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吴氏医方汇编

第五冊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膻中疽

生於心窩兩乳間,即膻中穴,屬任脈。蓋膻中為氣海,能分布陰陽。若氣血不和,七情不平,便生此疽。宜活命飲加清解之劑,治此不可不緩,恐七惡並見,潰串皮膚,無能為矣。總之,患此者,十有八九難以獲功。

疳疽

發於腹之第四行、三行高阜處,屬脾經兼胃經之虛所致。色赤者易,色青者難。須用解毒托裡之劑。如形似谷實瓜㼏,寒熱交作者,不治。

脅疽

生於腋上脅間,乃肝火鬱怒氣相併而作。初起宜活命飲,加柴胡;形色不足者,加用人參養榮湯,或六君子湯加減,不可輕投攻伐之劑。如腋下至腰胯間腫痛,色赤如霞,名曰內發丹,令人嘔噦昏迷、腹脹便閉色赤者,急砭去惡血,用防風通聖去白朮、甘草,或服汗劑得汗則生。如變至青紫色者,不治。

人參養榮湯

白芍(錢半) 人參 陳皮 炙耆 桂心 當歸 白朮 炙草(各一錢) 熟地 五味(炒,打) 茯苓(各七分五釐) 遠志(五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一錢,炙) 陳皮 半夏

薑棗為引。

防風通聖散

麻黃 防風 芒硝 荊芥 川軍 滑石 梔子 薄荷 石膏 桔梗 黃芩 連翹 白朮 甘草 當歸 白芍 川芎

共為末。每服三錢,生薑煎服。

本方去大黃、芒硝,名雙解散。虛弱加參耆。

胃腕癰

《聖濟總錄》云:胃腕癰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寒熱不調,故血肉腐壞,以氣逆於胃。故胃脈沉細,以陽氣不得上升。故人迎熱甚,寒熱如瘧,身皮甲錯,或咳嗽,或嘔膿吐血。若脈洪數,膿成也。急排之;脈遲緊,瘀血也,急下之。否則毒內攻,腐爛腸胃矣。

丹溪先生云:內疽者,因飲食之毒、七情之火相鬱而發,用射干湯主之。愚常以薏苡仁湯、牡丹皮散、太乙膏選用之,不效。若吐膿血,飲食少思,助胃壯氣為主,而佐以前法,不可專治其瘡。

射干湯

治胃癰吐膿血。

射干(去毛) 山梔仁 赤茯苓 升麻(各一錢) 赤芍(錢半) 白朮(五分)

水煎服。

牡丹皮散

治腸癰,腹濡而作痛,時下膿。

粉丹皮 人參 天麻 白茯苓 黃耆 薏米 桃仁(去皮尖) 白芷 當歸 川芎(各一錢) 官桂 炙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

水煎服。

腹癰

腹癰生於臍下,或左或右,皮裡膜外,乃膏粱厚味、七情鬱火所致。若漫腫堅硬,肉色不變,脈遲緊者,未成膿也,四君加芎、歸、白芷、枳殼,或托裡散。腫軟而色赤,脈洪數者,已成膿也,托裡消毒散。膿成而不外潰者,氣血虛也,先用透膿散;不應,則以臥針刺之。腫焮作痛者,邪氣實也,先用仙方活命飲、隔蒜灸法,以殺其毒;後用托裡以補其氣。若初起欲其內消,當助胃壯氣,使根本堅固,而以行經活血之藥佐之。若用克伐之劑,欲其消散,則腫不能潰,潰者不能斂。少壯者,多為難治;老弱者,十九見危。亦有食積、疝氣類此者,須當斟酌。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一錢,炙) 川芎 當歸 白芷 枳殼

薑棗為引。

托裡散

治瘡瘍,飲食少思,或不腐不斂。

人參 黃耆(鹽炒) 當歸 川芎 白朮(土炒) 茯苓 白芍(各一錢) 厚朴 白芷 甘草

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

人參 川芎 白芍 黃耆 當歸 白朮 茯苓 忍冬(各一錢) 白芷 甘草 皂刺(各五分)

水煎服。弱者,去白芷,倍人參。

透膿散

黃耆(四錢) 山甲(一錢,炒) 川芎(三錢) 當歸(二錢) 皂刺(錢半)

水煎服。

臍癰

臍中生瘡,由心經續積熱流入手太陽陽明二經,治宜清熱內托之劑,加何首烏等。壯者下之,勿使成膿為妙。

小腹癰

生於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再下二寸,丹田穴;再下三寸,關元穴。三穴俱為腹癰,皆屬任脈,俱由七情不和而發。未潰宜活命飲,膿成尤宜速潰,遲則內串,參苓無功;潰後更當雙補,須防久而不斂。

腎俞發

生於脊骨第十四節腎俞穴,由房勞過度,致令腎水有虧。小兒亦有此症,乃先天不足,治宜滋陰養榮,兼能保養,往往得生。禁用灸法。

肺癰

肺為五臟之華蓋,外司皮毛。由勞傷氣血,外邪所乘而成;或入房過度,腎水虧損,金受火克;或貪饕炙煿辛辣厚味,熏蒸於肺,皆足致此。其候口中辟辟燥,胸中隱隱痛,身皮甲錯;甚者鼻流清涕,咳出膿血。初宜桔梗湯加味治之,潰後宜排膿散,愈後須補中、六味等湯加川貝、五味子收功。始終宜飲食知味,面色全白,膿稠無味者,吉。若膿血腥臭,惡寒身熱,顴紅氣喘,胸脅脹滿,音啞多汗者,難療。

患此者,終身忌食鯗魚、石首魚、甲魚、鴨蛋、紅蘿蔔,食則復發,不能治矣。

排膿散

治肺癰,吐膿後服之。

人參 黃耆(鹽炒) 白芷 五味 川貝(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水調服。

桔梗湯

桔梗 貝母 當歸 蔞仁 黃耆 枳殼 甘草節 桑白皮 防己 百合 薏米(各八分) 五味 甜葶藶(隔紙炒) 地骨皮 知母 杏仁

生薑為引。咳甚,加百合;熱,加柴胡、黃芩;大便不利,加蜜炙大黃;小便澀滯,加燈心、木通;煩躁,加茅根;痛甚,加人參、白芷。神效。

寧肺湯

甘桔湯加薏米一兩、敗醬草五錢,量加百合、栝蔞,水煎服之。

肺癰

元參(三兩) 麥冬(三兩) 生甘草(五錢) 銀花(十兩)

肝癰

白芍(三兩) 當歸(三兩) 炒梔(三錢) 生甘草(三錢) 銀花(十兩)

腸癰

(凡小腸癰,則左腳縮;大腸癰,則右足縮)

夫腸癰者,濕熱瘀血流入小腸而成。初起惡寒發熱,小腹隱隱作痛,有似脹滿,喘急異常,大便不通,飲食不進,甚者臍突,轉側水聲,或繞臍生瘡,潰下膿血,其脈必數。如緊數者,膿未成也。去緊但數,膿已成也。初覺宜用薏仁湯托之,或活血散瘀之劑下之。瘀血已盡,其症自安。如膿血不透者,用排膿散以助之,後用大補之劑以復其原。內經云:腸癰為病不可驚,驚則腸斷而死。故患是者,其坐臥轉側,理宜徐緩,時日少食薄粥及八珍,固其元氣,靜養調理,庶可保全。

薏苡仁湯

薏仁(三錢) 瓜蔞(三錢) 丹皮(二錢) 桃仁(去皮尖,二錢) 白芍(一錢,炒)

