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康熙河津县志

河津县志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河津县志卷一目录

舆地志

星野

沿革

疆域

形胜

县治八景

龙门八景

风俗

山川泉源附

陵墓

津市

坊里

河津县志卷一

舆地志

一邑之地,分州画野,虽止一区,而其星野沿革,疆域风俗、山川陵墓、津市坊里,凡丽于天,附于地者,有源委焉。自秦置郡县,历代相因,禹贞肇州,周礼辨土衡,职方掌故以归地官、度支,可勿井井欤?爰志舆地,所为上映躔纬,襟带河山,俯仰形胜,审辨风物,有不必按图而宛然在目者,此其指掌也巳。

星野

按天文志:河东入张一度。唐志:河东道,古冀州域,实沈大梁之分。寰宇志:平阳,觜参之次,河津属平阳西南隅,其在参、井之间与。

沿革

按河津县,古耿地,在唐、虞、夏为甸服,至商祖乙自相迁此,为王都,凡七王。书云:五迁厥邦,此其一也。周初为侯国。春秋时,晋献公灭耿,以为赵夙采邑。战国属□泰直处□□河东郡。西汉因之,新莽天凤元年,周。为延平。东汉复为皮氏。魏、晋分属平阳。后魏太平真君七年,武帝巡狩至此,攺皮氏为龙门,并置龙门郡以统之。隋开皇二年,郡废,以其县属绛州,十六年,割属蒲州。唐武德二年,属泰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复属绛州。宋太平兴国七年,统于河中节度使。正和元年,割属河中府。宣和二年,攺龙门为河津县,仍属河中府。金兴定元年,隶荣州,复属河中府。旧县圯于汾水,今废趾尚存。皇庆初,移于西北一里,今县是也。明洪武元年,攺河中府为蒲州河津县,隶马,编户三十六里。

本朝因之,攺编户一十八里。外都耿七王,旧志本录,今志于后。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自耿迁殷作盘庚三篇即今河南偃师。

疆域

按县治东至稷山界二十五里,西至韩城界二十五里,南至万泉界四十里,北至乡宁界三十五里,东南□开喜一百二十里,西南至荣河界四十里,东北至太平县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吉州一百八十里,至治□州二百里,至平阳府二百四十里,至省城九百里,至三北京二千里。县境东西四十里,南北七十里,幅损一百八十里,疆域定矣。

形胜

按县旧形紫金,北镇,峨岭南横,襟带河、汾,控连雍、豫,左姑射,右韩、梁,丽秀雄深,一方之胜概也。近觏县治,背高阜,形如卧麟,首趾俱全,为邑之倚。南岩中峰北向如凤首,左右稍后若两翅,有腾跃奋起之象,正与北冈对拱。西岭自北发䏞而南,回首东顾,即虎山也。东南自黄村起,曲转一冈,与卧麟山接连,如伏龙然。冈内有一土龟,伏于治东,后麟前凤,左龙右虎,四灵毕至,诚所谓地之灵者也。以是知殷䢖都会,真有所据。历代挺生,圣贤英杰,诚不偶云。

