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六书音均表

今韵古分十七部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今世所存韵書。廣韵最古。廣韵二百六部。葢放於隋陸灋言。【戴東原編修聲韵考曰。灋言書今不傳。宋廣韵卷首猶題云陸灋言𢰅本、長孫納言箋注。而集韵韵例曰。先帝時令陳彭年、丘雍因灋言韵。就爲刊益。然則廣韵之二百六韵。葢灋言舊目。】自唐初有同用獨用之功令。以便屬文之士。【聲韵考曰。唐封演聞見記云。陸灋言𢰅爲切韵。先仙刪山之類、屬文之士苦其苛細。國初許敬宗等𧨢議。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然則廣韵同用獨用之注乃唐初功令。】至南宋劉淵新刊禮部韵略。遂併同用之韵爲一韵。而爲部百有七。今取百有七部之書。考求古音今音。混淆未明。無由討古音之源也。宋鄭庠分古韵爲六部。近崑山顧炎武據依廣韵部分分古韵爲十部。而婺源江永又分爲十三部。鄭氏東冬江陽庚靑蒸、入聲屋沃覺藥陌錫職爲一部。支微齊佳灰爲一部。魚虞歌麻爲一部。眞文元寒刪先、入聲質物月曷黠㞕爲一部。蕭肴豪尤爲一部。侵覃鹽咸、入聲緝合葉洽爲一部。其說合於漢魏及唐之杜甫韓愈所用。而於周秦未能合也。顧氏考三百篇作詩本音。二百六部分爲十。東冬鍾江爲一部。支脂之微齊佳皆灰咍、入聲質術櫛物迄月𣳚曷末黠鎋㞕薛麥㫺錫職德爲一部。魚虞模侯、入聲藥鐸陌爲一部。眞諄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爲一部。蕭宵肴豪尤幽、入聲屋沃燭覺爲一部。歌戈麻爲一部。陽唐爲一部。庚耕淸靑爲一部。蒸登爲一部。㑴覃談鹽添咸銜嚴凡、入聲緝合盇葉怗洽狎業乏爲一部。較鄭氏爲密矣。江氏訂其於三百篇所用有未合者。作古韵標準。二百六部分爲十三。東冬鍾江爲一部。支脂之微齊佳皆灰咍、入聲麥㫺錫職德爲一部。魚虞模、入聲藥鐸陌爲一部。眞𧭺臻文欣魂𤶨、入聲質術櫛物迄𣳚爲一部。元寒桓刪山先仙、入聲月曷末黠鎋㞕薛爲一部。蕭宵肴豪爲一部。歌戈麻爲一部。陽唐爲一部。庚耕淸靑爲一部。蒸登爲一部。尤侯幽、入聲屋沃燭覺爲一部。㑴、入聲緝爲一部。覃談鹽添咸銜嚴凡、入聲合盇葉怗洽狎業乏爲一部。較諸顧氏益密。而仍於三百篇有未合者。今旣泛濫毛詩。理順節解。因其自然。補三家部分之未僃。釐平入相配之未確。定二百六部爲十七部。表於左。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一部 〇七  之〇六  止〇七  志〇二十四职

〇    〇    〇    〇

〇十六 咍〇十五 海〇十九 代〇二十五德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二部 〇三  萧〇二十九筱〇三十四啸〇

〇四  宵〇三十 小〇三十五笑〇

〇五  肴〇三十一巧〇三十六效〇

〇六  𩫕〇三十二晧〇三十七号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三部 〇十八 尤〇四十四有〇四十九宥〇一  屋

〇    〇    〇    〇二  沃

〇二十 幽〇四十六黝〇五十一幼〇三  烛

〇    〇    〇    〇四  觉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四部 〇十九 矦〇四十五厚〇五十 𠊱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五部 〇九  鱼〇八  语〇九  御〇十八 药

〇十  虞〇九  麌〇十  遇〇

〇十一 模〇十  姥〇十一 暮〇十九 铎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六部 〇十六 蒸〇四十二拯〇四十七证〇

〇    〇    〇    〇

〇十七 登〇四十三等〇四十八嶝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七部 〇二十一㑴〇四十七𡪢〇五十二沁〇二十六缉