水煎服。

犀黃丸

治肺腸癰、瘰癧等症。

乳香 沒藥(各一兩) 麝香(錢半) 牛黃(三分)

共為細末。用黃米飯一兩搗爛,入末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干黃酒送下。

治大小腸癰方

凡小腸癰則左足縮,大腸癰則右足縮是也。

用地榆一斤,水十碗,煎三碗,再用生甘草二兩、金銀花一兩,再煎一碗,空心溫服。一服即消,久亦須兩服也,但忌房事要緊。

腸癰

當歸(三兩) 地榆(一兩) 薏仁(五錢)

臟毒

其症由醇酒厚味、勤勞辛苦,蘊流注毒於肛門。初則突腫,二便不利,痛癢有時;甚者肛門肉泛如箍,糞帶鮮血。須防內蝕,串爛經絡,汙水流出,殊屬難療。初見此症,宜用結陰丹,或四物湯加地榆、銀花,服之。

結陰丹

枳殼 威靈仙 生黃耆 陳皮 椿根白皮 何首烏 荊芥穗

共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入醋少許微煎,俟溫送下。

四物湯

當歸 熟地(各三錢,涼血用生地)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錢半)

水煎服。

纏腰火丹

此症,繞腰生瘡,累累如珠。由心腎不交,肝火內熾,流入膀胱,環於帶脈,形如束帶,俗呼蛇蛋瘡。須急用化斑解毒湯,遲則毒由臍入,膨脹不食。

化斑解毒湯

治三焦風熱,致生火丹,遍身癢痛。兼治漆瘡。

元參 知母 石膏 人中黃 黃連 升麻 連翹 牛子(各一錢) 甘草(五分) 淡竹葉(廿片)

水煎服。

痔漏

經云:因而飽食,腸癖為痔。以此多見。亦有竭力遠行,或酒色過度,起居不慎,以致濁凝於大腸,沖發肛門而成。初起形如鼠乳,未破者為痔,腫痛便難,當用六味槐角丸,外用涼水洗之。醫通云:欲斷其根,須用枯藥;欲實其殼,必戒房勞。用藥不可離盪滌瘀血、清熱之劑。若久而不瘥,則內結成管,因而外潰,變為漏症,甚則穿臀、穿陰、穿腸,種種不一,又當用潰管丸,後以養元補陰為主。斷不可妄用寒涼,以傷榮衛,慎之慎之!

黑玉丹

治新久腸風痔漏、著床疼痛、不可忍者。

服此藥不過三四次,便見功效。初得此疾,發癢或痛,穀道周迴多生硬核,此是痔;如破是漏;只下血,是腸風。皆酒色氣風食五事過度,即成此疾。人多以外醫塗治。病在腸,自有蟲。若不去根本,其病不除。此藥真有奇效。

刺蝟皮 槐角(各三兩) 豬後懸蹄甲(四十九個) 牛角腮(銼) 亂髮(皂角水洗) 敗棕(各二兩。以上六味俱裝鍋內,燒存性) 苦楝皮(一兩二錢五分) 芝麻(生用) 雷丸(各一兩) 乳香(五錢) 麝香(一錢)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八粒,先嚼胡桃一枚,以溫酒吞下;或海藻煎湯,酒吞下,空心食前,日三服。切忌別藥,不過三五日,即除根矣。

內消散

小童龜(一個,將四足托住,酒醉死,泥封,燒灰存性) 川山甲(揀極小片,一歲一片,蛤粉炒) 當歸 甘草 川芎 姜蠶 黃連 枳殼(各五錢) 黃芩 象牙(炒研) 蒼朮(各一兩) 黃耆(二兩) 槐花(炒黃色,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付三錢,白水送下。須服完一料,要勿間斷,患自內消,永不再發。

補漏丸

地骨皮(五錢) 瓦松(五錢) 銀花(五錢) 槐花(六錢,蜜炙) 蝟皮(酒浸,連刺炒黃色,二錢)

共為細末,蒸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米湯送下。忌發物。外再用雀子臥單草煎湯熏洗,屢驗。如好飲者,加黃連,吳萸水炒,三錢;壯盛者,九蒸大黃,神效。

治漏便方

雞肫內黃皮(為末,五錢)

黃酒送下。愈後終身不犯。

潰管丸

露蜂房十數個,去其孔內蟲蛀,以白礬末填滿,中留數孔以巨勝子填之。上以青鹽末罩,貯用黃土泥按蜂房大小作成盒,四圍只須一指厚,裡外俱用鹽泥抹數次,曬乾,將蜂房貯內,合住;再用鹽泥固,縫須極蜜,再曬乾;外再加鹽泥包貯,曬半乾;將盒下以三釘架起,上下貯火,務在下風視之。若有邪味,則無用矣。易,再燒之,俟火色透明取下,候冷輕輕去其灰土,視蜂房所燒之藥,形如冰錐,吹去灰土。如用時,為細末。有藥若干,加黃蠟若干,熔化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無灰酒送下,以脫去惡管為度。以水洗淨,膏藥封之,再上細藥更好。

六味槐角丸

治痔漏及腸風下血。

槐角(炒,一兩) 防風(五錢) 地榆(五錢) 當歸(五錢) 枳殼(炒,五錢) 黃芩(酒炒,五錢)

共為細末,荷葉汁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送下。

痔瘡神效方

當歸 川黃連(酒炒) 象牙末(各五錢) 小川芎(酒洗) 淨槐花 乳香(各二錢) 露蜂房(槐樹上佳,椒樹上次之,微火炒) 黃蠟(二兩)

溶蠟入前藥末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漏蘆湯送下。至五日,漏眼內退出肉管,待二三指長,用剪剪去,再退再剪。內管盡出,自然從內生肌長肉矣。神效。

通腸痔漏方

龜板(酥炙) 槐花(炒黃) 肥皂核(炒黃色,各一兩) 戌蓋(一個,即狗頭骨,用羊酥油炙)

上藥共為末,醋煮鱉湯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日進三次,早晚空心、白湯送下。如漏流膿,加酥炙番木鱉三錢同丸;年輕者,不過二兩;重者,不過四兩。除根。

又方

活龜一個,將草紙濕包,外用鹽泥封固,炭火煅,存性。

痔瘡神驗方

脫管生肌。

用立秋後馬齒莧三十斤,取汁熬膏;用槐角三斤焙為末,和入膏內。每服三錢,空心、滾水送下。

加味地黃湯

治痔漏驗方。

六味本方,加黃柏、知母各一錢,麥冬、車前各三錢,水煎或作丸。

化管生肌丸

治痔漏,半月可愈。

豬懸蹄(焙焦為末,五錢) 川山甲(七片,土炒黑) 蜈蚣(三條,去頭足,焙) 全蠍(三個,去足,焙) 姜蠶(洗淨灰,醋煮,焙,五錢)

共為細末,黃蠟熔化,為丸黑豆大,空心,燒酒送下五七丸。

神劍散

治漏瘡。

硇砂 白砒 冰片 麝(各一分)

共為細末。以銀針探至患根,點藥於內,看四周青色為止。再上脫殼丹:

槐娥(老嫩皆可,焙乾) 大麥(炒) 梨樹皮(土接向北者,焙乾,各等分)

共為細末,香油拌沙粒,用筒一個,薄如紙,粗一分,長三指,將藥灌滿插入漏中,以物推入其內,與口平。或被膿水沖虧,再如法上之。候管自落,再上生肌靈藥,永無患矣。

千金枯痔方

好信石(色代黃明者,打如豆大,三錢) 白明礬(為末,一兩) 黃丹(水煮,飛,炒紫色) 蠍梢(洗淨,瓦上焙乾,為末,三錢) 草烏(緊實光潤者,去皮,生研為末,一錢)

