去之远也。

〔疏〕寄去寄来,不哀不乐,故外疏远乎轩冕,内不近乎富贵也。

不乐寿,不一及夭:

〔注〕所谓县解。

〔疏〕假令寿年延永,不以为乐,性命夭促,不以为哀。

不荣通,不丑穷;

〔注〕忘夭寿於胸中,况穷通之闲哉。

〔疏〕富贵荣达,不以为荣华;责贱窒塞,不以为丑。辱寿夭尝#4不以措意,荣辱之情,岂容介怀。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

〔注〕皆委之万物也。

〔疏〕光临宇宙,统御天下,四海珍宝,总系一人而行不利货财委之万国,岂容拘束入己,用为私分也。

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注〕忽然不觉荣之在身。

〔疏〕覆有黔黎;主领天下,而推功於物,忘其富贵,故不以己大而荣显也。

显则明,

〔注〕不显则默而止。

〔疏〕明,彰也。虽坐汾阳,丧其天下,铃也显智,,岂日韬光也。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注〕蜕然无所在也。

〔疏〕忘於物我,故万物可以为一府;冥於变化,故死生同其形状。死生无变於己,况穷通夭寿之问乎。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浮乎其清也。

〔疏〕至理深玄,譬犹渊海,胶然清洁,明烛鬓眉。渊则叹其居寂#5以深澄,僇则叹其虽动而怛洁也。本亦作君字者。

金石不得,无以呜。

〔注〕声由寂彰。

〔疏〕呜由寂彰,应由真起也。

故金石有声,不考不呜。

〔注〕因以喻体道者物感而后应也。

〔疏〕考工,击也。夫金石之内,素蕴官商,若不考击,终无声响。亦由至人之心,实怀圣德,物若不感,无由显应。前托渊水以明至道,此寄金石以显圣心。

万物孰能定之。

〔注〕应感无方。

〔疏〕喻彼明镜,方兹虚谷,物来斯应,应而无心。物既修短无穷;应亦方圆无定。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於事,

〔注〕任素而往耳,非好通於事也。

〔疏〕素,真也。逝,往也。王盛#6不骄不矜,任真而往,既抱朴以清高,故羞通於物务。

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

〔注〕本立而知不逆。

〔疏〕神者,不测之用也。常在理上,往而应物也。不测之神,知通於物,此之妙用,叉资於本。欲示本能起用,用不乖本义也。

故其德广,

〔注〕任素通神,而后弥广。

〔疏〕夫清素无为,任真而往,神知通物,而怛立本原,用不乖体,动不伤寂。德行如是,岂不大中之者邪。

其心之出,有物采之。

〔注〕物探之而后出耳,非先物而唱也。

〔疏〕探,求也。夫至圣虚怀,而物我斯应,自非物求圣德,无由显出圣心。圣心之出,良由物探。欲和#7而不唱,不为物先。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疏〕形者,七尺之身;生者,百龄之命;德者,能澄之智;道者,可通之境也。道能通生万物,故非道不生;德能鉴照理原,故非德不明。《老经》云,道生之,德畜之也。

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

〔疏〕存,任也。穷,尽也。任形容之妍丑,尽生龄之夭寿,立盛德以匡时,用至道以通物。能如是者,其唯王德乎。

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

〔注〕忽,勃,皆无心而应之貌。动出无心,故万物从之,斯荡荡矣。故能存形穷生,立德明道而成王德也。

〔疏〕荡荡,宽平之名。忽,勃,无心之貌。物感而动,逗机而出,因循任物,物则从之。犹具众美,故为王德也。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疏〕至道深玄,圣心凝寂,非色不可以目视,绝声不可以耳听。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注〕若夫视听而不寄之於寂,则有合昧而不和也。

〔疏〕虽复冥冥非色,而能陶甄万象;乃云寂寂无响,故能谐韵八音。欲明从体起用,功能如是者也。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

〔注〕穷其原而后能物物。

〔疏〕即有即无,即寂即应,遣之又遣,故深之又深。既而穷理尽性,故能物众物也。

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注〕极至顺而后能尽妙。

〔疏〕神者,不测之名。应寂相即,有无洞达,既而非测非不测,亦不#8非测,乃是神之精妙。

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

〔注〕我确斯而都任彼,则彼求自供。

〔疏〕遣之又遣,乃曰至无。而接物无方,随机称适,千差万品,求者即供,若县镜高堂,物来斯照也。

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注〕皆恣而任之,会其所极而已。

〔疏〕骋,纵也。宿,会也。若夫体故至无,所以随求称适,故能顺时因任,应物多方,要在会归而不滞一。故或大或小,乍短乍长,乃至修远,其来者,随彼机务,悉供其求,应病以药,理无不当。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9归,遗其玄珠。

〔注〕此寄明得真之所由。

〔疏〕赤是南方之色,心是南方之藏。水性流动,位在北方。譬迷心绿镜,合无所照,故言赤水北也。昆丘,身也。南是显明之方,望是观见之义,玄则疏远之目,珠乃珍贵之宝。'欲明世问韦品,莫不身心迷妄,驰骋耽者,无所觉知,合似北方,动如流水,迷真丧道,实此之由。今欲返本还源,析真访道,是以南望示其照察,还归表其复命,故先明失真之处,后用显得道之方。法所显方法,列在下文。

使知索之而不得,

〔注〕言用知不足以得真。

〔疏〕索,求也。故绝虑不可以心求也。

使离朱索之而不得,

〔疏〕非色,不可以目取也。

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

〔注〕聪明吃诟,失真愈远。

〔疏〕吃诟,言辨也。离言不可以辨索。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疏〕罔象,无心之谓。离声色,绝思虑,故智与离朱自涯而反,吃诟言辨,用力失真,唯罔象无心,独得玄珠也。

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注〕明得真者非用心也,象罔然即真也。

〔疏〕离娄迷性,恃明目而丧道,轩辕悟理,叹罔象而得珠。勖诸学生,故可以不离形去智,黜聪享体邪。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日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日被衣。

〔疏〕已上四人,并是尧时隐士,厌秽风尘,怀道抱德,清康洁己,不同人世,尧知其贤,欲让天下。庄生示有承禀,故具列其师资也。

尧问於许由曰:啮缺可以配天乎?