〇二十四盐〇五十 琰〇五十五豓〇二十九叶

〇二十五添〇五十一忝〇五十六㮇〇三十 怗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八部 〇二十二覃〇四十八感〇五十三勘〇二十七合

〇二十三谈〇四十九敢〇五十四阚〇二十八盇

〇二十六咸〇五十二豏〇五十七陷〇三十一洽

〇二十七衔〇五十三槛〇五十八鉴〇三十二狎

〇二十八严〇五十四俨〇五十九酽〇三十三业

〇二十九凡〇五十五范〇六十 梵〇三十四乏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九部 〇一  东〇一  董〇一  送〇

〇二  冬〇二  肿〇二  宋〇

〇三  锺〇三  讲〇三  用〇

〇四  江〇    〇四  绛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十部 〇十  阳〇三十六养〇四十一漾〇

〇    〇    〇    〇

〇十一 唐〇三十七荡〇四十二宕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十一部〇十二 庚〇三十八𣖀〇四十三映〇

〇十三 耕〇二十九耿〇四十四诤〇    〔「二十九耿」当作「三十九耿」。〕

〇十四 淸〇四十 静〇四十五劲〇

〇十五 靑〇四十一迥〇四十六径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十二部〇十七 眞〇十六 轸〇二十一震〇五  质

〇十九 臻〇    〇    〇七  櫛

〇一  先〇二十七铣〇三十二䨷〇十六 㞕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十三部〇十八 𧭺〇十七 准〇二十二𥤁〇

〇二十 文〇十八 吻〇二十三问〇

〇二十一欣〇十九 隐〇二十四焮〇

〇二十三魂〇二十一混〇二十六慁〇

〇二十四𤶨〇二十二𢓼〇二十七𢚉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十四部〇二十二元〇二十 阮〇二十五愿〇

〇二十五寒〇二十三旱〇二十八翰〇

〇二十六桓〇二十四缓〇二十九换〇

〇二十七𠜂〇二十五潸〇三十 谏〇

〇二十八山〇二十六产〇三十一裥〇

〇二  仙〇二十八獮〇三十三线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十五部〇六  脂〇五  旨〇六  至〇六  术

〇    〇    〇八  未〇八  物

〇八  微〇七  㞑〇十二 霁〇九  迄

〇    〇    〇十三 祭〇十  月

〇十二 齐〇十一 荠〇十四 泰〇十一 没

〇    〇    〇十六 怪〇十二 曷

〇十四 皆〇十三 骇〇十七 𡗒〇十三 末

〇    〇    〇十八 队〇十四 黠

〇十五 灰〇十四 贿〇二十 废〇十五 鎋

〇    〇    〇    〇十七 薛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十六部〇五  支〇四  纸〇五  寘〇二十 陌

〇    〇    〇    〇二十一麦

〇十三 佳〇十二 蟹〇十五 卦〇二十二㫺

〇    〇    〇    〇二十三锡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弟十七部〇七  歌〇三十三哿〇三十八个〇

〇八  戈〇三十四果〇三十九过〇

〇九  麻〇三十五马〇四十 禡〇

弟一部弟十五部弟十六部分用說

廣韵上平七之十六咍、上聲六止十五海、厺聲七志十九代、入聲二十四職二十五德爲古韵弟一部。上平六脂八微十二齊十四皆十五灰、上聲五旨七㞑十一薺十三駭十四賄、厺聲六至八未十二霽十三祭十四泰十六怪十七夬十八隊二十廢、入聲六術八物九迄十月十一𣳚十二曷十三末十四黠十五鎋十七薛爲古韵弟十五部。上平五支十三佳、上聲四紙十二蟹、厺聲五寘十五卦、入聲二十陌二十一麥二十二㫺二十三錫爲古韵弟十六部。