上用罐一個,以炭火燒紅,俟冷拭淨。先下礬,再燒令沸,次下信人礬內拌勻,文武火煅,俟沸再攪勻,瓷器盛之。如用,先煎甘草湯,或蔥椒湯,洗淨患處。先以護藥塗穀道四圍,方用麻油調前藥,以筆掃痔上,一日三次,必有膿水如膠而出,至晚洗淨,來日再敷。欲速者,至晚夜再上二次。換藥時,以新筆輕輕洗去舊藥,仍以護藥敷住,再上枯藥。看痔頭漸枯,年深者,不出十日可取盡近者,俱化為黃水,連根除矣。更上生肌之藥,無不應也。如內痔不出者,用換痔散,神效。

喚痔散

治內痔不出。

烏梅(生用,一枚) 蝟皮(煅,一錢) 枯礬(五錢) 食鹽(炒,三錢) 冰片(三分) 麝(五釐)

共為細末。以溫水洗淨,蜜水調藥三錢,填入肛門,片時即出。

護藥

黃連 白及 鬱金

共為細末。綠豆粉調塗肛門四圍。

青水靈藥

治漏如神。

大蝦蟆(去腸肚,一個) 輕粉(五錢) 雄黃(五錢)

共研細,填蝦蟆肚,用線縫住,放陽城罐內,鐵盞封固。先文後武火,盞內水滾,候水不滾時,藥已成,取出。每藥一錢,加冰片二分,用大米飯作餅,研泥合藥為錠,如燈心樣,插入漏孔,七日管即出。

痔瘡出血

橡子(為面) 糯米(為面,各一升炒黃)

滾水調作果子,飯上蒸熟,食之不過四五次,效。

痔漏出水

蜣螂(陰乾,一個) 冰片(少許)

為細末。紙捻蘸末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矣。

內外痔瘡

冰片(三分) 熊膽(三分)

蔥汁化塗,槐白皮煎湯浴之。

退諸毒管

蜈蚣(一條) 全蠍(一個,焙) 小蜂房(燒灰,一個) 豬懸蹄(泥包,煨,一個) 大蜘蛛(泥包煨,用一個泥盒盛之,一個)

共為末,加冰片少許,陳麥粉炒過,打糊作線入筒內。

鶴口疽

此症生於尾底長強穴,屬督脈經。起初形似魚肫,久則突如鶴口,朝寒暮熱,日輕夜重,潰出稀膿而不禁,或血出不停。壯年猶可,老年為慮。未潰,和氣養榮;已潰,大補元氣為主。久則易於成漏。

滋陰除濕湯

治鶴口疽,三陰虧損,濁氣濕痰注結而成。初氣朝寒暮熱,日輕夜重。

川芎 當歸 白芍(各一錢) 柴胡 黃連 陳皮 知母 川貝(各八分) 澤瀉(五分) 地骨皮(五分) 甘草(五分)

姜水煎服。

和氣養榮湯

治鶴口已成,不得內消,用此托之。

人參 陳皮 白朮 黃耆 茯苓 粉丹皮 熟地(各一錢) 沉香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滋腎保元湯

治鶴口疽,元氣虛弱,膿水淋漓,久而不斂。

人參 白朮 茯苓 歸身 杜仲 萸肉 丹皮 熟地(各一錢) 附子 肉桂 炙草(各五分)

薑棗蓮肉水煎服。

上下馬癰

此症生於大股之內,陰囊之側。左為上馬,右為下馬。由七情不和,憂憤所致。在外曰髀,足三陽經;在內曰股,足三陰經。當審明調理,不可妄執濕熱。如潰後,須用大補氣血之劑調攝此症。其形甚微,而為患最大,有關性命,斷不可輕視。

臂癰

臀,膀胱經部分也,居小腹之後,雖系太陽經,然其道遠,其位僻,氣運難及,血亦罕到。中年後,尤慮此患。治者,毋傷脾胃、損氣血,但當固根本為主。若腫硬作痛者,形氣虛而邪氣實也,用托裡消毒散主之。欲作膿時,用托裡蜣螂湯;若痛甚,用仙方活命飲。大勢既退,亦用托裡消毒散。若脾虛不能消散,或不潰不斂者,六君子加芎、歸、黃耆;若陰虛不能消散,或作渴便淋者,六味丸加五味子;若陽虛不能潰,或膿清不斂者,用補中益氣湯;若腫硬未成膿者,用隔蒜灸、活命飲。潰後,豆豉餅、補中益氣湯。若炙後大勢已退,餘毒未退,頻用蔥熨之法,以補其氣,以消餘毒。

活血散瘀湯

治臀癰初起,紅未腫痛,墜腫如石,及大便閉澀。

川芎 當歸 防風 赤芍 蘇木 連翹 花粉 皂刺 紅花 黃芩 枳殼(各一錢) 大黃(二錢)

水煎服。便通者,去大黃加乳香。

托裡羌活湯

治臀癰腫痛、兩尺脈緊、按之無力者。

羌活 黃柏(各一錢) 防風 藁本 肉桂 連翹 蒼朮 陳皮 黃耆(各錢半)

上水酒煎服。

下注瘡

生於脛之內外,膿水不絕,連年不愈。由濕熱下注,以致肌肉不仁。在外臁屬膽,在內臁屬肝,前臁屬脾,後臁屬膀胱,外前臁屬胃,外後臁屬腎。宜當歸拈痛柏術丸加引經之藥,外以豬胰膏或黃丹夾紙膏。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者,因其氣血之衰,是有凝滯之患,宜用流氣飲。

當歸拈痛湯

治一切風濕熱毒、浸淫瘡瘍、下注濕毒、腳膝生瘡赤腫、裡外臁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脈沉緊實數動滑者,並宜服此。

羌活(五錢) 人參 苦參(酒製) 升麻 葛根 蒼朮(酒炒) 澤泄 豬苓(各三錢) 白朮(錢半)

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臥再服。

柏術丸

治濕熱下注。

黃柏(酒炒,四兩) 川牛膝(酒炒,三兩) 蒼朮(制,四兩) 木瓜(二兩)

共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付三四錢,淡鹽湯送下,神效。《肘後方》加丹皮。

豬胰方

治下部一切惡瘡。

香油(四兩) 豬胰油(二兩。用豬胰子一個連脂油,約只煉油二兩,一塊) 白蠟(一兩) 藤黃(三錢)

先將油熬至滴水成珠,再下煉成脂油,黃蠟同化盡,遂入藤黃末攪勻,離火去火毒,以陳綿繡片,洗淨攤貼。

黃丹夾紙膏

松香 黃丹 蓖麻仁(等分)

共研成膏夾油紙內,以針刺數孔敷患處,以帛束之,五天一換。重者,數天即愈。

流氣飲

治無名惡腫、癰疽、流注、結腫,肉色不變,或漫腫無頭、風寒濕熱氣,隨證加減。

當歸 川芎 白芍 防風 木香 烏藥 甘草 香附(酒炒)

水煎服。虛加參,寒加桂,濕則滲之,鬱則開之。

苦參丸

治麻風,毋論新久,穿破潰爛,老幼俱可用。

白芷(六兩) 全蠍(五兩) 何首烏(五兩) 苦參(一斤) 枸杞(五兩) 威靈仙(五兩) 當歸(五兩) 白附子(五兩) 大楓肉(六兩) 川芎(五兩) 蒺藜(五兩) 大皂角(五兩) 大胡麻(五兩) 荊芥(一斤) 牛膝(五兩) 獨活(五兩) 蔓荊子(一兩) 牛蒡(五兩) 防風(六兩) 羌活(一兩) 連翹(一兩) 蒼朮(一兩) 風藤(一兩) 天麻(一兩) 杜仲(一兩) 草烏(制,去皮尖,一兩) 甘草(一兩) 人參(一兩) 砂仁(二兩) 白花蛇(咀碎,炙黃,二兩)

