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印度文学

第三期 雅语文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一)学术

第二期底非圣文学既不是吠陀的,也不是雅语的,更不是从婆罗门文学直接发展出来底。佛教和耆那教底文学,在吠陀文学底立场看来,是不经的,因为它们破坏了传统的思想与体例。婆罗门的雅语却是吠陀文学底产儿。在文学上和思想上,雅语文学底作家都禀承着吠陀文学底遗绪。可是从时间底先后说起来,佛教及耆那教底文学所用底雅语文体正在吠陀文学和雅语文学底中间时代。从印度文学底全体看来,佛教文学发展底时期,雅语文学已在萌芽。当时关于解释吠陀及教科书一类底雅语读本很多。不过这类读文只能为文学发展底帮助,它们底自身并不是文学。当公元前第三世纪阿育王(aśoka)尊崇佛教底时候,吠陀文学底时期已经完成,在那时,雅语文学中底诗歌期正开始发展。

介在吠陀文学与纯正雅语文学中间,前节曾说过有许多教科书一类的雅语作品出现。这种作品,自吠陀文学底末期一直到雅语文学底末期还继续地出现。我们可以用“科学”或“学术”这个名辞来概括它们,因为印度学人每名这种作品为“明”(vidyã),“明”正与“科学”底意义相当。这类著作底自身并没有何等文学上的价值,但它们对于雅语文学底影响很大,故不能不略为考究。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类的作品,我们便不能找出吠陀文学与雅语文学连络底线索。这一类的著作多半是文法和哲学的论文,所以在讲纯正文学之前,不妨略说印度诸科学。为和纯正雅语文学区别起见,我们名这一部分底作品为科学书,或文艺与学术底作品。这类的著作最重要的当然要算文法学。在吠陀文学底末期,许多作家都注意到吠陀底文法,音韵,字义等等学问。这便是声明学(Śabdavidyã)。许多声明学的著作现时还存在所谓明论支节录(vedangas)里头。明论支节录是一类补充诸明论底书籍。它底科目通常列为六种。

(一)声调学(式叉论Śikshã),关于字母平仄,音量(缀音底长短,)发音器官,拼音,及明论文句底特殊连声法,都包容在这科里头。在鹧鸪氏森林书(taittiriy ãranyaka)里有一章专论这科底知识。此外还有许多短论属于明论文句底缀音和连声诸书,所谓婆罗提娑佉(prãtiśãkhya)底,也可以归入这科里头。

(2)音律学(阐陀论chandas),现时存在底有黄龙(pingalãnaga)底黄龙氏音律经(pingalãcchandah suttra),记述雅语和俗语颂偈底音律,但论吠陀声律底部分却占少数。

(3)文法学(毗伽罗论vyãkarana),波儞尼(panini)底文法便是这一科底代表。

(4)难字集解(尼鹿多论nirukta),解释明论里难解底文句。

(5)天文学(竖底沙论jyotisha),多半是关于祭祀上选择吉日底历书。

(6)礼学(柯剌波论kalpa),这科底书籍很多,大半归入经书里头。

明论支节底第一和第二科示明论底正当读法,第三第四科示明论底解说,第五第六科说祭祀底方式。这类底书籍都用修多罗文体写成。波儞尼约生于公元前第四世纪,是世界文法学底鼻祖。在他底文法学八章书(ashtãdhyãyi)里把吠陀和雅语底文句分辨得很清楚。他最先把文句中底辞类,格位等等底原则胪列出来。公元前第二世纪时迦多衍那(kãtyãyana)底大疏(vãrttikas)和钵颠阇利(patanjali)底大讲章(mahãbhãsya)都是解释波儞尼文法底著作。这一部重要的文法和字书开发了后来形式修辞学底门径。作满(bharata)底歌舞论(nãtyaŚãstra)便是直接从波儞尼底文法书写出来底形式修辞学底第一种。婆罗达底时代不详,或者生于公元第一到第六世纪之间。在此以后出了一位诗家兼文法学家檀丁(dandin)。他底诗意(kãvyadarśa)是这类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伐曼拏(vãmana)所著讲诗歌原理底诗庄严(kãvyalamkarà vritti)约成于公元第八世纪,正是雅语文学达到最造作底时代。这一类的作品,直到公元第十一二世纪还有。我们从这类著作底数量看来,便知道在雅语文学初发展底时期,讲文章体裁和格律底著作一直随着雅语文学进行。它们使雅语文学受了很大的影响,在文体上受了体例,音韵等等拘束,将从前简单的辞句一变为很繁琐的文章。所以我们说雅语底特征便是应用人造的文问格律和音韵。

印度底字典学发端于解释吠陀底音声相合书(nighantuh)。在吠陀字汇以后,因为学术底内容丰富便产生了许多字典,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诗人与学者而作。字典在梵语名为“俱舍”(kośa)原意为”库”,伸为“字库”或“字藏”。最重要的字典是长寿师子(amarasinha)底长寿字库(amara- kośa)。他可以说是印度底许慎。据印度底传说,他是大勇健日王(即超日王,vikramãditya)时代九宝之一。但是关于他底生时,学者底意见很不一致。印度传说,以为大勇健日便是于公元一千零五十年御世底波阇王(bhoja),可是欧洲底学者中,有些以为他应生于公元前五十六年左右。根据在佛陀伽耶(buddha gaya)发现底庙碑所载,大勇健日御世底时代应在公元九百四十九年。但这个年代也有人不以为然。可惜佛陀伽耶底原碑和碑文已经失掉,我们现在所根据底不过是一篇卫尔金(ch.wilkins)于公元一千七百八十五年底英译文。那时欧洲人学梵文底难免没有错误,所以不十分靠得住。无论如何,长寿字库当是公元前第一世纪以后,或者是公元五百年左右底作品,这是从本书底内容断定底。

印度哲学典籍,依卫伯尔(a.weber)底意见,都是出于波儞尼文法书之后,哲学这个词在梵语里只写作“见”(darśana),明各论师以其所见示教于人,使人得见实理底意思。最古的哲学学派是僧佉派(Śamkhya)。“僧佉”这字初见于后期的奥义书。这学派底代表人物为迦毗罗(kapila),五髻(般尸诃pañcaśikha),及阿修利(ãsuri)。阿修利底名字屡见于百道净行书中。迦毗罗与广森林书(vrihadãranyaka)底说祭祀章(avalkiya kanda)里所载底迦毗耶钵颠阇罗(kãpya patamcala)很有关系。他是一个热心的婆罗门学者。他底思想与佛教教义很相近。佛教底思想多半是从僧佉得来底。在僧佉派里两位大家,一位是自在黑(iśvara krishna),一位是饴足(乔陀婆陀,gaudapãda)。他们底著作发现于公元第六世纪左右。自在黑为现存僧佉经(samkhya sutta)底作者。饴足为用僧佉见地去解释奥义书之大师。

与僧佉派最接近的为瑜伽派(yoga)a这派为钵颠阇利(patañjali)所立。从他底名字看来,很像是广森林书里底迦毘耶钵颠阇罗底后裔。还有说祭祀(yajñãvalkya)也是瑜伽派底大师。这位钵颠阇利是否与做大讲章底同为一人,还是个问题。“瑜伽”这字最初见于后期的奥义书。这派底思想实质是二元论的。瑜伽论者以为宇宙是由原心(士夫,purusha)及原物(未现avyakta)所构成,而原心底存在却先于原物,二原和合,便成大我(mahãnãtmã)。其余的理论,瑜伽与僧佉差不多,所以学者把它们合并起来 ,称僧佉瑜伽学派。这两派很有把所主张底“士夫”及“自在”(iśvara)与当时一般宗教底主神紧思天(rudra)及黑天(krishna)混合起来底倾向。瑜伽在后来的特点便是倡行瑜伽或观行法,以为用这方法才可以和大我连合起来,僧佉瑜伽学派最发达底时代或者是在公元第一二世纪。这两派影响于小亚细亚诸地底正知派(gnostisism)是显然的事实。现在的瑜伽经(yoga sutra)相传是钵颠阇利写底。这书于公元十一世纪阿尔伯鲁尼(al-beruni)译为亚拉伯文字为印度哲学西行底第一次。僧佉派书籍底国译有陈波罗末陀所译底金七十论(samkhyakarika bhãshya)。

两派弥曼差(mimãnsha)形成系统的学派底年代好像比僧佉派晚些。两派之中,前弥曼差(purva- mimãnsha)又比后弥曼差(uttara mimãnsha)早些。弥曼差思想底中心在宣扬净行书中所说底教义。将行为与概念联络起来,为前弥曼差派所主张,所以这派也名为业弥曼差(karma mimãnshã)。至于后弥曼差则主推究创造的原则,和它与宇宙底关系,所以也名为梵弥曼差(brahma mimãnsha)或根本思惟派(灵弥曼差Śã riraka mimãnshã)。业弥曼差经(karma mimãnsha sutra)相传是阇弥尼(jaimini)造底。此经为解释明论本集中关于祭祀仪式底。阇弥尼底名字初见于往世书(purãnas),在吠陀文学里却没见过。解释奥义书义理底梵弥曼差经(brahma mimãnshã sutra)相传为跋达罗衍那(或作婆陀罗衍,bãdarãyana)所造。跋达罗衍那底名字在波儞尼底书里也没有。我们看两部弥曼差经里所载底古师名字,便可以断定这两部经不是这两个人所做,不过是弥曼差派底学人所集底。业弥曼差经底著名注者有山隐尊(sabara svãmin)和童中尊(kumãrila bhatta)两人,相传后者生于商羯罗(Śamkara)之前。跋达罗衍那底梵弥曼差经底主旨是以创造或现实的宇宙只是幻觉,那超绝的梵才是实体。梵底本体绝无限量,其中并有没个我底存在。作者一方面试要把这个一神的泛神论纳入吠陀底文句里,以为这种教义便是写吠陀底终极目的;一方面反驳那倡无神论底僧佉,有神论底瑜伽,超神论底尼也耶,诸等学派。因为书中引了各派底论点,可见这经是一部很晚出底书。跋达罗衍那有“广博”(毗耶舍,vyãsa)底名号,所以梵弥曼差经也名为广博经(vyãsa sutra)。在商羯罗传(samkara vijaya)里说广博仙人是苏伽(Śuka)底父亲,他底弟子中有一位名叫饴足,为牧尊(govindanãtha)底师父。牧尊就是商羯罗底师父。这样看来。博仙人应生于商羯罗之前约二三世纪,就是在公元四百年至五百年之间。但是商羯罗传所记底广博仙人是否便是跋达罗衍那仍是一个疑问。因为后弥曼差派底论点是根据奥义书底义理,所以也名为吠檀多派(vedãnta)“吠檀多”即明论底完全知识底意思。跋达罗衍那底梵弥曼差经也名为吠檀多经vedãnta sutra)。

六派哲学书中最晚成的是食米斋大仙(kanãda mahãrsih)与乔答摩(最大牛,gotama)底著作。印度底论理虽然发达得很早,但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却比较地晚。这两学派用对话法来阐明所主张底义理,在名称上虽有尼也耶(nyãya)与卫世师迦(vaiseshika)底分别,但在教义底出发点上,却同主张原子论。在迦陀迦奥义书(kathaka upanishad)里,“干慧”(疑,tarka)这个字是指僧佉派底思想而言,以后便专用来做论理学家底名称。我国古师译作“干慧”,明其只有干燥的慧思,不讲情,只讲理。在曼奴法典里底干慧者(tarkin)也是指弥曼差派底论理而言。因为解释波儞尼底书里有奈耶壹迦(naiyayika)和计婆罗奈耶壹迦(kevalanaiyayika)底名字,有人便以为尼也耶派底成立在波儞尼之前。但在波儞尼底经中只有计婆罗(kevala),并没有尼也耶(nyaya),故尼也耶派是否成于波儞尼之前还没有定论。卫世师迦经(vaiśeshika sutra)注重在异性(viśesha)底论点上,而尼也耶经(nyãya sutra)则注重论理。卫世师迦经相传是食米斋大仙造底,而尼也耶经则为足目(akspãda)所造。足目即乔答摩底名字。这两派成立底先后向无定论。在吠檀多经里,食米斋大仙底学说常被驳斥,对于乔答摩却没有只字提及,可见卫世师迦经底成立似乎在前。不过吠檀多经所辩食米斋大仙底理论是否出自卫世师迦经,抑是从没有系统的传说提出来,还待考证。我国所译卫世师派底书籍只有唐玄奘底胜宗十句义论(daśapadãrtha sãstra)。卫世师迦与尼也耶二派为印度哲学最流行的学派。在西藏佛典中关于印度著述底论理书很多,因此可以看出当时论理学派底发达。

