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细说两晋南北朝

一二 北方的两个安定地区——河西和辽东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从“八王之乱”发展到大混战之年,即公元301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止,一百四十年间,除几个短暂的段落,如石勒灭前赵后的四年左右和苻秦极盛时的十来年以外,北方(指秦岭、淮河以北)战乱不绝,民生凋残。其间几次大的动乱,如永嘉之乱、后赵之亡和苻秦淝水战后的残局,为祸之烈更是惊人,魏晋时的中原发达地区几乎全部化为丘墟。后人读史,也不免为之掩卷长叹,时人之苦,更是不待说了。

然而也有例外。在这时期的前半段,河西和辽东两个地区,却未遭到任何厄运,这使中原士民有了避难之所,文化典籍也得以在此保存。而在后半段中,其所受破坏也不算严重,河西走廊人文荟萃的特点,更始终未变。笔者无法在本篇交待这两个地区一百四十年间的全部史事,只能先讲讲两地早年的情况。

先讲河西。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地处黄河上游的西部,由陕、甘入新疆,再西赴中亚,四郡乃必经之途,加以地形狭长,因而有河西走廊的名称。河西因受祁连山雪水之赐,素为农业发达的地区。晋初凉州辖八郡,四郡之外,加上东面的金城郡(治榆中县,前凉时迁今兰州西南),另有西平郡、西郡、西海郡,以后虽有增益,总之都在这个地区和附近的湟水流域。

晋惠帝永康二年(301年)正月,任张轨为凉州刺史。张氏的前凉,实际上从这时就开始了。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出身儒学世家。他到洛阳后,深受张华赏识。他见政局混乱,想跳出中原政争的漩涡,自己要求到凉州去。他离京赴任后,只过得两三个月,中原大混战就爆发了。

张轨上任的时候,凉州也不好算是乐土。他平定盗匪,击败反叛的鲜卑部落,安定了社会秩序。他用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幕僚;征召各郡望族子弟五百人到州治,设立学校,大兴文教,置崇文祭酒,地位同于别驾(州官佐官之一,地位较高,出行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所以叫别驾)。他采取上述措施,既培养了人才,也增强了河西望族的向心力,可谓一举两得。他的治绩传闻到洛阳,一些有识之士便有“天下方乱,避难之国惟凉土耳”的议论。

出土于酒泉的十六国北凉时期乐伎与百戏壁画。

凉州的治所姑臧也就是武威郡的郡治,匈奴早就在这里筑城,城形狭长,南北七里,东西只有三里,状如龙形,故而号称卧龙城。张轨又大事扩建,使它成了河西名都。

晋初,河西社会秩序混乱,经济萧条,交易不用钱,用帛代替,把帛撕成一段段的,很不方便。张轨定制,恢复使用五铢钱,史籍上说“钱遂大行,人赖其利”,这是河西经济开始繁荣的明证。

西晋丧乱时,张轨曾派北宫纯等领兵救洛阳。王弥攻洛阳被击退(见第七篇),北宫纯部起了很大作用。当时京城里的人编了歌,唱凉州兵的英勇,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类的歌词。不过张轨的力量有限,不能派大部队进中原,联络又极困难,所以后来北宫纯终于降了匈奴族的汉。

张轨在州十三年,于愍帝建兴二年(314年)五月去世,年六十岁。这时他的官爵是太尉、凉州牧、西平郡公。州郡官职照例是不予世袭的,但爵位却可以继承。可地方人士却推他的儿子张寔摄(代理)其父亲的职位。愍帝也就任命他为凉州刺史,袭爵西平公。张氏世袭凉州的局面就此定下来了。

有人发现了一颗玉玺,上面刻有“皇帝玺”字样,拿去献给张寔。众官向他祝贺,他却拒绝受贺,把玺送往京师。这颗玺肯定是献者伪造的,作伪者估计张寔会称王称帝,想借此升官。但此人投机投错了,张寔是晋朝的忠臣,并没有篡位的野心。愍帝将向刘曜投降时,派人送一封诏书到凉州,叮嘱他拥护琅邪王睿(元帝),挽救晋室。愍帝遇害后,他发布檄文,号召天下一致推崇晋王(建武元年[317年]琅邪王睿即晋王位)做皇帝。他派的使者到江东时,晋王已经即位称帝。他是拥戴东晋皇帝的,不过不用江东的年号,仍用愍帝的年号建兴。他的后人沿袭不变,一直用了四十九年。