县治八景

禹门叠浪

禹门即三汲浪,大河悬流,高碛喷雪,云水相涵,足为炙下奇观。故事三秦记:鱼龙变化即此。今龙门祠宇处,乃其下流。

汾水呈沙

汾水千里,东来至此,西北大河,沙城之南,□□还留洗浴,□日云汉昭四,□如素练,故云呈波。

百底春妍

城东至百底村,名红蓼滩,又名射□滩,□薛仁贵射鴈之所。春和之时,青茵遍野,□柳横是,桃杏绕川,流霞远望。

午□秋霁

县东比山麓下,水村清润,椒柿林丛,暮秋红叶蒲川,□气晴霁,舒目殊爽。

云中烟寺

龙门左扉,山项有塔,高出云外,晨昏多炯霞,横带层封,山隐寺出,仰睹如在空中。

峪□清泉

比山瓜峪、西硙,俱有清流瀑沸,响彻林落,云溪涧道,诚闲人寄傲恣况处也。故薛文清公于西硙故镇,俱有篇咏,□纪其胜。

平原夕照

平原在汾水南峨嵋岭畔。其地高平旷衍,山势萦回,又清宅里实箤其下。文冈陈先生题其冈曰萃秀峰。日暮夕阳返照,日凝山紫,绿树舟崖,历历可玩。

疏属晴岚

考古疏属,欹枕汾流,文中栖隐,鼓琴其上。且山在汀沚之旁,清光相映,风尘罕到。兼雨霁云收,玻璃更爽。

附龙门八景

层楼倚汉

看河楼壁立西崖之岭,周遭悉用甃崖,高风烈木不任也。登楼四顾,目穷千里矣。

曲栈连云

旧名石栈连云从山足折而上,半山迥处,径削如堑,以筏周之,盘回若㣔鸟道左顾,则下临黄流,不可即也。

鸣泉漱王

山后倾洞如穴,乳泉滴其间,日夜不绝,声琤琤然,姝可听也。滴久成泓,虽盛夏亦觉寒沁逼人。

飞阁流丹

阁半枕崖,其半凭虚而架,临河空际,相传着手间架处,公输班遗迹也。风起阁动,可以歌列子御风之篇矣。

悬崖挂月

旧名南亭。夜月实,则月在崖,不在亭也。崖南峙北面,甚孤迥,月出。则所受独偏,至夜深川满月蒲若在崖下一挂字,取真境矣。

空谷惊雷

山空如答,其响连贯,真不减惊雷也。春朝赛社,里人以此争胜,而当事过临,巨驳一声,峰峦欲动马。八景惟此,湏人力成之,旧名雷声一震,殊无当也。

秋水归帆

三夏水急浪涌,即竹茂不敢渡,津门无论舟楫也。入四秋水杀帆,往来如织矣。石上有句云:波平客到看山静,浪稳舟移觉棹轻。其谓是乎?旧名北口秋风,于景末切。

春鳞汲浪

三汲浪异迹,实神巧也,何从见之?旧名桃浪三汲,今更是名,禹门三月桃花浪。唐人虽有斯语,亦指其时池云尔。春鳞变化,据尔雅及三秦记,理或有然与。

风俗

按县境水深土厚,俗尚勤朴。南原地广人稀,专事农亩,并无贸易。比乡沃野地窄,民以负戴供食,继以河崩沙压,居民甚若。习俗因贫就简,尚有朴风。士大夫才学气节,俱以王、薛为宗。至于赋税输纳,必先四民而倡之。民虽穷,若必仰效急公,争先正供,视邻封分数独多。是以境鲜游惰之民,邑多贞节之妇。闺门严肃,翁妇避嫌,男不纳赘,女不招壻,妇不闲游,宅肆不相通,男女不贸易,此其所可尚者。但习沿尚鬼,未攺殷俗,婚智论财,弗恤怨旷,持政者当亟挽焉。

山川臬源附。

按龙门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两山壁立,中通河流,形如门关,东西涧八十步。一云禹门,即禹凿处也。西与韩城梁山并峙。山岩䢖禹庙,有殿阁、亭观、碑咏。梁山在龙门山北。书云: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诗云:梁山奕奕。左传:梁山,晋望,即今紫金山也。详见龙门。□□山县北三十里。姑射山县东北接稷山缝州境三□五里。黄颊山县东北四十里。东皋子王𪟝有诗,刻石尚存。双峰山,县北四十里。两峰并峙,疏属山,文中子归隐处。枕汾水。或云临河者非。峨嵋岭,在县南,即汾原,与万泉、荣河连境。一统志所谓东至太行,西入于黄河者是也。黄河县西一十五里,北至龙门山出,西南入荣河境。汾河县南八里,东至稷山界来,西南流至荣河汾阴后土祠下,入于河。隆庆四年,东徙,至胡庐滩入河庶。马峪泉水县东比四十里一原坡下。唐贞观中,县尹长孙恕凿山修为二渠,灌干涧故镇民田。至元大德间,下流浇故镇者仍旧。上流一渠浇平涧者,因猛雨冲断,水落下停,民仍供水田税粮,里社窘焉。明隆庆五年,知县张汝乾捐俸凿山通渠,水利复兴。

瓜峪泉水县东北四十里水母庙下,亦长孙恕间凿者。

以上二峪水各有清浊二渠,筑自唐时,清水□泉出灌近山南北二午芹民田浊水,待天雨溪壑。□□□僧楼,南方平、孙彪,东长光淂下亭、清涧。等里民田宋大观间,竖二碑,刻石,图置县厅,今尚在焉。□户部侍郎凌公奉例兴修,榜谕更定,遵守无坏。独□水分渠,泒定三女西长大涧,灌东长光淂、下亭、清涧等里者。嘉靖十一年间,为山水瀑涨,崩入黄河,积冲大沟,深几百尺,不惟亢燥七里民田,而北山通济道路亦因以绝。嘉靖三十五年,知县高文学兴修水利,诟访邑士大夫及乡民,申请当道,守巡王、赵二公文移,郎乘冬服,大兴工役,严督刻期,三月告成。高一百尺,厚六丈,上为土桥,通济南北,傍疏棱渠,溉田千顷,诚无穷之大利也。惜巅顶失加防护,一流复坏。明万历初年,知县张汝乾亲视旧址,急难筑修,先于上流渠道自寺庄而下可通及东长光淂等里者,悉加□濬,遇雨水大泄,亦可以徧及也。