这六派在印度思想中被看为正统的学派。此外还有所谓非正统的异端,如顺世(làuãyatikas)广主(barhaspatyas)等派。是广主派当有广主经(bãrhaspatya sutra),但这书已佚,我们只能从正统派经书中底引注里探究一二而已。总而言之,凡印度哲学里底所谓异端多半是唯物论的主张,这一点是很显然的。

印度底天文学和算学(ganitavidyãsambandhi),也发达得很早。天文学最显著的进步便是行星底发现。在吠陀时代对于行星底性质和名字还不甚明显,一到雅语文学时代它们底名字和对于它们底信仰,就显著了。行星底发现,是印度人独立发现底,抑是从外来底,还不能确定,但希拉的天文学在很早的时候便介绍到印度是很明显的事实。这个从印度天文学里所用底名辞也可以看出来。

古代印度天文学家常以他们底师父为耶梵那人(yavanas,即希拉人)。但那最有名和最古的天文家胁生(parãsara)是否也是希拉人底徒弟则不得而知。至于在他以后底古氏(garga)底天文知识显然是从希拉得来。在印度传说中最古的天文家名阿修罗摩耶(asura maya),他从日神领受群星底知识。卫伯尔以为这阿修罗摩耶便是希拉底多禄买(ptolemaias)。因为在阿育王底石诏中,“多禄买” 写作“都罗摩耶”(turamaya),从这个音译很容易讹为“阿修罗摩耶”,故后来的传说便以这摩耶为生于西方底罗摩迦普罗国(ramaka pura)。在印度古代的五种天文学中,罗摩迦究竟理(pamakasiddhãnta)和普利娑究竟理(pauliśa siddhanta)都现出从希拉传来底色彩。不过阿修罗摩耶和古氏底著作乃至罗摩迦及普利娑底原本现在都已失掉,我们只能从零碎的引文知道。他们受了多少希拉底影响虽不可知,但从印度天文学所用希拉名辞底数量看来,也可以断定彼此有关系。

印度天文学在初时虽受希拉底影响,后来却能独立研究,竟然比希拉人更进步。印度天文学家底名誉在公元第八九世纪时流布到西方,其中最有名的,可以算是圣使(aryabhata)。在公元第八九世纪时,亚拉伯人每从印度人习天文学。印度天文学被译为亚拉伯文底很多。印度底代数学和算术也随着天文传到亚拉伯去。代数底符号是印度人最先用,从印度传到亚拉伯,又从亚拉伯传到欧洲去。

圣使底著作现在只存有零碎的残卷,全本底发现还要等待日后学者底追寻。克因(kern)于一千八百七十四年刊行一部圣使集(ãryabhatiya),是集圣使底十歌颂经(daśagiti sutra),一百零八圣联语(ãryãshtaśata)与泰初自在(paramãdiśvara)底注解而成底。他以为圣使生于公元四百七十六年,是东印度香花宫城(kusuma pura今之patna)人。这书是他二十三岁时底著作。圣使不但是一个倡地圆说底,他还发现地轴自转底现象。他也是一个大算学家。

与圣使底著作齐名底还有五部天文书。五部者:第一部为不知作者名字底梵究竟理(brahma siddhãnta或名paitãnaha siddhãnta),第二部名曰究竟理(saura siddhãnta),作者或者是罗偈陀(logata)或罗达(lãdha),第三部即上头所述普利裟(pulicśa)底普利娑究竟理,第四部为吉祥军(Śrishena)底罗摩迦究竟理,第五部为徧入月(vishnu-candra)底安住究竟理(nasishtha siddhãnta)。这五部书现在都已不存。现存底梵究竟理,安住究竟理,日究竟理,和罗摩迦究竟理都是后人底选述,不是原本。

圣使以后底天文家有约生于公元第六世纪底彘日(varãha mihira),在他集解上说底五部天文书名为五究竟理(pañca siddhantika),这书像已不存。他另有两部点星学的著作,名广集(brihat samhita)和故事广记(brihajiataka)或诃罗论(horã Śãstra)后一部也是不完全的,只有三分之一存在。此外还有一部故事小记(laghu jataka),也是占星底书。他这四部书底文体大半是用阿利耶颂法。

梵藏(brahmagupta)约生于公元第六或第七世纪,三十岁时,著梵明满究竟理(brahma sphuta-siddhanta)行世,亚拉伯天文学者多知道他。

彘日及梵藏以后最有名的是作明轨范师(bhãskaracãrya)。他生于公元一一一四年,于一五0年作究竟理顶上珠(siddhanta Śiromani),一一八三年又作时间吉兆(kãranakutuhala)。他是第一个证明地圆和地球悬于空间而有引物力量底天文学者。作明是印度天文学和算学最后的泰斗。自他以后,再没有大师出现,所有的星学都陷于占察吉凶底迷信里头。

印度底医学(阿输明论ãyur veda)渊源于吠陀时代。在禳灾明论里有一部分是专论医药底。在这明论里,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古代医法底一斑。那时多半是用巫医法,所以书里满载着祛病底符咒。古印度人以医学为高尚的学术,是直接由诸天传授底。第一个医师恒知子(ãtreya),其次为如火大仙(agnivesa),其次为阇罗迦(charaka),次为川焰(dhanvantari)和他底徒弟妙闻(suśruta)。印度医书最早不能过于吠陀文学底经书时期。在公元第八世纪时代,阇罗迦与妙闻底医书阇罗迦集(charaka samhita)与妙闻集(suśruta samhita)已被译为亚拉伯文。波儞尼时代,印度医学已很昌明,这从对于疾病底名称,可以知道。川焰底名字初见于曼奴法典,但在那书里,他是一位非人的神医。在五卷书(pañcatantra)里所载两位名医稻燔(Śãlihotra)和犊子氏(vãtsyãyana)底著作于公元第六世纪译成波刺毘文(pahlavi,古波斯语。)在长寿字库里胪列着很详细的人体病名,也可以理会当时印度医学知识底充足。

阇罗迦相传是迦腻色迦王(kaniska)底御医。如这话是真的,他就应生于公元后第一或第二世纪左右。妙闻生时大抵不能晚于公元第六世纪。妙闻集底文体很与彘日底著作相同,因此有人以为印度医学也曾受了希拉底影响。关于这一点学者还有讨论底余地。我们应当注意底有三要点,第一,印度医学家从没说拜过希拉人做师父;第二,书中所用底名辞也不带希拉语底声音;第三,所有的医书都是在希拉势力所不到底东印度写底。

印度医学对于医学界底供献很大。医学家对于病理和病状观察得很正确,解剖学上的知识也很充足。他们底外科手术尤其精明。欧洲底医师在现时或者还能从他们学习些手法。如现在通行底补鼻术,就是从印度传开底。他们对于矿石和动植物底医药要素很早便有所发明。药物化学在印度医学里并不是新的学科。印度底兽医,尤其是象医,马医和自然科学,也从这一门科学发展出来。

印度医学在公元第七世纪与天文学一同传到亚拉伯。当时白达(bagdad)底诃黎弗延聘了许多印度学者到那里从事翻译科学书籍。欧洲底医学一直到十七世纪还是采用从印度传到亚拉伯底医学原理,印度医学底贡献,可以想见。

印度科学除掉医学以外,还有三种同被称为“邬波吠陀”(upaveda)。邬波吠陀此言“次明”是次于四明论底明论。这四种次等明论常附于四明论后面。医明次于赞诵明论。射明(dhanur-veda)次于祭祀明论。乐明(gãndharva-veda)次于歌咏明论。兵明(Śastra Śãstra)次于禳灾明论。有些古籍将医明并入让禳灾明论里头,补入筑建明(sthãpatya veda)和艺术明(Śilpa Śastra)与射、乐、兵共为四种次明。

射明相传是妙友(viśvãmitra)所授。这一门底知识只散见于礼方论(nitiŚãstra),摩诃婆罗达(大战书,mahãbhãrata),及火天往世书(agni purãna)等书里,直接传下来底记载,恐怕没有。

在很古的时代,印度人便酷好音乐,所以吠陀文学里所记底乐器名目很多。但音乐成为专学,自是后于吠陀文学。在波儞尼底著作里所说歌舞经(nata su tras)里头或者也论到乐律,因为它与歌舞很有密切的关系。据我们现在所知,印度七个音阶最早见于明论支节录底音律学和声调学,后来又见于阿闼婆奥义书(athava upanishads)。

现存的音乐明论(干闼婆吠陀)底作者相传是出于作满之手。在他以外,还有自在(iśvara),致净者(pavana),么尊(kalinãtha),及人与子(narada)这些人底著作已不完全,我们只能在戏剧文学里,间中看见些零碎的残卷。

印度底音乐书有些在很古的时代便译成波斯文及亚拉伯问文,音律学所载底七个音阶名,具六(sadjah),神仙曲(rsabhah),持地调(gandhãrah),中令(madhyamah),等五(pañcamah),明意(dhaivatah)和近闻(nisãdau),和它们底符号sa ri ga ma pa dha ni,在古时便已介绍到波斯去,后来又从波斯流传到亚拉伯,于公元第十一世纪时代传入欧洲。现在世界公用的音阶与音符都是从印度传入波斯底de re mi fa sa la be变成底。从a到g底音阶名用字母底首七字,也是受了印度和波斯音乐底提示得来。中国底上尺工凡六五乙也是印度音阶从波斯经中央亚细亚展转传入底。

建筑和其他艺术书多半是关于技术方面,理论方面却很少见。这类书籍都是很晚出的。古印度底绘画术很幼稚,稍微可以讲到底,只有在戏剧里时常提起底肖像画。雕刻术比较进步得早。早期的佛教雕刻已经有许多很可观的。关于造像底文字散见于各种书籍里头,最著的是在彘日底广集里论造诸天形像度量底那一章。此外还有些讲几何形状及图案画底书,但不重要。产出底时代也很晚。建筑术自古便被人看重。印度底佛教建筑是建筑史上很重要的材料。它受了希拉底影响是无可怀疑底。在印度底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建筑底理论,作者每以为是诸天传授给他们底。在彘日底广集里有讲论建筑底一章,但其中的论点聚集在星气与建筑底关系上,如中国底堪与书一样。

此外还有许多学术,各有专门,不能详述。此地只能将各学底名目胪列几种以示古印度学术发达底程度。在上头所举诸科以外,还有祭祖学(pitrya),数学(rãśi),占学(daiva)历学(niddhi),神学(devavidya),祷学(brahmavidya),妖怪学(bhutavidya),仙学(dev ajanavidya天人学),政治伦理学(ekãyana),讲情爱底有爱经(kãma sutra)乃至讲窃盗法术底也有窃盗论(chaura Śãstra)。其余的专门学问还有很多不能尽述。

在印度文学中还有一类名叫法论(dharma Śãstra)或念论(smriti Śãstra)。这类都是关于法律风俗和宗教信仰底书籍。在经书里头底念经(smãrta sutra)里所载底都是印度古代生活底习惯和行为。在这类书籍里,我们找出印度法律书底最初形式,其中最主要的为家范经,它底内容已具足法律书底形式。婆罗门教底仪式主义使佛教因起反动而产生所谓“法”底论著。佛教之所谓“法”也是为表示生活底仪轨而立。因为佛教产出底许多法或经,婆罗门人便受了激刺,于是也修正他们底法。这个结果,便是曼奴法典底出现。对于印度法律思想与公义观念底进程,我们不能将吠陀文学所载底与曼奴法典连贯起来,二者之中还有不相连络底部分。我们从进化底眼光看起来,曼奴法典内容底完备决不是作者一时所能凑合,在此以前,必曾有其他法典底存在。我们从法典以前底书籍也常看见“经”这个名称,可见法典底第一部并不是曼奴底著作。在家范经里所载底都是关于家庭教育,婚姻,家政等事,因它是一切法律书底源头,故应当注意。

现在的曼奴法典也不定是原来著作时底本子。在摩诃婆罗达里常引法典,可是所引底文句与现存的法典文句很有不同之处。书里所引底辞句,引者说是出自曼奴,而现存的本子却找不着;有时所引文句底声调格律与现存的法典很不一致。摩诃婆罗达里所引底法典有些甚至没有指明是从曼奴法典引出。就这几点可知在曼奴法典之前应曾有其他法典底存在。又曼奴法典原本有十万颂,后来节成一万二千颂,更略为四千颂,到现在只存二千六百八十四颂,也可以证明现在的本子被删掉和逸去底很多。现存的曼奴法典成于何时虽不可知,但从它底内容看来,当比一切所谓法论较为古旧。法论底数目计有八十种以上,却以曼奴法典为首。印度法律底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关于家国底义务;二是公义底治理;三是清洁及忏悔底规则。曼奴法典里底记载常把这三点混合起来。