张寔在位六年,于晋元帝太兴三年(320年)被部将刺杀,时儿子张骏年幼,便由兄弟张茂继位。张茂于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去世,张骏再继位。张茂病重时叮嘱侄儿,说我家以孝友忠顺著称,现在尽管天下大乱,你必须谨守人臣之节,不可违背。

张骏字公庭,嗣位时年十八岁。他在位二十二年。这是前凉兴旺发达的时期。他遣将军杨宣领兵攻龟兹、鄯善,西域各国都归顺前凉。所置戊己校尉赵贞抗命,他出兵平定后设置了高昌郡(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哈拉和卓以东一带)。由于西域道路畅通,所以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在中原大乱之世始终没有断绝。

张骏拒绝臣下请他称凉王的要求,然而境内都称他为王。他晚年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假”意为“暂称”),但承认是晋朝的臣子,则并不改变。成帝咸和八年(333年),陇西人贾陵把建康来的诏书送到了凉州,这是一次历尽艰难的使命。早在愍帝建兴中,凉州派到长安去的官员耿访,因无法回到凉州,便取道汉中,由汉水、长江而东,于太兴二年(319年)到达建康。他几次上书,要求派使臣到凉州去传达中兴情形,由他做向导。朝廷都因内部多事,无暇顾及,后来总算派耿访西还,拜张骏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西平公。然而耿访到了梁州(襄阳),道路梗阻,等了七年都没有走成,最后只得让贾陵化装成商人,历经千辛万苦,才安抵凉州。从建兴末至此,前后达十七年之久,耿访的使命才可以算完成,真是难啊!以后使节往来,仍常为后赵擒获,成功的次数不是很多。

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张骏去世,年四十岁。儿子张重华继位。重华初立时,后赵大将麻秋等攻陷金城,形势很紧张。司马张耽独具慧眼,推荐主簿谢艾为将。重华召见,谢艾表示,只要给他七千兵,必能破赵。重华只给他五千人。他以寡击众,大破赵兵,斩首五千级。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麻秋以八万之众,围攻枹罕(今甘肃临夏),架云梯,挖地道,守将张璩坚守城池,杀伤敌军达数万之众。后赵增兵侵凉,重华任谢艾为军师将军,率三万人进军迎敌。麻秋欺他是年少书生,命三千使长矛的精锐骑兵猛冲他的中军。他从容不迫,坐在胡床上指挥。赵军以为有伏兵,不敢进迫。谢艾另遣别将引兵截断赵军后路,前后夹击,再一次大破赵军。此后一年中,后赵又先后发起两次攻击,都被谢艾击退。石虎因而叹道:“彼有人焉,未可图也!”前凉比后赵小得多,也弱得多,谢艾却能以寡敌众,且对手都是久经战阵的将帅,并能屡建奇功,可称一代名将。

重华屡胜之后,骄傲起来,政事也渐归废弛。他死于永和九年(353年),年仅二十七岁。十岁的儿子曜灵嗣位。重华的庶兄张祚废曜灵自立。张祚荒淫无道,铲除异己,杀死谢艾。这是自毁长城的举动。永和十一年(355年),变乱再起,张瓘反张祚,声称将复立曜灵。张祚杀曜灵。张瓘与宋混杀张祚,立曜灵之弟张玄靓。张瓘又与宋混相争,宋混杀了张瓘。到晋穆帝升平五年(361年),宋混死,兄弟宋澄执政。张邕杀宋澄夺权。玄靓的叔父天锡又杀张邕,自行辅政。这一时期的前凉,政局极混乱,但都是宫廷政变,所以对社会的危害不是很大。

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年),张天锡杀玄靓自立。张天锡是前凉的末代君主。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凉。从张轨到凉州覆灭,共九世、七十六年。

现在掉过头来讲前燕慕容氏。

慕容氏的事迹富有英雄传奇的气息,比河西张氏的史事有趣味得多。

在历史纪年表上,前燕的始年在晋咸康三年(337年),即慕容皝称燕王之年。然而述其缘起,却不能不从晋初慕容廆登上历史舞台时开始。

慕容廆名奕洛瓌,是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砖城子)的鲜卑人。相传其曾祖莫护跋在魏时曾从司马懿攻辽东公孙渊有功,以后在棘城之北建国时,因学汉人戴步摇冠,被人叫做“步摇”,后来即因谐音而被称作慕容,此即慕容得姓之由来。