上共為細末,醋泛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錢,黃酒送下。

換腿丸

治足三陰經為四氣所乘,攣痹緩縱,或上攻胸肩、或註腳膝作痛,足心發熱,行步艱辛。

薏米(四兩) 南星制(四兩) 石楠葉 石斛 檳榔 萆薢(炙) 川牛膝(酒蒸) 羌活 防風 木瓜(各四兩) 天麻 續斷 黃耆(炙) 當歸(各一兩)

共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鹽水送下。

加味敗毒散

治足陽經受熱毒,流於腳踝,焮赤腫痛,寒熱如瘧,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或無汗惡寒。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殼 甘草 人參 茯苓 川芎 大黃 蒼朮(土炒)

姜水煎。

檳蘇敗毒散

治風濕流注,腳脛痠痛,或嘔吐不食。

檳榔 木瓜(各一錢) 香附 紫蘇(各三分) 陳皮 炙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一盅半,姜三片,蔥白二寸,煎一盅,空心服。

龍腦散

治臁瘡。

陳穀米(三錢) 兒茶(三錢) 冰片(三分) 發灰(二錢)

共為末敷之。

香附餅

治風寒流注結成腫毒。

香附為末。風寒,酒和;濕痰,薑汁和。量患之大小,作餅置患上,熱熨斗熨之。

臁瘡久不愈

瓦松陰乾為末。先以槐枝、蔥白煎湯洗過,摻之。灸瘡尤妙。

治男女久遠臁瘡

白占(一兩) 松香(五錢) 鉛粉(五錢)

真麻油熬化,用棉紙十層共為貼,入油內蘸之。先用苦茶將瘡洗淨,將膏照瘡大小貼之,一日去貼肉一層,數日即愈。

寒水石散

治下部火丹。

蠶砂 山梔 寒水石(煅) 黃連 黃芩 黃柏 大黃(等分)

為末,水調敷之,立效。

治腿腳生瘡

成片,久不能愈。

大蜂房(去淨蜂子,一個)

填蜜令滿,漫火煨乾成灰,研末,香油調掃,痂一脫即愈。

腳氣腫痛

白芷 白芥子(等分,為末)

薑汁和塗。

三因勝駿湯

治下部一切痛,並鶴膝風。

附子(制,一兩) 當歸 天麻 牛膝 棗仁 熟地 防風(各二兩) 木瓜(四兩) 全蠍(一兩) 麝香(一錢) 木香 乳香 沒藥 羌活 炙草(各五錢) 檳榔 萆薢 蓯蓉 故紙 巴戟 蒼朮(各一兩)

蜜丸,鹽酒下七十丸。近者七日、遠者半月見效。

踝疽

踝者,足環骨也,即脛與足相連處。內側名鞋帶癰,由寒濕滯於肝脾,血滯氣阻所致,宜大用補氣養榮之劑加羌活等。又穿踝疽,乃足三陰經濕熱。初起內踝發腫,疼痛徹骨,漸串及外踝,速用內托之劑,或八珍湯加減。若遲滯日久,恐成殘疾,慎之慎之!

清熱消毒散

治一切癰瘍陽症,腫痛、發熱、作渴。

黃連(炒) 梔子(炒) 連翹 當歸(各一錢) 川芎 白芍 生地(各錢半) 銀花(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附骨疽

生於身下膝上,在外屬足少陽陽明二經,在內屬足厥陰肝經,附骨而生,皆因先天不足之故。何也?腎主骨,腎虛則骨冷,骨冷則氣滯而血凝矣。亦有因房欲之後,風寒乘虛而入者;有因敷藥寒涼,血凝於內者;有因露臥乘涼而得者。初起漸痛無時,寒熱無汗,久則疼痛入骨,按之疼而不移者是也。初服附骨小飲方四五劑,外用神燈照法。年深者,須大劑參耆朮附等藥,方可收功;不然,杯水不能救火也。初用濕紙取頭法,再用毛頭紙裁為二,拈為捻子,以桐油浸透,點火照之,須疼照至不疼方住。外用白芥子搗粉,酒醇調服;或以大戟、甘遂二末,白蜜調服。

附骨小飲

治附骨瘡,肉色不變,但覺疼痛,令人乍寒乍熱,大小便赤秘。

土鱉瓦上焙焦,一個,為末,黃酒送下,食至七日即愈。

鶴膝風

此症乃調攝失宜,以致足三陰虧損,風邪乘虛而入,久則膝肥腿細,如鶴之膝,故以名之。初起用大防風湯,外用蔥熨之法;潰後須用大補湯。若傷寒餘毒,亦似此形,亦用大防風湯隨時加減。

大防風湯

治足三陰經虧損,外邪乘虛而入;或鶴膝風、或附骨疽腫疼、或腫而不痛。不問已潰未潰,用三五劑後,更用調補之劑。

附子 牛膝(各一錢) 白朮 羌活 人參 防風(各二錢) 川芎(錢半) 辣桂 黃耆 白芍 杜仲 熟地 炙草(各五分)

水煎服。

捆仙繩

治鶴膝風。

番木鱉(四兩,酒泡蒸去皮,用香油四兩熬枯,浮起為度;再以陳壁土炒,止用二兩) 川山甲(炒,一兩) 大楓子(燈心火烤,去油,二兩) 西附子(制,一兩)

共為細末,瓷瓶收貯。每服七分,空心酒下,極醉出汗,七付除根。

加減八珍湯

即八珍加杜仲、羌活、牛膝,去茯苓,生薑為引。

鶴膝風驗方

黃耆(一斤) 遠志(三兩) 牛膝 金釵石斛(四兩)

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銀花一兩,煎一碗,一氣服之,覺二足如火,即便微效。及病人睡後,以被覆之汗。若大出汗,解去被,再服一二付,無不愈者。

火龍膏

生薑(搗,取汁八兩) 乳香 沒藥(各五錢) 麝香(一錢) 牛皮膠(打碎,二兩)

先將薑汁並膠熬化,再下乳香、沒藥調勻,待少溫,下麝調勻即成膏。作餅敷患處,以布護之,俟收攏上來,再以紫金膏貼之。

紫金膏

黃香(一兩) 蓖麻仁(三錢) 乳香 沒藥(各五分) 血竭(五分)

微加香油,共搗成膏,貼之。

酵子塗方

酒酵糟(四兩) 肥皂(一個,去子) 芒硝(兩半) 五味子(一兩) 砂糖(兩)

薑汁半甌研勻,日日塗之。入燒酒更妙。

委中毒

生膝後膕內約紋中,堅硬如石,微紅微腫,由膽經積熱流入膀胱,宜龍膽瀉肝湯去茯苓、梔子,加淡竹葉、黃柏。

龍膽瀉肝湯

龍膽草(酒炒,二錢) 黃芩(酒炒,一錢) 炒梔 澤瀉(一錢) 木通(一錢) 車前(炒,一錢) 當歸(酒洗,錢半) 柴胡(一錢) 生甘草(五分)

水煎服。

便毒

生於小腹之下,兩腿合縫之間。左為魚口,右為便毒,其實一也。初起寒熱交作,疼痛異常,槐花煎消之;潰後,外敷化腐生肌散,以膏蜜封。如肌硬不化,以回陽玉龍膏敷之。

槐花煎(方缺)