次于曼奴法典底有述祀(yajñavalkya)底述祀氏法论(yajñavalkya dharmaŚãstra)。这书底内容分为上头所述底三类。他与曼奴法典差不多,不过部类分得精细一点而已。至于记载欢喜天(ganeśa)及诸星底崇拜仪式,受地法,寺院组织法等,乃曼奴法典所无,而为述祀氏法论所特有。在曼奴法典里,攻击佛教底文句并不显明,但在述祀氏法论里,这样的态度却明白地表示出来。述祀氏法论约成于公元第二世纪,但有人以为还有要后些,说当在第六七世纪间。这书底第二卷见于火天往世书,到底是谁抄谁底,很难鉴气。

此外在摩诃婆罗达里还记载着关于君主和武士底责任,在礼论及射明里也有零碎的记载。至于往世书里则多半记载关于崇拜诸天,祷祈,忏悔等等法则。

(二)如是所说往世书与钦定诗

印度最早的雅语著作便是摩诃婆罗达或大战书。赋体诗底起源当然比在摩诃婆罗达中那最古的部分还要古。吹陀时代已经有一种述说故事和吟咏大人物功行底歌者。赞诵明论里也有些歌咏亚利安人与异族战争底故事诗。我们可以把印度底赋体诗分为两大类:一是如是所说往世书(itihãsa-purãnas),一类是诗或钦定诗(kãvyas)。如是所说与我国古赋底体裁很相同。但在印度文学里,这个名词兼指历史,小说,寓言等作品而言。它是赋体诗底前身。在后期的净行书中,如百道净行书底第二部,鹧鹄氏森林书和歌赞奥义书里都有“如是所说往世书”这个名辞,但历来底注解家都未尝把它从净行书里分别出来,只当它为往世书底一种。在净行书里关于传说和神话都用有音节的文体写出来,还有许多赞美当时或古代王者底功德底偈颂。这便是赋体诗底先河。赞诵明论所载广延天女(urvaśi)与月族底大号哭王(puruvaras)爱恋底那段故事可以看为印度赋体诗底鼻祖。g现在且将两类赋体诗略述如下。

一、如是所说往世书

甲、摩诃婆罗达 摩诃婆罗达底原本或者成于吠陀时代,可是现在的本子曾经大自在天派与那罗延天派底司祝编改过,所以讲到它原来的形式怎样,没有人敢下断语,最古的部分或者只是几段英雄底故事和些少插话。这些古代歌者底插话后来常常在文义上与诗歌本事断绝关系。现存的摩诃婆罗达包含从古仙人口说底哲理,道德等等,所以印度古代文化底状况,都可以从这诗推寻出来。

有人以为摩诃婆罗达底做成,本不是为文章或美感而说故事,只为教示道德和法律于一般民众,故用那动情的文体。在吠陀时代底末叶,明论文句已经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甚至司祝们也不能尽懂,所以在教训上必须用一种人人通晓底文字是当然的历程。摩诃婆罗达底原本便是产生于雅语文学时代,诗人于节会时把它背诵出来,使一般男女围着听受诗里底教训。从前的女人不许听受明论底,在这时便可以听受摩诃婆罗达了。

上头这一段理论虽然有理,并不完全对,因为说者没注意诗中最古部分底内容不是一个时代所能成立。随着亚力山大东征底希拉人也明说印度也有像荷马底诗歌,赞叹他们底英雄。如果这诗纯是为宗教和道德的教训而写,那些古代希拉人便不致于不理会。大抵这诗底来源是从民族底传说而来。它以传说为基础,渐次附会各段底故事,后来越积越多,各派底司祝们利用它们来教示道德和崇拜底轨范,因此便有“第五明论”底名称。这诗是印度古代传说,神话,和道德教训底府库,只用俱卢(kurus)与般度(pandus)二族战争底故事来做全书底线索而已。

现存的摩诃婆罗达共有二十万颂,为世界最长的诗篇。除掉后来加入的教训材料,诗中较古的部分所叙述底尽是英雄的故事。它底文气很有势力,很紧张,很能把两族争斗底情形活现出来。两族住在北部般遮普东南,古代所谓婆罗门国土,或净梵刹土底境界里头。这两族同出自婆罗达(bhãrata 此云持供献者),从亲属关系说起来,他们是堂兄弟。婆罗达底名字在赞诵明论也曾提到。这一家后来支分为许多氏族,蕃殖于印度境内,所以印度人称他们底国为婆罗达国(bhãrata varsha)。印度这个名字是外国人给底,正如他们称中华为支那一样。支那不是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土底称谓。中国人自称为华人,正如印度人自称为婆罗达人一样。

摩诃婆罗达底内容,主要的部分在难敌王(duryodhana)与他底从兄弟坚阵王(yudhisthira)掷骰子底故事。那一段事是难敌王用不正当的手段使坚阵王底财宝,国家,王位,连自己底身体,也输出去。难敌王又把坚阵王和他四个兄弟都流放到森林里去住十二年。他不敢杀掉他们,因为他们是全族人所爱戴底。满了十二年底流放,坚阵王和他底兄弟们号招军队与难敌王大战于俱卢之野(福地,kuru-ksetra)。到难敌王战死,坚阵王方能复位。除坚阵王以外,诗中写般度族众子个个底神采都非常活现。作者描写怖军(bhimasena),无种(nekula),具神(sahadevas),有修(arjunas),诸王子底英勇处,都是很出色的。知识越浅的人越喜欢战争的故事,加以摩诃婆罗达把战事描写得非常生动,无怪它到现在还可以使一般的印度人与学者们一同鉴赏它。

摩诃婆罗达初出现底时代约在公元前第三或第四世纪,而成于公元后第一世纪左右。在摩诃婆罗达里载明本诗底著作者为姓胁生底广博(vyãsa pãrãśarya)及护众(vaiśampãyana)。胁生(parãsaras或译作破坏者)这个家族在白论里常常提及。在净行书里曾说到护众底儿子苏提(sauti)在奈弥娑(naimisa)林中献祭时诵出摩诃娑罗达,在苏那迦(Śaunaka)面前又诵过一次,可见这诗在很早时代已经被人传诵。不过广博与护众底名字初见于鹧鸪氏森林书,何以净行书时代底祭祀与他们有分,仍是一个疑问。这诗里头底婆罗达族虽然初见于海螺氏家范经(Śãnkhãyana grihya sutras),但书中关于婆罗达那一段是在很晚的时候被后人撺进去底。在波儞尼底著作里也有“摩诃婆罗达”这个字,但不是指赋体诗底摩诃婆罗达,乃是表示大婆罗达族或婆罗达族中底大人物。在波儞尼底著作里头已有坚阵王,妙光天(vãsudeva)有修,象城(hãstinãpura,在今德里东北约五十七英里,)等名字。这些都是诗中重要的人名和地名,可见在波儞尼底时代,摩诃婆罗达里底传说已经流行,或者已成为诗的体式。波儞尼底书里没有记载般度底名字,是一件怪事。总而言之,摩诃婆罗达当成于亚利安人向东南迁移,本地人已被婆罗门的教化以后,亚利安本族因争权力,争土地,或争教理,而致发生了战斗底时代。在本诗二十万颂里有四分之一是叙述两族战争和与它有关系底传说,其余四分之三与战争没有关系,纵然有,也是把两件事强行拉栊起来底。这些部分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带着赋体诗底性质,纂诗底人自然地把它们编进去,在体例上和辞句上很少与叙述战争底部分相同。第二类是把纯粹的教训插在诗里,为底是要示教刹帝利人怎样担负责任,及尊重梵行。那关于战争故事底最原始的部分也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至少要经过许多世代才能达到现在的形式。

现在把摩诃婆罗达内容底发展略列在下头。这诗共有十八章,第十九章名黄统史(harivamśa),为附入本诗底后期作品。摩诃婆罗达全诗只叙述俱卢族与般度族在十八日间底大战争。

这两族都出自娑困达罗(Śakuntala)底儿子婆罗达。诗中杂入许多别的教训,如最著名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便是其中底一章。

摩诃婆罗达底纂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诗中所叙底两族大战依麦唐那(macdonell)教授底断定,当在公元前一千年顷,但有些印度学者从往世书推究底结果,以为这场战争当在公元一千三百年左右。第一时期约在公元前五世纪,这时歌者始用乐器在举行祭祀底时候口唱短歌给民众听。当时所有的歌辞都是用口传授底。诗歌底内容多半是不连贯的战歌或战史,最大最长的便是叙述俱卢族底凶运,全诗计约八千颂。般度族底战胜是由于用诡计,且得着徧入天(或黑天)底帮助。在这时期,梵天仍被奉为最上的神灵。第二时期约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这时印度宗教已分为那罗延天及大自在天两派,梵天已经与这两位天神站在平等的地位,而徧入天则降世为黑天。诗中所叙般度族底战胜变为很正大,不像前期描写他们那样奸诡。这期底诗句已经增长为二万颂。第三时期是婆罗门人于诗中搀入道德的教训,使摩诃婆罗达成为法论底一种。最可注意的是把种姓制度底神圣的起源在诗里说明。这个时期当在公元前三百年到公元三百五十年之间。

摩诃婆罗达第十九章黄统史记黑天和他底家庭生活底故事。诗句共有一万六千颂,分为三段,第一段叙黑天底家世,及徧入天降生底故事;第二叙黑天底功业;第三叙此诃利世代(kaliyuga)将来的毁灭。

摩诃婆罗达里所记有文学价值底故事,除了上述底大战以外,最主要的还有下列七种。

一、裟困达罗与杜斯衍达(dusyanta)底故事。

二、徧入天变鱼垂迹(matsyãvatara)底功业。

三、罗摩(rama)底故事。

四、白足羚角(riśya Śringa)底故事。白足羚角仙人生时头上便有小角,故得这个名字。他从小便独住林中,到成年还未见过一个人。当时安迦(anga)国大旱,仙人们都说白足羚角可以致雨,王于是许以女散多(Śãntã)嫁他,又使一队美女到林中去引他。他一进城,天便降霖雨,王乃将王女给他做妻子。他们便是罗摩底父母。

五、尸毘王(sibi)割肉养鹰救鸽命底故事。

六、娑毘特利(savitri)与萨陀耶婆那(satyavana)底故事。娑毘特利是马主王(aśvapati)底女儿,许嫁于萨陀耶婆那。仙人对她说萨陀耶婆那只有一年底寿命。果然在一年后,萨陀耶婆那到林中去砍柴,仆地而死。娑毘特利扶着他底尸身时,看见一位神灵,自称是阎摩,前来收她丈夫底灵魂。娑毘特利跟着阎摩走,于接谈后得阎摩底喜欢,她因是在求得三种幸运以外,还求回她丈夫底生命。

七、那罗(nala)与达磨让第(damayanti)底故事。那罗是尼娑陀(nishadha)国王,貌美,有德,应毘达婆(vidarbha)国王为王女达磨让第选壻底胜会。诸天当时也与此会。达磨让第因天鹅底预言,选中那罗。他们结婚后,过了很偷快的生活。迦利(kali)恨他底落选,便化为人与那罗赌博,至终把达磨让第输了出去,后来经过许多困苦,夫妇才得团聚。

摩诃婆罗达底注解都是很晚出的,最古的一种是一切智那罗延(sarvajña-narayana)底注解,约成于公元十四世纪,或此世纪以前时代。第二种为阿犹那弥斯罗(arjuna-misra)底注。第三种为尼罗肯陀(nilakantha)底注,约成于公元第十六世纪。

乙、往世书 在净行书里除掉如是所说,还有富兰那或往世书这一类底书。这类书,最初只记述事物之原始,后来关于事物原始底解答或事务底故事繁多,便产生了往世书。书里底内容每是记载宇宙创造底经过,神统史,家史,英雄传,与宇宙生成诸问题底解答。所以在长寿字库里,往世书底同义名辞为五相书(pañca-laksana)。所谓“五相”便是说往世书中俱有五种记载:一,宇宙底创造;二,宇宙底破坏与再造;三,神统与族长底世系;四,神话时代诸儒童王(manus)治世底情形;五,月族底历史。但这部五相书现在已经湮没了,现在所有的往世书都是后来的著作,最古的也不过是一千年左右。往世书是为教导自在天派及那罗延天派底教义而作。这些后出的往世书所记底事物彼此不同,偶有相同,只在一二点上,已经失掉在长寿字库里所载底性质。许多古事或神话在后期的往世书里不是被删便是略说。后期往世书注重各派底神学,哲学,仪式,隐遁等等问题,最常见的记载便是关于某地某神庙底传说。它们所保留底些少古代传说常以摩诃婆罗达为标准,并且用说预言底态度来记载王统底传授。在往世书里所记底王统年代彼此常有矛盾之处,它们底历史的价值因此不大。