〔注〕谓为天子。

吾藉王倪以要之。

〔注〕欲因其师以要而使之。

〔疏〕配,合也。藉,因也。尧云:啮缺之贤者,有合天,位之德,庶因王倪,遥能屈政。情事不次,故问许由o

许由曰:殆哉圾于天下。

〔注〕圾,危也。

〔疏〕殆,近也。圾,危也。若要啮缺,让万乘,危亡之征,其则不远也。

啮缺之为人也,聪明截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

〔注〕聪敏过人,则使人跋之,屡伤於民也。

〔疏〕欢,圣也。给,捷也。敏,速也。夫圣人治天下也,冕流垂目,难绩塞耳,所以杜聪明,不欲多闻见。今啮缺乃内怀圣智,外眩聪明,词锋捷辫,计数宏达,德行性机,所作过人;其述既彰,铃以为息。危亡之状,列在已下。

而又乃以人受天。

〔注〕用知以求复其自然。

〔疏〕物之丧真,其日已久,乃以心智之衍,令复其初,故自然之性失之远。

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

〔注〕夫过生於聪知,而又役知以禁之,其过弥甚矣。故曰,无过在去知,不在於强禁。

〔疏〕过之所由生者,知也。言啮缺但知审禁苍生之过息,而不知息生之由智也。

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

〔注〕若与之天下,彼且遂使后世任知而失真。

〔疏〕若与天位,令御韦生,铃运乎心智,悦乎天理,则物皆丧己,无复自然之性也。

方且本身而异形,

〔注〕夫以万物为本,则韦变可一而异形可同。斯迸也,将遂使后世由己以制物,则万物乖矣。

〔疏〕方,将也。夫圣人无心,因循任物。今啮缺以己身为本,引物使归,令天下异形,从我之化。物之失性,实此之由,后世之患,自斯而始也。

方且尊知而火驰,

〔注〕贤者当位於前,则知见尊於后,奔竞而火驰也。

〔疏〕夫不能忘智以任物,而尊智以御世,遂将徇迸,拾己效人,驰骤奔逐,其速如火矣。

方且为绪使,

〔注〕将兴后世事役之端。

〔疏〕绪,端也。使,役也。不能无为,而任知御物,后世劳役,自此为端。

方且为物该,

〔注〕将遂使后世拘牵而制物。

〔疏〕演,碍也。不能用道以通人,方复任智以碍物也。

方且四顾而物应,

〔注〕将遂使后世指麾以动物,令应上务。

〔疏〕方将顾昤四方,抚安万国,令彼之氓黎,应我之化法。

方且应众宜,

〔注〕将遂使后世不能忘善,而利仁以应宜也。

〔疏〕用一己之知,应众物之宜,既非无心,未免危殆矣。

方且与物化,

〔注〕将遂使后世与物相逐,而不能自得於内。

〔疏〕将我己知,施与物众,令庶物从

化,物既失之,我亦未得也。

而未始有恒。

〔注〕此皆尽当时之宜也,然今日受其德,而明日承其弊矣,故曰未始有叵o

〔疏〕以智理物,政出多门,前荷其德,后遭其弊,既乖淳古,所以无怛。

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

〔注〕其事类可得而祖效。

〔疏〕族,薮也。夫啮缺隐居山薮,高尚其志,不能混逵,未足配天。而流俗之中,罕其辈类,故志尚清遐,良可效耳。

可能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

〔注〕众父父者,所以述也。

〔疏〕父,君也。言啮缺高尚无为,不夷乎俗,虽其道可迷,适可为众人之父,而未可为父父也。父父者,尧也。夫尧寄坐万物之上,而心驰乎姑射之山,往见四子之时,即在汾阳之地。是以即寂而动,即动而寂,无为有为,为无为有,有无一时,动寂相即,故可为君中之君,父中之父。所谓穷理尽性,玄之又玄,而为众生之父,故其宜矣。故郭注云,父父者所以进也,

治,乱之率也o

〔注〕言非但治主,乃为乱率。

〔疏〕率,主也。若用智理物,当时虽治,於后叉乱。二途皆以智为率。

北面之祸也,

〔注〕夫桀纣非能杀贤臣,乃赖圣知之逵以祸之。

〔疏〕桀纣赖圣智以杀贤臣,故圣智是北面之祸也。

南面之贼也。

〔注〕田恒非能杀君,乃资仁义以贼之。

〔疏〕田怛资仁义以杀主,故仁义南面之贼。注云,田怛非能杀君,乃资仁义以贼之。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

〔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嘻,叹声也。封人见尧有圣人之德,光临天下,请祝愿常#10富,庶享多福。

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疏〕夫富寿多男子,实为繁挠,而能体之者,废无为。故寄彼二人,明兹三息。辞让之旨,列在下文。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不欲,何邪?