化腐生肌散

水銀 黑鉛 輕粉

先將鉛化開,投水銀於內再化勻,俟冷,共為細末,以豬脂熟油調敷。再加珍珠煅,三分、冰片五分、麝二分、官粉一錢,名珍珠散,化腐生肌更捷。

回陽玉龍膏

治癰腫堅硬不痛,肉色不變,久而不潰,或潰而不斂,或筋攣骨痛,一切冷症。

草烏(生用,三兩) 南星(生用,一兩) 白芷(一兩) 肉桂(五錢) 赤芍(炒,一兩) 獨活(二兩)

共為細末,蔥湯調搽四圍,干則潤之。如肌肉堅硬,用陳醋先熬起金銀花,入藥再熬,為稠糊敷之,以紙封貯,干則洗換。

消腫飲

治便毒初起,三四日可消。

皂角針 銀花 防風 當歸 大黃 甘草節 蔞仁(等分)

水酒各半煎,食前溫服,仍頻提摯頂中發,立效。

山甲內消散

治魚口、便毒初起,未成膿者。

歸尾 甘草節 大黃(三錢) 川山甲(炒,三大片) 姜蠶 黑醜(各一錢) 土木鱉(三個)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渣,再服。大便行三四次,方吃稀粥淡味為妙。

立消散

治便毒、癰腫如神。

全蠍(炒) 核桃(連膜膈炒,為末,等分)

空心,酒調下三錢,下午再服,三日全愈。

內消散

治一切疔毒初起,類傷寒症。

連須蔥白(七寸) 白礬(三錢)

共搗爛,分七塊,以黃酒沖服,取汗。輕者即愈,重者毒亦去大半。

騎馬癰初起

銀花二兩,煎水二碗;入大黃、當歸各二兩、牛膝三錢、車前子、生甘草、地榆各五錢,煎至半碗,空心服之。服後即睡臥,睡醒微瀉而愈。忌房事三天。

魚口初起方

甘菊花 甘草節(各五錢)

水酒各半煎,空心。重者二劑。

便毒初起

瓜蔞(一個)

炒灰,分作三付,黃酒送下,即愈。

靈山內托散

治便毒。

五靈脂 白姜蠶(洗淨,炒去絲) 川山甲(炒) 大黃(各等分,生用)

共為末,每服三錢,黃酒送下。

紅花散瘀湯

治入房忍精,以致瘀濁凝結兩胯,或小腹之旁,結成腫痛,小水澀滯。

歸尾 皂刺 紅花 蘇木 姜蠶 連翹 石決明 川山甲 乳香 貝母(各一錢) 大黃(三錢) 二醜(二錢)

水酒各一碗煎服,行五六次,方吃稀粥補之。

八正散

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小腹急滿,小便不通,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車前子 木通 瞿麥 萹蓄 滑石 甘草梢 炒梔 川黃

加燈心煎。一方加木香,取其辛能利氣、溫能化氣也。

下疳

此症發於外腎,形如粟米,痛癢應心,易於糜爛。由肝經濕熱下注,或陰虛火燥。如腫痛發熱,四物湯加柴、梔、膽草等;寒熱往來,小柴胡加減;便澀,瀉肝湯或八正散;久而腐潰者,須用八珍加山梔、柴胡等。當隨症加減。外以蝸牛研泥,少加冰片敷之。無蝸牛時,用消疳生肌散。

四物湯

當歸 熟地(各三錢,涼血生用) 白芍(酒洗,二錢) 川芎(錢半)

水煎服。

小柴胡湯

柴胡(八分) 半夏(一錢) 人參 甘草(各一錢) 黃芩(酒炒,一錢)

薑棗引。

龍膽瀉肝湯

龍膽草(酒炒,二錢) 黃芩(酒炒,一錢) 梔子(炒) 澤瀉(一錢) 木通(一錢) 車前(一錢) 當歸(錢半) 生地(錢半,酒洗) 柴胡(五分) 生甘草(五分)

水煎服。

八珍湯

人參 白朮(土炒) 雲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消疳生肌散(方缺)

囊癰

此症屬膽腎二經濕熱下注,甚至膿潰皮開,睪丸懸露。不可專用克伐之劑,宜活命飲隨症加減用治之。如腫痛發熱者,小柴胡湯加黃連、青皮;未潰之際、壯盛者,龍膽瀉肝湯亦可用之。如睪丸懸露,用生薑搗爛取汁,加香油調勻,以棉紙包之,自愈。如酒後入房,汗出作腫,時痛時癢,按小腹內有水聲,名曰水疝。又有囊腫痛,以熱手熨之稍緩,乃虛寒所襲而然,名曰陰疝。二者之患,不可作瘍症論。

懸癰

生於前陰之後,後陰之前,立若懸膽,故以名之。屬足三陰虧損之症。初起小便澀者,用清心蓮子飲;焮痛者,須活命飲;膿成,須以八珍、十全、補中益氣等湯調理。外用人參敷之。斷不可妄用寒涼,致生漏管,無可挽回矣。

滋陰八物湯

治懸癰初起,壯如蓮子,紅赤漸腫,悠悠作痛。

川芎 當歸 赤芍 生地 丹皮 甘草節 花粉(各一錢) 澤瀉(五分) 大黃(便秘者,加一錢,蜜炒) 燈心(廿根)

水煎服。

滋陰九寶飲

治懸癰,厚味膏粱,蘊熱結腫,小便澀滯,大便秘結,內熱口乾,煩渴飲冷,六脈沉實有力。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黃連 花粉 知母 黃柏(各一錢)

水煎服。

加味托裡散

治癰疽、懸癰,不消不潰。

人參 黃耆(鹽炒) 當歸 川芎 麥冬 酒黃柏 酒知母 銀花 炙草 柴胡(各一錢)

水煎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

治懸癰,潰而不斂。

十全合生肌散。

莖腫加青皮,小便赤加酒黃柏,小便澀加燈心、車前、山梔。

還元保真湯

治懸癰已潰,患口開張,膿水淋漓,不能收斂。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白朮 茯苓 人參 黃耆(各一錢) 丹皮 枸杞(各八分) 炙草 附子(各五分) 肉桂 澤瀉(各三分)

煨薑、大棗煎服。

清心蓮子飲

治便濁赤澀,熱在血分;或膀胱氣虛,玉莖腫痛,口苦咽乾,夜靜晝熱。

黃芩(酒炒) 石蓮 茯苓 黃耆(炒) 人參(各一錢) 麥冬 地骨皮 車前(炒) 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囊門癰

清肝滲濕湯

治囊癰,肝經濕熱結腫,小水不利,發熱焮赤腫痛。

川芎 當歸 生地 白芍 柴胡 膽草 山梔 花粉 黃芩(各一錢) 木通 甘草(各五分) 燈心(廿寸)

水煎服。

滋陰內托散

治囊癰已成,腫痛發熱。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黃耆(各錢半) 皂刺 澤瀉 山甲(各五分)

水煎服。

脫肛

脫肛屬大腸氣虛而兼濕熱也。亦有久痢氣血俱虛而脫者;有因腎虛而脫者;有因中氣虛而脫者。濕熱者,升陽除濕湯;血熱者,四物加條芩、槐花、黃連、升麻。久痢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中氣虛陷者,前湯加半夏、炮薑、茯苓、五味;腎虛者,六味丸;虛寒者,八味丸。肺與大腸為表裡,肺實熱則秘結,肺虛寒則脫出。腎納氣,如腎虛者多患此症。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瀉泄無度,小便赤黃,四肢困倦。