鲜卑人的风俗习惯本与匈奴人相同,但慕容氏在与魏晋官民交往了几十年后,汉化现象十分显著。晋太康十年(289年),慕容廆受封为鲜卑都督时,这个二十一岁的部落首领已经是一个深通汉人礼数的人物了。他去参见东夷校尉何龛时,其穿戴与士大夫一般无二,他发现何龛的卫兵全副武装,戒备森严,立即换上一身军装,然后晋见。人家问他为什么要更换着装,慕容廆说:“主人做事不照规矩,叫客人怎么办呢?”慕容廆的态度说明了两点:第一,他懂得汉族官员的礼仪规矩;第二,他对主管各族事务的长官不卑不亢,保持一个部落首领应有的尊严。

慕容廆从棘城迁居徒河(今辽宁锦州)的青山,不久再迁到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他与邻近的鲜卑段部结为婚姻,娶了段部首领段偕的女儿。段部是他的西邻,宇文部是他的北邻,两家都是鲜卑的强部。

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宇文部的单于莫圭使兄弟屈云攻击慕容廆,其别部首领素怒延为慕容廆所败。素怒延不甘心,发兵十万,围攻棘城。慕容廆毫无惧色,亲自领兵出击,大破素怒延,俘斩了上万敌兵。慕容部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了。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其时晋朝皇族内战虽告结束,局势却更加严峻。辽东方面,太守庞本攻杀东夷校尉李臻。新任东夷校尉封释以伏兵击杀庞本。然而地方秩序已混乱不堪,难以收拾。靠近边塞的鲜卑素喜连、木丸津两部借口为李臻复仇,攻城略地,掳掠士民。封释无法制止他们的暴行。辽东民众投向慕容部避难的很多(南面是幽州王浚,不是能庇护百姓的人),慕容廆都加以救济,能回去的遣返,愿意留下的设法安置。

他的儿子慕容翰是个颇有见识的人物。他劝父亲讨伐两部,兴复辽东,以示忠于晋朝;再并吞两部,扩大本部的实力,以作称霸称王的基础。慕容廆见儿子有此见识,自然高兴。他出兵攻击两部,即以慕容翰为前锋,很容易地大破两部,并吞部众,把他们所掳晋民三千多家,连同原来收容的难民,一并还给晋官。

这件事做得漂亮极了。晋官高兴,百姓满意,本部更强。封释和慕容廆相处得极融洽,他病危将死,就把身边的孙儿封奕托孤给慕容廆。封释死后,慕容廆把封奕召来,一谈之下,见他确有才能,就加以任用。封释的儿子封悛、封抽从内地来奔丧,也都被他留下任用。他幕府中的晋人不断增加,宇文、段等只以攻战为能事的鲜卑部落,就不可避免地落在慕容部之后了。

裴嶷投慕容氏,这是慕容廆能得士大夫人心的典型事例。裴嶷字文冀,出身河东闻喜(今属山西)大族,原为昌黎太守。兄裴武死在玄菟太守任上,裴嶷和侄子裴开运柩还乡,路过棘城,慕容廆招待得很周到,临行还送了很厚的礼。裴家走到辽西,道路不通,裴嶷决定去投慕容廆。裴开想不通,说:“家乡在南面,怎么往北走?而且同样是流寓,段氏强,慕容氏弱,为什么要去此就彼(辽西离段部近)?”裴嶷便讲了一大通理由,大意是:一、中原大乱,往南去等于自投虎口;二、段部几个首领都没有远见,而且决不会厚待士大夫;三、慕容公有远大眼光,从了他,上可以立功名,下可以保宗族。裴开听叔父讲得有理,就跟他同去。慕容廆见他们到来,非常高兴,立即任裴嶷为长史(秘书长),一切军国大事,都向他咨询。