〔疏〕前之三事,人之大欲存焉。汝独致辞,有何意谓。

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疏〕夫子胤扶疏,忧惧斯重;财货殷盛,则事业实繁;命寿延长,则贻困辱。三者未足养无为之德,适可以益有为之累,所以并辞。

封人曰:始也我以汝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

〔疏〕我曰言汝有无双照,便为体道圣人;今既拾有趣无,适是贤人君子也。

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

〔注〕物皆得所而志定也。

〔疏〕天地造化为万物,各有才能,量才授官,有何忧惧。

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

〔注〕寄之天下,故无事也。

〔疏〕百姓丰饶,四海殷实,寄之韦有而不以私焉,斯事无为也。

夫圣人,鹑居

〔注〕无意而期安也。

而毂食,

〔注〕仰物而足。

〔疏〕鹑,鹊鹑也,野居而无常处。壳者,乌之子,食铃仰母而足。圣人寝处检薄,譬彼鹊鹑;供誊栽充,方兹谷鸟。既无心於侈靡,岂有情於滋味乎。

乌行而无彰;

〔注〕率性而动,非常进也。

〔疏〕彰,文逵也。夫圣人灰心灭智而与物俱冥,犹如乌之飞行,无踪迹而可见也。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

〔注〕猖狂妄行而自蹈大方也。

〔疏〕运属清夷,则抚临亿兆;物来感我,则应时昌盛。郭注云猖狂妄行,恐乖文旨。

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问;

〔注〕虽汤武之事,苟顺天应人,未为不问也。故无为而无不为者,非不间也。

〔疏〕问音#11闲。时逢扰乱,则混俗韬光,修德隐迩,全我生道,嘉遁闲居,逍遥遁世。所谓隐显自在,用拾随时。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

〔注〕夫至人极寿命之长,任穷理#12之变,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故云厌世而上仙也。

〔疏〕夫圣人达生死之不二,通变化之为一,故能一尽天年之修短,厌嚣俗以消升。何铃鼎湖之举,独为上仙,安期之寿,方传千岁。

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注〕气之散,无不之。

〔疏〕精灵上升,与太一而冥合,乘云御气,届于天帝之乡。

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疏〕三息,前富寿多男子也。夫驾造物而来往,乘变化而遨游,三息本自虚无,七尺来从非有,殃辱之事,曾何足云。

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

[疏〕请言既饱,封人於是去之。尧方悟非,所以请答也。

封人曰:退已#13。

〔疏〕所疑已次,宜速退归。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

〔疏〕伯成子高,不知何许人也,盖有道之士也。

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

〔疏〕唐虞之世,南面传孤,逮乎有夏,退耕於野。出处顿殊,有何意谓。

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疏〕夫赏罚者,所以着劝畏也。而尧以无为为治,物物从其化,故百姓不待其褒赏而自勉行善,无劳刑罚而畏恶不为。此显之圣明,其德如是。

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疏〕盛行赏罚,百姓犹不仁,至德既衰,是以刑书滋起,故知将来之乱,从此始焉。

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侣侣乎耕而不顾。

〔注〕夫禹时三圣相承,治成德备,功美渐去,故史籍无所载,仲尼不能问,是陕虽有天下而不与焉,斯乃有而无之也。故考其时而禹为最优,计其人则虽三圣,故一尧耳。时无圣人,故天下之心俄然归启。夫至公而居当者,付天下於百姓,取与之非己而往故失之不求,得之不辞,忽然恫然而来,是以受非毁於康节之士而名列於三王,未足怪也。庄子因斯以明尧之弊,弊起於尧而衅成於禹,况后世之无圣乎。寄远述於子高,使弃而不治,将以绝圣而反一,遗知而宁极耳。其实则未闻也。夫庄子之言,不可以一涂诂,或以黄帝之述秃尧舜之经,岂独贵尧而贱禹哉。故当遗其所寄,而录其绝圣弃智之意焉。

〔疏〕阖#14何不#15也。落,废也。他亿,耕地之貌。伯成谓禹为夫子。夫子何不行去邪。莫废我农事。於是用力而耕,不复顾昤也。夫三圣相承,盖无优劣,但浇淳异世,故其迸不同。郭注云弊起於尧而衅成於禹者,欲明有圣不如无圣,有为不及无为,故高远进,以明绝圣弃智者耳。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注〕无有,故无所名。

〔疏〕泰,太,初,始也。无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太初之时,惟有此无,未有於有。有既未有,冬将安寄。故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注〕一者,有之初,至妙者也,至妙,故未有物理之形耳。夫一之所起,起於至一,非起於无也。然庄子之所以屡称无於初者,何哉?初者,未生而得生,得生之难,而犹上不资於无,下不待於知,突然而自得此生矣,又何营生於已生以失其自生哉。

〔疏〕一应#16道也,有无一之名而无万物之状。

物得以生,谓之德;

〔注〕夫无不能生物,而云物得以生,乃所以明物生之自得,任其自得,斯可谓德也。

〔疏〕德者,得也,谓得此也。夫物得以生者,外不资乎物,内不由乎我,非无非有,不自不他,不知所以而生,故谓之德也。

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问,谓之命,

〔疏〕虽未有形质,而受质以有素分,然且此分修短,愁乎更无问隙,故谓之命。

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疏〕留,静也。阳动阴静,氛氲升降,分布三才,化生万物,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谓之形也。