五支、六脂、七之三韵自唐人功令同用。鮮有知其當分者矣。今試取詩經韵表弟一部、弟十五部、弟十六部觀之。其分用乃截然。且自三百篇外。凡羣經有韵之文及楚騷諸子秦漢六朝詞章所用。皆分別謹嚴。隨舉一章數句無不可證。或有二韵連用而不辨爲分用者。如詩相鼠二章齒止俟、弟一部也。三章體禮死、弟十五部也。魚麗二章鱧旨、弟十五部也。三章鯉有、弟一部也。板五章懠毗迷尸屎葵資師、弟十五部也。六章箎圭攜、弟十六部也。孟子引齊人言雖有智慧二句、弟十五部也。雖有鎡基二句、弟一部也。屈原賦寧與騏驥抗軶二句、弟十六部也。寧與黃鵠比翼二句、弟一部也。秦琅邪臺刻石自維卄六年至莫不得意凡二十四句。以始紀子理士海事富志字載意韵、弟一部也。自應時動事至莫不如畫凡十二句。以帝地懈辟易畫韵、弟十六部也。倘以相鼠齒與禮死成文、魚麗鯉與旨爲韵。則自亂其例而非韵。玉裁讀坊本詩經竹竿二章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每疑右爲古韵弟一部字。弟爲弟十五部字。二字古鮮合用。及考唐石經、宋本集傳、明國子監注疏本皆作遠兄弟父母。而後其疑豁然。三部自唐以前分別最嚴。葢如眞文之與庚靑與㑴。稍知韵理者皆知其不合用也。自唐初功令不察。支脂之同用。佳皆同用。灰咍同用。而古之畫爲三部始湮𣳚不傳。迄今千一百餘年。言韵者莫有見及此者矣。

古七之字多轉入於尤韵中。而五支六脂則無有。此三部分別之大槩也。

職德爲弟一部之入聲。術物迄月𣳚曷末黠鎋薛爲弟十五部之入聲。陌麥㫺錫爲弟十六部之入聲。顧氏於三部平聲旣合爲一。故入聲亦合爲一。古分用甚嚴。卽唐初功令陌麥㫺同用、錫獨用、職得同用。亦未若平韵之掍合五支六脂七之爲一矣。

弟二部弟三部分用說

下平三蕭四宵五肴六豪、上聲二十九篠三十小三十一巧三十二晧、厺聲三十四嘯三十五笑三十六效三十七號爲古韻弟二部。十八尤二十幽、上聲四十四有四十六黝、厺聲四十九宥五十一幼、入聲一屋二沃三燭四覺爲古韵弟三部。詩經及周秦文字分用畫然。顧氏誤合爲一部。江氏古韵標準旣正之矣。

顧氏於平聲合二部爲一。故弟二部之字轉入於弟三部入聲者、不能分別而箋識之也。

弟三部之入聲、顧氏割其半入魚模韵。如屋讀烏、獨讀𨑒之類。皆漢後之轉音。非古本音。卽以侯合魚之誤也。

弟三部弟四部弟五部分用說

下平十九矦、上聲四十五厚、厺聲五十𠋫爲古韵弟四部。上平九魚十虞十一模、上聲八語九麌十姥。厺聲九御十遇十一暮、入聲十八藥十九鐸爲古韵弟五部。詩經及周秦文字分用畫然。顧氏誤合矦於魚爲一部。江氏又誤合矦於尤爲一部。皆攷之未精。顧氏合矦於魚、其所引據皆漢後轉音。非古本音也。矦古音近尤、而別於尤。近尤、故入音同尤。別於尤、故合諸尤者亦非也。

弟二弟三弟四弟五部、漢以後多四部合用。不甚區分。要在三百篇故較然畫一。載馳之驅矦、不連下文悠曹憂爲一韵。山有蓲之蓲榆婁驅愉、不連下章栲杻埽考保爲一韵。南山有臺之枸楰耇後、不連上章栲杻壽茂爲一韵。左氏傳專之渝攘公之羭、不與下文蕕臭爲一韵。此弟四部之別於弟三部也。株林之駒株、不與馬野爲一韵。板之渝驅、不與怒豫爲一韵。史記甌寠滿溝、不與汙邪滿車爲一韵。此弟四部之別於弟五部也。

古弟二部之字多轉入於屋覺藥鐸韵中。弟三部之字多轉入於蕭宵肴豪韵中。弟四部之字多轉入於虞韵中。弟五部平聲之字多轉入於麻韵中。入聲之字多轉入於陌麥㫺韵中。此四部分別之大槩也。