至亽东支天涧内。□甲子渠,浇僧楼东半里民田。南夫南下大涧催分□丙、丁三渠,乙丙二渠,浇僧楼西半里民田,丁字一□,浇孙彪东半里民田。历来幸无沟崩之患,而筑土□,砌石堰,每年里民均照田各输其力马。又瓜峪西□大涧,自史家庄后抵干间村南,灌溉寺庄、庐□□、樊村、光得暨清涧、下停等里民田。后下流渠湮为□沟,水入于河,自樊村而西,遂失其利。明嘉靖间,邑侯高文学于樊村村北筑堤壅水,高百尺,厚六丈,既而溃崩,至今得就便开渠,食利者惟附近大涧之寺正、长壕而已。国朝邑侯崔讳鸣𬸦,令樊村买地开渠,未几旋止。至康熙十一年,樊村人于长壕桥沟内筑堤复溃,今正修筑,农民喁喁望利焉。此后循旧兴复,一遵历来故道。故者以利为本,是不易之经也。

陵墓

禹坟,按:禹葬会稽,今大河中流,石碛挺然,大水不没,俗传为禹坟,盖因其异而传之也。子夏墓,在辛封村东南,前代碑营尚在。太史公墓。元王思诚有记。旧志:在县西十五里,汉阳太守殷济䢖碑筑垣。或云没于河。又云在河西岸。

隋王氏墓通化村东北,相传郎仲淹墓。唐杜氏墓,县南二十里有碑,文剥落不可读,相传如晦之裔也。

唐母氏墓。在母庄村南,墓有碑,今无。村寺亦有砰碑。逅垦为学田,凡壹顷姨十亩,东至□鸾,三而俱至阡道。

唐庐虔坟县东北张吴村南。金李复亨墓,县北光得村南。元姜真人墓,龙门山左麓下。史氏墓,紫金山下。梁氏墓、孝原村西。明薛文清公墓。

辛封大阳多古冢,高丈余,世传摘王陵墓。嘉靖初,大阳村西为大风推荡,金井暴露,有司命痊塞之,此其一征云。

津市

禹门渡、在禹门,有巡检司。郎古龙门关。北魏、唐并置关。夹甸渡、在夹甸营西南五十里,故屯。新庄渡、在曹家庄西县西南五十里。陶家营渡、在陶家营县西南三十里,平阳卫屯。双营渡在双营县西南三十五里,平阳卫屯。俱黄河。以上诸渡,西通夏阳郎,韩信以木罂渡河处。明太视三由湖庐滩入关中,亦此渡也。

□底渡县南八里。湖潮渡县西南十里,俱汾河。县集在城僧楼集、在楼底村。东长集,在樊村。孙彪集。在方平。

坊里

太和坊在城。永绥坊,在城。大阳里。村三:大阳,百里梁许。

连伯里村一连伯。辛封月巳,里□封仓头徐庄。清涧里、村三:清涧、范家庄、张家庄。下停里、村三,王家庄、神前、康家庄,俱西。光淂里、村三光,淂西樊村兴毫。东长里、村三樊村,寺庄长壕。孙彪里、村三庐庄,□村方平。故镇里、村一,故镇。十涧里。村三四硙干涧,史家庄北。

北午芹村二:北午苦史家庄。南午芹、村二,南午芹庄里。小张里、村三:小张、张、吴、叚家堡。僧楼里、村二僧楼侯家庄。艳掌里、村三艳掌东官庄、西官庄。南方平里、村四南方平,樊家庄,义唐邵庄。南里里、村三:南里、北里、堡里俱北。百底里、村二百,底西王。黄村、村三:黄利村、修仕村、郭村。城东里、村三:马家庄、米家庄、卫家庄,俱东。修福里、村四:仓底、刘村、北原村、赵村。北张里、村三,樊家峪、吴村、张村。庄社里五王村庄头里牛村、薛村、下村。南阳、里四:南既比阳,北如家村、母村。乔薛里、村三:乔、薛,上市、上牛村。南薛里、村四:平原李望庄,百主张上井。孝原里、村四:孝原、上阳、高圣、陈庄。畅村里、村二阳村,六母村。通化里、村二:通化南张村。埒庄里、村二母出间村。集贤里、村二:集贤、卫村。远亭里、村四远亭、范村,东西梁村、胡庐滩。小梁里、村四湖潮王村、马家庄、胡家堡。小亭里。村三:小亭、新堡、南原村俱南。本朝编户十八里。

太和里、永绥里、连亭里、清封镇里、东光里、孙彪里、午间里、僧张里、艳方里、南里、百黄里、□亭里、地庄里、阳薛里、南薛里、迩庄集、孝畅里、远亭里。

右四乡。县东曰太史乡、县南曰平原乡,县西曰仆射乡,县北曰沃壤乡。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