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注〕夫德形性命,因变立名,其於自尔一也。

〔疏〕体,质;保,守也。弃受形质,保守精神,形则有丑有妍,神则有愚有智。既而宜便轨则,各自不同,素分一定,更无改易,故谓之性也。

性修反德,德至伺於初。

〔注〕怛以不为而自得之。

〔疏〕率此所弃之性,循复生初之德,故至其德处,同於太初。

同乃虚,虚乃大。

〔注〕不同於初,而中道有为,则其怀中故为有物也,有物而容养之德小矣。

〔疏〕同於太初,心乃虚豁;心既虚空,故能包容广大。

合喙呜,

〔注〕无心於言而自言者,合於喙吗。

〔疏〕喙,鸟。也。心既虚空,迩复真物,故其说合彼乌呜。乌吗既无心於是非,圣言岂有情於憎爱。

喙呜合,与天地为合。

〔注〕天地亦无心而自动。

〔疏〕言既合於鸟吗,德亦合於天地。天地无心於覆载,圣人无心於言说,故与天地合也。

其合缙缙,若愚若昏,

〔注〕坐忘而自合耳,非照察以合之。

〔疏〕缙,合也。圣人内符至理,外顺常生,唯迸与本,罄无不合,故曰缙缙。是混俗扬波,同尘万物,既若愚蠢,又如昏暗。又解:既合喙吗,又合天地,亦是缙缙。

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注〕德玄而所顺者大矣。

〔疏〕总结已前,欺其美盛。如是之人,可谓深玄之德,故同乎太初,大顺天下也。

夫子问于老聘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

〔注〕若相放效,强以不可为可,不然为然,斯矫其性情也。

〔疏〕师於老聘,所以每事请答。泛论无的,故曰有人。布行政化,使人仿效,以己而制物,物失其性,故己之可者,物或不可,己之然者,物或不然,物之可然,於己亦尔也。

辨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

〔注〕言其高显易见。

〔疏〕坚白,公孙龙守白论也。孔穿之徒,坚执此论,当时独步,天下无敌。今辨者云:我能离析坚白之论,不以为辫,雄辫分明,如悬日月於区宇。故郭注云言其高显易见也。

若是则可谓圣人乎?

〔疏〕结前问意。如是之人,得为圣否。

老聘曰:是胥易技系劳形休心者也。

〔疏〕胥,相也。言以是非更相易夺,用此技艺系缚其身,所以痕劳形体,休惕心虑也。此答前问意。技,有本或作枝字者,言是非易夺,枝分叶派也。

执狸之狗成思,暖狙之便自山林来。

〔注〕言此皆失其常然也。

〔疏〕缓狙,孺猴也。执捉狐狸之狗,多遭杰颈而猎,既不自在,故成愁思。狠猴本居山林,逶迤故旷,为挑攫便捷,故失其常处。狸,有本作猫者,竹鼠也。

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

〔注〕首趾,犹始终也。无心无耳,言其自化。

〔疏〕若,而,皆汝也,首趾,终始也。理绝言辫,故不能闻言也。又不可以心虑知,耳根听,故言无心无耳也。凡有机无情,皆日终始,故言众也。咸不能以言说,悉不可以心知,汝何多设狠狙之能,高张悬寓之辨,今物效己,岂非过乎。

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

〔注〕言有形者善变,不能与无形无状者并存也。故善治道者,不以故自持也,将顺日新之化而已。

〔疏〕有形者,身也;无形者,心也。汝言心与身悉皆有存,我以理观照,尽见是空也。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注〕此言动止死生,盛衰废兴,未始有怛,皆自然而然,非其所用而然,故放之而自得也。

〔疏〕时在动静,物有死生,事有兴废,此六者,自然之理,不知所以然也。岂关人情思虑,仿效能政哉。但任而顺之#17物之自当也。

有治在人,

〔注〕不在乎主自用。

〔疏〕人各有率性而动,天机自张,非犹主教。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

〔注〕天物皆忘,非独忘己,复何所#18有哉?

〔疏〕岂唯物务是空,抑亦天理非有。惟事与理,二种皆忘,故能造乎非有非无之至也。

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

〔注〕人之所不能忘者,己也,己犹忘之,又奚识哉。斯乃不识不知而冥於自然。

〔疏〕入,会也。且天下难忘者,己也,而己尚能忘,则天下有何物足存哉。是知物我兼忘,故能冥会自然之道也。

蒋问翘见季彻曰:鲁君谓范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

〔疏〕荐,献也。蒋问及季,姓也。勉,彻,名也。此二贤未知何许人也,未详所据。鲁君,鲁侯也,伯禽之后,未知的是何公。鲁公见翘,请受治国之衍,虽复辞不得免君之命,遂告鲁君为政之道。当时率师#19,恐不折中,敢陈#20所告,试默吾贤。铃不合宜,幸希缄艾。

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疏〕辑,音集#21。阿,曲也。孰,谁也。辑,和也。夫为政之道,先须躬服恭敬,俭素清约,然后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铨衡质直无私之士,默可替否,共治百姓,则蕃境无虞,域中清谧,民歌击壤,谁敢不和。

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於帝王之德,犹螳娘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注〕铃服恭俭,非志俭而俭也;技出公忠,非忘忠而忠也。故虽无阿私,而不足以胜矫诈之任也。

〔疏〕局局,晚身而笑也,夫叉能恭检,技出公忠,此皆伪情,非忘淡者也。故以此言为面南之德,何异乎螳娘怒臂以敌车辙,用小拟大,故不能任也。

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

〔注〕此皆自处高显,若台观之可睹也。

〔疏〕夫公俭公忠,非能忘淡,适自显耀以炫众。人既高危,叉遭车败,犹如台观峻耸,处置危县,虽复行李观见,而崩毁非久。

多物将往,

〔注〕将使物不止於本性之分,而矫

趺自多以附之。

〔疏〕观台高迥,人竞观之,立行自多,物争归奏。

投边者众。

〔注〕亢足投进,不安其本步也。

〔疏〕显耀动物,物不安分,故举足投进,企踵者多也。

蒋闻翘亲亲然惊曰:翘也沱若於夫子之所言矣。

〔疏〕亲亲,惊貌也。忙,无所见也。乍闻高议,率尔惊悚,思量不悟,所以忙然矣。

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

〔疏〕风,教也。我前所陈,深为乖理,所愿一言,庶为法教也。

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注〕大志各有趣,不可相效也。故因其自摇而摇之,则虽摇而非为也;因其自荡而荡之,则虽荡而非动也。故其贼心自灭,独志自进,教成俗易,泛#22然无逃,履#23性自为而不知所由,皆云我自然矣。举,皆也。

〔疏〕夫圣治天下,大顺韦生,乘其自摇而作法,因其自荡而成教,是以教成而逵不显,俗易而物不知,皆除灭其贼害之心,而进修独化之志。不动於物,故若性之自为;率性而动,故不知其所由然也。举,皆也。

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淇津然弟之哉?