甘草 麥芽 陳皮 豬苓(各三分) 澤瀉(五分) 半夏 防風 神麯 升麻 柴胡 羌活 益智仁(各五分) 蒼朮(一錢) 白朮(二錢) 茯苓(七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四物湯

當歸 熟地(各三錢) 白芍(酒洗,二錢) 川芎(錢半)

外加條芩、槐花、黃連、升麻。

補中益氣湯

加酒炒芍藥。

前湯

加半夏、炮薑、茯苓、五味。水煎溫服。

六味丸

熟地 山藥 山萸肉 丹皮 澤瀉 茯苓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食前鹽湯送下。

腎臟風瘡

腎臟風,屬腎虛,風邪乘虛入於臁脛,以致皮膚如癬,或漸延上腿,久則延及遍身。在外則搔癢成瘡,膿水淋漓,眼目昏花;在內則口燥舌乾,腰腿倦怠,吐痰發熱,盜汗體瘦。治法用六味丸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虛弱者,用補中益氣為主,佐以六味丸、四生散為善。

四生散

白附子 蒺藜(炒,去刺) 黃耆(炙) 羌活(各等分)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鹽酒調下。

臁瘡

臁瘡生於膝下踝上,臁骨之間。初起赤腫,久而腐爛,或浸淫瘙癢,破而膿水淋漓。蓋因飲食起居,虧損肝腎,或因陰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外臁屬足三陽,濕熱可治;內臁屬足三陰,虛熱難治。若初起惡寒壯熱、焮腫作痛者,屬濕熱,用檳蘇散。若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者,屬陰虛,須大補真陰。若膿水淋漓,體倦食少,內熱口乾者,屬脾虛,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酒芍。若怒動肝火而甚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山梔、黃芩。內熱口乾、肢體倦怠,或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瘡,屬脾腎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若患處黑黯,肢體畏寒,飲食少思,屬脾腎虛,用八味地黃丸。若誤用攻伐,復損胃氣,絕其化源,治亦難矣。

檳蘇敗毒散

治風濕流注、腳脛痠痛,或嘔吐不食。

檳榔 木瓜(各一錢) 香附米 紫蘇(各三分) 陳皮 甘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一盅半,姜三片,蔥白二寸,煎一盅,空心服。

足跟瘡

足跟者,乃督脈發之所、腎經脈過之地也。若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虧損足少陰經,則成瘡矣。如漫腫寒熱,或體倦少食,屬脾虛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晡熱作痛,頭目不清,用前湯,兼服六味丸。如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瘡,用前湯,兼服七味丸。若專治外,則誤矣。俗謂兔齒,則非矣。兔齒者,乃獵人被兔咬傷足跟而得。若久而不斂,亦能瀝盡氣血而死。

補中益氣湯

炙耆(錢半) 人參 歸身 甘草 白朮(土炒,各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薑棗為引,水煎。

腳發

腳發之症,屬足三陰經精血虧損,或足三陽經濕熱下注。若色赤腫痛而潰膿者,屬濕熱下注,為可治。若色微赤,微腫而膿清者,屬精血虧損,為難治。若黑黯,不腫痛,不潰膿,煩熱作渴,小便淋漓者,為不治。其法:濕熱下注者,外先用隔蒜灸,內服活命飲,以解壅毒;次服益元湯、六味丸以補之。若色黯不痛者,著肉用桑枝灸法,以行其壅滯而助其陽氣,更用十全大補湯、八味丸壯脾胃、滋化源,多有復生者。若復傷生氣而能得生者,吾未之見也。

活命飲

銀花(三錢) 陳皮(去白) 當歸(錢半) 防風(七分) 白芷 甘草節 川貝 天花粉 乳香 沒藥(各一錢,乳沒二味另研,候藥熟下) 皂針(五分) 山甲(三大片,銼,蛤粉炒)

用好酒煎服。忌酸物、鐵器。

桑枝灸法

治發背不起、或瘀肉不潰,此陽氣虛弱。用桑枝燃著,吹熄其焰,用火灸患處片時,日三五次,以助腫潰。若腐已去,新肉生遲,宜灸四畔。其陰瘡、瘰癧、流注、臁瘡、惡瘡久不愈者,亦宜用之。大抵此法,未潰則解熱毒、止疼痛、消瘀腫;已潰則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若陽證腫痛,甚或重如負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內消;其日久者,用之雖潰亦淺,且無苦楚。惜患者不知有此,治亦不肯用此也。

十全大補湯

即八珍湯加肉桂、黃耆。

八味丸

熟地 山藥(炒) 萸肉 丹皮 澤瀉 茯苓 肉桂 附子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錢,滾水送下。

脫疽

謂疔患於足指,或足指黑黯上延,重者潰脫,故名之曰脫疽。因貪饕房勞,損傷脾胃腎故也。有先渴而後患者,有先患而後渴者。若色赤作痛自潰者,可治;色黑不潰者,不治。色赤作痛者,元氣虛而濕毒壅盛也。先用隔蒜灸、活命飲、托裡之劑,或十全大補湯、加味八味丸。色黯不痛者,腎氣敗而虛火盛也。隔蒜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補湯、加減八味丸;再以拔毒解毒之藥洗之,則毒氣不致上侵,元氣不致虧損,庶可保生。亦有因手足修剔及口咬等傷而致者,若黑黯上延,亦多致死。重者須腳刀轉解周髀,輕泄其毒,則筋隨骨出而毒得泄,亦不痛。否則,脫去一節而仍上潰,則浸浸不已矣。不若,灸法為良。重者須解去為善。故孫真人云:在內則割,在指則截。善親之遺體,雖不忍傷,而遂至夭歿,則尤傷矣。況解法無痛,患者之自審耳。

加味八味丸

山藥(二兩) 桂心(去皮,五錢) 萸肉(二兩,杵膏) 澤瀉(蒸,焙) 茯苓(各一兩) 五味(炒,二兩) 丹皮(兩五錢) 地黃(生用,四兩,酒拌,銅器蒸半日,搗膏)

為粗末,入二膏拌勻,曬乾,再為細末,煉蜜,加水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言語前,或空心,鹽湯送下。

瘤贅

《內經》云:肝統筋而藏血,心生血而主脈,脾主肉而統血,肺主氣而司腠理,腎統骨而主水。若怒動肝火,血涸而筋攣者,其自筋腫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赤縷,名曰筋瘤,用六味地黃丸、四物、山梔、木瓜之類。若勞役火動,陰血沸騰,外邪所搏而為腫者,其自肌肉腫起,久而赤縷,或皮俱赤,名曰赤瘤,用四物、茯苓、遠志之類。若鬱結傷脾,肌肉漸薄,外邪所搏而為腫者,其自肌肉腫起,按之實軟,名曰肉瘤,用歸脾、益氣二湯。若勞傷肺氣,腠理不蜜,外邪所搏而為腫者,其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用補中益氣之類。若勞傷腎水,不能榮骨而為腫者,其自骨腫起,按之堅硬,名曰骨瘤,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主之。夫瘤者,留也,隨氣凝滯,皆因臟腑受傷,氣血乖違,當求其屬而治其本。大凡肝膽二經結核者,用八珍加山梔、膽草以養氣血、清肝火。血燥,須生血涼血,用四物、二地、丹皮、酒炒黑膽草、山梔。中氣虛者,兼服補中益氣湯。若治失其法,則榮不能滋養於患處,以致久不生肌而成漏,更不可用寒涼之劑、藥線纏縛之法。