左氏傳鸜鵒童謠。首二句鵒辱及末二句鵒哭、弟三部也。羽野馬、弟五部也。跦矦襦、弟四部也。巢遙勞驕、弟二部也。一謠而可識四部之分矣。

弟五部弟十六部入聲分用說

弟五部入聲與弟十六部入聲、周秦漢人分用。㬜宋而下多以弟五部入聲之字韵入於弟十六部。鄭氏合藥陌錫爲一部。未爲審矣。

弟六部獨用說

下平十六蒸十七登、上聲四十二拯四十三等、厺聲四十七證四十八嶝爲古韵弟六部。自古獨用無異辭。鄭庠合諸庚靑爲一部。其說甚疏。而南宋劉淵併證嶝入徑韵。元陰時夫併拯等入迥韵。爲唐功令所未議合。而以臆見誤合之者。

弟七部弟八部分用說

下平二十一㑴二十四鹽二十五添、上聲四十七𡪢五十琰五十一忝、厺聲五十二沁五十五𧰚五十六㮇、入聲二十六緝二十九葉三十怗爲古韵弟七部。下平二十二覃二十三談二十六咸二十七銜二十八嚴二十九凡、上聲四十八感四十九敢五十二豏五十三檻五十四儼五十五范、厺聲五十三勘五十四闞五十七陷五十八鑑五十九釅六十梵、入聲二十七合二十八盇三十一洽三十二狎三十三業三十四乏爲古韵弟八部。【廣韵平上厺入末四韵、其次弟本如是。唐功令鹽添同用、咸銜同用、嚴凡同用。上聲琰忝同用、豏檻同用、儼范同用。厺聲𧰚㮇同用、陷鑑同用、釅范同用。入聲葉怗同用、洽狎同用、業乏同用。宋景德四年。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明年大中祥符元年。勅改名大宋重修廣韵。同用獨用皆仍唐舊。粤三十一年爲景祐四年。修禮部韵略。以賈昌朝請。韵窄者凡十三處許令附近通用。葢合嚴於鹽添、合凡於咸銜、合儼於琰忝、合范於豏檻、合釅於𧰚㮇、合梵於陷鑑、合業於葉怗、合乏於洽狎、并合欣於文、合隱於吻、合焮於問、合迄於物、又合廢於隊代。爲十有三處。今廣韵上厺聲末四韵各本改同禮部韵略及集韵。與平入聲齟齬。此係禮部韵略頒行後。檢廣韵者依新例塗改。遂相沿舛謬。幸其參𢀩不治。尙可稽尋。𧨢見聲韵攷。】詩三百篇分用畫然。漢以後乃多合用。非三百篇卽合用也。顧氏合而一之。江氏旣正之矣。

