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字伟长,北海剧人。建安中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与王粲诸人并号“建安七子”。而干独究心儒业,不慕禄仕。魏文帝称之曰:“伟长怀文抱质,恬憺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先贤行状》谓干笃行体道,不耽世荣。魏太祖特旌命之,辞疾不就。后以为上艾长,又以疾不行。[1]干没三年,而魏乃受汉禅。故干虽与曹氏周旋,犹卒于汉世也。著《中论》二十余篇,今存二十篇。曾巩尝论之曰:“汉承周衰及秦灭学之余,百氏杂家与圣人之道并传,学者罕能独观于道德之要,而不牵于俗儒之说。至于治心养性去就语默之际,能不悖于理者固希矣,况至于魏之浊世哉!干独能考六艺,推仲尼、孟轲之旨,述而论之。求其辞,时若有小失者,要其归不合于道者少矣。其所得于内者,又能信而充之,逡巡浊世,有去就显晦之大节。”[2]盖巩深推许之云。
(一)《周官》“三教”为学之根本 干之修习经术,不甚可考。就《中论》观之,则殆为古学者也。故《治学篇》,首列《周官》“三教”为学之本。其言曰:“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3]又论德艺相关之重曰:“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饰能、统事、御群也,圣人之所不能已也。艺者,所以事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瘣;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若欲为乎君子,必兼之乎?先王之欲人为君子也,故立保氏,掌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教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4]。大胥掌学士之版。春入学,舍采,合万舞;秋班学,合声,讽诵讲习,不解于时。故《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既修其质,且加其文。文质著然后体全,体全然后可登乎清庙,而可羞乎王公。故君子非仁不立,非义不行,非艺不治,非容不庄。四者无愆,而圣贤之器就矣。”[5](《艺纪》)盖《周官》三教,本自相通,德艺交修,则六行亦立也。
(二)智重于行 《周官》所教六德,以智为首。故《中论》言德者,以智为尤重,且谓力行不如明哲也。《智行篇》曰:“或问曰:‘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对曰:‘其明哲乎?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圣人之可及,非徒空行也,智也。’”[6]又曰:“人之行莫大于孝,莫显于清。曾参之孝,有虞不能易;原宪之清,伯夷不能间。然不得与游、夏列在四行之科,以其才不如也。仲尼问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之行,不若颜渊远矣。然而不服其行,服其闻一知十。由此观之,盛才所以服人也,仲尼亦奇颜渊之有盛才也。故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达于圣人之情,故无穷难之辞,是以能独获亹亹之誉,为七十子之冠。曾参虽质孝,原宪虽体清,仲尼未甚叹也。”[7]又曰:“夫明哲之士者,威而不慑,困而能通,决嫌定疑,辨物居方。禳祸于忽杪[8],求福于未萌。见变事则达其机,得经事则循其常。巧言不能推,令色不能移。动作可观则,出辞为师表。比诸志行之士,不亦谬乎?”[9]按:孔门并称知仁勇三德,而以仁为高。后儒每言务智不如躬行,虽足成践履之效,而或流于迂阔,暗于事情。《中论》疾其弊,故称智重于行与?
(三)法象 《周官》教六仪以修容,贾子书有《容经》。盖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与仪本并重也。《中论·法象篇》曰:“夫法象立,所以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仪。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为冕服采章以旌之,为珮玉鸣璜以声之,欲其尊[10]也,欲其庄也,焉可懈慢也?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义存,仁义存故盛德著,盛德著[11]故可以为法象,斯谓之君子矣。君子者,无尺土之封而万民尊之,无刑罚之威而万民畏之,无羽籥之乐而万民乐之,无爵禄之赏而万民怀之。其所以致之者,一也。故孔子曰:‘君子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诗云:‘敬尔威仪,惟民之则。’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莫之则者,则慢之者至矣。”[12]又曰:君子“立必磐折,坐必抱鼓,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视不离乎结襘之间,言不越乎表著之位。声气可范,精神可爱,俯仰可宗,揖让可贵,述作有方,动静有常,帅[13]礼不荒,故为万夫之望也。”[14]然《中论》所谓法象,非虚饰其仪表。以有德之人,则其容止之著见者,当自然可观如此者耳。
《中国哲学史》三终。
* * *
[1] 如上徐干生平,参见《王卫二刘传》:《三国志》三第599页。
[2] 《曾巩:徐干中论目录序》:《中论解诂》第396页。
[3] 《治学》:《中论解诂》第1页。
[4] “六曰车马之容”,诸本皆无,脱。据《四库全书》第696册第479页,《中论解诂》第114—115页补。
[5] 《艺纪》:《中论解诂》第112—115页。
[6] 《智行》:《中论解诂》第144页。
[7] 《智行》:《中论解诂》第147—148页。
[8] “杪”,诸本皆误作“秒”。据《四库全书》第696册第483页,《中论解诂》第157页改。
[9] 《智行》:《中论解诂》第157页。
[10] “尊”,诸本皆误作“专”。据《四库全书》第696册第471页,《中论解诂》第21页改。
[11] “盛德著”,诸本皆无,脱。据《四库全书》第696册第471页,《中论解诂》第21页补。
[12] 《法象》:《中论解诂》第21页。
[13] “帅”,诸本皆误作“师”。据《四库全书》第696册第472页,《中论解诂》第36页改。
[14] 《法象》:《中论解诂》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