〔注〕淇津,甚贵之谓也。不肯多谢尧舜而推之为兄也。

〔疏〕淇津,甚贵之谓也。若前方法,以教苍生,则治各淳古,物皆得性,诅须独贵尧舜而推之为兄邪。此意揖让之风,不谢唐虞矣。

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注〕居者,不逐於外也,心不居则德不同也。

〔疏〕居,安定之谓也。夫心驰分外,则触物参差;虚夷静定,则万境唯一。境境之异同,在心之静乱耳。是以欲将尧舜同德者,铃须是居其心也。

子贡南游於楚,反於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猾猾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疏〕水南曰阴,种蔬曰圃,坪中日畦。隧,地道也。猾搅,用力貌也。丈人,长者之称也。子贡南进荆楚之地,途经汉水之阴,遂与丈人更相伉答。其抑扬词调,具在文中。庄子因记#24二贤以明称混沌。

子贡曰:有#25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疏〕械,机器也。子贡既见丈人力多而功少,是以教其械器,庶力少功多。辄进愚诚,未知欲否?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

〔疏〕奈何,犹如何,谓其方法也。日: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秩汤,其名为#26摔。

〔疏〕机,关也。提挈其水,灌其若抽,歌论数疾,似泱汤之腾沸,前轻后重,即今所用桔杆也。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注〕夫用时之所用者,乃纯备也。斯人欲修纯备,而抱一守古,失其曾也。

〔疏〕夫有机关之器者,铃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铃有机变之心。而机变存乎胸府,则纯粹素白不圆备矣。纯粹素白不圆备,则精神县境,生灭不定。不定者,至道不载也,是以羞而不为。此来未体真修,故抱一守白者也。

子贡瞒然惹,俯而不对。

〔疏〕瞒,羞作之貌也。既失所言,故不知何答也。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

〔注〕有问,俄顷也。奚,何也。问子贡汝是谁门徒?作何学业?

曰:孔丘之徒也。

〔疏〕答,宣尼之弟子也。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

〔疏〕於于,佞媚之谓也。言汝博学瞻闻,拟似圣人,馅曲佞媚,以盖常物;独坐弦歌,抑扬哀欺,执斯圣述,卖彼名声,历聘诸国,褊行天下。

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注〕不志不堕,则无庶几之道。

〔疏〕几,近也。汝忘遗神气,廖壤形体#27,身心既忘,而后庶近於道。

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疏〕而,汝也。乏,阙也。夫物各自治,则天下理矣;以己理物则大乱矣。如子贡之德,未足以治身,何容应聘天下。理宜速往,无废吾业。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疏〕卑陬,暂作之貌。顼顼,自失之貌。既被抵诃,颜色自失,行三十里,方得复常。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疏〕反,复也。子贡之门人谓赐为夫子也。向见之人,修何艺业,遂使先生一睹,容色失□常,竟日崇朝,神气不复?门人怪之,所以致问。

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

〔注〕谓孔子也。

不知复有夫人也。

〔疏〕昔来禀学,宇内唯夫子一人;今逢丈人,道德又更深远,所以卑暂不能自得也。既未体乎真假,实谓贤乎仲尼也。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注〕圣人之道,即用百姓之心耳。

〔疏〕夫事以适时为可,功以能遂为成。故力少而见功多者,则是适#28称遂之机。子贡迷昔时所闻,以为圣人之道。

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沱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注〕此乃圣王之道,非夫人也。子贡闻其假修之说而服之,未知纯白者之同乎世也。

〔疏〕今丈人问余,则不如此。言执持道者则德行无亏,德全者则形不亏损,形全者则精神专一。神全者则寄进人问,托生同世,虽与韦物并行,而不知所往,芒昧深远,不可测量。故其操行淳和,道德圆备,不可以此功利机巧语其心也。斯乃圣人之道,非假修之衍。子贡未悟,妄致所谈。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警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注〕此宋荣子之徒,未足以为全德。子贡之迷没於此人,即若列子之心醉於季咸也。

〔疏〕警#29诞慢之容,傥是无心之貌。丈人志气淳素,不任机巧,心怀寡欲,不务有为。纵令举世赞誉,称为斯#30德,知为无益,曾不顾昤;举世非毁,声名丧失,达其无损,都不领受,既毁誉不动,可谓全德之人。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郭注云,此宋荣子之徒,未足以为全德。子贡之迷没於此人,即若列子之心醉於季咸。

反於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卫者也;

〔注〕以其背今向古,羞为世事,故知其非真浑沌也。

〔疏〕子贡自鲁适楚,反归於鲁,以其情事,咨告孔子。夫混沌者,无分别之谓也。既背今向古,所以云不真是者也。

识其一,不知其二;

〔注〕徒识修古抱灌之朴,而不知因时任物之易也。

〔疏〕识其一,谓古#31而不移也。不知其二,谓不能顺今而适变。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注〕夫真浑沌,都不治也,岂以其内为异而偏有所治哉。

〔疏〕抱道守素,治内也,不能随时应变,不治外也。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问者,汝将固惊邪?