现存往世书主要的有十八部大往世书(mahãpuranas)和十八部小往世书(upapuranas),其余的还有许多,都不甚重要。这些往世书都是从上头所说底五相书脱胎出来,专记神统,礼拜,宇宙底创造等等事情。对于神底观念,往世书确立了梵天,毘纽天(那罗延),湿婆天(大自在),一身三相(trimurti)底理论。在这种理论里头还有明定一尊底趋向。现在将主要的十八种往世书依所尊拜底天神分列些在底下。

一、以梵天尊于毘纽和湿婆底有梵卵往世书(brahmãnda purãna),摩肯提耶往世书(mãrkandeya purãna),将来往世书(bhavisya purãna),侏儒往世书(vãmana purãna),梵化身往世书(brahma vaivarta purãna)和梵往世书(brahma purãna)。

二、以毘纽天尊于梵天和湿婆底有徧入往世书(visnu purãna),人与子往世书(garuda purãna),神圣往世书(padma purãna)金翅鸟往世书(varãha purãna),红莲华往世书(matsya purãna),野翁往世书(kurma purãna)。

三、以湿婆天尊于梵,毘纽二天底有鱼往世书(linga purãna),龟往世书(vãyu purãna)。安名往世寳(linga purãna),风天往世书(vãyu purãna),跳跃往世书(skanda purãna),火天往世书(agni purãna )。

上列十八种往世书中以摩肯提耶徧入,和火天三种为最古,并且最重要。安名往世书记叙大自在天派男女根崇拜底原委。其余许多都注重神秘仪式底说明,与密咒或檀多罗(tantras)差不多,简直没有何等文学的价值。

二、钦定诗

赋体诗底第二类是创作的诗歌。这种诗都有作者底名字,不像如是所说往世书底作者都是神话中底人物。因为这类诗底作者多半是与朝廷有关系底人,所以也名为钦定诗,或大诗(mahãkãvya)。这类诗都是为上流社会底纯粹鉴赏而作,所以属于言情底为多。在印度底诗人中,蚁垤(vãlmiki)是最有名的一位。他底大作罗摩衍那(rãmayana),流传到现在,为印度朝野所传诵。这诗自古以来便有三个本子,即孟买本,西印度本,及孟加拉本。孟买本底文句保留着本诗最古的形式,其余二本比较是后出的。

罗摩衍那是东印度底作品,与产于西印度底摩诃婆罗达不同。他虽不是钦定诗,却是后来的钦定诗底前身。本诗叙述东方底英雄罗摩(rãma)底游行,所以意译它底诗题便是罗摩底漫游。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达最不同的地方在它那浪漫的文体。他底源流出自日族甘蔗(iksvãku)氏底都城阿踰陀(ayodhya)。作者蚁垤多少总与甘蔗王家有关系。这个从他诗中底女主人悉多(sit ã)曾有一度被罗摩所逐,避居于他底茅舍里那段故事可以知道。在蚁垤以前已经有许多歌咏关于甘蔗王家底英雄故事,到蚁垤手里,才把他们连贯起来,成为一本整篇的歌诗,名为原诗(adikavya)。

罗摩衍那底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半史的。诗中所述底姓名,如甘蔗,罗摩等,在赞诵明论里已经说到。这一部分从起首到罗摩底兄弟作满回到阿踰陀城底一段。第二部分纯是神话的。其中的大意是当罗摩被他底父亲放逐时,他底爱妻悉多被哮吼子罗刹(rãvana)掳到楞伽山(lanka,今锡兰岛)去。后来罗摩仗着大颔猴王(hanuman)底帮助,为他建筑一道从印度通到楞伽底长桥,于是罗摩得以把悉多夺回来。从地理的知识看来,罗摩征楞伽山底事迹当在婆罗达二族底战争之后,那时印度亚利安底文化已从东印度南迁入达嚫(deccan)和孤悬在南海底师子国。罗摩衍那里所说底主人罗摩和悉多有人以为便是犁沟与犁耙底拟人人物。“罗摩”此言“犁沟”“悉多”此言“犁耙”。诗中底猴类便是南印度归化亚利安族底土人。楞伽底罗刹便是现在的锡兰人。犁沟与犁耙到南印度去,示亚利安文化南行底事实。这些地方,是一部分的读者要用索隐的眼光理会出来底。但麦唐那教授很不以此说为然。他以为古罗摩衍那里头并没明载罗摩建国于达嚫底事。罗摩南征楞迦,亚利安文化并未见得随着他去。在诗里和史实里,印度文化南行底历程也没得证明。蚁垤自己也不知道达嚫底地理,他只知那里有婆罗门人底隐舍;其余的,在他想像里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以罗摩衍那底第二部分乃是印度神话底结晶体。罗摩与悉多或者是指因陀罗(indra)和他底妻子。他与哮吼子罗刹战斗,或者是出于赞诵明论底一段神话。

现存的罗摩衍那约有二万四千颂,分为七章。耶可比(jacobi)教授以为第一与第七首为两章是后人搀入底。他以为第六章是本诗底结尾。并且第一章所记底事实有些与以后数章相冲突底地方,那些显然是先后附加进去底。罗摩衍那当成于摩诃婆罗达还没曾完全纂辑好底时候,这有四点可以证明。一,罗摩衍那里未尝说起摩诃婆罗达底名字,而在摩诃婆罗达里却有罗摩底故事。二,摩诃婆罗达第七章引了罗摩衍那第六章里蚁垤底诗句。三,摩诃婆罗达第三章所叙摩罗故事底诗句多与蚁垤底著作相符合。四,诗中有两处提及希拉人。所以耶可比以为此诗底原本当成于公元前第三世纪,关于希拉人底记载是后人加入底。从本诗以外也可以找出许多反证。一,在巴利文达娑罗陀生经(dasaratha jatka)里载着与罗摩衍那很相同的故事。生经底时代比雅语文学时代早,所以那段本生故事保存着罗摩衍那最初的本事。二,华氏城(pataliputra)不见于罗摩衍那诗中,但希拉旅人密伽斯提尼(megasthenes)于公元前三百年时说此城为印度王都。如果此城存在于罗摩衍那成书时代,作者必不能不说到。三,在罗摩衍那中阿踰陀为㤭萨罗国都,但佛教徒,希拉人,和钵颠阇利说此国底都城为萨计陀(saketa)。萨计陀是一个后起底名字。诗中说罗摩底儿子罗婆(lava)治舍卫城(sravasti),而佛教史传里常说佛在世时㤭萨罗底波斯匿王(prasenajit)治此城。四,罗摩衍那里底政治是族长制的,国王只有些少土地,不像摩诃婆罗达底时代,耶罗散陀(jarasandha)统治全部底光景。这个族长分治底时代,到公元前第四世纪还是如此。以上数点,都可以证明罗摩衍那最古的部分当成于阿踰陀为㤭萨罗国都城底时代,那时佛教和耆那教还未兴起。大概罗摩衍那最初的部分当成于公元前五百年顷,到公元前第二世纪或从此以后才搀入其余的部分,到雅语文学时代才被修正为现在的体式。

上头已经说遇随着摩诃婆罗达后头有注重宗教教训和仪式底往世书。在罗摩衍那之后以它为模范却带着宗教情爱的性质底诗歌也有好几种。在瓜哇附近的巴里岛(bali)发现底诗歌多属于这一类,印度底移民移到瓜哇正当印度诗歌很发达底时候,所以他们带了许多诗歌到他们底殖民地去。在巴里发见两卷诃利陀沙(kãlidãsa)底诗歌罗怙系谱(raghu-vanśa)和童子底出生(kumãra sambhava)这两卷诗都是用人做的雅语写出来底。

生于诃利陀沙之前底马鸣(asvaghosa)是雅语文学中最卓越的一位文人。我们可以看他做赋体诗人,兴体诗人,戏剧家,乃至佛教底思想家。关于他底事迹,我们所知底极少。学者多数承认他是公元第一或第二世纪御世,治大月氏底迦腻色迦王底御前诗人。他原是波罗门人,后于小乘说一切有部出家,提倡对于佛陀底敬信,为建立大乘佛教底柱石。马鸣底作品是徧于钦定诗底。他底名著佛所行赞(buddhacarita)描写佛陀底生活与教化,自乘象入胎以至双树示寂,每句每节都写得非常优美流畅,无怪义净说这诗流布底区域很广,自五印度以至南海诸乱国,都有多数的爱读者。马鸣底第二大作是孙陀利与难陀(saundarãnanda kãvya)。这也是钦定诗底一种,不过带着很浓厚的戏剧意味。诗中描写孙陀利(sundàri)与佛底堂弟难陀(nadda)底恋爱事迹。他底第三部文学著作是大庄严论经(sutralamkãra),内里多有很趣味的故事。在近年从新疆发现底古籍中,吕德教授(lüders)找出马鸣所作底剧本舍利弗所行(Śariputrapakarana),也是佛教的戏剧,演佛弟子舍利弗底故事底。

诃利陀沙底两部大诗罗怙系谱和童子底出生都是从神话取材,加上作者底心灵写成底。罗怙系谱共有十九章,叙述罗摩和他底先人与后人底世系和生活。诗中底叙述与罗摩衍那所载底很相近。全诗起自罗摩底祖先护卫王(dilipa)底事迹,终于火天铠(agmivarman)底死。别的大诗每叙述男女主人,诃利陀沙却叙述一姓底兴衰。诗中事迹底升降直与文辞底抑扬一致。凡古代印度底庄严,伟大,华丽,都从他底笔尖流露在写罗怙系谱底纸上。

童子底出生共十七章,但有些学者以为后十章是后人加进去底。作者在首章把雪山底景象描写得很精采。其次,他才描写大自在天与婆婆帝(parvati)爱恋底事迹。诗底结尾是陀罗迦(tãraka)底死,与昂宿男(kãtttikeya)底出生。昂宿男是印度底战神,是大自在天与婆婆帝所生底儿子。别的传说以为是大自在天自己把生殖的能力寄付在火里,然后投入殑伽河,所以他也是火与殑伽底儿子。当他生时,昂宿(krttika)六星各出乳来哺他,因此他长了六个头,他有童子(kumãra),偏唇(skanda),善梵(subrahmanya)等别名。

相传诃利陀沙还作了一部桥梁底架设(setubandha),叙述大颔猴王为罗摩架桥渡过楞迦山底事迹。这诗底文体是俗语,与诃利陀沙平时所用底雅语不同,所以有人以为不是出于他底手笔。还有一篇那罗兴起诗(nalodaya),相传也是诃利陀沙写底。这诗底内容完全抄袭摩诃婆罗达里那罗与达磨让第底故事,不但没有新趣,文句上并且造作得很厉害。

诗中底文体简明,思想玄妙,的确是一本佳作。

摩伽(季冬mãgha)底童护底受戮(siścupãla vadha)二十章也是出于摩诃婆罗达底故事。童护(Śiśupãla)是中印度奢地国(cedi)底王。他不崇拜黑天,当坚阵王行灌顶大祀(pãjasuya)时,诸国底大王都亲临观礼,作怖(bh ishma)倡议顶礼黑天,惟童护反抗这事。当时黑天也在场,见童护这样侮辱他,遂和他决斗。童护至终被黑天底轮宝中伤头部,因而死亡。摩伽底诗,依麦唐那底意见以为不如日辉,因为前者时常模仿后者。童护底受戮里底辞句和音节虽然很好,可是缺乏诗歌的美丽与超越的想像。摩伽住世底时日约在公元第六世纪,但麦唐那以为他是第十世纪底人物。

生于公元第七世纪底跋提(bhatti)到底与卫黄(跋特利诃利,bhartrihari)是否同为一人乃是个疑问。现存跋提底哮吼子底受戮(rãvana vadha)二十二章也名为跋提迦毘耶(bhatti kãvya),是一篇叙述罗摩种姓底诗歌。这诗是在西印度苏剌陀国(sauràstra,今之surãt)底剖云城(valabhipura)为吉祥军王(Śaidharasena)第四世写底。他写这诗底目的在解释雅语辞句上种种结构底形式,故偏于文法而略于诗情。