弟九部獨用說

上平一東二冬三鍾四江、上聲一董二腫三講、厺聲一送二宋三用四絳爲古韵弟九部。古獨用無異辭。江韵音轉近陽韵。古音同東韵也。鄭庠以東冬江陽庚靑蒸合爲一部。其說疏矣。

弟十部獨用說

下平十陽十一唐、上聲三十六養三十七蕩、厺聲四十一漾四十二宕爲古韵弟十部。古獨用無異辭。

弟十一部獨用說

下平十二庚十三耕十四淸十五靑、上聲三十八梗三十九耿四十靜四十一迥、厺聲四十三映四十四諍四十五勁四十六徑爲古韵弟十一部。古獨用無異辭。

弟十二部弟十三部弟十四部分用說

上平十七眞十九臻、下平一先、上聲十六軫二十七銑、厺聲二十一震三十二霰、入聲五質七櫛十六㞕爲古韵弟十二部。十八𧭺二十文二十一欣二十三魂二十四𤶨、上聲十七準十八吻十九隱二十一混二十二𢓼、厺聲二十二𥤁二十三問二十四焮二十六慁二十七恨爲古韵弟十三部。二十二元二十五寒二十六桓二十七刪二十八山、下平二仙、上聲二十阮二十三旱二十四緩二十五潸二十六產二十八獮、厺聲二十五願二十八翰二十九換三十諫三十一襉三十三線爲古韵弟十四部。三百篇及羣經、屈賦分用畫然。漢以後用韵過寛。三部合用。鄭?乃以眞文元寒刪先爲一部。顧氏不能𣸧考。亦合眞以下十四韵爲一部。僅可以論漢魏閒之古韵。而不可以論三百篇之韵也。江氏考三百篇。辨元寒桓刪山仙之獨爲一部矣。而眞臻一部與𧭺文欣魂庠一部分用。尙有未審。讀詩經韵表而後見古韵分別之嚴。唐虞時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灮蕐、宏予一人、弟十二部也。南風之薫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弟十三部也。卿雲爛兮、禮縵縵兮、日月灮蕐、旦復旦兮、弟十四部也。三部之分不始於三百篇矣。

弟十二部入聲質櫛韵、漢以後多與弟十五部入聲合用。三百篇分用畫然。如東方之日一章不與二章一韵、都人士三章不與二章一韵、可證。

弟十七部獨用說

下平七歌八戈九麻、上聲三十三哿三十四果三十五馬、厺聲三十八箇三十九過四十禡爲古韵弟十七部。古獨用無異辭。漢以後多以魚虞之字韵入於歌戈。鄭氏以魚虞歌麻合爲一部。乃漢魏晉之韵。非三百篇之韵也。

古弟十七部之字多轉入於支韵中。

古十七部平入分配說

二十四職二十五德、陸灋言以配蒸登韵。攷毛詩古韵。爲之咍韵之入聲。

一屋二沃三燭四覺、陸灋言以配東冬鍾江韵。攷毛詩古韵。爲尤幽韵之入聲。

十八藥十九鐸、灋言以配陽唐韵。攷毛詩古韵。爲魚虞模之入聲。

二十六緝以下八韵、古分二部。其平入相配一也。

五質七櫛十六㞕、灋言以配眞臻先韵。與毛詩古韵合。

六術八物九迄十月十一𣳚十二曷十三末十四黠十五鎋十七薛、灋言以配𧭺文欣元魂𤶨寒桓刪山仙韵。攷毛詩古韵。爲脂微齊皆灰之入聲。

二十陌二十一麥二十二㫺二十三錫、灋言以配庚耕淸靑韵。攷毛詩古韵。爲支佳韵之入聲。

今韵同用獨用未允說

灋言二百六部、綜周秦漢魏至齊梁所積而成典型。源流正變。包括貫通。長孫納言謂爲酌古沿今。無以加者。可稱灋言素臣。如支脂之三韵、分之所以存古。類之所以適今。用意精深。後人莫測也。今韵支脂之同用。佳皆同用。灰咍同用。則弟一部弟十五部弟十六部之界蕪。尤矦同用。則弟三部弟四部之略泯。眞𧭺同用。元魂𤶨同用。先仙同用。則弟十二部弟十三部弟十四部之區畫靡漫。入聲質術同用。㞕薛同用。則弟十二部與弟十五部相紛糅矣。唐初功令、葢沿陳隋之習而不師古。然如支與脂之同用。則唐以前上自商頌、下迄隋季未、見有一篇蹈此者。唐之杜甫孰精文𨕖及庾信諸家。故所爲近體詩用五支韵者凡二十七首。不襍脂之一字。其意葢以許敬宗所定未善也。若南宋劉淵併證嶝入徑韵。元陰時夫併拯等入迥韵。則弟六部弟十一部之大閑潰決。唐功令所未議合而妄合之。又與平聲齟齬。其不學無術之甚矣。【唐以前、支韵必獨用。隨舉篇章。皆足爲證。文𨕖所載不必覼縷。卽如周興嗣千字文。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巳下用十韵。不襍脂之一字。庾信楊桺歌用二十七韵。不襍脂之一字。唐人之謹守六朝家法者、惟杜甫近體詩。如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萬里戎王子、憶過楊桺渚二首。重過何氏山雨尊仍在一首。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一首。贈畢四一首。元日寄韋氏妹一首。秦州襍詩唐堯眞自聖一首。過南鄰朱山人水亭一首。過故斛斯校書莊燕入非傍舍一首。送王侍御往東川放生池祖席一首。宴戎州楊使君東樓一首。雲安九日鄭十八𢹂酒陪諸公一首。宿㫺一首。鸚䳇一首。猿一首。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峽內歸田客一首。孟冬一首。和江陵宋大少府暮雨後同諸公及舍弟宴書齋一首。紫宸殿退朝口號一首。秋興昆吾御宿自逶迤一首。傷春鸎入新年語一首。贈崔十三評事公輔一首。偶題一首。同豆盧峯知字韵一首。復愁江上亦秋色一首。解悶憶過瀘戎摘荔枝一首。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絶句漁陽突騎邯鄲兒一首。凡五支韵必獨用。韓愈答崔立之八十二韵亦獨用五支。】