〔注〕此真浑沌也,故与世同波而不自失,则虽道於世俗而泯然无进,岂铃使汝惊哉。

〔疏〕夫心智明白,会於质素之本;无为虚淡,复於淳朴之原。悟真性而抱精淳,混嚣尘而游世俗者,固当江海苍生,林薮万物,乌兽不骇,人岂惊哉。而言汝将固惊者,明其够不惊也。

且浑沌氏之术,子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注〕在彼为彼,在此为此,浑沌玄同,孰识之哉?所识者常识其述耳。

〔疏〕夫浑沌无心,妙绝智虑,假令圣贤时达,亦何足识哉。明恍惚深玄,故推之於情意之表者也。

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於东海之滨。

〔疏〕谆,淳也。苑,小风也,亦言是扶摇大风也。滨,涯;大壑,海也。谆芒苑风,皆寓言也。庄生寄此二人,明於大道,故假宾主,相值海涯。

苑风曰:子将奚之?

〔疏〕奚,何也。之,往也。借问谆芒,有何游往。

曰:将之大壑。

〔疏〕欲往东海。

曰:奚为焉?

〔疏〕又问何所求访。

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

〔疏〕夫大海泓宏,深远难测,百川注之而不溢,尾问泄之而不乾。以譬至理,而其义亦然。故虽寄往沧淇,实乃游心大道也。

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

〔疏〕五行之内,唯民横目,故谓之横月之民。且谆芒东游,临於大壑,观其深远,而为治方。苑风既察此情,因发斯问:夫子岂无意於黔首?愿闻圣化之法也。

谆芒曰: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

〔疏〕施令设官,取得宜便,技擢荐举,不失才能。知此则天下太平,彝伦攸叔,圣治之卫,在乎兹也。

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注〕皆因而任之。

〔疏〕夫所乖舛,事业多端,是以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故治之者莫先任物,铃须睹见其情事而察其所为,然后顺物而行,则无不当也。

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注〕使物为之,则不化也。

〔疏〕所有施行之事,教令之言,咸任物自为,而不使物从己。如此,则宇内苍生自然从化。

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注〕言指指麾顾昤而民各至其性也,任其自为故。

〔疏〕挠,动也。言动手指挥,举目顾盼,则四方钦附,万国来朝。圣治功能,其义如是。有本作显字者,言用显指挥,四方皆服。此中凡有三人:一圣,二德,三神。以上圣治,

以下次列德神二。愿闻德人。

〔疏〕前之圣治,以蒙敷释;德人之义,深所愿闻。

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

〔注〕率自然耳。

〔疏〕妙契道境,得无所得,故曰德人。德人凝神端拱,寂尔无思,假令应物行化,曾无谋虑。

不藏是非美恶。

〔注〕无是非於胸中而任之天下。

〔疏〕怀道抱德,物我俱忘,岂容蕴蓄是非,包藏善恶邪。

四海之内共利之之为悦,共给之之为安;

〔注〕无自私之怀也。

〔疏〕夫德人惠泽弘博,褊覃韦品,故货利将四海共同,资给与万民无别,是普#32天庆悦,率土安宁。

照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疏〕夫婴儿失母,心照怅#33而无所依;行李迷途,神傥莽而无所据。

用斯二事,以况德人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

〔注〕德者,神人述也,故曰容。

〔疏〕寡欲止#34分,故财用有余;不责滋味,故饮食取足;性命无求,故不知所从来也。总结前义,故云德人之容。

愿闻神人。

〔注〕愿闻所以述也。

〔疏〕德者,神人之逵耳,愿闻所以述也。

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

〔注〕乘光者乃无光。

〔疏〕乘,用也。光,智也。上品神人,用智照物,虽复光如日月,即照而亡,寨体黜聪,心形俱遣,是故与形灭亡者也。

此谓照旷。

〔注〕无我而任物,空虚无所怀者,非阁塞也。

〔疏〕智周万物,明逾三景,无幽不烛,岂非旷远。

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

〔注〕情尽命至,天地乐矣。事不妨乐,斯无事矣。

〔疏〕穷性命之致,尽生化之情,故寄天地之问而未尝不逍遥快乐。既达物我虚幻,是以万事销亡。

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

〔注〕情复而混冥无进也。

〔疏〕夫忘照而照,照与三景高明;忘生而生,生将二仪并乐。故能观万物之还原,睹四生之复命,是以混沌无分而冥同一道也。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於武王之师。

〔疏〕门与赤张,姓也。无鬼,满稽,名也。二千五百人为师,师,众也。武王伐纣,兵渡孟津,是时则二人共观。

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罹此患也。

〔疏〕罹,遭也。虞舜以揖让御时,武王以干戈济世。而揖让干戈,优劣县隔。以斯商度,互有不及之言。而兵者不祥之器,故遭残杀之祸也。

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

〔注〕言二圣俱以乱故治之,则揖让之与用师,直是时异耳,未有胜负於其问也。

〔疏〕均,平也。若天下太平,物皆得理,则何劳虞舜作法治之。良由尧年将喊,其德日衰,故让重华,令其缉理也。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

〔注〕均治则愿各足矣,复何为计有虞氏之德而推以为君哉。许无鬼之言是也。

〔疏〕宇内清夷,志愿各足,则何须计有虞氏之德而推之为君。此领悟无鬼之言,许其有理也。

有虞氏之药疡也,

〔注〕天下皆息创乱,故求虞氏之药。

〔疏〕疡,头疮也。夫身上患创,故求医疗,亦犹世逢纷扰,须圣人治之。是以不病则无医,不乱则无圣。

秃而施髻,病而求医。

〔疏〕鬓发如云,不劳施松,幸无疾恙,岂假医人。是知天下清平,无烦大圣。此之二句,总结前二事也。

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憔然,圣人羞之。

〔注〕明治天下者,非以为荣。

〔疏〕操,执也。修,理也。焦#35然,憔悴貌。夫孝子之治慈父,既不伐其功绩,圣人之救祸乱,岂矜以荣显。事不得已,是故羞之。

至德之世,不尚贤,

〔注〕贤当其位,非尚之也。

〔疏〕夫不肖与贤,各当其分,非尚之以别贤。

不使能;