吉祥喜(Śriharsa)底奈娑陀迦毘耶(naishadna kavya)二十二章描写那罗与达磨让第底故事。依麦唐那底见解,这诗当成于公元第十二世纪。但印度学者多以为他是东印度孟加拉国第一代底王阿提苏尔(adisur)所师事底五位婆罗门人之一。有些学者以为他或者是公元七百二十年顷治曲女城(羯若鞠阇,kamyã-kubja,或作kanauj)底光荣铠王(yasovarman)底臣僚。

歌王(kavirãja)是公元第八世纪时治常胜城(jayanti puri)底欲天(kãmadeva)底臣僚。他底罗怙与般度(rãghava pãndava}描写罗摩与般度二族底事迹,所含历史意味比较地多。

作得胜(haravijaya)底宝生(ratnãkara)是作护铠王(avantivarman)治下一个迦湿弥罗诗人,约生于公元第九世纪。在安主(ksemendra)底名作妙善庄严(suvritta tilaka)里头引用了很多宝生底诗句。安主也是生于公元第十一世纪底迦湿弥罗诗人。他在妙善庄严以外还写了广故事穗(brihat-kathã-mañjar i),婆罗达穗(bhãrata mañjar i),和雅愉悦(kalã-vilasa),罗摩衍那穗(rãmãyana mañjari或kathãsãra),徧入天十垂迹所行赞(daśãvatara carita),宗母(samaya mãtrika),广博八部(vyãsãstaka),世间曜(iokaprakãsã),礼方如意树(niti kalyataru),王统志(rãjavali)。等这些不尽是诗,有些是古典底注解,有些是修辞学,有些是历史。

红莲华藏(padmagupta)底勇健王九所行赞(nava-sãhasãnka carita)是一篇赞颂治曲女城底勇健王事迹底诗歌。红莲华藏生于公元第十世,而这篇诗有人以为是前三世纪底吉祥喜所写成。

关于俗语底大诗,除掉上述桥梁底架设以外,还有与有吉同时底雄辩王(vãkpatirãja)和生于公元第十三世纪底金月(hemacandra)底著作。金月为耆那教底学匠,又是童护王底师傅。他底童护所行赞(kumãra-pãla carita)八章,在叙述童护和他以前诸王底事迹以外,还附着解释俗语文法底诗句。这八章是一篇同名底雅语诗底续编。歧义字发(anekãrtha keśa),名言珠() abhi-dhãna-cintãmani),邬拏第经疏(enãdi sutra vritti),方言鬘(deśinãma-mãlã)等,都是金月所著底文法书和字典。

卫黄以后底大诗在文句上过于修饰,几乎每篇都可当作文法书来读。因为辞句所受格律底拘束太严,所以诗趣失掉不少。

三、历史与地理

印度诗歌底另一支流是历史(itihãsa)与地理(bhugolavidyã)这两门学问归入诗歌底原故,不但是从文体上看,从内容上看,也当以它们为诗歌。其实印度科学书底文体没有一样不是诗的。在往世书里有许多王朝世系底记载,但所载底彼此不同,甚至时期也有互相冲突之处。所以往世书里所记载底不完全靠得住,我们也不当它们为史书。印度人底历史观念非常薄弱,正式的史书自古至今不见有人著述。可称为印度历史第一部底,是作于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八年迦诃那(kalhana)底诸王流派(rãjatarmgini)记载迦湿弥罗国底王统。这部历史虽然比往世书靠得住,但其中诗的意味仍比历史的多。

印度底地理学在往世书里也有零碎的记载。成为专门足以供学者研究底还没有,我们所能根据底,全靠古代碑文,货币等等记载而己。一千八百七十一年肯宁罕底印度古地理(cunningham: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出版,是印度地理学最重要的著作,但作者并非印度人。

(三)寓言与故事

寓言是为道德的教训而起。印度自古有所谓礼方论底著作,以诗的体裁写格言或道德教训。这种书留存到现在底都是残本。因为有许多已被收入摩诃婆罗达里去,故摩诃婆罗达也可视为礼方论底一种。与礼方论最相近的便是禽喻或禽兽喻言。在歌赞奥义书里保留着印度最古的禽喻,作者常以诸天垂迹为禽兽来启发人间为故事底张本。佛教底本生故事也可视为禽喻之一种。佛教徒在很早的时代便会利用这种故事来寓道德的教训,说佛前生为禽兽践行了许多利他行为,故得成佛。最初的作者只以人与神底精灵寄寓在禽兽体中,藉禽兽底行为来教训或救度人间,但到了后来,禽兽便可以说人话,直接地把人教训起来。在波儞尼时代,喻言底著作已经存在与否不得而知。除掉印度以外,最古的禽喻是伊索寓言,而这书有许多段是从印度禽喻产出或与它们同源。从现在的知识说起来,世界最古的禽喻书是印度底五卷书。五卷书经过后人展转传授,内中故事或有脱漏或见增加,已失却不少本来的面目。在公元第六世纪时,波斯王努世文(nushirvan)诏令译此书为古波斯文(pahlavi)。从这个译本,印度底喻言便流布于中亚细亚,更有小亚细亚传到欧洲。五卷书是西北印度底产品。它底节本利益示教(hitopadeśa)却是恒河岸底作品。利益示教底纂辑者名那罗延那(narãyana)。相传这书是一个婆罗门人毘纽沙门(visnu Śarman)为教训某王子而说底。印度人本擅于说喻言,凡属于这种作品,笔意都非常动人,无怪古代佛教徒利用它们来宣教。现在存在中国三藏除掉本生经藏里底六度集经,生经,菩萨本生经等,以外,属于譬喻经(avadãna)底有百喻,杂譬喻,大庄严,撰集百缘,贤愚,杂宝藏诸经。这些都是寓言文学底作品。

印度小说(kalpana)起于神仙故事。它底文体把诗歌杂入散文里如我国底小说一样。最著名的神仙故事是鬼语二十五则(vetala pañca-vinsati)这书相传是一个起尸鬼(vetãla)为大勇健日王说底。现存的考订本子共有五种:第一种编入安主底广故事穂。第二种编入月天(somadeva)底故事海(kathã-sarit-sãgara);其余三种为持昏授(tambhaladatta),惠爱(vallabha)及湿婆奴(siva-dãsa)三位底订本。鬼语二十五则早已译成印度各种文字,为国中最流行的故事书之一。还有一本比较晚出的鹦鹉所言七十则(Śuka-saptati),据说是从一只鹦鹉说出来底。此书现存底有两种订正本。这两种故事底内容很没意味,一段故事里头常插入别的故事,有时令人摸不着头脑。月天底故事海为印度最大部底小说集。这书底作者是迦湿弥罗人,著书时代在公元第十一二世纪之间。故事海是根据公元第六世纪左右功德富(gunadhya)底故事广记(vrihat-kathã)编成底。

从神仙故事进一步便发展为恋爱小说。小说最初期的内容都是讲爱情底,印度小说也脱不掉这条原则。现存的有檀丁底十王子所行记(dasakumãra carita),苏盘豆(subandhu)底天主授(vãsavadatta)和波那(bãna)底迦淡波利(kãdambar i)。檀丁住世时代,学者向无定论。他是否与作诗意底同为一人,自然要看他是不是生于公元第六世纪左右。麦唐那教授以为他与诗意底作者同为一人,但有些学者主张他生于公元前第二世纪。主张这样理论底,举出十王子所行记里三个要点来证名。第一,记里有许多成语和俗语,当是作于雅语为上流社会通行的语言底时代,正是钵颠阇利著大讲章时底光景,所以十王子所行记底著作者檀丁当生于大讲章行世不远的时代。第二,记里说到埃及王罗摩西斯(rameses)底事情,所以这书当作于公元前第四世纪之后。第三,记里所描写底十王子与当时社会腐败情形,正当印度孔雀主朝衰落底时代,故作者当离这个时代不远。苏盘豆约生于公元后六百年左右,他底天主授叙述邬阇衍那国底王女天主授与伐阇国王乌陀衍那(udayana)底恋爱故事。波那名字俱说当作波那跋陀(bana bhatta,苇箭尊者。)他生于公元第七世纪左右。除掉记述王女迦淡波利底爱恋以外,他还写了一部半历史的小说,名曷利娑本行(harsa carita)。

(四)戏剧

从寓言发展为原始的小说,在结构上常是讲爱情底。从这种爱情小说再发展便成为戏剧。印度底戏曲虽然不能比兴体诗古,但它底源流却很长远。赞诵明论里已经有了一种戏剧的文体,便是对话式的颂诗,如沙罗摩(sarama)与波尼(panis),阎摩(yama)与他底妹子阎弥(yami)底对话,是这种颂诗底例。明论后底印度戏曲乃由禽喻与宗教的仪式混合而成。在公元前第二三世纪,印度底普通社会常有一种演神事底赛会人(yãtrãs),多半是演徧入天垂迹于人间所行底恋爱故事。徧入天或那罗延天底垂迹黑天,为印度最受崇拜底神灵。关于他底神话很多。相传在幼年时代,因为避难底原故,他底父亲把他寄在一个牧者底家庭里。黑天自少便是一个牧童,住在孔雀城(mathura)附近底原野。在那里,,他与许多牧女发生恋爱,因此创了一种歌舞名为圆舞(mandala nrityam)。这种牧歌,后来屡在他底节日表演出来。这表演是歌舞和宗教仪式混合起来一种动情的歌剧。它底结局都要团圆,并且不能脱离歌舞。有人以为印度戏剧是从希拉介绍进来底。相传亚力山大王东征时曾带着一切戏剧底应用品物到印度去。印度雅语名戏台上底幕为“耶伐尼迦”(yavanikã或javani),意思便是“希拉的”。这也可以看出希拉戏剧与印度戏剧有关系底痕迹。在波泥尼底著作里,载着印度当时戏剧理论底作家已分为尸罗连(Śilãlin)与羸马(kriśãsva)两派。相传尸罗连便是歌舞经(nata sutra)底作者。这也可以证明在波儞尼以前,印度早已有了戏剧。又在早期的佛教典籍里也曾说到歌舞和优伶。这样看来,希拉人或者只介绍戏台上底动作,而戏剧底要素早已存在印度底文艺里也未可知。印度戏剧里底打诨人或者带着希拉的色彩,但戏剧底文义就纯然出自印度修辞家底手笔。

印度没有真正的悲剧,国人虽多悲观者,却喜欢团圆主义底喜剧。这原故是因为看戏底都是王公贵人,演戏都在神诞或庆典底时节,他们是为歌舞升平,酬谢神恩而演戏,并不是为表示社会生活底现象而演戏,所以戏剧必以团圆终结。凡生活康裕底国土,和养尊处优底人物,都与悲剧不相投契,他们甚至厌恶悲剧。古印度底王庭也是如此。印度戏剧底名目很多,常见的为色(rupakam),极所作(prakaranam),歌舞(或那吒迦艺 natakas),一人述说(bhãnas),一幕剧(vyãyogas),三幕剧(samavãkãras),游行赛会(yatras),获狼戏(ihãmrigas),环击戏(dima),武剧(anka)等等。在这些戏剧里头,只有那吒迦可以算是合于近代所谓戏剧底条件。

诃利陀沙底娑困达罗(Śakuntala)便是属于那吒迦一类底戏剧。印度戏剧底出数不等,从一出可以到十出,剧里底脚色也没一定,时间与空间可以错乱或间隔,曲本里所用底语言为雅语与俗语。剧中底妇人与下级种姓底男子都说俗语。早期剧本所用底雅语很简明,后来越写越繁复,甚至使听者不能一时了解,须要费时间去思索。

在早期的印度戏剧家中,以诃利陀沙最为有名,但在他以前,还有好几位。相传生于公元前第四世纪作政事论(artha Śãstra)底致明(bhãsaka)也写了很多剧本,最要的如童子所行(bãlacarita),创作者(pratimãnataka),阿毘磨落迦(avimaraka),爱授(cãrudatta)等等。他底著作,照现在所知底已有十五种以上。致明以后,有首陀罗迦(Śudraka)。他住世时约在公元前第三世纪。他底作品留存到如今,最有名的是小泥车(mricchakatika)。有人以首陀罗迦和诃利陀沙为同时代底人物,但从小泥车底文体看来,他又像比诃利陀沙早生几个世纪。小泥车无疑是印度最古剧本之一。这剧本与诃利陀沙底作品最不同的地方在它那种戏剧的力量和诙谐。它是印度戏剧里最近于欧洲所谓莎士比派底作品。首陀罗迦是一个王者。依古印度底惯例,臣下底作品常署着王底名字,所以这剧本是不是他写底仍是一个疑问。麦唐那教授和一部分的学者以檀丁为小泥车底真正作者,因为首陀罗迦在印度文学界上不大有名,而檀丁底文笔很与那剧本相似。小泥车底内容是一个穷商人和一个富裕的女人恋爱底情节。全剧分为十出,除掉两个主脚意外,还有打诨人和许多副脚。全剧结构注重在穷商人底高尚恋爱生活,那富女用许多方法使他理会她底爱情,那商人至终娶了那女子为妻。在每出里头都可以看出作者戏剧艺术手腕底高超与心情底灵敏。小泥车是剧里一件小事,因为商人底幼儿哭他底玩具小泥车是用泥做成底,他父亲很穷,又买不起好的给他。那富裕的爱者听见这事,便把珠宝装满了一小车,教他去买一辆和邻人底孩子一样底金车。