古十七部本音說

三百篇音韵、自唐以下不能通。僅以爲協音、以爲合韵、以爲古人韵緩不煩改字而已。自有明三山陳第深識確論。信古本音與今音不同。如鳳鳴高岡而啁噍之喙盡息也。自是顧氏作詩本音。江氏作古韵標準。玉裁保殘守闕。分別古音爲十七部。凡一字而古今異部。以古音爲本音。以今音爲音轉。如尤讀怡、牛讀疑、丘讀欺。必在弟一部而不在弟三部者、古本音也。今音在十八尤者、音轉也。舉此可以隅反矣。

弟一部之韵、音轉入於尤。弟三部尤幽韵、音轉入於蕭宵肴豪。弟四部矦韵、音轉入於虞。弟五部魚虞模韵、音轉入於麻。弟六部蒸韵、音轉入於㑴。弟七部㑴鹽韵、音轉入於覃談咸銜嚴凡。弟二部至弟五部、弟六部至弟八部、音轉皆入於東冬鍾。弟九部東冬鍾韵、音轉入於陽唐。弟十部陽唐韵、音轉入於庚。弟十一部庚耕淸靑韵、音轉入於眞。弟十二部眞先韵、音轉入於文欣魂𤶨。弟十三部文欣魂𤶨韵、音轉入於元寒桓刪山仙。弟十三部弟十四部、音轉皆入於脂微。弟十五部脂微齊皆灰韵、音轉入於支佳。弟十六部支佳韵、音轉入於脂齊歌麻。弟十七部歌戈韵、音轉亦多入於支佳。此音轉之大較也。

四江一韵、東冬鍾轉入陽唐之音也。不以其字襍厠之陽唐。而別爲一韵。繫諸一東二冬三鍾之後。別爲一韵、以箸今音也。繫諸一東二冬三鍾之後、以存古音也。長孫納言所謂酌古沿今者是也。其例甚善。而他部又未能準是例。惟二十幽一韵爲尤韵將轉入蕭之音。十九臻一韵爲眞韵將轉入?之音。亦用此例之意。

說文而下、字林所載卽多說文所無。苟有合於指事象形形聲會意之㳒。攷文者所不廢也。三百篇後、孔子、贊易。老子言道德五千餘言。用韵卽不必皆同詩。漢代用韵甚寬。離爲十七者、幾不可別識。晉宋而降、迄於梁陳。音轉音變。積習生常。區別旣多。陸韵遂定。皆古今聲音之自然。攷文者不能變今音而一反諸三代也。

