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细说隋唐

九四 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建立后汉的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后改名为嵩,他是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家世贫寒。

刘知远小时候,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且多病多灾,难养得很。大了之后,长成一副异相,面色紫红,眼睛多白,有凝重之态。他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到一个李姓大户人家当了上门女婿。倒插门后,他为女家牧马,有一天,马践踏了庙田,僧人恼怒,将他绑起来揍了一顿。

上门女婿不好当,身份太低,被人看不起。面对这个战争连绵不断的世界,刘知远为改变自己的前途,走上了当兵吃粮的道路,投在李嗣源的手下。他上阵打仗勇敢,不久就被提升为偏将。李嗣源和梁军举行德胜之战,战斗打得激烈,参战的石敬瑭突然马甲断裂,情况危险异常,刘知远冲了上去,以自己的战马与石敬瑭相换,并断后保护石敬瑭脱离了险境。事后,石敬瑭感激他,把他从李嗣源那里要了过来。

石敬瑭镇守太原,会朝廷发生政变,唐愍帝被迫出亡,在道中与石敬瑭相遇,一起进入屋舍密谈。刘知远为防出事,特派勇士石敢袖藏铁锤相随保护。结果两下闹了起来,刘知远带人闯了进去,将唐愍帝的随从全部杀死,再次救了石敬瑭的性命。

两次相救,刘知远在石敬瑭面前逐渐大红大紫,升为兵马总管——马步军都指挥使。他治军无私,不管士兵、将军一视同仁,治得全军上下一心。唐废帝疑石敬瑭有反心,大军进围太原,他负责守城,把城守得固若金汤。

石敬瑭为摆脱困境,并使自己取得天下,欲争取契丹的支持,刘知远和桑维翰力排异议,表示赞同。然当石敬瑭准备以称子、割地的条件去谈时,刘知远认为这样做过于屈辱,反对说:“称臣可以,以子事父则太过分。厚赂金帛,足以让其出兵,不必答应割让土地,恐日后为中国大患,后悔莫及。”

石敬瑭不听,刘知远只能听之任之。

契丹军帮助石敬瑭粉碎了后唐的围攻,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耶律德光非常看重作战有方的刘知远,在和石敬瑭分手时,他特地关照说:“此将军甚勇猛,没大过切勿相弃。”

后晋政权迁移到开封,建有大功并受到契丹关照的刘知远,和投降契丹的杜重威,同时被任为节度使。刘知远耻于和杜重威一起受命,杜门不出,以此表示他的不满。石敬瑭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一气之下要剥夺他的军职。幸宰相赵莹说情,另派大学士和凝登府宣喻,刘知远才接受了诏命。

几经迁职,刘知远数年后被任命为太原最高军政长官,接管了这块北方最重要的领土。颇懂人情世故的他,到任后,公务不管,先忙着做了一件事:将当年揍他的僧人召来,好言抚慰。此事虽小,却为他赢得了度量大的美名,获得了当地的人心。

晋出帝子继父位后,景延广把持朝政,以强硬的姿态和契丹交了恶。朝臣畏惧景延广的权势,都噤若寒蝉。身在太原的刘知远,也没向朝廷说半句话,暗中仔细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认为契丹的进犯将只是时间问题,由此,他积极扩军备战,以确保河东地区的安全。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河东强冠诸镇,马步兵共达五万人。

事情照着刘知远的预见发生了,契丹终于打进开封,灭了后晋政权。在契丹兵大举南侵的过程中,刘知远没有作出任何军事姿态援助坐以待毙的朝廷。

耶律德光曾答应赵延寿做皇帝,也答应过杜重威做皇帝,可占领开封后,却把二人扔在一边,于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二月,在开封为自己举行了加冕仪式,建立大辽,改元大同。

迫于眼下的局势,刘知远派出使者王峻去开封,向耶律德光献贺表。耶律德光见后晋残余势力中最具实力的刘知远来贺,高兴得不可名状,称之为“儿”,格外加恩,赐了他一个象征最高荣誉的木拐。