歸脾湯

人參 白朮(炒) 茯神 元肉 棗仁(炒) 遠志(去骨) 當歸(酒洗,各一錢) 炙耆(錢半) 炙草(錢半) 木香(取汁,沖)

水煎服。

藥線

芫花(二錢半) 壁錢(一錢)

用白線錢半,水一碗,同煮至湯干為度,取衣線陰乾。患大者,用雙線。扣繫於根蒂,兩頭留線,日漸緊之,自然枯落。落後用珍珠散收口為妙。

海藻丸

海藻(酒洗) 川芎 當歸 官桂 白芷 細辛 藿香 白蘞 昆布(酒洗) 明礬(煅,二兩) 海蛤(煅) 松蘿茶(各七分)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食後銜化。

海藻玉壺湯

治癭瘤初起,或腫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俱宜服之。

海藻 川貝 陳皮 昆布 青皮 川芎 當歸 半夏 連翹 獨活(各一錢) 海帶(五分)

水煎服。忌厚味,斷嗜欲。

神仙枯瘤法

硫磺(四兩) 雄黃(二錢) 硃砂(二錢) 川烏(五錢) 草烏(五錢) 白及(五錢)

各為細末。先將硫磺磁碗內化開,入眾藥攪勻,離火俟溫,入冰麝末各五分,作成錠,點之。

消瘤膏

生薑搗汁一碗,牛皮膠四兩,蔥白搗汁一碗,共入砂鍋內煅成膏,離火,加麝香五分,貼之,三天一易。

血瘤

用甘草煎膏,以筆塗周圍,一日上三次。又:芫花、大戟、甘遂各等分,為末,醋調,另以新筆塗甘草圈內,勿近甘草。次日縮小,再如前塗三四次愈。

流痰腫塊

甘松 三奈 南星(各一兩) 粉草(二兩)

煎濃汁,將三味入甘草汁內收干,焙燥細末,薑汁調敷患上,數次即愈。

破傷風

此因跌撲金刃破傷皮肉,以致風邪襲入穴道。其症甚急,不可緩治。初起惡寒壯熱,邪在表也,九味羌活湯汗之。如去血過多者,當用四物湯加艽、防。寒熱往來者,邪在半表半裡也,小柴胡湯和之。口噤目邪,角弓反張者,邪在裡也,芎黃湯下之。俱當加引經藥。至於因房事而成者,為夾陰破傷,較上諸症更險,命在須臾,急以理中合四物加防、艽、羌活,亦可獲生。若頭不流汗,身汗如油,舌卷囊縮,則為不治之症矣。更有破傷後用水淋,以致濕邪襲入,瘡中長出黃水,昏迷沉重者,破傷濕也,除濕湯治之。或一味白朮酒亦可。

九味羌活湯

治兩感傷寒,增寒壯熱,頭疼身痛,乾嘔口渴,太陽無汗。

羌活 防風 蒼朮 川芎 細辛 生地 白芷 黃芩 甘草

薑蔥為引。如風症自汗者,去蒼朮,加白朮、黃耆。胸滿,去地黃,加枳殼、桔梗。喘加杏仁。夏加石膏、知母,汗下兼行加大黃。

理中湯

白朮(一錢,土炒) 人參(二錢) 乾薑(炮) 炙甘草(各一錢)

四物湯

當歸 熟地(各三錢) 白芍(酒洗,二錢) 川芎(錢半)

芎黃湯

川芎(錢半) 黃芩(錢半) 甘草(炙,一錢) 蔥白(四莖) 香豉(一合)

水煎,加童便,溫服,取微汗。如有里症,去甘草,加酒大黃三錢、羌活三錢。

類破傷風症

大凡癰疽潰後,筋糜肉爛,膿血大瀉,陽隨陰散;或筋脈拘急,惡寒剔搦者,舌強口噤,項背反張,痰涎壅盛,便閉汗出,不時發熱,此氣血俱虛而傳變。雖與破傷風相類,而主治之法當大補氣血。若果系風症,亦須以大補氣血為主,而兼以治風之藥。設若不審是非,妄投藥餌,則誤矣。

損傷

此症非七情六淫為病,乃不內外因之患,須審其有瘀血、亡血。如打撲墜傷,皮不破而內損者,必有瘀血,宜攻利之活血散瘀湯。若金刃傷皮,出血不止,以致亡血過多者,兼補而行之當歸補血湯,加紅花、童便煎服。須審所傷淺深之異,經絡血氣多少之殊,然後理血止痛,即能奏效。醫者不諳,專用攻利以逐瘀血,因而誤人,可不慎與!

活血散瘀湯

川芎 當歸 防風 赤芍 蘇木 連翹 花粉 皂刺 紅花 黃芩 枳殼(各一錢) 大黃(二錢)

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

治傷於勞役,肌熱面赤,煩渴引飲。

炙黃耆(一兩) 當歸(二錢)

水煎服之。

疔毒

夫疔者,以其形如疔蓋之狀,故名之也。其症雖小,其毒甚大,數日之間,生死攸關。《內經》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多由姿食厚味,積熱熏蒸;或食死牛馬、犯丁、鵝鴨、食腐;或中染人汗;或感四時不正之氣,毒中於臟,突然而發。但部位不同,故形名各異。有如粉刺小泡、痞結腫不散者;有似疔非疔,漫腫平塌者;有如魚臍頂窪者;有如櫻桃茱萸之形者;有小如粟米、大如李者、色白色紫者;有頂黑邊赤者;有外黃內黑、瘡口有油者。其見症也,無寒熱交作、煩渴噁心、痛癢麻木、四肢厥逆等症者,及七惡不見者,順;七惡見一者,逆。須詳明治之。有云:凡疔不可觸犯,觸之則脊強氣衝,疼痛應心,是其驗也。初見其症發於三陽者,以三稜針刺出惡血,外用千斤墜拔毒,內服解毒之劑。發於三陰者,以火針點破瘡頂,外用追毒,內服理汗之劑。惟刀鐮疔,其狀如韭菜,長寸許,左側肉好,右側肉黑,如燒烙之形,忌用刀針。凡疔未愈之時,忽爾譫語神迷,或頭頂發腫,謂之走黃,急服蟾酥丸、點舌丹、化坐丸。得汗則生,無汗難療。《外臺秘要》云:三十六疔,其狀如黑豆,四畔起深赤色,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後日生三,數至十五以下,可治。若滿三十六,藥不能矣。紅絲疔,亦名血箭疔,疔根漸起一帶紅絲,直向心行。就於絲盡處,刺出惡血。若毒入心經,妙藥難調。蛇頭疔,生於指頭,狀如蛇首,味腥穢色紫,治之稍遲,其指難保不脫。驛馬疔,走注不定,皮里周身串行,遊至何處,則疼痛難忍,不能轉側。須按定疼,急以針刺見惡血,外用拔毒,內服解毒之劑,庶幾可保。

千斤墜(即渴龍奔江丹,方見前)

點舌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硃砂(飛) 硼砂 苦葶藶 血竭(各二錢) 明雄(二錢) 牛黃 冰片 沉香(各一錢) 熊膽 麝(各五分) 珍珠(六分,煅)

共為細末。用蟾酥一錢二分,以乳汁化開,將前藥末、酥和勻,為丸如綠豆大,真金為衣。每服一丸,黃酒送下。

蟾酥丸

治一切疔毒、惡瘡走黃。一名奪命丹。

蟾酥(酒泡化,二錢) 蝸牛(廿一個) 輕粉(五分) 乳香 沒藥 銅綠(煅) 膽礬 麝(各一錢) 雄黃(二錢) 硃砂(二錢,飛)