古十七部音變說

古音分十七部矣。今韵平五十有七、上五十有五、厺六十、入三十有四。何分析之過多也。曰音有正變也。音之斂侈必適中。過斂而音變矣。過侈而音變矣。之者、音之正也。咍者、之之變也。【如同一台聲。而怡飴在之韵。咍怠在咍海韵。】蕭宵者、音之正也。肴豪者、蕭宵之變也。【如同一肖聲。而宵消在宵韵。梢旓在肴韵。同一高聲。歊在宵韵。蒿膏在豪韵。】尤矦者、音之正也。屋者、音之變也。【入聲沃燭爲正音。屋韵過侈爲音變。】魚者、音之正也。虞模者、魚之變也。【如都古音豬、荼古音舒之類。】蒸者、音之正也。登者、蒸之變也。【如厺聲韵目。證嶝二字皆登聲。嶝字古音同證。】㑴者、音之正也。鹽添者、㑴之變也。【如廉古音林。占古音鍼。】嚴凡者、音之正也。覃談咸銜者、嚴凡之變也。【嚴凡猶弟十四部之元韵。覃談咸銜猶弟十四部之寒桓刪山也。㑴猶弟十二部之眞韵。鹽添猶弟十二部之先韵。】冬鍾者、音之正也。東者、冬鍾之變也。【鍾爲正音。冬韵稍侈。東韵過侈。】陽者、音之正也。唐者、陽之變也。耕淸者、音之正也。庚靑者、耕淸之變也。【庚音侈。靑音斂。】眞者、音之正也。先者、音之變也。【如田古音陳、塡古音塵之類。】𧭺文欣者、音之正也。魂𤶨者、𧭺文欣之變也。【如魂云聲、雲芸妘沄在文韵。𤶨艮聲、垠齦在欣韵。】元者、音之正也。寒桓刪山仙者、元之變也。脂微者、音之正也。齊皆灰者、脂微之變也。支者、音之正也。佳者、支之變也。歌戈者、音之正也。麻者、歌戈之變也。大略古音多斂。今音多侈。之變爲咍。脂變爲皆。支變爲佳。歌變爲麻。眞變爲先。㑴變爲鹽。變之甚者也。其變之微者、亦審音而分析之。音不能無變。變不能無分。明乎古有正而無變。知古音之甚諧矣。

古四聲說

古四聲不同今韵。猶古本音不同今韵也。攷周秦漢初之文。有平上入而無厺。洎乎魏晉。上入聲多轉而爲厺聲。平聲多轉爲仄聲。於是乎四聲大僃。而與古不侔。有古平而今仄者。有古上入而今厺者。細意搜尋。隨在可得其條理。今學者讀三百篇諸書。以今韵四聲律古人。陸德明、吳棫皆指爲協句。顧炎武之書亦云平仄通押、厺入通押。而不知古四聲不同今。猶古本音部分異今也。明乎古本音不同今韵。又何惑乎古四聲不同今韵哉。如戒之音亟。慶之音羌。亯饗之音香。至之音質。學者可以類求矣。

古平上爲一類。厺入爲一類。上與平一也。厺與入一也。上聲僃於三百篇。厺聲僃於魏晉。【或謂四聲起於永明。其說非也。永明文章。沈約、謝朓、王融輩始用四聲以爲新變。五字之中、音韵悉異。一句之內、角徵不同。梁武帝不好焉。而問周捨曰。何謂四聲。捨曰。天子聖哲是也。謂如以此四字成句。是卽行文四聲諧協之旨。非多文如梁武不知平上厺入爲何物。而捨以此四字代平上厺入也。取宋書謝靈運傳論及南史沈約庾肩五陸厥傳、梁書王筠傳讀之自明。】

弟二部平多轉爲入聲。弟十五部入多轉爲厺聲。【弟二部樂籥爵綽較虐謔藥鑿沃櫟駮的翟濯翯躍蹻熇藐削溺等字、繹三百篇皆平聲。漢人不皆讀平矣。至弟十五部。古有入聲而無厺聲。隨在可證。如文𨕖所載班固西都賦平原赤勇士厲而下、以厲竄穢蹷折噬殺爲韵。厲竄穢噬讀入聲。左思蜀都賦軌躅八𨔶而下、以𨔶出室術駟瑟恤爲韵。駟讀入聲。吳都賦高門鼎貴而下、以貴傑裔世轍設噎爲韵。貴裔世讀入聲。魏都賦均田畫疇而下、以𠛱翳悅世爲韵。翳世讀入聲。髽首之豪而下、以傑闕設䀿裔髮爲韵。䀿裔讀入聲。郭璞江賦以䲦月聒䎀豁碣爲韵。䲦讀入聲。江淹擬謝㳒曹詩以汭別袂雪爲韵。汭袂讀入聲。擬謝臨川詩以缺設絶澈晣泬蔽汭逝雪穴滅澨說爲韵。䀿蔽汭逝澨讀入聲。灋言定韵之前。無厺不可入。至灋言定韵以後。而謹守者不知古四聲矣。他部皆準此求之。】