〔注〕能者自为,非使之也。

〔疏〕上拙习性,不相夸企,非尚而使之。

上如标枝,

〔注〕出物上而不自高也。

〔疏〕君居民上,恬淡虚忘,犹如高树之枝,无心荣贵也。

民如野鹿;

〔注〕放而自得也。

〔疏〕上既无为,下亦淳朴,譬彼野鹿,绝君王之礼也。

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岂识裁非之义。率乎天理,更相亲附,宁知偏爱之仁者也。

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

〔注〕率性自然,非由知也。

〔疏〕率性成实,不知此实为忠;任其当理,岂将此当为信。

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

〔注〕用其自动,故动而不谢。

〔疏〕赐,蒙愿也。蠢动之物,即是精爽之类,更相驱使,理固自然。譬彼股肱,方兹耳目,既无心於为造,岂有情於蒙赖。无为理物,其义亦然。

是故行而无边,

〔注〕主能任其自行,故无进也。

〔疏〕君民淳朴,上下和平,率性而动,故无迩之可记。

事而无传。

〔注〕各止其分,故不传教於彼也。

〔疏〕方之首足,各有职司,止其分内,不相传习。迩既昧矣,事亦灭焉。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疏〕善事父母为孝。谈,伪也。馅,欺也。不以正求人谓之馅。为臣为子,事父事君,不馅不谈,尽忠尽孝;此乃再子之盛德也。

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注〕此直违俗而从君亲,故俗谓不肖耳,未知至当正在何许。

〔疏〕不肖,犹不似。君父言行,不择善恶,直致随时,曾无练争之心,故世俗之中,实为不肖,未知正理的在可许也。

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导#36谀之人也。然则俗故严於亲而尊於君邪?

〔注〕言俗不为尊严於君亲而从俗,俗不谓之馅,明尊严不足以服物,则服物者更在於从俗也。是以圣人未尝独异於世,铃与时消息,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岂有背俗而用我哉。

〔疏〕严,教也。此明违从不定也。世俗然善,则谏争是也。夫违俗从亲,为之导谈,而违亲从俗,岂非馅佞邪。且有逆有顺,故见是见非,而违顺既空,未知正在何处,又违亲从俗,岂谓尊严君父。

谓己导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注〕世俗遂以多同为正,故谓之导谈,则作色不受。

而终身导人也,终身谀人也,

〔注〕亦不问道理,期於相善耳。

〔疏〕勃,怫,皆嚷貌也。导,达也,谓其馅佞以媚君亲也。言世俗之人,谓己馅佞,即作色而怒,不受其名,而终身导谈,举世皆尔。

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37坐。

〔注〕夫合譬饰辞,应受导谈之罪,而世复以此得人以此聚众亦为从俗者,怛不见罪坐也。

〔疏〕夫能合於譬喻,饰於浮词,人皆竞趋,故以聚众,能保其终始,合其本末,众既从之,故不相罪坐也。譬,本有作璧字者,言合珪璧也。

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导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愚之至也。

〔注〕世皆至愚,乃更不可不从。

〔疏〕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上衣下裳,以象天地,红紫之色,问而为彩,用此华饰,改动容貌,以媚一世,浮伪之人,不谓导谈,翻且从君馅佞。此乃与夫流俗之人而徒党,更相彼此,通用是非,自谓殊於众人,可谓愚痴之至。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注〕夫圣人道同而帝王殊进者,诚世俗之惑不可解,故随而任之。

[疏〕解,悟也。灵,智也。知其愚惑者,圣人也。随而任之,故愚非惑也。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议阁鄙,触境生迷,所以竟世终身不觉悟也。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注〕天下都惑,虽我有求商至道之情而终不可得。故尧舜汤武随时而已。

〔疏〕适,往也。政,至也。惑,迷也。析,求也。夫三人同行,一人迷路,所往之方,犹自可至,惑少解多故也;二人迷.则神劳而不至,迷胜悟劣故也。今宇内皆惑,庄生虽求向至道之情,无由能致,故可悲伤也。

大声不入於里耳,

〔注〕非委巷之所尚也。

《折杨》《皇萼》#38,则磕然而笑。

〔注〕俗人得情曲,则同声动笑也。

〔疏〕大声,谓咸池大韶之乐也,非下里委巷之所闻。《折杨》《皇华》,盖古之浴中小曲也,斥狎鄙野,故嗑然动容,同声大笑也。昔魏文侯听於古乐,悦然而睡,闯郑卫新声,欣然而喜,即其事也。

是故高言不止於众人之心,

〔注〕不以存怀。

〔疏〕至妙之谈,超出俗表,枚谓之高言。适可蕴常圣之厦府,岂容止於众人之智乎。大声不入於里耳,高言固不止於众心。

至言不出,俗盲胜也。

〔注〕此天下所以未尝用圣而常自用也。

〔疏〕出,显也。至道之言,淡而无味,不入委巷之耳,岂止众人之心。而流俗之言,饰词浮伪,犹如折杨之曲,喜听者多。俗说既其当途,至言於乎隐蔽,故《齐物》云,言隐於荣华。

以二垂#39踵惑,而所适不得矣。

〔注〕各有信据,故不知所之。

〔疏〕踵,足也。夫迷方之士,指北为南,二惑既生,垂脚不得,一,人亦无由独进,砍达前所,其可得乎。此复释前惑者也。

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

〔疏〕夫二人垂踵,所适尚难,况天下皆迷,如何得正。故虽有求向之心,其固不可得。此释前不亦悲乎,伤欺既深,所以郑重。

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

〔注〕即而同之。

〔疏〕释,放也。迷惑既深;造次难解,而强钦正者,又是一愚,莫若放而不推,则物我安矣。

不推,谁其比忧,

〔注〕趣令#40得当时之适,不强推之令解也,则相与无忧於一世矣。

〔疏〕比,与也。若任物解惑,弃而不推,则彼此逍遥,忧息谁与也。

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注〕厉,恶人也。言天下皆不愿为恶,或迫於苛役,或迷而失性耳。然迷者自思复,而厉者自思善,故我无为而天下自化。