我们在钵颠阇利底大讲章里也找出两出描写黑天故事底戏剧,名婆利之被擒(bali-bandh)和甘沙底杀害(kansa-vadha),但不很名。在他以后底马鸣却是印度戏剧进步底持关键者。他虽是一个诗人,但给了后来的作剧家不少的提示,我们最少可以说他是诃利陀沙底先驱者。马鸣底作品已经略说一二,在这里便不再赘。我们于此可以多谈诃利陀沙。诃利陀沙底作风有些很带着模拟佛所行赞底色彩。他生于大勇健日王治世底太平时代。那时,婆罗门教复兴,佛教渐次衰减,婆罗门的文学也随着宗教的改革而重生。加以大勇健日底扶助,使一代底文艺得以从宗教的教训一变而为艺术的鉴赏。从前的文学只是生存于宗教教义底下,不过为道德宗教教训底工具,到了诃利陀沙底时代,便完全脱离了这种旧束缚而开发了一条新途径。在这时候,不但戏剧与兴体诗大有进步,即如哲学,科学,也有很明显的迁变。公元第六世纪初叶底印度王位是以文艺庄严底。在大勇健日底许多宝贝中,除金玉以外,还有一班诗人,文士,和科学家,所以这是古典的雅语文学全盛底时代。诃利陀沙也是大勇健日所有底众宝之一。

诃利陀沙底三部名作娑困达罗,勇健与广延(vikramorvaśi),和摩罗毘迦与火天友(mãlavikãgnimitra),在艺术手段上都很高超。作者想像力底丰富,及描写能力底伟大,使剧中人物底特性都可以在各篇里头看出来。从诙谐底情调看来,诃利陀沙底作品便比不上小泥车。娑困达罗与勇健与广延是用戏剧文体写成底寓言。娑困达罗不但在印度最有名,在世界底文坛上也站得住。这两本戏剧底情节是从吠陀的传说采取出来。剧里底文体和情节都很简单,动作底时间也很迅速,也而最能动人的便是里头底兴体诗歌。它们使作者享受大名,使读者感得无限的优美。

娑困达罗底情节很简单。在这剧本里,最初描写寄养在隐士家里底天女娑困达罗与杜斯让第王底恋爱情形。打诨人上场,埋怨他底王喜欢到森林里打猎,以致走到这个没有东西可吃底地方。后来他和王来到娑困达罗底草舍。可巧隐士不在家,王就和那女子攀谈。女子供给他们东西吃,此后他们便因一度底相会而结婚。杜斯让第给了她一只戒指,做为信物,不久他便回宫去了。娑困达罗因为得罪了一个婆罗门人杜婆婆(durvasas),便受了他底咒诅,说那爱她底人,除非得着他给她底那只戒指,必要把她忘却。她底养父命两个徒弟送娑困达罗到大象城(hastinã pura)底王宫,要求她所爱底王收容她。但杜斯让第因为受了婆罗门人底咒咀,已忘却了他们彼此底关系。但见她时,虽不承认他们曾经结婚,却也很怜爱她,她知道非要把戒指找回来,便不能与王再行结合;但那戒指早已丢失了,她怎样找也找不着。她那住在天上底母亲见她在人间流落,便把她接到天上去住了好些时。后来有个巡兵逮捕了一个渔夫,说他身上藏着一只无价的戒指,一定是从盗窃而来。渔夫说那戒指是在河边从一条鱼底肚子里取出来底。那戒指便是王给娑困达罗底戒指,因为娑困达罗有一天到河边去汲水,把手上戴着底戒指滑溜出来,掉入水里,被鱼呑掉。王得着那戒指以后,就回忆他们当初相爱底情形,于是再把娑困达罗找回来,与她团聚。所以这剧本底全名是重认婆困达罗(abhijñãna-Śakuntala)。

这出戏底情节是从摩诃婆罗达取出来底。娑困达罗是隐士妙友与迷那迦天女(apsaras menàkã)所生底女儿。她便是婆罗达底母亲。“娑困达”(Śakunta)鸷鸟,因为娑困达罗生时便被抛弃于林中,因众鸟底翊卫得以生存,后来被隐士甘婆(kanva)收养了,便名她为娑困达罗。她底幼年生活便在林中隐士底草舍,在那里遇着杜斯让第。

勇健与广延底本事是从赞诵明论里广延天女(urvaśi)与大号哭(purulravas)恋爱底故事取出来。在明论里,广延或指晓神,大号哭或即日神。晓与日底恋爱是古人对朝日底神话化的解释。诃利陀沙这剧本共有五出,它底情节是神怪的。开场演广延天女自从天上奔逃以后,就被一只妖怪捉住,诸天女在天上为她底䘮夫而发悲愁。但她在地上已被月族底大王突王哭救出来。大号哭王爱恋她,却因王后底嫉妬把她迫走了。广延回到天上,因为她是诸天女中最美丽的,就被选为天上底女伶。她在那出神秘的戏剧里应当扮做一个女神来奉承诸位天神。在表演时,她底言辞中有一句应当说“我爱神,”只因她爱上大号哭王,就把话说错了。她说,“我爱大号哭。”天祌因她说出这句话,以为她是个天女,不应当钟爱世人,于是咒咀她,把她永远逐出天宫。那时,在诸天会上底因陀罗把这种咒咀改轻,许她等到她底爱者见到他们底所生婴儿,就可以回到天宫去。广延于是下凡,与大号吴王结婚。有一天,她走到一个神圣的丛林,那林自来是不许女人进去底。她一走进去就变成一棵葡萄树。大号哭自失掉她以后,便到处去找她。他用兴体的辞句向着鸟,雀,蜂。蝶,花,草等等,询问他底爱者到底在什么地方。他至终因着一块具有结合离人能力底神石,把广延找回来。广延已经生了一个孩子,但因从前所受底咒咀,恐怕不久便要与大号哭王离别,于是把他藏起来。那孩子偶然被大号突王看见了,王一方面因看见自己底儿子而喜欢,一方面又因失掉爱妻而忧闷。因陀罗看见这情形便怜悯他,许广延与他住在世间,直到他去世底时候。这出喜剧到这里就得着一个团圆底下场。勇健与广延可以说是一出神怪剧。第四出演大号哭王询问花鸟等情节,完全用兴体诗底笔法写出来。广延底事迹与我国戏剧里演董永遇天女那出天姬送子很有些相同之点。

摩罗毘迦与火天友底情节比前两剧较为复杂。这剧表演印度宫庭之恋爱事实。火天友王(agnimitra)因爱上王后底侍女摩罗毘迦(malavikã),致宫闱里发生许多嫉妬底情申请。他们经过许多困难,至终得立摩罗毘迦为第二王后。

诃利陀沙之后,印度底大戏剧家有有吉(bhavabhuti);在有吉之前,有戒日王(Śilãditya)。此王生于公元第七世纪,治中印度曲女城。王本吠奢种,名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此言喜增,)以兄为邻国所杀,嗣位,号戒日,在位后六年,为兄复雠,臣服五印度。玄奘于曲女城曾受他很好的待遇。他是一个佛教的文学家。他作了三部剧本,名珠璎(ratnãvali),龙喜(nãgananda)和爱见(priyadarśika)。珠璎底真正作者或者是迦淡波利底作者波那,或者是达婆迦(dhãvaka)。二位都是戒日王底臣僚,所以这两剧本或者是其中底一人把辞句写好,经戒日王自己修改过底。

珠璎是从诃利陀沙底摩罗毘迦与火天友脱胎出来底。这戏剧底本事是师子国王女珠璎与婆阇邬达衍那王(vatsa udayana)恋爱底情节。珠璎生时,相士便预言她将来定要做一位大王底第二王后。当她从海道要到邻国与友邦底大王相会时,船因遇难而沉没,珠璎被救,展转流落,至终到了婆阇邬达衍那王底都城。王底大臣,见她长得美丽,就把她送到宫里,做王后底侍女。他们不知道她便是师子国底王女,她也改名为海女(sãgarika)。有一天婆阇邬达衍那偶到御苑散步,无意中看见海女,立时把爱慕底情怀表示出来。王因着海女底女友和御前打诨人底帮助,得以彼此相亲,后来这事被王后婆娑婆达多(vãsavadatta)知道了,立时把打诨人和海女禁锢起来。忽然宫中失火,海女底生命危险万分,王遂奋勇进去,把她救出来。正救出来底时候,师子国底使者到了。使者认得海女便是他国里底王女。珠璎于是把事由向王说明。王后才知道珠璎是她底中表姊妹。她许王与珠璎行婚礼,立为第二王后。正当这时候,打诨人与王底大将鲁曼文(rumanvant)进来,奏报战胜㤭萨罗国。宫中上下都为这些事称贺。全剧到此便收场了。

爱见底情节与珠璎差不,故不必多赘。在公元第六到第八世纪所有的作品都不如后来底好。生于第八世纪底有吉是弥曼差派底大师,鸠摩利罗跋陀(kumarila bhatta)底徒弟。他是南印度人。在他底三大剧本中,以茉莉与青春(mãlati-mãdhava)为最优美。茉莉(mãlati)与一个男子青春(mãdhava)互相爱恋。他们底父母也许他们结合,后来因为政治上的原故,致他们底志愿不能实现。这一对恋人听从王底诏令,各人另行择配。他们底父母也正式地为他们另选别人了。不幸茉莉被一个凶恶而古怪的司祝掳去,要把她做人祀献给大自在天底妻子难近母(durga)。青春赶到祭坛,把他底恋人救下来,并且杀掉那司祝。他们在危难里相逢,再行订婚。行婚礼底时候,青春底朋友们和他开玩笑,将一个男子扮做茉莉来与他对拜。不料茉莉在那时节,又被人掳去。青春和他底朋友们于是到处去追寻,至终得着一个佛尼底帮助,把她找回来。这本戏共有十出,作者于登场底人物个个都表现出各人底性格,真是诃利陀沙以后一个大能手。

有吉底第二和第三大著是大雄本行(mahãvira carita)与上罗摩所行(uttara-rãma-carita)。这两剧都是取材于罗摩衍那前者表演罗摩与悉多晚期的生活,从悉多被放逐做起,到十八年后再遇罗摩时止。从实际上说起来,这剧本缺乏许多动作,与其说是戏剧,不如说它是一篇戏剧的诗歌。

有吉底作品与诃利陀沙底有许多不同之点,最著的如打诨人在诃利陀沙底剧本里是不可少的,但在有吉底著作里简直是不重要。他底剧本没有诙谐的情调。他又不像诃利陀沙那么喜欢用直喻法和暗喻法。他简直说平白的话语。他很喜欢描写自然底美丽和伟大的现象。他所用底文句随着剧中情节底张弛而张弛,所以在每句里都能把剧外的情调很有力地表示出来。无怪批评家说有吉底剧本很能操纵观听者底情感。

在有吉以后,还有好几位剧本作气。氐宿授(viśãkhadatta)约生于公元第八或第十世纪。他著罗叉剎和指环印(mudra-rãksasa),是一本政治底戏剧,把当时底生活活现出来。作者文笔底流畅和情节底曲折都为其他的恋爱剧所不能比较。生于公元第九世纪底母罗敌(murãri)著无价的罗怙(anargha-rãghava或murãri nataka),取材于罗摩衍那,文句虽嫌艰深,却还优美。生于第十世纪底王冕(rãjaśekhara)写了四本戏剧,即伤驴底宰割(viddha Śila bhañjikã),小罗摩衍那(bãla rãmãyana),小婆罗达(bãla bhãrata)和龙脑香穗(karpura mañjari)。伤驴底宰割底内容与珠璎很相同。小罗摩衍那是表演罗摩事迹最长的戏剧,材料完全从罗摩衍那取出来。小婆罗达是从摩诃婆罗达取材,起自捷足(draupadi)底婚礼,终于般度族被放到森林里。尊者人生本(bhatta nãrãyana)约生于第九世纪。他底辫发底结合(veni-samhãra)是从摩诃婆罗达第二卷和第八卷底事迹取材底。剧中表演坚阵怎样把他一切财产输掉,连他底妻子捷足也输给人。希恶(duh-Śãśana)侮辱捷足,把她底辫发解散了,又揪着她底散发把她拉走。作怖眼见这样底侮辱,誓愿日后必要杀希恶,还饮他底血。希恶后来果然被他杀掉,他底誓愿于是满足,捷足底头发于是再结合起来。