古無厺聲之說。或以爲怪。然非好學㴱思不能知也。不明乎古四聲、則於古諧聲不能通。如李陽冰校說文於臬字曰自非聲、徐鉉於裔字曰㕯非聲是也。於古假𠎥轉注尤不能通。如卒於畢郢之郢本程字之假𠎥、顚沛之沛本跋字之假𠎥、而學者䍑知是也。

古今不同隨舉可徵說

古音聲不同今。隨舉可證。如今人兄榮字讀入東韵。朋棚字讀入東韵。佳字讀入麻韵。母富婦字讀入麌、遇韵。此音轉之徵也。子字不讀卽里切。側字不讀莊力切。此音變之徵也。上韵内之字多讀爲去韵。此四聲異古之徵也。今音不同唐音。卽唐音不同古音之徵也。

音韵隨時代遷移說

今人槩曰古韵不同今韵而已。唐虞而下。隋唐而上。其中變更正多。槩曰古不同今。尚皮傅之說也。音韵之不同必論其世。約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漢初爲一時。漢武帝後洎漢末爲一時。魏晉宋齊梁陳隋爲一時。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轉、音變、四聲、其遷移之時代皆可尋究。

古音韵至諧說

明乎古本音。則知古人用韵精嚴。無出韵之句矣。明乎音有正變。則知古人咍音同之、先音同眞。本無詰屈聱牙矣。明乎古四聲異今韵。則知平仄通押、厺入通押之說未爲審矣。古文音韵至諧。自唐而後昧茲三者。皆歸之協韵二字。

古音義說

字義不隨字音爲分別。音轉入於他部。其義同也。音變析爲他韵。其義同也。平轉爲仄聲、上入轉爲厺聲。其義同也。今韵例多爲分別。如登韵之能爲才能。咍韵之能爲三足龞。之韵之台爲台予。咍韵之台爲三台星。六魚之譽爲毁譽。九御之譽爲稱譽。十一暮之惡爲厭惡。十九鐸之惡爲醜惡者。皆拘牽瑣碎。未可以語古音古義。

古諧聲說

一聲可諧萬字。萬字而必同部。同聲必同部。明乎此而部分音變平入之相配。四聲之今古不同。皆可得矣。

諧聲之字。半主義。半主聲。凡字書以義爲經。而聲緯之。許叔重之說文解字是也。凡韵書以聲爲經。而義緯之。商周當有其書。而亡佚久矣。字書如張參五經文字。爿部、冓部、𦟀部以聲爲經。是倒置也。韵書如陸灋言雖以聲爲經。而同部者蕩析離居矣。

古假𠎥必同部說

自爾雅而下。詁訓之學不外假𠎥轉注二耑。如緇衣傳。適之、館舍、粲餐也。適之、館舍爲轉注。粲餐爲假𠎥也。七月傳。壺瓠、叔拾也。叔拾爲轉注。壺瓠爲假𠎥也。粲、壺自有本義。假𠎥必取諸同部。故如眞文之與蒸㑴、寒刪之與覃談、支佳之與之咍、斷無有彼此互相假𠎥者。古本音不同今音。故如夏小正𠎥養爲永。詩、儀禮𠎥蠲爲圭。古永音同養、蠲音同圭也。古音有正而無變。故如𠎥田爲陳、𠎥荼爲舒。古先韵之田、音如眞韵之陳。模韵之荼、音如魚韵之舒也。古四聲不同今韵。故如𠎥害爲曷。𠎥宵爲小、【見學記。】爲肖。【見漢書。】古害聲如曷、小肖聲皆如宵也。故必明乎此三者。而後知假𠎥。

古轉注同部說

訓詁之學。古多取諸同部。如仁者人也、義者宐也、禮者𡳐也、春之爲言蠢也、夏之爲言假也、子孳也、丑紐也、寅津也、卯茂也之類。說文神字注云。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祇字注云。地祇提出萬物者也。麥字注云。秋穜厚薶、故謂之麥。神、引同十二部。祇、提同十六部。麥、薶同弟一部也。劉熙釋名一書。皆用此意爲訓詁。

凡八千二百一十二字

表一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