〔疏〕厉,丑病人。遽,速也。汲汲,勿迫貌。言丑人半夜生子,速取火而看之,情意忽忙,恐其似己。而厉丑恶之甚,尚希改丑以从妍,欲明愚惑之徒,岂不厌迷以思悟邪。释之不推,自无忧息。

百年之木,破为牺樽,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樽於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於失性一也。

〔疏〕牺,刻作牺牛之形,以为祭器,名曰牺尊也。问,别。既削刻为牛,又加青黄文饰,其一断弃之沟渍,不被收用。若将此两断相比,则美恶有殊,其於失丧性一也。此且起譬也。

蹶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

〔疏〕此合谕也。桀坏之纵凶残,曾史之行仁义,虽复善恶之迸有别,而丧真之处实同。

且夫失性有五:

〔疏〕迷情失性,抑乃多端,要且而言,其数有五。

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疏〕五色者,青黄赤白黑也,流俗耽责,以此乱目,不能见理,故曰不明也。

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

〔疏〕五声,谓官商角征羽也。淫滞俗声,不能闻道,故日不聪。

三曰五臭熏鼻,困傻中颗;

〔疏〕五臭,谓擅熏香经腐。惶,塞也,谓刻贼不通也。言鼻耽五臭,故壅塞不通而中伤颗额也。外书呼为臭也。故《易》云其臭如兰;《道经》谓五香,故《西升经》云香味是充也。

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

〔疏〕五味,谓酸辛甘苦咸也。厉,病;爽,失也。令人着五味,秽浊口根,遂使咸苦成疠,舌失其味,故言厉爽也。

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疏〕趣,取也。滑,乱也。顺心则取,违情则舍,挠乱其心,使自然之性驰竞不息,轻浮躁动,故曰飞扬也。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疏〕总结前之五事,皆是伐命之刀,害生之斧,是生民之巨害也。

而扬墨乃始离歧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

〔疏〕离趺,用力貌也。言杨朱、墨翟,各擅己能,失性害生,以此为得,既乖自然之理,故非庄生所得也。

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鹊之在於笼也,亦可以为得矣。

〔疏〕夫仁义礼法约束其心者,非真性者也。既伪其性,则遭困苦。若以此困而为得者,则何异乎鸠鹊之乌在樊笼之中,传其自得者也。

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鹉冠捂笋绅修以约其外,

〔疏〕皮弁者,以皮为冠也。鹤者,乌名也,似骛,绪色,出郁林;取其翠羽饰冠,故谓之鹤冠。此乌,知天文者为之冠也。缙,珪#41,亦插也。缙,插。份,犹质也。绅,大带也。修,长裙也。此皆以饰朝服也。夫浮伪之徒,以取舍为业,故声色诸尘柴塞其内府,衣冠插质约其外形,、背无为之道,乖自然之性,以此为得,何异鸠鹊也。

内支盈於柴栅,外重继缴,院梡然在继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於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疏〕支,塞也。盈,满。栅,篱也。继缴,绳也。院院,视貌也。夫以取舍塞满於内府,故方柴栅;缙绅约束於外形,取譬缴绳。既因弊如斯,而自以为得者,则何异有罪之人,交臂历指,以绳反缚也。又类乎虎豹遭陷,困於囊槛之中,忧厄困苦,莫斯之甚,自以为得,何异此乎。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四竟

#1赵本『已』作『止』。

#2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事』当改作『技』。

#3《阙误》引张君房本『藏』作『沈』。

#4郭庆藩引文『尝』作『尚』。

#5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叔』作『寂』。

#6郭庆藩引文『盛』作『德』。

#7郭庆藩引文『和』上补『示』。

#8郭庆藩引文『不』上补『非非』二字,删『不』下『非』字。

#9赵本『还』作『旋』。

#10郭庆藩引文『常』作『寿』。下『庶享多福』作『多其男子』。

#11郭庆藩引文无『问音』二字。

#12王孝鱼云,依王叔岷说当改『理』为『通』。

#13《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已』作『纪』。

#14原作『盍』,依正文改正作『问』。

#15『不』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补。

#16郭庆藩引文『应』改作『者』。

#17郭庆藩引文删『之』字。

#18王孝鱼依赵本删『所』字。

#19郭庆藩引文『师』作『尔』。

#20『东』疑『陈』之误,今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当改。

#21郭庆藩引文无『辑,音集』三字,

#2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泛』俱作『问』。

#23『复』疑为『履』之误,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当改。

#24郭庆藩引文『记』作『托』。

#25《阙误》引张君房本一有』下有『机』字。

#26《阙误》引张君房本『为』作『桔』。

#27郭庆藩引文『体』作门骸』。

#28郭庆藩引文『适』下有【时』字。

#29郭庆藩引文『警』下补『是』字。

#30郭庆藩引文『斯』字改作『有』。

#31郭庆藩引文『古』上补『向』字。

#32郭庆藩引文『普』上补『以』字。

#33『勃』疑『怅』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

#34【上』疑『止』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

#3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焦』俱作「妩』。

#36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导』俱作一道』。

#37《阙误》引张君房本『相』下有『罪』字。

#38原作『华』,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俱作『萼』、故改,下疏文同。

#3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垂』作『缶』。

#40依赵本改『令』作『会』。

#41『珪』及以下『亦插也捂插笋犹』八字文意混乱,当依郭庆藩引文改作『插也。质,犹珪,谓插』七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