安自在(ksemiśvara)约在公元第十世纪生于曲女城,为愤怒的㤭尸迦(candakauśika)底作者。这也是一篇好剧本,很值得一读。弥斯罗达磨达罗(miśra-damodara)约生于公元第十一世纪,是达罗(dhara)国王婆阇(bhoja)底臣僚。相传大歌舞(mahãnataka)或大颔歌舞(hanuman-nataka)是他编纂底。这剧表演罗摩与大颔猴王合攻楞伽底事迹,材料完全是从罗摩衍那取出来。黑君(krishnàmiśra)相传也生于第十一世纪,为智月底升起(pralodha candrodaya)底作者。这是一驽哲学的剧本,剧中底人物都是智识,理解等底象征。在教义上,作者偏向徧人派底婆罗门思想。

自十―世纪以后,印度戏剧作品很少流传,也很少优美的。诃利陀沙以下底作剧家多半取材于摩诃婆罗达及罗摩衍那,所以读下去,每令人感得陈袭无味。实际上说,印度底创作剧本本来是很少的。

(五)兴体诗

无论世界上那个地方,我们都可以理会人很喜欢将他底感兴和着乐器歌咏出来。人在工作时,饮食时,有所思虑和有所希望时,更喜欢唱那抒情或感兴底诗来满足或安慰自己。兴体诗在印度底术语里没有专名,只名为“弹箜篌而唱者”(vainikas)。兴体诗家即是弹箜篌者。在赞诵明论里已经有兴体诗底形式。古印度人不但用它来赞颂诸天,并且用来颂扬战争底胜利。在奥义书和佛教典籍里,我们也可以找出些寄寓宗教教训底兴体诗,可是真正的兴体诗是产生于公元第一世纪以后。在诃利陀沙以前有一位俗语的兴体诗家诃罗(hala)。他底偈陀俱舍(gãthakosa)或作七百咏(saptasati gathasaptasati)很值得一读。讲到雅语的兴体诗家,便要推诃利陀沙为第一。他底剧本所以能令人爱读底原故,全在他底兴体诗上头。他底时令之环(ritu samhara)和云使(megha-duta)为后来兴体诗底模范。在时令之环里,作者描写自然界在各时期底现象,对于炎热的夏天,偷快的雨季,清爽的秋日,冷酷的冬令,和煦的春光,他都能一一描写得非常真切。在各时令里底事物,没有一样能逃掉他底观察和想像。人类和动植物在四季里底情状,他都细细地叙述出来。这固然是因为印度底风景供给作者底诗料,但一方面又因作者底才能,用了许多动听的音调,故能令人一读这篇诗,便感到非常偷快。兴体诗底优劣全赖音调,诃利陀沙底本领便在擅用音调上头,所以他底兴体诗简直不能翻译为别国的文字。云使底内容叙述一个药叉在被逐放底地方,因想他底爱人便求天上底云为他带消息到她那里。诗中描写恋爱底心情,希望,祈求等等底手段非常高迈,是雅语文学里最优美的诗歌。这诗当成于邬阇衍那地方崇拜湿婆摩诃迦罗(Śiva mahãkala)最兴盛底时期,也就是回教初入印度底时期。在西藏藏经里底祖师部(丹朱尔tandjur)收集了许多雅语诗歌,云使也是其中底一种。此外,诃利陀沙还有一篇爱欲底庄严(Śringãra-tilaka),是描写极度爱恋和情欲底诗篇。但这篇是否出于他底手笔,仍是一个问题。在娑困达罗和勇健与广延里也有他底兴体诗。

自诃利陀沙以后,写兴体诗和剧本底作家很多,可是优美的作品很久少,比较可以读底兴体诗有罎碎(ghatakarpara)底二十二首诗名瓦罎底碎片(ghata--karpara)。罎碎住世底时代不详,或者与诃利陀沙同时。依相传底说法,他是大勇健日王朝九宝之一。毘罗诃那(bilhana)生于公元第十一世纪,为北印度迦湿弥罗国底臣僚。他与大虹(cãpotkata)底王女幽会,依法当受死刑,王特把他赦了。他把与王女幽会时底情景细细地描写出来,成偷情五十咏(cau i-svrata-pañcãśikã)。诗中把他在王女怀里底享乐描写得非常淫亵,而辞句底艳丽却很动人。印度诗文中关于爱欲底表现再没有比这五十首描写得更细致的。

印度兴体诗后来渐渐变为很短的辞句,因为人造的雅语用声少而含义多底原故,致使印度底文人废掉长诗而注重选择文字写成简短的小诗。这种没头没尾的小诗,优美的很多,常是描写,爱者底埋怨,间中也有谈道德,讲学理i底。谈道德和讲学理底小诗,无疑在吠陀底末期己经有了。但到后来,作者常以辞害意,看文句底修饰比意义底表示更要,所以后来的小诗是诗的,不是学理的。这样的小诗在赋体诗和寓言里也常看见。

卫黄是一个文法学家兼学理诗底作者。此人生于公元第七世纪,相传他曾七度舍身出家为佛教底比丘。他底性情至终使他还俗去过在家底生活。他很了解他自己底弱点。当他住在林中为比丘底时,时常预备一匹佩上鞍底马,为底是怕他因起了恋世底念头而想行非法时可以立刻骑着它逃走。他写了三百首关于道德宗教和政治的兴体小气,名爱欲百咏(Śringñra Śataka),道义百咏(niti Śataka)和出世百咏(vairãgya Śataka)。这三百首小诗满含着诙谐和示教的情调。相传跋提迦毘耶和文法书中底辞句学(vãkyapadiya)也是他写底。

阿摩鲁(amaru)是印度作家中最能描写女人底。他底阿摩鲁百咏(amaruŚataka)是很有名的一本兴体诗。他底作风与别的作家底相同。这类没有首尾底诗常喜欢用徧入天底垂迹黑天与他底牧女们相爱底事迹来做材料。印度底情诗常是从感觉那方面描写,至于深沈和真正的情緖虽然也有,却不多见。上头所述那些兴体诗都与犹太文学里底雅歌很相仿。一般的读者对于它们也会发生神秘的解释,如犹太人读雅歌一样。

胜天(jayadeva)为公元第十二世纪底东印度人,是晚期兴体诗底大家。他底牧童歌(gita govinda)是一篇戏剧体的情诗,描写㤭梵达(牧童,黑天底别名)与他底爱人罗达(rãdhã)相恋底情形。这诗可以和着乐器唱出来,所以名为歌(gitã),但在文学的类别上它应归入神秘的戏曲里头。诗中描写男女调情底光景与毘罗诃那底偷情五十咏差不多,但它底精神是宗教的。他是近代的宗教情诗底模范,还遗留着男女□崇拜底意义。印度文学里常有许多我们所谓淫亵的描写,但他们并不是这样看法。男女底情事在他们看来是神圣的,描写男女底交会并非□淫,乃是尊重生殖底本业,故当用清洁与教礼底态度来读这样底作品。

(六)雅语佛教文学

前在非圣文学理特□佛教根本的圣典,现在且把雅语底佛教文学略说一些。雅语佛教底典籍非常繁浩,在小乘之大乘之间已经出不少的作品。除掉阿舍和律藏底典籍以外,我们可以将雅语底佛典略分为下列七类。

一,本生经文学。

二,譬喻经与因缘经文学。

三,纪传文学。

四,世纪经文学。

五,方广经文学。

六,论藏文学。

七,秘密仪轨文学。

如果把这七类详细地叙述起来定然很费篇幅,此书只能□要来举出一二而已。本生,已如前说,是记菩萨在过去时代所修种种苦行和利他的功业底故事书。在雅语文学里,除去马鸣底大庄严论经以外,最著名的当推到圣勇(ãryaśura)底本生□论(jataka-mãla)。本生□论是圣勇读了各种本生经以后用自己底意见写成一种散文和韵□□雄底艺术作品。初期的本生文华与譬喻文学所差有限,故本生譬喻又名为菩萨譬喻鬘论(bodhisattvãvadãnamãla)。所谓“菩萨譬喻”(bodhisattvãvadãna)与与本生底意义是相同的。

譬喻文学最古的著作为撰集百缘经(avadãna Śntaka)。此书于公元第三世纪时译成汉文。它底性质多半是属于小乘。典他枏类的还有一部百业经(karmaśataka),此土未□。如意书譬喻鬘论(kalpadrumãvãdanàmãla),宝石譬喻鬘论(ratnãvadãnãmãla),和无忧譬喻鬘论(aśokãvakãnamãla)三部,一部分是从撰集百缘经□作,一部分是从别的书取材而成。这三部底体裁全是赋体诗,显然是属于大乘底作品。

二十二譬喻(dvãvimśatyavadãna)与贤劫譬喻经(bhadrakalpãvadãpa)成内容都是关于优波笈多与阿育王底故事,前者多取材于撰集百缘经,后者与别的譬喻鬘论相似,是用韵文写成底。还有一部戒行譬喻鬘论(vratãvadãnamãla),其内容乃叙述关于祭祝仪式底起原底故事。

花□耳严譬喻(vicitrakarnikãvadãna)里共有三十二段故事,其中许多从撰集百缘经和戒行譬喻鬘论取出来底。这书底文辞多杂雅俗二语,不能看为纯粹的雅语佛教文学。

譬喻经文学古时多以口传,后来又从口传写在纸上,故中国典与西藏底译本很多而原文至今还找不到,如百喻经,贤愚经,杂宝藏经等是。

迦湿弥罗持人安主底广泛的譬喻集譬喻如意藤(avadãnakalpalatã)是这类文学最后一部。这书在西藏被人非常重视。安主底天才和博学都可以在书中窥见。此书底体裁是钦定诗,含着浓厚的文学意味,很值得一读。全书共有一百零七段故事,后来作者底儿子月主(somendra)更做了一篇序文和增入云□菩萨品(j imutarahanãradãna),共为一百零八品。

佛教底纪传多是无稽的,神话的,和小说的。它们与印度一般的典籍一样,缺乏历史的价值。这种纪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关于释尊底传记,第二是释尊亲教底弟子们底传记;第三是佛灭后,教中大师底传记。关于释尊底传记,除马鸣底佛所行赞五卷外,最著名和最重要的是公元三十八年竺法护所译底普䂂经(lalitavistara)。此书唐译作方广大庄严经。佛本行集经(abhinishkramana s utra)也是重要佛传底一部。

关于佛亲教弟子底传记,如中本起经,佛说兴起经,佛说义足经,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等,梵本多缺,不能视为雅语佛教文学底正□。关于佛灭后,僧团里诸大师底传记,存在汉译三藏中最主要的,是付法藏因缘经。这书历述诸师底行迹,从大迦业记起,到菩提达摩止,计二十八代,但也没有梵本。

世纪经文学是佛教关于世界生成和历程说明。这类书籍最初见于长阿含底末章。此外还有大楼,碳经,起世经,起世因本经,及立世阿毘云论,都缺乏梵本,故暂不能视为雅语文学。说世界生成和它底历程常散见于诸经论里头,例如在阿毘达磨大毘婆娑论(abhidharma mãhãvibliãshã Śãstra)卷第百七十二,阿毘达磨俱舍论(abhidharma kośa Śustra)第十一十二,大智虔论第十六等等经论里,都可以找出来。

大乘经典最初的发展便是一种名为方广经(vaipulya)底经集。现代尼泊尔国所尊底“九法”便是方广底最古□集。所谓九法如下:——

般若波罗密八千颂(astasãhasrikã prajñãparamitã)。

妙法莲花经(saddharmapundarikã)。

普䂂经。

楞伽经(lankãvãtara)。

金光明经(suvarnaprabhãsa)。

宝严树经(gandavyuha)。

如来不可思议经(tathãgataguhyaka)。

禅定王经(samadhirãja)。

十地王经(daśabhumisvara)。

此九法中,以妙法莲华经最饶文学的兴味。此经提倡对于观自在(avalokiteśvarà)底崇拜,与提倡敬礼文殊师利(mauju śri)底宝严树经(华严经)正相等对。此外还有称赞阿弥陀佛净土底极乐庄严经(sukhavàtivyuha),对于西方乐土底叙述也含有浓厚的诗趣。与极乐庄严经很相近,而带若譬喻风味底就是悲华经(karunãpundarjka)。此经记述莲花上佛(padmottara)经三十劫,住于摩诃不思议底莲花园土里,笔力也很流畅。