王峻带着木拐回太原,途中的契丹人见了,纷纷让道。

向耶律德光献贺表,其实只是刘知远的权宜之计,以争取时间,观望形势的发展。观望了一段时间,刘知远看到:契丹不可能在中原长久地呆下去,他们的掠夺政策和残暴行径,激起了中原民众和各路军队的反抗,他们早晚会撤出中原。

于此之际,他的部下多要求他登上皇位,以此号令四方,招集各路诸侯。刘知远没有急于登位,他刻意为自己粉饰道德形象,扬言要出兵救晋出帝,把他接来太原,奉为君主。

在他的集团骨干的挑动下,军士们云集广场,对主帅说:“今契丹攻陷京城,虏走了天子,以致天下无主。能主天下者,今唯有我王。宜先正位号,然后再出师也不晚。”说罢,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内心激动的刘知远,表面装着镇静,让人禁止士兵们这样做,他斥责道:“虏势尚强,我军威未振,当先建功立业。你们士兵知道什么?”

士兵劝进无效,将军又紧跟着劝,一劝再劝,郭威等人对刘知远说:“今远近之心,不谋而同,此实乃天意。王若不乘此机取之,谦让不居,恐人心离散,到时反受其咎。”

话说得有理,刘知远同意了他们的看法。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刘知远走上了皇位。

凭着政权的支撑,契丹军队任着性子地抢,任着性子地杀,任着性子地胡来,把中原民众逼进了地狱,逼得难以生存下去,逼得他们举起刀枪,打起了一场场自卫反击战,打得契丹政权天无宁日。做了中原皇帝的耶律德光,统治得很吃力,在勉力维持了一段日子后,以避暑为名,留下一个看守政府,带着文武百官及后晋归降人员向老家撤去,走到半路,他因病而亡。

为收拢后晋官民之心,刘知远表示继承的是晋高祖的事业,宣布将开运四年改为天福十二年。他一上台,就明令宣示以契丹为敌。

他下令:“各地为契丹搜刮钱财之事,立即停止;晋臣被迫为使者的,不予追问;各地的契丹人,全部处死。”

刘知远的登位,对中原反契丹的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耶律德光刚走,刘知远就开始向中原进军了,他指挥大军,攻伐依附契丹的势力,扫荡割据的诸侯,进展顺利。

看守政府的首领萧翰,面对契丹在中原大势已去的局面,毫无守志,无心恋战,他找来唐明宗的儿子李从益,立为傀儡皇帝,以对抗刘知远政权,自己返归北方。

李从益名为中原之主,其实,中原根本无主。刘知远进抵洛阳,派人前往开封秘密处死了李从益。随后,他带着军队夺取了中原,开进了开封,宣布以开封为东京,改国号为汉(为有别于以前以汉为名的政权,史称后汉)。为稳定新政权,他下令:所有契丹任命的官员,不论大小,一律安于原位,不得变更。

汉高祖仅做了一年的皇帝,就撒手而去。可在这短短一年的统治中,他以严刑治国,任用大批酷吏,草菅人命,成为五代中最严酷的君主。他在临终前,将儿子刘承祐托付给了苏逢吉、史弘肇、杨邠、郭威四个顾命大臣。

汉高祖长于权变,善于应对时事,然不太随波逐流,还知道一点民族自尊。他虽是石敬瑭与契丹定盟的积极赞成者,却反对石敬瑭割地称儿。他虽在耶律德光入主开封时献上贺表,却是虚与委蛇,以观形势的变化。他建立的后汉政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原民众反抗契丹的倾向。不过,他鼓励大臣用严而无当的刑法治国,使他的政权成了五代时最为残酷的政权。

刘承祐登台,是为汉隐帝。

刘承祐启用外戚亲信李业、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为新贵,以对付元老重臣的掣肘。新贵与元老斗,四个元老加上一个财政大臣王章内部也起了内讧。

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三地联兵谋叛,郭威被拜为西征统帅,率军平定了叛乱。接着,郭威在史弘肇的支持下,前往河北邺都主持对契丹的防务。朝廷的人事矛盾终于大爆发,爆发的结果是汉隐帝派人伏诛了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并密令诛杀郭威等人。

郭威发兵反攻,汉隐帝抵御失败,死于乱兵之中,用刑厉害、征税厉害的后汉到此结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