各為細末,稱准。於端午日,或天月二德日,在淨室中,先將蝸牛研爛,再加蟾酥同研數次,方人群藥,搗極勻,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一丸。用蔥白一寸,令患者嚼爛,吐於手心,包丸於內,熱酒送下,微汗即愈。

化坐丸

蟾酥(一錢) 血竭(二錢) 銅青(二分半) 蝸牛(二十個,瓦上漫火焙乾,全用,與上三味同研細) 枯礬(一錢) 輕粉(二錢,二味同研細) 硃砂(飛,二錢,留一錢為衣)

共合一處,再研勻,用人乳為丸綠豆大。每用一二丸。令患者嚼蔥白二寸,吐出(按男左女右)手中,包丸在內,熱酒吞下,取汗愈。

小蟾酥丸

治疔毒走散,神效。

蟾酥 銀硃 雄黃(各等分)

共為末,棗肉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鐵鏽水送下。

陶公飲

治一切疔毒。

九月菊花,根葉俱效。爛搗加水換取汁飲之。

移疔膏

治一切疔毒、疥。

頭髮(二兩) 雞子(三個) 香油(六兩) 黃蠟 官粉

先將雞子熬枯,頭髮化盡,以棉紙隔去渣滓,稱淨油若干。每油一兩,入蠟二錢五分。如夏月,用三錢入油內。俟化盡火毒,攤敷患處。一方加槐枝二十寸、蓖麻四十九粒、乳香、沒藥、兒茶各一錢,冰、射、珠子少許。

松香起疔膏

黃香只此一味,熬化,傾新磚上去油,為細末。香油攤調油紙上,以針刺數孔貼患處,外面再用紙覆貯,以帛束之,一次即愈。

百中方

荔枝肉(一全塊)

加銀珠一錢,搗如泥,圈患處。

走馬疔(即走線疔)

銀油(炒) 黃丹 石灰(各等分)

共為細末。先以針刺斷紅線,到處務見血。用燒酒調敷。

又方

將疔先以針刺疔頭,血出,上藥。將紅線以針刺斷,上藥,片時紅線回去。硃砂、火硝等分,為細末,神效。

水疔

白砒(三錢) 石灰(七分)

共為細末,唾津調四圍,少遲有煙起,盡愈。

水疔潰爛

小茴香

隨症大小,嚼爛敷之。

三十六疔

蟾酥(五分) 生半夏(二錢) 紫蘇(五分) 血竭(五分) 麝(一分)

共為細末,瓷器收貯聽用。遇患者,先將瘡頂刺破,以簪頭沾唾津蘸藥填瘡內,再用圓眼肉貼之,即愈。

魚臍疔

硫黃(研末)

以香油調塗。

一方:蛇脫,炒,存性,為末,雞蛋清調搽。

刀鐮疔

生礬(三錢) 蔥(七根)

共搗爛,作七塊,蔥湯逐塊送下,取汗。如無汗,再飲蔥湯催之,汗出為度。外以爛雞屎塗之。遲恐毒歸於心。

蛇頭疔

雞蛋一個,開一孔,入雄黃末一分,攪勻。將患指入內,頓飯時,青黃俱化為水。如此三次即瘥。再以蜈蚣一條,砂器焙黃為末,豬膽汁調塗,即效。

唇疔

細看腿灣中紫黑筋,用金針刺破,血出即愈。

紫疔

油核桃 百草霜(各等分)

共搗爛,以油紙包貯,敷疔上半炷香,輕輕提起,其疔根自出而愈。

一方

用無名異同全核桃肉,搗如泥,貼硬肉處,立能成血,毒隨血而出。尚有硬處,用針刺破,以膏封之。

黑堅疔(此疔,乃陰瘡瘀熱,黑陷而成堅肉)

生杏仁皮(曬乾,搗如細麩子)

用雞腸內熱糞調勻敷上,以膏封住,時時視之,俟疔四周爆起取下。急以甘草湯洗淨,再上敗毒藥。

多骨疽

此症因瘍久潰,氣血不能榮於患處,邪氣陷襲,則爛筋腐出也。屬三陰虧損之症,用補中益氣以固本、六味以旺水或八味以益火;外用熨法使氣和血調,再以推車散敷孔內,過周時,無骨出,則知內無腐骨矣,方用收斂之法。夫腎主骨,若腎氣虧損,其骨漸腫,荏苒歲月,潰而出骨,亦用前法。若投以克伐之劑,復傷真氣,鮮有不誤者。

推車散

專治多骨。

取推車蟲,炙研細末。每一錢,入乾薑五分,研極細,用葦筒吹送孔內。內有骨,次日不痛自出。再上,過周時,無骨出,則知內無,再上潤肌收口之藥。

癜風

(癘瘍是汗斑,癜風是白斑片,赤者名赤疵)

此症有紫白二種,皆風濕邪氣客於腠理,與正氣相搏,不能消散,以致皮膚皸起,斑點漸如雲形,宜汗之,宜浮萍散,外以不二丹擦之。

浮萍散

浮萍(二錢) 荊芥 川芎 甘草 麻黃(各一錢)

加白芍、當歸,共搗粗末。水一碗,蔥白一寸,豆豉一錢,同煎至一半。熱服,汗出為度。

定風丹

治遊風,行走無定處,作腫,或如甌如盤,如著腹背臂腳,悉主之。

海藻 茯苓 防風 獨活 附子 白朮(各錢半) 大黃(二錢半) 當歸(五分) 鬼箭(五分)

酒煮溫服。

豆蔻散

草果 花粉(為粗末,等分)

以絹包,蘸好醋搽之。

陰陽不二丹

治紫白癜風。

硫黃(白用一錢,紫用一分) 大黃(白用一分,紫用一分)

共為細末。白者,加冰片少許。用雞蛋黃炒,取油調搽。紫者,加麝香少許,用雞子清調搽。奇效,屢試屢驗。

血風瘡

此症乃風濕邪熱交感而發。瘙癢無度,破出滋水,日漸沿開者,為薄皮瘡。若破成空殼,而無膿水者,即血風瘡也,以消風涼血之劑自愈。久則紫黑堅硬,氣血不行,須砭去黑血方瘥。

㾦癗

陽氣外虛之人則多汗,汗出當風,風氣入於肌膚,與熱氣相搏則生。小如豆、大如李,癢而不痛,甚及全身,俗名鬼風。有經驗洗方,一治即安。

浴鬼風

俗名鬼風疙瘩。

川大黃(二錢) 歸尾(三錢) 防風(二錢) 銀花(三錢) 艾葉(五錢) 荊芥(二錢) 槐柳枝(各十四五寸)

水煎洗。

浸淫瘡

初生如疥,瘙之生汁,相連胤生。從口流向四肢者,生,可治;四肢流入口者,不可治。往往散及遍身,乃心肺風熱所發。外用膽汁調蘆薈末頻塗,內服當歸飲子、去黃耆、加犀角、羚羊,兼以浴藥,早晚趁熱頻洗。

當歸飲子

當歸 白芍 川芎 生地 白蒺藜 防風 荊芥(各一兩) 何首烏 黃耆 甘草(各五錢)

為末。瘙癢,加苦參、蔓荊子各一兩,去黃耆。水煎服。

治天寶瘡

硃砂(飛,五分) 雄黃(三錢,飛) 川山甲(五分,炒) 槐花(五分,炒) 老鴉爪(炒,五分) 輕粉(三錢) 雪余炭(五分)

合小棗為丸。用茯苓銀花引子,先服防風通聖散三付,後服黃連解毒湯三付。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