楞伽经记述哲学的思想,与上述诸经专重诸佛与诸菩萨底崇拜不同。经中对于印度诸派哲学加以辨正,乃研究印度哲学一本重要的参考。书本精于公元第六世纪始编纂成就,因中国底译本较为早些,所以从汉本可以证得后来加入底辞句。禅定王经,金光明经,与般若波罗密多经股是解释佛教教理底典籍。般若是大乘经典中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全书所注重底在空论(sunyavada)底认识,以菩萨六波罗密,尤其是以般若(智慧prajun)底到彼岸,为最高最完全的修行。相传此经初出有十二万五千颂,后来渐减为十万二万五千乃至八千颂。但另一说以为八千颂是本经底原形,后来渐次扩大而成十二万颂。二说似以后说为合。这经底缩本便是佛教徒日常所诵底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vajracchedikãyrajñãpãramitã),而最简明的便是般若波罗密多经(prajñãpãramitã-hridaya s utra)。

方广经中可以注意底还有宝□(ratuakuta),维摩诘经(vimalakirtti nirdeśa),解深密经(sandhinirmocana sutra),虚空藏经(ãkaśagarbha sutra),月灯经(candrapradipa Śutra)。

大乘底论藏文学都是出自学匠之手。此中首出的论本为龙树(nãgãrjuna)底中观本颂(madhyamaka kãrikã)。龙树以中观建立他底学派,其主旨都在这论表示出来。中观本颂以外,世传龙树底著作还有许多,但伪撰底也不少。他底法集名数经(dharmasamgraha)为佛教术语集友书(suhrillekha)相传是他寄给他底王朋讨论佛教教理的书信,共有一百二十三颂,从来只有西藏传底梵本,中国译本有众铠底□发王要偈,及义净底劝诫王颂。

圣天(ãryadeva)也是古代大乘底宗匠。现存关于他底著作只剩些教理诗底梵文残片,而中国三藏里却有百论(Śata Śãstra)相传是出于他底手笔,世□(vasubandhu)作底注解。

兴中观派底龙树对立底是瑜伽派底无著(asanga)。此派所主张底是唯识论(vijuãnavãda),以为除意识外,没有任何事物存在。此派底主要著作为关修瑜伽行底瑜伽师底论(yogãcãrabhumi Śãstra),讬为弥勒菩萨(maitreya)底教示,或者是无著底著作也未可知。论中菩萨地(bodhisattvabhunri)底梵本现仍流传,其余的已经佚掉。又大乘庄严经论(mahuyãna Śutrãlamkara)一书,利末(sylvain levi)也断为无著底著作,实在只有颂释是他作底。

世亲与无著为兄弟行。现存他底著作除俱舍论外,还有唯识三十颂(vidyãmãtra siddhitridaśa śãstra kãrikã),唯识二十颂(vidyãmãtra siddni),辨中边论(madliyãntavibhãga Śãstra)等等。

月宫(candragomin)是佛教底文法家,诗人,和思想家。他是崇尚无著学派底一位大师。他底教义上的□□是与他同时底月称(candrakirti)。义净于公元六百七十三年度印度时,月称还生存着。月宫写了很多赞歌,多半□佚,现存底只有一部宗教的诗歌徒弟书写法诗 (sisyalekhadharma kãvya)。此诗用优雅的钦定诗体说明佛教教理。

在大乘佛教后期底学匠兼诗人中,当以生于公元第七世纪底寂天(Śantideva)为最有名。相传他生于为苏罗斯陀罗(saurashtra今之gujarat)底王家,因受救度母(tãrã)底教示,便捐弃王位,从文殊师利菩萨修习瑜伽行,因解咒术,得为五师子王(pañcasimha)底大臣,后复出家,以比丘身示寂。现存他底著作有大乘集菩萨学论(Śiksãsamucaya),经集论(sutra samucaya),和菩提行经(bodhicaryãvatãra)。大乘集菩萨学论是著者所集齐各经底注释,为大乘佛教底教科书。

雅语佛教文学于秘密仪轨底原本比别类的更多流传。秘密仪轨文学包含赞(stotra),陀罗尼(dhãrani)和秘密本咒(tantra)。大乘经典与往世书本很相近,而佛赞中乃有许多已往世书里,如尼泊尔底大赞(mahãtmya)所收底自生往世书(svayambhu purãna)是最显著的例。在这书里,“自在”或“最初佛”(adibuddha)这个名辞是对佛陀一神化底教义所用底。

佛赞与崇拜徧入天和大自在天底赞词没有什么差别。有些赞是用大诗或钦定诗底体裁写底。甘露难陀(amritãnanda)所作底二十五菩赞(kalyãpapañcaviuśatikã),金刚授(vajradatta)底世主百赞(lokeśvara Śataka)都是大诗底体裁。四十九赞(suprabhãtastava)是赞美释迦牟尼与诸佛菩萨底诗歌。古代印度称赞诸天名字底歌赞在佛典里也集为妙吉祥真实名经(paramãrthanãma samgiti),存在抄本里底还有普贤行愿赞(samantabhadrapranidhapa)。七佛证(saptabuddha stotra),和百兽赞(mriga-śataka stuti) 等。

救度母是观自在底女性现身关于赞颂她们底诗歌也不少。这些赞也是用大诗底体裁。迦湿弥罗诗人一切智友 (sarvajñãmitra)所作底圣救度母持冠赞(ãryaturã sragdhara stotra)其有三十七首赞词。此时底作者相传生于公元第八世纪底前半叶。他是一个王底女婿,自把家财布施了以后,便出家为比丘。此外还有赞扬救度母一百八名赞(ãryataranãmã stottra śataka stotra)和圣教度母二十一礼赞(ekavimsati stotra)都是赞礼救度母底诗歌。月宫也是崇拜救度母底,他所写底赞诗现在还有一种名救度母成就百赞(tãrãsãdhan Śataka)。

大乘经典重要的一大部分是陀罗尼或总持,乃是一种巫术的文句,用来咒诅恶魔和祝福底。在吠陀时代已经有所谓密咒(mantras)。这种咒在阿达婆吠陀或□□明论里很多。南宗底佛教徒在锡兰地方也会用他们最优美的经典来做符□。他们叫这种符□做“波栗多”(parittas或pirits)。北宗大乘佛敎用咒底行为更多。大乘教很多的天神是从印度来底。因为这个原故,祭祀明论里在密仪上所用底秘密的言语和音缀也随着诸天介绍到佛乘上头。是能将编纂密咒底目的表示出来底便是大云请雨经 (megha sutra)。这经是佛于龙宫为龙王难陀及优波难陀说底。佛命诸龙爱护印度,为诸有情作霖雨。这种善法名为“慈悲善意”(maitr i),能使众生脱离苦厄。佛于是授龙王以陀罗尼名一切典乐(sarvasukhàndàdã),当天旱时,佛教徒便用运具有巫力底陀罗尼来请雨。在阿含里,陀罗尼底成分已经很多,到大乘时代,便尽量地发展。这个可以看出大乘的信仰渐次反到崇尚密仪底祭祀上头,进一步便把这特出的宗教源泉再汇入印度教底大河里。陀罗尼底目的在祈禳,关于恶□底影响,牛鬼蛇神底侵犯,灾病底发现,都可以用陀罗尼来□除它们。又寿命底延长,战争底胜利,极乐世界底往生,也都可以因诵陀罗尼而求得。自陀罗尼产出后,佛教再返到巫术宗教底地位,而失却它底特彩。

尼泊尔底佛僧常受持五大护秘经(pañearaksa),是由五种陀罗尼编成底。五种者:一,密护出离罪孽及其他凶恶底大随求陀罗尼(mahã pratisarã);二,抵御恶鬼底守护大千国土经(mahãsahasra pramardini);三,抵御蛇毒底佛母大孔雀王经(mahãmaytirl);四,抵御恶星,野兽,毒虫底大寒林圣难拏陀罗经(mahãsitavati);五,祛除疾病底大护明大陀罗尼经(mahãraksamantrãnnsãrin i)。

还有许多陀罗尼是佛教哲学或教义底口诀,例如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末后底偈是“般若波罗密多” (智慧到彼岸)底精髓,诵者直宣梵音,不译意义,也能了悟,证得到彼岸智。又古代的大乘经常为后人加入许多陀罗尼,如妙法莲华经中第二十一和二十六两章底咒语都是后来加上去底。楞迦经最古的汉译是公元四四三年功德贤(gunabhãdra)底楞迦阿跋多罗实经。功徳贤底译本还缺末后二品,到后来底译□才发现了,可见在公元第四世纪以前,楞迦经还没有陀罗尼附加在里头。

秘密本咒或檀多罗是佛教文学里可注意底一部分,从他可以看出佛教底理智生活完全堕落底征象。秘密本咒或檀多罗密轨文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仪式秘密本咒(kriyatantra)和行事规则秘密本咒(caryatantra),二,是修瑜伽行底瑜伽秘密本咒(yogatantra)。最好的是属于第一类底本咒,它们是古婆罗门仪式底本质底复现。如本初业灯(ãdhikarma pradipa)完全用古婆罗门教底仪式经典底体裁来记“本初业菩萨”(ãdikarmika bodhigisottva)或大乘教徙中等待授记成正觉者起居行事种种的仪注。这部本初业灯在经藏里名为根本经(mula sutra),信者每日祈祷礼拜时都要奉诵它。属于修瑜伽行底秘密本咒比较地多。这类文学都是中观派(madhyamika)和瑜伽派(yogacara)底密仪,目的在达到对于空底最上智慧;但在仪轨上,行者只注重在禁欲,冥想,或静坐上头。在修行底历程上,甚至采用关灵术,咒诅,催眠术,和肉体的兴奋法。对于肉体的兴奋,行者有时用强烈的饮料,和作用男女交会底行为。所以这类文学是神秘主义,巫术,和爱欲混合起来底仪轨。在这类密咒里,真正的佛教已经灭绝,它们却与自在天派底秘密本咒很相同。它们底内容多注重在“五摩”上头。所谓“五摩”即摩安娑(肉mãnsa),摩差耶(鱼 matsya),摩陀耶(酒madya),摩邬陀罗(或母陀罗,印,神秘的举动mudra),和摩爱途拏(淫欲,交会 maithuna)。五者之中,以第五种行为为最重要。这样看来,修秘密行底瑜伽师所行底道路与本初的佛教很相违底情形不难测知。崇拜女神,如女瑜伽行者(yoginis),荼吉尼天(dakinis)等,是这派行者底特征的行为。在这类书中绝对找不出高深的义理。所见底都是巫术和神秘的语言。

虽然如此,檀多罗密轨文学还很受佛教徙底崇敬。如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即如来不可思议经)为尼泊尔九法之一,是一个最显著的例。这书示教种种冥想底法规,和崇拜佛陀底咒文及密印,主张瞰食象肉,马肉,狗肉和每日与旃陀罗族(chandala)底处女交会,为最高最完全的瑜伽行为。又大黑仪轨经(mahãkãla tantra)载释迦牟尼与一位女天对话,示在大黑(mahãkala。即大自在天底别名)底梵名字母中,含有神秘的能力。诵者可以因它发现宝藏,获得王位,求着心爱的妻子,杀害所欲杀害底人物,拥护显现秘密本咒(samvarod àya tantra)载佛陀与金刚手(vajrapani)底对话直与大自在天派底密咒无异,它是一部男女□崇拜底仪轨。此外如诗论仪轨(kãlacakrã)虽说是最初佛所启示,而书中却有回教底圣墟麦加(mecca)底名字。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mañjuśrim ula tantra)里,释迦牟尼预言于他灭后四百年将有龙树出世。这些都可以看出密咒一类底著作很为晚出,并且假托诸古德底名字为作者底名字。五次第(pau cakarma)六编中相传有五编是中观派底开祖龙树写底,实际上这书底出世远在龙树及诸大乘经典之后。所谓“五次第”便是修瑜伽行底五个步趣。此五步趣中,最后一步是最高瑜伽底修得,前四步趣示身、语、意、底洗练,为得佛身、语、意、三密底金刚性。达到第五步趣底方法是用曼荼罗(mandala),真言种子 (bija),和敬礼大乘密咒中底一切女天。从本书第内容看来,作者龙树必不是与中观派底开祖同为一人,作者底真名依本书第三编应是释迦密多罗(shakyamitra),他是公元第九世纪底人物。自公元第九到第十一世纪,是印度檀多罗佛教最盛行的时期。此后佛教便渐次衰落了。佛教文学底结尾便是这类无理性和过于神秘的密咒。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