永嘉、建兴年间(307—316年),幽、并、青、冀、兖、豫等州(今京、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大乱,洛阳、长安两京陷落,北方的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流亡到辽东的为数很多,慕容廆为他们分别立郡,如安置冀州人的地方就叫冀阳郡。他选拔其中的贤才,任为官吏,据《晋书·载记八》所收,就有十七人之多。其中有几个人投过王浚或段氏,后来仍归慕容廆。慕容廆还设立学校,任平原人刘赞为东庠祭酒,使世子慕容皝率领贵族子弟入学受业,他本人也常去听讲。慕容氏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厚了。

晋元帝在当初即晋王位时,曾任命慕容廆为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但他没有接受,后代郡人鲁昌、辽东人高诩都劝他派使臣到江东,劝晋王继承大统。慕容廆就派长史王济由海道赴建康劝进。大兴元年(318年),晋王即皇帝位后,再遣使重申上年的任命,但慕容廆仍没有接受昌黎公的爵位。

东晋朝廷乐于看见辽东慕容氏的强盛,西晋遗留下来的地方官平州(治今辽宁义县)刺史崔毖却必欲除之而后快。他以为自己出身中原大族,士大夫避乱应该投奔自己,不该去投慕容廆,但派人去招,却无效果,他就认为这一定是给慕容廆扣留了。于是他暗地勾结段氏、宇文氏和高句丽(其时高句丽都城在丸都,位于今吉林集安西北),使他们进攻慕容氏,约定胜利后瓜分所得土地。

三家联军围攻棘城,慕容廆闭门坚守。他知道三家乌合之众,没有统一指挥,日子拖长了,他们会自相猜忌,那时再打败他们也就不难了。他派人带了牛、酒去犒劳宇文氏军。段氏和高句丽以为宇文氏将与慕容氏合作,担心受到攻击,各自引兵回去。

宇文部的大人(首领称号)悉独官自视兵力雄厚,认为单独作战也能灭掉慕容廆。

慕容廆派人召回镇守徒河的慕容翰,以充实守城的兵力。慕容翰却认为,棘城现有兵力并不少,留一支在外,有机会时就可以反击,如果都集中到棘城,敌人倒可以全力攻城了。使者回报后,慕容廆接受了他的意见。

悉独官也知道慕容翰是员骁将,想先把他解决,便分一支兵去袭击徒河城。慕容翰侦察到这情况后,派人冒充段部使者,迎上去说:“慕容翰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听说你们要去打他,我部愿意合作,已经派兵前往,希望你们赶快进兵。”使者出发后,慕容翰就率兵出城,设下埋伏。宇文氏的部队见了使者,大喜过望,加速前进,结果中了埋伏,全部被慕容翰歼灭。慕容翰得胜后,乘势进击,并派密使通知父亲,出兵夹攻。慕容廆命世子慕容皝和长史裴嶷率精兵做前锋,自己领主力在后,大举出击。悉独官正在等候徒河方面的捷报,毫无戒备,仓猝应战。慕容翰兵到,前后夹攻,大获全胜,悉独官几乎全军覆没。

崔毖还想以祝贺为借口,保全自己的地位。不料三家怕慕容廆同他们算账,都向慕容廆求和,说用兵都是崔毖的意思。崔毖无法抵赖,只得逃走,从此辽东全为慕容廆所有。

战后,慕容廆派裴嶷到建康献捷,并把从宇文氏军中缴获的三颗皇帝玉玺带去,献给元帝。大兴三年(320年)三月,裴嶷到达建康。元帝君臣听了他的报告后,才对慕容廆的成就有了充分了解。元帝很希望裴嶷留在江东,并说准备另下诏书,命慕容廆护送他的家属。裴嶷不肯,说:“慕容龙骧竭忠王室,志除凶逆。……如果臣来而不返,一定会以为朝廷瞧不起他,从而削弱他尽忠讨贼的决心。”元帝听了,对他更加赞赏,让他北返,并命把平州刺史之职由慕容廆兼任。不久,又进封他为辽东郡公。

东晋内乱不断(见第十四、十五篇),慕容廆远道听到这种消息,非常痛心。他看江东人物,认为只有陶侃凭其威望地位可以有所作为,便写了一封信,劝他兴兵北伐。但这次派遣的使者遭了海难,信未送到。他重又缮写一份,同时附一份由僚属封抽等出面,建议进封慕容廆为燕王的文书。成帝咸和六年(331年),陶侃收到两份文书后,回信说进封的可否迟速,须待朝廷决定,至于北伐问题,如何答复,则不得而知了。从情理推测,是不会有肯定的答复的。这年陶侃年已七十三岁,比他年轻十岁的慕容廆也是一个老人了,他们都来不及有所作为了。咸和八年,慕容廆去世,陶侃也在下一年去世。他们两个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人物(陶侃的事迹分见第九、十五两篇)。

慕容廆死后,其子慕容皝继位。他和弟兄们的关系很恶劣。庶长兄慕容翰膂力过人,所用弓箭都特别长大,谋略也尤为出众,只因不是正室所生,才没有被立为嗣君。慕容皝对他猜忌得最厉害,他怕遭杀害,逃往段部。段部的首领段辽对他非常爱重。慕容仁、慕容昭和慕容皝是一母所出,也不能和衷共济。仁与昭都想先发制人,阴谋泄露,昭在棘城先被杀害。仁在外起兵,据平郭,联络段、宇文二氏,与慕容皝为敌。慕容皝为此很吃了些苦头。咸和九年(334年),段辽使兄弟段兰和慕容翰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守将石琮等苦战,才没有失陷。慕容皝派慕容汗、封奕领兵来救,也大败溃退。段兰想乘胜追击,但慕容翰怕宗国灭亡,借口用兵当慎重,劝他退兵。段兰也看穿他的用意,但见他已命所部撤退,只得也跟着退兵。咸康二年(336年),慕容皝破平郭,擒杀慕容仁。这场内乱至此方告结束。

段氏与慕容氏又屡次发生冲突。慕容皝要灭段氏,甚至向后赵称藩,约共同灭段。咸康四年(338年),后赵军入蓟,段辽放弃令支(今河北迁安西)逃走(参见第十八篇)。慕容翰只得转投宇文氏。

这次慕容皝没有如约出兵。石虎不满,大举攻燕。燕三十六城不战而降,棘城被围,慕容皝一度想弃城逃走。燕的处境危险极了。幸而靠了慕舆根等力战,才击退后赵军,反败为胜。接着,他分兵平定了反叛各城。燕境向称安定,从慕容皝继位以来,几年中变乱迭起,这都是内争的恶果。

慕容皝恐慕容翰终为祸根,但以他起初并无叛乱之事,又知道他在宇文部并不得意,想让他回国。他先派商人王车到宇文部,以经商为名,打探慕容翰的意向。慕容翰见了王车,一言不发,只是点点头、摸摸胸口。王车回报,慕容皝懂得他是想回来,便使王车再去,转达欢迎他回来的意思,并特为制作了慕容翰惯用的特长大弓,让王车埋在路上,把地点告诉慕容翰。咸康六年(340年),慕容翰偷了宇文部首领逸豆归的好马逃走,途中取到了埋藏的弓箭。逸豆归发觉后,派一百多名精锐骑兵去追。慕容翰见追兵已近,就停下厉声道:“我不想杀你们。你们可以在一百步外把刀竖起,我一发而中,你们就不必追了;不中的话,你们再上前好了。”一名追兵把刀倒插在地,慕容翰一箭正中刀环。追兵见他箭法如此,不敢再追。慕容翰回去,慕容皝非常高兴,对他优礼有加。但是好景不长。康帝建元二年(344年),他随慕容皝灭宇文部时,中箭受伤,在家休养了许久。康复后,他在家试马,看能否疾驰。有人告发他,说是“私习骑乘,恐欲为变”(估计慕容皝一直派人监视他的行动)。慕容皝就据此勒令慕容翰自杀。这也是一件“莫须有”的案子,一代豪杰饮恨而终,令人长叹。

慕容皝于晋咸康三年(337年)九月即位称燕王。五年冬,他派刘翔等赴建康,要求晋朝封王(实即要求晋朝承认)。晋廷商议很久,到七年二月才正式同意封慕容皝为燕王,遣刘翔北还。但是到了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他便以古时诸侯即位各称元年为借口,不再用晋朝年号,自称十二年了。

晋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年五十二岁。世子慕容儁即位。到了永和八年(352年)十一月,慕容儁因破魏攻邺,陆续取得了原属后赵的许多州郡,在蓟(今北京西南)称帝,改元元玺。此后中原出现了晋、燕、秦相争的局面,最后中原完全为苻秦所有,这些事件另见有关各篇。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